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让人佩服,从而在办事中无往而不利,就要有特长,而且这个特长,要正巧为对方所喜欢,所羡慕,是对方所没有的;如果你的特长,不为对方所重视,或者说过于冷僻,那么就不容易发生效用了。对方如果对你的特长不能加以看重,或者由于对方是个外行,不想在你面前承认,以保住自己的面子;或者由于对方比你还要高明。比方你的特长是书画,对方却不懂得书画,那么你的书画,无论如何高明,也不容易引起对方对你的敬佩。或者对方的书画,比你的造诣还要高明得多,你却拿这来与对方相比,真是小巫见大巫,他至多当你是同道,却不会对你有什么敬佩之心的,这样对你的印象就不会深刻,从而影响你的办事前途。
办事就是要显现你的能力,如果你没有特长,你办事的效果就会打点折扣,有了特长,不懂得施展,同样不会引起对方的兴趣。所以说,有了特长,还要会显露,会扬长避短,这才是一个高明的人。
4、没钱至少还有信
人无信不立,诚信是人们处世的根本。中华民族历来把诚实守信作为立身处世之本。例如“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老子)”、“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养心莫善于诚(荀子)”、“巧诈不如拙诚(韩非子)”、“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意诚而后心正。(《大学》)”等句子,都为大家所普遍认同,成为人们的处世格言。
孔子曾经说过:“人而无信,不知其可。”只有诚实守信的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敬和信任。孔子的门徒曾子,听说妻子为了让孩子听话就哄孩子说要杀猪给他吃,他就真的杀了家里惟一的一头猪,怕的就是让孩子认为大人说话不算话,影响到孩子将来的诚信。因为他深深懂得“人无信不立”的道理,即使对自己的孩子,也不能失信。而那些轻易许下诺言而又失信的人也有很多,他们最终成为人们的嘲笑和谴责的对象,从而为他们的失信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明代《郁离子》一书中记载了一则一个商人因为失信而最终丧命的故事:某商人过河时船即将沉没,他拼命呼救,有一个渔人划船相救。商人许诺:你如果救了我,我就付你100两金子。渔人把商人救到岸上后,商人只给了渔人80两金子,渔人谴责商人言而无信,商人反而斥责渔人太过贪婪,渔人无言而走。后来商人又一次乘船遇险,再次遇上那个渔人。渔人对同行者说:“他就是那个言而无信的人。”众渔人于是停船不救,商人被淹死在河中。在这里,我们虽然不提倡见死不救,但也不能学那个商人,因为失信从而失去了自己最宝贵的生命。
作为一个富人,尚且因为失信失去了生命,那么,作为穷人的人们,更是要讲究诚信,为自己的办事之路再升一片助力的风帆。
虽然在物欲横流的今天,诚信在人们的眼中被淡化了,然而人们仍然生活在这个地球上,人类仍然需要相互的交流,不断的交往,因此,诚信在现代社会还是很重要的,是无法取代的。假如每个人都带着虚假的面孔,假如人与人之间都在互相编造谎言,彼此互相猜疑,彼此不信任,那么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必定会暗无天日,人们也会感到无所适从,不知道如何与人交往,不知道该如何在这个世界上立身。因此诚信是人们必不可少的品德,它应该而且必须在现代这个经济社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现代人需要拥有的品质很多,但是以诚信为最重要。在现实生活中,讲信用的人必然会受到应有的尊重和信任。无论是爱情、生活、学习与工作的哪一个场合,缺乏诚信就没有人格魅力,就没有真正的“身价”。外在的财富、容貌和职位可以影响别人对你的评价,但你若无诚信,你的外部条件只能使你更加遭人反感;你若有诚信,这些外部条件就会加倍地放大你的人格魅力。
5、勇于认错得人心
在办事的时候,很容易碰上双方互相僵持的局面,在这个时候,如果你能够承认自己是错的,就等于承认对方是对的。表面上是你退了一步,别人进了一步,但你并没有什么损失,却可以获得更大的利益。
每个人都执着地相信自己的能力和判断力,如果你明显地对别人说:“你错了。”你想别人会同意你吗?绝对不会!因为这样直接打击了对方的智慧、判断力和自尊心。这只会让他反击,绝不会让他改变主意。反倒不如承认自己错了,再寻找别的突破口。
纽约泰勒木材公司有一个叫克洛里的推销员,他承认多年来,他总是很明白地指出那些脾气大的木材检验人员的错误,他也赢得了许多关于他们之间的辨论,可是最终一点好处也没有得到。克洛里说:“因为那些检验员,和棒球裁判一样,一旦裁决作出以后,就决不肯再更改。”
克洛里也感觉到,他虽然总是在口舌上获胜,但却使公司损失了成千上万的金钱,因此,他决定改变技巧,不再和客户抬杠。他自述了改变后的效果:
有一天早上,我办公室的电话响了,一位愤怒的主顾在电话那头抱怨我们运去的一车木材完全不合乎他们的规格。他的公司已经下令停止卸货,请我们立刻安排把木材搬回去。在木材卸下1/4车后,他们的木材检验员报告说,55%不合规格,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拒绝接受。
我立刻动身到对方的工厂去。途中,我一直在寻找一个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一般在那种情况下,我会以我的工作经验和知识,再根据具体木头的规格,来说服对方的检验员,那批木材是符合标准的。然而,我又想,还是把刚学到的做人处世原则运用一番看到效果。
我到了工厂,发现科主任和检验员都铁青着脸,一副等着抬杠吵架的姿态。我们走到卸货的卡车前,我要求他们继续卸货,让我看看情形如何。我请检验员继续把不合格的木材挑出来,把合格的放到另一堆。
看着他进行了一会儿,我才知道,原来他的检查太严格,而且也把检验规则弄错了。那批木材是白松,虽然我知道那位检验员对硬木的知识很丰富,但检验白松却不够格,经验也不多。白松碰巧是我内行的,如果在以前我肯定会直接对检验员说他评定白松的方式是不对的。但这一次我却没有这么做,而是继续观看,慢慢的开始问他某些木材不合乎标准的理由何在。我一点也没有暗示他检查错了。我还不停地强调可能是自己公司弄错了,并表示以后送货时,尽可能地满足他们公司的要求。
在整个过程中,我一直以一种非常友好的态度和语气请教他,并且坚持要他把不满意的部分挑出来,这慢慢的使他高兴起来,于是我们之间的剑拔弩张的气氛开始松弛了。偶尔我小心的提问几句,让他自己觉得有些不能接受的木料可能是合乎规格的,也使他觉得他们的价格只能要求这种货色。但是,我在提问的过程中是非常小心的,不让他认为我有意难为他。
渐渐的,他的整个态度改变了。最后他坦白承认,他对白松木的经验不多,并且向我询问车上搬下来的白松板的问题。我就对他解释为什么那些松木板都合乎检验的规格。并且我仍然坚持,如果他还认为不合用,我们不要他收下。最后他终于到了每挑出一块不合用的木材,就会有一种罪恶感的地步。最后他看出,错误是在他们没有明确指出自己所需要的是哪一类等级。
最后的结果是,他重新把卸下的木材检验一遍,全部接受,于是我们收到一张全额支票。
单从这件事来说,运用一点小技巧,即先承认是自己公司出了错,再尽量控制自己不要点出别人的错误,就让公司获得了一大笔金钱,而我们所获得的客户的信任,则是用金钱无法衡量的。
不愿面对失误与不肯承认错误同样糟糕,其实,在办事的过程中,若能把失误当成人生必修的功课,并且能勇于承认失误,改正错误,你会发现,你的办事过程将会更加顺利。
没有人喜欢犯错误,因为犯错误意味着办事失败,而失败大多是一些痛苦的经验,甚至让你的人生受到重创。不过,一生顺利未曾尝过失败滋味的人,恐怕是少之又少,每个人都或多或少都经历过,只是程度轻重的差别而已。
所有人几乎都是“谈失败而色变”。然而,若是换一个角度来看,失败其实是一种必要的过程,而且也是必要的投资。数学家习惯称失败为“或然率”,科学家则称之为“实验”,如果没有前面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哪里会有后面所谓的成功。
每个人都会犯错,这个道理大家都知道,可是一旦到自己的身上,很多人就会犯嘀咕:难道要我来承认我不如别人?于是很多时候,人们不愿意承认自己的错误。这就千万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障碍,因为每个人都坚持自己是对的,而观点有时确实是对立的,于是留下了埋怨、不满和争执,甚至影响业务往来。这在实际生活中已是屡见不鲜。
其实,失败并不可耻,不失败才是反常,重要的面对失败的态度,是能反败为胜,还是就此一蹶不振?优秀的人士,绝不会因为失败而怀忧忘志,他们常常会回过头来分析、改正,并从中发掘重生的契机。
有一名专事研究运动员的美国宾州州立大学教授卡尔文,他曾以一群奥运体操选手为研究对象,发现那些成绩出色的运动员普遍具有两项特点:一是从不抱完美主义;二是对过去的失误从不放在心上,只专注于未来的挑战。
所以,不管遇到什么事,都不要跟你的顾客、朋友或反对者争辩,别老是指责他错了,也不要刺激他,而是要采取必要的让步,讲究一点方法才能改变他人对你的看法,才会使你的办事之路一帆风顺。
6、主动为对方说话
办事也是一种艺术,是一个人与另一个人之间的交涉,它是有规律可循的。要想办成哪一类事情,就必须清楚那一类事物的规律。尤其是对于一个穷人来说,只有掌握了客观规律,才能理顺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才能游刃有余地办成各项事情。
王华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本来,王华和嫂子妯娌关系非常好,但是却因为一点小误会,嫂子不再理王华了。因为婆婆总是给王华看孩子,而不给嫂子看,所以嫂子心理不平衡,就把这件事情和王华说。那天正好婆婆路过,偷听到了,于是就更不喜欢大儿媳妇,甚至有时故意不理睬她。
见到婆婆这个样子,大儿媳妇以为是王华搬弄是非,就开始指桑骂槐。但是王华却没有解释,因为她知道解释只能越描越黑,最好按兵不动,等待时机。
有一天,婆婆来看她的时候,王华发现嫂子在不远处跟着,好象是想偷听点什么。王华故意视而不见,把婆婆让进了屋子里,提高嗓门说:“妈妈,你前天说嫂子总是在外面议论你不给她看孩子,这是人家的悄悄话,你怎么会知道了?”
婆婆哪里知道王华葫芦里卖的什么药,顺口就回答:“还是她和你在屋里说的时候,我恰好路过,就听到了。”
王华又说:“哦!妈,你以后也不要为这几句话生气了。其实嫂子也挺不容易的。你看,大哥在外面长年打工,家里只有她一个人忙里又忙外,当妈又当爸的,多辛苦啊!以后你也帮她看看孩子吧!我们家宝宝我多费点心就行了。”
就这样,王华和嫂子之间的紧张关系就结束了。她的这寥寥的几句话,不仅消除了嫂子对自己的误会,还使嫂子与婆婆的关系得到有效缓解,自己也进一步给婆婆留下了好印象。
如果不是对农村的人情规律了如指掌,王华恐怕很难做到这点。所以每个人在做事情之前,必须弄清楚之间的人情规律,知道谁与谁有矛盾,知道谁与谁感情深,知道哪些人对哪些事情感兴趣……
虽然这些东西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情,但是这里面却体现了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人情规律的力量,只有明白了人情规律才能在办事过程中无往而不胜。不能因为仅仅没有把握人情规律,而使自己前功尽弃,承认失败。
譬如,即使你的工作能力再强,在某些方面也肯定有不如人的地方,如果上司很欣赏某同事的设计,虽然你对自己也不太满意的作品有点惭愧,即使你有些妒忌对方,但你还是要在上司的听力范围内夸夸他。这样一来,上司就会认为你本性善良,并有很强的团队精神,从而给你更多的信任和重要的任务,而同事也会因为你的夸奖而对你更加友善。
由此可以看出,把握人情规律不仅让你办起事来更轻松,也可以让你如鱼得水,受益匪浅。信凭着熟练的技能和勤恳的态度,就想在如今这个日益复杂的社会上顺利办成事情已经不太可能。虽然能力加勤奋很重要,但有心计,能把握人情冷暖,会让你在办事时更加游刃有余。
这是一个发生在英国的真实的故事。
有位孤独的老人,无儿无女,又体弱多病,他决定搬到养老院去。老人宣布出售他漂亮的住宅。
购买者蜂拥而来。住宅底价8万英镑,但人们很快就将它炒到了10万英镑了,但价钱还在不断地攀升。
老人静静地坐在沙发上,满目忧郁。是啊,要不是身体不佳,他才不会将这栋陪他度过大半生的住宅卖掉。
这时一个衣着朴素的年轻人来到老人跟前,弯下腰,低声说:“先生,我好想买这栋住宅,可我只有1万英镑。”
“但是,它的底价就是8万英镑啊,”老人淡淡地说道,“现在它已经升到10万英镑了。”
年轻人并不沮丧,他诚恳地说:“先生,如果您把住宅卖给我的话,我保证会让您依旧生活在这里面。和我一起喝茶、读报、散步,天天都快快乐乐的——相信我,我会用我的整颗心来关爱着您。”
老人面带微笑聆听着。
突然,老人站起来,挥手示意人们安静下来:“朋友们,这栋住宅的新主人已经产生了。”
老人拍着身边那位年轻人的肩膀说:“就是这个小伙子!”
年轻人终于令人不可思议地赢得了胜利,使自己的梦想成真。靠的就是他对老人内心真正需求的了解,从而反败为胜。试想,如果他不懂得老人所想,不掌握一些人情规律,就凭着区区的1万英镑,他能让老人改变主意吗?所以说,人情规律是你在办事时必须掌握的。这一点务必要牢记。
7、跟好上司有绝招
办事时要小心谨慎,不管在哪一方面粗枝大叶,都可能因小失大。比如在职场中,作为一个普通职员(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职场穷人),最头疼的应该是与上司相处(与上司相处不好,很可能影响自己的收入与前程),有的人甚至不愿与上司单独呆在一起。这是非常错误的态度。要想改变自己的“钱”途,就必须知道,要跟好上司才行。而在与上司相处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好各方面的艺术与分寸。下面这些“分寸”虽然显得小,但你千万不要“因小失大”,也许这些小分寸对你的前途也有重大的影响。
(1)不当“应声虫”
对上司发表的观点,一定的附和是必要的,但是也应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如果说一就是一,说二就是二,你毫无自己的主观判断和个性特色,领导就会觉得你是一个十分听话、简单驯服的工具,他对你的态度就是只使用而不重用。
(2)能力超过上司时装装糊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