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20400000011

第11章 帝王往事——盛事明君的文治武功(10)

汉武帝刘彻奋其先辈五世之余烈,施展其雄才大略,创造了震古烁今的辉煌业绩。他开创了一个光辉灿烂的盛世时代,建立了在当时可与西方罗马帝国相媲美的东方最强大的大汉帝国,成为世界文明的中心。然而,汉武帝也有受人非议之处,其中最为人诟病的是“穷兵黩武”,即批评武帝滥用武力。中国人向来不喜轻动干戈,因为发动战争,除了牺牲老百姓生命之外,同时也会影响国家财政,而演变成苛敛暴征,影响民生甚巨。武帝虽然武功鼎盛,可也无法避免这种批判。他连年用兵,南征北讨,尤其是与北方匈奴之交战,几乎耗尽国家所有国力,结果导致了严重的财政危机,此亦为不容争辩之事实。可以这样说:汉武帝一手缔造了汉朝的辉煌,又一手制造了帝国的衰落。

武功:外争四夷,教通四海

汉武帝就像他的谥号一样,是一位尚武的封建帝王,在他一生的业绩中,武功占有极大的比例。汉武帝在位54年,动用兵事竟累计为40余年,特别是抗御匈奴的战争,几乎贯穿了他的整个统治时期。大小战役达16次之多,关键性的大战役有3次。

匈奴从西汉立国初年便已成为中原的心腹之患,抗击匈奴一直是汉武帝时代的基本国策之一。汉武帝总共组织了多达16次的对匈奴战争,其中公元前127年的河南之战夺取了河套平原,使长安免除了匈奴的直接威胁,公元前121年的河西之战夺取了从今甘肃兰州直至新疆罗布泊的大片土地,使汉人的势力范围伸入到西域,公元前119年的漠北之战以倾国之力出击,直插匈奴心脏,封狼居胥,从此“漠南无王庭”。在这个英雄年代先后出了卫青、霍去病等出身卑微的杰出将领,他们成为“汉朝精神”的象征。文化发达的汉朝对落后的游牧民族匈奴的胜利,也是人类文明的胜利,使得文明能够更好地发展和传播。

但是,汉武帝的武功绝不止于对匈奴的战争。在南方,刘彻经略三越,先后消灭了闽越、瓯越、南越,将东南越族地区纳入汉朝版图;在河西,他平定西羌,隔绝切断了西羌与匈奴的联系,保障了汉朝与西域的交通;在西南,他派司马相如等以招抚兼武力胁迫的手段,征服了当地未开化的夜郎等民族;在东北,他征服了古朝鲜国、招抚了乌桓,使东北地区的安宁得到了保证,对中原文明向东的渗透起了积极作用。这其中,意义更大的则是通西域,将西域也纳入中国版图。为斩断匈奴右臂,张骞奉汉武帝之命出使西域,这位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探险家、外交家经过两次难以想像的艰难跋涉,终于打通了中亚文明同东亚汉族文明之间的通道,这也成为丝绸之路的东段。这条大道在此后的一千多年时间里一直是中国同西亚乃至欧洲等文明交流的主干道,佛教由这条大道传入,而造纸术、指南针等也由这条通道传出,其后,汉武帝通过招抚为主兼用武力的手段逐渐使西域成为汉朝的势力范围,但对大宛国的战争却是沾满了汉宛两国人民的鲜血。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秦汉,是中国第一次大统一时期,用什么指导思想来统治庞大的帝国,从秦始皇到汉初的统治者都做了积极地探索。

秦始皇“奉法家之言”,结果二世而亡。汉惠帝四年废除《挟书律》,使遭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政策摧残的儒家思想逐渐抬头,也进一步促使诸子学说复苏。其中儒、道两家影响较大。但由于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统治阶级所面临的主要任务是恢复生产,稳定封建统治秩序。因此,清净无为的黄老学说成为这一时期的统治思想。在这一思想的影响下,汉初的统治者们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经济上实行轻徭薄赋,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公元前141年,汉武帝即皇帝位,次年改元建元。这时社会经济已得到很大的恢复和发展。武帝依靠文、景两代积累的财富,大事兴作。与此同时,随着地主阶级及其国家力量的强大,对农民的压迫和剥削也逐渐加重,农民和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逐渐加剧。因此,从政治上和经济上进一步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已成为封建统治者的迫切需要。儒家的春秋大一统思想、仁义思想和君臣伦理观念符合统治者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主张清静无为的黄老思想已不能满足上述政治需要,更与汉武帝的好大喜功相抵触。

比如说,在“无为而治”思想统治之下,农业生产虽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但因政府对农民控制得较松,许多农民为逃避赋税而脱离户籍,称为“亡人”。政府对部分农民失去控制,这当然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怎样从思想上把农民控制住,使他们成为国家的顺民呢?

又如,在统治阶级内部,虽然代表地方割据势力的异姓王早已被消灭,同姓诸侯王的势力也已从根本上削弱,但仍有一些皇室贵族、官僚和豪强地主、大商人的势力膨胀,这显然是对中央集权的潜在威胁。用什么思想可以规范他们的理念和行为,从而理顺君臣、上下、尊卑的关系呢?

再如,在西汉王朝妥协退让政策下,匈奴势力一天天扩大,肆意寇边抢掠,直接关系西汉政权的生死存亡。用什么思想可以让天下臣民能够忠君爱国、同仇敌忾地与入侵者殊死搏杀呢?

面对以上种种挑战与问题,汉武帝认为,时代需要一整套的上层建筑,也需要有一套广泛的哲学体系,而儒家思想正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利武器。

汉武帝建元六年发生了一件极其重大的事件,就是黄老派的政治代表人物窦太后逝世,政治形势在瞬间发生逆转,窦太后给汉武帝配备的权力班子被根本改组,议立明堂时被免职的窦婴、田蚡等重新掌权,汉武帝从此才真正大权在握,也才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抱负。于是历来向儒尊儒的田蚡才敢、也才能提出绌抑黄老、刑名百家之言,并延文学儒者上百人。过去卫绾没敢挑破的主题,现在由田蚡率先挑破了。这是一个标志,标志着转变国家指导思想的斗争已经从政治上取得了完全的胜利。

但这一切都是政治上的胜利,并不等于理论上的完成。要巩固政治上的胜利,必须要有足够的理论条件的支持。儒学理论虽然是当时国家所需要的理论,但要把它作为国家的指导思想必须要有正当的理由,这就要做出充分的理论论证,而这个工作可不是政治家用权力能够轻易做到的,必须要由思想家来担当。历史在呼唤这样的思想大家。

公元前134年,年轻的汉武帝真正掌握了国家的政权,尽管他聪慧通透,涉猎广泛。但是,刘彻对于统治臣民却毫无经验,更不知道如何治理天下。于是,一心想有所作为的汉武帝,就再次诏令郡国举孝廉,策贤良,贤良方正文学之士到长安,亲自策问治国之道,以备朝廷咨询任用。

一时间,一百多个读书人都聚集到京都长安,都想通过金殿对策,取得皇帝的赏识,得个—官半职。·在这一次对策中,一个名叫董仲舒的博学之士,走进了汉武帝的视线,并脱颖而出。

董仲舒是公羊派春秋学的博士,他自幼学习十分刻苦专心,因发愤钻研儒家经典,三年中连自己家的园圃都没有去过一次,史称“三年不窥园”。他甚至连自己经常骑的马,都没有去分辨雌雄,可见董仲舒为经传所吸引,简直到了如痴若愚的程度。由于他不仅对《春秋》很有研究,而且相当深入地掌握了儒学思想的精髓,所以当时人称他为“汉代孔子”。

当汉武帝看到董仲舒的策文时,被那精辟而有光彩的议论所深深吸引,叹为奇文。随即武帝又接连两次召董仲舒上殿策问。董仲舒也对这位年轻皇帝能提出那么多深刻的社会问题而大为惊讶。好在他多年讲学研究,心中早已形成了一整套儒家治国的理论。于是,董仲舒一一回答了汉武帝提出的问题。由于三次策问基本内容都是关于天人关系问题,所以,后人称之为“天人三策”。

在这里面,董仲舒阐述了五大关键问题,每一个问题都切中要害。从而引起了这位年轻皇帝的重视和赏识,成为了这次策问的“举首”。

第一个问题就是新王改制:董仲舒认为一个新的国君登基以后,一定要改变一整套的制度。新王改制主要体现在“改正朔,易服色,以顺天命而已”。什么是“改正朔”呢?改,就是改变;正,就是正月,正月是一年之始;朔,朔是初一,是一月之首。所谓“改正朔”,通俗地说就是要改变历法。那么,什么叫“易服色”呢?易也是改变,服色就是服装的颜色,董仲舒说一个新王朝建立以后,新王朝要改变一下服装颜色,当然,还不光要改服装的颜色,祭祀的时候用的牲口、车马的这些颜色也要改变。总的来说,就是改变一个王朝的颜色,中国古代都是一个王朝崇尚一种颜色。所以,一个新王朝建立以后要把旧王朝的颜色换成自己这个王朝的颜色,即为易服色。

·那么,董仲舒为什么要这么强调要改变历法和服色呢?这是因为董仲舒提出要改变的仪式过程中间包含了一个对于汉王朝来说至关重要的问题,就是一个新王朝建立以后,是否具有合法性。从而也就引出董仲舒所要阐述的一个重要观点——君权神授,即“天命”说。

董仲舒在“天人三策”中提出的“天人感应”说中着重谈的就是这个问题。他说,一个人最终成为君主,并非人力所能决定,而是自然如此,是君权神授,是天命所在。因此,君主是“天命”或“天意”的执行者,他执掌生杀大权,发号施令,统治天下,其的权力是“天意之所予”,他所作的一切都是在执行天意。君主居于上天和人民之间,上天的意思通过君主而贯彻到人间。君主号称为“天子”,上天与天子就如同父亲和儿子,儿子遵从父命,君主服从天命。君主和人民的关系也是一样,天下之人都要服从于君主,这就好比孩子归顺父母。总之,就是要承认君权。因为天意是不可抗拒的,所以,普天之下所有的人都必须服从君主的统治。反过来说,其他的人也想成为君主,但是他不具备这个天意,老天不支持他。所以,不管他怎么折腾,他也最终成不了君主。董仲舒的这个说法,立即引起了汉武帝的极大兴趣。

由此,又引出了“德主刑辅、重德远刑”的主张,并以春秋决狱来匡正律令严峻的弊病,认为人君应当施仁政。董仲舒的德主要是指人伦纲常。孔孟认为人间有五伦,所谓君臣、父子、夫妇、兄弟和朋友。而董仲舒则择其要者改为“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再将原先儒家主张的五种德性(仁、义、礼、智、信)合为“五常”。并认为三纲五常可求于天,不能改变。

“三纲五常”历来被视为封建社会伦理秩序的根基同时又起到了制衡君主权力这样一个目的。“三纲”里的“父为子纲”,使得皇帝(天子)也要“事天以孝道”,皇帝也必须信奉天人感应,施行仁政。

接着,董仲舒又提出了“天人感应”的另一个论点——“性情”论。董仲舒指出,命是上天的指令,性是生命的本质属性,情是人的欲望情感。人的性情有仁与不仁,寿命有长有短,都是造物者(陶冶)和社会环境(治乱)作用的结果。天命无法改变,而社会环境却可以改良。国家政治有失,天就出现灾害来谴责他;如不知道自我反省,又出怪异现象来警告他;如果还不知悔改,天才改变成命,使其丧邦失国。

可见,天和人可以互相感应,互相影响。他说王者将王天下,天必出现一种非人力所能引起的征兆,此即“受命之符”。因此,尧舜行德政其民就仁厚长寿,桀纣行暴政其民就贪鄙夭折。可见人民的好坏善恶全在为君者的所作所为了。

一方面,儒家通过君权神授论竭力为君权(政权)的合理性作出证明,树立君主的绝对权威,以此依托君权(政权)来确立儒家的正统地位。另一方面,儒家又通过天人感应论,假上天之威,对皇帝言行提出要求,皇帝必须时刻注意天的喜怒哀乐,按上天的旨意来行事。而天意的解释权则牢牢被儒生抓在手中,这样就实现了儒家对君权的限制和控制。儒家与权力的结盟使得儒家对整个社会的影响力和对入仕者的吸引力大大增强。

天人三策所阐述的第二个关键问题就是一统天下。古时候的春秋学分为三个派别,即左丘明《春秋左氏传》、公羊高《春秋公羊传》、谷梁喜《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董仲舒的春秋学派属于公羊派的春秋学,公羊派的春秋学特别重视的就是大一统。

所谓大一统就是把天下的统一看得非常大,看得非常重要。董仲舒宣称“大一统”之说是“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义)也”。其目的就是要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加强皇权。

董仲舒认为,“君人者,国之元也”,君主与臣民是干与支、本与末、阳与阴的关系,必须“强干弱枝,大本小末,阳主阴次”。

他说:“臣按照《春秋》的本义,寻求王道的出发点,那就是个正字。作为一个帝王,要上承天意,纠正自己的所作所为,要任用德教,不要专用刑罚,因为刑罚不可能治理好天下。《春秋》上讲过一元的问题。一是万物之始,元是大。一元就是万物开始于大,只有开始于大,才能正本清源。所以做君主的要正心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万民,正万民以正四海。四海正,则远近之处莫不统一于正,这样才能实现王道。”

可见,董仲舒的所谓“大一统”,落到实处上就是损抑诸侯,一统于天子,并使四海“来臣”。董仲舒特别强调天下的统一是非常迎合汉武帝的心理的。汉武帝即位之初的汉王朝是一个刚刚经过七国之乱,仍然存在诸侯王割据问题的汉王朝。汉武帝一生致力的就是要搞中央集权,而董仲舒恰恰给他提供了大一统这么一个理论。这样,汉武帝就可以在大一统的理论之下,公开地搞那一套中央集权了。所以,董仲舒的“天人三策”受到汉武帝信任的第二点就是他给汉武帝的中央集权提供了一个理论的依据。

天人三策所阐述的第三个关键问题就是兴太学、举贤良。董仲舒在他的第二道对策中,进一步总结了三代以来的历史经验教训,特别指出秦朝以刑法治天下,赋敛无度,导致因触犯刑律而被处死的人比比皆是,犯奸作乱的人也遍地横生。他认为应以德治天下,为了培养一批德治人才,董仲舒建议设立太学,作为教化的根本场所。

太学是汉代出现的设在京师的全国最高教育机构,兴办太学,培养既忠君又善于治民的官吏,其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和加强封建中央集权制。董仲舒把春秋战国以来所形成的私家养士的风气,发展成由封建国家统一的养士制度,对中国古代教育是有所贡献的。

董仲舒认为,朝廷求得贤才最根本、最可靠的办法,就是通过教育培养贤士。他对汉武帝说,平日不培养士,而想求得贤士,就像玉不经过雕琢而要求玉有光彩一样。培养贤士没有比办太学更为重要的了。太学设在国都,在朝廷的直接管辖之下,聘请高明的教师培养天下的士人,经常地考问他们,以发展他们的才能,这样,英俊的人才就可以得到了。正由于太学培养出来的人才受过系统的儒家经典的教育,选派他们担任各级官吏,便可以按照儒家的一套统治术去教化万民。

同类推荐
  • 煤老板自述30年:煤老板眼中的世道与人生

    煤老板自述30年:煤老板眼中的世道与人生

    煤老板老五用纸和笔记录着自己这个阶层的所思所想、大小事件、艰难险阻以及诸多段子。现在,他将这些私人档案公之于世,让我们有这次前所未有的机会了解煤老板波澜跌宕的人生。
  • 晚清民国大学之旅

    晚清民国大学之旅

    本书回忆中国大学在晚清民国时期的整个进程,包括那时的大学、大学教师、大学生们,包括那些可歌可泣的人物,那些惊心动魄的场面,那些流芳青史的运动,那些意义非凡的事件,那些艰难、曲折、复杂、漫长的办学历程,那些或快乐有趣或感人肺腑的校园小插曲,那些振聋发聩、空谷足音的思想和言语,那些山水秀丽、楼宇精致、书声朗朗的校园。你也可以把它看成是一部关于1949年以前中国大学的百科全书;是中国近、现代大学发展史的“民间版”、“通俗版”、“故事版”;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老一辈知识分子的朝圣之路。因为,那正是我们的魂,我们的根啊!
  • 汉骑

    汉骑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李信来到了明朝末年的辽东,这个时候大凌河之战即将爆发,皇太极随时领军南下,围困大凌河城;在中原,李自成声势越来越大。明朝内部,贪官污吏横行。江山随时倾覆。这是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且看李信,自囚犯而起,一人一骑,纵横关外,周旋于后金、明朝之间。此刻江山如画,豪情万丈。金戈铁马之间,国色天香,美人倾国又倾城。
  • 海天绞杀(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海天绞杀(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第二次界大战的胜利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我们历史地辨证地看待这段人类惨痛历史,可以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灾难,使人类文明惨遭浩劫,但同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也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给战后世界带来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促进了世界进入力量制衡的相对和平时期;促进了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解放;促进了许多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促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改革;促进了人类认识的真理革命;促进了世界人民对和平的认识。
  • 三国神医

    三国神医

    医者只可医人,而王者却可以医天下。一个现代男子穿越后来到三国,看他如何作为一个医者医遍三国猛将牛人,又如何作为一个王者救治病入膏肓的大汉民族。不一样的三国,不一样的梦,不一样的穿越,不一样的医者。
热门推荐
  • 藏獒精神:企业员工忠诚度培训读本

    藏獒精神:企业员工忠诚度培训读本

    藏獒的优秀品格:自尊自敬,自强自立;善解人意,感恩为怀;精忠报主,忠诚可靠;勇往直前,毫不畏惧;百折不挠,坚忍不拔。职场人士危机中,求生存、谋发展指南——学习藏獒精神,领会藏獒文化,帮助职场员工克服困难、重塑自我、提升业绩、成就辉煌。
  • 三生仙途为君来

    三生仙途为君来

    (原绝世天妃:妖孽夫君太难驯)她本是现代一名普通的少女,机缘巧合下得道成仙。众神之巅,忽遭众叛亲离灰飞烟灭。谁知天道开启轮回,再度睁眼,她已是冷家身负诅咒的灾星。受人欺凌又如何,她可是天外天修为最高的神仙,即使废柴也能逆天!“只要我在的地方,谁也别想动我的人!”烛都百朝,他立万人之中,定下此生诺言。某女气结,“我什么时候成你的人了!”他大手一甩,一张卖身契白底黑字,直接晾在众人眼前。“你敢威胁我!等本姑娘将来成仙,让你吃不了兜着走!”某女气急跺脚,他脸上的笑容却染上蚀骨柔情,“娘子发话,怎敢不从。”
  • 春秋霸业

    春秋霸业

    当天夜里,风势很大,大家都在呼呼大睡的时候,田风把他们叫了起来,吩咐这几十个人,去周边砍了些树,然后田风把这些树,拿刀截成一段段的,有从地上随意的捡起两块石头,搓呀搓的,众人都不知道田风要干什么,田风把手都搓的通红了,一会之后,突然一阵火光,烧在了被砍断的木条上。
  • 撕夜

    撕夜

    鲍贝:居杭州。中国作协会员,二级作家,浙江省作协签约作家。出版长篇《爱是独自缠绵》,《红莲》,《伤口》;中短篇小说集《撕夜》;随笔集《悦读江南女》,《轻轻一想就碰到了天堂》等。
  • 九印梵天

    九印梵天

    本是一个普通人,却因为一场意外让他变得不平凡。从此他走上了一条修仙者的路。逝者如斯,萧冷却是沿着这条路,成就了无上的伟业......
  • 缠龙冰心

    缠龙冰心

    她,柳伊冰冷酷无情,对敌人从不手下留情,冷、酷、狠,已经是在江湖上人人皆知的事情,可是让他想不到事,他的所有面具会为了一个男人而完全卸下……
  • 灭世邪神

    灭世邪神

    一个不能修炼的人,他只有拼着自己一腔热血为命运挣扎,得到家族一些传承他却无法解释家族的传承和历史,命运又一次的为他开了一个玩笑,也让他走上了与他人不同的道路。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盛宠帝王妻

    盛宠帝王妻

    ——————他,豪门弃子,看着亲人血染大地,妖孽倾城,却在她面前永远如同孩子般单纯。一路走来,艰难异常,但是因为有他们的陪伴而幸福。她是世人眼中阴狠无情,手眼通天的星月阁主。他,病弱皇子,温柔如风,却愿意为她将自己双手染满鲜血。他,她是世人眼中不学无术,寒门士子,清朗正值,却为她一而再再而三违背原则。他,传奇将军,阳光俊朗,誓要仇人血债血偿。人前,却在她面前永远傲娇别扭、他,江湖浪子,崇尚自由,却愿意为她放弃自由自在的生活。十年隐忍,慕容溪,百般筹谋,终于一朝将所有仇人尽数消灭。他,世外隐士,她,冷情谪仙,却独独对她动了心,动了情。他,第一首富,绝顶腹黑,淫荡无耻的纨绔公主。人后,却独独喜欢对她撒娇卖萌。江山动荡间,且看一代传奇女帝如何带领美男臣子除奸臣,平藩王,定外族,开启一片盛世华章
  • 后宫惊华:妖娆太子妃

    后宫惊华:妖娆太子妃

    她是他交易中的棋子,他是她命中的恶魔。她从面容丑陋到美若天仙,一路真心对他,却最终只是为他换取他情报的筹码,夜晚她乔装任人欺凌的娇娃,把酒言欢,曲意逢迎,却在死亡的边缘,被他冷漠地推入深渊!为了娘和弟弟,她哀求他高抬贵手。他不屑:“你算什么?不过是一个任人欺压的无耻女人!”“就算是无耻的女人,也会有死亡的权利!”她手中软刃一挥,一道血痕清晰惊悚,血色妖娆下她美艳如花!十年欢宠,十年仇怨,他疯了一般地找她,她却如同一抹幽灵,总是在他到来前,悄然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