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19200000008

第8章 村貌(1)

(第一节)地理环境

第一编主要记述西中黄村的村容村貌,地理位置,生存条件,古代建筑。分两章八节述。

(第一节)置与地形

西中黄村西边与三公村、尉村连片;南边与程公村接壤;东边与北中黄村、南中黄村毗连;北边与涧滩、盘道、焦彭为邻。

位置在襄汾县西境的姑射山脚下,东离县城20公里,东南离汾城5公里。地理坐标为东经111°16′,北纬35°53′。南北长5公里(程公村-盘道),东西宽2.5公里(三公地-北中黄地),总面积为12.5平方公里。

本村就建筑在这块长方形的土地中间,为长方形。

地形地貌:北边与西边高,南边与东边低,西北与东南呈缓坡趋向。梯田多在西北,缓缓向东南倾斜。土质属冲击塬土质和洪冲积土层。土层厚度60至80米。

这方土地恰好占据吕梁山脉三官峪洪积面南半扇的中心地带,非常有利洪水浇灌。从古到今,每逢雨季,山洪爆发,洪水便夹杂着山上的腐烂树叶草根和牛羊粪沃土,浇灌这方土地,滋润得这方土地非常肥沃。中黄的先民们世世代代就靠耕种这方土地,发展农耕,繁衍生息。

西中黄的村子,分村内和集上两部分。村内居住着80%的人口;集上居住着20%的人口。1980年以后,由于居住拥挤,村民逐渐向村外发展扩建,现在,南门外东西两侧和西门外城墙根,都已建起两排房屋。北门外的民房已经盖到与春秋楼一般齐;东门外东北角也已盖满房屋,与北中黄连接。除东门外西南角没有房屋外,村子四周基本上都盖有民房。

(第二节)候条件

西中黄村属暖热带大陆性亚干旱气候。春、夏、秋、冬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无霜期为185.3天。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阴雨连绵,冬季寒冷多风。

本村气候与全县气候没有太大差异。据县气象局1986至2005年观测记载:年平均气温为12.7℃。其中冬季(12月至次年2月)平均为0.5℃;春季(3月至5月)平均气温为14.0℃;夏季(6月至8月)平均气温为25.2℃;秋季(9月至11月)平均气温为12.4℃。一年当中,一月份最冷,平均气温为-2.3℃;7月份最热,平均气温为26.4℃。极端最低温度为-22.0℃,出现在1990年2月1日。2008年1月最低温度为-16.0℃。极端最高温度为41.2℃,出现在2005年6月23日。

年平均降水量为488.3毫米,年平均降水天数为72天。年最大降水量出现在2003年,为876.9毫米,年最小降水量为266.3毫米,出现在1997年。月最大降水量为299.3毫西中黄村占据的这块地方,属临汾盆地。据史料记载:远古时候,地壳活动比较强烈,地貌曾经历多次变化。吕梁运动使本地隆起;中生代燕山运动奠定地貌形态基本轮廓;新三纪末喜马拉雅运动中,产生了以断层陷落为主的临汾盆地;进入第四纪后,西侧山地不断间歇性上升隆起,山脉高塬逐渐增高,形成现在的地形地貌。这里属洪积扇灌区和丘陵山坡区。海拔600至700米。黄土层厚度为60至80米。本村先民,根据地形选择住址,在有利生存之处筑建村庄,选择肥沃土地进行农耕生存,是很有远见卓识的。

米,出现在2003年8月。全年降水量主要集中在6、7、8、9四个月内,其中,7月中旬为最多。四季平均降水量为:春季占年降水量17%,夏季占54%,秋季占26%,冬季占3%。

空气湿度1986年至2005年年平均为67%,2月份相对湿度为56%,8月份相对湿度为76%。

风。本地多行南风和西南风,亦称地方风,占风向总频率的26%,每年的5月下旬,一般情况下都要刮。这时如遇天旱,几日西南风,可把小麦刮干,称“风热干”,就要减产或绝收。春季风速为1.4米/秒,夏季风速为1.9米/秒,秋季风速为1.4米/秒,冬季风速为2.1米/秒。本地最大风速为17.7米/秒,出现在2005年。

西中黄村地处姑射山脉脚下,受山脉影响,这里有时偏雨。民谚有:西边山上黑云滚,马上就有大雨来;小孩子快回家,马头山上雨来啦等。这里也受东北风的影响,连刮几日东北风,就要下大雨。

一年气候变化(农历):正月气温始暖,春寒料峭,时有降雪。二月渐有暖意,寒犹未减,俗云:一冷一热,过了寒节。”三月和风煦煦,清明时节雨纷纷,雨打坟头钱,一年好种田。”四月天暖有寒流,早秋播种看苗绿,小麦防止黄、黑疸,熏烟点火在田头。农谚云:黄疸收一半,黑疸全不见。”五月天气热,大忙到季节(夏收、夏种、夏管)。农谚云:有钱难买五月旱,六月连阴吃饱饭。”七月天气炎热,秋田管理不能歇。“秋后一伏,热死老牛。”八月秋风渐渐凉,秋种、秋收要大忙。特别是小麦播种,一定要抓住秋分前三后四最好时机。九月开始霜降,树叶渐落,刨红薯收冬菜。传说“夏至酉逢(有风)三伏雨,重阳戊遇(无雨)一冬干。”十月天气开始寒,担柴拉炭备冬天。十一月、十二月天气大寒,冰封地冻,瑞雪兆丰年。总之,一年中间麦收八、十、三场雨,即八月有雨种好麦,十月有雨冬墒好,三月有雨麦苗及时返青。

当地还流传着一些气象谚语和顺口溜:

早看东南,晚看西北

西山出现火烧云,烧后又蔫雨淋淋

瓦片云,晒死人

十七十八天不晴,要晴过了二十一(jie)

蚂蚁拦道,要下大雨

马头山上冒黑云,马上就有大雨淋

西北风一刮,天气就晴了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

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

头九有雪,九九有雪

秋分前三后四,种麦最为适时

白露不露头,拔出喂了牛

(第三节)置沿革与行政区划

西中黄村所处的地理位置,东离丁村遗址25公里,离陶寺遗址30公里,属于人类频繁活动,经常活动的范围之内,是华夏文明发祥地的范畴。这里生活的人群,应是丁村人的分脉或后裔,他们最早是什么部落?现在难以考究。但从尧开始就有记载了。

《太平寰宇记》载:太平乃唐城,尧年十六封唐侯于此。”本村即为其属地。所以自尧、舜、禹、汤到周初,西中黄村都为古唐国辖地。

春秋时期,周成王九年,封弟叔虞于唐(即今赵康晋城村),称唐侯。唐侯姓姬名虞,改国号为晋。后来晋国被三分为韩、赵、魏。太平划为魏地。本村属魏国。

秦、汉、三国、西晋、南北朝属临汾县(今赵康晋城村)管辖。

北魏太平真君七年,置泰平县(今古城镇),本村属其所辖。

北周时,为避太祖宇文泰讳,改泰平县为太平县,仍属其管辖。

唐贞观七年,太平县由古城迁至汾城。此后,历经唐、宋、元、明、清各代,本村均属太平县管辖。

民国三年(1914年),因太平县与安徽太平县同名,故改名为汾城县。仍属其管辖。

据史料记载:汉代实行里(即村)制,以县统乡,以乡统里。元代实行里甲制:里下编甲,每甲20户。直至明、清,一直沿用。清代后期,将里甲制发展为保甲制,保设保长,甲设甲长,保统甲。明时本村设中黄里。(北膏腴东门外大庙内铸的大铁钟上,有“中黄里”人捐钱是证。)

民国初(1918年)废除保甲制,实行区村建制。县下设区,区下建村,村中设闾,闾设闾长,村由乡约主持村政,后改为村长和村副。西中黄属汾城一区,区公所设在北膏腴村。村设村公所,村公所下辖9个闾,每闾25户,全村当时共270户,1650口人。

1936年,省政府实行村本政治,区下增设编村。西中黄为中黄编村主村。

1947年解放,废除编村。县、区、村建立人民政权。西中黄村建立农会,设农会主席。

1949年新中国成立,西中黄村属汾城县一区,西中黄村独立行政村。

1954年,襄陵、汾城并县撤区,设工作点,本村为中黄工作点。

1956年,撤消基点乡,小乡并大乡,中黄乡与高一乡合并,属襄汾县高一乡。

1958年,实行政社合一,西中黄村为“五星高级农业社”领导。

1959年,原汾城县划归侯马市管辖,属侯马市汾城人民公社管辖,设中黄管理区。

1961年,恢复襄汾县,属襄汾县汾城人民公社,村设生产大队。

1966年,改管委会为革命委员会。

1976年,文革”结束,改为生产大队。

1984年,改行乡镇制,属汾城镇。生产大队改名为村民委员会。生产队改称为居民小组。全村设八个居民小组。集上为一、二小组;村西北角为第三小组;村东北角为第四小组;西门口为第五小组,东门口为第八小组;村子南边为六、七小组。

2007年,全村共有845户,3434口人。其中,一组97%户,415口人;二组101户414口人;三组104户,410口人;四组92户,350口人;五组116户,459口人;六组116户,489口人;七组116户,473口人;八组92户,369口人。

(第四节)源与发展

西中黄的天然资源是:土地、水、先祖留下的古建筑、古文化和人。

一、土地

本村占据的这一方土地,恰好在三官峪洪积扇面南半扇的中心地带,靠着肥沃的洪水浇灌,这方土地盛产粮、棉和五谷杂粮,是养育西中黄人的保命田、发展田、繁衍田。从古到今,能够传到今天,就靠这方土地的滋养。千万要珍惜土地。

土壤为重壤褐土,表层多为娄土,洪灌地土壤呈粒状结构,粘性强;非洪灌地为屑粒状结构,下层为块状结构。土地呈微碱性反应,有机质多为0.8%至1.5%,持水抗旱力较强。娄土地需要适时耕种,可耕性较好。为粮、棉基地。

本村土地做砖质量好。2000年至2003年村人开办砖场150多家,烧砖取土虽赚了一些钱,但破坏了土地耕作层,甚为可惜。

二、水

(一)井水。本村村东、村西、村南都有地下水源。东门外有井一眼,井深为130米;西门外有井三眼,井深为160%米;南门外有井三眼,井深为120米;北门外无井。现在全村饮用井水。还有井灌水地1050亩。

(二)洪水。三官峪内有黑牛河、太平河、官头河、鸡皮河四支流汇入大峪;三友河、梅花河两条支流汇入小峪,大峪和小峪两水汇合于三官庙前,流出峪口,浇灌尉村、盘道、西中黄等村的土地。集水面积274平方公里。最大洪峰1812立方米/秒(1958年8月4日),最小洪峰30立方米/秒(1984年),一般洪峰为320立方米/秒。

三、古建筑

西中黄村的古建筑是先祖给后人留下的旅游资源。厚厚的砖城墙、具有“华夏第一坞堡”之称的城里院、明清古建筑群等,都集中在一个村子里,是一个很好的旅游项目。如经开发利用,受益全村,有取之不尽的财源。

可惜保护不好,使文物受到很大的毁坏。

今后一定要重视起来。现在没有力量开发,也要留给后人去开发。

四、古文化

西中黄的文化底蕴很丰富。除建筑以外,还有饮食文化、民俗文化、娱乐文化等。特别是中黄的高抬,远近闻名,很值得开发。如果能将中黄高抬再精心加工,用高科技包装,提高质量,打造成一个文化品牌,成立一个文化公司,把高抬宣传出去,宣传到全国去,甚至宣传到外国去,到外面的各种会议和节日去表演,也是一个赚钱的项目。

五、人

世界万物,以人为本。西中黄村有3000余口人,这就是一个最大的资源。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都可以创造出来。

西中黄村的人,在过往的几千年中,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曾经创造出古中黄的辉煌,直到现在我们还引以为骄傲。现在和今后,西中黄村还要出多少优秀人才,真无法估量。只要村人重视教育,舍资培养,西中黄村是会有优秀人才出现的。我们深信那一天是会不远的。我们寄希望于后辈。

反思与总结:西中黄村资源不足。光凭土地只能吃饭,不能发展。过去,西中黄村人凭农业加工、商,才发展起来。特别是经商,中黄人有这方面的经历和经验,也属晋商一脉。今后,要求发展,也得走农业加工、商的路子。

中黄人可以走出去经商、办工厂;

中黄人可以招商、引资让外地人来办企业;

中黄人可以靠自己的人才创办科技、电器、玩具等不用本村资源的企业;

中黄人可以借外地的资源发展,如乡宁的煤和铁……

这一切,最要紧的是要有一个坚强的领导班子,要有一批有胆识,有知识,有技术,有智慧,有能力的优秀人才来领着全村人干。

西中黄村是会有这辉煌的一天的。希望这一天早日到来。我们大声呼唤西中黄村的辉煌!

(第五节)然灾害与防灾减灾

一、旱灾

西中黄村地处山西黄土高原,素有“十年九旱”之说。据《襄汾县志》记载,明、清两代与民国期间,就有旱灾53次之多,有的年份一季歉收或绝收,有的年份两季都绝收。灾情较严重的有:

光绪三年(1877年),夏、秋歉收,民食树叶、草根,饿死者不计其数。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全年无收,民食棉絮、观音土,死尸遍野。灾后人口大减。

民国十八年(1929年),民国十七年夏季歉收,亩收麦子一斗(合15公斤)秋季绝收,冬麦未下种。粮价飞涨,米、麦涨至22、23块银元一石。民国十八年,麦子涨至40块银元一石。遍野饥民,民不聊生。

灾年官府、商人囤积粮食,盘剥人民,克扣百姓。

1960年左右,连续三年干旱,粮棉减产。但是有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政府调来东北玉茭和外地薯干,让村人渡过难关。

1965年春旱无雨,村民在“四清”工作队的带领下,担水抗旱,浇灌小麦,渡过难关。

二、水灾

西中黄村地处三官峪洪水灌区,水灾主要是连淫雨和洪水。历史上洪水多次进村,村人多有防备,沿大街各户的大门上都设有挡水设备。比较严重的水灾有:

1943年8月,淫雨40天,村内墙倒屋塌者甚多。

1956年6月,淫雨连绵,入场小麦霉烂生芽,损失严重。

1964年6月,洪水暴涨,冲毁北门外渠堤,大水进村,南门口被麦草堵住,村内积水一米多深,许多房屋被淹,甚至倒塌。

灾后,村里组织村民,淘泊池,梳渠道,拆南门,抬高地基,防备水灾。

1970年7月1日洪水进村,淹了村子。

三、震灾

据《襄汾县志》记载,本地地震活动较多,历史上较大的地震有记载的就有35次之多。发生在临汾盆地的有两次,对我们影响巨大。

一次是元成宗大德七年八月六日戊时(1303年9月17日晚)洪洞、赵城发生8级地震。“坏城郭、堰渠,毁民房庐舍千万计,寺观亦倒倾千四百余所,压死人口二十七万有余。地裂成渠,村堡徒移,汾州城陷,破坏面积纵长五百余里,余震延续三四年。”(注:引自《古城志》)

另一次是清康熙三十年四月初六戌时(公元1695年5月18日晚)临汾、襄陵发生8级地震。这次地震“光似电、声如雷,黑暗乾坤,地动山摇,城倒屋塌,烈火烧天,黑水涌地”。震波北至右玉,南至谷城(湖北),西至平凉(甘肃),东抵滕县(山东)。主震过后,二十三、二十五日又发生6级、5.5级、6级余震,5级以下地震一直延续到年底。本村城里院的北墙上留有地震裂痕。

新中国成立以后至今,地震也时有发生。但大多都是人有所感,无破坏性后果。2003年11月25日,中午1时40分,本地发生5级地震,震中为洪洞甘亭,房屋有少量破坏,人员没有伤亡。

为预防地震,村人现在盖房都采用钢筋、水泥现浇铸灌,一体结构。筑墙也加用钢筋、钉扒增加拉力,防灾抗灾。

同类推荐
  • 披风

    披风

    《披风》是苏忠近作的汇编,多为短句、短章,无冗词,无赘语,简约是他的基本风貌。有时深情绵缈,飘逸着记忆的风烟;有时关涉现世,聚结着日常的烦忧。山晴雪,雨离别,枝乱颤,都是他的所见、所感,美言词,深邃而别有意蕴。
  • 禅机1957:苦难的祭坛

    禅机1957:苦难的祭坛

    我们将会看到他们的喜怒哀乐、生离死别、升降沉浮,不过是命运经盘上的一次次轮回。这里没有一般意义上的好人和坏人,我想尽力全景式地写出这台大戏来,也没有真正的侥幸者和发迹者,本书将至少涉及两代知识分子,有的只是一片历经烟熏火燎、遍布断壁残垣的废墟,通过序曲至尾声,以及在这废墟里被理性的血泪渐渐浇灌出的人格的新芽……
  • 走过伤心地

    走过伤心地

    《走过伤心地》是著名作者张雅文的报告文学作品集。在《四万:四百万的牵挂》这篇报告文学里,她讴歌了著名心外科专家刘晓程用精湛的医技拯救着人类的生命,用圣洁的心灵净化着社会人群的精神境界。
  • 林下云烟

    林下云烟

    精选了郑逸梅写人物、谈掌故、品艺事、话图书的文章上百余篇,撷英采华,变成这部郑逸梅美文类编。共分人物编、书话编、掌故编、艺事编四辑。所选皆为郑文精粹,而又以类相从,可以和而观之,也可性有偏嗜,各取所好,一编在手,尽享快乐阅读的陶然之感。
  •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散文精品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散文精品

    诺贝尔文学奖是世界上对文学作品的最高肯定,是世界各国文化的精髓。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散文精品》共收录百年来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的散文精品70余篇,为所有读者提供一份可供学习、欣赏、借鉴的世界散文经典之作。该书1995年出版过,现经整理后再版。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散文精品》由毛信德和李孝华担任编著。
热门推荐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独占帝王心:朕的冷情舞后

    独占帝王心:朕的冷情舞后

    【QQ书友群】243106671“一生富贵荣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你还不满足吗?”某皇帝嘴角上扬,却是嘲讽的阴笑。“满足?”女子冷笑,“我唯一的满足便是这个天下臣服在我脚下!”皇后?谁稀罕。一朝背叛,伍琴悲愤决绝跳下电视塔,再世为人绝不做牺牲品。金钱、权利她玩弄鼓掌,爱情换做筹码,乱世之中她要做的是绝对的霸者。
  • 古文观止(最爱读国学书系)

    古文观止(最爱读国学书系)

    《最爱读国学书系:古文观止》所选古文,以散文为主,兼收韵文、骈文。先秦选的最多的是《左传》,汉代选得最多的是《史记》,唐宋时代选得最多的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的文章。选文丰富多彩,篇幅较短,语言精炼,便于诵读,其中不少是传诵千古的名篇。
  • 奥运励志故事

    奥运励志故事

    细细地品,从一滴汗水到一滴泪水。是什么让我们记下奥运冠军们光芒四射的名字?他们的身后有多少无法细列的困难被战胜,无法想象的寂寞被忍受? 阅读它,赶紧阅读它—— 你总能找到属于你自己的奥运偶像。 你总能读到你无法获知的激情人生。
  • 涩女传说

    涩女传说

    大姐,请你不要介意,我真的是怀着一颗赤子之心,搬进来与您同住的,请相信我真诚的眼神,我绝对没有想要染指这屋子里的任何一个女人。严寒语……雪帷,相信我,过去的女人都是浮云,只有你才能让我永久地停驻。我一定会删掉所有MM的联系电话,永远只给你一人打电话的。蒋诚度语……
  • 至尊倾城

    至尊倾城

    前世,一心修炼的夜倾城,在飞升时,遭遇雷劫而穿越到了一个身中奇毒的八岁女孩身上。初临异世,身在雾月森林的她,因为吞食了火龙晶果而变得百毒不侵,同时,她的鲜血也变成能解天下奇毒的至宝。在雾月森林中,她倾世的容颜杰出的医术强大的幻力震撼了整个狐族。重返人间,一袭男装倾天下!当花团锦簇的花锦城变成了一座丧尸城的时候,倾城如何风华绝代地坚守城池,拯救全城百姓!在百年大赛上,她是以怎样的惊人之姿出现在世人面前?百花盛宴上,她绝世的才情又迷花了多少人的眼,摄伤了多少人的魂,沉醉了多少人的心?在彩玄学院,她那倾世的容颜,绝世的医术,强大的幻力,惊人的驯兽手段,超凡的炼器天赋,又震惊了多少世人,迷住了多少美少年。在鲛人族中,又有怎样惊心动魄的经历?当倾城游历天下,锋芒毕露之际,又有多少美少年为之倾倒!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魔神武

    魔神武

    这是一个精彩纷呈的世界,他与孙悟空称兄道弟,与关羽后羿切磋武道,与孔孟三藏论道……他为了守护至亲之人,战十万天神,闯幽冥地府,渡九世轮回,逆天地批命,不悔滔天血债,却又无愧诸天众生!这是他的故事,他是段晨,一切尽在《魔神武》本书等级:炼体境、元气境、武灵境、人武境、地武境、天武境、空武境、玄武境、真武境…………———————————————————————————————————————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