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1年,22岁的达尔文以自然科学家的身份随同"贝格尔号"军舰作环球考察。此行之前,达尔文还是一个"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者。
达尔文随军舰到达南美洲后,他看到了与英国迥然不同的热带自然景象。面对丰富多彩的大自然,达尔文开始怀疑:这变化万千的自然界,果真是神造的吗?如果不是,它又是如何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呢达尔文在朋塔阿耳塔获得了大量的陆地生物化石,他发现几种属于地质年代第三纪的巨大树懒科动物,例如大獭兽、巨树獭等,与现代生活在南美洲的树獭很相似。他还注意到,有一种已经绝灭的马克鲁兽,它的身体跟象一样,牙齿与现代啮齿目动物相似,而眼睛、耳朵、鼻子的部位却像水生动物儒艮和海牛。
这些从未见过的现象,又引起了达尔文的疑问:为什么许多现代的动物与古代的动物化石既相似,而又不完全相同呢?《圣经》上说"世界上的现象永远也不会发生变化",这有根据吗在科隆群岛,达尔文又观察到这样一种现象:岛上的各种动、植物虽然属于南美洲类型,但其中绝大多数都具有本地的特点,为什么会这样呢?观察、思考、再观察、再思考,不能带任何成见或偏见,不要让一切先人之见蒙住眼睛。正是这样,达尔文逐步萌发了生物进化的思想。
航行结束后,达尔文便开始发掘和整理他那远未完善的新思想。1856年5月,他开始写作《物种起源》一书。
教子建议:这个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东西。人类的生命有限,对这个世界的了解也很有限。因此,细致地观察和全面地思考,才能摆脱迷信的桎梏,探明前行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