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31500000008

第8章 报纸杂志(1)

(第一节)华北《新华日报》

《新华日报》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公开出版发行的机关报纸。该报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一张全国性的大型日报,也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最顽强、最富战斗性的报纸。该报筹备于南京,但由于顽固派阻挠及日军逼近,报社被迫迁至武汉。1938年1月11日在汉口正式创刊,该报由中共中央南方局直接领导,社长潘梓年,总编辑华岗,经理徐迈进。发刊词宣称:本报愿将自己变成一切愿意抗日的党派、团体、个人的喉舌。

同年7月,武汉会战拉开序幕,根据南方局的指示,新华日报分社分两路作疏散准备,一路为水路经宜昌到重庆,另一路为陆路经郑州到西安。如果武汉一旦失守,《新华日报》马上就能出版重庆版或西北版。10月25日,武汉失守,《新华日报》在重庆出刊。

同年8月,杨放之、何云同志率领武汉《新华日报》15名同志,冒着日机对铁路轰炸的危险,坐火车来到西安,计划先建立西安分馆,并在西安出版西北版。8月25日成立了西安分馆。但是,由于国民党当局的刁难和阻挠,《新华日报》西北版未能出版。

这时,朱德总司令正路经西安,去延安参加六届六中全会。当他得知西北版与国民党交涉遇阻后,便对负责人何云说:如果他们不欢迎你们,华北军民欢迎你们。在偌大的太行山地区,只有一两张油印、石印小报,字体又小又模糊,看它的时候还得戴老花镜,真费劲!9月初,彭德怀副总司令去延安路过西安,当他见到何云,了解了西安办报的难处,也表示:他们不让你们在西北出版,人员和机器就给我,我到太行山去出版。

彭德怀副总司令回到延安,又把在太行山出版华北《新华日报》的意见报告了中央。中央决定何云同志去太行负责创办华北《新华日报》。10月初,何云、江横、周永生等同志一行十几人,分两路起程奔赴太行抗日前线。于10月7日到达八路军野战政治部驻地——潞城中村。在八路军野战政治部,受到了左权、傅钟、陆定一、李大章等同志的热情接待。不久,陈克寒同志也由《新华日报》总馆派来,加强了报纸的筹备力量。

为了创办华北《新华日报》,野政领导与何云、江横等人作了认真研究,一是确定办报地点,选在由决死纵队控制的比较安全的后方——沁县后沟村;二是为了加强办报力量,决定将中共冀豫晋省委机关报《中国人报》合并到新华日报社来。11月中旬,何云、陈克寒以及印刷厂职工先后到达沁县后沟村,进入紧张的筹备中。为了培养通讯队伍,又派江横到《中国人报》组织了记者训练班,负责培训职业记者。

经过紧张的筹备工作,在物质条件极其困难的情况下,1938年12月19日,在沁县后沟村召开了报社全体人员大会,宣告新华日报华北分馆正式成立。《新华日报》(华北版)对外是《新华日报》的地方版,但实际上与重庆《新华日报》没有隶属关系。《新华日报》(华北版)是中共中央北方局机关报,受中共中央北方局领导,同时,中共中央北方局组建了党报委员会,专门负责领导报社工作,成员为杨尚昆、彭德怀、左权、陆定一、傅钟、李大章、何云、陈克寒,党报委员会主任委员陆定一。报社成立管理委员会,管理委员会主任兼总编辑何云,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兼副总编辑陈克寒,副总编辑李竹如。报社成立编辑委员会,专门负责报纸编务,成员有何云、陈克寒、李竹如、韩进、左漠野、肖英。

《新华日报》(华北版)为隔日刊,逢单日出版,每期4开4个版一大张。第一版,登载社论,刊发以晋冀豫为主的华北各地新闻;第二版为国内版,刊登华北战况和全国各战场战况、国内要闻、陕甘宁边区要闻;第三版为国际版,刊登国际新闻、国际评论、外国报刊译文;第四版是理论与副刊版。每版约3000字,麻纸铅印,用新五号字排印。1938年12月8日,出版试刊一期,报社在沁县召开座谈会,邀集晋冀豫区各界代表举行座谈,经过认真讨论,董事会审定报纸刊号版的版样。1939年1月1日,《新华日报》(华北版)正式创刊。

《新华日报》(华北版)的出版,是全国各大报纸在敌人后方发行地方版的创举,它是一张代表民族利益和人民利益的党报,同时也是一张服务于抗战、服务于政治斗争的报纸。办报之初,彭德怀同志代表中共中央北方局对办报作出具体指示:报道华北抗战——包括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的斗争。报社领导和全体人员认真贯彻了这一指示,使该报擎起了坚持华北抗战旗帜,制定了办报的总方针:宣传马列主义和国际共运动向;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中心任务;宣传根据地建党、建军、建政和减租生产等方面的成就;揭露日军暴行和汉奸罪恶;表彰抗日斗争中涌现出来的英雄模范,并报道国内外大事。由于办报的指导思想明确,反映的问题集中,报道和发行的范围由最初的晋东南根据地扩大到太行、太岳、冀南、冀鲁豫、晋绥、晋察冀,真正成为指引全华北军民前进的灯塔。

《新华日报》(华北版),也叫华北《新华日报》。她的出版,倍受太行区广大军民的喜爱与支持。报纸的发行量一开始就不是以千计算,而是以万计算的,以后每期发行3万余份。华北《新华日报》的社会影响与日俱增,不仅在根据地,而且在国统区也影响颇大,甚至得到全世界的关注,美国纽约的《今日中国》杂志,莫斯科外交人民委员会都长期订阅。

华北《新华日报》在初创阶段,各方面条件都很差,印刷设备只有两台四开平版机和一台对开机。又没有动力,只有靠人力摇把,印一万份报就得摇一万多次。四开机每小时印500份左右,一期报纸印一万张就需要用20个小时才能印完。摇把工人需要付出非常艰苦的劳动,每天都是分两班轮流摇机。最困难的是字模,当时从西安运来的五号宋体铅字,工作3个月,铅字就全部坏了;因为没有字模,无法铸字,只好改用老五号仿宋字,没印几次又模糊不清,读者纷纷来信提出批评。标题字奇缺,在排版时,大号铅字不够用时只能用小号字代替,没办法的情况下,还得用木头雕刻。为了克服困难,何云同志发动全社职工人人动脑筋,想办法,经过数次试验,终于研究创造出了“半铅模”,发明了用土纸版的简易办法,闯过了难关。

1939年7月初,何云同志正在潞城中共中央北方局驻地开会,突然接到敌人进占沁县的消息,这也就是日军开始对晋东南地区进行第二次九路围攻。为了报社人马和财物的安全转移,何云立即驱马连夜往回赶,但不幸的是在襄垣与沁县交界的虒亭镇与敌遭遇。他急中生智,掉转马头奔上山岭,在突围中为我军所救。由于日军已经占领沁县,切断与后沟村的联系,何云只得返回北方局和领导研究了对策,作出迁址武乡的决定。一二九师派出部队随何云前往掩护,趁夜闯过日军封锁线,赶回到白晋路西的报社驻地——后沟村,指挥全体同志,带了机器、铅字等,冒着敌机轰炸和扫射,淌过齐胸深的漳河水,搬迁到白晋路东武乡县大坪村,尽快恢复报纸的出版工作。这里位于太行山麓,背靠大山,便于隐蔽,又靠近八路军总部,有警卫部队,是一个较为安全的办报场所。同年12月,由于报社人员增加,大坪村容纳不下,又移住安乐庄村,大坪村只留下报社石印厂。

1940年年初,太行文化教育出版社与新华日报社合并,出版社80多人全部并入报社,充实了报社的编辑队伍。报社领导十分重视培养发展通讯员,建立通讯员队伍。一年之内就发展了500多名通讯员,并且注意挑选优秀通讯员到报社来工作,很快就形成了一个拥有500名员工的阵容。同时将鲁艺木刻工作团的部分成员调入报社,为报纸刻美术插图,大大美化了报纸版面,深受广大读者喜爱。

由于日军对根据地实行了严密的封锁,报社的原材料出现了极大的困难,特别是纸张、油墨根本无法满足印报需要。为了克服困难,报社经理部部长王显周提议,立足根据地,自力更生,生产文化用纸,改建当地小造纸作坊。1940年春,首先收购武乡县苏峪村的太行造纸厂,报社收购以后,对该厂的生产规模进行了扩大,改建成太行造纸厂一分厂。同时,又在栗家沟建了第二分厂,襄垣县西营建了第三分厂,并将三个分厂合组为联营纸厂,技术上由报社指导,改建费用由报社负责,生产出的文化用纸由报社收购。报社还投资对工厂进行了扩建,由原来的人工碾纸浆改为骡、驴碾纸浆,还派来了技术工人,增加了漂白工序,将原来的土麻纸改造为文化用纸,成为专供报社使用的产品。此后该厂生产的纸张就全部供应给了新华日报社。为解决油墨紧缺,还在安乐庄村设立了油墨厂,就地取材,用农村生产的蓖麻油或豆油熬制,并将松油燃制的松烟按配比掺入制成油墨,虽然效果不是很好,但还是可以作为代用品。随着生产需要,多次对油墨生产工艺进行改革,增加了抗氧化剂,使油墨产量、质量进一步提高,用自制的油墨印报,效果也很好。该厂日产油墨10~20斤。自制油墨,基本可承担印报、印书所需油墨的70%~80%,基本上做到了自力更生。

报社十分重视收听延安新华总社的新闻,及时把国内外重大新闻刊印出来,飞传各地供党政军领导同志参阅,指导当前的对敌斗争。各界人士赞誉说:“你们报纸(指华北《新华日报》)的特点就在于,每到时局严重的关头或国内外形势发生巨变时,及时吹起号角,打响警钟,唤醒千百万军民,为克服时局危机而斗争……”长期参考华北《新华日报》制定作战方案的常胜将军刘伯承也在纪念华北《新华日报》一周年时,专门题词夸赞华北《新华日报》是“华北抗战的向导”!

1940年元旦,在武乡县安乐庄举办庆祝华北《新华日报》创刊一周年活动时,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北方局书记杨尚昆、副参谋长左权和野战政治部副主任陆定一均亲临大会讲话,并撰写文章表示祝贺。

1940年,为了打破日军的“囚笼政策”,八路军在华北五千里长的交通线上,发动了举世瞩目的百团大战。华北《新华日报》为了及时地报导胜利消息,鼓舞我军杀敌将士,向全国人民展示八路军百团大战的战绩。报社派出大批记者,进行战地采访,采写了大量的战地新闻报道,何云社长等领导,不仅在报社抓编发稿件和印报工作,还经常随总部和一二九师首长奔赴前线组织战地新闻采写工作。当百团大战第三阶段的关家垴歼灭战打响后,报社转移到上庄村,坚持派出战地报道组开到前线进行采访,何云和陈克寒同志带领部分记者和油印机,跟着彭德怀副总司令、左权副参谋长和一二九师刘、邓首长,日夜战斗在火线上,写好报道,立即审阅,油印发行。虽然在激烈的反“扫荡”烽火中,报社经常转移,但报纸从未中断。

1940年底,华北《新华日报》又离开武乡迁到辽县(今左权县)。在整个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处于被日伪分割封锁状态。以太行根据地为例,全区八个地委,几十个县,日军没有长期占领的完整县只有黎城、平顺、涉县三个县。由于日军控制,交通十分不便。在战争环境下,干部听取党中央指示,十分重要。当时,传达中共中央指示,一般用两种办法,一是开会,二是发文件。在这种情况下,报纸能作为了解中央及各级领导精神的第三种渠道,它的作用就特别大。广大地、县、区级干部和群众,每两天能看到一张北方局的机关报,那是多重要的一件事情。当时干部经常而迫切需要了解的问题,是形势的分析、任务的部署、政策的规定和经验的交流。也就是说迫切需要了解的是干什么和怎样干。而华北《新华日报》正是起了这个作用。也就是说,在坚持抗日战争战胜日本帝国主义这个中心任务中,起了重要的宣传者和组织者的作用。

1941年1月,蒋介石制造了骇人听闻的“皖南事变”。奉命北移的新四军7000余人,被部分亲日分子阴谋袭击,损失惨重。消息传来,根据地广大军民愤慨万分,同时心头又感到一种压抑,另外还有少数干部情绪低沉。1月20日中共中央军委发表了命令和谈话,任命陈毅为新四军代理军长,张云逸为副军长,刘少奇为政治委员,赖传珠为参谋长,邓子恢为政治部主任。谈话宣布:新四军在华中、苏南一带尚有9万余人,后来把支队扩编为师,共编了7个师。这个消息在华北《新华日报》发表后,广大军民一扫压在心头的闷气,革命精神为之大振,同时无不歌颂党中央的英明领导能力和高超的斗争艺术。朱德总司令给予高度评价:一张《新华日报》顶一颗炮弹,而且《新华日报》天天在作战,向敌人发射出千万颗炮弹。

侵华日军把华北《新华日报》当成仅次于八路军总部首脑机关的重要目标。1942年5月,侵华日军华北派遣军总司令冈村宁次亲自策划、指挥,调动数万兵力以八路军总部为重点目标,对我太行区进行了“铁壁合围”大“扫荡”。5月23日下午,新华日报社接到总部通知,社长兼总编辑何云同志决定,周边的敌人已经出动,又来扫荡,而且来势很猛,我们立即空室清野,准备反扫荡“为此,立即组织人员埋好机器,带领报社人员随八路军总部和北方局向外线转移。两天来,情况日益紧张,他们还坚持发行战时小报,25日,又接到总部”十五号“首长(野战政治部罗瑞卿主任当时的代号)指示,现在停止出小报,要立即化整为零,编为若干战斗小组,分散打游击。”

报社机关转移到辽县与涉县交界的十字岭一带,编为数个战斗小组,迅速设法突出重围。但日军四面包围,再加上飞机轰炸,转移人群的生命安全受到了严重威胁,在这次突围战斗中,报社何云等46位同志壮烈牺牲,成为我国新闻发展史上最沉痛、最悲壮的一页。

1943年10月,八路军总部与一二九师合并,太行分局与北方局合并,晋冀鲁豫根据地领导机构作了较大的调整。《新华日报》华北版在涉县桃城改为太行版,也称为太行《新华日报》。《新华日报》华北版在艰难的岁月创刊,又在艰苦的环境中成长。从华北版改为太行版,《新华日报》完成了她的使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太行《新华日报》与《晋察冀日报》合并,改为《人民日报》,她又成为党中央的喉舌,担负起了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及国际国内新闻的巨大任务。

中共中央北方局的机关报华北《新华日报》社,驻扎在武乡县安乐庄的时候,曾经创办过一个由华北《新华日报》出版的专门向敌占区发行的报纸——《中国人》报。报纸不大,却短小精悍,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生动活泼,在根据地赢得了很高的声誉。

同类推荐
  • 每天读一点世界史(古代卷)

    每天读一点世界史(古代卷)

    任浩之编著的《每天读一点世界史·古代卷》以风趣的语言将世界历史分为:上古部分:人类文明的起源和初步发展;中古部分:封建社会与基督教的千年两部分。读来风趣、幽默、可读性极强,解决了一般历史书的沉闷、古板。是一部难得的,且适合各个层次的人阅读的历史书籍。
  • 清朝大历史

    清朝大历史

    本书是孟森先生清史研究的集大成之作,同时也是有关清史问题研究的代表性作品和奠基之作。
  • 每天学一点历史常识

    每天学一点历史常识

    本书包括人物春秋、要事回眸、史迹觅踪、典制与文化、历史典故等。
  • 血咆

    血咆

    武警队长离奇失踪,却意外穿越东汉末年,作为一个从小就是孤儿的他,在这里得到了久违的亲情,在各位兄弟的帮助下,他一步一步的从一个小人物做起,以捍卫大汉为起点,成为朝廷一方大员,然后割据一方,自成一霸;为早日结束这战乱的天下,他以雷霆手段清扫道路上的阻碍,最终俯瞰天下。
  • 崛起美洲1620

    崛起美洲1620

    十三香掠夺土鳖‘白皮’经济! 渔船+发动机可以掌控加勒比海航道! ‘洗衣粉油条’风靡贵族圈,‘黑心棉’倾销欧陆! ‘保护伞’公司成立,什么狗屁的东西印度公司全都歇菜! 让山寨产品,在1620年焕发光彩,见证一个帝国的崛起吧!扣扣群:65364139一起来愉快的玩耍吧!
热门推荐
  • 辣妈搞定抠门爸

    辣妈搞定抠门爸

    从此,她就一脚把她踹飞。他给她喝他洗过澡的牛奶,她拥有辣妈三要素,她给他吃麻辣鸡屁股,彪悍,儿子帅。她拒绝做被女配欺负得惨兮兮的大老婆,鸡飞狗跳起来,未婚,她要做威风凛凛,不能爱上我;第二,他们的生活就丰富多彩,强悍无敌的女主!,被一个富可敌国却超级抠门的富豪逼婚。小三装可怜跪下求她,同样不能爱上我;第三,请把前两条坚决执行。某抠门看后脸色黑沉。订立婚姻合约。然而,他想要毙了跟她相亲的男人,她只写了三条:第一,她就狂虐坏小三
  • 异界之巅峰高手

    异界之巅峰高手

    一个在地球上不为人知的电脑天才,在一次意外中死亡,并且穿越到了另外一个星球。他到那个星球借尸还魂,并且拥有了无比强大的计算机大脑和魔法和武技,在那里发展了起来,最后因为天赋和机遇的原因,成为了异界巅峰高手。
  • 公关活动技巧举要

    公关活动技巧举要

    《公关活动技巧举要》一书从灵活运用攻关法则、善于使用媒介、好的公关策划、掌控必备的公关技巧、成功的新闻发布会、合理选择公关活动的模式、营造良好的公关文化等方面对公关活动的技巧进行了探索。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信息科学(世界科技百科)

    信息科学(世界科技百科)

    本套青少年科普知识读物综合了中外最新科技的研究成果,具有很强的科学性、知识性、前沿性、可读性和系统性,是青少年了解科技、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提高素质、激发探索和启迪智慧的良好科谱读物,也是各级图书馆珍藏的最佳版本。
  • 妃常开心:九皇叔难为

    妃常开心:九皇叔难为

    现代落魄千金楚梦歌摇身一变,成了古代国公府嫡女。宫斗虐心?宅斗费脑?那江湖大乱斗呢?!她洒脱不羁爱自由,却碰到个轻狂高傲的九皇叔。总爱管她闲事,难道他们前生有一场相爱相杀的孽缘?!红烛垂泪,轻纱曼舞。然而新房里却是另一种景象:乌烟瘴气,杯盘狼藉。楚梦歌:“洞房?梦歌有一千种办法叫你待不下去!”“可惜,你打不过本王。”卿玖玄从楚梦歌身后紧紧拥住她,在她耳边暧昧低语。“滚开,信不信本姑娘叫你断子绝孙!”“你成亲了,不算姑娘。”【他宠溺一笑。】卿玖玄轻挑起她下巴,“我怎舍得让你葬送自己下半生的幸福?”楚梦歌:“你无耻!…”卿玖玄:“你卑鄙我无耻,不是天生绝配吗?”
  • 囧囧武林

    囧囧武林

    邢亚姬遇到了她一生中唯一爱过的人。他的离去促使她走进不属于她的武林,渐渐体味人生的医师。但一切如过眼云烟随即消失。看着心爱的人,娶了另一位姑娘后……邢亚姬误入魔障,一直想坚持到最后的她,不能再忍受独自己一人……只因,她还未真正的成长……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女法医之骨头收藏家

    女法医之骨头收藏家

    本书所讲述的案件均由真实事件改编,数起重大凶杀案,就发生在你我身边。为避免对号入座,地点和人物均为化名,如有雷同纯属巧合。繁华的都市突然出现了一名令人恐惧的变态杀人犯,他喜欢将被害人身上的肉一片片切下,就像技术娴熟的厨师,再把骨头留下,最后将肉寄给被害人家属,媒体冠以“骨头收藏家”的称呼。他为什么喜欢这样做?是有特殊嗜好,还是受过某种刺激?
  • 爱情那么凉

    爱情那么凉

    16岁的许琪琪一直暗恋帅小伙路焕,可他始终心仪思妍。琪琪对路焕亦步亦趋,而李坤也以兄弟的身份伴其左右。毕业之后,他们各奔东西。七年一过,几人狭路相逢。意想不到的是,就因为这次重逢,有人醉生梦死,有人锒铛入狱。也许他们四人之间的角逐早就胜负已定……--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