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52200000013

第13章 消费原则:不当大鱼(3)

看西医与看中医。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现代医疗实践中,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越来越多。但中医西医各有所长,哪些病该看中医,哪些病该找西医呢?专家认为,有5种情况看中医比较合适。首先是一些诊断很明确的慢性疾病,比如,慢性肝病、高血压、冠心病等,西医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为病人提供帮助,而中药可以改善症状,相对而言疗效好、副作用小。另外,像气管炎、肺炎这样的常见病、多发病;小儿外感发烧、咳嗽等感冒一类的常见急性病;疾病的恢复期,尤其是手术后、癌症放化疗后的饮食调养等;诊断不清的疑难杂症和养生保健等,中医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但是有急症,尤其是心脑血管疾病、突发病等,需要及时抢救,建议还是采取西医的办法来解决。

多和医生交流。假如你经济条件并不十分宽裕,不能支付太多的医疗开支,你不妨直接把这些想法告诉医生。这样医生就可以从专业的角度为你计划,让你在最合理的价位上得到最有效的治疗。而且如今国家“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的分类管理”正在加速推行。这样患者不但可以在医院取药,还可以凭处方到药店里照方拿药,选择最低廉的价格,要知道这可是你的权利。

诀窍五:正确用药

用药首选常用药。患者用药时应该首选常用药,常用药一般价格较低,效果也比较稳定,如果治疗效果不理想再换新药也不迟,这样不仅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药费支出,还可以避免滥用药物而产生的不良反应。

别把贵药当好药。药理学家对“好药”有三点定义:一是必须疗效确切;二是对人体的毒副作用小;三是相对价格低廉且便于使用。由此可见,人们在选择药物时,决不能把新药、价高作为“好药”的衡量标准。一些新研制出的药物可能对某些疾病有良好的疗效,但新药毕竟应用时间较短,一些不良反应往往不为人知,而且价格往往十分昂贵。

诀窍六:病历不常换

不少人都有这样的习惯,那就是看病不喜欢带病历,每次都是图省事花几角钱再买上一本病历看病,这是一种不好的习惯。老病历上往往记载着你以前的病史,和一些重要的检测结果,这些资料是给医生诊治的重要参考。如果没有这些资料,患者又说不出个所以然,许多本可以免去的检查就要从头开始,这同样会加大看病的开支。因此,为了使病情得到顺利准确的诊断、免掉不必要的开支,看病请带上老病历。

经济学家笔记

看病里面也是有学问的。今天,看病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离不开的一种消费现象。作为一种消费现象,它必然和其他消费现象一样有其自身的规律。

不买房运动

2006年五一前夕,深圳市市民邹涛在网上发表了《深圳市民邹涛关于发起“不买房行动”致全社会的公开信》,号召人们不要再对虚高的房价坐视不理,要付诸行动,在近三年之内不要买房,引起了巨大反响。

2006年是国内房地产市场出台政策最多的一年,先有国六条,然后有国六条细则,以及土地出让金转让制度、土地监察制度、限制外资准入、二手房交易个税征收、落实新建住房结构比例要求、整顿房地产市场秩序等文件。尽管每一项政策都十分温和,但是已经显示了中央政府调整国内房地产市场的决心。

到十一前夕的5个月时间里,尽管国家实施了新一轮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但房价继续逆市上扬。有统计表明,8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5.5%,涨幅深圳第一,北京第二,下降的城市只有上海。北京8月住宅新盘房价比7月上涨了7.2%,9月房价仍在上涨。同时,有调查显示,全国居民的购房热情继续减弱,再创历史新低,但北京居民为了买房和装修而存钱的比例有所上升。

从上述情况可以看出,不仅第一次“不买房运动”是螳臂当车,蚍蜉难撼高房价的大树,就是调控新政“国六条”等措施也显得对脱缰的楼市野马力不从心。但否定和嘲笑“不买房运动”是违背市场经济规律的消费者“价格同盟”,注定无效和失败,是没有意义的,就像批判政府用政策干预楼市一样,是市场至上的理想主义。

首先,房地产市场根本不存在完全的市场化,即使在发达国家成熟的市场,房地产也是一种区域垄断的资源。至少,土地资源是有限的,不可能完全交给市场。正因为这种区域垄断性可能造成对消费者不公平,所以需要政府履行公共职能,即必须为保障公民“居者有其屋”承担住房的责任。一个社会的住房保障跟医疗和教育一样,都是公民的基本权利。

“不买房运动”的本质应该是呼吁通过土地和住房供应真正的市场化把房价降下来,反对权力和资本联合起来操纵、推高市场;而且这种市场化只是房地产业发展的一个轮子,它还有另外一个轮子——住房保障体系。健康、合理的房地产市场就是这“两轮”驱动的。

在这“两轮”驱动下,人们不是非急着买房不可,就像很多香港的年轻人住着廉租房一样——只要你结婚,政府起码给你提供一间廉租房,这是公民关于住的基本权利。

“不买房运动”的意义在于以觉醒的公民意识和力量,以联合声音形成对于公共政策的不满和压力,谴责把房子作为抢钱的工具,希望改变掠夺式的房地产发展方式。所幸的是,“国六条”及“国六条细则”实现了房地产市场1998年以来最重要的拨乱反正,不能搞完全市场化,只讲效率,还必须考虑住房保障体系的建设,追求公平和民生,让更多的人共享经济的增长与繁荣。

在目前热点城市房价继续非理性上涨,调控政策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市场发展呈现局部失控状态的情况下,发动第二次“不买房运动”似乎有着更重要的新的社会意义,就像有的发达国家设立“不开车日”一样,至少给人们以建设节约型和谐社会的启示。

第一,减少“房奴”,减少盲目购房,减少房贷人的心理压力和疾病,树立以人为本的正确的置业观和生活观。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98%的房贷人有精神病症,心理诊所被“房奴”挤爆。从去年开始,“房奴”咨询心理问题明显增多,很多年轻人受“无房不婚,成家立业”传统观念的影响,争强好胜,盲目购买大房、高档房,背上高额房贷,因焦虑、压抑等导致严重的心理问题或疾病。用自己最具有创造力的几十年来还房贷,一辈子为房子累死累活,生活有什么幸福感?

第二,拉动非房地产业消费等全面内需,促进国民经济均衡、持续、健康发展。除了还房贷,越来越多的“房奴”不敢把钱花在其他消费上,把养老、养儿、教育的钱都掏出来买房,抑制了非房地产业的市场发展,国家拉动内需的政策变成了拉动房地产业,使它发展过快;各路资本、各行业企业纷纷加入房地产投资商或开发商的行列,对非房地产业产生挤出效应;而非房地产企业效益的稳步增长,才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城市化的基础是工业文明、科技进步,不是房地产泡沫。

第三,凸现购房者话语权,推动重建房地产发展模式。如今在房地产舞台上,官员、学者、开发商、金融机构人士,你方唱罢我登场,他们由于共同利益结成强大的联盟,实现“你发财、我发展,成本社会掏”的掠夺式增长;而房地产市场的另一主体——购房者的声音微弱,在房地产交易中处于绝对的弱势,其合法权益被侵害的问题突出,造成了大量的公共资源损失和社会不公。

据估计,全国土地资产达30万亿元以上,远远高于全部国有工业企业资产、股市市值和居民全部存款。七十年土地使用税一次交清,地方政府的大量开支一下子有了着落,办几个改善城市面貌的大项目,出点政绩,市长的一个任期就过去了;房地产开发商更需要借助行政权力完成房屋拆迁和土地征用,形成最低成本的暴富;银行一手吃着对开发商的项目贷款,一手吃着对购房者的按揭贷款,嗜血成瘾,赚疯了。

同类推荐
  • 最受欢迎的哈佛经济课

    最受欢迎的哈佛经济课

    本书汇集了哈佛教授对生活中的经济现象和经济常识的生动解读,把深奥难懂的经济学知识以案例、故事的形式还原为浅显易懂的事理常规,细致讲解了我们每个人的收入、消费、缴税、投资理财、职业规划乃至婚姻选择背后的经济学原理和规律,使读者可以更加理性地规划自己的经济生活、找到投资理财的诀窍。
  • 每天懂点好玩经济学

    每天懂点好玩经济学

    本书以轻松幽默的笔触,将貌似深奥的经济学道理映射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组成一幅幅快乐又富有智慧的经济学生活长卷。让你在轻松好玩中掌握经济学的精髓,让经济学成为弥掌控生活和工作的左膀右臂。
  • 经济如此动荡,你要早作打算

    经济如此动荡,你要早作打算

    便不可避免地产生泡沫;因为泡沫,有了货币,经济便出现大的动荡。无论是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2007年的美国次贷危机,抑或是至今仍然蔓延的欧债危机,都给世界经济带来了大的动荡,我们既然身处“地球村”中,自是无可躲避。在全球经济动荡的背景下,《经济如此动荡,自然产生投机;有了投机,你要早作打算》深入剖析了中国泡沫经济产生的深刻根源和制度背景,并通过分析不同国家和地区曾经发生的泡沫经济,寻找中国泡沫经济的独特规律,预测及展望中国未来的经济趋势。经济如此动荡,我们要尽量避免陷入泡沫破灭的陷阱,清醒地等待机会的到来,早作打算
  • 金融潜规则

    金融潜规则

    《金融潜规则》所讲述的故事是在帮助人们回答以下一些问题:从古老的罗斯柴尔德家族到塞里格曼的发家史中,人们是否可以发现在那个年代里,争做权贵代理人是攫取财富的重要途径?黄金作为贵金属货币,是否曾经引发许多不同阶级之间的金权较量?法律在金融家面前到底是什么?是套在头上的紧箍咒,还是一纸空文?战争吞噬许许多多无辜的生命,却致富了一批又一批居心叵测的阴谋家?商业并购到底水有多深?金融市场中的欺诈何其多,然而这一切又是如何发生的呢?金融市场是赌场?谁在背后操纵着世界各国的政坛?金融机构的“保护伞”是什么?谁主宰着这充满着贪婪与杀戮的金融江湖?
  • 18岁以后懂点经济学

    18岁以后懂点经济学

    18岁以前,你的经济条件由你的父母决定。而等到18岁以后,贫穷还是富有,就由你自己负责了。《18岁以后懂点经济学》不只是为年轻人编写的,它同样适用于所有的不分年龄段的经济学“门外汉”,以及作为大学里经济系相关专业的预科教材书,它起着开启经济学“大门”的作用。《18岁以后懂点经济学》的重点不在于要求你能掌握那些深奥的理论或者学会使用数学、图表之类的工具分析经济问题,而是在于逐步引导你“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学会用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去思考现实经济中的各种问题,并做出决策。“用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去思考”,换句话说,就是“用合理的方式去思考”。
热门推荐
  • 宠媳无极限:庶出不好惹

    宠媳无极限:庶出不好惹

    本是现代间谍,狡黠聪明如她,是墙头草,哪边强风哪边倒,有着一位温柔的男朋友,在一次出行任务中,原本温柔的男友却转身为她的敌人,在爆炸中双双穿越到了异国。她成为了沈家不受宠的废物庶出七姑娘。沈家乃武将之家,不论男女从小自有师傅锻炼教导,偏生她是个废材,天生练不得武,因而爹不疼娘不爱。容不俏颜不艳,却偏巧不巧比嫡出姐姐好看了那么一点。一场擂台比武,君家为二公子君景提亲,嫡出姐姐嫌弃其是花花公子又是娘不疼的,大夫人宠她,姐妹们欺她怯,于是一推二推三推婚事落到了她头上。酒楼设计,她移花接木,踢着脚丫子躲屋顶乐着,只是,那人不是该一身红袍么,怎的变成一袭白袍了?猛的一转头,那熟悉的容颜,那不一样的性格,是他,还是不是他?(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素菜菜谱

    素菜菜谱

    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要是一边品尝着美味佳肴,一边又享受着养生保健和预防治疗的待遇,那简直是人生的超值恩赐了。本书主要从以下几类中讲述素材菜谱:菜叶类、瓜果类、根茎类、花子类、菌菇类、豆腐类。
  • 娘亲有田

    娘亲有田

    乔子陌看着眼前的一间瓦房以及一个骨瘦如柴的小包子,暴了声粗口:你大爷的!行,既来之,则安之。成亲五年,夫君失踪五年。爹不疼,娘不爱,哥嫂欺,就连出嫁的小妹也来踩两脚,妹夫更是一见她就两眼冒绿光。乔子陌怒!老娘不发飚,当我是稻草!且看她如何扳伪父,斗恶娘,打击哥嫂,踩死妹妹和妹夫,带着儿子走上小康路。母子俩日子过的风生水起,可是为什么,突然之间冒出来一个男人,半路劫了她的小包子。喂喂,帅哥,你长的帅也不能抢人儿子的!什么?这就是她那失踪了五年,让她恨的牙根痒痒的夫君?不是说她的夫君是个老实巴交的老农吗,怎么突然之间成了眼前这个衣冠楚楚,唇红齿白的妖孽了?乔子陌正在院中晒太阳,小包子迈着小短腿跑进来。小包子:娘,我把舅父家的二狗给揍了。乔子陌看他一眼:用什么揍的?小包子挥挥自己的小短手:手!乔子陌恨铁不成刚的拿手掻戳着小包子的额头:你傻的啊?拿自己的手去揍狗?娘不是教过你的吗?打狗要用棍子!下次记得拿打狗棍!小包子:娘,二狗不是狗,是舅父的儿子。乔子陌:儿子,只有疯狗才会乱咬人!懂?小包子点头:懂!所以我一定不会咬人,我只会打狗!摸摸小包子的头:真乖,不愧是娘的儿子。小包子:娘,我不咬人,那我可以多养一个人吗?乔子陌眯一只眼睛斜一眼:谁啊?小包子从门口拉进一人:就他罗!某妖孽男咧嘴一笑:娘子,不就是我罗!乔子陌:儿子,关门,放包子咬人!某男:娘子,为夫有田。小包子:爹爹,娘亲也有田。乔子陌:……
  • 不生病的生活习惯(全集)

    不生病的生活习惯(全集)

    人人可能生病,但不要因为无知而生病;人人希望健康,那就从不生病的生活习惯开始。研究发现,我们每天高达90%的行为都是出于习惯。什么最可怕?艾滋病?核武器?癌病?瘟疫?错,是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和方式最可怕!本书将告诉你什么是不生病的习惯,让你克服不良习惯的惰性,方便快捷地改善健康状况。
  • 带着感恩的心去工作

    带着感恩的心去工作

    送给员工最温暖的心灵礼物,塑造企业感恩文化培训的经典读本。
  • 娇妻良医

    娇妻良医

    两度生死,棺中醒来,肚子里带着一个“包子”的柳轻心,听着外边给她守灵的一对狗男女你侬我侬,不禁犹豫,本姑娘是该坐起来,吓死这两个王八蛋,还是消停儿的在棺材里面躺着,找个机会,带着肚子里的小兔崽子远走高飞?年代是明朝,人物属虚构,除了书里的药方,是出自各大医典和偏方手记验方,其他部分,都是故事~ps:中医讲究望闻问切,视病情方剂增减,若生病,请及时就医,勿自行依表症判断,草木常伴毒性和生克,用药需谨慎~千【娇】百媚终将老,一世繁华伴平生。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重生复仇记

    重生复仇记

    这一次,叶千雪宁愿自己从来不知道真相。她绝对不会让历史再度重演。但是死后。,她知道了那让自己哭泣的现实。一眨眼,她回到了十六岁的夏天。欠了她的,如果可以,她必将一一讨还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恶魔王爷的吻痕:替身王妃

    恶魔王爷的吻痕:替身王妃

    她想挣扎喊叫,却连半点声音都喊不出来。谁对她下了药,要她不明不白就上了花轿?一封居心叵测的圣旨,一碗宛如毒药的羹汤,让她代替不贞的继母女儿,远嫁京城王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