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照骞
……
我们在太行山上,
我们在太行山上,
山高林又密,
兵强马又壮。
敌人在哪里进攻,
我们要他在哪里灭亡……
1938年春,伴随着这雄壮激越的歌声,八路军政治部副主任邓小平,出任一二九师政委,挺进太行山区,与刘伯承师长一起指挥抗日游击战争,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
在八年抗战中,他历任中共中央北方局委员、太行军政委员会书记、太行军区政委(兼)、中共中央北方局太行分局书记、中共中央北方局代理书记、晋冀鲁豫中央局书记、晋冀鲁豫军区政委。特别是1943年以后,在彭德怀、刘伯承及大批党政军领导人调往延安学习的情况下,他主持中共北方局、八路军总部、一二九师和晋冀鲁豫区党、政、军的全面工作,领导全区军民奋斗不息,浴血奋战,开创了太行、太岳、冀南、冀鲁豫等敌后抗日根据地,在我国抗战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在他70多年伟大光辉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中,就有整整十个年头在这群峰壁立的太行山度过。
当年,曾是八路军总部和一二九师师部所在地的武乡县,正位于这太行腹地的千山万壑之中。这里的山山水水,无不闪耀着伟人的光辉足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铭记着伟人的丰功伟绩……
设伏神头岭
1938年1月5日,中共中央决定,八路军政治部副主任邓小平,接替张浩任一二九师政委,并于18日到当时的师部驻地辽县(今左权县)西河头任职视事。
此时,一二九师主力已在邯(郸)长(治)路以北集结,伺机出击邯长公路上的日军,以破坏一〇八师团西进补给线,策应晋西八路军主力作战。
3月5日,邓小平政委、刘伯承师长和徐向前副师长,率师部翻越武乡岭(板山),到达武乡韩壁村三八六旅旅部驻地,和陈赓旅长一起研究作战方针,并派人侦察敌情,了解地形。6日,以营召开党员大会,以连召开军人大会,进行政治动员和军事动员,邓小平到七七一团,刘伯承到七七二团,徐向前到补充团。
3月8日,在得到2000余日军由临汾向太行山开来的情报后,刘伯承当即带李达参谋长南下,到邯长大道上的潞城一带察看地形。
10日,刘伯承回到师部,与邓小平、徐向前研究,决定以“攻其所必救,歼其救者”的战术,佯攻黎城,引潞城之敌出援,在神头岭予以伏击;作战方案同时上报总部朱彭总副司令。
12日,根据朱彭总副司令电报指示,邓小平、徐向前到总部汇报工作,刘伯承赴前线指挥神头岭战斗。
16日神头岭一战,歼敌1000余人,俘敌8人,缴获长短枪550余支,击毙与缴获骡马600余匹,日军统帅部称之为“典型的游击战”。这是“吸敌打援”最好的战例之一,同时也是邓小平到任后参与部署的第一个着名战斗。
激战响堂铺
日军遭受重大打击后,为确保邯长大道运输线,在黎城以东的东阳关增设据点,加紧运输,以支援晋南、晋西日军向黄河渡口的进攻。
1938年3月24日,朱德总司令在沁县小东岭召开东路军将领会议,通知刘伯承师长参加。在刘伯承赴会之前,邓小平和他及徐向前就研究了敌情,决定在邯长大道上再打一次大仗,袭击日军运输线,以牵制日军向晋南、晋西的进攻。
之后,刘伯承参加东路军将领会议,邓小平坐镇师部,徐向前到邯长大道上察看地形。两日后,徐向前返回师部,邓小平与他研究,决定在涉县响堂铺设伏,袭击由黎城经东阳关过响堂铺之敌。
26日,邓小平率师部从韩壁出发,经西营、下良,进驻晋豫交界处的佛堂沟,徐向前将前沿指挥所设在响堂铺路北后狄村的小山坡上,并一起到七六九团召开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作战斗动员。
31日上午9时,响堂铺战斗打响,激战两小时,烧毁敌汽车180辆,缴获步枪300支,轻重机枪10挺,迫击炮4门,还有大量弹药。下午5时,日军出动飞机轰炸,邓小平、徐向前率部队转移至秋树垣一带。
在这次战斗中,参加东路军将领会议的100多位将领,应朱总司令的邀请,一直站在黎涉公路上的一个叫后秋峪的山头上观战。他们看到战斗的胜利,无不交口称赞八路军的游击战术。
响堂铺战斗,是伏击战斗的典型范例之一。
急袭长乐村
1938年春,自长生口、神头岭、响堂铺“三战三捷”后,日军深感太行山对其的威胁太大,遂出动重兵三万,分九路围攻晋东南,妄图以“分进合击”的手段,一举歼灭我八路军主力与首脑机关,摧毁初创的晋东南抗日根据地。
为粉碎敌人的九路围攻,朱德于4月4日以东路军总指挥的名义,向所属各部通报敌情,要求各部紧急动员,作好反围攻准备,并确定了“以一路兵力钳制多路敌人,集中主力击破一路”的反围攻作战总方针。因一二九师是日军围攻的重点,所以朱彭总副司令特别要求刘邓首长要做好反围攻的充分准备。11日晚,邓小平于和顺赶回辽县桐峪镇师部,和刘伯承、徐向前共商反围攻作战计划。
15日,刘伯承、邓小平奉总部命令,亲率一二九师主力由辽县桐峪星夜赶至武乡西北的东、西黄崖与东、西胡家垴一带,师部驻长庆凹。16日晨,刘伯承、邓小平在合德甲师临时指挥所,指挥七七一、七七二、七六九、六八九4个团的兵力,对在榆社扑空,沿浊漳河东窜的敌一〇八师团一一七联队,实施平行追击,在长乐、里庄、马庄10华里长的漳河谷地,以急袭的手段围歼该敌。血战竟日,歼敌2200余人,并击退东返的援兵。叶成焕团长及手下800将士壮烈殉国。之后,各路日军纷纷回窜,刘伯承、邓小平又指挥所部,乘胜追击,连克18%座县城,将日寇赶出晋东南,为创建晋冀豫抗日根据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我军向冀南、豫北发展创造了条件。
20日,邓小平、陈赓陪朱总司令在八路军总部驻地寨上村参加祝捷大会、接见作战部队和参观战绩展览后,连夜赶回师部。
4月下旬,根据党中央关于开展平原游击战争的指示和八路军总部命令,刘伯承、邓小平坐镇师部,徐向前副师长率领三八五旅七六九团与一一五师六八九团,以及第五支队挺进冀南;三八六旅陈赓部向豫北发展,进行大的战略展开,开辟冀南、豫北抗日根据地。
反击朱怀冰
1939年后半年,国民党顽固派掀起了第一次反共高潮。进入1940年后,时局更加恶化。
1940年1月12日,邓小平参加了中共北方局在王家峪驻地召开的扩大会议,讨论了统一战线与反摩擦斗争的策略和政策,强调执行自卫原则,对来犯者坚决打击。
为使广大指战员,特别是各级干部站在全局高度认识当时妥协、投降的反共逆流,提高抗日反顽的自觉性,一二九师召开干部大会,邓小平作了《关于目前形势的报告》。他在分析目前出现反共逆流和妥协投降危机的原因后,指出:“中国今天的抗战,正处在十字路口,正在激烈斗争中,时局尚未最后绝望。我们的任务是争取时局好转。我们全体指战员和根据地的干部,都应该有高度的警惕性,准备应付随时可能到来的突然事变。突然事变可能有两种形式:一是全国下大雨,一是部分地到来。无论哪种突变,我们仍然采取‘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立场。”在王家峪总部向朱彭总副司令汇报时,邓小平说:朱怀冰是进攻我们的急先锋,根据目前顽军态势,我们的作战意图应该是:“集中主力歼灭朱怀冰部,监视鹿钟麟和孙殿英部,尽可能争取他们中立。”朱彭总副司令同意他的策略,命令刘伯承坐镇师部,邓小平指挥反顽战役。
3月5日至8日,邓小平亲赴前线指挥,以13个团的兵力,在磁(县)、武(安)、涉(县)、林(县)地区,一举歼灭“摩擦专家”朱怀冰3个师约13000余人,打退了国民党顽固派的第一次反共高潮,挽救了抗战危局。
反顽战役结束后,邓小平进驻黎城。4月11日,中共中央北方局在北社和东西黄须召开了太行、太岳、冀南高级干部会议。会议由邓小平主持并作了重要报告,提出建党、建军、建政三大建设与积极打击敌人“囚笼政策”的任务,明确了晋冀豫区转入深入巩固的建设方针。
破击白晋路
1939年7月,日军占领长治,打通了白(圭)晋(城)线。
白晋铁路,是太原日军大本营向我上党地区运送军火物资的补给线。日军以白晋线为界,把初创的晋东南抗日根据地分割为太行、太岳两大块,企图以恶毒的“囚笼政策”,摧毁我抗日根据地。
1940年4月6日,邓小平听李达汇报敌修筑白晋铁路的情况后说:“敌人是要用白晋铁路把晋东南劈为两半,将来再修一条从临汾到邯郸的铁路,把晋东南划成‘田’字形。”邓小平还说:“为了让全区军民对这点有足够的、清醒的认识,我看可以提出五个字的口号:面向交通线!”当刘伯承完全同意邓小平的意见后,邓小平又接着说:可以定下来。我和蔡树藩同志先草拟一个破击白晋铁路政治训令,还要强调几条纪律……
5月3日,刘伯承、邓小平发布了《一二九师白晋路北段战役计划》,提出此战役任务是:协同民众连续破击铁路,搬完铁轨,烧完枕木,炸毁桥梁涵洞,打破敌人修通白晋铁路的企图,坚决消灭大队以下由据点出击之敌,夺取与烧毁敌人的军用品,救出、争取修路工人。
为打击敌人的“囚笼政策”,刘伯承、邓小平亲自部署和指挥了白晋铁路北段大破击战役。5日,战役打响,师部当夜进驻西周村,6日又迁至南关附近的前庄。
因战役部署正确,组织严密,破袭突然,激战两昼夜后,占领了敌武乡南关兵站等咽喉要地,歼敌1000以上,解放路工2000多人,破坏铁路公路200余里,大小桥梁涵洞300余座,搬运回铁轨1000余根,缴获炸药1000余箱,各地参战民众30000余人,武乡5000名自卫队队员和民工支援了这场破击战。
白晋战役后,刘伯承、邓小平在榆社谭村召开了营以上干部会议,总结了白晋战役,召开了祝捷大会。白晋战役不仅取得了打击“囚笼政策”的重大战果,而且创造了破击战斗的经验。白晋战役后,破击白晋路的任务交给地方部队,直至百团大战。可以说白晋战役是“百团大战”的前奏。
强攻关家垴
1940年7月上旬,八路军总部左权副参谋长,向刘伯承、邓小平传达了彭德怀副总司令关于彻底破坏正太路,截断敌人交通线的设想后,邓小平说:“这个设想我看行,可以这么干!”并当即吩咐师参谋长李达说:“打破敌人‘囚笼政策’,这一着棋太好了,彭总设想的很好。在正式命令下达之前,一切战役准备工作可以提前搞。这个大仗,越快越好。”
7月19日,邓小平在一二九师指挥员会议上,简明扼要地讲了执行朱彭总副司令作战命令的重要意义,他说:“对正太路破坏的越彻底,我们就越主动。这一仗必须打好,坚决粉碎敌人的‘囚笼政策’,扩大和巩固抗日根据地,克服投降危险,振奋全国军民抗战胜利信心,提高我军战斗力。”他还特别提出:“这个战役打好了,不仅对推动全国抗战,提高有志人士坚持抗战的信心有重大意义,而且对国际反法西斯的斗争也会有重大影响。”
8月20日,总部向华北我军下达作战命令。刘伯承、邓小平指挥一二九师部队,在正太线上的榆次、阳泉段发动攻击,先后克复芦家掌,大战狮垴山,激战卷峪沟,并亲自指挥了攻打阳泉以西的桑树掌、阳泉大桥的战斗。
9月23日,百团大战第二阶段榆(社)辽(县)战役发起后,邓小平亲自指挥一二九师主力,在狼牙山伏击敌军,击退日军增援榆社城的部队。
9月24日至10月3日,邓小平参加了在砖壁村召开的中共北方局高级干部会议,会议进一步贯彻黎城会议精神,保证了百团大战的彻底胜利。
1940年10月6日,日军在“百团大战”第一、二阶段遭受重创后,对华北地区开始进行大规模的“扫荡”,百团大战进入第三阶段的反“扫荡”作战。11月4日,日军纠集重兵两万,对辽县、涉县、武乡一带的中共北方局、八路军总部、一二九师所在地发动了大规模的报复“扫荡”。此时,师部移至武乡东部山区的刘家嘴村。
10月25日,刘伯承、邓小平等领导在广志村召开了高级军事干部会议,部署“反扫荡”作战。28日,率师部人员连夜行军到达宋家庄,每人发步枪一支,准备人自为战。
29日,东犯黄崖洞之敌在蟠龙遭七六九团侧击后,窜至关家垴高地。彭德怀与刘伯承、邓小平在石门村召开紧急会议,部署关家垴战斗后,冒雨赶到东庄、三角坡高地指挥战斗。当时后勤发生困难,邓小平便亲自召开地方干部会议,动员群众运送给养,抢救伤员,保证了战役的顺利进行。战斗打响后,陈赓旅长看到部队伤亡很大,心里十分着急,电话请示师部撤出战斗,另找战机歼敌时,邓小平在电话里严肃地对他说:“全局!全局!一定要顾全大局!要不惜一切代价,坚决把关家垴拿下来!打大仗不可能无伤亡,关键是要把火力组织好,一鼓作气,减少伤亡!”
陈赓听了表示坚决服从命令,毫不犹豫地继续指挥部队反击。邓小平以我军铁的纪律,保证了关家垴歼灭战的彻底胜利。
关家垴一战,歼敌冈崎大队500余人,毙敌中尉大队长3名,中少尉军官各4名,缴获轻重机枪20余挺,步枪500余支及大量军用物资,胜利地结束了敌人的疯狂“扫荡”,予敌重大打击。我军在此歼灭战中也负出了沉重的代价。
关家垴战斗后的11月3日,刘邓首长指挥一二九师主力与总部特务团,在西营、东堡、烟里、大陌一线与合击总部之敌展开激战,掩护总部向辽县武军寺一带安全转移,史称“砖壁保卫战”。
12月5日,历时三个半月的“百团大战”胜利结束(近年有五个月的提法)。邓小平曾着文评价道:百团大战给了晋冀豫边区各方面工作以最大的考验,也给了一二九师以最大的考验。百团大战证明了晋冀豫边区无论在军事上、政治上,以及党和群众工作上,都有了相当的基础,足使敌伪胆寒,足使全体军民具有充分的信心走向抗战胜利的道路!
巍巍太行,一座高耸入云的历史丰碑!
滔滔漳河,一首永远唱不完的伟人颂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