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31500000008

第8章 报纸杂志(1)

(第一节)华北《新华日报》

《新华日报》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公开出版发行的机关报纸。该报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一张全国性的大型日报,也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最顽强、最富战斗性的报纸。该报筹备于南京,但由于顽固派阻挠及日军逼近,报社被迫迁至武汉。1938年1月11日在汉口正式创刊,该报由中共中央南方局直接领导,社长潘梓年,总编辑华岗,经理徐迈进。发刊词宣称:本报愿将自己变成一切愿意抗日的党派、团体、个人的喉舌。

同年7月,武汉会战拉开序幕,根据南方局的指示,新华日报分社分两路作疏散准备,一路为水路经宜昌到重庆,另一路为陆路经郑州到西安。如果武汉一旦失守,《新华日报》马上就能出版重庆版或西北版。10月25日,武汉失守,《新华日报》在重庆出刊。

同年8月,杨放之、何云同志率领武汉《新华日报》15名同志,冒着日机对铁路轰炸的危险,坐火车来到西安,计划先建立西安分馆,并在西安出版西北版。8月25日成立了西安分馆。但是,由于国民党当局的刁难和阻挠,《新华日报》西北版未能出版。

这时,朱德总司令正路经西安,去延安参加六届六中全会。当他得知西北版与国民党交涉遇阻后,便对负责人何云说:如果他们不欢迎你们,华北军民欢迎你们。在偌大的太行山地区,只有一两张油印、石印小报,字体又小又模糊,看它的时候还得戴老花镜,真费劲!9月初,彭德怀副总司令去延安路过西安,当他见到何云,了解了西安办报的难处,也表示:他们不让你们在西北出版,人员和机器就给我,我到太行山去出版。

彭德怀副总司令回到延安,又把在太行山出版华北《新华日报》的意见报告了中央。中央决定何云同志去太行负责创办华北《新华日报》。10月初,何云、江横、周永生等同志一行十几人,分两路起程奔赴太行抗日前线。于10月7日到达八路军野战政治部驻地——潞城中村。在八路军野战政治部,受到了左权、傅钟、陆定一、李大章等同志的热情接待。不久,陈克寒同志也由《新华日报》总馆派来,加强了报纸的筹备力量。

为了创办华北《新华日报》,野政领导与何云、江横等人作了认真研究,一是确定办报地点,选在由决死纵队控制的比较安全的后方——沁县后沟村;二是为了加强办报力量,决定将中共冀豫晋省委机关报《中国人报》合并到新华日报社来。11月中旬,何云、陈克寒以及印刷厂职工先后到达沁县后沟村,进入紧张的筹备中。为了培养通讯队伍,又派江横到《中国人报》组织了记者训练班,负责培训职业记者。

经过紧张的筹备工作,在物质条件极其困难的情况下,1938年12月19日,在沁县后沟村召开了报社全体人员大会,宣告新华日报华北分馆正式成立。《新华日报》(华北版)对外是《新华日报》的地方版,但实际上与重庆《新华日报》没有隶属关系。《新华日报》(华北版)是中共中央北方局机关报,受中共中央北方局领导,同时,中共中央北方局组建了党报委员会,专门负责领导报社工作,成员为杨尚昆、彭德怀、左权、陆定一、傅钟、李大章、何云、陈克寒,党报委员会主任委员陆定一。报社成立管理委员会,管理委员会主任兼总编辑何云,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兼副总编辑陈克寒,副总编辑李竹如。报社成立编辑委员会,专门负责报纸编务,成员有何云、陈克寒、李竹如、韩进、左漠野、肖英。

《新华日报》(华北版)为隔日刊,逢单日出版,每期4开4个版一大张。第一版,登载社论,刊发以晋冀豫为主的华北各地新闻;第二版为国内版,刊登华北战况和全国各战场战况、国内要闻、陕甘宁边区要闻;第三版为国际版,刊登国际新闻、国际评论、外国报刊译文;第四版是理论与副刊版。每版约3000字,麻纸铅印,用新五号字排印。1938年12月8日,出版试刊一期,报社在沁县召开座谈会,邀集晋冀豫区各界代表举行座谈,经过认真讨论,董事会审定报纸刊号版的版样。1939年1月1日,《新华日报》(华北版)正式创刊。

《新华日报》(华北版)的出版,是全国各大报纸在敌人后方发行地方版的创举,它是一张代表民族利益和人民利益的党报,同时也是一张服务于抗战、服务于政治斗争的报纸。办报之初,彭德怀同志代表中共中央北方局对办报作出具体指示:报道华北抗战——包括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的斗争。报社领导和全体人员认真贯彻了这一指示,使该报擎起了坚持华北抗战旗帜,制定了办报的总方针:宣传马列主义和国际共运动向;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中心任务;宣传根据地建党、建军、建政和减租生产等方面的成就;揭露日军暴行和汉奸罪恶;表彰抗日斗争中涌现出来的英雄模范,并报道国内外大事。由于办报的指导思想明确,反映的问题集中,报道和发行的范围由最初的晋东南根据地扩大到太行、太岳、冀南、冀鲁豫、晋绥、晋察冀,真正成为指引全华北军民前进的灯塔。

《新华日报》(华北版),也叫华北《新华日报》。她的出版,倍受太行区广大军民的喜爱与支持。报纸的发行量一开始就不是以千计算,而是以万计算的,以后每期发行3万余份。华北《新华日报》的社会影响与日俱增,不仅在根据地,而且在国统区也影响颇大,甚至得到全世界的关注,美国纽约的《今日中国》杂志,莫斯科外交人民委员会都长期订阅。

华北《新华日报》在初创阶段,各方面条件都很差,印刷设备只有两台四开平版机和一台对开机。又没有动力,只有靠人力摇把,印一万份报就得摇一万多次。四开机每小时印500份左右,一期报纸印一万张就需要用20个小时才能印完。摇把工人需要付出非常艰苦的劳动,每天都是分两班轮流摇机。最困难的是字模,当时从西安运来的五号宋体铅字,工作3个月,铅字就全部坏了;因为没有字模,无法铸字,只好改用老五号仿宋字,没印几次又模糊不清,读者纷纷来信提出批评。标题字奇缺,在排版时,大号铅字不够用时只能用小号字代替,没办法的情况下,还得用木头雕刻。为了克服困难,何云同志发动全社职工人人动脑筋,想办法,经过数次试验,终于研究创造出了“半铅模”,发明了用土纸版的简易办法,闯过了难关。

1939年7月初,何云同志正在潞城中共中央北方局驻地开会,突然接到敌人进占沁县的消息,这也就是日军开始对晋东南地区进行第二次九路围攻。为了报社人马和财物的安全转移,何云立即驱马连夜往回赶,但不幸的是在襄垣与沁县交界的虒亭镇与敌遭遇。他急中生智,掉转马头奔上山岭,在突围中为我军所救。由于日军已经占领沁县,切断与后沟村的联系,何云只得返回北方局和领导研究了对策,作出迁址武乡的决定。一二九师派出部队随何云前往掩护,趁夜闯过日军封锁线,赶回到白晋路西的报社驻地——后沟村,指挥全体同志,带了机器、铅字等,冒着敌机轰炸和扫射,淌过齐胸深的漳河水,搬迁到白晋路东武乡县大坪村,尽快恢复报纸的出版工作。这里位于太行山麓,背靠大山,便于隐蔽,又靠近八路军总部,有警卫部队,是一个较为安全的办报场所。同年12月,由于报社人员增加,大坪村容纳不下,又移住安乐庄村,大坪村只留下报社石印厂。

1940年年初,太行文化教育出版社与新华日报社合并,出版社80多人全部并入报社,充实了报社的编辑队伍。报社领导十分重视培养发展通讯员,建立通讯员队伍。一年之内就发展了500多名通讯员,并且注意挑选优秀通讯员到报社来工作,很快就形成了一个拥有500名员工的阵容。同时将鲁艺木刻工作团的部分成员调入报社,为报纸刻美术插图,大大美化了报纸版面,深受广大读者喜爱。

由于日军对根据地实行了严密的封锁,报社的原材料出现了极大的困难,特别是纸张、油墨根本无法满足印报需要。为了克服困难,报社经理部部长王显周提议,立足根据地,自力更生,生产文化用纸,改建当地小造纸作坊。1940年春,首先收购武乡县苏峪村的太行造纸厂,报社收购以后,对该厂的生产规模进行了扩大,改建成太行造纸厂一分厂。同时,又在栗家沟建了第二分厂,襄垣县西营建了第三分厂,并将三个分厂合组为联营纸厂,技术上由报社指导,改建费用由报社负责,生产出的文化用纸由报社收购。报社还投资对工厂进行了扩建,由原来的人工碾纸浆改为骡、驴碾纸浆,还派来了技术工人,增加了漂白工序,将原来的土麻纸改造为文化用纸,成为专供报社使用的产品。此后该厂生产的纸张就全部供应给了新华日报社。为解决油墨紧缺,还在安乐庄村设立了油墨厂,就地取材,用农村生产的蓖麻油或豆油熬制,并将松油燃制的松烟按配比掺入制成油墨,虽然效果不是很好,但还是可以作为代用品。随着生产需要,多次对油墨生产工艺进行改革,增加了抗氧化剂,使油墨产量、质量进一步提高,用自制的油墨印报,效果也很好。该厂日产油墨10~20斤。自制油墨,基本可承担印报、印书所需油墨的70%~80%,基本上做到了自力更生。

报社十分重视收听延安新华总社的新闻,及时把国内外重大新闻刊印出来,飞传各地供党政军领导同志参阅,指导当前的对敌斗争。各界人士赞誉说:“你们报纸(指华北《新华日报》)的特点就在于,每到时局严重的关头或国内外形势发生巨变时,及时吹起号角,打响警钟,唤醒千百万军民,为克服时局危机而斗争……”长期参考华北《新华日报》制定作战方案的常胜将军刘伯承也在纪念华北《新华日报》一周年时,专门题词夸赞华北《新华日报》是“华北抗战的向导”!

1940年元旦,在武乡县安乐庄举办庆祝华北《新华日报》创刊一周年活动时,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北方局书记杨尚昆、副参谋长左权和野战政治部副主任陆定一均亲临大会讲话,并撰写文章表示祝贺。

1940年,为了打破日军的“囚笼政策”,八路军在华北五千里长的交通线上,发动了举世瞩目的百团大战。华北《新华日报》为了及时地报导胜利消息,鼓舞我军杀敌将士,向全国人民展示八路军百团大战的战绩。报社派出大批记者,进行战地采访,采写了大量的战地新闻报道,何云社长等领导,不仅在报社抓编发稿件和印报工作,还经常随总部和一二九师首长奔赴前线组织战地新闻采写工作。当百团大战第三阶段的关家垴歼灭战打响后,报社转移到上庄村,坚持派出战地报道组开到前线进行采访,何云和陈克寒同志带领部分记者和油印机,跟着彭德怀副总司令、左权副参谋长和一二九师刘、邓首长,日夜战斗在火线上,写好报道,立即审阅,油印发行。虽然在激烈的反“扫荡”烽火中,报社经常转移,但报纸从未中断。

1940年底,华北《新华日报》又离开武乡迁到辽县(今左权县)。在整个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处于被日伪分割封锁状态。以太行根据地为例,全区八个地委,几十个县,日军没有长期占领的完整县只有黎城、平顺、涉县三个县。由于日军控制,交通十分不便。在战争环境下,干部听取党中央指示,十分重要。当时,传达中共中央指示,一般用两种办法,一是开会,二是发文件。在这种情况下,报纸能作为了解中央及各级领导精神的第三种渠道,它的作用就特别大。广大地、县、区级干部和群众,每两天能看到一张北方局的机关报,那是多重要的一件事情。当时干部经常而迫切需要了解的问题,是形势的分析、任务的部署、政策的规定和经验的交流。也就是说迫切需要了解的是干什么和怎样干。而华北《新华日报》正是起了这个作用。也就是说,在坚持抗日战争战胜日本帝国主义这个中心任务中,起了重要的宣传者和组织者的作用。

1941年1月,蒋介石制造了骇人听闻的“皖南事变”。奉命北移的新四军7000余人,被部分亲日分子阴谋袭击,损失惨重。消息传来,根据地广大军民愤慨万分,同时心头又感到一种压抑,另外还有少数干部情绪低沉。1月20日中共中央军委发表了命令和谈话,任命陈毅为新四军代理军长,张云逸为副军长,刘少奇为政治委员,赖传珠为参谋长,邓子恢为政治部主任。谈话宣布:新四军在华中、苏南一带尚有9万余人,后来把支队扩编为师,共编了7个师。这个消息在华北《新华日报》发表后,广大军民一扫压在心头的闷气,革命精神为之大振,同时无不歌颂党中央的英明领导能力和高超的斗争艺术。朱德总司令给予高度评价:一张《新华日报》顶一颗炮弹,而且《新华日报》天天在作战,向敌人发射出千万颗炮弹。

侵华日军把华北《新华日报》当成仅次于八路军总部首脑机关的重要目标。1942年5月,侵华日军华北派遣军总司令冈村宁次亲自策划、指挥,调动数万兵力以八路军总部为重点目标,对我太行区进行了“铁壁合围”大“扫荡”。5月23日下午,新华日报社接到总部通知,社长兼总编辑何云同志决定,周边的敌人已经出动,又来扫荡,而且来势很猛,我们立即空室清野,准备反扫荡“为此,立即组织人员埋好机器,带领报社人员随八路军总部和北方局向外线转移。两天来,情况日益紧张,他们还坚持发行战时小报,25日,又接到总部”十五号“首长(野战政治部罗瑞卿主任当时的代号)指示,现在停止出小报,要立即化整为零,编为若干战斗小组,分散打游击。”

报社机关转移到辽县与涉县交界的十字岭一带,编为数个战斗小组,迅速设法突出重围。但日军四面包围,再加上飞机轰炸,转移人群的生命安全受到了严重威胁,在这次突围战斗中,报社何云等46位同志壮烈牺牲,成为我国新闻发展史上最沉痛、最悲壮的一页。

1943年10月,八路军总部与一二九师合并,太行分局与北方局合并,晋冀鲁豫根据地领导机构作了较大的调整。《新华日报》华北版在涉县桃城改为太行版,也称为太行《新华日报》。《新华日报》华北版在艰难的岁月创刊,又在艰苦的环境中成长。从华北版改为太行版,《新华日报》完成了她的使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太行《新华日报》与《晋察冀日报》合并,改为《人民日报》,她又成为党中央的喉舌,担负起了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及国际国内新闻的巨大任务。

中共中央北方局的机关报华北《新华日报》社,驻扎在武乡县安乐庄的时候,曾经创办过一个由华北《新华日报》出版的专门向敌占区发行的报纸——《中国人》报。报纸不大,却短小精悍,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生动活泼,在根据地赢得了很高的声誉。

同类推荐
  • 暴君刘璋

    暴君刘璋

    一恨世态炎凉,二恨人丧伦常。三恨江山污浊,四恨百姓离殇。五恨愚民短视,六恨道貌君子。七恨奸人当道,八恨胡虏喧嚣。………………………………………………………………三国暴君刘璋*************************************************************穿越武侠大陆,开局一个破高中学校。所有武侠人物粉墨登场,正道邪道魔道风云际会,看何时归如何以一校之长,登上武林之巅*************************************************************新书《打造完美女神从吃鸡开始》,作者名:谭道长,已经十万字,成绩还好,确定不太监。书友讨论群:193604165
  • 大明望族

    大明望族

    谚云:天下沈氏出吴兴,吴兴沈氏与汝南周氏、会稽顾氏、陇西李氏、东海陈氏、中山张氏并称中国六大世家。大明中叶,世家郡望早已凋零,沈氏分支立足松江,名声鹊起,为当世显赫望族。只因一现代灵魂,回到至五百年前,重生到祖宗身上,混个了风生水起。*《登基吧,少年》2019年1.11起点首发,可以开养了,^_^
  • 历史的拐点:改变中国历史的偶然事件

    历史的拐点:改变中国历史的偶然事件

    曾经的历史,包含了无数的可能,某一历史事实,只是在众多可能中实现了的一种可能。而在实现与未实现之间,有一个拐点,它充当着很有可能改写历史的重任。中国历史上有许多这样的拐点:或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改变了历史的进程,或是一件不起眼的小事影响了后来的历史。历史已潜藏的必然变化,终于因为一些偶然因素的介入而赫然凸现出来了。就让我们在这些拐点之处,体会历史变化的魅力吧!
  • 史上99个血淋淋的教训史上99个活生生的经验大全集

    史上99个血淋淋的教训史上99个活生生的经验大全集

    对于很多青年朋友来说,读一读关于历史事件的宏大叙事——“正史 ”很重要,但也不妨多了解一点常常在细微处见出历史真精神的“史屑” ,知道一些掌故轶闻,这样既补充了正史之不足,也能培养自己对于历史 的兴趣。本书是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精选与时代精神结合紧密、具有现实意义的历史故事 ,并根据内容对每个故事都进行了深刻、精当的经验要诀分析,以期对怀有不同心理需求的读者以精神上的享受和人生的启迪。
  • 边戎

    边戎

    杨应麟,因为时空倒错的空难,他穿越来到了北宋政和年间,因为被花石纲逼得家破人亡,他与哥哥杨开远逃难出海,结果被异族俘虏成为了奴隶,因为一场瘟疫,他死里逃生反而获得自由之身。但还是没钱,他与哥哥甚至过上了抢粮的日子,但他并不想一辈子过奴隶的日子,他要改变自己的命运,他以现代人的数学计算本领成功做了折彦冲的军师,最后甚至当上了国师,开始了大宋王朝的征战史,改变天下。
热门推荐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正妻

    正妻

    爹爹说:“女儿啊,嫁吧。只要你嫁给了他,你们俩个儿生出来的娃儿们一定是绝顶的俊美,天下间再也找不出第二个来。你想想,那会是什么情形?天下间独一无二,美的冒泡儿的外孙,呵呵——”是啊,做女子的,左右不过得嫁人,嫁一个长相英俊的总比那面丑的强。再说,他欠了她的情,日后总不会待她太差。如今,她已所求不多,安安稳稳的嫁了人,再生个爹口中美的冒泡的外孙,相夫教子,平平淡淡的过日子,这一生也就不再奢求什么了。只是,这小小的要求,却也不得她愿。她和爹都想错了,一个皮相好的男子,除了可以生出美的冒泡的孩子之外,还可以娶个十房二十房的小妾来风流快活。用他的话说,这样才不辱没了他那副天上少有,地上全无的俊美长相。爹啊,女儿不想要这正妻之名了,可不可以丢给别人啊?
  • 宋宫十八朝演义

    宋宫十八朝演义

    共记录了三个多世纪中18位宋代皇帝的宫廷生活内幕,此书记述了从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夺取北周天下,其中“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斧声烛影”及“莫须有”三字狱等重要事件都在宏大的历史背景下展开叙述,至宋钦宗赵桓“北狩”间168年的北宋历史;从宋高宗赵构南迁至幼帝赴水而死的152年的南宋历史,是一部史实性较强的、寓教于乐的历史演义
  • 有魅力不是我的错

    有魅力不是我的错

    体会她们整体魅力的过程,本身懿充满魅力。如果说中拉女足是铿锵玫瑰。直销女性懿是当代生意场上的花木兰。如果说中拉女足使的是武当拳,直销女……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世纪末最后的舞步

    世纪末最后的舞步

    可记得19世纪的英国社会黑暗,社会动乱,道德败坏,可我却在那时穿越时空遇见了你?可记得那时的我相对你来说,从未步入社会,愚昧无知,但我却恋上了这段时空,迷上了这段历史,爱上了你?(内容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饥饿游戏3:嘲笑鸟

    饥饿游戏3:嘲笑鸟

    在“饥饿游戏”系列结篇里,伊夫狄恩·凯特尼斯——燃烧的女孩,她的家乡十二区被无情摧毁。打猎伙伴盖尔逃离了虎口,成为了一名勇敢的战士,“恋人”皮塔被凯匹特抓走。传说中的十三区真的存在,那里出现了反抗和新的领导者,革命的序幕正在缓缓拉开……
  • 一吻定情:恋上蜜糖夫君

    一吻定情:恋上蜜糖夫君

    拐错男人进错房,她本想拍拍屁股溜走,无奈还没跑就被抓住,“女人,你在找死!”他凌冽的眼神仿佛万千刀刃射入她心,谁能想到前一秒要杀她的人,下一秒竟然要娶她做娘子?原本桀骜不驯、冷酷飘逸的男人一下子变身黏人的棉花糖?拜托!她身上还有艰巨的任务,要拐一群美男回女儿国,这下好了被妖孽缠上,她还怎么进行她拐男人回去的光荣任务?
  • 难逃深宫

    难逃深宫

    神算子说她的命运贵不可言,将来会母仪天下,她笑:也许人定胜天呢?自己只想和爱人一起畅游江湖,自由自在。可是,她最终还是摆脱不了命运:成为皇后,生下太子,君王的宠爱就要将她淹没。可她忽然发现原来她的丈夫竟是这样一个不择手段的人,带着孩子,毅然离开。等待她的,是邻国那个不顾世俗,对她一往情深的国君。难道,逃离了此地痛苦,却又到了别处深宫吗?
  • 渣女重生之前任

    渣女重生之前任

    结婚七年,终究还是敌不过七年之痒。被小三陷害,保释自己的居然是一直深爱自己的前任。莫名死去,却回到了十年以前,正是自己读大学和前任恋爱的日子,这辈子,将会珍惜这份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