登陆注册
2668400000020

第20章 宋代(1)

宋代是中国文化发展史上一座高耸的峰峦。它继唐朝之后,承传开拓,形成了璀璨恢宏,独具风格的宋代文化。

范仲淹的传说

范仲淹像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昊县人,北宋文学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荡气回肠,流传千古。所作散文赋予政治内容,词传世仅五首,风格明健,善写塞上风光,有《范文正公集》。

烧毁画像

范仲淹在青州(今山东益都)做知府时,为官廉洁,深得民心。他的藏书总管米方,想为范仲淹画一幅肖像,百年之后,好供后人瞻仰。

米方的那一手画技,从没有显露过。这天,他来找范仲淹商议:“有个画师,想为大人画像,不知您意下如何?”

范仲淹反问道:“平白无故,为何要画像?”“常言道:树有墩,官无根。大人一旦调离青州,我们怀念起来,也好看看您的容颜呀。”

范仲淹听后,连连摇头。后来,米方又请求过几次,范仲淹不但不应,反而把他训斥一顿。米方无奈,只得趁范仲淹夜间批阅公文时,借着月光,从窗外偷偷画出了他的肖像。

事过不久,范仲淹把米方唤到书房,问他:“你讲的那位画师,他现在哪里?”米方不敢继续隐瞒,赶忙躬身说:“回禀大人,就是下官。”

“你的技艺如何呀?”

米方一听,大人肯画像了,忙说:“虽不高超,但还可用。”

范仲淹微微一笑,道:“还是拿来,让我自己评论一下吧!”

米方一惊:“什么……”

范仲淹走到窗前,指着窗外,道:“你从这里的那幅画啊。”

“啊……下官从命。”米方口上应着,心里却在嘀咕:大人怎么知道的?

范仲淹笑道:“墙打千遍也透风,月照窗前总留影。”

米方听了,暗吃一惊:哎呀!那天我作画时,身影映到了窗上……太疏忽了!

这时,范仲淹唤出一个家人,说:“你陪米总管走一趟。画像的事,不要声张!”家院领了命,随米方去了。

路上,米方想:前几天,大人还为画像训斥过我,为何突然……说不定他拿到画像,会更加责备我……米方思索着。到家后,他把家人让进正房,泡上一壶茶,自己到厢房找去了。家人一壶茶喝完了,还不见米方出来,便来到厢房,刚要推门进去,米方满头大汗,捧着画卷一步跨了出来,说:“让我好找哇,咱们走吧!”

他二人来到范仲淹书房,见屋内坐了满满一圈儿人,全是府内的官员。米方想:这事不便张扬,还是待会儿再说吧。他找了个空位刚要落座,就听范仲淹问他:“东西带来了吗?”

“什……什么东西……”

范仲淹拈着胡须,轻轻一笑,说:“怕什么?呈上来吧!”

本来,众官员被突然唤来书房,就觉蹊跷,见他二人这样一问一答,更加摸不着头脑。

家人替米方呈上画像,范仲淹当众展开:“诸位请看,这画如何?”大家仔细一看,素雅的绢轴上,简洁几笔,就勾画出了范仲淹的容颜,笔法传神,唯妙唯肖。众官员纷纷议论:

“这是谁画的呀?”

“真是画神了!”

范仲淹说:“这出自我们的大总管米方之手。”

“怎么,是米总管画的?”

范仲淹接着说:“对,是他。诸位同本官一样,时至今天,方知米方有此技能,往后,大家可以请他作画。切记!要多画名山大川,禽鸟花卉、不要随意为官员画像,更不可为我画!”

范仲淹捧着画像站起身来,说:“有一位已经辞世的老先生,过去与本官甚是亲密,理当请他老人家也来欣赏一下。”说着,将画像慢慢点燃,当场化成了灰烬……

从此以后,偌大个官府。再也无人敢提作画这件事情了。

事过两年,范仲淹与青州官吏、百姓辞别,赴任颖州。谁知,不久便从颖州路上传来噩耗——范公与世长辞了。

青州百姓闻讯后,无不悲恸。百姓们在范仲淹时常读书的阳河岸边,修建了一座范公祠。米方为范公精心绘制的绢轴画像,端端正正地悬挂在祠堂正中。

原来,米方交给范仲淹烧毁的那幅画像,是那天他趁家院饮茶时,迅速到厢房临摹的一幅。这件真品,被他完好地珍藏了下来。直到今天,人们一到范公祠,总会情不自禁地讲起这幅画的故事。

一言心语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名句。道出了范仲淹的崇高情怀。从米方为范仲淹画像的传说中,我们可以领悟到伟大者的谦逊。也可以领略到人们对为官廉洁者的尊敬和爱戴之情。

欧阳修的传说

欧阳修像欧阳修(109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吉州吉水(今江西吉安)人,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有《欧阳文忠集》。

大明寺里话泉水

传说欧阳修离开滁州,到扬州做了江都太守。他当的这个太守,实际上是个虚衔,平日里无事可做,便常常游山赏景、饮酒赋诗,以倾泻心中的郁闷。

有一天,风和日暖。一清早,他就命差役喊来了轿子,决定到城西大明寺逛逛。轿子抬过瘦西湖,来到大明寺。他走出轿子,放眼一看,山上青松苍劲,山下百花争艳,堤下绿水荡漾,堤旁垂柳如丝。

他用手摸模胸前的胡子,不禁大声说道:“烟花三月扬州美!”

他整整衣装,朝那绿树丛中的大明寺走去。庙门紧闭着,他走上台阶,轻轻扣了两下。不多会儿,庙门打开,从里面走出来两个小和尚,把欧阳修迎了进去。

后院的老和尚一看欧阳修的衣着,便知是州官,一面忙作揖施礼,一面叫小和尚去泡香茶。二人推让着坐了下来。

欧阳修客气地说:“从滁州任职到此,前来打扰!”

老和尚知道欧阳修是个被贬的官,态度很是冷淡,勉强寒喧道:“太守到此,无上荣幸!”

这时,小和尚把泡好的香茶送了上来。欧阳修喝上一口,问道:“老师父,敢问你这泡茶的水取自何处?”

老和尚一听问水的来由,脸上立时露出十分高兴的神采:“太守大人,我的庙内有一口泉,是天下第五泉,茶就是那第五泉的水泡的!”

欧阳修端起了茶壶,又喝上一口,问道:“老师父,敢问鉴定这天下第五泉的是何人?”老和尚连忙起身,登上藏经楼,捧来一本古书,说:“是书上写的,毫无差错。”

欧阳修说:“是不是唐代张又新写的《煎茶水记》?”

老和尚谄媚地说:“是,是,太守真是学问渊博。”

欧阳修笑着说:“张又新一生都不曾走遍天下,闭着眼睛将天下的水分为七等,实在是不可取。”

老和尚慌忙起身,向前一步,把《煎茶水记》捧到太守面前:“太守,张又新是根据茶神陆羽的《茶经》写下来的,有根有据。”

欧阳修笑着说:“那所谓的茶神陆羽又有什么根据呢?”

“陆羽是茶神……茶神……恐怕不会没有根据……”老和尚无言以对了。

欧阳修一本正经地讲:“陆羽也没有走遍神州。唐朝的天下,南有滔滔的长江,北有滚滚的黄河,河水、湖水、泉水,还有千家万户的井水,陆羽走过几州几府?尝过几河几泉?他又有什么资格评定天下的水呢?有什么理由鉴定天下的水为七个等级呢?《茶经》的根据又在何处呢?”

老和尚心想,陆羽是茶神,是前朝的名人,他的话还会有错吗?于是他大声说道:“太守,这七等水从唐朝传到大宋,都这么说,还能有错吗?”

欧阳修问道:“那就请老师父讲讲这七个等级?”

老和尚念经似的,一古脑儿背了下来:“镇江金山寺冷泉水为第一,无锡惠山石泉为第二,苏州虎丘石井水为第三,丹阳寺井水为第四,扬州大明寺井水为第五,松江水为第六,淮水为第七!”

欧阳修笑声朗朗地捻着胡子说:“老师父,你看这七个地方都在天下的哪一方呀?”

老和尚答道:“均位于大宋天下的东南方!”

“好,讲得好!七水全在东南方。那长城内外,黄河上下,天府之川,苍茫楚天,难道就没有好水了吗?那陆羽、张又新没有亲自见到,更没有亲口品尝,就武断地下此结论,岂非妄语?”

老和尚想“妄语”这个词是佛教里的话,妄语就是说空话,说空话死后是要割去舌头的,便连忙作揖道:“太守高见,太守高见!”

欧阳修还礼道:“老师父,凡事都不要人云亦云,要寻根究底,一是一,二是二呀!欧阳修告别了老和尚,回到州厅,当日下午就写出了《大明寺泉水记》那篇文章。文章中既不讲天下,也不讲等级,只如实地写道,“为水之美者也!”第二天派公差将文章送给大明寺的老和尚,请求指正。从那以后,太守和老和尚变成了知己好友,常来常往。老和尚以后再向香客们讲到大明寺泉水的时候,再也不讲是天下第五泉了!

一言心语

人不应束缚在传统的思维定式中。而应尊重客观实际地分析一切。这才不至于陷入片面之中。欧阳修大明寺话泉水的传说。反映了他突破陈规。务实见解而非人云亦云的严谨之风。

苏洵的传说

苏洵像苏洵(1009—1066),字明见,号老泉,眉州眉山人,北宋散文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代表作有《权书》、《衡论》、《几策》等文章。

苏洵焚稿

苏洵在二十七岁那年的一天,正像往常一样随手翻书阅览,无意中发现一篇关于古入爱惜时间、刻苦攻读的故事。他认真地读了一遍,感到这故事很生动,又读了一遍,更加感到有意义,于是他反复读了好几遍,每读一遍,就有一次收获。他觉得这故事好像是专为自己写的,不由得心中发出感叹:“时光无情地飞逝,我已经快到而立之年了,自己虽然写过一些文章,却都是些平庸之作,没有什么大的建树。”他想:现在不努力,还要等到什么时候啊!从这时起,苏洵又开始发愤苦读。经过一年多时间,他觉得自己在学习上有了长进,就急急忙忙地参加录取秀才和进士的两场考试,但两次考试都落了榜。这件事对他的打击很大,不过,他没有灰心丧气,决心重新振作起来,因此他陷入沉思,但也没有理出头绪,不知从哪做起。

有一天,苏洵正在书房里整理他以前写的书稿。面对这些书稿,他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因为他对自己的书稿也感到不满意,又怎能让它们在世上流传呢?于是他将这数百篇书稿统统抱出屋去,放在一个空地上,点上一把火,化为灰烬。他之所以这样做,正是为了坚定从头做起的决心。焚稿后,他如同放下一个沉重的包袱,更加轻松愉快地刻苦学习了。苏洵有时在家闭门苦读,有时奔走四方,求师访友,一年到头忙个不停,以致后来他两个儿子的学习要靠他妻子教导。

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奋斗,苏洵已经阅读了大量的书籍,既精通《五经》和诸子百家学说,同时又对古今是非成败的道理进行探讨,使自己具有了渊博的知识和惊人的才智,再写起文章来,往往到了“下笔顷刻数千言”的程度。他写了许多有研究价值的论文,受到了家乡学者的倾慕,他自己也真正体会到成功的乐趣。这时他的大儿子苏轼、二儿子苏辙也都长大成人,而且在他的影响下也同样才华出众。他就带着自己写的论文和两个儿子到京城游学。当时,文坛领袖欧阳修担任翰林学士,他看了苏洵的论文后很赏识,认为这是当今最好的文笔。欧阳修平时非常器重有才华的学者,这次更不例外,于是他将苏洵的二十二篇文章推荐给朝廷,希望引起朝廷的重视。一时间,朝廷上下震惊,京城内外的学者传阅他的文章都赞不绝口,并且争相效仿苏洵的文章写作方法。苏洵这位晚学成才的散文家,也从此闻名于世。直到很久以后。还广泛流传着赞誉苏洵文章的民谣:“苏文熟,吃羊肉;苏文生,吃菜羹。”

一言心语

成功来自于勤奋。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唯有不息进取。永不满足方可达到更高的境界。

曾巩的传说

曾巩像曾巩(1019—1083),字子固,南丰(今属江西)人,后居临川,北宋散文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留有《元丰类稿》。

曾巩与读书岩

从南丰县城的南门渡过盱江,就可以看见一座高耸的红石山,山上有一个半圆形的岩洞。相传这是北宋文学家曾巩青少年时勤奋读书的地方,所以叫做读书岩。

在当时,城里有个赵员外,他有个独生子叫成龙,已经十七八岁了,成天吃喝玩乐,读了好多年书,还是没有长进。赵员外心中非常焦虑。他看到曾巩少年名扬,便问奴仆瞿仁:“曾巩长进得那么快,读的是什么书?”瞿仁为了迎合员外,也就胡乱编造:“禀老爷,相传曾巩读的书,都是九天玄女所赠的天书哩!”赵员外一把拉过瞿仁的耳朵说:“快替公子偷来,事成有赏!”

就在当天晚上,瞿仁悄悄地来到读书岩旁,当时,曾巩正点着蜡烛,孜孜不倦地在那里苦读。瞿仁等了好几个时辰,曾巩连头也没有抬一下,鸡叫了几遍,才见曾巩伏着闭目养神。瞿仁急忙走近曾巩身旁,从书堆里抽出几本原书,转身就跑。

赵员外得了“天书”,喜出望外,立即命儿子沐浴更衣、烧香叩头,拜读“天书”。说也奇怪,赵成龙还没有跪下去就“哎哟”一声惨叫,一双端书的手僵曲着动弹不得。赵员外吓得手忙脚乱,瞿仁赶快从公子手中夺下“天书”,赵成龙的手立刻恢复了常态。原来他是怕得了“天书”,老爷子逼他苦读,所以灵机一动,想出了这么一计。赵员外流下老泪说:“天书凡人如何读得,实在可惜啊!”瞿仁连忙劝慰员外说:“说不定光有天书,没有秘诀也是不行。老爷何不花些钱财把曾巩请来,叫他当面传授传授。”赵员外心想:要不是曾巩有读天书的秘诀,哪能出口成章,过目不忘呢?事到如今也只好亲自去请了。

赵员外把曾巩请到家里,开门见山说:“曾先生如果能把读书秘诀传授我儿,一定重谢,重谢!”曾巩心想:求学问全在勤奋刻苦,不过他们哪能明白这个道理呢?倒不如提出三个条件,看他父子如何回话,便说:“要说秘诀也不过三条。”赵员外忙问:“哪三条?”曾巩说:“第一,赵公子平日酒肉无度、肚腹胀满,文章读不进去,先饿三天三夜。”赵员外连连点头:“照办,照办!”曾巩提第二条:“每天三更起床喝一杯黄连水,连喝一年。这就叫“书从苦中来’。”赵员外哪知曾巩话中有音,所以又连声说:“照办!”曾巩哈哈大笑一阵之后,便提出了最后一条:“人们常说墨水喝得多,学问就会高。读书岩下有个洗墨池,请公子每天去喝上几碗。”赵员外心想:这条捷径早就有人讲过,怎么我就一直想不起来呢?他连连举杯感谢曾巩的开导。

曾巩走后,赵员外马上叫儿子来商议。赵成龙心想:饿几天不怕,我肚子里饱得很;三更起床喝黄连水,又困又苦,真难做到;喝墨水,虽然也难喝下去,既然喝到肚子里能变成学问,再好不过了,便硬着头皮向父亲表示:“我不妨先试试第三条吧!”赵成龙马上就往读书岩跑去,看见洗墨池乌黑的池水,心里十分高兴,一头栽下墨池,恨不得一口气把墨水全部喝光。不料他双脚一滑,“噗通”一声,掉进池里,再也起不来了。

一言心语

愚昧之人听说过不少。可很少有像本传说中所言的。但从这虔诚的愚昧中。你也能感受到这个员夕卜以及他的儿子对学问的渴求吧,可惜是甚于白痴!

王安石的传说

王安石像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老人,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人,北宋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他的诗文大多为揭露时弊、反映社会矛盾之作,体现了他的政治主张和抱负,散文雄健峭拔,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有《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流传至今。

下马拜荆条

传说,临川东门城外二十里的地方,有一座山,山上青竹成林,松柏满布;山下汝水北去,岸柳成荫。就在山与水相连的地方,有两块怪石,其状如蛤蟆戏水。相传这两块怪石是天公磔蛙,坠地化石,故此山得名蛤蟆山。北宋时期,蛤蟆山上有一座古庙,庙里是个书院,王安石在这个书院里读过书。

同类推荐
  • 阎锡山回忆录

    阎锡山回忆录

    阎锡山是百年前辛亥革命时山西起义的重要领导者,起义于十月二十九日以突击形式攻击山西巡抚衙门,一举成功,遂推选其任山西都督。从此,阎锡山统治山西长达三十八年之久。而且,在风云变幻的民国历史上,阎锡山始终是举足轻重的人物。
  • 告诉你一个牛顿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牛顿的故事

    从牛顿的儿时生活开始写起,一直追溯到他所取得的伟大科学成就,再现了牛顿具有传奇色彩的一生,旨在让广大青少年朋友了解这位科学巨人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学习他那种对理想坚持不懈、对困难百折不挠的坚毅精神。
  • 卑鄙的圣人:曹操4

    卑鄙的圣人:曹操4

    历史上的大奸大忠都差不多,只有曹操大不同!曹操的计谋,奸诈程度往往将对手整得头昏脑涨、找不着北,卑鄙程度也屡屡突破道德底线,但他却是一个心怀天下、体恤众生的圣人;而且他还是一个柔情万丈、天才横溢的诗人;最后他还是一个敏感、自卑、内心孤独的普通男人。
  • 明治天皇:碧血怒涛卷(中册)

    明治天皇:碧血怒涛卷(中册)

    阅读此书,对中国读者了解日本近代史,实现国家新生所付出的巨大牺牲和艰辛努力。尤其是从幕末政治走向明治维新的过程,本书是由传奇武的日本历史小说高产作家山冈庄八创作的一部纪实体小说。它以文学的笔调、宏大的篇幅,描绘了日本幕末那场决定国家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塑造出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中的人物形象,展现了日本有志之士为推翻幕府统治,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揭示了日本在内忧外患的双重冲击下,幕府政治退出历史舞台、统治权重新回到天皇手中,并最终走向明治维新的必然规律。本书翔实生动地描写了诸如“黑船来航”、“安政大狱”、“樱田门外之变”、“和宫下嫁”、“寺田屋骚乱”等当时日本的重大历史事件
  • 100美元到620亿美元

    100美元到620亿美元

    沃伦·巴菲特曾说:“恐惧和贪婪这两种传染性极强的灾难的爆发,会一直在投资界出现。这些流行病的发作时间难以预料,由它们引起的市场精神错乱,无论是持续时间还是传染程度同样难以预料因此,我们永远无法预测一种灾难的降临或离开,我们的目标应该是:在别人贪婪时恐惧,在别人恐惧时贪婪。”其实,“一个人一生中最好的投资,就是投资自己”。
热门推荐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爱心故事(影响青少年一生的中华典故)

    爱心故事(影响青少年一生的中华典故)

    《爱心故事》中每个典故包括诠释、出处和故事等内容,简单明了,短小精炼,具有很强的启迪性、智慧性和内涵性,非常适合青少年用于话题作文的论据,也对青少年的人生成长以及知识增长具有重要的作用,是青少年阅读和收藏的良好版本。
  • 控制

    控制

    “捕蛛行动”重新部署,以蜘蛛名排列…毒枭序列,多个线人相继神秘死亡。红豆影视公司来到位于白狼山中的三宝影视城拍摄反毒大戏《卧底》贩毒集团骨干分子潜入剧组,以合法身份作掩护,聘请禁毒警官饰演剧中角色,三江市禁毒行动屡遭挫折,以实景拍摄需要建立制毒车间为由,假戏真做,生产新型毒品。该市公安局局长明天罡秘密安排担负特殊使命的老刑警“提前退休”设法接近犯罪嫌疑人。公部禁毒局通报:三江市有人为境外毒枭研制出了新型毒品K2的配方I明天罡受命指挥的“捕蛛行动”正式开始。正当警方接近毒网时,位列第一的“黑寡妇”漂亮、赢弱,实际却是三江市头号毒.枭,药研所长、禁毒副支队长、企业老总尽在她的掌控手中……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败走中国

    败走中国

    今天繁荣兴旺的中国市场吸引越来越多国外企业的目光,同时也已有不少中国企业走上了海外扩张之路。进入一个新市场总会面对未知的风险,如果总是依靠自己经历的种种失败来获得宝贵教训,这种高成本的做法是一个企业的“不能承受之重”。“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阅读本书,能够启示后来者少走弯路。
  • 恶老公,你挡我道了!

    恶老公,你挡我道了!

    凌晨深夜,倾盆的大雨毫不怜惜的从天上飘落,在昏黄色的路灯之下更加的显得冷清和凄索。钱雨菲坐在出租车里,直直的望着前方的道路,美丽闪亮的大眼睛闪烁出期待的光芒。再过一会她就可以看见她的未婚夫了,不知道他看到自己的时候会不会感到很惊喜呢?她脑子里面不自主的勾勒出一幅沐雨辰看见她的一霎那惊醒的表情,然后一把将她抱起来转圈圈,念及此,钱雨菲的嘴角不由得挂起了浅浅的微笑,也不枉费她不分昼夜的在忙完……
  • 一错成婚:前夫惹不得

    一错成婚:前夫惹不得

    “离婚就离婚,谁不离谁就孙子”一对男女站在犹如废墟一般的家里,愤怒的对峙。然而不知道是命运的捉弄,还是姻缘未了,五年后再次遇到。这才发现原来离婚并不是结束,而且缘分的另一种开始。再次接触,他一次次的破坏她各种桃花,各种嫌弃,各种鄙视,并且霸道的宣布:“即使离婚了,你也是我的女人。”是可忍孰不可忍,“该死的男人,你只是前夫,请你注意你的身份。”
  • 重生前妻买一送一

    重生前妻买一送一

    离婚前夕,她伤心欲绝;努力了三年,依然换不回自己丈夫的心。她自导自演了一场意外的车祸。当再次醒来的时候,站在窗边的男人,并不是她的丈夫,而是完全陌生的男人。一朝重生,她进入了一个二十二岁女人的身体,醒来时却被迫结婚。当在报纸上看到自己的死讯的同时,也看到自己深爱了八年的男人,此时正向媒体宣布着他的婚讯。她的心里充满的恨意,爱得越深。恨得也便越深,他对她不仁,那么也别怪她不义。她同意跟陌生男人结婚,但是要他帮她毁了她那个所谓的前夫。从此,他们俩人之间的关系,多了一份的契约。
  • 大学英语写作理论与实务

    大学英语写作理论与实务

    本书在介绍理论的基础上,重点介绍大学英语写作的技巧和实际应用。
  • 不懂忍耐就成不了大事

    不懂忍耐就成不了大事

    仔细品味《不懂忍耐 就成不了大事》的思想,会使你的人生更精彩、更理智、更灿烂,更受他人的尊重,会让你的人生更加快乐。你别动气,动气就伤了和气;你别生气,生气就坏了元气;你别逗气,逗气就破了财气;你若忍气,忍气便能神气。古往今来,大凡有所成就,有所作为的人,忍耐都是他们一生中的座右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