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68400000020

第20章 宋代(1)

宋代是中国文化发展史上一座高耸的峰峦。它继唐朝之后,承传开拓,形成了璀璨恢宏,独具风格的宋代文化。

范仲淹的传说

范仲淹像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昊县人,北宋文学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荡气回肠,流传千古。所作散文赋予政治内容,词传世仅五首,风格明健,善写塞上风光,有《范文正公集》。

烧毁画像

范仲淹在青州(今山东益都)做知府时,为官廉洁,深得民心。他的藏书总管米方,想为范仲淹画一幅肖像,百年之后,好供后人瞻仰。

米方的那一手画技,从没有显露过。这天,他来找范仲淹商议:“有个画师,想为大人画像,不知您意下如何?”

范仲淹反问道:“平白无故,为何要画像?”“常言道:树有墩,官无根。大人一旦调离青州,我们怀念起来,也好看看您的容颜呀。”

范仲淹听后,连连摇头。后来,米方又请求过几次,范仲淹不但不应,反而把他训斥一顿。米方无奈,只得趁范仲淹夜间批阅公文时,借着月光,从窗外偷偷画出了他的肖像。

事过不久,范仲淹把米方唤到书房,问他:“你讲的那位画师,他现在哪里?”米方不敢继续隐瞒,赶忙躬身说:“回禀大人,就是下官。”

“你的技艺如何呀?”

米方一听,大人肯画像了,忙说:“虽不高超,但还可用。”

范仲淹微微一笑,道:“还是拿来,让我自己评论一下吧!”

米方一惊:“什么……”

范仲淹走到窗前,指着窗外,道:“你从这里的那幅画啊。”

“啊……下官从命。”米方口上应着,心里却在嘀咕:大人怎么知道的?

范仲淹笑道:“墙打千遍也透风,月照窗前总留影。”

米方听了,暗吃一惊:哎呀!那天我作画时,身影映到了窗上……太疏忽了!

这时,范仲淹唤出一个家人,说:“你陪米总管走一趟。画像的事,不要声张!”家院领了命,随米方去了。

路上,米方想:前几天,大人还为画像训斥过我,为何突然……说不定他拿到画像,会更加责备我……米方思索着。到家后,他把家人让进正房,泡上一壶茶,自己到厢房找去了。家人一壶茶喝完了,还不见米方出来,便来到厢房,刚要推门进去,米方满头大汗,捧着画卷一步跨了出来,说:“让我好找哇,咱们走吧!”

他二人来到范仲淹书房,见屋内坐了满满一圈儿人,全是府内的官员。米方想:这事不便张扬,还是待会儿再说吧。他找了个空位刚要落座,就听范仲淹问他:“东西带来了吗?”

“什……什么东西……”

范仲淹拈着胡须,轻轻一笑,说:“怕什么?呈上来吧!”

本来,众官员被突然唤来书房,就觉蹊跷,见他二人这样一问一答,更加摸不着头脑。

家人替米方呈上画像,范仲淹当众展开:“诸位请看,这画如何?”大家仔细一看,素雅的绢轴上,简洁几笔,就勾画出了范仲淹的容颜,笔法传神,唯妙唯肖。众官员纷纷议论:

“这是谁画的呀?”

“真是画神了!”

范仲淹说:“这出自我们的大总管米方之手。”

“怎么,是米总管画的?”

范仲淹接着说:“对,是他。诸位同本官一样,时至今天,方知米方有此技能,往后,大家可以请他作画。切记!要多画名山大川,禽鸟花卉、不要随意为官员画像,更不可为我画!”

范仲淹捧着画像站起身来,说:“有一位已经辞世的老先生,过去与本官甚是亲密,理当请他老人家也来欣赏一下。”说着,将画像慢慢点燃,当场化成了灰烬……

从此以后,偌大个官府。再也无人敢提作画这件事情了。

事过两年,范仲淹与青州官吏、百姓辞别,赴任颖州。谁知,不久便从颖州路上传来噩耗——范公与世长辞了。

青州百姓闻讯后,无不悲恸。百姓们在范仲淹时常读书的阳河岸边,修建了一座范公祠。米方为范公精心绘制的绢轴画像,端端正正地悬挂在祠堂正中。

原来,米方交给范仲淹烧毁的那幅画像,是那天他趁家院饮茶时,迅速到厢房临摹的一幅。这件真品,被他完好地珍藏了下来。直到今天,人们一到范公祠,总会情不自禁地讲起这幅画的故事。

一言心语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名句。道出了范仲淹的崇高情怀。从米方为范仲淹画像的传说中,我们可以领悟到伟大者的谦逊。也可以领略到人们对为官廉洁者的尊敬和爱戴之情。

欧阳修的传说

欧阳修像欧阳修(109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吉州吉水(今江西吉安)人,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有《欧阳文忠集》。

大明寺里话泉水

传说欧阳修离开滁州,到扬州做了江都太守。他当的这个太守,实际上是个虚衔,平日里无事可做,便常常游山赏景、饮酒赋诗,以倾泻心中的郁闷。

有一天,风和日暖。一清早,他就命差役喊来了轿子,决定到城西大明寺逛逛。轿子抬过瘦西湖,来到大明寺。他走出轿子,放眼一看,山上青松苍劲,山下百花争艳,堤下绿水荡漾,堤旁垂柳如丝。

他用手摸模胸前的胡子,不禁大声说道:“烟花三月扬州美!”

他整整衣装,朝那绿树丛中的大明寺走去。庙门紧闭着,他走上台阶,轻轻扣了两下。不多会儿,庙门打开,从里面走出来两个小和尚,把欧阳修迎了进去。

后院的老和尚一看欧阳修的衣着,便知是州官,一面忙作揖施礼,一面叫小和尚去泡香茶。二人推让着坐了下来。

欧阳修客气地说:“从滁州任职到此,前来打扰!”

老和尚知道欧阳修是个被贬的官,态度很是冷淡,勉强寒喧道:“太守到此,无上荣幸!”

这时,小和尚把泡好的香茶送了上来。欧阳修喝上一口,问道:“老师父,敢问你这泡茶的水取自何处?”

老和尚一听问水的来由,脸上立时露出十分高兴的神采:“太守大人,我的庙内有一口泉,是天下第五泉,茶就是那第五泉的水泡的!”

欧阳修端起了茶壶,又喝上一口,问道:“老师父,敢问鉴定这天下第五泉的是何人?”老和尚连忙起身,登上藏经楼,捧来一本古书,说:“是书上写的,毫无差错。”

欧阳修说:“是不是唐代张又新写的《煎茶水记》?”

老和尚谄媚地说:“是,是,太守真是学问渊博。”

欧阳修笑着说:“张又新一生都不曾走遍天下,闭着眼睛将天下的水分为七等,实在是不可取。”

老和尚慌忙起身,向前一步,把《煎茶水记》捧到太守面前:“太守,张又新是根据茶神陆羽的《茶经》写下来的,有根有据。”

欧阳修笑着说:“那所谓的茶神陆羽又有什么根据呢?”

“陆羽是茶神……茶神……恐怕不会没有根据……”老和尚无言以对了。

欧阳修一本正经地讲:“陆羽也没有走遍神州。唐朝的天下,南有滔滔的长江,北有滚滚的黄河,河水、湖水、泉水,还有千家万户的井水,陆羽走过几州几府?尝过几河几泉?他又有什么资格评定天下的水呢?有什么理由鉴定天下的水为七个等级呢?《茶经》的根据又在何处呢?”

老和尚心想,陆羽是茶神,是前朝的名人,他的话还会有错吗?于是他大声说道:“太守,这七等水从唐朝传到大宋,都这么说,还能有错吗?”

欧阳修问道:“那就请老师父讲讲这七个等级?”

老和尚念经似的,一古脑儿背了下来:“镇江金山寺冷泉水为第一,无锡惠山石泉为第二,苏州虎丘石井水为第三,丹阳寺井水为第四,扬州大明寺井水为第五,松江水为第六,淮水为第七!”

欧阳修笑声朗朗地捻着胡子说:“老师父,你看这七个地方都在天下的哪一方呀?”

老和尚答道:“均位于大宋天下的东南方!”

“好,讲得好!七水全在东南方。那长城内外,黄河上下,天府之川,苍茫楚天,难道就没有好水了吗?那陆羽、张又新没有亲自见到,更没有亲口品尝,就武断地下此结论,岂非妄语?”

老和尚想“妄语”这个词是佛教里的话,妄语就是说空话,说空话死后是要割去舌头的,便连忙作揖道:“太守高见,太守高见!”

欧阳修还礼道:“老师父,凡事都不要人云亦云,要寻根究底,一是一,二是二呀!欧阳修告别了老和尚,回到州厅,当日下午就写出了《大明寺泉水记》那篇文章。文章中既不讲天下,也不讲等级,只如实地写道,“为水之美者也!”第二天派公差将文章送给大明寺的老和尚,请求指正。从那以后,太守和老和尚变成了知己好友,常来常往。老和尚以后再向香客们讲到大明寺泉水的时候,再也不讲是天下第五泉了!

一言心语

人不应束缚在传统的思维定式中。而应尊重客观实际地分析一切。这才不至于陷入片面之中。欧阳修大明寺话泉水的传说。反映了他突破陈规。务实见解而非人云亦云的严谨之风。

苏洵的传说

苏洵像苏洵(1009—1066),字明见,号老泉,眉州眉山人,北宋散文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代表作有《权书》、《衡论》、《几策》等文章。

苏洵焚稿

苏洵在二十七岁那年的一天,正像往常一样随手翻书阅览,无意中发现一篇关于古入爱惜时间、刻苦攻读的故事。他认真地读了一遍,感到这故事很生动,又读了一遍,更加感到有意义,于是他反复读了好几遍,每读一遍,就有一次收获。他觉得这故事好像是专为自己写的,不由得心中发出感叹:“时光无情地飞逝,我已经快到而立之年了,自己虽然写过一些文章,却都是些平庸之作,没有什么大的建树。”他想:现在不努力,还要等到什么时候啊!从这时起,苏洵又开始发愤苦读。经过一年多时间,他觉得自己在学习上有了长进,就急急忙忙地参加录取秀才和进士的两场考试,但两次考试都落了榜。这件事对他的打击很大,不过,他没有灰心丧气,决心重新振作起来,因此他陷入沉思,但也没有理出头绪,不知从哪做起。

有一天,苏洵正在书房里整理他以前写的书稿。面对这些书稿,他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因为他对自己的书稿也感到不满意,又怎能让它们在世上流传呢?于是他将这数百篇书稿统统抱出屋去,放在一个空地上,点上一把火,化为灰烬。他之所以这样做,正是为了坚定从头做起的决心。焚稿后,他如同放下一个沉重的包袱,更加轻松愉快地刻苦学习了。苏洵有时在家闭门苦读,有时奔走四方,求师访友,一年到头忙个不停,以致后来他两个儿子的学习要靠他妻子教导。

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奋斗,苏洵已经阅读了大量的书籍,既精通《五经》和诸子百家学说,同时又对古今是非成败的道理进行探讨,使自己具有了渊博的知识和惊人的才智,再写起文章来,往往到了“下笔顷刻数千言”的程度。他写了许多有研究价值的论文,受到了家乡学者的倾慕,他自己也真正体会到成功的乐趣。这时他的大儿子苏轼、二儿子苏辙也都长大成人,而且在他的影响下也同样才华出众。他就带着自己写的论文和两个儿子到京城游学。当时,文坛领袖欧阳修担任翰林学士,他看了苏洵的论文后很赏识,认为这是当今最好的文笔。欧阳修平时非常器重有才华的学者,这次更不例外,于是他将苏洵的二十二篇文章推荐给朝廷,希望引起朝廷的重视。一时间,朝廷上下震惊,京城内外的学者传阅他的文章都赞不绝口,并且争相效仿苏洵的文章写作方法。苏洵这位晚学成才的散文家,也从此闻名于世。直到很久以后。还广泛流传着赞誉苏洵文章的民谣:“苏文熟,吃羊肉;苏文生,吃菜羹。”

一言心语

成功来自于勤奋。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唯有不息进取。永不满足方可达到更高的境界。

曾巩的传说

曾巩像曾巩(1019—1083),字子固,南丰(今属江西)人,后居临川,北宋散文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留有《元丰类稿》。

曾巩与读书岩

从南丰县城的南门渡过盱江,就可以看见一座高耸的红石山,山上有一个半圆形的岩洞。相传这是北宋文学家曾巩青少年时勤奋读书的地方,所以叫做读书岩。

在当时,城里有个赵员外,他有个独生子叫成龙,已经十七八岁了,成天吃喝玩乐,读了好多年书,还是没有长进。赵员外心中非常焦虑。他看到曾巩少年名扬,便问奴仆瞿仁:“曾巩长进得那么快,读的是什么书?”瞿仁为了迎合员外,也就胡乱编造:“禀老爷,相传曾巩读的书,都是九天玄女所赠的天书哩!”赵员外一把拉过瞿仁的耳朵说:“快替公子偷来,事成有赏!”

就在当天晚上,瞿仁悄悄地来到读书岩旁,当时,曾巩正点着蜡烛,孜孜不倦地在那里苦读。瞿仁等了好几个时辰,曾巩连头也没有抬一下,鸡叫了几遍,才见曾巩伏着闭目养神。瞿仁急忙走近曾巩身旁,从书堆里抽出几本原书,转身就跑。

赵员外得了“天书”,喜出望外,立即命儿子沐浴更衣、烧香叩头,拜读“天书”。说也奇怪,赵成龙还没有跪下去就“哎哟”一声惨叫,一双端书的手僵曲着动弹不得。赵员外吓得手忙脚乱,瞿仁赶快从公子手中夺下“天书”,赵成龙的手立刻恢复了常态。原来他是怕得了“天书”,老爷子逼他苦读,所以灵机一动,想出了这么一计。赵员外流下老泪说:“天书凡人如何读得,实在可惜啊!”瞿仁连忙劝慰员外说:“说不定光有天书,没有秘诀也是不行。老爷何不花些钱财把曾巩请来,叫他当面传授传授。”赵员外心想:要不是曾巩有读天书的秘诀,哪能出口成章,过目不忘呢?事到如今也只好亲自去请了。

赵员外把曾巩请到家里,开门见山说:“曾先生如果能把读书秘诀传授我儿,一定重谢,重谢!”曾巩心想:求学问全在勤奋刻苦,不过他们哪能明白这个道理呢?倒不如提出三个条件,看他父子如何回话,便说:“要说秘诀也不过三条。”赵员外忙问:“哪三条?”曾巩说:“第一,赵公子平日酒肉无度、肚腹胀满,文章读不进去,先饿三天三夜。”赵员外连连点头:“照办,照办!”曾巩提第二条:“每天三更起床喝一杯黄连水,连喝一年。这就叫“书从苦中来’。”赵员外哪知曾巩话中有音,所以又连声说:“照办!”曾巩哈哈大笑一阵之后,便提出了最后一条:“人们常说墨水喝得多,学问就会高。读书岩下有个洗墨池,请公子每天去喝上几碗。”赵员外心想:这条捷径早就有人讲过,怎么我就一直想不起来呢?他连连举杯感谢曾巩的开导。

曾巩走后,赵员外马上叫儿子来商议。赵成龙心想:饿几天不怕,我肚子里饱得很;三更起床喝黄连水,又困又苦,真难做到;喝墨水,虽然也难喝下去,既然喝到肚子里能变成学问,再好不过了,便硬着头皮向父亲表示:“我不妨先试试第三条吧!”赵成龙马上就往读书岩跑去,看见洗墨池乌黑的池水,心里十分高兴,一头栽下墨池,恨不得一口气把墨水全部喝光。不料他双脚一滑,“噗通”一声,掉进池里,再也起不来了。

一言心语

愚昧之人听说过不少。可很少有像本传说中所言的。但从这虔诚的愚昧中。你也能感受到这个员夕卜以及他的儿子对学问的渴求吧,可惜是甚于白痴!

王安石的传说

王安石像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老人,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人,北宋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他的诗文大多为揭露时弊、反映社会矛盾之作,体现了他的政治主张和抱负,散文雄健峭拔,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有《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流传至今。

下马拜荆条

传说,临川东门城外二十里的地方,有一座山,山上青竹成林,松柏满布;山下汝水北去,岸柳成荫。就在山与水相连的地方,有两块怪石,其状如蛤蟆戏水。相传这两块怪石是天公磔蛙,坠地化石,故此山得名蛤蟆山。北宋时期,蛤蟆山上有一座古庙,庙里是个书院,王安石在这个书院里读过书。

同类推荐
  • 郭沫若翻译研究

    郭沫若翻译研究

    全书分为三部分:上编为综述,对郭沫若作为翻译家的成功之道、翻译活动、翻译思想以及翻译影响进行了整理与提炼;下编为郭沫若译作评介,对郭沫若的主要译作按德语、英语、俄语、日语及其他语种进行了分类评介;第三部分为附录,分为“郭沫若译论选”、“郭沫若译事年表”、“郭沫若译著详考”和“郭沫若翻译研究资料索引”四个部分,旨在为今后的郭沫若翻译研究者提供较为翔实的参考资料。
  • 告诉你一个哥伦布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哥伦布的故事

    克里斯托弗·哥伦布(约1451—1506),意大利航海家,一生从事航海活动,先后4次率队西航,成功地横渡了大西洋,开辟了由欧洲通往美洲的航路。由此,他也成为欧洲人经海路到达西半球的第一人。在西印度群岛上,他建立了殖民地,发现了金矿,并掳掠了印第安人。他的4次西航也证明了地圆说的正确性,促进了欧洲大陆与美洲新大陆的联系,并为欧洲人大规模占领和开发西半球打下了基础。
  • 茶者圣:吴觉农传

    茶者圣:吴觉农传

    ,如果说,当我们祖国的茶叶在危难中面临枯萎凋零之时。吴觉农先生,像一位高瞻远瞩的船长,在那悠远的唐代,茶圣陆羽曾架一叶扁舟探索了茶之源流的幽深与浩瀚,那么20世纪以降,引领着中国一代茶人走出困境、饶过激流险滩。本书传记了吴觉农先生将学者与茶人高尚的人格力量结合、将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结合的伟大一生
  • 绘画天才:毕加索

    绘画天才:毕加索

    名人创造了历史,名人改写了历史,那些走在时代最前列、深深影响和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名人永远会被广大人民所拥戴、所尊重、所铭记。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
  • 张居正评传

    张居正评传

    ,以叙述为主,详尽生动的记叙了张居正的成长经历和主要事迹;张居正是怎样一步步走向内阁首辅地位,每章又有不同的小节。并逐步操纵朝政大权,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共八章,进行自己的改革的
热门推荐
  • 旷世毒妃:妖邪鬼帝妻

    旷世毒妃:妖邪鬼帝妻

    野心重重叱诧鬼界的鬼王,非凡天赋却拥有异于常人之功力!六界之中最没用的废材,人见人唾卑微至极!华丽穿越,给你两耳光,让你陷害我!一路复仇,扭转乾坤,有你好看。即便妖邪缠身,鬼魅相伴,我命由我不由天!待他日凤翔九天,人人唾骂?你24K铝合金狗眼瞎了吗?她嘴角勾起冷笑:“是妖怎样?老天不容?那就毁天!大地不容?那就灭地!鬼王莞尔一笑,将她禁锢怀中:“吾妻深得夫心。”
  • 张居正十讲

    张居正十讲

    有些人是天生的政权热爱者,他们迷恋政权,甚至可以为之奉献自己的生命。张居正便是这样的人。他深知,要实现报国安民的宏愿,手中没有权力是不行的,甚至有权力而没有重权也是不行的!张居正上台的时候,他面临着怎样的政治局面?这个古老的国家又面临着哪些亟须医治的弊病?张居正一直以来使希望整治弊政,实现富国强兵的宏愿。现在他有了这个条件,又会怎样利用?他能够灰飞烟灭一个改革弊政的能臣吗? 只要说起位高权重的官员,大家心里都会产生对他们是否清廉的怀疑,正如西方思想家孟德斯鸠所说:权力意味着腐败,绝对的权力则意味着绝对的腐败。
  • 花瓶重生日记

    花瓶重生日记

    老婆,只许我宠你简介这个世界真是太玄幻了!她这个云氏集团顽劣三小姐,在绝望自杀未遂之后,怎么忽然变成炙手可热的豪门媳妇人选了呢?有着“GAY”传闻的雅痞美男动不动就对她又搂又抱,哪有半点儿同志的倾向!青梅竹马化身天王巨星对她无微不至的关怀,引来无数粉丝的嫉妒唾骂!曾经暗恋的学长居然想要抛弃她的闺蜜,对她展开追求,幡然醒悟想吃回头草?我滴个心肝脾肺肾啊!她只想做一个普普通通的女人就好了,她才不要嫁入豪门,成为娱乐大众的对象呢!可是选来选去,为什么她的新郎官居然是最最最不普通的那一个?呃.她退婚可以不?答案是:绝对不行!某男将某人吃干抹尽之后,才深情地告白:这辈子,只许我宠你!美女帅哥众多,欢迎领养先苦后甜的宠文,过程有点儿小虐哈~精彩片段一“听说那个自杀的云家三小姐的男朋友是个GAY?”“哪里,我听说是一个超级大明星!”“不是吧,我听说的是她抢了闺蜜的未婚夫.”面对如此众多的听说,云缈只是云淡风轻的一笑,将那些聒噪的声音抛在脑后。精彩片段二“老公,我想开一家自己的餐厅.”“没问题!我出钱你管理。”“老公,我想买一栋属于自己的写字楼.”“没问题,想要哪一个楼盘?”“老公,我想去看XXX的演唱会.”某人不乐意了“不行!要听歌,我唱给你听!”精彩片段三“我求你劝劝你老公,让你高抬贵手,放过云家!”云一峰垂丧着头,拉下老脸对这个从来不上心的女儿恳求道。云缈冷笑着。“凭什么我要帮你?!”云夫人再也坐不住了,站起来破口大骂。“你这个死丫头,你怎么能这么对待自己的亲人?!好歹养了你十几年,你连一点儿亲情都不顾还在这里幸灾乐祸,你到底有没有良心啊?!”“亲情是什么玩意儿?”云缈的眼中充满了不屑。“是我的亲人,会轻则蔑视辱骂,重则拳打脚踢?如果这就是你们所说的亲情,那我还真是不敢领教!你们这么对我,我为什么不能这么对你们?!”
  • 安全健康教育综合读本1·上册

    安全健康教育综合读本1·上册

    2008年5月12日,那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夺去了许许多多含苞待放的小生命,灾难固然难于避免,但如果懂得更多的安全避险知识,预防救助措施得当,就有可能把损失降到最低。
  • 神医弃妃

    神医弃妃

    2、你可以说对不起,一个出身不算高门的古代女子,但我不会说没关系。3、我不喜欢骂人,继母不喜,因为我动手能力比较强。聪明如她冷血如她,右脑装面粉,孙由由,不动则已,所幸生辰八字好,却为了一个不爱她的男人甘愿飞蛾扑火,一动全是浆糊。她不骄不躁不争不傲,信不信我把你绑到草船上借箭。6、你妈一定是属鸡的,最终还是被害身亡。一切变得截然不同。当现代的她成为了古代的她,因为只有笨鸡才下笨蛋。她,今生绝不会放过任何一个极品人渣。9、你若敢去寻花,孙由由,我就敢去问柳。上一世有眼无珠识人不清,她,这一世定要睁大眼睛,却被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男人玩骗得团团转,悲恨交加她差点死在自己的手里,为自己而活为自己而喝彩。你若敢说不离,却也因此灵魂意外地穿越,我必敢说弃你。由由物语:4、再烦我,一朝成了当朝太后的命里贵人。8、你左脑装水,医术高明熟悉各种秘药的研制。10、我爱你的时候你不爱我,宠妾灭妻。7、世界上只有骗子是真心的,人前她是百年难得一遇的神医,因为他是真心骗你的。她,不要断气。为此她步步退让,等我不爱的时候你却爱的死去活来,亲爹不疼,你真特么犯贱!,十八般绝杀技艺无一不精。5、我的世界你不需要懂,苦苦求得太后为其懿旨赐婚,换来的却是那个男人对她的憎恨不屑,让你懂了那还得了?一朝重生,她,再世为人,一个有着不为人知双重身份的现代女子,孙由由发誓,人后她却是冷血无情的杀手1、长寿的秘诀就是保持呼吸,附身在一个和她有着相同名字的古代女子身上。
  • 遇见成功的自己 不可不学的100条成功经验

    遇见成功的自己 不可不学的100条成功经验

    但是,开辟一条没有后顾之忧的成功之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相信每个人心中都会亮起一个灯塔,有人说,都能照见未来的成功!此书就立意如此,经验像是一条穿船上的尾灯,从礼多人不怪、善识时务成俊杰、妙言巧语少纠纷、忍耐处世好做人四个方面精选出了不可不学的100条成功经验奉给读者,如果能够清晰地透悟他人的100条成功经验,让读者轻松拨开“厚黑”与“薄白”的荆棘,只照亮船驶过的航道
  • 著名歌剧欣赏

    著名歌剧欣赏

    ,并对其进行了讲解与分析,包括《白毛女》、《江姐》、《费加罗的婚礼》、《茶花女》等。其中包含了歌剧的评论与指导性欣赏,《青少年艺术欣赏讲堂:著名歌剧欣赏》定位为歌剧欣赏入门普及型书籍,收集了世界著名的歌剧,及其创作的背景、故事等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袁世凯发迹史

    袁世凯发迹史

    1884年金玉均等“开化党”人士发动甲申政变,试图推翻“事大党”把持的政权,驻朝日军亦趁机行动欲挟制王室;国王李熙派人奔赴清营求助,袁世凯指挥清军击退日军,维系清廷在朝鲜的宗主权及其他特权。袁世凯平定了朝鲜甲申政变有重大意义,打退了日本的渗透势力,粉碎了日本趁中法战争之际谋取朝鲜的企图,推迟了中日战争爆发的时间。袁世凯也因这一事件受到李鸿章等人的重视,年仅26岁的他就被封为“驻扎朝鲜总理交涉通商事宜大臣”,本书通过史料,着重介绍了袁世凯是如何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低级文职小军官,几年时间成长为清政府在朝鲜的外交、商务总代理的全过程。
  • 血性

    血性

    太阳还没有露面,白军就发起了第一波进攻。白军炮兵用榴弹炮和山炮还有迫击炮向红军阵地狂轰乱炸,这个美好的清晨被炸得支离破碎。在炮火的掩护下,白军朝我们阵地发起冲锋。我把盒子枪插在了腰间的皮带上,端起了一支三八步枪,对着冲上来的白军瞄准。白军离我们越来越近,我看着差不多了,就开出了第一枪,高喊了一声:“弟兄们,给我打!”我那一枪洞穿了一个白军小军官的额头,算他运气不好,碰上了我这个神枪手。战士们喊叫着朝冲过来的白军发射出愤怒的子弹。白军士兵一排排地倒下,阵地前丢下了一具具尸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