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19200000008

第8章 村貌(1)

(第一节)地理环境

第一编主要记述西中黄村的村容村貌,地理位置,生存条件,古代建筑。分两章八节述。

(第一节)置与地形

西中黄村西边与三公村、尉村连片;南边与程公村接壤;东边与北中黄村、南中黄村毗连;北边与涧滩、盘道、焦彭为邻。

位置在襄汾县西境的姑射山脚下,东离县城20公里,东南离汾城5公里。地理坐标为东经111°16′,北纬35°53′。南北长5公里(程公村-盘道),东西宽2.5公里(三公地-北中黄地),总面积为12.5平方公里。

本村就建筑在这块长方形的土地中间,为长方形。

地形地貌:北边与西边高,南边与东边低,西北与东南呈缓坡趋向。梯田多在西北,缓缓向东南倾斜。土质属冲击塬土质和洪冲积土层。土层厚度60至80米。

这方土地恰好占据吕梁山脉三官峪洪积面南半扇的中心地带,非常有利洪水浇灌。从古到今,每逢雨季,山洪爆发,洪水便夹杂着山上的腐烂树叶草根和牛羊粪沃土,浇灌这方土地,滋润得这方土地非常肥沃。中黄的先民们世世代代就靠耕种这方土地,发展农耕,繁衍生息。

西中黄的村子,分村内和集上两部分。村内居住着80%的人口;集上居住着20%的人口。1980年以后,由于居住拥挤,村民逐渐向村外发展扩建,现在,南门外东西两侧和西门外城墙根,都已建起两排房屋。北门外的民房已经盖到与春秋楼一般齐;东门外东北角也已盖满房屋,与北中黄连接。除东门外西南角没有房屋外,村子四周基本上都盖有民房。

(第二节)候条件

西中黄村属暖热带大陆性亚干旱气候。春、夏、秋、冬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无霜期为185.3天。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阴雨连绵,冬季寒冷多风。

本村气候与全县气候没有太大差异。据县气象局1986至2005年观测记载:年平均气温为12.7℃。其中冬季(12月至次年2月)平均为0.5℃;春季(3月至5月)平均气温为14.0℃;夏季(6月至8月)平均气温为25.2℃;秋季(9月至11月)平均气温为12.4℃。一年当中,一月份最冷,平均气温为-2.3℃;7月份最热,平均气温为26.4℃。极端最低温度为-22.0℃,出现在1990年2月1日。2008年1月最低温度为-16.0℃。极端最高温度为41.2℃,出现在2005年6月23日。

年平均降水量为488.3毫米,年平均降水天数为72天。年最大降水量出现在2003年,为876.9毫米,年最小降水量为266.3毫米,出现在1997年。月最大降水量为299.3毫西中黄村占据的这块地方,属临汾盆地。据史料记载:远古时候,地壳活动比较强烈,地貌曾经历多次变化。吕梁运动使本地隆起;中生代燕山运动奠定地貌形态基本轮廓;新三纪末喜马拉雅运动中,产生了以断层陷落为主的临汾盆地;进入第四纪后,西侧山地不断间歇性上升隆起,山脉高塬逐渐增高,形成现在的地形地貌。这里属洪积扇灌区和丘陵山坡区。海拔600至700米。黄土层厚度为60至80米。本村先民,根据地形选择住址,在有利生存之处筑建村庄,选择肥沃土地进行农耕生存,是很有远见卓识的。

米,出现在2003年8月。全年降水量主要集中在6、7、8、9四个月内,其中,7月中旬为最多。四季平均降水量为:春季占年降水量17%,夏季占54%,秋季占26%,冬季占3%。

空气湿度1986年至2005年年平均为67%,2月份相对湿度为56%,8月份相对湿度为76%。

风。本地多行南风和西南风,亦称地方风,占风向总频率的26%,每年的5月下旬,一般情况下都要刮。这时如遇天旱,几日西南风,可把小麦刮干,称“风热干”,就要减产或绝收。春季风速为1.4米/秒,夏季风速为1.9米/秒,秋季风速为1.4米/秒,冬季风速为2.1米/秒。本地最大风速为17.7米/秒,出现在2005年。

西中黄村地处姑射山脉脚下,受山脉影响,这里有时偏雨。民谚有:西边山上黑云滚,马上就有大雨来;小孩子快回家,马头山上雨来啦等。这里也受东北风的影响,连刮几日东北风,就要下大雨。

一年气候变化(农历):正月气温始暖,春寒料峭,时有降雪。二月渐有暖意,寒犹未减,俗云:一冷一热,过了寒节。”三月和风煦煦,清明时节雨纷纷,雨打坟头钱,一年好种田。”四月天暖有寒流,早秋播种看苗绿,小麦防止黄、黑疸,熏烟点火在田头。农谚云:黄疸收一半,黑疸全不见。”五月天气热,大忙到季节(夏收、夏种、夏管)。农谚云:有钱难买五月旱,六月连阴吃饱饭。”七月天气炎热,秋田管理不能歇。“秋后一伏,热死老牛。”八月秋风渐渐凉,秋种、秋收要大忙。特别是小麦播种,一定要抓住秋分前三后四最好时机。九月开始霜降,树叶渐落,刨红薯收冬菜。传说“夏至酉逢(有风)三伏雨,重阳戊遇(无雨)一冬干。”十月天气开始寒,担柴拉炭备冬天。十一月、十二月天气大寒,冰封地冻,瑞雪兆丰年。总之,一年中间麦收八、十、三场雨,即八月有雨种好麦,十月有雨冬墒好,三月有雨麦苗及时返青。

当地还流传着一些气象谚语和顺口溜:

早看东南,晚看西北

西山出现火烧云,烧后又蔫雨淋淋

瓦片云,晒死人

十七十八天不晴,要晴过了二十一(jie)

蚂蚁拦道,要下大雨

马头山上冒黑云,马上就有大雨淋

西北风一刮,天气就晴了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

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

头九有雪,九九有雪

秋分前三后四,种麦最为适时

白露不露头,拔出喂了牛

(第三节)置沿革与行政区划

西中黄村所处的地理位置,东离丁村遗址25公里,离陶寺遗址30公里,属于人类频繁活动,经常活动的范围之内,是华夏文明发祥地的范畴。这里生活的人群,应是丁村人的分脉或后裔,他们最早是什么部落?现在难以考究。但从尧开始就有记载了。

《太平寰宇记》载:太平乃唐城,尧年十六封唐侯于此。”本村即为其属地。所以自尧、舜、禹、汤到周初,西中黄村都为古唐国辖地。

春秋时期,周成王九年,封弟叔虞于唐(即今赵康晋城村),称唐侯。唐侯姓姬名虞,改国号为晋。后来晋国被三分为韩、赵、魏。太平划为魏地。本村属魏国。

秦、汉、三国、西晋、南北朝属临汾县(今赵康晋城村)管辖。

北魏太平真君七年,置泰平县(今古城镇),本村属其所辖。

北周时,为避太祖宇文泰讳,改泰平县为太平县,仍属其管辖。

唐贞观七年,太平县由古城迁至汾城。此后,历经唐、宋、元、明、清各代,本村均属太平县管辖。

民国三年(1914年),因太平县与安徽太平县同名,故改名为汾城县。仍属其管辖。

据史料记载:汉代实行里(即村)制,以县统乡,以乡统里。元代实行里甲制:里下编甲,每甲20户。直至明、清,一直沿用。清代后期,将里甲制发展为保甲制,保设保长,甲设甲长,保统甲。明时本村设中黄里。(北膏腴东门外大庙内铸的大铁钟上,有“中黄里”人捐钱是证。)

民国初(1918年)废除保甲制,实行区村建制。县下设区,区下建村,村中设闾,闾设闾长,村由乡约主持村政,后改为村长和村副。西中黄属汾城一区,区公所设在北膏腴村。村设村公所,村公所下辖9个闾,每闾25户,全村当时共270户,1650口人。

1936年,省政府实行村本政治,区下增设编村。西中黄为中黄编村主村。

1947年解放,废除编村。县、区、村建立人民政权。西中黄村建立农会,设农会主席。

1949年新中国成立,西中黄村属汾城县一区,西中黄村独立行政村。

1954年,襄陵、汾城并县撤区,设工作点,本村为中黄工作点。

1956年,撤消基点乡,小乡并大乡,中黄乡与高一乡合并,属襄汾县高一乡。

1958年,实行政社合一,西中黄村为“五星高级农业社”领导。

1959年,原汾城县划归侯马市管辖,属侯马市汾城人民公社管辖,设中黄管理区。

1961年,恢复襄汾县,属襄汾县汾城人民公社,村设生产大队。

1966年,改管委会为革命委员会。

1976年,文革”结束,改为生产大队。

1984年,改行乡镇制,属汾城镇。生产大队改名为村民委员会。生产队改称为居民小组。全村设八个居民小组。集上为一、二小组;村西北角为第三小组;村东北角为第四小组;西门口为第五小组,东门口为第八小组;村子南边为六、七小组。

2007年,全村共有845户,3434口人。其中,一组97%户,415口人;二组101户414口人;三组104户,410口人;四组92户,350口人;五组116户,459口人;六组116户,489口人;七组116户,473口人;八组92户,369口人。

(第四节)源与发展

西中黄的天然资源是:土地、水、先祖留下的古建筑、古文化和人。

一、土地

本村占据的这一方土地,恰好在三官峪洪积扇面南半扇的中心地带,靠着肥沃的洪水浇灌,这方土地盛产粮、棉和五谷杂粮,是养育西中黄人的保命田、发展田、繁衍田。从古到今,能够传到今天,就靠这方土地的滋养。千万要珍惜土地。

土壤为重壤褐土,表层多为娄土,洪灌地土壤呈粒状结构,粘性强;非洪灌地为屑粒状结构,下层为块状结构。土地呈微碱性反应,有机质多为0.8%至1.5%,持水抗旱力较强。娄土地需要适时耕种,可耕性较好。为粮、棉基地。

本村土地做砖质量好。2000年至2003年村人开办砖场150多家,烧砖取土虽赚了一些钱,但破坏了土地耕作层,甚为可惜。

二、水

(一)井水。本村村东、村西、村南都有地下水源。东门外有井一眼,井深为130米;西门外有井三眼,井深为160%米;南门外有井三眼,井深为120米;北门外无井。现在全村饮用井水。还有井灌水地1050亩。

(二)洪水。三官峪内有黑牛河、太平河、官头河、鸡皮河四支流汇入大峪;三友河、梅花河两条支流汇入小峪,大峪和小峪两水汇合于三官庙前,流出峪口,浇灌尉村、盘道、西中黄等村的土地。集水面积274平方公里。最大洪峰1812立方米/秒(1958年8月4日),最小洪峰30立方米/秒(1984年),一般洪峰为320立方米/秒。

三、古建筑

西中黄村的古建筑是先祖给后人留下的旅游资源。厚厚的砖城墙、具有“华夏第一坞堡”之称的城里院、明清古建筑群等,都集中在一个村子里,是一个很好的旅游项目。如经开发利用,受益全村,有取之不尽的财源。

可惜保护不好,使文物受到很大的毁坏。

今后一定要重视起来。现在没有力量开发,也要留给后人去开发。

四、古文化

西中黄的文化底蕴很丰富。除建筑以外,还有饮食文化、民俗文化、娱乐文化等。特别是中黄的高抬,远近闻名,很值得开发。如果能将中黄高抬再精心加工,用高科技包装,提高质量,打造成一个文化品牌,成立一个文化公司,把高抬宣传出去,宣传到全国去,甚至宣传到外国去,到外面的各种会议和节日去表演,也是一个赚钱的项目。

五、人

世界万物,以人为本。西中黄村有3000余口人,这就是一个最大的资源。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都可以创造出来。

西中黄村的人,在过往的几千年中,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曾经创造出古中黄的辉煌,直到现在我们还引以为骄傲。现在和今后,西中黄村还要出多少优秀人才,真无法估量。只要村人重视教育,舍资培养,西中黄村是会有优秀人才出现的。我们深信那一天是会不远的。我们寄希望于后辈。

反思与总结:西中黄村资源不足。光凭土地只能吃饭,不能发展。过去,西中黄村人凭农业加工、商,才发展起来。特别是经商,中黄人有这方面的经历和经验,也属晋商一脉。今后,要求发展,也得走农业加工、商的路子。

中黄人可以走出去经商、办工厂;

中黄人可以招商、引资让外地人来办企业;

中黄人可以靠自己的人才创办科技、电器、玩具等不用本村资源的企业;

中黄人可以借外地的资源发展,如乡宁的煤和铁……

这一切,最要紧的是要有一个坚强的领导班子,要有一批有胆识,有知识,有技术,有智慧,有能力的优秀人才来领着全村人干。

西中黄村是会有这辉煌的一天的。希望这一天早日到来。我们大声呼唤西中黄村的辉煌!

(第五节)然灾害与防灾减灾

一、旱灾

西中黄村地处山西黄土高原,素有“十年九旱”之说。据《襄汾县志》记载,明、清两代与民国期间,就有旱灾53次之多,有的年份一季歉收或绝收,有的年份两季都绝收。灾情较严重的有:

光绪三年(1877年),夏、秋歉收,民食树叶、草根,饿死者不计其数。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全年无收,民食棉絮、观音土,死尸遍野。灾后人口大减。

民国十八年(1929年),民国十七年夏季歉收,亩收麦子一斗(合15公斤)秋季绝收,冬麦未下种。粮价飞涨,米、麦涨至22、23块银元一石。民国十八年,麦子涨至40块银元一石。遍野饥民,民不聊生。

灾年官府、商人囤积粮食,盘剥人民,克扣百姓。

1960年左右,连续三年干旱,粮棉减产。但是有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政府调来东北玉茭和外地薯干,让村人渡过难关。

1965年春旱无雨,村民在“四清”工作队的带领下,担水抗旱,浇灌小麦,渡过难关。

二、水灾

西中黄村地处三官峪洪水灌区,水灾主要是连淫雨和洪水。历史上洪水多次进村,村人多有防备,沿大街各户的大门上都设有挡水设备。比较严重的水灾有:

1943年8月,淫雨40天,村内墙倒屋塌者甚多。

1956年6月,淫雨连绵,入场小麦霉烂生芽,损失严重。

1964年6月,洪水暴涨,冲毁北门外渠堤,大水进村,南门口被麦草堵住,村内积水一米多深,许多房屋被淹,甚至倒塌。

灾后,村里组织村民,淘泊池,梳渠道,拆南门,抬高地基,防备水灾。

1970年7月1日洪水进村,淹了村子。

三、震灾

据《襄汾县志》记载,本地地震活动较多,历史上较大的地震有记载的就有35次之多。发生在临汾盆地的有两次,对我们影响巨大。

一次是元成宗大德七年八月六日戊时(1303年9月17日晚)洪洞、赵城发生8级地震。“坏城郭、堰渠,毁民房庐舍千万计,寺观亦倒倾千四百余所,压死人口二十七万有余。地裂成渠,村堡徒移,汾州城陷,破坏面积纵长五百余里,余震延续三四年。”(注:引自《古城志》)

另一次是清康熙三十年四月初六戌时(公元1695年5月18日晚)临汾、襄陵发生8级地震。这次地震“光似电、声如雷,黑暗乾坤,地动山摇,城倒屋塌,烈火烧天,黑水涌地”。震波北至右玉,南至谷城(湖北),西至平凉(甘肃),东抵滕县(山东)。主震过后,二十三、二十五日又发生6级、5.5级、6级余震,5级以下地震一直延续到年底。本村城里院的北墙上留有地震裂痕。

新中国成立以后至今,地震也时有发生。但大多都是人有所感,无破坏性后果。2003年11月25日,中午1时40分,本地发生5级地震,震中为洪洞甘亭,房屋有少量破坏,人员没有伤亡。

为预防地震,村人现在盖房都采用钢筋、水泥现浇铸灌,一体结构。筑墙也加用钢筋、钉扒增加拉力,防灾抗灾。

同类推荐
  • 一个小说家的生活与想象

    一个小说家的生活与想象

    本书是“短篇王”丛书之一,该书系的出版,是为了推动精致的写作和阅读。本书作者刁斗,曾当过新闻记者,现为文学编辑。已出版的作品单行本有:诗集《爱情纪事》,长篇小说《私人档案》、《证词》、《回家》、《游戏法》、《欲罢》,小说集《骰子一掷》、《独自上升》、《痛哭一睌》、《为之颤抖》、《爱情是怎样制造出来的》、《重现的镜子》。曾热爱过文学的人,大概都不会忘记欧·亨利、都德、契诃夫、海明威、鲁迅、汪曾祺等作家的短篇作品,即使是“先锋”、“现代”、“后现代”的作家,也不乏短小精致的传世之作。在当下时尚的文学消费潮流中,能够挽回文学精致的写作和阅读,张扬短篇小说大概是有效的方式之一。
  • 红军留下的女人们

    红军留下的女人们

    这是一部纪实文学。作者从历史的角度,把握住特定历史人物的个性,描写了14组红军女战士的光辉形象。这些女人,在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了白区,承担着献身革命与护卫家庭的双重重担。作者从这些红军留下的女人身上,挖掘她们的伟岸人格,圣洁的品格,不屈的个性……
  • 就当一次路过

    就当一次路过

    恩德传媒出品,这么远那么近监制,OUR书系第一辑。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次路过,每个人都有各自抵达的终点,或许是你独自上路,或许有人愿意为你停留。最终大多数人或许会分开,我经历过,我知道他们很重要,任何人来到你身边愿意为你停下脚步,都是值得珍惜的事。所有相遇都是有意义的,别在意是否还有告别,哪怕只是一次路过,也要在最好的年纪里,放肆地活,坚定地爱。正是因为那些过往和遗憾才成就了现在的你,所有的回忆都会成为你温暖前行的动力。
  • 当仓央嘉措遇见纳兰容若

    当仓央嘉措遇见纳兰容若

    这是两个人的传记和诗歌合集。此书记录了他们俩的主要诗歌作品和人生经历。两人分别是仓央嘉措与纳兰容若。著名电影《非诚勿扰》播出后,仓央嘉措的诗歌被人们重新拾起,并受到广大年轻人的狂热追捧。他是最令人尊敬的转世活佛,却深爱着一个平凡的姑娘。“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成为千古绝唱。而几乎在同一个时期,另一个出身显赫,却向往平凡的词人——纳兰容若,也是文坛上闪亮的星星。被多少幽怨的才子佳人常挂口头的“人生若只如初见”,就是出自这位奇才之手。
  • 中国随笔年度佳作

    中国随笔年度佳作

    阅读2011年的随笔,脑子里总是缠绕狄更斯的一段话。这是让人辗转不寐的话,一想起心里就有莫名的躁动,骨子里仿佛添加了别样的物质。狄更斯的话本来是对法国大革命而言的。那是震荡的时代,那是血与火的时代,是方生方死,是绝望时希望,是血污与啼哭,是产床与墓碑,是破坏与打碎也是祈祷与重建。在大变革的时代必有大撕裂,在血水里浸泡,在沸水里蒸煮,在清水里涤洗。但是当下呢,我们身处的当下,这是怎样的时代?怎样的时期?我们心绪茫然,真不知如何命名这种情绪:是说爱还是言恨。你要爱这个时代就托生在这个时代吧,这是天堂;你要恨这个时代就托生在这个时代,这是地狱。
热门推荐
  • 剑荡九天

    剑荡九天

    肉四重,神通九重,五行至尊!三千大道便有三千世界,昊天乃是三千世界之中一方小界。因为弱小,竞争变得更加残酷。楚昊本为楚家庶出弟子,郁郁不得志。却因母亲遗愿不愿自甘堕落,机缘巧合之下融合了一枚远古留存的滴血琥珀,从此学什么都比别人快。狂蟒天罡,问道难寻,轮回纪元。以低劣资质,寻得大道三千,踏足武道巅峰,一人一剑,仗剑天涯,横扫环宇,名震八荒,问三千世界,诸般新奇,谁能挡我剑荡九天。
  • 帝国风情画

    帝国风情画

    无与伦比的绝美高维度智慧星叶,机缘巧合,改造男主常凯轩身体机能,帮助他成为隐形全球富豪,同时令他可以穿梭于时空和历史,在游戏世界和现实世界切换自如,对战美国航母和日本自卫队、玄海争霸只是惊心动魄的开始。与此同时,萧华、兰小诺、段颐、艳紫。。。。。。一段段甜美虐恋随着他的奇异之旅此起彼伏延绵不断。
  • 掌故演义(残缺本)

    掌故演义(残缺本)

    清代小说《掌故演义》七回。小说从明末写起。朱明王朝日薄西山,海内大乱,山陕地区出了两人造反。一个李自成,一个张献忠。不仅内乱四起,而且外患迭连。最使明廷头痛的是东北满族的侵扰,最终导致萨尔浒明军的惨败。展现了历史风云,值得阅读。
  • 难忘的少年时光

    难忘的少年时光

    每个人都是从出生到成年,中间都会经过一个必会经过的时期——少年。少年的时光是那么美好,但是又是那么的令人着迷、怀念,令人难以忘怀。《难忘的少年时光》一书中讲述了“让花朵在受伤处绽放”、“贪婪换来的惩罚”、“不要让冲动左右了你”等故事,跟随本书去回忆自己的少年时光吧。
  • 责任就是能力

    责任就是能力

    责任就是能力!微软、华为、联想都将责任作为最基本、也是最高的要求和标准。你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员工吗?追求卓越的事业巅峰,责任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品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责任不仅是一种品德,更是一种能力!
  • 妈妈给女儿讲的365夜经典故事

    妈妈给女儿讲的365夜经典故事

    《妈妈给女儿讲的365夜经典故事》系枕边书“父母给孩子讲的365夜经典故事丛书”之一,所选睡前故事以突显人类优秀品质为主,帮助父母引导孩子养成勤奋踏实、诚实待人、积极乐观、宽容博爱等优良品格。
  • 儿科常见疾病诊治

    儿科常见疾病诊治

    小儿阶段是人生过程中的基础阶段,健康活泼、朝气蓬勃的小儿不仅给家庭生活增添情趣,也是家庭、国家、民族的幸福与希望。儿科常见病的规范治疗是确保儿童身心健康的重要环节。为确保儿科常见病的诊治效果,我们组织有关专家编写了《儿科常见疾病诊治》一书,目的在于为儿科医务工作者及相关人士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 重生星际时代

    重生星际时代

    带着生命空间和记忆重生,必须在二十岁之前成为S级异能者,否则就要挂?我勒个去,看来到了这星际时代,姐不发威不行啦!嗯,这位帅哥,你想以武求亲?可以,关门,众亲友上!敢上门调戏,就要有被群殴的觉悟。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繁花:十年高考满分作文精选

    繁花:十年高考满分作文精选

    高考满分作文十大要点:标题引人入胜——独树一帜;语风清新明义——言简意赅;文体形式多样——不拘一格;视角独特深入——见微知著;内容充实新颖——镜意求新;材料意象丰富——托物引类;立意务求深刻——高瞻远瞩;行文展现才情——拍案惊奇;真情自然流露——去伪存真;彰显个性魅力——锋芒毕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