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37200000002

第2章 忠告一 目标要明确 清晰(1)

企业需要目标明确、清晰的员工,因为目标能够引导行动,是行动的指南。对于没有目标的人而言,任何的行动都是多余的。要想人生拥有一个很好的未来,首先要树立一个明确的目标,有了目标,行动才会有方向。当然,仅仅拥有目标还不够。有了方向,还必须有行动,人生伟业的建立,不在能制,而在能行。

目标是指引成功的灯塔

人生如果没有确定的目标,就不可能有太大的成就,甚至无法规划人生的经营策略。同样,应聘者没有明确的目标,或就业目标定位过高,过于理想化,就很难顺利的找到工作。不少毕业生在职业选择中一直强调大单位、大城市和高收入,甚至为了这些不惜放弃个人的专业特长,不顾个人的性格和职业兴趣。同样,对于那些存有“这山望着那山高”心理的求职者,也是职业目标不确定的一种表现。盲目的攀高追求与选择不仅影响个人目前的就业,同样会对个体以后的职业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每一个人都应该知道自己现在和将来要做什么。对于职业目标的确定,需要根据不同时期的特点,根据自身的专业特点、工作能力、兴趣爱好等分阶段制定。

毕业于美国南加州大学政法学院的海因斯是个性格爽快的人。“开始很幼稚,别人干吗我就干吗,完全没有想到自己将来最想从事的职业是什么。如果让我回到一年前,我不会再那样盲目了。”

从毕业的那个假期开始,海因斯就开始忙碌起来,但由于没有对自己正确定位,完全是盲目地看到别人干什么,他就“如影随形”地忙碌。结果忙活了几个月一无所获。直到年底,他才确定自己的理想是当一名记者。于是他到休斯敦的一家媒体实习,直到第二年5月份。由于实习中打下了比较扎实的基础,海因斯终于找到了自己理想的新闻职业。

海因斯的情况在毕业生中不是少数。他们从一开始就没有一个明确的应聘目标,觉得不管什么工作找到再说。可找到之后才发现,这些工作并不是自己所想要的。

对于应聘者,首先要确定目标和方向。只有确定了目标,才能指引自己走向成功。确定目标时最好从自己的实际能力和已具有的工作经验出发,充分利用已经具备的有利条件,并充分考虑现实状况,寻找与自己的知识、专业背景或工作经验比较相近的领域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增加自己的就业几率。

拒绝等待,马上干起来

确定了目标和方向,就不要等待,机会不会从天而降的,当我们驶出平静而温馨的大学港湾,扬起理想的风帆时,要无惧风高浪急的涌动,坚信成功的彼岸近在咫尺。

但是,我们不能等待——等待工作,等待安排,等待任务,等待机会,等待成功。在无数次的等待中,机会将从时间的指缝中流走,等待只能是坐以待毙。机会只会垂青于有准备的人。弱者等待机会,强者创造机会。

人生的本质在于创造,而创造就是改变人生的行动。由此可见,立即行动的重要性。行动会增强自信心,犹豫只会带来恐惧。克服恐惧的唯一办法就是立即行动。

跳伞的人拖得越久越害怕,就越没有信心。一般人则不了解这个道理,他们应付恐惧的常用方法就是“不做”或回避。多数应聘者就经常这样,他们经常怯场,结果是越来越糟。克服恐惧的最佳办法,就是立刻就做。不管干什么事,一经决定,就立刻进入状态。

写作、绘画都需要创意、创造力。很多人没有信心,总是强调没有灵感。其实,灵感是在实践的过程中产生的,不写、不画,不进入创作状态,哪来的灵感。

一位写了畅销书的作家在谈及他的秘诀时说:“我用‘精神力量’。我有许多东西必须按时交稿,因此无论如何不能等到有了灵感才去写,那样根本不行。一定要想办法推动自己的精神力量。方法如下:我先静下心来坐好,拿一支铅笔乱画,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尽量放松,我的手先开始活动,用不了多久,我还没有注意到时,便已经文思如泉涌了。”

“当然有时候没有乱画也会突然心血来潮。”他继续说,“但这些只能算是红利而已,因为大部分的好构思都是在进入正规工作状态以后得来的。”

每一行动之前都有另一个行动,这是亘古至今的自然原理。“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后波逐前波”。

有一位幽默大师曾说:“每天最大的困难是离开温暖的被窝,走到冰凉的房间。”他说得不错,当你躺在床上认为起床是一件不快活的事时,它就真的变成一件困难的事了。但是,你只要准时掀开被子,形成习惯或自动反应,起床就会变得极其简单容易了。

凡是大有作为的人物都不会等到精神好时才去做事,而是失去其精神笃行的。这是因为他们深谙“行动诱发行动”这个自然原理。

因此,制定目标之后,就要立即行动,不可一拖再拖。信息时代,是讲究速度和高效的。不行动就要落后。不要只是满足于看看、想想,还要强迫自己去操作,去实践,将设想转化为物质。行动和实践是最好的先导。一个人即使才能出众、学识渊博,但若不懂得如何去利用其自身的财富,那就真算得上暴殄天物了。每一位在风雨中拼搏的人,做出周密的决断后,就请行动吧——确定你的目标,执行你的决策,成功就在前方!

让正确的行动忠诚于目标

目标确定之后,不但要付出行动,还要让行动忠诚于你所订立的目标。

为什么要提出这个问题呢?因为在古今中外有关成功的实践或事例中,行动与目标背离,不依目标的要求行事,是一种十分常见的错误,也是许多人最后目标落空,陷于失败的常有教训。

不忠诚于目标,就是行动与目标的要求不协调,莫利斯博士举例说:售货员的目标是步步高升,行动却是对顾客蛮横无理;做丈夫的希望家庭美满,却对自己的妻子漠不关心;有人急于找到工作,却对电视节目十分钟情,把宝贵的时间大量耗在电视机前,或者整日与朋友厮混,有的公司希望与客户和供应商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提高自己的信誉,行动却是三天两头耍花招,欺诈不断;某个瘾君子发誓戒烟,却在家里和车上私藏香烟。诸如此类的事情,在我们的生活中确实经常见到。

许多对自己的目标失去忠诚的人,最终都走向了失败。例如,不管在中国还是外国,想在政界出人头地的大有人在,不少人把自己成功的目标定于此。可是,很多人的失败就在于对目标的不忠诚。布什任美国总统期间,白宫办公厅主任苏努努就是这样一个失败的例子。让我们看他是怎样不忠诚于他的目标的:

据报道,约翰·苏努努在美国政界可谓平步青云,最后却毁于“好占公家便宜”。这种行动就是他不忠诚于自己从政目标的核心所在。

1991年4月间,新闻报道首先披露了这位白宫总管行为不端,占公家便宜的丑闻,公布了他在任职27个月里共因私事搭乘政府飞机77次和花费公款60多万美元的事实,其中包括看牙病、滑雪和回家等。而白宫曾经规定:政府官员参加政党活动和私事搭乘政府的飞机要收费。但是苏努努却认为:这都是因公出差办事途中的“顺道”、“顺便”之举,不算违规犯禁。在4月份的争论之后,白宫于5月又定出新规定:今后使用公家飞机,必须由白宫管理处安排,并事先征得布什总统的法律顾问的同意。新规定还针对苏努努加了一条:他本人不得直接或间接要求私人公司为其提供飞机,只能由要求他参加活动的主办单位为他派去飞机,如主办单位不提供飞机,他就不能搭乘飞机。

尽管规定出台,但苏努努仍然唯我独行。一次,他赴芝加哥参加共和党的筹款活动,私自找华盛顿的一个商人给他提供往返的飞机。他还私自使用一辆有司机驾驶的白宫礼宾车,载他从华盛顿到纽约参加一个稀有邮票拍卖会,并做其他私事。这些行为被新闻界披露后,苏努努狡辩说:“我的工作一周是7天,一天24小时。这就是为什么我随时用车,并且配备有司机的原因。”听到如此表白,好多观众不禁惊讶,人们责问,去参加稀有邮票拍卖会,也是工作吗?他还为私自用车提出“理直气壮”的理由:“即使在出差途中,我都必须与外界保持联系,处理敏感文件和协调白宫事务。”至于使用私人飞机,他认为这是别人自愿出钱为他效劳。事实上,这些人无非是想巴结他,进而在他身上获得所需的利益。

苏努努的表态激起强烈反响。公众十分不满,认为滥用飞机和汽车都是违反规定搞个人特权的行为,至于苏努努所说的随时都要协调白宫事务,更是借口和强词夺理。连一位政府官员都私下承认:“苏努努对道德与公共服务之间有一个盲点。”不少国会议员也对苏努努口诛笔伐,群起而攻之。一些大亨甚至公开表态:如果苏努努继续留在白宫,他们就不再为共和党捐款。布什得知苏努努的丑闻后,感到“气恼、愤怒和困惑”。这时,解雇对苏努努来说,只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同类推荐
  • 商务口才训练

    商务口才训练

    商务演说是一门被赋予生命力的艺术,“生命力、活力、热情”,是赋予它生命的首要条件。听众的情绪完全被演讲者左右。人们聚集在讲演者的四周,就像野雁会围着秋天的麦男打转一样。
  • 人脉掌控术

    人脉掌控术

    最简单,最神奇,最有效,最实用,全世界高端人士都在用的人脉圣经。练就瞬间攻心术,成为社交中的王者。爬山,要懂山性;游泳,要懂水性;做人,就要懂人性。只有掌握厂他人心理运行的轨迹,才能轻松走进他人内心。打造自己的入脉关系网。神奇的心理术,我们不可不知!
  • 礼仪金说:国际礼仪

    礼仪金说:国际礼仪

    其二,为了使走出国门的人员获得必要的国际礼仪知识。分国别地介绍了世界主要几个国家的不同礼仪与习俗。希望本书能够成为读者走出国门的指南,并且能够在实践中真正做到“以礼待人”,金正昆教授特此编写了本书,系统地总结了现代国际交往活动中应遵循的基本礼仪规范。既注重现代国际礼仪的基本原则,又兼顾大众出国交往活动的具体性、事务性特点。本书主要分为以下两大部分:其一,介绍出国手续的办理,以及与出国有关的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礼仪知识
  • 苦想没盼头 苦干有奔头

    苦想没盼头 苦干有奔头

    心动不等于行动,只会苦想没有希望想得好不如干得好,实干才能实现理想。古人说:吃的苦中苦,方知甜中甜。这就是说一个人要想有作为,就必须具备能吃苦的精神。欢乐与痛苦相伴,艰辛与甜美共生。今天的苦涩和艰辛就是明天的辉煌,世人只能在苦斗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种甜前之苦包含勇敢,包含智慧,包含进取中的奉献精神。它能苦出“横扫干军如卷席”的强者气魄,苦出“纵死犹如侠骨香”的英雄本色,苦出“风景这边独好”的美好未来。朋友,如果你还在为如何成功做这样那样的设想,那么我要告诉你,这不是你成功的关键,因为苦干才是成功的保证。
  • 25岁后变成有钱人

    25岁后变成有钱人

    25岁是立志成为有钱人并且积极实施的开始。很多年轻人似乎从来都没有想过自己和有钱人会联系在一起,这说明他们没有形成那种欲望,那种野心,这是很危险的。作为年轻人一定要有高远的目标!其实成为有钱人并不难,李嘉诚说过,假如一个人从21岁开始,每年存1.4万元钱,而且把每年所存的钱都投资在股票和房地产上,每年平均就能有20%的投资回报率,这样,40年后他的财富就会达到一亿零二百八十一万元。这就是他成为富翁的三大秘诀之一。
热门推荐
  • 走路去巴黎

    走路去巴黎

    她一生最大的梦想就是去巴黎,然而在应征空姐失败后,她的梦想也随之破灭。此后霉运不断光顾她,先是男友弃她而去,接着母亲生意失败。被生活所迫,她想去应征秘书,却被骗去当起了保姆。尽管如此,她心里却从未放弃。他是一个人人羡慕的幸运儿,出生在富裕家庭,有聪明的头脑和英俊的外表,从浪漫之都回国帮助父亲打理事业。出于挑剔和洁癖,他总找不到一个满意的保姆,愤怒之中,他设下圈套,捉住了飞蛾扑火的她。当他遇上她,仿佛一切都在变化,她超常的家务天分,能够融化味蕾的美味佳肴,还有那永不言败的乐观天性……竟让他冰冷的面具一点一点地松动。然而意外重重袭来,让人措手不及。
  • 企业培训全书(实务篇)

    企业培训全书(实务篇)

    本书从职业培训的需要出发,全面系统地梳理了职业培训工作中会用到的资料以及相关工具。旨在为企业培训人员、专业培训师、员工提供一本实用、系统的培训全书,为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培训师设计培训课程提供一个好的参照。
  • 《道德经》意释致用

    《道德经》意释致用

    老子《道德经》问世后注本数千,解读的角度、方法各异,笔者无暇用“小学”、“版本学”对之作出一一甄别。为了使从事实际工作的管理人员尽快把《道德经》的知识转化为操作智慧,笔者以《道德经》方面的权威专家朱谦之先生撰写、中华书局1984年出版的《老子校释》作为底本,用王弼“得意而忘言”的方法对《道德经》进行逐章“意释”,同时根据个人阅历和体悟逐章加写“致用”。
  • 清凉菩提

    清凉菩提

    “菩提十书”之《清凉菩提》:我们不能只有知性,也应该充满清明的感情,知性是看见浩渺宇宙与众生心地都有星星,戌性则是让自己的心恒常亮着一颗星星。我们的星星在交会时有小小的感动、小小的开悟,互相闪烁、互相带来清凉,使我们能痛快积极地生活,并且珍惜人心。本书是菩提系列的第六部,给热恼的人间带来清凉,有如醍醐与甘露。
  • 开店必赚72招

    开店必赚72招

    如果你是一个已经厌倦了朝九晚五生活的上班族,不妨开店去! 如果你是一个已经不想再做上下级之间“夹心饼干”的部门经理,不妨开店去!如果你是一个刚走向社会,但早就有创业志向的大学毕业生,不妨开店去!如果你是一个赋闲在家,但仍雄心不减当年的退休者,不妨开店去!如果你是一个没有任何阅历,且求职无门的失意者,同样,不妨开店去!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绝色阴阳师:相公,帮我捉妖

    绝色阴阳师:相公,帮我捉妖

    荒凉的墓地里,有个人影在缓慢地漂浮前行。他的行动,寂静到一点正常的声音也隐去了。而他行过之处,杂草也全数枯萎掉了。这时,坟墓有了异动。原本密不透风的坚硬黄土,乍然裂开一条缝隙,缝隙深处,有呻吟漫出,沙哑愤怒,而又隐隐兴奋难抑。
  • 学会说话、懂得礼仪(学会做人学会生活系列)

    学会说话、懂得礼仪(学会做人学会生活系列)

    说话,不仅是一种生理功能,更是一种能力,它适用于任何场合,谈判时要用,工作中要用,日常生活中同样要用。怎么用好这个工具,《学会说话懂得礼仪》将告诉你答案。成功有道可循,礼仪便是其中之道。礼仪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而礼仪的表现却是需要行为技巧来实现的,礼仪有时是一面镜子,它能照出你的修养品德和为人。有时又是天使,它能帮助你与人和睦相处,帮助你成就辉煌未来。家和万事兴,家庭需要礼仪:朋友多了路好走,朋友见面需要礼仪;事业有成,同事间需要礼仪。总之,人际交往离不开礼仪。
  • 比尔·盖茨给青少年的9个忠告

    比尔·盖茨给青少年的9个忠告

    以比尔·盖茨从小到大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经历为依据,把他的成功经验和人生智慧总结出来,以此作为对那些正在成功路上彷徨的年轻人的宝贵忠告。
  • 别对我笑着说再见

    别对我笑着说再见

    杨袭,女,1976年出生于黄河口,08年始在《大家》《作品》《黄河文学》《飞天》《山东文学》等文学杂志发表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