寝迹衡门下,邈与世相绝。
顾盼莫谁知,荆扉昼长闭②。
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
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③。
劲风侵襟袖,箪瓢谢屡设④,
萧索空宇中⑤,了无一可说!
历览千载书,时时见遗烈⑥。
高操非所攀,谬得固穷节⑦。
平津苟不由,栖迟讵为拙⑧!
寄意一言外,兹契谁能别⑨?
【注解】
①癸卯岁:晋安帝元兴二年(403),陶渊明39岁。先二年,安帝隆安五年(401),陶渊明似曾出仕于江陵,旋于母忧归家。这首诗即此时之作。敬远是渊明的同祖弟,其母与渊明的母亲又为姐妹;先渊明卒,渊明有文祭他。文中可见两人饥寒相共,志趣相投的亲密感情。陶渊明这首诗借赠敬远以自抒情怀。
②“寝迹”四句:写自己隐居家中,与世隔绝,四顾没有知己,只好白天把柴门长关。衡门,横木为门,指简陋的房屋。荆扉,用荆条做的门。
③“倾耳”二句:这两句是形容天降大雪的情景,落地无声,满目皆白。稀,无也。皓。洁白。
④“劲风”二句:这两句是形容家境的贫困,寒风袭身,颗粒无余。劲风,寒风。箪瓢,盛谷物的器具。谢屡设,意为经常是空的。谢,辞也。
⑤空宇:空室。
⑥遗烈:指古人听遗留下来的节烈精神。
⑦“高操”二句:“高尚的节操”我们高攀不起,只好“迂腐”地固穷自守。有人说这是讽刺当时受桓玄下诏褒扬的假“高士”皇甫希之流,实际还包含作者不愿为司马氏与桓氏的争夺而去殉“臣节”的意思。“谬得”为自嘲。诙谐中表现了诗人的坚贞与超脱:是非不昧,节行不辱,而又不出于迂拘。
⑧“平津”二句:意为既然仕途之道与自己本性不合,那么过着自在的隐居生活也不算守拙了。平津,坦途。指仕途。栖迟,游息。讵,岂。
⑨“兹契”句:意为,我的这种追求有谁能理解呢?意思是只有你敬远弟是可以明白的。兹契,指不愿出仕,而宁愿“寝迹衡门”的追求。别,识别,了解。
【点评】
诗人把悲愤、沉痛和坚强,变成闲淡、乐观和诙谐,就像把层波迭浪化为静流清水,使诗的意境达到深厚和醇美的顶峰。“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一句,千古传诵。其妙处在于轻淡之至,不但全无雕刻之迹,并且也无雕刻之意,落笔自然而又兴象精微,声色俱到而痕迹全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