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人来说,“生存”不仅仅意味着活下来,他们还具有某种情感和精神需求,这是动物所不具有的。
有一个看似古怪却不容否认的事实:数十年前,科学家们还搞不清楚人的大脑和神经系统到底是怎样在“有目的”地工作,如何达到其目标。他们通过长期而细致的观察认识到了某些现象,但是没有任何一种理论总结出各种原则,以把这些现象联系成一个有意义的概念。
然而,当一个人亲自动手建造“电脑”、构思自身追求目标的机制时,他必须发现和利用某些基本原则。在发现这些原则后,科学家不禁反躬自问:人脑是否也可能以同样的方式工作?造物主在创造人类时,是否也赋予我们一套比人类所梦想的电脑或制导系统更具奇特威力,但根据同样的原则发生作用的辅助机制?著名的控制论科学家,如罗伯特·威纳博士、约翰·冯·纽曼博士等人,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是肯定的,只不过这些还鲜为人知罢了。
对于人和动物来讲,他们都有一种成功的“本能”。例如,松鼠不用教就能采集果实,就能把果实囤积起来过冬。因此,松鼠虽然从小生出来就没有领略过冬天的寒冷,但是秋天一到,我们就可以看到它们忙于采集果实,以备冬季享用。小鸟不用教就能筑巢,就能飞行,甚至能飞行数千里,飞越茫茫大海。
为了解释这些现象,我们通常说动物具有某种引导它的“本能”,分析这些本能就可以发现,它们帮助动物成功地适应生存的环境,简言之,动物有一种“成功本能”。但是,我们似乎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人也有一种成功的本能,而且比其他任何动物的本能更为奇特,更为复杂。
动物不能任意选择目标,它们的目标(自我保护和繁衍)雪可以说是既定的。它们的成功机制也仅仅限于这些既定对象,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本能”。人类则与动物不同,人具有动物所没有的东西——创造性想象力。因此,人作为万物之灵不仅仅是一个被创造者,而且是一个创造者。人利用想象可以为自己设计不同的目标,并努力去实现这些目标。只有人,才能利用想象力去引导自己的成功机制。
许多伟大的思想家相信:人类“储藏信息”并不局限于自己过去的经验和所见所闻。爱默生把我们每个人的心比喻为汪洋大海中不同的水域,他说:“人人都有一颗同样的心。”
J·R·莱因博士通过实验证明:人类除了个人的记忆,或根据经验和学习积累信息之外,还可以从其他途径获得知识、事实和观念。他说:“我们已经发现,人类有一种超越感觉功能的求知力,这种超感觉的能力可以使我们获得确切的客观知识和近似的主观知识——对于事物的认识和很可能是对于心灵的认识。”
据说,舒伯特曾告诉他的一个朋友,他的创作过程就是“回忆”他自己和别人都不曾想到过的一支曲子。很多创造性艺术家同研究这种创造过程的心理学家一样,对于创造性灵感、突然的启示,直觉和一般人的记忆所具有的相似性有着深刻的印象。
当你寻求一个新的观念或回答一个问题,这实际上与你追忆一个你所忘却的名字非常相似。你知道有那么一个名字,只是现在一时想不起来,否则你就不会搜肠刮肚了。大脑中的扫描器就在储存的记忆中扫描,直到“认出”或“发现”所需要的名字为止。
当你寻求一个新的观念或解答一个问题时,也要运用同样的方式。你必须假定答案已经存在,然后努力去发现它。罗伯特·威纳说过:“科学家动手解决一个确实有答案的难题时,他的整个态度就改变了,他实际上已经找到了一半答案。”
当你从事创造性工作时——无论是销售商品、经营企业、创作诗词、改善人际关系,还是其他事情,如果心里有一个目的、一个要实现的结局和一个“目标”答案的话,它可能模糊不清,但最终必须能够辨认出来。如果你对工作认真,就要有强烈的欲望,一开始也必须从各个角度周密地考虑问题——你的创造性机制就要开动——我们前面说到的“扫描器”就要在储存的信息中扫描,或者说“摸索”着寻找答案。它在这里选择一个意念,在那里找出一个事实,把一系列过去的经验加以联系——或者说,把它们结合为一个有意义的整体,使你欠缺的地方得以弥补,完成你所需要的方程式,或者“解决”你的问题。当这个答案浮现在你的意识中时,你可能正在思考别的问题,甚至像你的意识休眠时出现的一种梦幻,你觉得有某种东西“咔嚓”一声,你立刻“认识到”这就是你所寻找的答案。
我们每个人都由自己主宰着走向成功,并且都有一种超越自身的力量,这就是“你自己”。引导和开发你的成功潜能必须有行动来支持,你必须运用以下五大基本原则。
1.成功的本能需要有一个目标。
2.“本能机制”会为你提供方法。
3.勇敢地让你的“本能机制”运转下去。
4.学会经历各种事情。
5.最后,你必须相信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