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经验表明,石油出口国因油价上涨而带来的经济增长小于石油进口国因此而遭受的损失,因此油价上涨对于整个全球经济的影响是负面的。也就是说,石油进口国因油价上涨而遭受的损失超过了欧佩克和其他石油出口国因油价上涨而带来的经济利益,至少在油价上涨后最初的一两年是这样的。在过去每一次油价上涨中,全球经济增长无一例外地遭到下滑,包括1999年到2000年发生的油价上涨。
综合油价上涨对全球经济带来的直接影响表现在,在油价上涨后的第一年,全球GDP将下降0.5%,也就是损失2550亿美元。到2008年,由于石油出口国对进口商品需求的增加,可能会刺激石油进口国的出口,全球经济的损失会随之减少。在油价上涨10美元后的第一年,石油进出口国之间转移的收入可达到1500亿美元。
二、高油价对国际金融市场会造成较大冲击
油价上涨除了影响经济活动,影响公司利润,造成通货膨胀外,还会对金融市场也造成影响,特别是在股票价格、汇率以及政府融资上。国际金融市场会上调石油进口国的股票和债务估值,而对石油出口国的股票和债务估值则会下调。对于像印度和印度尼西亚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如果政府继续对石油产品进行补贴,以帮助贫困家庭和国内工业,那么油价的上涨将使这些石油进口国的财政更加恶化。随着国际油价的上涨,补贴负担将加重,使政府预算平衡受到压力,增加了社会不稳定性。
三、高油价还会带来公司和消费者信心下降
高油价会带来公司和消费者信心下降从而改变投资、储蓄和支出结构和水平,而如果石油进口国措施采取不得当,又将在中长期放大这些负面后果。
不过,油价上涨也并非完全是坏事。油价上涨有助于推进世界经济结构的进一步调整、促进新能源的开发利用、节能技术的不断创新,促使发展中国家加快知识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和能源利用率不断提高。与此同时,以能源资源出口为主的一些发展中国家也从中直接受益。
7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的经济结构通过调整出现明显变化。在国内生产总值中,耗能多的制造业所占比重减少,而耗能少的服务业所占比重加大。再加上节能技术的发展、能源效率的提高和替代能源的增加,石油对经济的影响逐渐下降。以不变价格计算,发达国家每1美元国内生产总值所消耗的石油,比70年代初期减少了一半。因此,油价上升对这些国家国内生产总值和通货膨胀的影响相对减轻。以美国为例,石油开支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已从1981年的8.5%下降到现在的约3%。如果每桶油价上涨10美元,仅会使其每年进口原油和石油产品的总开支增加360亿美元。这与美国8万多亿美元的国内生产总值相比为数甚小。
当然,油价上升对各国的具体影响并不一样。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研究表明,在汇率不变的情况下,每桶油上涨10美元,一年后美国和西欧的经济增长率要减少0.2个百分点,日本的增长率要减少0.4个百分点。如果欧元对美元的汇率下跌,而国际市场的油价又是以美元计算的,所以油价上升对欧元区经济的影响要大一些,但也不至于使其经济走向衰退。至于亚洲经济复苏进程会不会被油价上升所打断,经济学家大多持审慎的乐观态度。据世界最大的投资银行美林公司估计,即使2001年每桶原油的平均价格达到33美元,除日本以外的东亚地区的经济增长率可能减少0.5个百分点。
因此,总的来看,目前的油价水平尚不会使世界经济总体走势发生逆转,油价波动不会对世界经济造成灾难性的冲击。
17.欧佩克还能否左右世界石油市场?
2004年7月3日,沙特阿拉伯石油部长宣布沙特等国将增产每天50万桶油,第二天欧洲布兰特的石油价格就下降了1.5美元/桶。
2004年7月17日,欧佩克秘书处在宣布近期内再度增加原油开采量后,国际市场油价再度下跌。
2004年3月和6月的两次欧佩克会议都成了世界媒体的焦点。主要欧佩克国家能源部长的只言片语都可以让石油价格上升或下降几个美元,世界石油市场好像被欧佩克控制住了。欧佩克真的能重新垄断石油市场吗?
要分析世界石油市场是否被欧佩克所左右,就有必要回顾一下其40年的发展历史。
欧佩克成立于1960年,创始国包括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和委内瑞拉、印度尼西亚、赤道几内亚、加蓬、尼日利亚、利比亚、阿尔及利亚、阿联酋和卡塔尔等石油输出国。其后,赤道几内亚和加蓬又于1992年和1994年先后退出,目前该组织还有11个成员国。
欧佩克最辉煌的时候是70年代和80年代初,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石油危机的时期。70年代初,欧佩克控制着世界54%的原油产量和87%的石油贸易量。1973年10月,阿以战争爆发,欧佩克单方面将官方价格提高70%。同时,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OAPEC)决定对以色列的盟国(主要是美国与荷兰)禁运石油,石油价格更是暴涨,阿拉伯轻原油的价格从战前的3美元/桶在三个月之间涨到12美元/桶,一共翻了两番,现货市场的最高油价曾达19.35美元/桶,这就是第一次世界石油危机。它给世界经济,特别是西方依赖于进口石油的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1985-1986年,欧佩克经历了创建以来的第一次严重危机。十几年来,昂贵的价格压低了全球的石油需求量,大大高于生产和投资成本的原油价格使大量非欧佩克地区的石油资源被开发和投产,这包括欧洲的北海、美洲的墨西哥湾和非洲西海岸。80年代初,沙特阿拉伯作为卡特尔的领导者,一直扮演着摇摆生产者(swingproducer)的角色,就是说,每当市场出现过剩而影响该组织共同决定的价格时,沙特王国就独家降低产量来稳定价格。这样,沙特的产量就由1984年第一季度的490万桶/天降到1985年第三季度的230万桶/天。吃够了这个亏,沙特决定放弃摇摆生产者的角色来争回其应有的市场份额。欧佩克内部于是就开始了历时一年的价格战,原油价格急速下跌,在1986年7月跌到最低点(7美元/桶)。价格战以后,石油价格回升,一直在15-20美元/桶之间波动,1990-1991年的海湾战争曾一度将石油价格推到35美元/桶,但一等战争结束价格就回到了其正常的波动范围。
1998年,欧佩克又经历了一次严重的危机。这次起因于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金融危机之前,亚洲高速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石油需求增长是世界石油市场的动力和支柱因素。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东南亚、韩国及日本的石油需求量突然大幅度下降。没顾到这一点,单凭过时的需求信息和预测,欧佩克在1997年11月的雅加达会议决定增加产量,伊拉克又从1998年初重新大幅度增加石油输出,再加上1997、1998之冬北半球的温暖气候降低了取暖用油的需求,这样1998年全年都是供大于求。工业石油库存爆满,甚至出现了装满石油的大型油轮在海上漂流几个月找不到买主的情况,石油价格不断下降,欧佩克找不到共同的响应措施。当时,伊朗和沙特阿拉伯在石油生产额及地区影响等方面闹矛盾;墨西哥、沙特阿拉伯和委内瑞拉正在为争夺美国市场而激战;伊拉克表示要不顾一切继续增加输出以弥补在联合国制裁下失去的收成;委内瑞拉和科威特都公布了宏大的石油扩产计划并宣布欢迎外国投资。一时间,危机成了舆论的焦点,一位成员国前石油部长曾公开宣称该组织无疑是濒临灭亡了,很多知名人士也称欧佩克为强弩之末。
然而,最适合欧佩克情况的还是英国牛津大学欧佩克问题专家马布罗教授所称的“茶泡袋”(Teabag):不到足够热的水里不起作用。石油价格的急剧下降,给中东地区许多单靠石油收入来支撑国民经济和社会安定的国家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也给一些非欧佩克石油生产国,像墨西哥、挪威和俄罗斯等,带来了巨大的财政压力。于是,在沙特阿拉伯、墨西哥和委内瑞拉三国的带领下,欧佩克和几个非成员生产国在1998年曾两度在阿姆斯特丹和利雅得达成协议,以抑制产量的方式来扭转价格趋势。可是那时水还不够热,“茶泡袋”没起作用,两次协定之后没人遵守,成了一纸空文。一直到1999年2月,当石油价格跌到10美元/桶以下时,“茶泡袋”起作用了。三个主要生产国在荷兰达成第三次降产协议。
今后欧佩克能否控制世界石油市场的局势?答案是否定的,通过刚才回顾欧佩克控制世界石油市场的历史我们能够看出:控制这么大的世界市场并没有这么简单,欧佩克的总体产量也不像一个水龙头一样可以随意调节。
首先,国际石油市场本身就是一个不稳定的市场,原因有很多,有些是由石油市场内部性质所决定的。比如资源和生产的不均匀分布,漫长的运输路线,从原油生产到最终产品消费的一系列复杂环节,投机者的存在和市场心理,石油市场和金融市场的紧密联系等。石油作为一种地缘政治商品,也受很多石油市场外部因素的影响:比如1973年的阿拉伯石油禁运,1978年的伊朗革命,1990-1991年的海湾战争和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气候的冷热也直接影响到市场行情。欧佩克即使有通天本领,又怎么能控制这些不稳定因素呢?
其次,市场控制的最基本条件是有可靠、及时、全面的市场信息,而这正是大家所缺少的,更不用提欧佩克对这些信息缺少的程度了。欧佩克成员国提供的生产数据是最不可靠的,每次欧佩克会议都不得不用二手数据代替官方数据来做为决定的基础!世界能源需求量的统计数据一般有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差,而世界各地的库存石油量变化也很难及时统计到。
即使有准确、及时、全面的市场信息,还要有能力针对这些信息作出迅速的反应才行。这又是欧佩克作为一个整体所难以做到的。欧佩克成员国有富有穷,参差不齐,11个成员在宗教、文化、政治体制上不同,他们享有不同的资源储量和不同的生产能力,最关键的是剩余生产能力的不同。在讨论是否增加产量时,无剩余生产能力的国家就会反对,而剩余能力多的国家就会支持。从策略上,资源拥有量大的国家打长远算盘,不希望以过高的价格来抑制消费,鼓励竞争生产和竞争能源的发展,而资源少的国家则注重于短期利益,希望价格越高越好,这种策略差异和根本利益分歧必然拖延对市场的共同反应。
不过,虽然欧佩克很难控制世界石油市场,但并不否认它是国际市场上一支不可低估的力量。中东地区拥有世界上2/3的探明石油资源,随着时间的推移,世界及中国对中东石油的依赖会有增无减,欧佩克的影响在今后若干年里还是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