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20600000017

第17章 明仁宗——洪熙皇帝朱高炽(1)

明仁宗朱高炽是明朝历史上的第四位皇帝,是明成祖朱棣的嫡长子,它出生于明太祖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逝世于明仁宗洪熙元年(公元1425年)。明成祖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被册立为皇太子,明成祖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登极,次年改年号为洪熙,史称洪熙皇帝。

明仁宗朱高炽的皇帝生涯恐怕是明朝所有帝王中最窝囊的。父皇健在时不受父皇喜爱,又受弟弟汉王朱高煦、赵王朱高燧挤兑,继承权几乎不保。好不容易熬到47岁的他终于继承皇位了,却不到一年便逝世而去。

朱高炽执政不到一年,而做太子却有20年的历史。因而,朱高炽的很多事迹都被历史湮没了,以致于很少有人把他和他那铁血雄主的父亲朱棣联系起来。事实上,正是由于朱高炽的仁政治国,才为明朝的后世之君守成丰业准备了条件。因此,可以说朱高炽是位承上启下的皇帝。

皇帝个人档案

皇帝个人档案:明昭皇帝朱高炽

姓名:朱高炽,庙号:仁宗

本名:朱高炽,年号:洪熙

生肖:马,陵寝:献陵(今北京十三陵)

职业:王世子——太子——皇帝,祖籍:今江苏句容

生日: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七月二十三日,出生地:凤阳

死亡时间:明仁宗洪熙元年(公元1425年),当皇帝机遇:以嫡长子身份继位

寿命:48岁,父亲:朱棣

身高:不详,母亲:徐皇后

体重:不详,配偶:张皇后及三宫、六院及众多妃子

学历:皇室教育,初婚年龄:18岁

性格特点:仁厚,子女:皇子10人,皇女7人

谥号:昭皇帝,继承人:儿子朱瞻基

武功

以弱抗强,保卫北京

明太祖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七月二十三日,朱高炽出生于明朝的中都凤阳。凤阳也是朱元璋的出生地,朱氏皇室祖陵所在地,原名临濠。明太祖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朱元璋以临濠为中都,五年后改临濠为凤阳。明太祖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朱元璋命儿子朱棣等人在凤阳待命,体验先辈的生活艰辛,朱高炽就出生在这里。

朱高炽幼年即读儒家经书,生性仁厚儒雅,沉静好文,很早就知儒家治国之道,以聪慧仁德著称,深受祖父朱元璋的宠爱,但却不为他的父亲所喜爱。一是朱高炽太老实仁厚,没有爷爷、父亲那种英武之气,不像个君临天下、让臣民战战兢兢的君主。二是因为身体不好,患严重的肥胖症走路很不方便,必须要两个人搀扶才行。朱高炽的爷爷和父亲的江山都是马上得来,朱棣自己上马能开弓、下马能治国,没办法喜欢这样的接班人。

虽然朱高炽生性仁厚,却并不懦弱。奉命居守北平期间,朱高炽团结部下,不顾危险,带领老弱将士坚守北平城,自己冒着弓矢上城督阵激励将士,朝延军队终于无功而返。朱高炽这保护根据地的功劳成为日后得到继承权的重要砝码之一(以万人之军成功地阻挡了建文帝大将李景隆的50万大军,保住了北京城)。这一战役对整个靖难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也是朱高炽在靖难中最耀眼的一笔。虽然当时上有母亲徐氏,下有姚广孝、顾成等人相助,但仅以万人坚守孤城,也确实不易,可见朱高炽绝非庸懦之辈。

明惠帝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九月,李景隆至德州,收集耿炳文的溃散兵将,并调各路军马,共计50万,进抵河涧驻扎。为了引诱朝延军队深入,朱棣决计让姚广孝协助世子朱高炽留守北平,自己亲率大军去援救被辽东军进攻的永平,并告诫朱高炽说:“李景隆来,只宜坚守,不能出战。”朱棣还撤去了芦沟桥的守兵。

朱棣这一招果然灵验,李景隆听说朱棣率军赴援永平,就率师于十月直趋北平城下。经过芦沟桥时见无守兵,禁不住欢喜地说道:“不守此桥,我看朱棣是无能为力了。这时朱高炽在北平城内严密部署,拼死守卫。前来进攻的李景隆面对坚城,无可奈何。李景隆的部下瞿能率精骑千余,杀入张掖门。李景隆怕瞿能得了头功,不但不派兵支援,扩大战果,反而叫他退回来。又因为李景隆贪功,要瞿能等待大部队一起进攻,错过了最好的夺取北平的时机。燕军则因此得到喘息,连夜往城墙上泼水,天冷结冰。第二天,李景隆再来攻打,士卒已无法攀城。朱棣击败辽东军后,回师北平,与朱高炽内外夹攻朝三暮四延军队,大败李景隆于北平城下。

在此期间,建文帝曾遣书信给朱高炽,许以封王,争取朱高炽归顺朝廷。但朱高炽仁孝如一,接到书信之后看也没看,忙派人把建文帝的诏书和诏使一起原封不动地送到朱棣面前,才免却了父子相残的悲剧,使建文帝的反间计失败,由此,便使朱棣不得不说:“留守之功胜于征讨。”

文治

求贤若渴,广开言路

明仁宗朱高炽虽然在位时间很短,但他赦免建文旧臣,平反冤狱、废除苛政,停止永乐帝朱棣大规模用兵,使天下百姓得到休息,文化得到复兴,读书人的待遇比洪武、永乐两朝要好。因此,后世对朱高炽评价很高,痛悼他在位时间太短。

从个人能力来说,朱高炽显然不属于有锋芒、有魄力的改革派,比起祖父、父亲来说相对平庸。朱高炽最大特点是尊重下面臣民能力,尽量少命令臣民。这样平庸的皇帝带给百姓的福祉远甚于那些个人能力很强、不甘平庸皇帝。商纣、秦始皇、隋炀帝就是有能力而喜欢胡折腾的皇帝。所以,朱高炽的庙号为“仁”

朱棣去世后,朱高炽即位。朱高炽一当上皇帝,就对臣下表示:“以前一些当皇帝的人,妄自尊大,不喜欢听直话,下面那些当臣子的,投其所好、阿谀奉承,结果导致国家衰败,自己垮台。朕和你们都应当引以为戒!”朱高炽这样说了,也确实这样做了。

大理寺少卿戈谦,在一次上奏言事时,态度直率,语辞激烈。一些想讨好朱高炽的官员纷纷指责戈谦有失大体,沽名钓誉。朱高炽也几乎恼羞成怒,要责罚弋谦。华盖殿大学士杨士奇向朱高炽指出:“有圣明的皇上,才有正直的大臣。希望陛下优待宽容像戈谦这样的人。”朱高炽没责罚弋谦,但每见到朱高炽,脸色总不好看,说话的口气也很严厉。杨士奇进一步向朱高炽指出:“弋谦触怒了陛下,朝廷群臣看到陛下对他的态度,心里都会认为陛下容不得讲直话的人。”朱高炽猛然明白过来,说:“这确实是我容不得直言,那些讨好我的人,迎合我的意思,实际上是加重了我的错误。”朱高炽回头一想,一个多月没听到朝臣讲什么真话了,于是对杨士奇说道:“你去对诸臣谈一下,替我表白一下纳谏求言的心情。”杨士奇回答:“我空口讲几句话还不能取信于诸臣,请陛下亲自降一道诏书说明这个意思!”于是,朱高炽下了一道诏书,进行自我批评。从此,明仁宗洪熙朝廷中逐渐形成一种直言无讳的好风气。

生平最得意之事

等待继位

靖难成功之后,朱棣登上了皇位,但就立皇太子的问题上又出现了犹豫,朱高炽由于仁爱、儒雅而深得文臣们的拥戴,而且他是太祖皇帝亲自为朱棣选择的燕世子,是皇位的合法继承人,在封建社会,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而朱棣的次子朱高煦与成祖朱棣颇有几分相像,而且作战勇猛,在武将中威信很高,在战斗中他曾多次救成祖与危难之际。成祖朱棣本人来讲,他是希望立朱高煦的,他觉得朱高炽过于仁弱,将来会遭人胁迫。因此,对于一生嗜武的成祖来讲,朱高炽并不讨他喜欢,甚至可以说朱高炽一生也没有赢得他的欢心。

尽管朱高炽以仁厚儒雅获得了极好的名声,但是他的日子并不好过,尤其是在通往皇位的路程上布满了坎坷。

朱棣登基后没有立即册立太子,对此朝臣多有觉察,于是纷纷上言,请求建储。不少勋臣贵戚都支持立朱高煦为太子,理由不外是“靖难有功”。文臣则大都支持朱高炽,其代表人物是兵部尚书金忠和内阁学士解缙。当朱高炽、朱高煦两兄弟为皇位继承权明争暗斗的时候,朱棣也拿不定主意了。

明成祖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正月,群臣上表请求册立太子。朱棣借口朱高炽正是求学上进的阶段,以后再议,暂时搁下。三月,群臣再次上表,请立朱高炽,成祖朱棣仍然未同意。四月,周王亲自上书,请求册立朱高炽为皇太子。周王是朱棣的同母弟弟,关系最为密切。然而,成祖朱棣依旧未同意。由此可见,朱棣当时的确非常犹豫,还没有决定册立人选。

据说后来朱棣下定决心立朱高炽为太子,与解缙有很大的关系。解缙,江西吉水人,明太祖洪武二十一年(公元1388年)中进士,年仅十九岁。青年时期的解缙才华横溢,曾上万言书,对洪武年间的政治局势有着深刻的批评,受到太祖朱元璋赞赏。开国功臣、韩国公李善长因党狱得罪而死,解缙代人上疏申冤,太祖知道了也不怪罪。解缙才大气傲,在官场上往往得罪同僚,太祖朱元璋为了保护他,让解缙父亲带他回家进学,说:“大器可以晚成,十年后我再大用你,也不算晚。”

没等到十年,在第八年头上,太祖朱元璋死去。解缙也就做了建文朝的翰林待诏。成祖朱棣即位后,解缙与杨士奇、杨荣等7人组成内阁,成为成祖的核心顾问之一。成祖朱棣曾经私下里征求解缙对皇太子人选的意见。解缙是支持朱高炽的,就说:“皇长子仁孝,天下归心。”朱棣闻言,没有说话,也没有什么表情。解缙接着说道:“好圣孙。”朱棣听此言后,连连点头,于是主意乃定。

明成祖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四月,朱棣正式册立朱高炽为皇太子,同时册封朱高煦为汉王,朱高燧为赵王。

但是,朱高炽等待继位的日子并不好,朱高炽好忍辱求全。明成祖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永乐八年(公元1410年),永乐十年(公元1412年)、永乐十五年(公元1417年),四次大规模的打击朱高炽的活动都没有动摇朱高炽的太子地位,朱高炽的手下如黄淮、杨溥都被朱棣下狱,朱高炽还是恭恭敬敬的点头哈腰。朱高煦和弟弟赵王朱高燧几次捣鬼被发现后,朱棣要惩罚他们,朱高炽还替他们求情。后来,大理寺丞耿通上书朱棣给太子辩护,让朱棣给宰了。前面讲的对立太子有功的解缙让朱棣指使纪纲把他活活冻死,朱高炽都没在意。这场游戏玩到最后,连朱棣也烦了。

明成祖永乐十七年(公元1419年)以后,太子总算脱离苦海。朱高炽为人心思缜密,最后,他的举动连朱棣最亲信的锦衣卫胡濙都替他说好话,朱棣终于对他的爱子朱高煦说:“留守之功胜于征讨”把老二的靖难军功给排到第二位去了。

从明成祖永乐七年(公元1409年)以后,成祖朱棣因北征和筹划迁都,常留北京,命太子朱高炽监国南京,处理国家日常政务。直至明成祖永乐十九年(公元1421年),朱高炽才随成祖朱棣到北京。监国时期的朱高炽,是在父皇多疑、汉王朱高煦与赵王朱高燧的陷害中度日的。由于有杨士奇等大臣的大力协助,在处理日常政务、臣属关系及皇家父子、兄弟关系诸方面都适宜无错,加之汉、赵二王夺嫡野心暴露,被朱棣贬斥,太子妃张氏和皇孙朱瞻基日益受到朱棣的宠信,使朱高炽度过了监国时期的危难时刻。

明成祖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七月十八日,朱棣在第五次亲征蒙古的归途中,病逝于榆木川(今内蒙古多伦西北),朱棣的突然崩逝给朱高炽继位带来一些波折。当时,外有蒙古势力虎视眈眈,内有汉王朱高煦、赵王朱高燧对皇位窥伺已久,大军在外,皇位未定。如果稍有不慎,消息外泄,内忧外患随时可能发生。随军的大臣英国公张辅、阁臣杨荣、金幼孜和太监马云等人处变不乱,将军中的锡器收集起来,铸成一个锡棺,将朱棣的遗体装殓在锡棺里,放在龙辇中。他们担心将士知道内情后会军心不稳,特意让人每天照常进膳,使外人不知。然后杨荣和少监海寿先行,日夜兼程赶赴京师,向太子朱高炽密报成祖朱棣的丧讯,以防不测。

八月二日,杨荣、海寿回到京师,送上遗诏。朱高炽得知父亲去世的消息,痛哭流涕。为安定局面,朱高炽不能离开京师,命朱瞻基前往开平(今内蒙古多伦)迎丧。十日,朱棣的遗体被迎入北京城,停放在皇宫中的仁智殿内,全国开始隆重的祭奠仪式。

明成祖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朱高炽登极。次年,朱高炽改年号为洪熙,史称洪熙皇帝。朱高炽漫长等待继位终于有了结果。

生平最痛心之事

父子嫌猜

朱棣不喜欢他的这个长子朱高炽,人尽皆知。但是,废长立幼也不符合太祖朱元璋定下的嫡长子继承制度,而成祖即位前后处处以恢复太祖祖制相号召,如今改立太子,等于在天下人面前自己打自己嘴巴,这也是他难以下定决心更立太子的重要因素。朱棣认为朱高炽儒雅有余而英武不足,朱高煦随自己南征北战,屡立奇功,勇武之气与自己相仿,所以朱棣在两子之间动摇不定,确定不了立谁为太子。朱高炽能入承大宝,一是嫡长制对朱棣约束;二是因为他娶个好老婆生个好儿子,朱棣喜欢长孙朱瞻基。朱高炽的皇后张氏亦颇有朱元璋马皇后、朱棣徐皇后之风,见识远大而乖巧伶俐,是不折不扣的贤内助。《明通鉴》记载,张氏嫁给仁宗朱高炽后很得公婆喜爱。明仁宗朱高炽在东宫做太子时多次被两位弟弟挑拨离间,又因身体肥胖不能骑马射箭,明成祖朱棣很生气,命令减少太子在宫中膳食,太子几次险些被换,然后最终能被保全,是因为张皇后缘故。张皇后是朱棣手下第一功臣张玉的女儿,张玉死于靖难,被追封河间王,朱棣爱屋及乌,对儿媳妇很好。有一次,朱棣和朱高炽夫妇一起吃饭,为了一点小事,朱棣大骂儿子,儿媳不好说什么,默默退下,去厨房做了几样朱棣爱吃的菜肴端上来,朱棣一见,怒气消散,指着儿媳对朱高炽说:“顾非尔妻,尔早废矣!”这个说法,倒是可以做为旁证。

不幸的是,朱高炽被立为太子后,却常常不合成祖朱棣的心意。成祖朱棣对解缙的态度也慢慢发生了变化。朱高煦却宠爱日隆,“礼秩逾嫡”。解缙劝告成祖朱棣说:“您这样做,是开启争端啊,不可取。”成祖朱棣大怒,认为解缙是离间他们父子,后来找了个借口将解缙降调外职。

明成祖永乐八年(公元1410年),解缙入京奏事,刚好赶上成祖朱棣北征,拜谒了监国的皇太子朱高炽,没有等成祖返回就离京返还。久已怀恨在心的朱高煦趁机向成祖朱棣进言,说解缙伺候成祖外出,私自觐见太子而不等皇帝回来,无人臣礼。成祖朱棣震怒,将解缙逮下诏狱,拷掠备至。

明成祖永乐十三年(公元1415年),锦衣卫指挥纪纲进呈在狱的囚犯册籍,成祖朱棣看到解缙姓名,很诧异,说了句“缙犹在耶?”纪纲领会成祖朱棣的意思,回去后将解缙灌醉,埋在积雪中,不一会儿就冻死了,死时只有47岁。解缙对明代的文化多有贡献,主持纂修过《太祖实录》和《永乐大典》。就是这样的一个才子,本来深受成祖朱棣信用,然而夹在朱高炽和朱高煦之间,无端地成了政治牺牲品。

同类推荐
  • 张居正十讲

    张居正十讲

    有些人是天生的政权热爱者,他们迷恋政权,甚至可以为之奉献自己的生命。张居正便是这样的人。他深知,要实现报国安民的宏愿,手中没有权力是不行的,甚至有权力而没有重权也是不行的!张居正上台的时候,他面临着怎样的政治局面?这个古老的国家又面临着哪些亟须医治的弊病?张居正一直以来使希望整治弊政,实现富国强兵的宏愿。现在他有了这个条件,又会怎样利用?他能够灰飞烟灭一个改革弊政的能臣吗? 只要说起位高权重的官员,大家心里都会产生对他们是否清廉的怀疑,正如西方思想家孟德斯鸠所说:权力意味着腐败,绝对的权力则意味着绝对的腐败。
  • 尼采大传

    尼采大传

    法国作家丹尼尔·哈列维,通过对尼采和亲友们的大量往来信件以及亲友们对尼采的回忆进行整理,于1909年创作出了《尼采大传》一书,全书以时间为线索,对尼采自出生到去世的整个生命过程进行了细致而又精准的描述。本书所依据的大多为第一手资料,具有相当高的可信度,是一本较为权威的尼采传记,向我们展现出了一个听从内心召唤的真正思想者特立独行的一生。
  • 中国古代百名女杰

    中国古代百名女杰

    杨永贤同志新作《中国古代百名女杰》,一改她的长篇小说《女人韵歌》中女主人公的悲惨形象,一个个英武睿智、不让须眉而胜似须眉,足以使素有“半边天”之称的中国女子扬眉吐气。读了这样的书,使人感到人生充满着勃勃的生气,连冬日的阳光也变得红彤彤的,整个世界都美好起来了。
  • 念完哈佛念阿弥陀佛

    念完哈佛念阿弥陀佛

    他是国民党陈诚将军的长孙。毕业于普林斯顿和哈佛MBA,曾为麦肯锡资深顾问。为了寻找生命的答案,他曾经出家为僧三年,在禅宗、汉传佛法、藏传佛法中找寻修心的方法;又到西藏、青海、云南、印度、尼泊尔,追随近百位高僧活佛学习。他以非凡的勇气和坦诚写下这本《念完哈佛念阿弥陀佛》,是希望“让认真寻找心性的朋友们,不必走弯路。 在这本不一样的自传里,陈宇廷讲述了自己传奇的半生经历:在台湾的少年时光,在美国求学的生活,在投资银行和麦肯锡工作的岁月,出家求法的经历,和格莱美音乐家央金拉姆的传奇婚姻。
  • 中外历史英雄之谜

    中外历史英雄之谜

    无论从道德文章,还是文韬武略各方面看,英雄都是旷世奇才。他们知识渊博,论天下形势如同掌中观文;他们腹藏玄机,帷幄之中可决胜千里之外。
热门推荐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蔓蔓情陆

    蔓蔓情陆

    见她第一次时,她梳着清汤寡水的发型,但一张脸却生的俏丽妩媚像是悉心化过艳丽的妆。他礼貌的对她点头之后,心中鄙夷又是一个意图攀龙附凤的心机女子。然而散场子时,她毫不犹豫谢绝了他送她的好意,头也不回的离去,他却站在车边愣了三秒。.见她第二次时,他握着酒杯的手一点一点捏紧,最后忍不住把她拖了出去。她在路边狂吐,他双手环胸高傲的望住她冷冷讽刺:你就这么贪钱?她挥手给了他一耳光,又一次头也不回扬长而去。.猪哥的微博:直接新浪搜索(hongxiu_明珠还),大家去关注互动喔,一切动向都在微博上通知的~~~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赵德芳贤王之路

    赵德芳贤王之路

    烛影之下慈爱的父皇离世,母后形同幽禁,王叔贬官软禁,兄长自刎而亡,赵德芳与狄妃如何走过皇权虎视下的腥风血雨?身体的伤痛怎比内心难以弥合的悲哀,本书将带给你最不一样的大宋贤王,这里有最真挚的爱情、难舍的友情、逗趣的典故,也有刻骨的伤痛、悲情的人伦……以宋初三朝历史讲述赵德芳不平凡的一生,这本小说中有大家熟悉的人物:多才哀伤的后主李煜、凄美悲惨的小周后、是非难判的功臣潘美、无惧敌寇的忠将杨延朗、善谏贤能的寇准、勇武直率的呼延赞,他们各自的经历令人悲喜交加,更充满无奈和叹息……
  • 生存的逻辑

    生存的逻辑

    《官家定律》《灰色生存》作者再掀文化历史波澜。官场大咖粉墨登场,社会小人物夹缝求生。朱元璋PK朝廷官员:一手铁血剑,杀得六部全军覆没;一手百姓牌,支持底层民众越级上访。守库小兵PK皇权:如何在监管重重的银库重地盗取官银,偷得朝廷亏空九百多万两?盛宣怀PK胡雪岩:最著名的红顶商人在官场和商场的全面战争。封疆大吏PK京城小官:李鸿章、曾国藩等大官如何栽在小小书吏手里?官府PK土匪:只要你不在我的地盘犯事我就当看不见的官匪默契。地方官PK老百姓:一次大规模的官民对战是如何发生的?
  • 良妻难当

    良妻难当

    “奸夫淫妇!真不要脸!”明艳的女子冲上前,一巴掌狠狠扇在衣衫不整的夏芷清脸上。“从今往后,你与本王之间,再无任何瓜葛。”他淡漠冷酷,绝情而去,临走前,只留下一封休妻书……****她是相府二小姐,性情温婉,品貌才情集于一身,却被小妾陷害与人通奸,羞愤绝望下,悬梁自尽。她是现代的美女警花,冷情随性,一次任务失败,穿越时空,附身在软弱的相府二小姐身上。自此,一双玲珑剔透眼,看遍世间炎凉态。****他,梁国三王爷元睿,风流不羁,宠妾无数,却对一名烟花女子倾心爱护。他对正妃无情无义,甚至恨之入骨,任由她被下人嘲笑,小妾欺凌,却视而不见。但如今的她,又怎会逆来顺受?望着面前的冷魅男子,她勾唇浅笑,眸光清泠:“我已不是你的妻,请自重。”他狠狠捏住她的下巴,眸光阴谲:“夏芷清,本王改主意了,休书作废!”小片段:①“王爷,这是李尚书、刘侍郎以及朱御史送来的美人,一共十人,全部洗干净送到您房里了。”她巧笑嫣然,丢下一本册子,悠然而去。他望着她娉婷而去的身影,不知为何,浓浓失落浮现在心底。②“你……你给我酒里下了什么?”妆容艳丽的女子,满眼惊恐地望着她,地上,正躺着几名欲火焚身的健硕男子。随意拨了拨手中的珠串,她冷笑如魔,冰冷的指尖滑过女子滚烫火红的脸颊:“春风一度,听过吗?只要中此药者,再清纯的女子,也会变成只知与男子交合的蕩妇淫娃。这就作为你当初陷害我的回报吧,好好享受。”③“我玩腻了,撒由那拉——”她站在王府门口,如绸霞光映衬着绝色容颜,美得惊心动魄。他踉跄一步,脸色煞白如雪:“清儿,你这是什么意思?”她摆摆手,毫无留恋地跨出王府大门,顺便甩下一纸休书:“意思很简单,就是说,你是一个很好的玩具,不过玩久了,总是会厌的,所以,你被丢了。”本文主要男主:元睿:梁国三王爷,生性冷淡,桀骜不群,外表的风流,是内心凉薄的写照。他厌极了她,却又为她牵肠挂肚入骨相思,只应了那句话,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元彻:他有一张俊美无匹的脸,有一个梁国最尊贵的地位,他说,山河拱手,博卿一笑,你留我身畔,我许你一世繁华,同日生,同日死,情深可寿……斛律楚邪:北狄胡人,残暴嗜杀,只因背负刻骨深仇,那一夜,听风听雨,她为他唱起安宁幸福的歌谣,眸中的血红渐渐熄灭,他紧紧拥着她呢喃,不要走,不要走……推荐自己旧文:《徒儿都好涩》《三月惑君小刁妻》
  • 读诗偶得:庐隐作品精选

    读诗偶得:庐隐作品精选

    文学作品是以语言为手段塑造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是我们的一面镜子,对于我们的人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巨大启迪作用,能够开阔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知识,陶冶我们的情操。文学大师是一个时代的开拓者和各种文学形式的集大成者,他们的作品来源于他们生活的时代,记载了那个时代社会生活的缩影,包含了作家本人对社会、生活的体验与思考,影响着社会的发展进程,具有永恒的魅力。他们是我们心灵的工程师,能够指导我们的人生发展,给予我们心灵鸡汤般的精神滋养。
  • 破天荒

    破天荒

    中国如果不是再1978年前后开启了对外开放的大门,也就不可能有今天屹立于世界经济大国之林的地位,也不可能有今天方方面面如此繁荣富强的可惜局面。许多人现在并不清楚,中国的对外开放是以海洋石油开发为先导的,而且是它擂响了中国对外开放的战鼓并影响了之后的中国30年经济发展史及大国地位的确立。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重生之狂傲仙医

    重生之狂傲仙医

    蓝非雪,玄天大陆历史上最年轻的丹皇,只差一步就可问鼎丹仙,却被师妹背叛,含冤而死!夜非雪,青云城三大家族之一,夜家的五小姐,天生体弱,无法修炼,是青云城有名的废材小姐,一朝身死,残破的身体迎来了全新的灵魂,从此,玄天大陆多了一个全新的妖孽!十年一次的族比大赛在即,她被逼参加,却毫无修为,参加就是送死?两大家族觊觎她的家族,家族处境危险,很有可能灭亡,她该何去何从?身世另有隐情,她是该去寻找真相,还是顺其自然?在前进的道路上,她契神兽,保家族,养势利,和她的伙伴一起,重临巅峰,俯瞰天下!天生体弱?尼玛,那明明是中毒!不过不怕,本小姐是丹皇,这点小毒,手到擒来!废材之体?我擦,万年难遇的仙魔之体也算废材?果然,没文化真可怕!死很可怕?落到本小姐手里,本小姐让你知道,死,其实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精彩片段片段一:擂台上,夜非雪一袭白衣,纤尘不染,脚下是一身狼狈、深负重伤的黄连雨。“怎么样?是不是没想到你会有今天的结局?是不是很不甘心?我猜,你一定想着黄家会为你报仇的是不是?本小姐可以很负责任地告诉你,你和黄家,一个都逃不掉买!”她的声音很轻,唇角甚至带着一丝淡笑,但吐出的话语,却让躺在地上的黄连雨瞪大了眼睛,猛地吐出了一口鲜血,而后便晕了过去。她厌恶地看了一眼黄连雨,转身,面无表情地离开了擂台。片段二:“我救了你,你准备怎么报答我?”某女眼睛发光的看着床上霸气侧漏的男子,一脸的兴致勃勃,“我要的不多,你就随便给我个十万金币就行。”“我身上没有金币。”只有晶卡。“啊?”某女眼底的光芒立刻变得暗淡,不过很快又亮了起来,只见她仔细地打量了一下男子,而后忽然凑进他,“要不,你以身相许吧。”有个美男陪着似乎也不错。男子沉默,就在某女以为他不会同意的时候的时候,中午开口。“好!”推荐天蝎旧文:《凤耀异世》:《凤非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