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品德与才能二者之中,任你选择一种,你选择哪一种?德与才的辨析,历经几千年不衰,它是有关灵魂深处的探讨。在当今社会,越来越重视才能的同时,你是否意识到,德才相比,德永远重于才,居于首位;德才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用人要德才兼备。
1良好的品德比才能更重要
道德和才能就像是树干和树叶,道德是树干,才能是树叶,树干需要树叶来显示盎然的生命,树叶要靠树干才能生存下去。
有德比有才重要,还是有才比有德重要?人们对这个话题的争论从来没有终止过。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是才能第一,还是品德第一?
在中国人看来,“学会做人”很重要,即一个人的修养道德很重要。人不学做人,便与禽兽无异。清朝《拙翁庸语》说:自己肯做人,便是个人;自己不肯做人,便不是个人。自己是个人,别人也把你当个人,自己不是人,别人也就不把你当作人。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古人的眼中,一个人是人还是不是人,都与这个人的品德、行为处事有关。
案例精选
[描述]
阳虎的学生在天下为官的,比比皆是。可是有一次阳虎在卫国却遭到官府通缉,他四处逃避,最后逃到北方的晋国,投奔到赵简子门下。
见阳虎丧魂落魄的样子,赵简子问他说:“你怎么变成这样子呢?”
阳虎伤心地说:“从今以后,我发誓再也不培养人了。”
赵简子问:“这是为什么呢?”
阳虎懊丧地说:“许多年来,我辛辛苦苦地培养了那么多人才,当朝大臣中,经我培养的人已超过半数;地方官吏中,经我培养的人也超过半数;那些镇守边关的将士中,经我培养的同样超过半数。可是没想到,这些由我亲手培养出来的人,在朝廷做大臣的,离间我和君王的关系;做地方官吏的,无中生有地在百姓中败坏我的名声;更有甚者,那些领兵守境的,竟亲自带兵来追捕我。想起来真让人寒心哪!”
赵简子听了,深有感触。他对阳虎说:“只有品德好的人,才会知恩图报;那些品质差的人,他们是不会这么做的。你当初在培养他们的时候,没有注意挑选品德好的加以培养,才落得今天这个结果。比方说,如果栽培的是桃李,那么,除了夏天你可以在它的树阴下乘凉休息外,秋天还可以收获那鲜美的果实;如果你种下的是蒺藜呢,不仅夏天乘不了凉,到秋天你也只能收到扎手的刺。在我看来,你所栽种的,都是些蒺藜呀!所以你应记住这个教训,在培养人才之前就要对他们进行选择,否则等到培养完了再去选择,就已经晚了。”
阳虎听了赵简子一番话,点头称是。
[点评]
这个故事给人的启示就是,人品比才能更重要,在选择培养人才时,应该先判明人品的优劣。
德,是一个人或社会好的内在的品格和价值观。老子说“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老子的话将中国几千年来“德”的内涵解释得十分透彻。即,对我好的,我友善对待,对我不好的,我也友善对待;这样,就可以获得善良的结果了。对于讲诚信的人,需要讲诚信;对于不怎么讲诚信的人,同样要以诚信待之,这样,就能树立诚信的风气了。
然而,在现实的社会中,像“东郭先生和狼”的事情也不在少数。
案例精选
[描述]
晋国大夫赵简子率领众随从到中山去打猎,途中遇见一只像人一样直立的狼狂叫着挡住了去路。赵简子立即拉弓搭箭,只听得弦响狼嚎,飞箭射穿了狼的前腿。那狼中箭不死、落荒而逃,使赵简子非常恼怒。他驾起猎车穷追不舍,车马扬起的尘土遮天蔽日。
这时候,东郭先生正站在驮着一大袋书简的毛驴旁边向四处张望。原来,他前往中山国求官,走到这里迷了路。正当他面对岔路犹豫不决的时候,突然蹿出了一只狼。那狼哀怜地对他说:“现在我遇难了,请赶快把我藏进您的那条口袋吧!如果我能够活命,今后一定会报答您。”
东郭先生看见赵简子的人马卷起的尘烟越来越近,惶恐地说:“我隐藏世卿追杀的狼,岂不是要触怒权贵?然而墨家兼爱的宗旨不容我见死不救,那么你就往口袋里躲吧!”说着他便拿出书简,腾空口袋,往袋中装狼。他既怕狼的脚爪踩着狼颔下的垂肉,又怕狼的身子压住了狼的尾巴,装来装去三次都没有成功。危急之下,狼蜷曲起身躯,把头低弯到尾巴上,恳求东郭先生先绑好它的四只脚再装。这一次很顺利。东郭先生把装狼的袋子驮到驴背上,退缩到路旁。不一会儿,赵简子来到东郭先生跟前,但是没有从他那里打听到狼的去向,因此愤怒地斩断了车辕,并威胁说:“谁敢知情不报,下场就跟这车辕一样!”东郭先生匍匐在地上说:“虽说我是个蠢人,但还认得狼。人常说岔道多了连驯服的羊也会走失。而这中山的岔道把我都搞迷了路,更何况一只不驯的狼呢?”赵简子听了这话,调转车头走了。
当人唤马嘶的声音远去之后,狼在口袋里说:“多谢先生救了我。请放我出来,受我一拜吧!”可是狼一出袋子却改口说:“刚才亏你救我,使我大难不死。现在我饿得要死,你为什么不把身躯送给我吃,将我救到底呢?”说着,它就张牙舞爪地向东郭先生扑去。东郭先生慌忙躲闪,围着毛驴兜圈子与狼周旋起来。
太阳快下山的时候,东郭先生怕天黑遇到狼群,于是对狼说:“我们还是按民间的规矩办吧!如果有三位老人说你应该吃我,我就让你吃。”狼高兴地答应了。但前面没有行人,于是狼逼他去问杏树。老杏树说:“种树人只费一颗杏核种我,20年来他一家人吃我的果实、卖我的果实,享够了财利。尽管我贡献很大,到老了,却要被他卖到木匠铺换钱。你对狼恩德不重,它为什么不能吃你呢?”狼正要扑向东郭先生,这时正好又看见了一头母牛,于是又逼东郭先生去问牛。那牛说:“当初我被老农用一把刀换回。他用我拉车帮套、犁田耕地,养活了全家人。现在我老了,他却想杀我,从我的皮肉筋骨中获利。你对狼恩德不重,它为什么不能吃你呢?”狼听了又嚣张起来。
这时来了一位拄着藜杖的老人。东郭先生急忙请老人主持公道。老人听了事情的经过,叹息着用藜杖敲狼说:“你不是知道虎狼也讲父子之情吗?为什么还背叛对你有恩德的人呢?”狼狡辩地说:“他用绳子捆绑我的手脚,用诗书压住我的身躯,分明是想把我闷死在不透气的口袋里,我为什么不该吃掉这种人呢?”老人说:“你们各说各有理,我难以裁决。俗话说‘眼见为实’。如果你能让东郭先生再把你往口袋里装一次,我就可以依据他谋害你的事实为你作证,这样你岂不有了吃他的充分理由?”狼高兴地听从了老人的劝说,然而却没有想到在束手就缚、落入袋中之后,等待它的是老人和东郭先生的利剑。
[点评]
东郭先生把“兼爱”施于恶狼身上,因而险遭厄运。在现实的人际关系中,“东郭先生”不少,“狼”也不少。“东郭先生”们拥有高尚的人格,但在帮助“狼”后,却被“狼”反咬一口。
有人说“狼”固然可恨,但它很有智慧,利用东郭先生的同情逃过猎人的捕杀,将绝境变成“利”境,原本控制“狼”生死的“东郭先生”却由优势变成了劣势,变成了“狼”的砧板鱼肉。后来的故事中东郭先生被救,狼被打死,但在现实社会中,有几个“东郭先生”有这样的好运?所以,一些人认为,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人宁肯做“狼”,也不应该做“东郭先生”。
这反映出时下一些人的偏见——才能比品德更重要。实际生活中确有这样的现象,在同等的选拔机会面前,有才能的人比有品德的人的晋升机会更高。人格优秀的人虽然道德高尚,兢兢业业,老实本分,但是他们给企业带来的效益就不如有能力的人带来的效益高。
在古代斗争形势变幻莫测的情况下,必须依靠人的特别才能方能够使己方在斗争中胜出,统治者一般以人的才能为主要条件进行任用,而对其德的要求则次之。如春秋时期的鲁国与齐国之战:鲁国处于明显的劣势,它要想取得战争的胜利,必须使用具有出众能力的军事人才,因此,它选用了“杀妻求将”的吴起。吴起兼具军事战略家和战术家的才能,德行却很差;再如汉高祖刘邦,与项羽斗争的初期,各方面都处于下风,形势极其不利,此时他不但需要经济方面的人才,更需要军事和谋略上的人才。于是他义无反顾地启用了有“盗嫂”恶名的陈平充当谋士,陈平果然有很多奇计妙招对刘邦有很大的帮助;刘邦还坚决拜韩信为大将,而对韩信游手好闲的流浪汉出身的污点并不理会。
后来三国时期的曹操,鉴于斗争形势的需要,高举“唯才是举”的大旗,他的用人哲学是:“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哪怕“负侮辱之名,见笑之行,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的人才,也都网罗过来为已所用,这种唯才是举的本领即使在今天也是不多见的。
然而,“唯才是举”有其历史限制,那是战场搏杀,不是你生就是我死的环境所逼。如今,我们是在和平的环境下,是为了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假若在工作生活中都以才能论人生,那么人与人之间就不存在任何友善和信任,人人都削尖脑袋获得自己的利益,却不管别人生死,这样的人和禽兽有什么分别?无论在何时,我们内心都渴望着结识品德优秀的人,也期望自己人格优秀。有人格的人才会被我们信任。而我们的上司也多愿意选择既能在品格上被信任又有才能的人。虽然有才但无德,始终让他身旁的人心存恐惧,害怕有一日会被人从后面插上一刀。所以,当一个公司招聘员工时,如果有两个人应征一个职位,他们更重视有道德的人,因为没有人想引“狼”入室,即使这只狼是多么的聪明,它也是让人害怕的狼。
所以有良好道德的人比有才更重要。做人需要一生的时间,而做事却每次都不相同。从我们的一生来讲,做人是根本,做事是表现,你有什么样的人格,就会做出什么样的事情。而在生活工作中,你的道德决定了你的人际关系。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一个人的品质怎样,从他周围的朋友就可以看得出来。
2以德立身,泽己及人
做人要有道德,道德是成就事业的第一步,没有道德,就没有完善的自我。在社会上,德更是你为人处事的“通行证”。一个人如果没有良好的道德很难结识真正的朋友,获得成功的事业。这样的人也很难有人愿意与他们长期合作,害怕他们过河拆桥;这样的人在家庭中也极有可能做出不道德的事情,给家庭成员造成痛苦,他们甚至还可能会因为贪图某种利益,铤而走险,最后落入法网。
要想走向成功,就必须以德立身,这样才能获得精神和外在的巨大力量。以德立身贯穿于人生,是一个人做人最根本的原则。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道德有着不同的内涵,不同的人体验和经历的道德修养也不一样,但“以德立身”是始终不变的,它对我们的人生所起到的支撑作用也是不变的。
其实,道德没有统一的标准,德的前提就是尽量帮助别人,做有利于自己和他人的事,而不损人利己。这看似无“心眼”可言,实是做人最长久的“心眼”。
案例精选
[描述]
富兰克林是8世纪美国最伟大的科学家,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航海家。他一生最真实的写照是他自己所说过的一句话“诚实和勤勉,应该成为你永久的伴侣。”但是富兰克林早年的性格非常乖戾,无法与人合作,做事经常碰壁。
为此,他自己定制了13条行为规范,并严格执行,很快,他就走上了一条通向成功的道路:
①节制:饮食要适量,不能因为饮酒而误事。
②缄默:不说别人的坏话,不讲自己的不利,避免浪费时间的琐碎闲谈。
③秩序:生活要安排得有顺序,每天的工作都排列出时间表,办公桌上永远不凌乱。
④决心要做的事情必须下决心去做,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改变初衷。
⑤节约:除非是对别人或是对自己有特殊的好处,否则不要乱花钱,不要养成浪费的习惯。
⑥勤奋:不要浪费时间,永远做有意义的事情,一直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
⑦真诚:不做虚伪欺诈的事情,做事要以诚挚、正义为出发点,如果你要发表见解,必须有根有据。
⑧正义:不做任何伤害或忽略别人利益的事情。
⑨平和:避免极端的态度,克制对别人的怨恨情绪,尤其要克制冲动。
⑩整洁:不能忍受身体、衣服或住宅的不清洁。
镇静:遇事不要慌乱,不管是普通的琐碎小事还是不可避免的偶然突发事件。
贞洁:绝不做任何干扰自己或别人安静生活的事,也不要做任何有损于自己和别人名誉的事情。
谦逊:向耶稣和苏格拉底学习。又能够抵挡得住享乐和金钱的诱惑,不要有不劳而获的想法。
[点评]
富兰克林的办法,您不妨试试。长此以往,你会终生快乐,良心是永恒的圣诞节。
道德并没有一个唯一的标准,德的前提就是帮助他人,利人利己。
社会如果没有道德的话就会灭亡,个人的生存也就失去了价值。真正有德的人懂得如何让自己的品德给他人带来幸福,给自己带来尊敬和成功。
3德的境界
对别人高尚,别人对你一定高尚吗?不一定,因为有些人将你的“高尚”当作理所应当,而不是怀着感激之心。
案例精选
[描述]
现在路边的乞丐很多,有的人说要对乞丐视而不见,因为他们就是靠着别人的施舍而生活,这滋生了很多人不劳而获的心理,因此有一些人将乞丐当作了职业。也有人说,假若人人冷漠,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乞丐,又该如何解决困境?难道真的像曹操所说“宁让我负天下人,不让天下人负我”般极端?
李勉是唐代宗、德宗年间的宗室贤相,唐《国史补》记载李勉做开封尹时,抓了个江洋大盗,犯人被审问时哀求李勉,李勉见他气度不俗就放了他。数年后李勉卸任去河北旅游,到某县发现当年这个囚犯成了当地的县令,于是拜访。县令激动万分,一连十天陪吃陪住,十天后回家对妻子讲:“恩公曾救我性命,我该如何报答?”妻子说:“给他一千匹绢行吗?”县令说:“怕是不够。”妻子又说:“那二千匹够么?”县令说:“还是不够。”妻子说:“既是如此,那干脆杀了。”县令于是心动,决定动手,他家里的一名仆人心中不忍,跑去告诉李勉。李勉立即乘马逃走。驰到半夜,已行了百余里,来到渡口的宿店。店主人道:“此间多猛兽,客官何敢夜行?”李勉便将情由告知,还没说完,梁上忽然有人俯视,大声道:“我几误杀长者。”随即消失不见。天还没亮,那梁上人就带着县令夫妻的首级来送给李勉。
[点评]
这同样是一个忘恩负义的故事,所幸的是前来杀李勉的人获知了真相,而杀了县令夫妻。
在物欲横流的年代,农夫和蛇、李勉和江洋大盗的故事不乏其例。因此,许多人在当一个“烂好人”,对任何人都大发善心时,当遭遇背叛和不知感恩的人时,他就将“善心”统统收起来,也开始变得冷漠。
我们对道德的理解都是基于书本,但是一个人只遵循书本上关于道德的教条,就会变得迂腐。
案例精选
[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