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20600000010

第10章 明惠帝——建文皇帝朱允炆(2)

周王朱[木肃]首先被逮,使得本来就心怀异图的朱棣抓紧时间招兵买马,挑选壮士为卫军,又四处召集异人术士。看来,朱棣也知道篡逆是十恶不恕大罪,勾引术士相人在身边无非是给自己以心理安慰,并对左右从人施以心理暗示。

明惠帝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五月,朝廷又因岷王朱[木遍]有“不法事”,废其为庶人。不久,湘王朱柏因私印钞票和擅自杀人,受到朝廷“切责”。朝廷还派使臣至湘王封地,勒令朱柏入京接受鞠审。

这位湘王朱柏性格倔强,对左右说:“我听说前代大臣下狱前,多自己引决自杀。孤家是高皇帝子,南面为王,岂能受辱于狱吏而求活呢!”于是,朱柏聚集诸子、嫔妃,紧闭宫门,阖宫自焚而死。

一不做,二不休。建文帝及朝臣下诏诏齐王朱赙进京,废为庶人,关进大狱。接着,下诏把代王朱桂也在大同软禁,废为庶人。

数月之间,针对诸藩王的大狱一起紧接一起,天下震动,目标直指燕王朱棣。但是,建文帝并未意识到他的行动实际上已经打草惊蛇,这样即引起了藩王们的岌岌自危,还使得燕王加紧做出准备。当朱允炆决定向朱棣开刀时,却为时以晚。燕王朱棣正发展势力,蓄势待发。

建文君臣已知悉燕王举动不寻常,并采取了一些措施提防朱棣。建文帝以防备北边蒙古为名,派武将戎守开平,并下令调征燕王所属卫兵出塞。其后,派工部侍郎张芮为北平左右政使,任谢贵为都指挥使,让他们俩充当内奸,随时就地侦伺这位王爷的动静。同时,朱棣的大舅子徐辉祖(功臣徐达之子)常常把从妹妹那里打听来的燕王信息密禀于建文帝,由此大见信用,被加封为太子太傅,与李景隆一起统管军队,随时准备发动图燕之举。

明惠帝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朱棣在做了充分准备后,在姚广孝等人游说下以“清君侧”为名举兵起事,以“诛齐黄、清君侧”为名,挥师南下,争夺帝位,史称“靖难之役”。

建文帝部署兵力,奋力平叛。在最初的战斗中,朝廷的兵力占绝对优势。不过,由于大将李景隆的指挥不当,明军屡遭败绩。尽管燕军气势汹汹,并曾攻下城邑,但却旋得旋失,所以鏖战三年,燕军仅据北平、保定、永平三郡而已,战争出现僵持局面。

建文帝原本以为自己已经准备好了天罗地网,擒拿朱棣只是早晚的事,但他明显低估了燕王的能力。战争开始之前,建文帝以防边为名,调走了燕王的护卫士兵,又派出两位心腹到北平监视燕王的一举一动,宋忠统兵3万驻军开平,另在山海关、临清皆有军队协防,将燕王紧紧包围起来。只是,建文帝没有想到,朱棣统兵作战的经验远远超乎他的想象,临危不乱,先后荡平了周围的军队。

明惠帝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八月,建文帝命耿炳文带兵13万伐燕,兵败退守真定。九月,命李景隆带兵50万出征。李景隆只会纸上谈兵,没有实际作战经验,被朱棣打败。经过几次教训,建文帝终于醒悟到了李景隆的平庸,启用保卫济南的功臣盛庸为将,取得了东昌之役的胜利,但这也无法改变燕王势力逐渐增强的事实。

“靖难之役”历时三年,前期作战,朝延军队连连败藉。但自济南保卫战后,朝延军队主力屯驻德州,相机出击,以遏燕军。德州处在运河线上,南北交通便利,燕军自河北南下,始终处在德州的监控之下。燕军南攻时,朝延军队或自德州横出断其归路,或袭扰其补给线,或乘虚北攻。所以,虽以朱棣之善用兵,朝延军队再未出现过战争初期的那种大的挫败,燕军势力基本上被阻在山东以北。朱棣未克山东,故虽屡战屡胜,激战两年半,却始终未能打开局面。

在战争进行到后期的时候,这时一些被建文帝处罚的不法宦官向朱棣透露了京师空虚的情报,并表示愿充当燕军内应,朱棣正确分析了形势,只要建文帝在一天,地方军队就会抵抗一天,而且自己就是叛王。但如果一旦攻占南京,成为一国之君后,相信也没有多少人反对,因为大家都是持观望的态度。于是,朱棣改变以往攻城夺地的战略,率军直捣南京。李景隆和谷王打开金川门迎降,朱棣取得了“靖难之役”的最终胜利。

文治

儒雅好文,大开科举

从朱允炆的年号“建文”,就可以看出这个皇帝的具性特点。朱允炆颇有修养,儒雅好文。在朱允炆尚年幼的时候,有一次,朱元璋命儿孙们做对子,门前有仪仗,仪仗里有马匹,朱元璋给出一个上句让大家对,朱元璋上句说:风吹马尾千条线。朱允炆马上对出来“雨打羊毛一片毡。”非常工整。但是笔力不足,没有天子气概,极为软弱。旁边,他的四叔朱棣脱口而出:日照龙鳞万点金。气魄夺人,光芒四射,一派帝王气概。和朱允炆形成鲜明的对比。可以想得到:建文帝在安定的生活中成长,接受的是儒家学说的熏陶,缺少对现实的了解,所以为人多愁善感,而且他所重用的大臣也多是读书人。因此,朱允炆的执政生涯中难免有理想主义色彩。

明太祖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十月,朱允炆被立为皇太孙。明太祖洪武二十九年(公元1396年),老皇帝朱元璋召集诸子于东宫参见朱允炆,行宫廷仪制,也就是让朱允炆的叔叔们拜见未来帝国的皇帝。厚道谦和的朱允炆内心很是不安,于东宫按朝廷礼仪受拜后,赶忙入内殿,以“家人礼”拜见诸叔。

当初,朱允炆的父亲皇太子朱标辅佐朱元璋处理公务时,由于其本性仁厚,“于刑狱多所减省”,救回不少人命,惹得天性好杀的朱元璋很不高兴。朱允炆为皇太孙时,辅佐老皇帝处理朝务,也“复佐以宽大”。由于当时武臣谋士几乎被朱元璋杀光了,朱元璋没有再对孙子发怒,一直“龙心甚悦”。朱允炆还根据《礼经》,参考历朝刑法,对洪武律令中特别不合理的七十三条重法予以删改,深得民心,“天下莫不颂德焉”。

朱允炆14岁时,他的父亲太子朱标患有重病,身上有个大肉瘤,苦不堪言。朱允炆尽心伺候,日夜守在身边。朱标去世后,朱允炆不食数日,悲哀异常,心如铁石的老皇帝朱元璋也哀不自胜,抚着孙儿的背,劝说道:“你真是孝顺呵!别这样悲哀不吃东西,会拖坏了身子骨,我还活着啊,让我怎么办!”朱允炆这才稍稍进食,收泪强忍哀痛,以使皇爷安心。朱标去世后,朱允炆将三个年幼的弟弟接到一起,对他们的饮食起居照顾得十分周到,并没有让他们觉得孤独。

朱元璋病逝前,脾气异常暴躁,许多人担心因此遭到牵连,都离得远远的,而朱允炆亲自服侍,常常整夜无法入睡,但他也没有一句怨言。

朱元璋用武力夺得天下,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尚武轻文的局面。朱允炆有意结束其祖父尚武的政风,大力加强了文官在国家政事中的作用。初登大宝之时,朱允炆自己确定新年号为“建文”,与祖父的年号“洪武”形成鲜明的对照,从中可见朱允炆治国方略的改变。朱允炆还将六部尚书升为正一品,大开科举考试,并下诏要求荐举优通文学之士,授之官职。

明太祖洪武年间时,南京军事衙门大都督府的左右都督都是正一品,都督同知也是从一品,而六部尚书却只有正二品。《大明律》中明文规定文官不许封公侯,因此朱元璋的主要谋士刘基仅仅得封“诚意伯”,而武将得封公侯者甚多,称王者也不少。这种局面下,文官在议论朝政中的地位可想而知。

建文帝身边几个被委以重任的大臣也是饱读诗书的才子。兵部尚书齐泰,明太祖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应天府乡试第一,次年进士。太常寺卿兼翰林学士黄子澄,明太祖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会试第一,与齐泰同榜。翰林侍讲方孝孺是建文帝身边的主要谋士,幼时就以聪敏机警著称,后师从当代名儒宋濂,诗文为时人所推崇。据说,后来成祖朱棣入南京继帝位时,僧人姚广孝怕成祖杀方孝孺,为之求情,说杀了方孝孺天下读书的种子就绝了。正是因为建文帝所依赖的大臣多为这样的文人,所以人称新朝廷为“秀才朝廷”。

朱允炆接受方孝孺的建议,甚至要恢复西周时期的井田制度。朱允炆还使用一些《周礼》中的官名,依古制改革某些官职。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有着强烈的崇古情结,言必称三代,似乎那时的制度是完美的,那时的社会是理想的,今不如昔。从这一点不难发现,建文集团过重的文人气息,成为他最后失国的一个主要原因。

这种情况下,文人获得了比以前更高的政治地位,再也不用担心像洪武朝那样动辄以一言获罪的情况。因此,他们胆量也大了,对朝政敢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对建文帝忠心耿耿,这也是后来大批文臣甘愿为建文帝殉难的原因。

生平最得意之事

得天下民心

建国之初,太祖朱元璋以刚猛治国,乱世用重典,法外用刑情况严重。朱元璋认为:“法严则人知惧,惧则犯者少,故能保全民命。法宽则人慢,慢则犯者众,民命反不能保。”因而,屡兴大狱,杀的人很多;还使用了许多恐怖的刑罚,如抽筋、剥皮、阉割、凌迟等,因此有获罪的大臣跪求“臣罪当诛,谢主隆恩”,比较起来,能被砍头也成了幸运的事。

而朱允炆在当皇太孙时就已经意识到太祖用刑过猛,因此登基后力图改变这种情况。朱允炆在做皇太孙时就向祖父请求更定《大明律》。朱允炆以《大明律》与历朝法律作比较,认为《大明律》用刑过重,改正了其中量刑较重的部分律法。朱允炆当上皇帝以后,宣布“但布维新之政,永维宽猛之宜。”说要更新政治,在宽猛要适中,不要像朱元璋那样以猛治国,

朱允炆估皇帝以后,宽刑法。据说,当时刑部审问囚犯要比往常减少三分之二。

此外,朱允炆还减低赋税,救济灾民,关怀老弱。限制僧道占田,说庙里的和尚道士也都占土地,太多不行,一个人至多5亩,多的分给老百姓。朱元璋时期,江浙重赋是有名的,针对江浙赋役过重的情况,朱允炆特下诏“江浙赋独重,宜悉与减免,亩不得过一斗”。

可以说,朱允炆的一系列措施,改革了洪武时期的不少弊政,充分体现了他仁义礼乐化民的治国思想,给百姓、官吏都创造了一个宽松的环境,缓和了社会矛盾,对社会的安定产生了积极作用,一时政通人和。所以,后人有“四年宽政解严霜”之誉。四载宽政,阳光照雪了,霜雪都已经溶化了。所以,人们对朱允很是忠心,甘愿为他赴死。这样,朱允炆的建文一朝是很得民心的。

生平最痛心之事

皇位被夺

在“靖难之役”的初期,建文帝朱允炆是占据了一定的优势的,燕王朱棣初起兵时,燕军只据北平一隅之地,势小力弱,朝廷则在各方面都占压倒性优势。所以战争初期,朝廷拟以优势兵力,分进合击,将燕军围歼于北平。燕王朱棣采取内线作战,迅速即攻取了北平以北的居庸关、怀来、密云和以东的蓟州、遵化、永平(今河北卢龙)等州县,扫平了北平的外围,排除了后顾之忧,便于从容对付朝廷的问罪之师。由于朱元璋几次借故大杀功臣后,朝廷中已经没有几个能征惯战的武将了。所以,尽管耿炳文当时已经65岁了,也只能披挂出征。耿炳文和朱元璋一样,都是濠州人。当年,耿炳文驻守长兴10年,抵御张士诚的进攻,“大小数十战,战无不胜”。朱元璋十分满意,建国后封耿炳文为长兴侯,为一等功臣。建文帝朱允炆命耿炳文为主帅,有一举歼灭燕王之意。

建文元年八月,朝延至河北滹沱河地区。耿炳文驻军真定,派前锋9000人据守雄县。燕王朱棣探知清楚后,于八月十五日悄然来到雄县。正值中秋之夜,守城士兵饮酒赏月,放松了警惕。当发现燕兵时,燕王朱棣的军队已经攀上了城墙,守军仓促应战。这支部队是朝延军队的精锐,战斗力很强,直到第二天破晓之时,燕王朱棣才攻占县城,朝延军队全部力战而死。最终朝延军队不敌燕军铁骑,退守真定城,不再出战。耿炳文长于固守,而所率军兵多步兵;燕军多骑兵,擅长野战。燕王朱棣认为耿炳文是富有作战经验的老将,不好对付,担心时间一长,士气低落,遂围城三日后退回北平。

真定一战,朝延军队损失数万人马,但主力尚存。如果坚持固守策略,燕王朱棣还真没有什么好办法。然而,建文帝朱允炆听到耿炳文军败的消息,根据黄子澄的推荐,任李景隆为大将军,代替耿炳文对燕军作战,意图从速歼灭燕王朱棣。临阵换将本是兵法大忌,何况是以弱换强。当年秦赵长平之战,赵王不理解老将廉颇的固守战略,听信反间计,换了饱读兵书而一无用处的赵括上去,结果40万赵卒埋身长平,也为后世留下了纸上谈兵的笑柄。建文帝朱允炆此次换掉耿炳文,实为一大失策,也是以赵括换廉颇的样子,给燕王提供了战机。

李景隆接替耿炳文,合兵50万。李景隆是朱元璋的外甥李文忠的长子,长得高大威猛、仪表堂堂,喜读兵书,然而缺乏作战经验,是一个纸上谈兵的纨绔子弟。建文帝朱允炆将希望寄托在李景隆的身上,恩宠有加;而对于燕王朱棣来说,李景隆只是当年被秦军坑杀40万卒的赵括式人物。当燕王朱棣得知李景隆带兵时,喜不自禁。燕王朱棣认为李景隆“为将政令不修,纪律不整,上下异心,死生离志,败一也;今北地早寒,南卒衣褐者少,披触霜雪,手足皲瘃,甚有堕指之患,况马无宿稿,士无嬴粮,败二也;不量险易,深入趋利,败三也;贪而不止,智信不足,气盈而愎,仁勇俱无,威令不行,三军易挠,败四也;部曲喧哗,金鼓无节,好谀喜佞,专任小人,败五也”。这个分析虽然有燕王鼓舞士气的因素,但却是看到了李景隆的致命弱点。

李景隆放弃了耿炳文稳健的策略,率军直扑北平,分兵三处:一军攻打北平九门;一军攻打通州;自己驻扎郑村坝(北平东20里)。当时朱棣赴大宁寻求救兵,北平守备空虚。攻打北平的战斗十分激烈,正阳门情势岌岌可危。燕王妃徐氏亲率妇女登城,投掷石块,帮助守卫城门。主攻彰义门的瞿能父子骁勇善战,率领精骑一度攻入城内,然而李景隆却命令他等待大队人马,结果贻误战机,守军以水泼城,一夜成冰,第二天已经难以攀爬了。北平的守军并没有一味死守,而是在夜里不断派遣小股部队骚扰朝延军队,弄得朝延军队精疲力竭,人心不宁。

同类推荐
  • 斯大林(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斯大林(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从事社会主义宣传,被神学院开除,坐牢、流放,斯大林有一个革命家应该有的典型经历。
  • 世界最具财富性的企业精英(4)

    世界最具财富性的企业精英(4)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非如此不可:顾准传

    非如此不可:顾准传

    本书记录了顾准坎坷曲折的一生,从家道中落的少年奇才到十里洋场的青年才俊,从热情洋溢的革命青年到枪林弹雨下的地下党员,从意气风发的财政局长到众叛亲离的“极右派”……59年的多舛命运,看遍了人世百态,尝遍了酸甜苦辣,在那个疯狂的年代,面对拳打脚踢、妻离子散,他拖着残破的病体,守着自己的信仰,从未停下前行的步伐:生命不息,思想探索不止!  在真理的路上,他一个人孤独前行,很苦,很难,亦很远……新锐作家吕峥以犀利、冷静的笔触,写了一个知识分子的孤独内心和探索精神,一个时代的沉重叹息,读懂顾准,反思过去,理解当今!
  • 黄骅将军

    黄骅将军

    巍巍沂蒙,逶迤八百余里,覆压鲁中、鲁南大地。沂山、蒙山、北大山、芦山、孟良崮等名山大岭,山高坡陡,崖险岭峻,层峦叠嶂,丛山连绵,到处悬崖峭壁,巨石嶙峋,古木参天。山中飞瀑流泉,涧深溪清。
  • 告诉你一个林肯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林肯的故事

    精选了林肯人生中富有代表性的事件和故事,以点带面,从而折射出他充满传奇的人生经历和各具特点的鲜明个性。通过阅读《告诉你一个林肯的故事》。我们不仅要了解他的生活经历,更要了解他的奋斗历程,以及学习他在面对困难、失败和挫折时所表现出来的杰出品质。
热门推荐
  • 婚在迷途

    婚在迷途

    他人前逢场作戏,她便同他虚以委蛇;他人后反复无常,她便同他小心斡旋。明明只是一场契约,可她却误陷豪门三年。于是:他人前逢场作戏,她便同他虚以委蛇;他人后反复无常,她便同他小心斡旋。明明约定好三年后离婚,可他一而再、再而三地拉长战线,而且理由充足。直到有一天,他面无表情地对她说:你赢了,离婚吧!
  • 决定你一生的好习惯

    决定你一生的好习惯

    习惯的力量是无比巨大的,它决定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从而左右一个人的成败。本书从了解和认识习惯切入,结合当代成功学、心理学、社会学等交叉学科知识,从思维、时间、学习、健康、工作、管理、交际、财富、处世、成功等各个人生层面切入,全方位、多角度地阐释习惯对人生成功的意义,并学会用习惯的力量成就你的一生。本书用平易的语言构建了一个足以改变你一生的伟大的习惯工程,形象而生动地剖析了左右人生的卓越习惯和负面习惯,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跨越人生障碍、培养优良习惯的切实可行的妙方,从而为读者重塑自我,改变人生命运提供了一条黄金途径。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夫君有福

    夫君有福

    她,第二妖月,机灵活泼,可爱到人见人爱,却坏到出卖亲兄人神共愤。十岁,非礼了丞相家的小公子,做了相府媳妇。十二岁,抢了尚书府小姐的未婚夫,搞的朝野上下人仰马翻。十四岁,偷了将军府公子,害得大将军四处找寻爱子,差点将凤都翻了个底朝天。进贼窝,降贼头儿,使得势力庞大的一窝山贼乖乖投降朝廷。碧湖之上,救了富商公子,得人得心又得财。十五岁,擒了天下第一神偷,将其神偷绝技为己所用。名闻天下的“毒公子”,与她纠缠不休,使尽手段,是为爱,还是为恨?……她一不做官,二不要财,只要自由自在,美男在侧。官见了她敬她三分,商见了她畏她三分,美男见了她将芳心拱手献上。她凭什么这么狂?就凭她是第二妖月,还凭她……想知道?有胆就得罪她试试……片段一:“清儿。”妖月执起他的手,笑嘻嘻的看着他,半点也不扭捏,“从现在开始你就是我的夫君了,也就是我的人了,所以......我如果亲你,你不会反对吧?”……“你不回答,就表示你不反对咯!”妖月得意一笑,随即便倾身凑上粉唇,尽情的“啾啾”她的新郎。……片段二:妖月眼疾手快,一个箭步蹿到他面前,踮起脚尖,伸手环上他的脖颈,凑唇印上他柔软的芳唇。“我现在告诉你,刚刚的亲吻就是我的答案,不管你接受也好,不接受也罢,只要是我第二妖月认定的东西,就一定要得到手,就算是男人也一样。”……片段三:“你这个淫贼,竟然偷看我!”“什么偷看啊?我才不会做这种没品的事,我是光明正大看的好吗?别动不动就给我扣罪名,我可什么都没做过。”男子气愤不已,攥紧拳头就要揍她。“你还是遮好自己吧,动手动脚的话,小心被我看光哦!”……片段四:…………保密中…………推荐姐姐的文:<冷情阿哥俏舞娘>鈕鈷禄姒儿<贱奴>缇小米灵的群:绝色后宫39858610(已满)绮月阁37183775(新群)我的圈子:妤灵苑http://m.pgsk.com欢迎各位亲亲进来玩哈~
  • 管理不“狠”,公司不稳

    管理不“狠”,公司不稳

    要想在商场上立于不败之地,必须“狠”字当头。狠是一种姿态,一种精神,一种深思熟虑后的执行力。古往今来,心慈手软对政治家、军事家、大商人来说,都是致命的弱点,是那些失败者功亏一篑的重要原因。正如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总裁任正非所说,“我永远都不知道谁是优秀员工,就像我不知道在茫茫荒原上到底谁是领头狼一样。
  • 折翼王妃

    折翼王妃

    骊珠是身为天下首富的父亲为她所取的名字,但她抛却豪宅华栋隐居深山,成为人们口中神秘的神医迦叶。在命运的错综下,她“染指”了天子骄子。那曾自由舒展的双翅从此折翼……
  • 穿越沦为小宫女:废后难当

    穿越沦为小宫女:废后难当

    飞来横祸,夏微无耻的穿越了,一醒来就被眼前的情形吓到,娘呀,这个一脸凶目瞪着她的男人是谁?都说她不是本尊了,无耻的暴君皇上还不肯放人,皇后娘娘摇身沦为小宫女。
  • 经济热点面对面

    经济热点面对面

    中国的经济到底是怎么了?经受了这些打击和考验,中国的经济会大幅下滑吗;通货膨胀率还会上升吗;中国的石油安全吗;中国的粮食安全吗;中国的中小企业能起死回生吗;中央政府会怎么办;宏观政策会走向哪里?这些原是经济学家们关心的话题,在这一年都成了老百姓迫切想要弄明白的问题。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黄金法眼

    黄金法眼

    莫立明本是拍卖公司的一名小小职员,一次意外却使他拥有了一双神奇的法眼,随着眼睛法力的提升,他发现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价值越来越大,透视环视、移转物体、看透过去、预知未来……无所不能。从此,鉴宝,赌石,看病,破案,游刃有余;邻家少女,市长千金,天使护士,妙龄警花,接踵而至。拥有了法眼异能的莫立明大刀阔斧地开始了发财泡妞两不误的彪悍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