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20600000010

第10章 明惠帝——建文皇帝朱允炆(2)

周王朱[木肃]首先被逮,使得本来就心怀异图的朱棣抓紧时间招兵买马,挑选壮士为卫军,又四处召集异人术士。看来,朱棣也知道篡逆是十恶不恕大罪,勾引术士相人在身边无非是给自己以心理安慰,并对左右从人施以心理暗示。

明惠帝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五月,朝廷又因岷王朱[木遍]有“不法事”,废其为庶人。不久,湘王朱柏因私印钞票和擅自杀人,受到朝廷“切责”。朝廷还派使臣至湘王封地,勒令朱柏入京接受鞠审。

这位湘王朱柏性格倔强,对左右说:“我听说前代大臣下狱前,多自己引决自杀。孤家是高皇帝子,南面为王,岂能受辱于狱吏而求活呢!”于是,朱柏聚集诸子、嫔妃,紧闭宫门,阖宫自焚而死。

一不做,二不休。建文帝及朝臣下诏诏齐王朱赙进京,废为庶人,关进大狱。接着,下诏把代王朱桂也在大同软禁,废为庶人。

数月之间,针对诸藩王的大狱一起紧接一起,天下震动,目标直指燕王朱棣。但是,建文帝并未意识到他的行动实际上已经打草惊蛇,这样即引起了藩王们的岌岌自危,还使得燕王加紧做出准备。当朱允炆决定向朱棣开刀时,却为时以晚。燕王朱棣正发展势力,蓄势待发。

建文君臣已知悉燕王举动不寻常,并采取了一些措施提防朱棣。建文帝以防备北边蒙古为名,派武将戎守开平,并下令调征燕王所属卫兵出塞。其后,派工部侍郎张芮为北平左右政使,任谢贵为都指挥使,让他们俩充当内奸,随时就地侦伺这位王爷的动静。同时,朱棣的大舅子徐辉祖(功臣徐达之子)常常把从妹妹那里打听来的燕王信息密禀于建文帝,由此大见信用,被加封为太子太傅,与李景隆一起统管军队,随时准备发动图燕之举。

明惠帝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朱棣在做了充分准备后,在姚广孝等人游说下以“清君侧”为名举兵起事,以“诛齐黄、清君侧”为名,挥师南下,争夺帝位,史称“靖难之役”。

建文帝部署兵力,奋力平叛。在最初的战斗中,朝廷的兵力占绝对优势。不过,由于大将李景隆的指挥不当,明军屡遭败绩。尽管燕军气势汹汹,并曾攻下城邑,但却旋得旋失,所以鏖战三年,燕军仅据北平、保定、永平三郡而已,战争出现僵持局面。

建文帝原本以为自己已经准备好了天罗地网,擒拿朱棣只是早晚的事,但他明显低估了燕王的能力。战争开始之前,建文帝以防边为名,调走了燕王的护卫士兵,又派出两位心腹到北平监视燕王的一举一动,宋忠统兵3万驻军开平,另在山海关、临清皆有军队协防,将燕王紧紧包围起来。只是,建文帝没有想到,朱棣统兵作战的经验远远超乎他的想象,临危不乱,先后荡平了周围的军队。

明惠帝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八月,建文帝命耿炳文带兵13万伐燕,兵败退守真定。九月,命李景隆带兵50万出征。李景隆只会纸上谈兵,没有实际作战经验,被朱棣打败。经过几次教训,建文帝终于醒悟到了李景隆的平庸,启用保卫济南的功臣盛庸为将,取得了东昌之役的胜利,但这也无法改变燕王势力逐渐增强的事实。

“靖难之役”历时三年,前期作战,朝延军队连连败藉。但自济南保卫战后,朝延军队主力屯驻德州,相机出击,以遏燕军。德州处在运河线上,南北交通便利,燕军自河北南下,始终处在德州的监控之下。燕军南攻时,朝延军队或自德州横出断其归路,或袭扰其补给线,或乘虚北攻。所以,虽以朱棣之善用兵,朝延军队再未出现过战争初期的那种大的挫败,燕军势力基本上被阻在山东以北。朱棣未克山东,故虽屡战屡胜,激战两年半,却始终未能打开局面。

在战争进行到后期的时候,这时一些被建文帝处罚的不法宦官向朱棣透露了京师空虚的情报,并表示愿充当燕军内应,朱棣正确分析了形势,只要建文帝在一天,地方军队就会抵抗一天,而且自己就是叛王。但如果一旦攻占南京,成为一国之君后,相信也没有多少人反对,因为大家都是持观望的态度。于是,朱棣改变以往攻城夺地的战略,率军直捣南京。李景隆和谷王打开金川门迎降,朱棣取得了“靖难之役”的最终胜利。

文治

儒雅好文,大开科举

从朱允炆的年号“建文”,就可以看出这个皇帝的具性特点。朱允炆颇有修养,儒雅好文。在朱允炆尚年幼的时候,有一次,朱元璋命儿孙们做对子,门前有仪仗,仪仗里有马匹,朱元璋给出一个上句让大家对,朱元璋上句说:风吹马尾千条线。朱允炆马上对出来“雨打羊毛一片毡。”非常工整。但是笔力不足,没有天子气概,极为软弱。旁边,他的四叔朱棣脱口而出:日照龙鳞万点金。气魄夺人,光芒四射,一派帝王气概。和朱允炆形成鲜明的对比。可以想得到:建文帝在安定的生活中成长,接受的是儒家学说的熏陶,缺少对现实的了解,所以为人多愁善感,而且他所重用的大臣也多是读书人。因此,朱允炆的执政生涯中难免有理想主义色彩。

明太祖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十月,朱允炆被立为皇太孙。明太祖洪武二十九年(公元1396年),老皇帝朱元璋召集诸子于东宫参见朱允炆,行宫廷仪制,也就是让朱允炆的叔叔们拜见未来帝国的皇帝。厚道谦和的朱允炆内心很是不安,于东宫按朝廷礼仪受拜后,赶忙入内殿,以“家人礼”拜见诸叔。

当初,朱允炆的父亲皇太子朱标辅佐朱元璋处理公务时,由于其本性仁厚,“于刑狱多所减省”,救回不少人命,惹得天性好杀的朱元璋很不高兴。朱允炆为皇太孙时,辅佐老皇帝处理朝务,也“复佐以宽大”。由于当时武臣谋士几乎被朱元璋杀光了,朱元璋没有再对孙子发怒,一直“龙心甚悦”。朱允炆还根据《礼经》,参考历朝刑法,对洪武律令中特别不合理的七十三条重法予以删改,深得民心,“天下莫不颂德焉”。

朱允炆14岁时,他的父亲太子朱标患有重病,身上有个大肉瘤,苦不堪言。朱允炆尽心伺候,日夜守在身边。朱标去世后,朱允炆不食数日,悲哀异常,心如铁石的老皇帝朱元璋也哀不自胜,抚着孙儿的背,劝说道:“你真是孝顺呵!别这样悲哀不吃东西,会拖坏了身子骨,我还活着啊,让我怎么办!”朱允炆这才稍稍进食,收泪强忍哀痛,以使皇爷安心。朱标去世后,朱允炆将三个年幼的弟弟接到一起,对他们的饮食起居照顾得十分周到,并没有让他们觉得孤独。

朱元璋病逝前,脾气异常暴躁,许多人担心因此遭到牵连,都离得远远的,而朱允炆亲自服侍,常常整夜无法入睡,但他也没有一句怨言。

朱元璋用武力夺得天下,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尚武轻文的局面。朱允炆有意结束其祖父尚武的政风,大力加强了文官在国家政事中的作用。初登大宝之时,朱允炆自己确定新年号为“建文”,与祖父的年号“洪武”形成鲜明的对照,从中可见朱允炆治国方略的改变。朱允炆还将六部尚书升为正一品,大开科举考试,并下诏要求荐举优通文学之士,授之官职。

明太祖洪武年间时,南京军事衙门大都督府的左右都督都是正一品,都督同知也是从一品,而六部尚书却只有正二品。《大明律》中明文规定文官不许封公侯,因此朱元璋的主要谋士刘基仅仅得封“诚意伯”,而武将得封公侯者甚多,称王者也不少。这种局面下,文官在议论朝政中的地位可想而知。

建文帝身边几个被委以重任的大臣也是饱读诗书的才子。兵部尚书齐泰,明太祖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应天府乡试第一,次年进士。太常寺卿兼翰林学士黄子澄,明太祖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会试第一,与齐泰同榜。翰林侍讲方孝孺是建文帝身边的主要谋士,幼时就以聪敏机警著称,后师从当代名儒宋濂,诗文为时人所推崇。据说,后来成祖朱棣入南京继帝位时,僧人姚广孝怕成祖杀方孝孺,为之求情,说杀了方孝孺天下读书的种子就绝了。正是因为建文帝所依赖的大臣多为这样的文人,所以人称新朝廷为“秀才朝廷”。

朱允炆接受方孝孺的建议,甚至要恢复西周时期的井田制度。朱允炆还使用一些《周礼》中的官名,依古制改革某些官职。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有着强烈的崇古情结,言必称三代,似乎那时的制度是完美的,那时的社会是理想的,今不如昔。从这一点不难发现,建文集团过重的文人气息,成为他最后失国的一个主要原因。

这种情况下,文人获得了比以前更高的政治地位,再也不用担心像洪武朝那样动辄以一言获罪的情况。因此,他们胆量也大了,对朝政敢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对建文帝忠心耿耿,这也是后来大批文臣甘愿为建文帝殉难的原因。

生平最得意之事

得天下民心

建国之初,太祖朱元璋以刚猛治国,乱世用重典,法外用刑情况严重。朱元璋认为:“法严则人知惧,惧则犯者少,故能保全民命。法宽则人慢,慢则犯者众,民命反不能保。”因而,屡兴大狱,杀的人很多;还使用了许多恐怖的刑罚,如抽筋、剥皮、阉割、凌迟等,因此有获罪的大臣跪求“臣罪当诛,谢主隆恩”,比较起来,能被砍头也成了幸运的事。

而朱允炆在当皇太孙时就已经意识到太祖用刑过猛,因此登基后力图改变这种情况。朱允炆在做皇太孙时就向祖父请求更定《大明律》。朱允炆以《大明律》与历朝法律作比较,认为《大明律》用刑过重,改正了其中量刑较重的部分律法。朱允炆当上皇帝以后,宣布“但布维新之政,永维宽猛之宜。”说要更新政治,在宽猛要适中,不要像朱元璋那样以猛治国,

朱允炆估皇帝以后,宽刑法。据说,当时刑部审问囚犯要比往常减少三分之二。

此外,朱允炆还减低赋税,救济灾民,关怀老弱。限制僧道占田,说庙里的和尚道士也都占土地,太多不行,一个人至多5亩,多的分给老百姓。朱元璋时期,江浙重赋是有名的,针对江浙赋役过重的情况,朱允炆特下诏“江浙赋独重,宜悉与减免,亩不得过一斗”。

可以说,朱允炆的一系列措施,改革了洪武时期的不少弊政,充分体现了他仁义礼乐化民的治国思想,给百姓、官吏都创造了一个宽松的环境,缓和了社会矛盾,对社会的安定产生了积极作用,一时政通人和。所以,后人有“四年宽政解严霜”之誉。四载宽政,阳光照雪了,霜雪都已经溶化了。所以,人们对朱允很是忠心,甘愿为他赴死。这样,朱允炆的建文一朝是很得民心的。

生平最痛心之事

皇位被夺

在“靖难之役”的初期,建文帝朱允炆是占据了一定的优势的,燕王朱棣初起兵时,燕军只据北平一隅之地,势小力弱,朝廷则在各方面都占压倒性优势。所以战争初期,朝廷拟以优势兵力,分进合击,将燕军围歼于北平。燕王朱棣采取内线作战,迅速即攻取了北平以北的居庸关、怀来、密云和以东的蓟州、遵化、永平(今河北卢龙)等州县,扫平了北平的外围,排除了后顾之忧,便于从容对付朝廷的问罪之师。由于朱元璋几次借故大杀功臣后,朝廷中已经没有几个能征惯战的武将了。所以,尽管耿炳文当时已经65岁了,也只能披挂出征。耿炳文和朱元璋一样,都是濠州人。当年,耿炳文驻守长兴10年,抵御张士诚的进攻,“大小数十战,战无不胜”。朱元璋十分满意,建国后封耿炳文为长兴侯,为一等功臣。建文帝朱允炆命耿炳文为主帅,有一举歼灭燕王之意。

建文元年八月,朝延至河北滹沱河地区。耿炳文驻军真定,派前锋9000人据守雄县。燕王朱棣探知清楚后,于八月十五日悄然来到雄县。正值中秋之夜,守城士兵饮酒赏月,放松了警惕。当发现燕兵时,燕王朱棣的军队已经攀上了城墙,守军仓促应战。这支部队是朝延军队的精锐,战斗力很强,直到第二天破晓之时,燕王朱棣才攻占县城,朝延军队全部力战而死。最终朝延军队不敌燕军铁骑,退守真定城,不再出战。耿炳文长于固守,而所率军兵多步兵;燕军多骑兵,擅长野战。燕王朱棣认为耿炳文是富有作战经验的老将,不好对付,担心时间一长,士气低落,遂围城三日后退回北平。

真定一战,朝延军队损失数万人马,但主力尚存。如果坚持固守策略,燕王朱棣还真没有什么好办法。然而,建文帝朱允炆听到耿炳文军败的消息,根据黄子澄的推荐,任李景隆为大将军,代替耿炳文对燕军作战,意图从速歼灭燕王朱棣。临阵换将本是兵法大忌,何况是以弱换强。当年秦赵长平之战,赵王不理解老将廉颇的固守战略,听信反间计,换了饱读兵书而一无用处的赵括上去,结果40万赵卒埋身长平,也为后世留下了纸上谈兵的笑柄。建文帝朱允炆此次换掉耿炳文,实为一大失策,也是以赵括换廉颇的样子,给燕王提供了战机。

李景隆接替耿炳文,合兵50万。李景隆是朱元璋的外甥李文忠的长子,长得高大威猛、仪表堂堂,喜读兵书,然而缺乏作战经验,是一个纸上谈兵的纨绔子弟。建文帝朱允炆将希望寄托在李景隆的身上,恩宠有加;而对于燕王朱棣来说,李景隆只是当年被秦军坑杀40万卒的赵括式人物。当燕王朱棣得知李景隆带兵时,喜不自禁。燕王朱棣认为李景隆“为将政令不修,纪律不整,上下异心,死生离志,败一也;今北地早寒,南卒衣褐者少,披触霜雪,手足皲瘃,甚有堕指之患,况马无宿稿,士无嬴粮,败二也;不量险易,深入趋利,败三也;贪而不止,智信不足,气盈而愎,仁勇俱无,威令不行,三军易挠,败四也;部曲喧哗,金鼓无节,好谀喜佞,专任小人,败五也”。这个分析虽然有燕王鼓舞士气的因素,但却是看到了李景隆的致命弱点。

李景隆放弃了耿炳文稳健的策略,率军直扑北平,分兵三处:一军攻打北平九门;一军攻打通州;自己驻扎郑村坝(北平东20里)。当时朱棣赴大宁寻求救兵,北平守备空虚。攻打北平的战斗十分激烈,正阳门情势岌岌可危。燕王妃徐氏亲率妇女登城,投掷石块,帮助守卫城门。主攻彰义门的瞿能父子骁勇善战,率领精骑一度攻入城内,然而李景隆却命令他等待大队人马,结果贻误战机,守军以水泼城,一夜成冰,第二天已经难以攀爬了。北平的守军并没有一味死守,而是在夜里不断派遣小股部队骚扰朝延军队,弄得朝延军队精疲力竭,人心不宁。

同类推荐
  • 最具影响力的科技精英(下)

    最具影响力的科技精英(下)

    本书主要总结了最具影响了的科技精英。如詹姆士·麦克斯韦、伊万诺维奇·门捷列夫、本森和基尔霍夫、罗伯特·科赫、巴甫洛夫、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约翰·汤姆逊、克斯·普朗克。
  • 阎锡山日记

    阎锡山日记

    阎锡山的日记,始于民国二十年(1931年)2月17日,止于1950年,前后近30年。他去世后,由阎氏纪念会整理,并于1997年正式出版。
  • 老舍的青少年时代

    老舍的青少年时代

    每一个人都有值得自己记忆的童年,都有属于自己价值体系的少年和青年的时代。这是年华方富的时光,它充满细想与追求,它赋予浪漫与神奇。不管它是美好的还是苦楚的,也不管它是多彩的还是平淡的,它是自己生命年轮最重要、最可珍贵的部分,它是人生旅程的起点。
  • 白崇禧传

    白崇禧传

    程思远编著的《白崇禧传——百年中国风云实录》不评论白崇禧个人的功过是非,唯集中记述其毕生经历。白崇禧曾在北伐、抗战帮助过蒋介石,但又三次逼蒋下野。蒋、白之间的悲欢离合,记录了国民党政权从发展、由兴到衰败的历程。
  • 非如此不可:顾准传

    非如此不可:顾准传

    本书记录了顾准坎坷曲折的一生,从家道中落的少年奇才到十里洋场的青年才俊,从热情洋溢的革命青年到枪林弹雨下的地下党员,从意气风发的财政局长到众叛亲离的“极右派”……59年的多舛命运,看遍了人世百态,尝遍了酸甜苦辣,在那个疯狂的年代,面对拳打脚踢、妻离子散,他拖着残破的病体,守着自己的信仰,从未停下前行的步伐:生命不息,思想探索不止!  在真理的路上,他一个人孤独前行,很苦,很难,亦很远……新锐作家吕峥以犀利、冷静的笔触,写了一个知识分子的孤独内心和探索精神,一个时代的沉重叹息,读懂顾准,反思过去,理解当今!
热门推荐
  • 人生的超越

    人生的超越

    本套书系故事精彩,内容纵横,伴随整个人生成功发展历程,思想蕴含丰富,表达深入浅出,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和精神的力量,具有成功心理暗示和潜在智慧力量开发的功能,具有很强的理念性、系统性和实用性,能够起到启迪思想,智慧的源泉,生命的明灯,是当代青年树立现代观念、实现财智人生的精神奠基之作,也是各级图书馆珍藏的最佳精品。
  • 赖上前妻

    赖上前妻

    欧阳锦:假如爱是一种苦难,那么这场弥漫着硝烟的苦难是不是来得有些太过于长久!十年里,在对他的眷恋里成殇……米蔚然:欧阳锦,十年里,老子难道就是你手里使过的枪吗?十年里,在对她的痛恨里噬骨……萧亚东:小锦,我不需要你停下来等我,只需要你放慢一些脚步就好,让我追上去……十年里,在对她的爱恋里化蝶成蛹……杨树:十年前,郝伯跟我协定………………一个女人三个男人的故事,兜兜转转了十年,当他们四人再一次相聚于G市这座古城的时候,又会延续十年后的什么故事……婚恋题材……--------------------------------------------------------------------------------------------清和的新文《二手剩妻》:简介:五年前。肖亦楚走了。那个仅见过两次,名叫郭皓冬的男人,走到她面前:“夏秋果,如果你觉得可以,我们结婚吧!”五年后。肖亦楚回来了。一向冷静自持的郭大少不淡定了,怒气匆匆地跑回家,冷意低沉地对她说:“夏秋果,我警告你,对咱们这婚,你最好给我认真的,不要三心二意…”如果一个人一辈子只能爱一次,那么她的爱在五年前是不是算结果了呢?。如果一个人这辈子只能爱一次,那么她的爱在五年后是不是算开花了呢?好友链接:飘零冷心:《亿万前妻》竹玉儿:《前妻》迷恋死亡佳艳:《毒皇后》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老子不怕你

    老子不怕你

    她的名字叫甄无情,而她这个人也绝对对得起她的名字,无情何止无情,还无欲无求,软硬不吃,厄。。。还有那么点粗鲁她大概是这个世界上最难搞的女人了父母携手去天堂报道那年,她刚好满十八岁拒绝了‘好心’亲人的照顾,毅然决然的带着足够她吃喝几辈子的遗产辗转到了外地她是个小富婆,可是她却从不买名牌,从不吃饭店她小气?NONO,她是想,钱还是省着花的好,这样就算不工作,也能活一辈子她无情,所以她无心、,几个贱男人被她迷的神魂颠倒之后,她却拍拍屁股走人她说,‘老子最讨厌占有欲强、爱吃醋的男人’片段:某扬,用力将手里大半截的烟头扔到地上,又上脚狠狠一碾,大吼道“带人去她公司,砸,砸到她老板开除她!”半个小时后,手下来电话说,某女被开除了,某扬乐了,小样的,看你没了工作还敢拒绝爷?一个月之后,某扬推桌子砸椅子,恨不得掏枪毙了眼前这些废物“废物!一群废物!”“老。。老大。。。她其实是个小富婆。”某硕美滋滋的买了美味早餐给‘女友’送来,可是开门的却是一个只穿了个小裤头的男人“呀,对不起,敲错门了。”退回,仔细看了看门牌号,1001,没错啊,“那个,请问一下,这是无情的家吗?”某央揉了揉一头乱发,慵懒的转身去问那个同样一脸惺忪的某女,“喂,你是叫无情吗?”某硕跳进屋子,指着穿着暴露的某女大叫,“你你你。。。你对得起我吗?”某女揉揉额角,不耐烦的道,“闭嘴!”甄无情老子的人生才刚开始,没空跟你们缠绵,想要孩子?出了大门左转再右转(那里是婚介所哦)米硕情情,咱俩好些年没见了,来,上床聊聊天(注:他们俩是青梅竹马)墨央我的命是你救的,那我的人便是你的了,别激动,没人跟你抢宗政扬要抓住一个男人的心,先要抓住他的胃,女人,你成功了一无情女游荡在三个男人之间,他们会有怎样的故事,又会有怎样的结局呢?宝们,想知道就收藏吧※下面是领养名单米硕被fygutj领养墨央被夏天的墨迹领养无情被冰灵沫沫领养宗政扬被鱼缸里的宝宝领养战青被骨哒领养吴玉娇被小亞子领养友情链接《总裁的迷糊妻》雨落清曦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冒牌儿子来坑爹:王牌刁妻

    冒牌儿子来坑爹:王牌刁妻

    付出的爱收不回1:真爱如斯]逃婚十年她带女儿回归,小家伙女扮男装来坑爹,骗他钱财又毁他婚礼,[付爱,处处与他作对。看着那让人牙根痒的九岁小伙子,他怒:“女人,儿子是谁的?”“你猜,猜对就告诉你。”不说没关系,那就抢一搭一,他稳赚不亏!“东方先生,刚才我把你十年前的新娘介绍给南宫先生了。”小家伙得意冷笑,抢人,亲爹你还不够道行。好不容易修得团圆,他仰天长呼:“谁把我的儿子调包了?!”
  • 印第安王妃

    印第安王妃

    一个中国女孩跨越到十八世纪北美印第安大平原的传奇经历……纯朴的生活环境、英俊的情人、凶残的敌手、纠结的历史背景、她自己身上神奇的变化……对北美印第安世界感兴趣的童鞋可以尽情阅读,不感兴趣的可以通过此小说领略美景、美色,培养兴趣~~本小说是架空历史,作者天马行空无限发挥想象力,拜托历史研究爱好者莫要对文中某些描写发出质疑。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中国古代用人故事大观

    中国古代用人故事大观

    每个深谙中国历史的人都知道,自古以来,历朝历代凡成就大业的领导者不以“江山社稷、用人为先”为准则,从而因用人而兴——齐桓公重用管仲,成就了一番春秋霸业;秦始皇利用韩非、李斯横扫六国,一统天下;刘邦有张良、韩信的“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智谋而成为西汉的开国之君;刘备以隆中对识得诸葛亮,而得“三分天下”之势;唐太宗正是采用“慎择”的用人方式,终有“贞观之治”的盛景;朱元璋凭借自己的真诚感到了心如死灰的前朝落魄士子刘温,使他终归自己账下……举不胜举的领导者在挥洒着他们的用人艺术,以至于无数后人为此拍案叫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