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35600000009

第9章 1931年(4)

驻守北大营的是东北军精锐部队独立第七旅,旅长王以哲8月间曾亲自赴北平向张学良报告沈阳形势,请求将入关部队调回几个旅,以防日军有所举动。张学良则答称,蒋介石已指示暂不要抵抗,一切事先从外交解决。随后,张学良又转来蒋8月16日的铣电,再次重申:在日军侵略面前,不准抵抗,避免冲突。故此,当9月18日日军炮击北大营,步兵在坦克掩护下向北大营逼近时,七旅官兵因旅长王以哲不在营中,参谋长赵镇藩电话请示东北边防军参谋长荣臻,得到的是"不准抵抗,把枪放在仓库里"的命令。这样,至11时30分,日军占领了北大营西北角,19日凌晨,日军突人营垣,赵镇藩率队从南北两而出击,掩护部队撤退,北大营陷于敌手。

进攻沈阳城的日军第二十九军联队几乎未遇到抵抗,东北边防军参谋长荣臻和辽宁省主席臧式毅,坚守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严厉阻止守城军警抵抗。虽有部分官兵进行自卫还击,但终因势单力薄,力不能支而撤出战斗。至9月19日上午,日军占领了沈阳城。

在攻打北大营的同时,9月19日晨1时至2时之间,关东军司令官官本庄繁发布了占领南满铁路重要城镇的命令。仅19日一日,日军便相继占领了安东(丹东)、凤凰城、营口、大石桥、本溪、抚顺、瓦房店、盖平、海城、辽阳、鞍山、铁岭、开原、昌图、四平街、公主岭等城市。南满铁路的北端、吉林的重要门户长春也于19日被日军占领。由于吉林军署参谋长熙洽叛变,日军于23日兵不血刃占领吉林。

从9月18日至25日一周内,关东军占领辽宁、吉林两省30座城市,并完全控制了12条重要铁路线,初步完成了第一阶段军事进攻。

占领辽吉两省后,日军并未放松侵略的步伐,1931年11月占领黑龙江省,1932年1月3日侵占锦州,2月5日攻陷哈尔滨。至此,东北三省全部沦为日本殖民地。"九一八"事变开始了日本帝国主义变巾国为日本殖民地的阶段,中国人民局部的抗日战争从此开始。

蒋介石提出"攘外必先安内"方针

南京国民政府自成立始,内部便纷争不已。1930年巾原大战结束后,蒋介石暂时赢得了表面上的统一。正当蒋介石集中兵力对革命根据地进行大规模"围剿"之时,反蒋各派以胡汉民被扣押为导火索很快在广州另立国民政府,组成反蒋联合战线,日本也于东北屡次制造事端,妄图发起对东北三省的侵略战争。在此内外交困的情况下,蒋介石权衡利害,以为目前紧要事务,首属铲除国内腹患,故而于1931年7月发表《告全国同胞书》,提出"唯攘外应先安内,去腐乃能防蠹",声言"不先剿灭赤匪","不先剿平叛逆","即不能攘外"。8月4日,蒋介石自南昌电告国民党中央,再次强调"安内可以攘外"。"九一八"事变发生时,蒋介石组织的对中央苏区的第三次"围剿"败局已定,红军革命力量不但未被"剿灭",反而有了很大的增长。蒋介石为了全力对付中共及反蒋异己,对日军的侵略采取了不抵抗政策,而单方面想依靠国联交涉解决。由于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日本侵略军在不到4个月的时间内便轻易占领了东北三省。蒋介石也由于政局的混乱与不利,于1931年12月通电下野。

1月蒋介石复出后,感觉一味施行不抵抗政策将不利于时局,于是开始修饰内外方针政策,继提出"不绝交、不宣战、不讲和、不订约"的"四不"方针之后,又重提"攘外必先安内"方针。不过此时的"安内",由于广州国民政府的取消及反蒋联合战线的瓦解,其着重点已全部放在了"剿共"问题上。至于"攘外",亦即抵制日本侵略方面,在1935年华北事变前,蒋介石由于一直将内外政策重心放置于"剿共"方面,故而对日军的侵略采取名义抵抗,实则退让的政策;1935年华北事变之后,一方面由于日军的侵略威胁到蒋介石的统治地位,另一方面也由于中央红军已迁出国民党中心地区,转移至西北偏远之地,故而蒋介石对日妥协外交政策逐渐发生变化,开始向抗日方向转变。

总而言之,"攘外必先安内"是蒋介石南京政府在"九一八"事变后至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这段时期的内政外交政策,只是由于时局形势的变化,其政策重心在"安内"与"攘外"之间有所侧移罢了。但是,蒋介石南京政府处理内政外交的原则,在此时期始终将"安内"作为"攘外"的前提。

学生抗日请愿运动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学生的抗日热潮迅速高涨起来。上海、北平、天津、杭州、太原、长沙、西安、开封、广州、福州、武汉、南昌等处的青年学生立即行动起来,纷纷组织起抗日救国会、抗日宣传队、抗日义勇军十人团等抗日组织。为督促政府抗日,各地学生不断派选大批代表奔赴南京,向国民党政府请愿示威,要求出兵抗日收复失地,南京在一段时间内成为学生运动的中心。在此期间,有3次学生联合请愿示威,规模最大,影响最广。

学生第一次大规模请愿活动,发生于9月下旬。9月26日,上海各大学代表团51人抵达南京,向国民党政府提出集中兵力,驱逐日寇出境等5项要求。蒋介石以哄骗搪塞的手段敷衍学生,请愿毫无结果,学生们决定扩大学生请愿队伍。28日,上海各大学抗日救国会,和南京中央大学、金陵大学等校学生共5000多人,冒着倾盆大雨前往国民党政府门前请愿。慑于群众威力,蒋介石被迫接见学生,但他拒不答复出兵抗日的要求,反而要学生"早点回去,安心上课"。29日,上海交通、暨南、大同、同济、法政、持志、中法、中公等19所学校学生3000余人,也先后赶至南京,再次向蒋介石请愿,重申上海学生代表团于26日提出的5项要求。蒋介石在接见学生代表时,曾表示愿意接受学生们所提的要求。上海学生信以为真,当晚乘车返沪。上海学生请愿运动虽在蒋介石的欺骗下暂时结束,但他们的行动已点燃了抗日救国的熊熊烈火,在宁、沪学生带动下,全国各地学生也纷纷赶到南京请愿。

学生第二次大规模请愿活动,发生于11月下旬。1931年10月底,日军又大举向黑龙江进犯。马占山率部奋起抵抗,终因弹尽援绝被迫撤退,11月19日黑龙江沦陷。消息传出,学生再次掀起以声援东北马占山抗日为中心的请愿高潮。11月18日,万名学生向南京国民党四全大会请愿,提出武力收回东北失地,切实援助马占山抗日,坚决制止溥仪复辟等12项要求。蒋介石为了摆脱反蒋各派逼其下野的困境,在代表大会上宣称效法岳飞,率师北上抗日。大会也作出决议,要蒋介石"迅速北上,保卫国土,收复失地"。于是全国各地学生掀起促蒋北上的请愿运动。25日,上海、江苏等地学生请愿团2万余人相继到达南京。26日晨,在南京请愿的复旦、暨南、光华、大夏、中大、商学院、中国公学、同济、东吴、商船、美专、无锡学院、镇江中学等校学生万余人,联合向国民党政府请愿,要求"蒋介石迅速北上,命张学良戴罪立功",并要求蒋介石签署出兵日期。学生在国民政府门前,悬起警钟,轮番敲打,表示"不答应出兵日期,誓死不离开国民党政府"。27日下午,蒋介石不得已乃接见学生,慑于学生的爱国激情,不得不作出"三天内出兵东北"的书面保证。但是,第二天蒋便撕毁协议,仍坚持其"攘外必先安内"政策,要学生"各尽其责","勿越法纪"。所谓"北上抗日"之说,只不过是欺人之谈。学生们识破骗局后,认识到单纯的请愿是不够的,便把请愿发展为示威,自12月上旬起,发起了第三次大规模请愿示威活动。

初,由共产党员、共青团员为骨干的北京大学、北平工学院等北平20余校学生代表千余人,组成示威团南下请愿。南下示威团起草了《告全国民众书》和《南下示威宣言》,揭露了国民党当局自"九一八"事变以来的种种卖国行为,要求国民政府立即收回东北失地,开放民众抗日爱国运动,退出"国联",惩办外交失职人员和实行革命外交等。3日中午示威团到达南京。国民党当局对此极感恐慌,一面指使中央党部派代表在车站前备饮食"迎接"学生,妄图软化学生斗志;一面指使南京卫戍司令部扣留了北平示威团印发的《告全国民众书》和《南下示威宣言》四千余份。4日,国民党的御用喉舌中央社发出"南京查获反动传单"的新闻,为镇压示威学生制造舆论。

上午,北京大学示威团300余人从中央大学住地出发举行游行示威。他们高举"反对政府出卖东三省"的大旗,沿途散发传单,高呼口号。国民党出动1000多名警察宪兵,在成贤街包围了示威队伍,对手无寸铁的爱国学生大打出手,结果示威队伍被冲散,185人被抓走,1人在乱棍下丧生,33人受重伤。此即轰动全国的"一二·五"事件。事件发生后,全国各地学生立即响应和声援北大南下示威团的斗争。北大学生被捕的当天,南京中央大学等校学生代表和北大示威团的部分学生召开紧急会议,通过了要求政府立即释放北大被捕学生,惩办凶手,赔偿损失,赔礼道歉等5项决议。随后,3000多名学生潮水般涌向南京卫戍司令部,要求释放被捕学生,斗争一直坚持到深夜。

南京、上海、北平、天津、江苏、安徽、武汉、广州、济南等地示威团学生万余人在南京举行联合大示威。游行队伍从中央大学出发,经中山路鼓楼,过外交部、中央党部,直奔百子亭国民政府门前。当示威队伍前列抵达国民党政府时,队伍的后尾还停滞在珍珠桥国民党《中央日报》社门前。因该报秉承国民党意旨,曾歪曲报道学生的抗日活动,示威学生提出质问,要求该报予以澄清,以正视听。遭到无理拒绝后,大批学生冲进《中央日报》社,先将大门打破,电话线割断,后将经理室、会计处、广告股、发行股、材料股捣毁,还有一部分学生冲人地下室,将印刷机拆毁。与此同时,聚集在国民党政府门前的示威学生,高呼口号,要求出兵抗日。早已作好准备的国民党当局迅速派出大批军警,从《中央日报》社马路两边,以密集的冲锋队形,手持棍棒、腰刀和上着刺刀的枪枝,向徒手的示威学生展开血腥屠杀。仅十几分钟的功夫,便有100多名学生被捕,30多人重伤,示威队伍也被冲散。上海文生氏英文专修学校学生杨桐恒,被刺死后扔到秦淮河里。当晚,各校学生返回中央大学后,开会决定次日继续举行各校学生联合示威。18日黎明,国民党当局实行临时戒严,调集大批军警部队,武装包围了示威学生驻地中央大学和国民大会堂。强迫他们登上卡车,将各地学生分批送到南京下关车站,逼迫他们返回原地。这就是"一二·一七"珍珠桥惨案。

珍珠桥惨案消息传出后,全国各地报纸连续发表时评,抨击并揭露国民党当局的暴行。12月24日,上海学生和市民公祭烈士杨桐恒,抬着死者的棺木举行了10万人的大示威游行。此次抬棺大游行规模之大,时间之长,是五卅运动以来的第一次。珍珠桥惨案之后,各地学生爱国抗日运动都遭到国民党当局的血腥镇压。

"九一八"事变后的学生抗日请愿运动,在宣传抗日,激发广大群众的爱国热情等方面,起到了震聋发聩的作用。

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成立

"九一八"事变后,全国迅速掀起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其中流亡关内的东北流亡群众的救亡热情更不待言说。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便是"九一八"事变后不久东北人民在关内所建的抗日救亡组织,它在宣传抗日救亡、联络与支援东北义勇军开展抗日武装斗争、推动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等方面,均起过重要的作用。

"九一八"事变之后,为国难家仇所激愤的东北流亡群众很快组织起了各种救亡团体,其中最重要的有3个:东北同学抗日救国会、东北同乡反日救国会以及抗日救国会。在希冀国民政府抗日御侮的愿望破灭之后,各抗日救亡团体深感加强联合,建立统一的民众抗日团体的必要。9月23日,上述3个团体的负责人王化一、高崇民、阎宝航、陈先舟、卢广绩等人商议,决定将这3个抗日团体联合起来,组织一个名为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的统一的抗日救亡团体。紧张筹备之后,1931年9月27日,400多位东北流亡同胞聚集在北平旧刑部街奉天会馆内,举行了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的成立大会。大会在卢广绩主持下,选举了阎宝航、卢广绩、高崇民等31名执行委员会委员,随后又由执行委员推选出阎宝航、卢广绩、高崇民、王化一、彭振国、熊飞、霍维周、杜重远、李梦醒9人组成常务委员会,为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以下简称"东救会")的最高领导机关。常委会下设总务、军事、宣传3个组,各设正组长1人、副组长2人,均由常务委员兼任。

"东救会"以抵抗日本侵略、共谋收复失地、保护主权为宗旨,并自始至终把开展抗日宣传活动,组织东北人民抗日武装,驱逐日本侵略者,收复失地作为自己的中心任务。在此种思想指导下,"东救会"从事了多方面的抗日救亡活动。

本占领东北之后,在各地纷纷成立汉奸伪组织,借此达到统治东北之目的。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成立伊始,迅即展开反对日军操纵下的东北各省汉奸"独立"的活动。"东救会"一方面多次向国民党中央及各级党部和国民政府发出电函,要求肃清汉奸、卖国贼,不承认各种伪组织,一方面直接致函和发表宣言,对一些汉奸头目发出警告和声讨,号召东北人民捕杀汉奸,以正国法。9月24日袁金铠在日本关东军策划下成立了"奉天地方自治维持会","东救会"向多方发电致函,呼吁捉拿此贼。11月18日,在获悉日寇利用溥仪制造伪满洲国的阴谋后,"东救会"发表了《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申讨溥仪宣言》,言辞激烈地怒斥日本侵略东北的行径,大声呼吁国民政府对溥仪伪廷予以声讨与惩治。

"九一八"事变后,大批东北难民逃亡关内,安置这些流亡难民成为"东救会"的一大任务。对于抗日人员的眷属及流亡关内一时无法谋生的东北人民,"东救会"设立"东北难民教养院",予以收容救济。对于流亡关内的青年学生,"东救会"一方面成立东北中学和东北难民子弟中学,帮助东北大学在北平复校,收容流亡学生,一方面又把青年学生作为培训抗日骨干的重点。"东救会"建立之初,即组织青年集中训练,11月又于北平宣武门外的江西会馆组织了东北学生军。这批学生军后来大多潜回东北参加抗日斗争,其中不少人还成为东北义勇军的政治骨干。

同类推荐
  • 大明王朝3

    大明王朝3

    中国进入明代统治,明朝共有二十位皇帝(包括南明四帝),明朝的领土除囊括清朝时期所谓内地十八省之范围,还包括今天的东北地区、新疆东部、西藏、缅甸北部、西伯利亚东部和越南北部等地,并首次将今天的南沙,台湾正式纳入我国版图,并曾在东南亚的安南,旧港等地设有羁縻管理机构,势力远及印度洋和中亚。
  • 密十三

    密十三

    四个朝代,三位皇帝,天地巨变。空前绝后!,宫廷内外的政治阴谋,塞北中原的战场厮杀,天地人鬼之间的恩怨纠葛,惊心动魄的演绎了一段旷古未有的大明传奇
  • 大元王朝1

    大元王朝1

    本书以严谨的治学态度,详细解读了元朝的历史,使成吉思汗、忽必烈、元顺帝、耶律楚材等历史人物栩栩如生地展现在了今人的面前;将蒙古军西征、丘处机与成吉思汗以及蒙元历史上的各种历史事件娓娓道来。对于今人正确认识元朝的历史,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 太平天国十四年

    太平天国十四年

    《晚清微历史系列:太平天国十四年》主要内容包括:三个不第的年轻人、上帝和他在“小天堂”的儿女们、金田树大旗,塑造一座太平理想国的浮雕、永安城中不安宁、江南江北几战场、挂着十字架跳舞的天王和诸弟们、天京周边,剑拔弩张、太平天国不太平,天京城里杀杀杀、天国没有刹车,仍在奋斗、走向黄昏夕照的半壁天国、辉煌“小天堂”的幻灭、强弩之末,天京失陷后的继续等。
  • 神州问鼎(中国近代历史大事详解)

    神州问鼎(中国近代历史大事详解)

    中国历史渊源流长,博大精深,是国人精神底蕴之所在,是民族长盛不衰之根本。认识历史,了解历史,是每一位中国人所必须面对的人生课题。本套丛书浓缩了华夏五千年的风雨历程,以一个全新角度纵览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全书以全新史料,记述了上溯古代,下至公元1912年的中国历史进程。内容涵盖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艺术、外交、法律、宗教、民俗等方方面面。内容详实,存真去伪。并由历史国学权威学者、专家最终审定。
热门推荐
  • 世间最美是淡然

    世间最美是淡然

    男人的风度在于淡然;女人的优雅在于淡然;人生的智慧,亦在于淡然!淡然是一种气度、一种风范。只有懂得以谈然之心处世的人,才能临危不乱、举重若轻、宠辱不惊、优雅大气。在这个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竞争日趋激烈的世界里,淡然无疑是一种宝贵的智慧。然而,波然并不是轻易就能做到的,应由修心开始,逐渐演变成一种行为习惯,最终升华为人生的大智慧。本书就是一部指导人们修炼淡然处世智慧的宝典。相信读过此书,你定会在纷乱的世间找到属于自己的一份澄明与清澈,优雅地享受属于自己的淡然、幸福的生活!
  • 生命之催化乐章:石油化学家闵恩泽

    生命之催化乐章:石油化学家闵恩泽

    奠基中国炼油催化应用科学,以知识报效国家,一生成果难数,开发生物柴油推动绿色化工,凭贡献乐享人生。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坠魇

    坠魇

    故事的开始在一个平凡的山脚下,是命运的安排还是上天的愚弄。未知的身世,一层层揭开的真相、一段段被遗忘历史、一曲曲葬魂之音、一个个鲜活的生灵、一幕幕史诗的画面……轮回天定还是因果循环?还是一场破局的挣扎?……
  • 向胡雪岩借智慧

    向胡雪岩借智慧

    本书融故事和论述于一体,生动讲述了一代奇商胡雪岩的创业史,从经商智慧、处世手腕等方面,集中解读了他独特的人生阅历与高瞻远瞩的商业眼光,展示了大商人所特有的人格魅力。《向胡雪岩借智慧》内容丰富,论述细致,颇具启发意义,有助于读者对自己人生中各种人际关系、各种选择与得失作出新的审视和判断。
  • 冷傲老公,我不嫁你

    冷傲老公,我不嫁你

    离家三日,被家里的爹妈告知自己和全国最冷最嗜血的军官定了婚,肖素素一个冷颤,她不要被虐死或冻死。于是乎,肖素素伪装身份把自己送到那冷血军官的面前,想尽一切办法让他取消婚礼。计谋篇——“你看我比你未婚妻长的好看吧!”某女一个媚眼抛过去。某男冷冷的瞟了一眼,“没见过她本人,不知道!”美人计,失败!“你看我比她有情趣吧!”某女衣着性感的紧身衣,努力做着各种诱人动作。某男斜视一眼,“胸有点小,屁股不翘,其它地方还勉强。”诱惑计,失败!“你看我够爱你吧!”某女指着操场上那一排排宏伟的由塑料花编制的‘ILOVEYOU’。某男微微蹙眉,某女窃喜,难道成功?“破坏环境是不道德的,明天把操场打扫干净。”某男转身离去。真心计,失败!摊牌篇——“女人,你到底想怎样?”某男咆哮。“我想你解除婚约和我在一起!”某女手叉腰,一副不怕死的模样。某男阴笑,“这是你说的。”随后扑倒某女!某女,‘呜呜呜.....她不是这个意思!’最后的最后,婚约是解除了,但是肖素素肚中貌似已经有了某男的种,这辈子是休想再逃掉了。——蝶儿新文《黑道王妃本流氓》做惯了黑老大,一朝穿越为小奶娃,最关键还是被抛弃的!紫兰青在第一时间决定一定要傍个大款!看那毛头小鬼一身华丽的锦衣,身后还跟着两个恶奴,紫兰青眼珠一转,就他了!当七岁的他捡到刚出生七天的她,看着她那双乌黑发亮不断转动的眼珠,于是他开始以爹爹自称!在移动手机阅读平台上使用的名称为《冷傲老公,我不嫁你》
  • 触目惊心:交通事故灾害的防范自救

    触目惊心:交通事故灾害的防范自救

    人类文明史的进程,是一个与各种灾害相抗衡、与大自然相适应的艰难历程。随着经济与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财富快速积累,人口相对集中,各种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等对人类的生存环境和生命安全构成的威胁越来越严重。尤其是近些年来,地震、洪水、台风、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以及各种突发性疫情、火灾、爆炸、交通、卫生、恐怖袭击等伤害事故频频发生。这些“潜伏”在人生道路上的种种危险因素,不仅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更为严重的是会造成人员伤亡,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不幸。这些事件看起来似乎离我们很遥远,但事实上,每个人都处于一定的安全风险中,而且谁也无法预料自己在何时何地会遇到何种灾难。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最懒萧家少夫人

    最懒萧家少夫人

    知薇和萧梓辰可谓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情没培养出来,倒是孽缘路修了很长。萧梓辰这个小霸王在她手里被摧残多年。她该死的竟然还嫁到他家!他要娶温柔贤淑的大小姐啦!可是后来她要走,身边冒出一大堆的竞争者。可怜的小霸王只能将她偷着藏着,将她那惊世的才华喊着求着收起来!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