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63800000012

第12章 不可不知的秦前历史(1)

金滕藏策

周公祭杷祈祷,欲代武王事鬼神。

欲代武王奉事鬼神

在武王攻克商都以后的第二年,即十三年,当时天下的局势尚不稳定,周朝的政权还没有巩固,武王忽然生了大病。朝廷群臣惊慌,不知怎么办才好。太公、召公说:“让我们为国王的疾病占卜一下好吗?”周公不同意,说:“不要使我们的君王产生忧虑。”为什么不同意占卜呢?原来对于武王的疾病,他已想好了一个对付的办法。

他准备以自己的生命作为牺牲,向祖先进行祭祀。他清除了一块土地作为祭祀的场所,上面建起三个祭坛,分别祭祀太王、王季、文王。祭坛建在南边,面向北方,周公站立在祭坛上。他身上戴着贵重的璧玉,手里拿着美丽的玉圭,恭敬地向太王、王季,文王进行祷告。

周公先把祷词写在竹简上,称为策书,然后由史官代为宣读。这时,祭祀场上一片肃静,只有史官宣读周公祷词的声音:“啊,你们的长孙今王发,因为勤劳王事,得了重病。倘若你们三王的在天之灵有什么病痛,需要做子孙的去服侍你们,那就让我姬旦来代替今王发吧!我有孝敬的仁德而又伶俐乖巧,多才多艺,能够很好地侍奉鬼神。今王发不如旦多才多艺,不能侍奉鬼神。他在上帝的宫廷接受任命,正按照上帝的意志治理四方,因而你们子孙的统治权才能在人间确定下来,四方的臣民无不尊敬畏服。唉!不要毁掉上天所降给的宝贵天命吧,这样我们先王的在天之灵也永远有所依归。现在我就要通过大龟的占卜来接受你们三王的命令了:假如你们允许了我的要求,我将拿着壁和圭归到你们那里来,等待你们的吩咐;假如你们不答应我的请求,我就把璧和圭抛弃掉。”

做好保密工作

周公简策上的祷词,已经把周公欲代武王发的要求告诉三王,于是,史官读罢祷词后,便在太王、王季、文王的灵位前各放一龟,进行占卜。占卜结束,打开写在竹简上的卜辞,一看得到的都是吉兆。周公欣喜地说:“好啊!国王不会有什么危险了。我刚从三王那里接受命令,只有如何能永远保持我们的统治这个大问题,才是我们应当考虑的。而我们的先王也因为这件事关系重大,在时时为我们的国王祝福。”

周公回去后,就把这写有祷词的简策,藏在用“金滕”(即金质的丝带)捆束的匣子中,以不忘这次祭祀的经过,作为永久的纪念。周公告诫保管这金滕匣子的人,不要把藏简策的事声张出去。在这次祭祀、祷告、占卜之后的第二天,武王的病果真有了缓解。

周公摄政

为了江山社稷,周公不顾身败名裂,毅然扛负起江山重任。

英年早逝

在周公进行祷告、欲以身代武王之后不久,武王的病情再度恶化,终于离开了人世。武王在文王受命七年时即位,九年时在盟津观兵,十一年底至十二年初伐纣取得胜利,到十三年末就因操劳过度、思虑太多而因病身亡。武王在位仅仅六年,去世时只有四十五岁,真是英年早逝!周王发去世后,大臣们根据他一生行事,主要是率领周军攻伐商纣克敌制胜,就给他评定了一个谥号为“武”。从此,历史上就一直称他为周武王。

周公毅然摄政

武王立的太子名诵,是武王的长子,武王去世时,他只有十三岁,还是个不懂事的孩子。虽然这样,在周公、太公、召公等大臣的拥立下,还是让他即了王位。后来,他被称为“成王”。

武王灭殷,只是伐纣一战,攻克商都,对原殷王畿附近的属国和殷朝上层贵族,特别是殷朝东面的许多夷族方国,基本上原封未动。他们中的一些顽固势力,不服从新建的周朝政权的统治,正在蠢蠢欲动,图谋反叛,形势相当紧张。周公恐怕天下听说武王驾崩,即位的新王年幼稚弱,乘机起来叛乱闹事,根据武王临终的嘱托,毅然决定宣布由他代理成王,摄行政管理国家所有事务。

兄弟中的轩然大波

不料,周公的这一决定在兄弟中掀起了轩然大波。特别是老三管叔,论资格他比周公年长,是周公的哥哥。他想,如果要代理新王即位,也应该由他来担当,况且,周公一直在武王身边,担任辅佐武王的重要职位,而自己只是封在殷国旁边,当一个监视殷国的角色,心中早就愤偾不平。听到周公代理新王行政的消息,管叔抑制不住心中的妒嫉之火,他联合蔡叔、霍叔等兄弟,大肆散布流言蜚语,说:“周公将不利于王。”言下之意就是,周公要篡夺王位。

周公听到这种流言,首先对太公、召公进行解释:“我之所以勿避王位要代理行政,是恐怕天下叛周,失去已经取得的胜利成果。倘若这样,我无法向我们的先王交待。太王、王季、文王这三位先王忧劳天下已经很久,直到今天才获得了初步的成功。可武王英年早逝,今王年少没有经验,我这样做是为了继续完成周朝的大业,没有其他目的。”太公与召公听了周公的话,反应冷淡,没有表示他们的态度。

远走他乡

但是成王毕竟年少幼稚,他对流言竟十分相信。他想:“周公现在名为‘摄政’,代理我当周王。等到时机成熟,他就会把我一脚踢开。”因此,成王整天板着脸,与周公采取不合作态度。周公看出成王对自己的反感,为了不使这种矛盾加深,他决定在成王元年六月,于毕地给武王下葬后,暂时到外地去避一避。于是,他以视察、访问为名,向东南行,来到了楚国。当时的楚国(今河南西南部)在丹江之北、浙水之西,地名为“丹阳”。文王在世当年,楚国的鬻熊曾经来归周国,为文王出谋献策。那时周公年纪尚小,但鬻熊对周国的友好感情,周公还是记得很清楚的。

君臣重归于好

周公出走后,成王知道是自己无礼的行为把他气走的,因此整天怀着负疚的心情,闷闷不乐,寝食不安。那一年秋天,庄稼还没有收割,忽然间,天上乌云密布,狂风大作,电闪雷鸣。田里的庄稼全部倒伏,一些树木被风刮得拔地而起。人民惶恐不安,以为是天帝来惩罚周国了。成王与宫廷百官穿戴上礼服,来到周公的住处,发现有一只用“金滕”包扎的长匣子。打开一看,内有周公书写的向先王的祷词,他要自己做牺牲,代武王去死,以使武王的病体痊愈。周公对武王的亦胆忠心,使成王深受感动。成王拿着策书,询问在旁的史官和管家,大家都说:“这是真实的事。唉!周公命令我们保守秘密,我们不敢把此事说出来。”

成王看着周公亲自写的策书,意识到周公对自己的父王一片亦诚,他完全是为了国家的事业,怎么可能来篡夺自己的王位呢?成王越想越觉得对不起叔父周公,抱着策书哭泣起来。过了一会,成王对大家说:“今天的事,没有必要去占卜了。过去周公勤劳地为国家工作,只是我这个年轻人不知道这些事情。今日上天动威,以此来表彰周公的德行。我应当亲自去迎接周公回来,这样做,按照我们国家的礼仪也是应该的。”

于是,成王走出城郊,准备到楚国去迎接周公。这时,大雨已停止,风也按相反的方向刮去,被风吹倒的庄稼又都重新挺立起来。太公和召公命令把被风刮倒的大树重新扶起来,用土加固。经过这一场风雨,成王和周公重归于好。

周召二公和好如初

二位忠臣,坦诚相见,共同为国家贡献力量。

召公的妒嫉和怀疑

召公名爽,是周王室的同姓亲戚,因他开始封的采邑在周畿内的召地,故称召公。召公历来担任太保之官,与太公、周公同为“三公”,是周王室的最高官职。周武王灭纣后,召公被封于北燕,建立燕国。召公命自己的长子到燕国去当国君,而本人则留在王室继续任太保,辅佐武王。

周公东征、平定东方的叛乱后,太公被封于齐,建立齐国并担任齐国国君,昔日朝廷的三公就剩下周公和召公两人。周公因成王年幼稚弱,主动为成王摄政,代理行使国王的职权,经常以“王”的身份发布文告和命令,引起了召公的妒嫉和怀疑。营建东都告一段落,周公和召公间的隔阂越来越深。于是,成王决定,周公和召公分别处理东西两边的事务:自陕以西,由召公主持管理;自陕以东,由周公主持管理。(所谓“陕”,即今河南西部的陕县。)召公长期留守宗周,周公长期留守成周。

开诚布公的诰词

矛盾似乎表面上得到解决,但一个国家两位最重要的辅佐,长期处于互相猜忌的状态,对于国家总是有害的。因此,周公旦主动给召公写了诰词,开诚布公,谈了自己的想法,以求得召公的谅解。周公首先谈了殷命的丧失和周命的来之不易。他说:“啊!由于做了许多不好的事情,天便降下丧亡大祸于殷,殷已经丧失了上天所赐予的天命。我们周国已经得到了这个天命,但我不敢说,我们的事业能永远沿着美好的前程发展下去。啊!你曾经说我能够担负起治理周国的重任,但我却不敢安于天命,不常常去考虑上天的威罚。现在我旦不能做别人的表率,只能以前人的光荣传统,来开导我们幼小的国王。天命是难于长久的,我们只有努力发扬文王的道德,上天才不会舍弃文王所受的天命。”

历史的经验值得借鉴

接着,周公谈了商朝时贤士辅佐商王而使商国延长的历史经验,他说:“我听说过去成汤既已接受上天的天命,便有个伊尹辅佐成汤。在太甲时有个保衡,太戌时又有伊陟和臣扈,还有巫成帮助殷王治理国家。祖乙时有个巫贤,武丁时有个甘盘。正因为有这些贤士帮助治理殷国,才使殷朝的统治经历许多年代。而殷国的后代继承人如纣,却蔑视上天的威严而招致灭亡。现在你能永远记住这个历史教训,我们就能有牢固的天命,以明智的措施治理我们这个新建的国家了。”

然后,周公又谈了文王、武王时辅佐的贤明,他说:“啊!过去为什么上天一再劝勉文王的品德,把治理天下的天命放在他身上?这是因为只有像文王这样有道德的人才能把国家治理好,同时也因为文王有虢叔、闳天、散宜生、泰颠、南宫括这些贤臣。如果没有这些贤臣奔走效劳,努力地宣扬教化,文王的美德便不能传播给国内人民。到武王时,这四人仍保持他们的禄位。后来武王奉天命征伐殷国,他们又都辅助武王奋勇杀敌,使武王成就大业。现在我旦好像前面有条大河,我和你先去涉渡。年幼的国王虽在位而幼稚无知,我们能够不担起自己的责任吗?努力去做犹恐不及,如果我们这些年长有德的人不能和睦团结,那我就不会听到凤凰的叫声,更何况知晓天命!”

心迹和愿望的表白

周公对召公的诰词,越说越激动。最后,周公向召公表白自己的心迹和愿望,他说:“啊,你现在应该看到这一点:我们从上天那里接受天命,虽然无限美好,但也有很大的艰难。希望你的心胸要宽阔,我不是为了后代子孙而迷恋禄位。啊,告诉你,我是非常相信你太保的。希望你能敬重地和我相处,看到殷国丧亡的大祸,长久思念着上天的威罚。我如果不是一片诚心,能够说这些话吗?我想问:‘除了我们二人,还有谁和你的品德相合?’你定会说:‘正是有我们二人在,上天才降下许多美好的事情。’啊!我们二人性情笃厚,合力辅佐国王,才使我们的事业达到今天这样美好的境地,才使四海之内,凡太阳所能照到的地方,无不恭敬顺服。我很不贤惠,说了这么许多话,因为我在忧虑天命和民心的不易保持,往后必须以恭敬的态度来治理国家。”

将相和好的千古佳话

这一篇诰词,心胸开阔,情意恳切,表现了一个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的人的高尚品德。召公看了这篇诰词,为周公的献身精神所感动,消除了对周公的疑虑,并产生了尊敬和钦佩之情。周公这篇诰词,经后人整理,题名为“君爽”,收入《尚书》中。周公和召公由猜疑不和到真诚合作,是历史上千古传颂的佳话。

三诲康叔

三次诰书,体现了兄长对弟弟的感情,更体现出对国家的责任感。

兄长的关爱

康叔名封,在周公的十个兄弟中数老九。他被分封为卫国国君时,只有二十几岁,却要担负起统治数量相当多的殷遗民的任务。因此,周公总是不放心,生怕出什么纰漏,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周公曾三次发出诰书,对康叔谆谆告诫要防止那些偏差和不良的后果。作为一个兄长,对幼弟如此关心备至,确实难能可贵!

谆谆告诫如何治国

刚分封康叔建立卫国的时候,周公就做了一篇关于如何治国的诰词对康叔封进行训诫,他说:“诸侯之长、我的弟弟、年幼的封啊!由于你英明的父亲文王崇尚德教而谨慎地使用刑罚,不敢欺侮那些无依无靠的人,任用贤能者、尊敬有德者、镇压叛乱者,使庶民懂得道理,才缔造了我们小小的周国,并且影响日益扩大。这种勤奋的德行传到天帝那里,天帝给予赞扬,就命文王灭殷,代殷接受天命统治其国其民。你的亲兄武王更加勤勉,才使你年幼的封能在东土当诸侯。到殷故土,你要广泛寻求殷的贤人、君子、长者,问他们殷的所以兴起和所以灭亡的原因,而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爱护民众,这样你就可以治理好殷民。唉,年幼的封啊!治理国家就好像医冶自身的疾病一样,要谨慎小心啊!到那里一定要尽你所有的力量,不要贪图安逸享受,只有这样,才能安定民众。对于刑罚,一定要小心,要严明。根据殷商的刑法判罪时,一定要采用正确的原则,确定罪人应得的刑罚。去吧,封啊!要努力完成你的任务,经常听取我给你的教导。只有把民众治理好,我们的国家才能安康,你也才能世世代代保持对殷民的统治。”这是第一篇诰词,后来题名为《康诰》。

好酒贪杯的祸患

当时统治者酗酒现象比较普遍,殷商统治者就是因为沉湎于酒色、不问朝政而被推翻的。为防止年幼的康叔酗酒误国,周公又做了第二篇诰词。他以王的身份向康叔劝勉说:“封啊!你尊敬的父亲文王曾经告诫诸侯国君及其官吏们:‘不许经常饮酒。只有在祭祀时才可用酒。’过去我们的诸侯和官吏遵照文王的教导,不好酒贪杯,所以能代替殷商接受天的天命。封啊!我听到这种说法:从前殷商圣明的国王都敬畏天帝,官吏各尽其职,没有人沉湎于酒。然而殷商的后继国王沉醉在饮酒作乐之中,纵欲无度。臣民也放肆地饮酒,那酒肉的腥味冲到天上,被天帝闻到了,所以把亡国的大祸降给殷。封啊!你要训戒殷的老臣、诸侯、各级官吏与你本人,都要采取严厉的措施强行戒酒。倘若有人报告:‘有一群人在一起饮酒。’你不要放纵他们,而要把他们尽行拘捕,押送到我这里来,我要把他们杀掉。封啊!你要经常听取我的教训,不要使你所统治的臣民沉湎于酒。”这是第二篇诰词,后来题名为《酒诰》。

以民为重

同类推荐
  • 七七事变

    七七事变

    对于任何一位中国人而言,1937年7月7日都是一个不应该被遗忘的日子,在中国现代史上,这个日子已经不仅仅是个日期的符号,也不仅仅是几声密集的枪声,它代表了一场伟大战争全面开始。本书从事变尚处在萌芽状态的1937年6月26日入手,以日期为经、事件为纬,逐日叙述在这段时间内中国共产党、国民党、民主人士、汉奸伪政府、日本政府和军部等相关方面所发生的各种事件及其与七七事变的内在联系,直写到事变发生后的7月17日蒋介石发表庐山谈话,并在尾声部分叙述了书中所涉及人物的最后归宿和事件的发展变化,为读者描绘出一副宏大历史画卷。
  • 大汉王朝4

    大汉王朝4

    本书为《大汉王朝》第四卷,以通俗的笔触和富于细节化的阐述,呈现历史最鲜活的一面。
  • 红色账簿:全景展示中共革命史中的货币战争(1921~1927)

    红色账簿:全景展示中共革命史中的货币战争(1921~1927)

    弱小的在野党,如何打败了掌握国家资源的执政党?不拿薪饷的队伍,如何战胜了拿着高福利的正规军?全新的角度来诠释红色历史,隐秘资料首次公布,颠覆你的革命观!全书运用财富与经济的视角,对我党从1921年到1927年的革命历程进行了纪实性的叙述,展示了真实的货币与战争之间那些曲折动人的故事。
  • 世界经典历史故事(下册)

    世界经典历史故事(下册)

    怎样快捷地了解世界,首先我们要从了解世界历史入手。人类历史发展为世界历史,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生产力是历史发展的终极动力。从地球上有了人类那时起,人类的第一个活动便是生产活动,而且从未间断过。人类文明的演进,社会的发展,只能在生产力进步的基础上实现。旧石器时代使得氏族社会形成,金石并用时代又促成氏族社会解体,人类进入文明时代。在自然经济状态下,只可能有奴隶制度和封建制度,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却孕育出近代资本主义社会。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器时代和信息时代将人类社会的进展划分为不同的发展阶段。这是二、三百万年来人类文明进程所确凿的事实。《世界经典历史故事》大体上是按照这个线索来编写的。
  • 每天读一点中国史(先秦-隋唐五代卷)

    每天读一点中国史(先秦-隋唐五代卷)

    任浩之编著的《每天读一点中国史·先秦隋唐五代卷》以风趣的语言将我国的历史分为先秦:文明曙光;秦汉:天下一统;魏晋南北朝:民族交融;隋唐五代:帝国再造。读来风趣、幽默、可读性极强,解决了一般历史书的沉闷、古板。是一部难得的,且适合各个层次的人阅读的历史书籍。
热门推荐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武侠世界大冒险

    武侠世界大冒险

    遍战山河九万里,剑行天涯三千界。一人独行,横断苍穹,问苍生孰为敌手?
  • 佛养心道养性: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

    佛养心道养性: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

    本书以佛教关于出世与入世的思想精髓为核心,融合了道教和儒家的思想,阐明了什么是“出世与入世”,全方位解析了“该怎样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共分八篇,分别是:在出世中入世,在入世中出世;出世是佛法,入世是世法;出世在度己,入世在度人;以无为之心出世,以有为之心入世;以禅心出世,以分别心入世;以出世无我之心,行入世利他之事;以出世之心境,过入世之生活;以出世之心低调做人,以入世之心高调做事。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帮你达成梦想的60个希望法则

    帮你达成梦想的60个希望法则

    心思灵动,就会拥有不可思议的力量;眼界开阔,就会插上飞往梦想的翅膀;思维创新,就会跨过挫折与磨难,抵达梦开始的地方。本书为亲们提供了60个实现梦想的希望法则,从内心意志,婚姻感情,职场智慧,人际关系,心态调整等方面,给亲们以明晰的指导,以点燃生命的亮色。
  • 契约毒后

    契约毒后

    她本是大魏郡主,被钦定的太子妃,有倾国倾城之貌,是五国第一才女,还是让江湖人闻名色变的“毒医仙子”,却被一朝灭满门!一朝魂移,风华绝代的毒医郡主变成了缠绵病榻的亡国帝姬。面对化身修罗的冷酷帝王,她不畏不惧,以落败之城换来安身之所。一纸契约走上尊荣后位,且看她如何在复仇之路上祸乱他的后宫与天下!他是东楚天子,天生的帝王霸气注定他必定是傲视苍生的尊主。遇上她之前,冷酷无情是他,睿智决断是他;遇上她之后,温柔霸道是他,踌躇痴妄是他。弱水三千,他只取她一瓢饮。强弩来袭,她竟为了众国盟约离他而去,是背叛?还是君若安好,妾便无悔的守护?帝后相携,共主江山,风云乱象间生死不离,是为那一纸契约?还是骨血渐融的痴缠?片段一:“阿若既是皇后,是否应该为我东楚的皇室香火尽心尽力才是?!”女子嫣然一笑,“来人,去将各宫的妹妹们请来,皇上今夜要雨露均沾。”男子嘴角一抽,“顺便告诉爱妃们,皇后正在练新药‘断肠散’,请她们前来一观,当然——若有不便可以告假。”那晚,东楚后宫乱的很彻底,十之有三的妃子身患恶疾,十之有四的贵人进寺庙为东楚皇后祈福,剩下的全因自省名德败坏自请出宫!一时间只听某人哀叹,“又要无聊了——”片段二:大红罗帐之内,女子香肩半露,呼吸局促,满面潮红,口中喃喃有声。男子浑身戾气,执剑而立,满身血色快要融进罗帐里。女子眼露迷离之色,一颦一笑间媚骨天成,“你来了——”他受了蛊惑般走近,却被她缠身而上,气息瞬间紊乱,“阿若——你可知道我是谁?”女子嗤嗤一笑,“管你是谁。”男子周身气息瞬时凌厉无比。“啧啧,还是这么冷。”某男一滞,被某女扑到——毒宠女强,先婚后爱,日久生情的乱世倾歌——《契约毒后》敬请期待!
  • 重生之我为神兽

    重生之我为神兽

    【巅峰聚焦——品牌佳作,强力推荐】本是幽冥界一鬼兵队长,因资质太低,无尽岁月以来自身实力都止步不前,某一天,当幽冥界遭受前所未有的创伤,整个幽冥界一片大乱时,唐锋却找到了命运的转机。幽冥界,密密麻麻无数顶尖血脉供唐锋随意选择,经过重重筛选后,唐锋最终选定了最适合自己的顶尖神兽血脉“八足魔刀”进入了轮回通道……他,重生了!新书《万道剑尊》已经发表,热血激情,大家可以都去看看
  • 妖女别跑

    妖女别跑

    她,为报师恩,下山取神剑,初入江湖巧遇书生莫枫,两人意气相投,共闯江湖。因神剑,惹来逆天大祸,被正邪两道追杀!而养育多年的师父竟然有着不为人知的一面,走投无路之下她误闯魔域神窟,却发现惊人事实:正道领袖风无名竟已入魔,意图称霸武林!危急关头,她与摸枫能否心意相通,双剑合璧,共扛强敌?
  • 年轻人必学的1000个社会经验

    年轻人必学的1000个社会经验

    大浪淘沙,多少年轻人最终被社会的暗流淘汰出局!大浪淘金,多少年轻人经过社会的历练而绽放光芒!年轻人走上社会,是成功还是失败,在于掌握了多少社会经验。虽然所有人都知道“经验”的重要性,但真正懂得学习经验,使用经验的人却很少。因此,年轻人要想取得成功,最缺乏的不是理想,不是激情,而是具体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社会经验。
  • 佛教哲学(第四卷)(方立天文集)

    佛教哲学(第四卷)(方立天文集)

    在各种宗教中,佛教的宗教哲学内涵最为丰富多彩。《佛教哲学(方立天文集第四卷)》是对佛教哲学现代化研究的尝试。全书简要地论述了佛教哲学的构成和流派、历史演变以及重要著作,并就佛教哲学的人生价值观、宇宙要素论、宇宙结构论、宇宙生成论和本体论以及认识论的基本内容进行了探讨和阐述,以此凸现佛教哲学体系的总体思想风貌和理论特质。《佛教哲学(方立天文集第四卷)》还就佛教“空”义的思想历史演变、“空”义的类别、内涵及其理论思辨价值,作了集中述评,以利于了解和把握大乘佛教哲学的思想内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