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15500000003

第3章 天文·历法(2)

古时的“四季”也叫“四时”,指一年之中的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后来又按夏历把十二个月分为:正月、二月、三月为“春”,分别为孟春、仲春、季春;四月、五月、六月为“夏”,分别为孟夏、仲夏、季夏;七月、八月、九月为“秋”,分别为孟秋、仲秋、季秋;十月、十一月、十二月为“冬”,分别为孟冬、仲冬、季冬。孟春……季冬的名称,古人常作相应月份的代称。《楚辞·九章·哀郢》:“民离散而相失兮,方仲春而东迁。”《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古代又有四孟(孟春正月、孟夏四月、孟秋七月、孟冬十月)的说法。但在商代和西周前期,一年只分春秋二时,所以后来称春秋就意味着一年。《庄子·逍遥游》:“蟪蛄不知春秋”,意思是蟪蛄生命短促,活不到一年。后来历法日趋详密,由春秋再分出冬夏,所以有些古书排列的四时顺序不是“春夏秋冬”,而是“春秋冬夏”。

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农业生产实践中逐渐创立的。开始的时候是把一年分为春、秋两季,到了周代才进一步分为春、夏、秋、冬四季。大约二千五百年前春秋战国时代,逐渐有了二至(冬至,夏至)、二分(春分、秋分)四个节气。以后又经过不断补充、完善,到西汉时就已有了和现在一样的二十四节气了。

二十四节气在中国历法上占有重要地位。按阳历,二十四节气排列为:

二月:立春、雨水;

三月:惊蛰、春分;

四月:清明、谷雨;

五月:立夏、小满;

六月:芒种、夏至;

七月:小暑、大署;

八月:立秋、处暑;

九月:白露、秋分;

十月:寒露、霜降;

十一月:立冬、小雪;

十二月:大雪、冬至;

一月:小寒、大寒。

二十四节气同农业生产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这从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就可以看出: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的“立”字就是即将开始的意思,表示春、夏、秋、冬四季将临;夏至、冬至的“至”字则表示盛夏和寒冬已经到来;春分、秋分的“分”字,即是平分的意思,这两天昼夜相等,正好处于夏至和冬至的中间;雨水表明降雨开始,雨量渐增;清明则表示天气晴和,万物滋生;谷雨标志着雨量的增加,谷物茁壮成长;小满表明麦类等夏熟作物即将成熟;芒种则是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和晚季作物抢种时期;小暑、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所谓“三伏”就是这个时期;处署的“处”字是终止的意思,表示暑天结束,气温开始下降;白露表示气温降低,出现露水;寒露表示天气转冷,露水很凉;霜降,开始结霜;小雪、大雪,开始下雪,直至形成积雪;小寒、大寒是一年最冷的季节,人们一般是数“九”来说明这一时期的寒冷程度。

为便于记忆,广大群众还将其编成歌诀广为流传。其词是: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寒又寒。

干支纪日、纪月、纪时

农历是用干支纪年的。所谓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合称。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十个字叫做“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字叫做“地支”。把天干中的一个字摆在前面,后面配以地支中的一个字,便构成一对干支。如天干以“甲”字始,地支以“子”字始,其顺序组合便是六十对干支,通常称做“六十干支”或“六十花甲子”。

用干支纪年始于西周的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至今已有二千八百多年的历史。现在,这种纪年法除了用于农历外,在中国历史学中也被广泛使用,特别是近代史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年代如甲午战争、庚子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都用干支纪年表示。

在中国古代,还用干支纪日、纪月、纪时。干支纪日就是每日用一对干支逐日记载,六十日以后再重复记录。这种纪日法在中国使用的时间较早。从地下发掘出来的商代甲骨文中就有不少记载,有的甲骨上还刻有完整的干支表。据推测,这可能就是当时人们所使用的日历牌、纪月、纪时,是用十二地支。

纪月是以夏历建寅为岁首,故十一月称子月,十二月称丑月,正月称寅月,二月称卯月,三月称辰月,四月称巳月,五月称午月,六月称末月,七月称申月,八月称酉月,九月称戌月,十月称亥。这种纪月是固定的,若依周历或殷历计算则岁首就变换了。

用十二支纪时,是把一昼夜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一个时辰合现在的两小时,以十二地支为名,从夜间十一点算起,夜半十一点至一点为子时,夜一点至三点为丑时,晨三点至五点为寅时,晨五点至七点为卯时,余类推。

干支纪日、纪月、纪时,对于中国历史学和科学技术发展史都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大量史料都是因为干支纪日法的应用才得以准确地保存下来。今天,要学习和研究中国史籍,必须了解和掌握这种纪日、纪月、纪时的方法。

古代的四种纪年法

1.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以王公在位年数来纪年。如《左传·殽之战》:“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指鲁僖公三十三年。《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

2.年号纪年法。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如《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琵琶行》“元和十年”、《梅花岭记》“顺治二年”等。

3.干支纪年法。如《五人墓碑记》:“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丁卯”指公元1627年;《与妻书》“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辛未”应为辛亥。近世还常用干支纪年来表示重大历史事件,如“甲午战争”、“戊戌变法”、“庚子赔款”、“辛丑条约”、“辛亥革命”。

4.年号干支兼用法。纪年时皇帝号置前,干支列后,如《核舟记》“天启壬戌秋日”,“天启”是明熹宗朱由校年号,“壬戌”是干支纪年;《祭妹文》“乾隆丁亥冬”,“乾隆”是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年号,“丁亥”是干支纪年。

时辰与更点

【十二时辰】

在西周时,便产生了将一天分为十二时辰的制度。太阳的视运动,一昼夜正好走完十二个方位。人们于是便把太阳走完一个方位定为一个时辰,每个时辰等于今天的2个小时。到了唐宋,人们又将十二个时辰中的每个时辰分为初、正两个部分,便成了24小时制。小时,是小时辰之意,因为一小时只等于半个时辰,小于时辰,这就是今天小时名称的由来。十二时辰的划分具体是:晚上11—1点为子时,凌晨1—3点为丑时,3—5点为寅时,5—7点为卯时,7—9点为辰时,9—11点为巳时,11—午后1点为午时,午后1—3点为未时,午后3—5点为申时,午后5—7点为酉时,晚上7—9时为戌时,晚上9—11点为亥时。

【十二时段】

周代将昼夜分为十二时段,即夜半(子),鸡鸣(丑),平旦(寅),日出(卯),食时(辰),隅中(巳),中日(午),日昳(未),晡时(申),日入(酉),黄昏(戌),人定(亥)。

【更点制度】

在十二个时段里,夜间分为黄昏、人定、夜半、鸡鸣、平旦五段,后来一直流传下来,成为五更制度。

古时,由于平民百姓家没有精确的刻漏,便依靠打更计时。打更人根据官府所制的刻漏观察时间,每一个时辰打一次更,一共五更,一更又分为五点。一般地说是将一夜五等分,每更大约2个小时。三更大约在夜里12时左右,正当半夜,故称“半夜三更”。具体为:一更,是在黄昏,大约是现在的19—21点;二更,人定时,21—23点;三更,夜半时,23—1点;四更,鸡鸣时,1—3点;五更,平旦时,3—5点。

“一刹那”是多久

“一刹那”一般认为是“瞬间”,现多用于表示最短暂的时间。“一刹那”源于古代印度,刹那是佛教名词,梵文Ksana的音译,根据古代《憎只律》的解释:一刹那者为一念,二十念为一瞬,二十瞬为一弹指,二十弹指为罗预,二十罗预为须臾,一日一夜有三十须臾,以此与现代时间对比,一刹那只有0.018秒、一瞬是0.36秒、一弹指是7.2秒、一罗预是114秒、须臾是48分钟。

朔·朏·魄·弦·明·望·既望·晦

朔:农历每月初一为朔。朏(fei):农历每月初三为朏。魄:农历初三的月光。弦:农历初八的月光。明:日月相映为明。望:农历每月十五为望,(月大十六,月小十五),即满月。袁枚《祭妹文》:“此七月望日事也。”既望:望后一天为既望。《赤壁赋》:“壬戌之秋,七月既望。”晦:农历每月最后一天为晦。姚奈《凳泰山记》:“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

上古·中古·三古

【上古】

文称“远古”,指有文字以前的时代,《易》:“上古穴居而野处……上古结绳而治”。《韩非子》:“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如与‘中古”并提时,一般指秦汉以前,即夏、商,周三代。

【中古】

次于上古的时代,但说法不一。《易》:“《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中古指商周之间。《韩非子》:“中古之世,天下大水,而鲧禹决渎。”“中古”指传说中的虞夏时期。《三都赋》:“夫蜀都者,盖兆基于上世,开国于中古。”“中古”指秦代。现在一称汉代以后、宋以前为中古。

【三古】

即上古、中古、下古。但说法不一。《汉书》:“伏羲上古、文王中古、孔子下古。”《礼》:“伏羲上古、神农中古、五帝下古。”

气象谱

我们的祖先用一首诗来概括气象的若干规律,朗朗上口,好学易记:

早看东南,晚看西北。

日出云彩虹,上午没个晴。

老云接驾,不是阴就是下。

日头戴耳环,刮风要变天,

太阳笑一笑,阵雨要来到。

太阳露一露,有雨在后头。

太阳亮亮响,阴雨在后晌。

日昏三更雨,月昏午间风。

日落乌云起,明天必有雨。

公鸡高处啼,准是好天气。

小鸡早进窝,明天把工歇。

小鸡愁,雨水流。

天上浮云走,地上晒死狗。

天上浮云变,下雨连成遍。

雾下地晴了天,雾上天雨连绵。

漫阴雨下不完,云层越厚越能连。

先下牛毛没大雨,后下牛毛不晴天。

早雨不过午,雷雨三后晌。

久雨起风要晴天,阴天住风雨窗前。

春节

春节,也就是农历的新年。在民间,它是古老而又最为隆重的节日。

在古代,春节是农历一年的第一个早晨,所以也称作“元旦”,或叫“元辰”、“元日”、“元朔”、“朔日”等等。还有称正月初一为“三元”的,意思是说这一天为“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1911年辛亥革命后,全国改用阳历纪年,为了与阳历新年相区别,将农历正月初一改称春节,俗称“年初一”。

“年”,传说原是太古时候的一种怪兽,头上生有触角,十分凶猛,每到寒冬将尽,新春快来之际,就要出来掠食噬人。人们为了防御它,一到这时便聚在一起,燃起篝火,投入一根根竹子,使其发出“劈劈啪啪”的爆裂声,把“年”吓跑。夜去天明,大家安全无事,便高兴地相互祝贺,拿出最丰美的食物在一起吃。这样,年复一年,这一天便形成了一个相互祝贺的欢乐节日,叫做“过年”。

另一种传说是,“年”有谷物成熟的意思,《春秋谷梁传》说:“五谷大熟为人有年”。可见“年”原是预祝丰收喜庆的日子,后来又逐渐成了“岁”的代称。久而久之,农历新年也便成了我国民族的重要节日。

春节是中国民间最为隆重的节日。为了迎接这个节日,民家常在年前好多天就做准备。过去有句歌谣说:“二十三点灶腊,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去杀鸡,二十八去插花,二十九去沽酒。”这大体反映了各地准备过年的情景。

一年最后一天晚上,也就是农历一年的最后一天,叫做除夕。除夕守岁是春节活动中的第一个重要内容。《叹风土记》说:“至除夕,达旦不眠,谓之守岁。”守岁的风俗开始于南北朝时代。现在,一般人家在除夕都要吃一顿最丰美的晚餐,有的地方叫“年夜饭”。饭后,全家欢聚谈笑,进行各种娱乐活动,直至深夜。一到半夜子时三刻(即—卜二点),鞭炮齐鸣,相互庆贺新春快乐。

在春节期间,食品既要丰美,又要讲究意义。在民间,大部分人家都有吃年糕和年粽的习惯。吃年糕,是希望生产和生活步步高(“糕”和高谐音),吃年粽则象征天天都足食,岁岁有余粮。有的人家在春节这天,每个人都要咬一口生萝卜,俗称“咬春”,以预防疾病。

春节期间还有贴春联、贴年画、放鞭炮、舞龙、舞狮等习俗。

元宵节

根据道教的说法,每年农历正月十五为上元节,七月十五为中元节,十月十五为下元节。其实,中国民间的传统习惯,在一年复始、大地回春的第一个月圆之夜,家家户户都要亲人团聚,共同欢庆,因而这一天夜晚叫做“上元节”,又叫“元宵节”或“灯节”。

“元宵节”顾名思义与吃“元宵”有关。在古代,夜叉叫宵。在元宵之夜,人们除了吃“元宵”,还要燃灯和观灯。因此,元宵节又称“灯节”。据载,在周代已有专门管灯之官,叫司垣。相传战国的鲁班在营造宫殿时就制作了宫灯,可知燃灯至少巳有二、三千年的历史。但把正月十五作为“灯节”,似乎始于汉代。汉文帝(公元前18O~前140年)勘平“诸吕之乱”的这一天据说恰是正月十五,因此他上台以后就把这一天夜晚定为节日,以示“与民同乐”,不过,当时并无放灯的习俗。到了汉明帝永平十年(67年),蔡倍从西域求得佛法,汉明帝为提倡佛教,敕令在元宵节点灯以示庆贺。于是,元宵节放灯之俗遂起。

到了隋唐,元宵放灯活动更为盛行。据说隋炀帝为粉饰太平,显示“与民同乐”,在公元610年农历正月十五这一天,在洛阳最繁华的地方,搭起高大戏台,举行庆祝活动。有记载说,当时把戏台连接起来有八里之长,演员多达三万人,单是伴奏的乐师就有一万八千人,奏起乐来几十里以外便可听见。庆祝活动从正月十五开始,一直过了一个月。唐代的统治阶级进一步沿袭了这种习俗。到了宋代,元宵灯市更是盛况空前,各式各样的灯,琳琅满目。这些活动大大丰富了中国民间艺术的宝库。

元宵节,除了放灯之外,不少地方还设有灯谜盛会。灯谜,是谜语的一种形式,起源可追溯到春秋时代。那时群雄崛起,列国纷争,一些游说之土为劝说君王,往往不直接说出本意,而借用别的语言来暗示,使之醒觉。这种“隐藏”的话就是灯谜的开始,当时叫“庾词”,也叫“隐语”。秦汉时这种风气更加盛行。曹魏以后,演变成谜语和灯谜。

社日

社日是祭祀社神的日子。社,主管土地的神。《说文解宇》上说:“社,地主也,从示土。”是主管土地的,春秋传上说共工之子句龙是社神。古时从天子到百姓都得封土立社,以祈福护佑。所以有大社、王社、国社、侯社、置社、民社等区别。社日又有春社,秋社之分。立春后第五戊日为春社日(大约在春分后),立秋后第五戊日为秋社日。春社之时,祈神福佑谷物丰收,秋社时收成已定,是收割季节,祭社神是表示感谢神佑之意。社日祭典是颇为隆盛的。杜甫在《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写道,“田翁逼社日,邀我尝春酒”。王驾《社日》诗中说:“桑领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可见当时在社日人们都要相聚饮酒的。社日的习俗现在已基本消失了。

清明节

“清明”一词最早见于汉代《淮南子·天文训》:“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为清明”。(“斗指乙”为天文现象。)

清明是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四月五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5°时,开始的一日为清明节(准确时间原为当天的17时18分)。因而,清明节并不固定在四月五日这一天,据历书记载,一般不超出四月四日至六日之间。清明之所以成为节日,与寒食节有密切关系。

旧俗在清明的前一天(或前两天),禁火寒食。这一风俗的起源多有不同说法。一说在遥远的钻木取火的时代,发现一年四季都可取火,春天钻榆柳,夏天钻枣杏和桑柘,秋天钻柞栖,冬天钻槐檀,但到了寒食节的那一天,火种都灭绝了,因而人们只好“寒食”。

同类推荐
  • 易经中的谋略之道

    易经中的谋略之道

    不明易者不得为相,不通易者, 不可行商。《易经》是我国古代文化典籍里最难懂的经典著作之一,同时它也是对中国文化影响最深远的著作之一。《易经》的本文和八卦中的 爻辞蕴含的人生哲理和谋略智慧极多。田由申编著的《易经中的谋略之道》从《易经》的六十四卦剖析出六 十四种为人处世的智谋和策略。
  • 中华民俗知识全知道(超值金版)

    中华民俗知识全知道(超值金版)

    千里不同俗”。《中华民俗知识全知道(超值金版)》从中华民族的姓名生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传统建筑、传统节日、婚庆礼仪、信仰禁忌以及民间艺术等诸多层面,“百里不同风,以生动的语言、精美的图片、丰富的人文内涵,为我们展开了一幅精彩生动的民俗画卷
  • 绵州神游

    绵州神游

    详细描述了四川省绵阳市人文历史状况,为了解绵阳提供详尽资料。
  • 中国人的特性

    中国人的特性

    《中国人的特性》是明恩溥最著名的代表,1890年,明恩溥积累在中国传教二十多年的见闻和观察,以“中国人的特性”为主题,在上海的英文版报纸《华北每日新闻》发表,轰动一时;在纽约由弗莱明出版公司结集出版,又被抢购一空。如果说马可·波罗曾向西方人描绘了一个神话般存在的东方国度,那么《中国人的特性》则试图刻画中国人的性格特征。
  • 外星人就在月球背面

    外星人就在月球背面

    本书对“月球真相”及“外星生命踪迹”提出的大胆科学猜想,将向您揭开隐藏在神话、甲骨文、远古遗址中的外星人踪迹,并道出美国宇航局“突然终止”登月计划背后的真实原因。
热门推荐
  • 庆余年

    庆余年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留余庆,留余庆,忽遇恩人;幸娘亲,幸娘亲,积得阴功。劝人生,济困扶穷……而谁可知,人生于世,上承余庆,终究却是要自己做出道路抉择,正是所谓岔枝发:东风携云雨,幼藤吐新芽。急催如颦鼓,洗尽茸与华。且待朝阳至,绿遍庭中架。更盼黄叶时,采得数枚瓜。…………《庆余年》同名影视剧由张若昀、李沁、陈道明、吴刚等主演,11月26日起在腾讯视频、爱奇艺开播。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守候

    守候

    甫跃辉, 1984年生,云南保山施甸县人,复旦大学首届文学写作专业小说方向研究生毕业,师从作家王安忆。在《人民文学》《大家》《花城》《中国作家》《青年文学》《上海文学》《长城》等文学期刊发表中国短篇小说。获得2009年度“中环”杯《上海文学》短篇小说新人奖。
  • 小型养猪场创办与经营

    小型养猪场创办与经营

    《小型养猪场创办与经营》主要介绍了小型养猪场创办与经营的有关知识。 《“金阳光”新农村丛书》围绕农民朋友十分关心的具体话题,分“新农民技术能手”、“新农业产业拓展”和“新农村和谐社会”三个系列,分批出版。“新农民技术能手”系列除了传授实用的农业技术,还介绍了如何闯市场、如何经营;“新农业产业拓展”系列介绍了现代农业的新趋势、新模式;“新农村和谐社会”系列包括农村政策宣讲、常见病防治、乡村文化室建立,还对农民进城务工的一些知识作了介绍。全书新颖实用,简明易懂。
  • 缱绻仙凡间:报君恩

    缱绻仙凡间:报君恩

    她原只是佛祖坐下一盏青灯,为得道升仙,在佛前许下誓言,必做三千功德。就在她完成了两千九百九十九件功德之时,却宿命一般的遇上了那个白衣如雪的少年。他为她续上断了的灯芯,她为他将仙路放弃。共同谱写了一段旷世仙凡恋。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父亲的墓志铭(原创经典作品)

    父亲的墓志铭(原创经典作品)

    善读精品美文,拾取久违的感动;体悟百味人生,感受成长的快乐。阅读其间,时而在惊险悬疑的案件中悚然而惊,时而为体察入微的真情潸然泪下,时而又涌动着想针砭时弊的激情……掩卷而思,人性的美丑,世事的善恶,人生际遇的变幻无常不禁让人感慨万千。
  • 铁骑王者:成吉思汗(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铁骑王者:成吉思汗(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名人创造了历史,名人改写了历史,那些走在时代最前列、深深影响和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名人永远会被广大人民所拥戴、所尊重、所铭记。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
  • 冷情王爷嚣张妃

    冷情王爷嚣张妃

    【原创作者社团『未央』出品】那一场相遇,注定成为一个劫,逃不开宿命轮回,避不过生死纠缠,我舞尽妖娆,倾尽芳华,终,还是要与你擦肩......
  • 女配闯仙缘

    女配闯仙缘

    赵子雅身背巨剑,怀里揣着小狐狸,眼睛看向面色不善的黄之雨。“你究竟想怎样?”黄之雨手扶飞云发髻,面露一声娇笑。“呵呵。我想怎么样?你拿了我的机缘,还问我想怎么样?”黄之雨发狂似的大笑,接着手中的剑就刺向赵子雅的胸口。在这危急关头,只见赵子雅怀中的狐狸,金光一闪幻化成人,挡住黄之雨的剑。妖皇璞玉,抬起此时此刻怒气阴霾的双眼,说出让黄之雨惧怕的字眼。“黄之雨,你伤了子雅一毫,我要你还一百。”黄之雨眼中终于露出害怕的神色,发狂地说道。“不可能,为什么人人都帮着你。你,明明是你赵子雅你抢了我的机缘,抢走了我的一切。为什么你们都要不帮我,要帮她。哈哈哈……”赵子雅看着发狂的黄之雨,面露不忍,如果不是黄之雨一而再对赵家和她出手。她也不会被逼到忍无可忍。于是赵子雅对妖皇璞玉说道。“现在还不能杀了她,我们走吧。”黄之雨眼里露出一抹厉色,赵子雅,你今天不杀我,日后可别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