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C:因为考试不理想,所以你感到很失望,很难过,也不知道前面的路该如何走,心里很混乱。
教师D:你一向成绩很好,从来没有想到考试结果会这样不理想,所以对此特别感到失望与难过,也有点郁闷。
教师E:与父母商量,似乎非重读不可,但自己实在有点不甘心,所以内心很矛盾。
[点评]
实质上,这五位教师分别象征五种层次的沟通。老师A似乎根本没有留意这个学生说的话,他根本没有去感受这个学生的内心状况。教师B的回应虽然在内容上和学生表面所说的一致,但他只领会了学生十分表面的感受。只有内容的表达,缺乏感情要素。教师C对学生表达的表面感受有正确的了解,但他没有对学生较深的感受做出回应。教师D表达了对学生表面言语后更深的感受,可以引导学生去表达更深和本来还没有感觉到的感受。教师E做了最正确的回应,能够设身处地地感受学生的内心世界。在师生的沟通中,如果教师很深入地感受学生的内心,学生也会开始接纳老师。
一个教师只有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将爱与关心奉献给他的学生,才会赢得学生的尊重。教师只有成为学生的伙伴,走进学生的心里,才能洞悉学生的思想,找到恰当的方法。
案例精选
[描述]
阿涛是一个顽皮的学生,调皮好动,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喜欢和同学打打闹闹,遇事斤斤计较,老师多次严厉批评也丝毫不见效果。后来,老师家访时才了解到,该生在家里也很好动,家长对此也很头疼,就连他的姥姥都说:“这个孩子不知怎么了,一会儿老实的时候也没有,也不知像谁。”他妈妈对他的行为不满时,不是打就是骂。有几次,他的脸都被妈妈打出了伤痕。了解到这些情况后,老师就经常找阿涛谈心,帮助他分析不足的地方,以及长此以往的危害并寻找他身上的优点。比如,他主动给班级拿来拖布、盆花,他做的小制作《轮船》在学校里展览,老师就用这些闪光点来激励他。渐渐的,阿涛在上课的时候精神更集中了,特别是上自习课时能安静地自学,同学们向他投去赞赏的目光。他与同学的关系也融洽了。
有一次,全班其他同学在读书,但阿涛却只是在摆弄书而不读书。这时,老师并没有大声地责备他,反而看到他摆弄书的手指甲很长后,想让他剪指甲。但是转念一想:如果阿涛是自己的孩子,会让他自己动手剪指甲吗?于是,老师便弯下腰帮助阿涛剪指甲。剪完抬起头的时候,看到了阿涛那双噙满泪水的眼睛,也仿佛看到了他的内心世界。
[点评]其实每个学生的心都像这上了锁的大门,任你再粗的铁棒也撬不开。只有像钥匙一样,了解他,走进他的心里,才能打开他的心灵之锁。爱是保护剂、润滑剂,要经常地用爱润滑他的心。如果锁生锈了,钥匙想打开它,恐怕也不易。所以,了解、关怀、用心去爱学生,才能打开学生心中的那把锁,他们内心的世界才会向我们开放。
教师的爱对学生的发展是一种巨大的动力。有了这种爱,师生之间才能建立起感情,才能激起学生对教师的亲近感和仰慕心理,从而把这种情感迁移到教师所教授的知识上。心理学关于模仿的研究表明:“人们总是趋向于模仿他所爱的人,而不愿模仿他所嫌弃的人。”因此,教师这种爱的情感能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唤起他们的学习热情,使之主动模仿,提高教学效果。如果教师缺乏这种爱,对学生冷漠无情,甚至对他们感到厌烦,动不动就严加训斥,学生就会紧闭心灵的大门。这势必造成师生关系紧张,进而使教育活动受阻甚至中断,最终导致教育的失败。
另外,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赏识与欣赏也是不可或缺的。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每位学生都希望自己的成绩与优点得到教师的认可与尊重。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和闪光点并及时表示欣赏之意。作为教师,不要吝啬赞美的语言,因为它会给学生带来极大鼓舞。“你提的问题十分有价值!”“你的想法很有创意,老师也没想到。”……这些语言虽然简单,但却能鼓舞学生的斗志,增强学生的自信,激发学生的潜能。作为回应,学生会以自己的行为来回报教师的赏识。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赞赏学生的学习成果,让学生从成功中增强自信,享受成功的快乐。
4.宽容而不纵容,诱导而不命令
案例精选
[描述]
某地一所重点高中最近发生了一起血案,一名高二学生手持利刃,杀死了班主任。起因很简单,该学生在课堂上看小说,老师没收了他的书,两人发生了口角。
在无锡,一名小学女教师因管教一小学生,被其家长割断喉咙,死在校门口。重庆一女教师因制止学生在课堂上打扑克,被不堪入耳的辱骂气得心脏病突发身亡。某艺术学院学生因烦老师的教导,在放学后集结了一群人殴打该老师,造成教师终身残疾。某校学生因考试作弊抄袭,被老师判了零分,该生将老师约出并残忍杀害。
当杀师、辱师之类的消息见诸媒体,不绝于耳的却是这样的评论:这只是偶然事件,毕竟中国这么大,几起刑事案件何必大惊小怪?“孩子是受教育者,他之所以犯错,是教育者失职。”某教育专家说,“我们不应该责怪孩子,孩子没有错。”
[点评]
当错在学生,教师连生命权益都无法得到保障的时候,这些一味指责教育者的专家是否想到,一味的放任,一味的包容,将会培养出怎样的学生?
不管是儿童教育,还是青少年教育,涉及社会的各个方面,需要家庭、社会、学校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仅靠一方是不行的。把教育完全推给学校,一味的横加指责,抛出“教育万能论”的论调,学生做错了事就说几句“要以教育为主”,这句永远正确却大而空的话,并不会起到真正的作用。
很多人都说宽容是美德,但是同时也有另一个词跟着“宽容”——纵容。
在现在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面对更加绚丽灿烂的生活时也面对着许多诱惑。随着离婚率的不断上升,影响学生的明星以各种不雅的形象出现,宣传暴力的图书杂志大行其道,制造了大量的问题少年。由此可以看到,在这样环境下成长的学生,他们的心理和价值观将受到怎样的影响。而教育一边是日益难管的学生,一边是讲究宽容、宽容、再宽容的社会舆论,中间便是战战兢兢教书的教师。然而,生源、升学率又是学校生存的根本,学生的成绩好坏又与老师的津贴、荣誉甚至饭碗紧紧相连,夹缝中老师的感受可想而知。于是老师中就有了“如舜耕地,牛不走道,舜鞭己不责牛”式的宽容,可是这宽容、大度的背后,折射出了更多教育者的尴尬与无奈。
一个孩子从小到大无所畏惧是可怕的。小时候,对父母无所惧,上学时对校纪校规无所惧,成人后对法律无所惧,那么做人就会没有底线。“天不怕,地不怕”的人,你还能指望他成为一个遵纪守法、品德高尚的有用之才吗?
美国哈佛大学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哈佛的一名学生私自将校图书馆的一册珍本带出后,主动向学校认错并归还图书。霍里厄克校长肯定其勇气和诚实,但还是将这名学生开除。
20世纪80年代,日本一名女中学生因坚持留校方禁止的长发被除名,学生家长诉至法院而败诉。法院认为,日本之所以有今天,靠的是严守纪律。
对上例中的两名学生个人来说,校方的处分在我们今天看来也许过于严厉,但对全体学生乃至全民族的利益而言,这种处分并不为过。
如今在我们的教育中,对待问题少年,校纪校规已形同虚设,且显得越发软弱无力,约束底线一天天降低。但很少有人能意识到另一个问题——对“问题少年”的宽容就是对大多数好孩子的伤害。
一个孩子犯错之初,让他接受适当的惩罚也许并不是坏事。未成年人的是非观淡薄,必须有严明的纪律让他明白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一棵不经受风雨洗礼的小树是不会长成参天大树的;一个不经受挫折磨炼的孩子,注定成不了栋梁之才。
宽容变成纵容绝非教育之福。
宽容与纵容有本质的区别。一个自以为“宽容”的教师,或许已经走进了“纵容”的误区。宽容主要体现为:对学生由于知识浅薄而发生的错误行为可予以谅解,这种谅解具有一定的感化作用,有利于学生自省和接受教育。而纵容则是对学生的行为不作深入了解,只持姑息、应付态度,甚至听其自然。简而言之,纵容就是毫无原则。也就是说,它从来不会刻意执守什么在它看来最基本的底线,相反却变得没有任何节制的妥协、听凭和放任。而宽容是有原则的,并将此原则一路贯彻。它从来不会表现得毫无节制,它的“恕道”立足于将心比心。“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乃是宽容得以存在、并加以推行的前提。
因此教师的宽容,并非姑息纵容,应做到该宽则宽,该严则严,宽中有严,严中有宽。宽容不是对学生的过错无原则地袒护,而是对学生自我认识错误、自我改正错误的期待,以自己博大的胸怀去激励学生自己改正错误,发奋成材。
大多数老师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有的学生不爱做作业,很多老师在学生解释自己是忘记做作业时,往往只是提醒一下,让他补起来就算了。有的同学是真忘了,但有的学生完全是由于懒惰、学习态度不端正或学习习惯不好所致。如果第二次、第三次出现这样的情况,老师还只是听之任之,以后这样的学生会变本加厉。一次又一次的宽容让他故态复萌,甚至让这种坏习惯伴他终生。这都是放纵惹的祸。一种不当行为的出现,经过教育感化,学生仍然需要再而三地去触及这条高压线。这时,教师就该好好揣摩学生的心理和反思自己的行为了。
一个老师说,他班上的班长小华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小女孩。她各门功课成绩优异,才能突出,作为三年级的班干部,管理能力也比较强。但是,她身上同样存在一些小毛病。一段时期,上课不专心听讲,打开自己的文具盒并把所有笔捏在手中玩,甚至把墨水涂在了前面学生的背上,给其他学生造成了不良影响。针对这样的情况,这位老师并没有采取“漠视”的态度,而是在全班进行了严厉的批评。他认为作为优等生必须增强自己的承受能力,尤其应该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今天的严厉,正是她成长的动力。一位专家说过:“真正危险的学生,不是差生,而是那些优秀的学生。”其原因自然是因为优等生承受了太多的荣耀,背负了太强的自尊,心里承受能力太差,在挫折面前难免走极端。
小A是个单亲家的孩子,因为与另一个学生追逐打闹,班级安全管理员向老师作了汇报。没等老师想到批评的办法,他已经来到了老师身边,用很简单的话语承认了错误。没等老师讲上几句道理,他已经泪流满面。这种情况下,老师的谅解和期望足以让他感觉到师爱的厚重。
这才是教师的宽容之道,要能容、会容、善容。能容是大本事,会容是大智慧,善容是大境界。宽容只有以“收获”为灯塔,以“引导”为航标,在“宽容”与“迁就”中把握好航向,成功的教育才能扬帆起航。
5.受到学生的尊敬和欢迎是教师的价值所在
我们常说教师的价值就是获得学生的尊重和欢迎。这要求老师具有亲和力,将爱、尊重、信任和宽容洒向学生。
有一位教师,其所带班级的考试成绩总是处在年级前茅,个人也常有研究文章见报,但学生评价满意率却很少能达到平均值。学生反映,对该老师的教学方法、教学能力他们都能接受,但他太过严肃,少有笑脸,与学生谈话总是居高临下、盛气凌人。学生有事找他,他表现出来的也是一种爱理不理的态度。换言之,这位教师之所以不受学生欢迎、师生关系紧张,是因为他缺乏必要的亲和力。
教师亲和力的高低常常取决于他的性格特征,有的人生来爱笑,有的人从小不爱亲近人,有的人天性爱热闹……但是亲和力又与“亲和动机”密切相关。能得到学生的友谊,得到他们的支持与合作的教师,其亲和力就高;无视学生的存在,或把学生当做知识的容器,把自己的权力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等,亲和力就一定很低。从这个角度看,亲和力是与一个教师的教学观、学生观紧紧联系在一起的。
古人云:亲其师,则信其道。教师的亲和力,可以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任,可以获得学生的宽容和理解。因此,某个教师虽然在教学方面有所欠缺,但学生却能热情地学习、主动地思考,由此同样能获得最大限度的教学效果。反之,如果教师自视甚高,不顾学生的感受,我行我素,唯我独尊,那就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即使他学问再高,课讲得再好,最终却不一定能实现教学目标。
在教师身上,常常有这样的倾向:他们并不关注自身的发展,认为只有学生的成功才是自己最大的成功,对自己和对学生实行的是两套完全不同的行为标准。这其实是教师的大忌。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像要求学生一样来要求自己呢?要求学生多读书,我们可以做个表率;要求学生不断反思自我,我们可以做个表率;要求学生提高生命质量、思索人生的境界,我们也要先做表率。
老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榜样,不要总让我们的学生用蜡烛的“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精神来赞美你们。这样的话,你只能越烧越短,最后留给学生的是一团遗憾和无奈。这种精神可嘉,但不值得提倡。
用老师的精神碰撞学生的精神,用教师的生命点燃学生的生命。你应该认为你所给予学生的,除了知识,还要有精神,更多的应该是爱。
案例精选
[描述]
刘荣堂,中学一级教师,是双羊中学学生部主任,高密市优秀教师,曾有《播种的不仅是种子》等多篇论文发表或获奖,多次获全国作文竞赛优秀辅导奖。
2001年8月,领导安排他担任毕业班级部主任。第一次开毕业班级部教师会时,他掷地有声地说:“人品求高尚,工作争先进,是我们全体毕业班教师的座右铭,工作上向我看齐!”此后,春夏秋冬,风霜雨露,他早来晚走,披星戴月地忙碌着。他的妻子是一名纺织工人,三班倒,常上夜班,儿子刚上小学一年级,需要人照顾。他还兼着两个班的语文课,孩子被反锁在家里独自睡觉是常有的事。这一年,双羊中学中考取得了高密市第二名的好成绩。
2003年,他负责的毕业班取得了高密市第四名的好成绩。2004年度他负责初二级部,在五科竞赛中名列全市第五名,有八名学生升入了高密一中实验班,创造了双羊中学教育史上的空前辉煌。
他对工作的态度影响着双羊中学的全体老师。2007年综合评估中,双羊中学荣获“平安校园建设先进学校”、“班主任专业发展先进学校”等称号。
刘荣堂还是问题学生的良师诤友。他说:“问题学生,也是学生,只不过需要我们给予更多的关爱,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想学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