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20600000020

第20章 明宣宗——宣德皇帝朱瞻基(1)

明宣宗朱瞻基是明朝历史上第五位皇帝,是明仁宗朱高炽的嫡长子,明成祖永乐九年(公元1411年),被立为皇太孙,确立了储君地位。

宣宗朱瞻基朝文有“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浦)、蹇义、夏原吉;武有英国公张辅,地方上又有于谦、周忱这样的巡抚,真是人才济济,这使得当时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百姓安居乐业,经济得到空前的发展,出现了继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之后的著名的“仁宣之治”的盛世局面,这也是明朝二百七十余年间的极盛时期。

明宣宗宣德十年(公元1435年)正月,朱瞻基染上不明之症,病危之时命左右起草遗诏,由太子朱祁镇继位,所有军国大事均须禀告太后方能决定。不久,朱瞻基死于乾德宫。

虽然明成祖朱棣曾经预言朱瞻基是个“太平天子”,但他从小就喜欢斗蟋蟀(促织)。因此,朱瞻基又被称为“促织天子”、“促织皇帝”。尽管朱瞻基在位仅有十年时间,但他却是明朝历史上著名的守成之君,他以自己的德政和治道将明朝推向了“仁宣之治”的黄金时期,值得后人追记。

皇帝个人档案

促织天子——明章皇帝朱瞻基

姓名:朱瞻基,庙号:宣宗

本名:朱瞻基,年号:宣德

生肖:虎,陵寝:景陵(今北京十三陵)

职业:皇太孙——太子——皇帝,祖籍:今江苏句容

生日:明太祖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二月初九日,出生地:北京

死亡时间:明宣宗宣德十年(公元1435年),当皇帝机遇:以嫡长子身份继承皇位

寿命:38岁,父亲:朱高炽

身高:不详,母亲:张皇后

体重:不详,配偶:胡皇后、孙皇后及三宫、六院众多妃子

学历:皇室教育,初婚年龄:20岁

性格特点:洒脱不拘,子女:2子,2女

谥号:章皇帝,继承人:儿子朱祁镇

武功

平定叔父叛乱

明仁宗洪熙元年(公元1425年)五月,明仁宗朱高炽病逝。朱瞻基以29岁的年龄即皇帝位,正值壮年,精力充沛,又有一定的治国经验,且可以不用像他的父亲那样在太子的位置上苦苦等待20年之久,真可谓恰得其时。

朱高煦在被成祖朱棣安排到乐安之后,并没有改过自新,而是等待时机,准备随时发难。当仁宗突然病逝之时,朱瞻基正在南京,得知消息后日夜兼程直趋北京。据说,朱高煦在南京至北京的必经之路上埋伏人马,准备将朱瞻基半路劫杀。只是因事出仓促,阴谋没有成功,朱瞻基神速赶到北京,登基为帝,改年号为宣德,开始了他的帝王生涯。

朱瞻基即位后,深知两位皇叔久蓄异志,加强了对两位皇叔的防范,但没有采取强硬的行动,反而重加赏赐,以礼相待。

朱瞻基的皇叔朱高煦更加积极谋夺皇位。转年(公元1426年,即宣德元年)正月,朱高煦以献元宵灯为名,派人窥伺朝廷武备。其实,朱高煦的反谋未尝有一日忘怀。接着,朱高煦向明宣宗索要骆驼,侄子皇帝与之四十;索要马匹,侄子皇帝与之一百二十;索要袍服,侄子皇帝又与之。

朱高煦认为少主新立,软弱可欺,于是经过精心的准备后,朱高煦也像他的父亲一样扯起了“清君侧”的大旗。

朱高煦暗约驻守济南的山东都指挥靳荣到时献城为应,又授指挥王斌、朱煊等人为太师、都督等官职,命其世子朱瞻垣居守。另外,朱高煦让四个儿子各监一军,他自己率中军,准备举兵进攻北京。

起兵前,朱高煦自作聪明,派遣其属下枚青入京,约英国公张辅为内应。张辅是朱棣“靖难”第一功臣张玉的儿子,闻言,连夜就把枚青绑起送入宫内。即使事已至此,明宣宗朱瞻基仍派中官侯太带自己亲笔信至乐安“晓谕”这位皇叔。

侯太到乐安后,朱高煦陈兵相见,南面高坐,也不拜领皇敕,令皇使侯太跪于阶下,大言道:“我何负朝廷哉!靖难之战,非我死力,燕之为燕,未可知也。太宗(朱棣)信谗,削我护卫,徒我乐安;仁宗(朱高炽)徒以金帛铒我。今又辄云祖宗故事,我岂能郁郁无动作!……速报上,缚奸臣来,徐议吾所欲。”语气语态,与当初朱棣反建文帝时几乎同出一辙。

太监侯太是个胆小鬼,怕汉王杀掉自己,伏地惟惟。

回京后,明宣宗朱瞻基问侯太,汉王说些什么,侯太回答说:“汉王无所言”。随行护卫的锦衣卫乃有特务任务,向皇帝俱陈所见。明宣宗大怒,对侯太说:“事定必治汝!”

为了给自己造反制造论据和做铺垫,汉王朱高煦派人上疏朝廷众官,指斥明宣宗违背洪武、永乐旧制,与文臣诰敕封赠以及南巡诸事,公然宣扬朝廷罪过。同时,朱高煦又斥责夏原吉等几个大臣擅权为奸,要求皇上交出几个人给自己杀掉。同时,朱高煦私下写信给诸位公侯重臣,骄言巧诋,污蔑明宣宗违祖制等事。

至此,明宣宗叹道:“高煦果反!”

这又是一场叔侄之间争夺皇位的战争,只是这次与朱棣的靖难之役在过程和结果上有很大的不同。

面对如何平定朱高煦的叛乱,朝廷意见不一,明宣宗朱瞻基集朝臣商议。本来,明廷要派阳武侯薛禄率兵讨伐,大学士杨荣以建文帝时李景隆为戒,劝帝亲征。大臣夏原吉也表示:“臣见高煦命将而色变,退语臣等而泣,知其无能为也。且兵贵神速,宜一鼓而平之,所谓先声有夺人之心也。”

英国公张辅自告奋勇,想自请两万兵前往平定朱高煦。

明宣宗表示:“爱卿您确实能击败叛贼。但朕新即帝位,保不准有小人怀有二心,亲征之事就这样决定了吧。”

明宣宗朱瞻基虽年纪轻轻,却属少年老成英明果决之主。明宣宣德元年(公元1426年)秋八月,经过周密布置,祭过天地宗庙社稷山川百神之后,朱瞻基亲率大营五军将士出征。

行至杨村,明宣宗在马上询问左右群臣:“众卿认为高煦计将安出?”

有人说“乐安城小,贼军必先取济南为大本营”;又有人说朱高煦先前一直逗留南京,此次造反一定会引兵南去。

明宣宗听毕摇头,说出自己的看法:“不然。济南虽近,未易攻取;闻朕大军将至,亦无暇攻取。高煦护卫军多家在乐安,不会弃家往南京方向征战。高煦外似诡诈,内实怯懦,临事狐疑,辗转无断。今其敢反,轻朕年少新立,众心未附。又以为朕不能亲征。今闻朕亲行,已经胆裂,其敢出战乎!至即擒矣。”

如此名正言顺,加上皇帝亲征,明宣宗仍在路上遣使向朱高煦传达诏旨,谕以逆顺祸福。年青的皇帝英畅神武,词旨明壮。如此,明朝六军气盛,斗志昂扬,龙旗金鼓,千里不绝。

初登大宝的宣宗显示出了与太祖、成祖相似的英武气概,采纳了杨荣、夏原吉的建议,亲征朱高煦。在声势上一下子就压倒了叛军,皇帝亲征的消息极大地鼓舞了六军将士,使民心迅速安定下来,动荡的局势有所缓和。而朱高煦显然没有料到年轻的皇帝竟然会亲征,信心大失,失去了举兵之初的勇气。以前同意与朱高煦共同起兵的几路兵马也都按兵不动,明军很快就包围了乐安城。

果然不出朱瞻基所料。朱高煦色厉内荏,心虚胆怯,加之看到众叛亲离,军无斗志,只得在乐安束手待毙。宣宗令平叛大军将乐安四面包围,皇帝属下诸将请即攻城,朱瞻基不许。明宣宗依然敕谕朱高煦,要他主动投降,朱高煦不报。宣宗皇帝复遣敕谕之曰:“前敕谕尔备矣。朕言不再,尔其审图之。”

下了最后通牒后,明宣宗派人以箭缚“招降归正”敕书于城内,对城中人民告以福祸逆顺。由此,城中人不少人想缚执朱高煦来献。

在内殿徘徊思虑大半天,朱高煦只得秘密派人哀求明宣宗宽限一天,表示让侄子给自己一点时间。“今夕与妻子别,明旦出归罪。”

明宣宗朱瞻基答应。

当夜,朱高煦把多年私造的兵器和与众人往来密谋造反的文书信札,全部付之一炬,销毁罪状,“城中通夕火光烛天”。

转天,朱高煦要出城投降,其将王斌很有血性,劝他说:“宁一战而死!就擒,辱矣!”

朱高煦以城小为辞,从地道偷偷溜出城,穿着一身白衣跪伏于侄子面前,顿首自陈:

“臣罪万死万死,生杀惟陛下命!”

明宣宗仁德,没有依刑法对朱高煦“明正典型”,而是把他一家人送至京师,在西安门内新筑宫室软禁虽属软禁,但好吃好喝,饮食衣服之奉,仍旧无改。

班师之后,宣宗皇帝仅仅诛杀逆党王斌等六百余人,胁从者皆不问。

得胜回京后,朱瞻基马上传诏给另外一个皇叔、赵王朱高燧,暗示他交出兵权。朱高燧并没有反抗,乖乖地交出了三卫兵马(当时的亲王都有自己的军队,称做卫)。就这样,明初近半个世纪的藩王问题在宣德朝终于得到了解决。

汉王朱高煦本来也可以保留性命的。宣宗在西安门内辟出囚室,系朱高煦于此。三年后,宣宗朱瞻基带着内侍前去探望。谁知这朱高煦不但不领情,还在皇帝离开时用脚勾了皇帝一下,把明宣宗绊倒了。宣宗大怒,立刻命力士从殿外抬口大铜缸进来,把朱高煦扣闷在里面。

铜缸重300斤。这位汉王身板特好,孔武有力,用脖子还能把缸顶起,晃晃悠悠、晃晃悠悠又朝宣宗朱瞻基逼近。

盛怒之下,明宣宗朱瞻基派人抬来数百斤木炭,堆积于缸上,然后点火燃之。不久,炭烧铜熔,把朱高煦烧成一顿灰烬。

宣宗皇帝余怒未消,下令把朱高煦诸子全部处死。

至此,汉王、赵王的威胁被解除,保证了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为明朝平稳顺利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契机。

文治

唯才任用,重视文教

汉王朱高煦的叛乱能够很快被平定,赵王朱高燧的危机得以圆满解决,除了宣宗朱瞻基本身的因素外,还与他所重用的贤臣有很大的关系,他们为“仁宣之治”的缔造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宣德朝的名臣主要有五位:杨士奇、杨荣、杨溥、夏原吉、蹇义,其中前三人合称“三杨”,尤为重要。

杨士奇,江西泰和人,永乐年间入值内阁,为东宫官,多次维护太子朱高炽的皇储地位。仁宗朝时升礼部左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历兵部尚书,仁、宣及英宗朝长期处于内阁首辅地位。

杨荣,福建建安(今建瓯)人,当年成祖入南京准备登基,杨荣迎谒马首说:“殿下先谒陵乎,先即位乎?”朱棣恍然大悟,急忙调转马头去拜谒孝陵。正因为此事,杨荣给成祖朱棣留下的印象极好,多次命杨荣随其北征,规划边务,参决军事,升文渊阁大学士。

杨溥,湖广石首(今属湖北)人,永乐时为太子洗马,因太子遣使迎接成祖迟缓,为汉王所谗,曾被关入天牢10年。

“三杨”都是活跃于永乐、洪熙、宣德、正统四朝的元老,在朝臣中德高望重、声誉卓越,都是股肱之臣。

夏原吉,是明朝著名的理财能手,永乐时期为户部尚书,长期主持政府的财政,成祖五次北征、郑和下西洋、出兵安南、修建北京等重大事件的后勤保障都是由他规划筹措。

蹇义是朱高炽当年东宫的属官,擅长谋划,为人谨慎,办事周详。

宣宗所信用的大臣各有长处,互相补充,“蹇义简重善谋,杨荣明达有为,杨士奇博古守正,而(夏)原吉含弘善断。事涉人才,则多从(蹇)义;事涉军旅,则多从(杨)荣;事涉礼仪制度,则多从(杨)士奇;事涉民社,则多出(夏)原吉”。杨溥是个特殊的人物,性格内向,但操守很好,为众大臣叹服。

几位重臣识大体,顾大局,能以国家大事为重,相互包容,不计较个人恩怨。据记载,杨荣办事果断,敢作敢为,对军务很熟悉,只是不能洁身自好,多次接受边将馈赠的良马。宣宗朱瞻基听说了,向杨士奇询问。杨士奇力赞杨荣通晓军务,是他和众位朝臣所比不上的,不应该因为有这样的小毛病就放弃不用。宣宗笑着告诉他,杨荣曾经在自己面前说他和夏原吉的坏话。杨士奇听后,没有丝毫的怒意,反而对宣宗请求能够像包容他一样包容杨荣。后来杨荣知道了这件事,感觉十分惭愧,对不住杨士奇,便尽释前嫌,相交甚欢。

宣宗对这几位重臣十分信任,对于他们提出的建议总是虚心接纳,君臣之间的关系很是融洽。“当是时,帝励精图治,(杨)士奇等同心辅佐,海内号为治平。帝乃仿古君臣豫游事,每到岁首,赐百官旬休。车驾亦时幸西苑万岁山,诸学士皆从。

明宣宗宣德四年(公元1429年)十月,朱瞻基来到文渊阁,与杨士奇、杨荣、金幼孜、杨溥、李时勉等儒臣谈经说道。他随手翻阅着经史书籍,和儒臣们讨论其中蕴意,进而探讨治国的得失。君臣谈古论今,相谈甚欢。明宣宗朱瞻基兴致盎然,特命御膳房拿来好酒,设御宴款待群臣。席间,他告诫儒臣们,自古想要治理好国家的君主都崇礼重士,你们是辅佐良臣,对于国家政事一定要知无不言。他还赋诗一首,赐给杨士奇等人,有如下诗句:“大经大法古所训,讲论启沃良足娱。朝廷治化重文教,旦暮切磋安可无?”朱瞻基认为读书讨论不但能陶冶性情,还是治理国家的良策。不久,朱瞻基将自己所作的《猗兰操》赐给朝臣,再次告诫朝臣要举荐贤才,只有唯才是举才能治理好国家。朱瞻基在文学艺术上涉猎较广,绘画则以山水、花鸟见长。朱瞻基所绘《戏猿图》、《花下狸奴图》手法细腻,颇见功力。另外,朱瞻基绘有《寿星图》一幅,赐给老臣夏原吉,又有《瓜鼠图轴》等流传于世。

中外交流

帝国皇帝与外国人的交往

朱元璋为达到“万国来朝”的目的,实行“怀柔远人”政策。然而,外国人不是只靠这些空洞的说教就能俯首听命的,他们必须看到实惠,朱元璋也明白这点。所以,他曾吩咐主持外交事务的礼部官员说:“诸蛮夷酋长来朝,涉履山海,动经数万里,彼既慕义来归,则赍予之物宜厚,以示怀柔之意”,即是说“怀柔远人”的具体体现是“厚往薄来”。这种建立在“利”之上的“怀柔”政策确实灵验,海外国家纷纷来贡,而他们是“慕利”而来,在他们看来,只要有利可图,那种无伤大体的“宾服”又何难之有·

朱元璋的后世子孙动辄把“祖训”挂在嘴边,而“怀柔”思想是“祖训”的重要内容。因此,终明一代,“怀柔”思想是其对外政策的基本思想,作为接待外国贡使的会同馆则是这一思想的具体执行者,其职掌办理贡使吃住事务,给予免费。贡使们一踏进中国土地就享受到礼仪之邦带给他们的实惠。到市舶司,吃住玩乐一应消费均由市舶司和地方布政司负责供给,成为地方政府一项庞大开支。

明宣宗宣德元年(公元1426年)春正月,在礼部奏请宴劳外国朝贡使臣时,宣宗皇帝朱瞻基说:“四夷宾服,世所贵也,其使者今不远万里来者,皆有慕于中国,饩廪赐必丰,庶昭朝廷优待之意”。对贡使款待得越好,就越能体现明朝政府“怀柔”思想。据《日本一鉴》记载:“入朝者沿途往还,给支廪粮之外,每人肉半斛,酒半瓶……若至会同馆,该光禄寺支送常例,下程每人日肉半斤,酒半瓶,米一升,蔬菜厨料;若奉钦赐下程,五日一送,每十人羊、鹅、鸡各一只,酒二十六瓶,米五斗,面二十斛八两,果子一斗,烧饼二十个,糖饼二十个,蔬菜厨料若干”。此外,还有茶等饮品,棉被、寒衣等御寒物品。真是吃、喝、穿、住,样样周全。如发现办事官偷工减料,克扣贡使供给,政府则要给予严厉惩罚,如明宣宗宣德五年(公元1430年)二月,“行在光禄寺厨子诉其寺官窃减外夷供给,上命行在刑部刑郎施礼执而罪之”。

同类推荐
  • 为自由而战:南非国父曼德拉

    为自由而战:南非国父曼德拉

    是领袖还是战士?单枪匹马拯救一个国家!是圣人还是枭雄?用微笑让全世界都爱他!曼德拉作为全世界政坛最知名的文化符号,他何以让所有大国领袖都对他推崇备至?人人都爱曼德拉,他的出生背景和童年生活相比常人又有哪些不同?作为全世界的精神偶像,他是否也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强人?在完美而耀眼的圣人光环下,他的个人生活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缺憾?一切的一切,这本书都将为您解答!
  • 一个中国男人的财富诗章

    一个中国男人的财富诗章

    男人的美,是一种意志的展现,一种态度的练达,一种行为的拷问,也是一种绝对的辉煌,绝对的悲壮。是热血,是豪情,是气概,是一段一段,一步一步,形成豪然于世的篇章。
  • 改革斗士:商鞅

    改革斗士:商鞅

    《中国古代文臣谋士:改革斗士商鞅》为丛书之一,刻画了商鞅入秦,施行商鞅变法的全过程。《中国古代文臣谋士:改革斗士商鞅》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大政治家的故事(古今中外英雄伟人故事系列)

    大政治家的故事(古今中外英雄伟人故事系列)

    秦始皇尽管是一位暴君,但他也是统一中国的皇帝。没有他,中国的统一也许要推迟很多年,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推理:中国的整体进步和发展,也许要推迟很多年,秦始皇不但是一个古代君主,也是一个古代著名的政治家。
  • 轮台罪己:汉武帝

    轮台罪己:汉武帝

    《轮台罪己——汉武帝》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热门推荐
  • 妖后邪皇

    妖后邪皇

    女强男强,强强联手;女黑男黑,黑的一塌糊涂...入异世,偷神药,她是绝迹的九尾银狐进相府,寻真凶,她是冷情的相府九小姐万魔窟,噬巨蟒,她是嗜血的越级唯一玄者闯沧海,得经卷,她是邪佞的举世无双第一人行鬼府,踏古墓,她是神秘的千面玉狐楼外楼主嫁王府,斗妾嫔,她是娇憨的天真无邪扮猪吃虎妃登后座,上朝堂,她是妖媚的宠惯六宫迷惑君主妖后玄镜大陆,武者为强,玄者为尊!各族各派为追逐万年前留下的绝世经卷争夺不断妲姬,九尾狐族的正统血脉,天赋异禀,举世无双的存在!为替惨死的姑姑报仇,她放弃千年修为来到这片陌生的大陆从头再来又何惧,终有一天她会把触及她逆鳞之人,践踏于脚下!入世为狐,偷神药化人形,再进相府,寻找幕后真凶阴差阳错,嫁给了五王爷——百里扶汐,那个面似谪仙,心如狂魔的腹黑男人哪一面才是真正的他,雪衣‘第一战神’?墨裳‘银面邪君’?而他将如何虏获傲视狐女的芳心驯魔兽,闯古墓,入沧海,游古墟,踏平原,渡灵岛,登蛮古,行雪原……北斗诀,六字咒尽敛囊中……静观一代妖后的崛起!且看她如何以玄镜之像,遮天蔽日!“女人,他们说我是昏君邪皇,你是祸水妖后,魅惑君主祸乱朝纲呢!”“红颜不祸水,对不起自己!我就要你宠着我,把历史统统改写,谁耐我何!”◆◇◆◇◆◇◆◇◆◇◆◇◆◇◆◇◆◇◆◇◆◇◆◇雍容华贵的百里卿静看着妲姬那一张似曾相识的容貌,脸色瞬间惨白,双目睁大,汗如雨落。“你、你、你是人是鬼......”“娘你放心,不管她是人是鬼,今天惠儿就让她灰飞烟灭!”千夜惠把其母百里卿静护在身后,不屑地轻瞥着妲姬,高傲道。“哦?灰飞烟灭?好大的口气!”妲姬慵懒邪魅的斜依在软榻之上,本来闭目养神的她缓缓的睁开了那双紫红媚眼,光如利剑,“不管你是神魔鬼怪妖佛仙,还是相府千金小姐,记住一句话!”“宁被恶鬼怨灵缠身,也不要惹到我妲姬!”◆◇◆◇◆◇◆◇◆◇◆◇◆◇◆◇◆◇◆◇◆◇◆◇洞房花烛夜。“娘子可是等心急了?”随着开门声,男子的邪肆一笑也随之传来。妲姬本在洞房内独自享受花烛美酒,盖头早已不知去向,一身艳红更衬的她妖媚惑人,沾着酒水的粉唇发出诱人的晶莹。“怎么是你!”早知道当初与她有‘一见之仇’的男人身份不简单,没想到他就是百里扶汐,当初她可是为了修玄报仇把他王府的宝贝洗劫一空啊!这不是自投罗网吗?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机器人时代

    机器人时代

    当有一天,满大街上行走的不再是单纯的人类和动物,还出现了机器人,那会发生些什么呢?
  • 古墓古堡(走进科学)

    古墓古堡(走进科学)

    《古墓古堡》讲述的是在现代世纪中寻找埃及木乃伊、名著中的历史人物之墓。随着中国地图的发展,是古代有识之士多年思考、实践的结果,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
  • 最秦

    最秦

    赳赳老秦,舍我其谁?他还是胡亥,只不过不是那个教着历史课,没事儿上上网的闲散老师,而成了这个末世帝国的皇帝,千古第一昏君胡亥。是胡亥又不是胡亥的他,决定挽救这个濒临灭亡的时代,与赵高斗智斗勇,重用蒙氏家族,大胆启用新人,与刘邦、项羽逐鹿中原。大秦老臣泪流满面,我大秦终于看到希望!大秦甲士群:215208375唠嗑,聊天,说话,O(∩_∩)O哈哈~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零售管理

    零售管理

    扛起中国零售业的大旗的必备书。“超市不超”,“便利店不便”,“专业店不专”……我国零售业正处于这样一种业态特征不突出,竞争能力不强的混乱局面。只有学习先进的东西,对整个零售系统管理的知识有一个全面的掌握,才能在这场零售阻击战中立于不败之地。
  • 伤寒杂病论

    伤寒杂病论

    《伤寒杂病论》是一部论述传染病与内科杂病为主要内容的典籍,东汉张仲景约撰成于公元2世纪末3世纪初,被誉为“中医临床医学之祖”。
  • 大唐寻梦

    大唐寻梦

    一个80后的小青年在一个机缘巧合之下回到了高宗李治统治的大唐王朝,他在这里见到了历史上的第一位女皇帝武则天,他从一个被怀疑的蛮夷奸细一步一步爬到了高宗御弟的洛阳王的爵位。
  • 错婚厚爱

    错婚厚爱

    据说她要嫁的男人克妻,新媳妇进门后都活不过一个月?那么阴差阳错嫁进荣家的关佳人,能活几天?死在三楼书房的两任少夫人,到底是精神失常自杀还是他杀?多次在书房醒来的关佳人是否也会命丧于此?荣家是被凶灵诅咒,还是人为?经过艰难险阻的感情,最终能否再愈合?【可忽略小剧场一】关佳人好一通蹦跶:“啊——老娘要崩溃了,我不想在书房挂掉!”荣翰丞:“换床上?”关佳人:“踹飞!”无良作者:“淡定,通常来说女主不会在故事未完前就完蛋。”【可忽略小剧场二】荣翰丞:“我们的感情难道经历不起这些波折?”关佳人:“那换我撞死你妈试试?”荣翰丞:“用一生来赎罪也不肯原谅我?”无良作者:“淡定,纵观各大言情套路,男女主最后铁定在一起滴。”……友情提示,这不是悬疑剧,都是无良作者在故弄玄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