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12600000004

第4章 求真与讲究方法

中国史学一直有强调实录的“求真”精神,也就是强调实事求是和无征不信,五四以来的求真则始于对学术独立的追求,和对学术研究自身的尊重。梁启超说学者应该“为学问而学问”,学问的价值“在善疑,在求真,在创获”。他以“求真”、“求博”、“求通”为标准来衡量治学,其中又以“求真”为首位,那么,何以求真?五四时期,因蒙受西方之影响,形成了输入西方史学理论与史学方法的热潮,以及史学科学化的要求,将“科学方法”与中国传统的考证学相联系,是当时学术界结合中西的主要呼声和趋势。

对科学方法的宣传和提倡,以梁园东先生的老师胡适最著名,影响也最大。胡适一生不断地宣传倡导“科学方法”。他自述说:“我治中国思想与中国历史的各种著作,都是围绕着‘方法’这一观念大转的。‘方法’实在主宰了我四十多年来所有的著述。”胡适借古人“鸳鸯绣取从君看,不把金针度与人”的诗句,强调“科学方法”就是金针,是打开治学门径的钥匙。他多次提到这样的观点:“我的唯一的目的是要提倡一种新的思想方法,要提倡一种注重事实,服从验证的思想方法。”与此同时,五四时期还有许多史家也都在不断强调科学方法对历史研究的重要作用。对中国史学影响最大的古史辨派担纲人顾颉刚也说:“我们研究的主旨在于用了科学方法取驾驭中国历史的材料。”所以,有学者说:“五四时期的史学,对中国现代史学最具有意义的,应是提出方法与方法论的优先性。在传统中国史学的发展过程当中,可以说没有任何一个时代像五四时期这般对方法与方法论如此兴致盎然。”

正是在时代学术潮流的裹挟下,梁园东先生对史学方法的探讨和应用也是“兴致盎然”。而他的“兴致盎然”是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接受和采纳的基础之上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对北大哲学系毕业的梁园东先生来讲,其影响是如此巨大,以至于不仅成为了他研究学术的方法,更成为他人生实践的准则。这种直至今天仍保持着先进性的哲学理论,早在发轫之初就以其不可替代的真理性,在梁园东先生的思维深处根深蒂固了。

在梁园东上世纪30年代的史学论文里,论及史学方法的最重要一篇,当是他在《东方杂志》上发表的连载两期的长文《古史辨的史学方法商榷》。

《古史辨》是以顾颉刚为首的疑古派作为疑古运动的阵地,自1926年第一册出版开始至1941年止,15年间先后出版了七册,发表了学术论文350余篇。参加讨论的学者之多,讨论的涉及面之广,对古史探讨之深,在当时都是空前的,这一兴起于五四时期,活跃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史学流派(即古史辨派),所形成的疑古思潮,成为20世纪影响最大的思潮。在当时,乃至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古史辨派的疑古思潮几乎笼罩了全中国的史学界,在海内外形成了巨大的影响。

梁园东先生的《古史辨的史学方法商榷》,主要是针对1926年和1930年出版的前两册《古史辨》而言的。梁先生的老师胡适在介绍《古史辨》时说:“这是中国史学界的一部革命的书,又是一部讨论史学方法的书,此书可以解放人的思想,可以指示做学问的途径,可以提倡那深彻猛烈的真实的精神。”他甚至还说:“在中国古史学上,崔述是第一次革命,顾颉刚是第二次革命,这是不须辩护的事实。”尽管如此,梁先生却不迷信权威,不迷信时风,大胆诘难,对古史辨派研究历史的方法,对100多万字的顾颉刚《古史辨》,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批判。

全文分引言、整理古史方法上传统的错误和《古史辨》、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质疑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提出问题,“我们读顾先生这两本书,当然最好只从顾先生所用的研究方法上看,尤其是经顾先生确实声明不注结论的时候,我们更只能从他所用的方法上,以看他的研究”。然而,“我把《古史辨》打开一篇一篇读下去,不料无论怎样也找不出顾先生的办法来”,“读古史辨的人,最易注意到也最易把捉住的,首先是‘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这样一个奇妙观念!这个观念的奇妙,是把那本稀烂的账簿(指上古史),一页一页把‘前面的’整理到后面去”,“这是顾先生的发现”,“顾先生是用什么方法发现,而且敢确实断定这本账簿完全是假造的呢?原来顾先生是把汉学家的法宝,应用到这本账簿上来了”。

第二部分“整理古史方法上传统的错误和《古史辨》”则对“汉学家的法宝”,即汉学家研究历史的方法进行整理,即批判。他举出司马迁和崔东璧(清代历史学家,其著作《考信录》对后世史学影响很大)两人研究历史的方法,梁先生以为所谓司马迁整理古史的方法,按他自己来讲是:“百家言黄帝,其文不雅驯,荐绅先生难言之……择其言尤雅者,故著为本纪书首。”就是“以雅驯做标准,其言雅者始著录,否则不取”。这其实是“‘没方法’,于没方法中才不得不‘找办法’,去‘请教古人’!这古人即是荐绅先生,是儒者,是孔子孟子的书”,而这“即成了中国历史家、哲学家到没办法时,想办法的唯一法门”。

而写《考信录》的崔东壁虽然“仍是走的司马迁原来的法门”,“却更比司马迁坏多了”。司马迁选用史料时的这条错误的标准,即“雅驯”,而“雅驯”之言,就是“荐绅先生”或“儒者”所说,这样就把许多儒者不说的重要资料都排斥了。崔东壁更进一步,连一般儒者的“雅驯”之言也不行,而只信几部经典,即使是“传”,也只作参考。所以,“从方法上看,崔述(崔东壁名述)更比司马迁坏多了”,因为司马迁是“经验判别不来时”才这样做,而崔述则认为“真正儒者之言,就是信史”,“明明在经验上可判别来百家言也有可信的事实时,他也绝不敢采取”。崔东壁的“脑中自然也有雅驯的观念(如他也不采取百家言),但他并不是以儒者之言来判定雅驯”,崔东壁是“太信了儒家一点”,他认为“可靠的古经就是可靠的古史”,以至于他所编出来的上古史只是一部“儒家观的上古史”。虽然“其结果,亦不失为是一部可信的纯粹古代儒者一家之言的上古史”,但他在方法上仍然产生了“恶影响”,“他不应该假定:可靠的‘古经’就是可靠的‘古史’,这样就把‘古经’和‘古史’混淆起来,使后来研究历史的人,稍不留心就会走上一条更大的歧途”。

梁园东先生以为,顾颉刚虽然批评崔述的尊经卫道、太信儒者,但顾颉刚走的还是清儒崔东壁的老路。顾颉刚先生的研究方法,“完全和司马迁、崔东壁‘殊途而同归’,司马迁和崔东壁是‘相信’了真的和好的‘古书’上,自会告给他们可信的古史,他们遂根据‘儒者之言’,编出认为可信的上古史;现在顾先生也是‘相信’了真的‘古书’上,自会告给他一种可信的东西,不过现在告诉出来的这个‘可信的东西’,和司马迁、崔东壁的改了样,是一个‘不可靠’,于是顾先生也根据上编出他的不可靠的‘伪古史’。表面上看起来是改了样,但毫无疑惑的是那些古代史料并未被整理,却是真的:司马迁和崔东壁从‘古书’上取了‘可信’的方面,顾先生是从‘古书’上取了‘不可信’的方面!其没有自己的方法完全相信古书的态度,司马迁、崔东壁和顾先生正是一脉传来的家法”。

所以,顾氏的“辨伪”和崔氏的“考信”,竟“殊途同归”,走的是同一条路,不过顾氏比崔氏放宽了一点。也就是说,崔氏以“真古经”为研究古史的起点,而顾颉刚则以“真古书”为研究古史的起点。

第三部分“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质疑”首先引用了胡适先生介绍的《古史辨》的“基本方法”,即“凡是一件史事,应当看最先是怎样的,以后逐步逐步的变迁是怎样的”。而顾先生据此方法研究古史中发现的“三件事实”,即“第一,时代愈后,传说的古史愈长”,如“周代人心目中最古的人是禹,到孔子时有尧舜,到战国时有黄帝、神农,到秦有三皇,到汉以后有盘古。第二,时代愈后,传说中的中心人物,愈放愈大。第三,在这上既不能知道某一件事的真确的状况,但可以知道某一件在传说中的最早的状况”。

梁园东先生认为,虽然胡适先生所言“正是顾先生研究古史数年成功出两册《古史辨》的原因”,但也是“顾先生从此再不能整理古史下去的原因”。

因为,“顾先生究竟是整理‘古书’,不是整理‘古史’”,顾先生注意了史事的‘变迁’,因史事的有变迁而认为‘不可靠’,因其‘不可靠’而更认定必出于“伪造这也是一个一误再误不可救药的错误”,“要如顾先生的看法,还是不要说变迁的好,只是传说有炫染,有增添的成分”,“古史固然多传说,但对于人类必有经历的传说,那能和受时代反映出来的歌谣故事等量齐观”。

“顾君‘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这种观念,既不是用正确的方法发现,也没有证明的确当理由,在我看完全是一种‘臆测’,是一种‘捉摸’!以好学深思的顾君,所以竟弄成这样,或是为‘疑古’的成见所蔽,或是‘歌谣史观’的结果”。

他认为《古史辨》在史学研究方法上完全是错误的,是沿袭了司马迁和崔述整理上古史的方法,“走上了他们的错路,而且自己更把这个错路扩大,简直走到一条绝路上去”。

梁先生指出“依赖古书的真伪”,“来判古史的真伪”,根本不是史学方法。顾氏本以为“真古书”所记,一定是“真古史”,哪知研究的结果,却发现“真古书”十分凌乱,全“不可靠”,于是从崔述的“考信”变成了他的“辨伪”。结论是,古史全是孔丘以下的一类人伪造的“伪史”。而伪造古史的过程,则是“层累地造成的”。至此,顾颉刚等人全盘否定了古史的记载。在他们的“考证”下,不但尧舜以前所有的传说全被抹杀,连“禹”也成了“一条虫”!鲁迅在小说《理水》中讽刺的“鸟头先生”,正是对此而发。这与现今史学界比较客观的说法,不谋而合,“把中华民族号称五千年文明的早期历史一笔勾销,这绝不仅仅是一个另每个中国人难以接受的民族情感问题,对史学界来说,它还是一个治史态度和方法论的问题。疑古一派的辨伪,其最根本的缺陷就在于以古书论古书,不能跳出在书本上做学问的框框”。在30年代初期,“疑古派”风靡一时,连章太炎的大弟子之一的钱玄同,文章署名竟用“疑古”二字代替了钱姓,而署名为“疑古玄同”。梁园东却能抓住“疑古派”错误的要害,而予以有力的批评。实在说明了他的远见卓识。

梁园东既反对只在古书里打滚的史学方法,也反对以所谓“辨伪”的方式否定古书的态度。他对所谓的“伪书”之所以被认为“伪”,作了精辟的分析,从而肯定了古书和考古学相辅相成的关系。(见《伪书讼冤导言》)他在否定他的老师胡适大力推荐的崔东壁的《考信录》的同时,另举出清代俞正燮的《癸巳存稿》和《癸巳类稿》,认为俞的史学方法“更正确”,“俞正燮实是一个极有特殊眼光而又极精严的历史学者”,“他是真能不以古况今或以今释古的”,认为俞正燮具有更正确的历史家的态度。

这种态度实在是中国历史家中所极少见的。中国的历史家向来都是引古以况今的,不唯那些极端推崇古代,以为古代文物制度已经怎样完备,远非后世所能比拟的人;如今连以古况今,即怀疑古书,以古书所载都是伪造的人,亦多半犯了这种毛病。正因为疑古的人把古书上所载的事项,也看成和后世的那些事情一样,而同时又设想古代绝不会有,遂不免说那些书都是伪的……信古、疑古之分其实都是犯了俞正燮所谓“不达”的毛病。(见《俞正燮的史学》)。这种见解确比胡适高出一筹。梁园东之所以能有如此的真知灼见,则是因为他初步掌握了历史唯物主义,具有了社会发展史的观点,因而目光如炬。

在《处理中国上古时代史料的方法问题》一文中,在对“史记以来儒家观点下研究古史的方法”、“用考证法辨别古书真伪作为研究古史研究方法的错误”及“以考古学方法研究上古史之限度”分别进行分析之后,梁先生主张“以社会发展史的观点处理上古时代史料”。他以为“儒家的整理只是根据儒家片面的传说,并没有什么方法。考证学家要用辨别古书真伪的方法以求得真史料,即据以为信史。殊不知书的真伪,并不等于所载事迹的真伪,纵然是真书,决不能确定就是真史。考证方法并没有解决了古史的问题,也是事实。因为考证方法失败的结果,很多人又倡导考古学,以为掘得的古物自是可靠的,根据古物写出来的古史自然是信史。但又不知古物固然是可靠的,但古史上的问题,决不能全靠古物解决,古代极丰富的神话传说,宜如何整理研究还是问题。即使有了大量的古物,整理古代史料的方法问题,依然是存在的”。所以,“只有用社会发展的观点,才能解决上古史的问题”。他还进一步主张“不唯古代事迹的分析研究,要用社会发展史的观点,即古书及其所载事迹的真伪,神话传说的真象,也必须用这种观点辨别”,比如对“感生帝”一说,对尧舜禅让一事,对古代结绳记事,以及对《越绝书·宝剑篇》关于“神农、赫胥之时以石为兵,黄帝之时以玉为兵,禹之时以铜为兵,当今之时以铁为兵”的解释,都是“循此途径,谨慎探索”,从而“发现上古时代真象”。

同类推荐
  • 世上最美的感悟

    世上最美的感悟

    父母的爱,如山如川;父母的爱,血浓于水;父母的爱,刻骨铭心;父母爱,净化灵魂;父母陪伴我们走过人生的颠簸之路,父母呵护我们应对人生的喜怒哀愁,从这一刻开始收拾情怀,用心感悟无声无形的爱!
  • 脚下地图

    脚下地图

    《脚下地图》是实力派中年作家邓一光的散文集。军旅题材的散文写人叙事独具一格,鲜活生动,细节真实,视角独到。
  • 烟雨纷繁,负你一世红颜

    烟雨纷繁,负你一世红颜

    民国大师经典作品系列共十册,本册为民国大师张恨水作品精选集,张恨水是民国时期最受欢迎的通俗小说家,其散文也十分佳美,本书精选了张恨水的《两都散记》等精美小品文。读者可以通过这些文章了解当时社会及大师的思想,并在文章中了解大师的人生。
  • 人间百味(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人间百味(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仟余集:郁达夫作品精选

    仟余集:郁达夫作品精选

    本书是感悟文学大师经典,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本套图书格调高雅,知识丰富,具有极强的可读性、权威性和系统性,非常适合广大读者阅读和收藏,也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装备陈列。
热门推荐
  • 异世成仙

    异世成仙

    那一吻的风情?那一吻的穿越!小男人叶萧动情的一吻,却吻到异世附身,偶得一本奇妙功法,被卷入修行界的惊天阴谋……看他如何以低劣的资质,震撼高高在上的修行者们!天道无情,那就让我以多情来入魔!
  • 真正元凶

    真正元凶

    这到底是一起什么性质的案件?是盗窃凶杀还是有意识的谋杀?其作案动机是什么?难道真是一起简单的谋财害命案?随着内幕被层层剥开,结果引发了一系列惊人的事件,这是一起蓄谋已久具有双重性质的案件,其背景复杂,势力强大,他们有着一定反侦察伎俩,凶残而狡猾,而是背后有着重大阴谋,一些人物相应浮出水面,并抓捕了案犯嫌疑人,查出犯罪事实,似乎可以结案,但是专案组总是觉得其背后还有一双眼睛在死死盯住他们,只是行为更加狡猾隐蔽。为了使整个案件的圆满结束,抓住幕后的真正元凶,专案组采取了欲擒故纵等手段,迫使元凶终于跳出来。作者全部作品:桀贪骜诈:http://m.pgsk.com/a/298668/贪婪末日:http://m.pgsk.com/a/64685/红旗在县城飘扬:http://m.pgsk.com/a/76251/爱的升华:http://m.pgsk.com/a/316001/QQ交流群:120852651欢迎加入
  • 嫡女重生之盛世王妃

    嫡女重生之盛世王妃

    大婚之日,洞房花烛之时,而她,成了耻辱,转眼由正妻沦为小妾!…“贱人,娶了你,是我一生的耻辱,你真让我恶心!”冰冷无情的字眼,是她那青梅竹马的夫君说出来的话!“呵呵,姐姐啊姐姐,多谢了你的成全了呢!姐姐你好生的去吧,妹妹会代替你好好照顾相公,帮你享受这些你没能够享受的福分!”笑颜如花的容颜,堂妹吐出的字眼,却是让她浑身冰凉!“孽女,沈家没有你这不知廉耻的女儿,你给我滚!”这是她的亲人吗?不是!…成为众矢之的,当她被人浸入那冰冷刺骨的湖水之中,她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一切,不过是他人的算计!可是,已然晚矣!…如有来生,如有来生……重生,回到父母健在的时候,这个时候她还不是孤女,父母尚在,恩爱依旧,而她还是曾经那个深受宠爱的沈家嫡女!这一世,她一定会守护自己所爱的人,再也不会重蹈前世的覆辙!而那些曾经伤害她的人,她也会让他们付出代价!云霄完结文:《弃后重生之风华》《殿下独占小狐妃》
  • 大学英语写作理论与实务

    大学英语写作理论与实务

    本书在介绍理论的基础上,重点介绍大学英语写作的技巧和实际应用。
  • 残枪

    残枪

    这是著名红色军旅作家石钟山,继《激情燃烧的岁月》之后又一长篇小说力作。抗战时期,好友杨槐和伏生分别在八路军和国民党部队当狙击手。香草与杨槐真心相爱,但为给母亲治病,最终违心嫁给了当国军致富的伏生。杨父失望之余,为杨槐娶了邻村的女孩小凤。末过门,小风和香草就被鬼子抓进了炮楼。最后,香草得救了,小凤却不堪凌辱自杀身亡。内战爆发后,国民党节节败退,杨槐说服伏生参加了解放军。在东北剿匪时,为救杨槐伏生光荣牺牲,杨槐于是承担起照顾香草母子的重任……小说通过三个男女的感人故事和情感纠葛对友情、爱情、战争、人性作出了全新的诠释,堪称军事文学的一大突破。国共两个狙击手的战场较量,三个青年男女的爱情悲欢。
  • 做人要有原则 做事要有方法

    做人要有原则 做事要有方法

    人生在世,无外乎做两件事:做人、做事。这两件事需要我们穷尽一生来学习和领悟,努力做到:做人有原则,做事有方法。若原则不倒,心诚者,人亦诚而应之;若方法得当,志远者,则千百事可为。
  • 无情的总裁

    无情的总裁

    八月的寒热刚刚过去,九月了,天气变得也很快,早上还阳光普照,下午居然满天乌云狂风暴雨雷电交加,到了傍晚开始绵绵细雨,接着晚上雨停了,要不是满地的积水,谁都没有办法想象刚才的暴雨真的来过?一个穿着学校制服的人跑过去了,完全没有注意到有人正注视着他。“薇,她是谁?”胖胖的女生一双眼睛正看着从她们面前跑过的人,疑虑的问旁边的好朋友。“谁?”戚雨薇刚刚在想事情,根本就没注意到什么人。……
  • 随身装着一口泉

    随身装着一口泉

    山村孤儿刘军浩偶然得到了一枚古怪的石锁,石锁内含有一个奇特的空间,里边还有一池泉水。那泉水具有了独特的能力,可以让放入其中的鱼类快速的增长,而且味道异常鲜美。刘军浩利用这泉水养殖黄鳝,种植蔬菜……事业的丰收也让他的生活发生了变化。这种简单快乐的生活就像一汪沁人心脾的山泉,让人充分体验到田园生活的悠然、轻松和自在……
  • 萌女倒追帅老公

    萌女倒追帅老公

    暗恋18年,煮熟的鸭子怎能跑了?她爱他、他却避她如蛇蝎;而她坚信爱情不会从天而降,既然看上就要果断下手!表白、倒追直接无视,过程再艰辛都可以丢到九霄云外只要追到帅哥一切都是浮云!女追男第一步:男追女隔座山、女追男隔层纱,既然面前只有一层纱何不直接扑过去?女追男第二步:同住、同吃、同爱好,24小时相处没有爱情才见鬼!女追男第三步:爱要大胆、追求手段要勇敢、表白更要每分每秒停不下!女追男第四步:利用帅哥政策不断刺激他各个神经,让他知道没有你的日子没法活!女追男第五步:突然抽身离开让他痛不欲生,回想你的好对你渐渐萌生爱意!女追男第六步:守得云开见月明,抓住帅哥不撒手!
  • 天心罗盘

    天心罗盘

    修真界之中纷争不断,总为资源大的头破血流,可是为何有一物能够寻遍天下之宝。一个少年,得到一个天心罗盘是机遇?是巧合?还是命中注定?自然之体有何秘密?为何他要面对受人追杀的悒郁,有家不能归,天涯渡百年。毁灭之体到底何处可怕,身为灵界掌控者,他有何担心,非要致少年于死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