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外,杰克最引人注目的生意就是组织银行团为德国的经济复兴提供贷款。战后,为了挽回已经陷入崩溃境地的德国经济,并使德国向盟国进行战争赔偿的计划得以顺利实施,盟国决定向德国政府提供总额为2亿美元的贷款,其中美国承担了1,1亿美元的筹款任务。摩根公司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主导作用,以杰克为首的银行家小组成为了这笔贷款的具体经办人,这也使得杰克的国际知名度获得了极大提高。
在国内,摩根家族的影响也达到了一个顶峰时期。1920年,杰克联合美国化学公司的皮埃尔·S·杜邦完成了一笔价值6000多万美元的交易,从而顺利接管了通用汽车公司。这既进一步巩固了家族对通用汽车的控制,又赢得了杜邦公司的好感,是杰克所完成的一石二鸟的杰作。1924年,在摩根财团的大力支持下,柯立芝击败竞争对手成功当选为美国第30总统,从而使得摩根财团在美国政界拥有了最具权利的代言人。
在金融界,摩根家族的成功在美国也是无与伦比的,可以说是把持着美国资本市场的大门。整个20年代,摩根公司是美国出售证券最多的银行,它还大量收购了通用电气公司、国际收割机公司和美国广播公司等大企业的股票。当时的摩根家族牢牢把持着美国第一大财团的地位,能够成为摩根家族合伙人在当时不仅意味着财富,还意味着地位,是非常可炫耀的成就。
总之,摩根财团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而大战也给摩根财团带来了新的发展机会。摩根家族在新首领杰克的带领下,利用战争使家族的声誉和影响达到了顶峰状态。
放眼整个20年代,摩根财团都是美国甚至是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财团。杰克对大战结束后摩根王朝的势力非常骄傲,他同外国政府讲话的口气就像美国资本市场的官方代言人一样,甚至连美国政府也不放在眼里。
3,大危机中的摩根财团
1929年,美国爆发了空前的经济大危机,并在全世界资本主义国家引发了连锁反应,导致了持续相当长时间的经济衰退,历史上称之为大萧条时期。危机产生的原因众说纷纭,其中的根本原因是美国在前10年中的持续高速扩张孕育了潜在的危机,给美国经济带来了严重的供需不平衡矛盾。一方面是收入结构的不平衡,贫富差距急剧扩大,广大群众相对贫困,无力购买大量商品,引发了严重的商品供需失衡;另一方面,存在着严重的资本市场供需不平衡,由于资本积累和集中速度的提高,大量资本因为没有充分的投资渠道而涌进投机市场,造成了股票交易市场的过度繁荣,泡沫严重,一旦出现问题就会引起连锁性的崩溃的反应。
1929年10月的第三周,股市风暴不可避免地来临了,从周一开始,每天的交易量都很大,股票如同烫手的山芋一样,遭到人们的不断抛售,恐慌开始在市场中蔓延。到了24号这个被称为“黑色星期四”的日子,恐慌达到了顶峰。一开市,通用汽车公司的一笔2000股的大单,拉开了股票集中抛售的大幕,股市到了崩溃的边缘。这时,大银行家们终于坐不住了,午饭过后,华尔街的头脑们涌到了J·P·摩根公司的办公室,向杰克求助,商讨应对危机的方法。很快大银行家们就达成了协议:由各家共同出资组成一笔应急资金,大量买进美国钢铁公司的股票,把价格抬起来,恢复市场信心。
行动立竿见影,当天下午收盘时,股市暂时稳定了下来,这给了人们希望,期待着20年前皮尔庞特拯救美国的那一幕即将重演。然而今非昔比,舞台上的角色不同了,20年后华尔街的银行家们关心的只是他们自己的生意和客户的利益,除此之外,他们并不想多做什么,就连杰克也不例外。当从股票价格暂时的稳定中保住自己的利益后,杰克和其他所有的大银行家们再没有采取任何挽救措施,任由股价一跌再跌,直到10月28日,即历史上著名的“黑色星期一”,这一天道琼斯指数单日下跌12,8%,创造了股市跌幅的历史最高纪录,这个纪录后来保持了40多年才被打破43。第二天,道琼斯指数又下跌了11,7%,单日成交1641万手。股市陷入彻底崩溃,等到杰克这些银行家们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时,一切都晚了,历史的车轮已经无法回转。
这场危机波及范围之广,破坏程度之大,是历史上所从来没有过的。事实上,就算是皮尔庞特这样叱咤风云的金融领袖还活着,他恐怕也是无能为力。随着危机的不断加深,美国经济陷入了全面萧条,而作为华尔街的掌舵者,摩根财团也不可避免的受到了沉重打击。
起初,摩根公司在大银行家们的联手下暂时逃过了“黑色星期四”的股市风暴,公司雄厚的实力和历史底蕴,使得公司在危机的开始阶段依然保持着良好的运行状态。但好景不长,1929年以后,伴随着整个世界经济陷入低谷,摩根家族的生意也走上了下坡路,1929年11月,摩根公司的净资产为1,18亿,而到了1932年这个数字就降到了5300万。
1931和1932年,摩根公司在这两年的经营如此之差,以致于杰克和公司主要合伙人的收入都没有超过政府规定的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但当舆论披露此事时,却没有人对摩根公司的困境表示“同情”,相反,人们觉得在如此艰难的时刻,杰克和他的那些大资本家合伙人居然不交税,实属可恶,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舆论对摩根家族的仇视。
事实上,如同前文所述,从皮尔庞特时代开始,摩根家族就在不断的扩张,银行不再是单纯为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机构,而成了控制和指挥工商企业的大本营。作为美国历史上曾经的最大垄断者,早在十九世纪,摩根家族已经实现了对美国重要行业和大企业的有效控制,而杰克则进一步巩固了这种控制。据调查,到二十世纪30年代初,摩根公司在美国89家最大的公司里拥有167个董事席位,使得摩根公司几乎控制着美国所有重要的银行和大企业。这种垄断模式引起了整个社会对以摩根公司为代表的大垄断资本的深恶痛绝,人们普遍认为,虽然1914年通过了反托拉斯法,但这些法律因为没有得到有效实施而未达到其应有的效果,在缺乏有效监督和管制的情况下,这种垄断资本能够轻而易举的控制整个国家的产业命脉,而那些资本巨头们便可以随心所欲的追逐利润而无需考虑对国家和社会的影响,这是造成大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
对摩根财团而言,改革突如其来。1933年民主党总统罗斯福44上台后,立即推行了其著名的“罗斯福新政”,开始了美国经济和社会的大变革。
4,家族分裂
在罗斯福总统的新政中,总统和国会在反垄断方面的政策是十分坚决的,那就是不允许有像摩根公司这样可以随心所欲控制国家经济的大企业存在。在这种政策的指导下,参议院特地成立了调查委员会,对摩根财团的垄断情况进行了多次听证调查,并最终催生出了足以将摩根家族经过几代人苦心经营建立起来的金融帝国土崩瓦解的法律,即罗斯福政府著名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45,这项法律彻底改变了摩根家族的命运。
《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规定,所有国家银行和联邦储备银行都不允许同股票经纪公司有任何联系,商业银行也不允许从事投资银行业务。这项规定意味着,现有的J·P·摩根公司是非法的,它要么变成一个单纯的商业银行,只从事存款和贷款业务,要么变成一个专门从事股票和债券业务的投资公司,而不能身兼两职。同时,该法案还规定,投资银行家不能在商业银行的董事会中担任任何职务。
在新的法案下,J·P·摩根公司面临着解体的命运。是商业银行,还是投资银行?这个两难的抉择摆在了杰克面前。同样的问题,皮尔庞特一定会选择投资银行,J·S·摩根也会做出相同的决定,因为他们都喜欢从事这种通过银行投资来控制实业的具有风险性的事业,这也正是摩根家族的起家之本。然而杰克却倾向于保留J·P·摩根公司,并把它变成一个单纯的商业银行,他自己也决定继续留在这个以父亲名字命名的家族企业里。同时这种安排也考虑到了当时摩根公司的职员就业问题,因为一旦摩根公司变成一家投资银行,就意味着要大量解聘员工,而这样做是违背摩根家族的传统的。另外,公司的高级合伙人也不愿把声誉极好的J·P·摩根公司变成一个规模较小的投资银行机构,他们还期待着也许有一天,摩根公司可以重新从事证券和投资银行业务。
最终,在痛苦的选择前,杰克的大多数合伙人留在了摩根公司。于是,从1935年开始,J·P·摩根公司就变成了一家单纯的商业银行,再也不能发行证券,这使摩根公司在海外的声誉和对投资的控制大受影响,也削弱了公司的规模,并逐渐被花旗银行、大通银行和其它股份制银行所超越。不得已,到了1940年,J·P·摩根公司正式改变了公司性质,通过向公众发行股票的方式将公司由合伙制改为股份制,并于1942年加入了联邦储备系统。
杰克的二儿子亨利·摩根继承了祖父和曾祖父的秉性,他选择了更具风险性的新的事业:带着20多人从J·P·摩根公司分离出来,成立了摩根斯坦利投资银行。1935年9月16日,摩根斯坦利在华尔街正式开张,这里距离J·P·摩根公司只有不到100米的距离,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两家公司的关系。事实上,摩根斯坦利只是名义上从J·P·摩根公司中分离出来,因为它是在摩根公司的全力资助下创建的,新公司成立时所拥有的750万美元的股份中,700万的优先股46就来自于J·P·摩根公司,而其中杰克及其亲信拥有超过50%的份额。所以,摩根斯坦利更像是J·P·摩根公司的一个子公司,在母公司这艘大船的庇护下,它可以自由的在风险的海洋中驰骋。
开业的第一周,摩根斯坦利就卷入到繁忙的业务中,以致一个大公司的董事长来谈融资的时候,主要合伙人哈罗德·斯坦利不得不对他抱歉地说:“下星期再来吧。”在开业的第一年里,摩根斯坦利就接手了10亿美元的发行业务,席卷了1/4的市场份额。
其实不仅是今天,而且从当时来看,不让J·P·摩根公司进行混合经营是不公平的,因为J·P·摩根是当时唯一一家证明银行业与投行业务完全可以成功结合在一起的金融集团。而其它像国民城市银行和大通银行的证券分支机构确有丑闻发生,而且这些银行早就想将投行业务分离出去。换句话说,摩根财团在没犯错误的情况下,被硬生生地肢解了。
但不管怎么样,对摩根家族来说,毕竟是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从那时开始,摩根财团变成了由J·P·摩根公司(J·P·Morgan)和摩根斯坦利(Morgan Stanley)投资银行两者并立的天下。
5,杰克的最后岁月
自从1929年摩根家族侥幸逃脱金融风暴的袭击以来,杰克就逐渐开始退出家族生意,而30年代《格拉斯——斯蒂格尔法》的颁布使公司一分为二更让杰克“心灰意冷”,于是,从1934年开始,杰克渐渐从美国金融舞台上消失了。
退休后的杰克,拥有了充足的时间满足自己的各种业余爱好,他同父亲一样热衷于航海,不时地乘坐他的“海盗VI”号游轮到处航行,享受劈风斩浪的乐趣。另外,晚年的杰克为了躲避让他心烦的美国社会,经常到他的第二故乡——英国去度假,在那里,他与当时的英国国王乔治六世和伊丽莎白女王保持着很深的友谊,被英国皇家视为座上宾。
尽管已经从摩根财团的管理层中退隐了,但杰克还是保持着很大的影响力,而且他时刻关心着家族的生意。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使杰克和家族又忙碌了起来。同第一次世界大战不同的是,由于连续的政府听证会和对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大发横财的指责,J·P·摩根公司向英、法、美政府表示,他们将不再直接从事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为盟国采购军需和筹措资金的生意,但摩根财团仍然通过其所控制的大公司,加入到了军需的采购、运输以及战后重建当中。而杰克本人对战争的支持更是积极,他对盟国取得战争的胜利抱有极大的信心,在伦敦遭到空袭后,杰克在他位于美国长岛的别墅安置了400多名英国儿童。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一非常时期,杰克同罗斯福总统的关系有了很大改善,为了共同的利益,罗斯福同摩根家族摒弃前嫌,很快由相互博弈的敌人变成了互相支持朋友。
1943年3月13日,杰克在佛罗里达去世,享年75岁。
杰克的去世和他的父亲有着惊人的相似,他们都死于75岁。为了减少对股市的冲击,死亡的消息都是被保密到股市收盘后才公布于众。
但无论如何,杰克的去世使得美国金融界失去了一位重量级人物,而且使摩根公司第一次没有了叫做“摩根”的人作为头领。
(第六节)老树新枝
1,退居第二
从战后初期到50年代中期的这段时间内,摩根财团的金融地位开始逐渐下降,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作为摩根财团主要金融支柱之一的纽约第一国民银行因经营不善而导致股价暴跌,并最终导致纽约第一国民银行及其所控制的企业倒戈转向花旗银行,此举使得摩根财团的业务受到了很大影响,金融势力大大削弱。
其次,受自身业务口径狭窄所致,摩根财团的银行主要以大企业为顾客,从事大笔交易,根据透露,当时摩根银行在吸引个人存款时要求金额至少为500万美元,偶尔才会屈尊降至200万美元作为特殊照顾。这种限制使得摩根系银行主动放弃了中产阶级的小额储蓄,同时也忽略了抵押和消费信贷业务,这种固步自封的做法使摩根财团金融业务的扩大受到了一定影响。
第三,在同业竞争中,1954年,原属于摩根财团的纽约中央铁路公司被竞争对手克里夫兰财团夺走,而过去与摩根财团有密切金融联系的梅隆48、波士顿49等财团,也同摩根财团脱离了关系,倒向洛克菲勒财团一边,这也成了摩根财团实力削弱的一个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