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12600000002

第2章 起点,在新旧动静之间

梁园东出生于世纪之交的1901年,此时的清王朝国难频仍,严复说,中国社会“自秦以来未有若斯之亟也”;李鸿章也说,中国处于“千年未有之变局”。与此同时,在这片饱经沧桑的土地上开始了“救亡与启蒙的双重变奏”(李泽厚),开始了“政治、经济、文化的三重转型”(汪丁丁)。

然而,不管今天的我们用怎样宏大的叙事去观望历史,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日子都永远在继续,生老病死的人生不断轮回,也许,多少年之后,仍然会有在那个时代懵懂未觉的记忆让我们慨叹,生活的存在有太多的奇幻与诡谲。而这一年对于山西忻州温村的梁氏家族而言,就是在家谱上新添了“梁佩衮”的名字,这就是1927年之后的“梁园东”。

添丁生子永远都是幸福的事情。梁佩衮(梁园东)出生的具体时间已不可考,不知是在春夏秋冬的哪个季节,也不知是子丑寅卯的哪个时辰,为了他的到来,母亲经历了怎样的阵痛;听到他的哭啼,父亲又在心头掠过怎样的欣喜。所有的细节都被淡忘。

无法找到对于梁先生母系一支的记载,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憾。

有关梁园东父亲的记载,在姚奠中先生为梁园东先生写的小传里说:

他的父亲梁际蓉是一个旧民主主义革命志士,在辛亥革命期间,参加了太原起义。清朝末年梁际蓉留学日本,参加同盟会。民国建立,阎锡山控制了山西的军政全权,排斥异己,他只担任了几年榆次县的知事,就弃官从事蚕桑实验,在太原开设销售商店。这个商店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期间,就成了他支持儿子梁佩衮从事共产党地下活动的掩护据点。梁际蓉的思想和行动,深受当时中国新思潮、新观念的影响,对青年时期的梁佩衮起了很好的教育作用。

在不足两百字的短短的一段话里,“革命”一词出现了三次。这个充斥着正义色彩的词语,对于上世纪初叶的中国有识之士而言,应该是一种褒奖。在当时,这种实现正义和恢复公平的行为既是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激化的产物,同时又是解决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的主要途径和手段。

然而,革命不是由那些头部还埋在污泥中的人发起的,而常常是由那些刚从污泥中抬起头,举目四顾,注意到别人比自己生活得好,而且认为整个制度对自己很不公平的人发起的。也就是说,革命是大多数的人民群众,对一个不公平的制度的反抗。

同盟会“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纲领应该是引领梁际蓉先生人生道路的航标。在后来,梁园东先生比这走得更远,作为早期的共产党员,他用实践验证了自己的革命的一生。这也许与其父亲的基因遗传有关。在梁园东先生的一生的生命信息里,都体现着父亲梁际蓉变革现实的思想的影响。

革命不是一句口号,也不是戆直的行动,思想的先驱性导向了革命的必然,而先驱性的思想如果没有对于过去历史的明了与感触,它的存在几乎就成了无本之源。在这里,梁佩衮在童蒙时期所受的教育成了他后来倾向革命的基因。

早期的启蒙阶段的教育是一粒深埋在地下的种子,它究竟是怎样发生、发展、壮大,这里面究竟隐藏了多少对于一个人的将来的成长难以预料的信息,这些信息怎样的在未来的日子蓬勃地涌动在人体的血液里,不经意间在某一个必然或偶然的时刻改变人们的命运。这里面饱含着神秘的东西。当我们看到人成熟后所结出的或大或小的生命的果实,就会不禁产生追本溯源的冲动。

对于他童年时期所受的教育,姚奠中先生讲道:“梁园东上中学以前,在家乡读私塾,受教于叔祖前清秀才梁歌九,熟读了四书五经,打好了阅读古籍的基础,为后来研究古史准备了初步条件。”

私塾?是的,传统教育的温床,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除秦朝曾短暂停废外,两千余年延绵不衰。据说,最早关于塾的记载出自商代甲骨文。不过,商代的塾不是教育儿童的场所,而是宫门侧之堂。塾的得名据清人顾震福的解释是:“臣朝君至门外,当就舍更详熟所应对之事。塾之言熟也,是塾本以熟思得名。”

“塾本以熟思”,私塾教育下的梁佩衮的确是一个对于古代文化能够在精读的基础上加以熟思的人。从梁佩衮先生出生的1901年起,到1910年的十年间,为了适应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私塾教育步步改良。1901年,清廷下兴学诏,鼓励地方兴学。1903年,“癸卯学制”颁布推行。1905年,科举制度被废除,为兴学让路。1906年,学部向各省转发了江苏士绅提供的《私塾改良会章程》,支持民间组织私塾改良会。1910年,学部颁布《改良私塾章程》,鼓励劝学所对私塾进行改良,调整私塾的课程、教材、教法,促使私塾向近代小学靠拢。遗憾的是,我们无法找到梁佩衮幼年时期所学的书籍或课程的具体的有关资料,梁家的私塾究竟在多大的程度上对改良进行了呼应,不得而知,但是,当我们翻天《史学论文集》时,我们除了慨叹梁佩衮的天赋,还不得不对其叔祖梁歌九表示敬意,可以肯定这位饱读诗书的儒者的悉心教诲,是梁园东先生日后的学术成就的根基。

孔子说“吾年十五而志于学”,15岁的梁佩衮从忻州老家来到了省城太原,他在四年中学期间,节衣缩食,刻苦攻读。他对书籍特别爱好,经常出入于新旧书店,广事搜购,旧书是其所爱,新书更不放过。很快他家便成为周围藏书最多的人家。对于书籍而言,物质上的占有永远都不是目的,可没有物质上的占有,却永远都达不到目的。字是要一个个的去读的,就算是一目十行,也得有纸张的承载;思想不是空穴来风,对于一个从懵懂逐渐走向成熟的少年来讲,在哪个方向或者在哪个层面投注自己有限的财力、物力、精力,决定了他成长的方向与成长的高度,这是生命的营养。所谓“营养”,其实就是“经营养料”,一个人能够更早地、更有效地经营自己生命的养料,就会为未来发展打下更坚实的基础。应该说,梁佩衮就是这样一位善于经营自己生命养料的人,所以在1920年,初中毕业的梁佩衮已经成为一个学识相当广博的青年。而这一年,也开始了他人生的又一个阶段,他考入了北京大学预科。

隔了90个年头,我仍能设想20岁的梁佩衮在踏上北上的求学之路时的踌躇满志,当然也许不只是踌躇满志,更也许什么都不是。那么这个已经长大成人的小伙子,究竟以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和定位来开始自己的大学生活,在这个阶段,又遇到了人生怎样的挑战和机遇。当他第一次站在北大红楼面前,对着“国立北京大学”这几个大字的时候,眼睛里闪现着的光芒有着怎样的繁复内容,我们无法推测。

从1920年到1926年,在将近六年的漫长的时间里,梁佩衮与北大朝夕相处。在未名湖畔诸多莘莘学子或神采飞扬,或庄重严肃,或机敏佻达,或激情澎湃的身影里,也裹挟着这位“沉静好学”的青年。而北大老师们丰博的学识、闪光的才智、庄严无畏的独立思想,也深深地感染着这位年轻的学者。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发祥地,北大始终秉承着志在天下的严峻思想,这种思想滋养了梁园东刚正不阿的人格操守,以及勇锐的抗争精神,他的身上凝注了北大特殊的精神魅力。

在北大预科学习了两年之后,梁佩衮进入哲学系就读。

北大哲学系始建于1914年,是我国高等学校中最早成立的哲学系。创建之初为北大文科哲学门,亦称“中国哲学门”,1919年更名为哲学系。在校史上,著名学者蔡元培、胡适、蒋梦麟、熊十力、唐钺、邓以蜇、汤用彤、梁漱溟、金岳霖、冯友兰、宗白华、朱光潜、冯定、陈康、贺麟、沈有鼎、洪谦、张岱年、胡世华等先后在这里执教,培养了数代中国最优秀的哲学家,成为现代中国哲学的摇篮。

其时的北大,正值著名教育家、民主主义革命家蔡元培出任校长之际,他“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之义”,对北大进行了思想解放和学术繁荣。日新月异的北大由于吸引了陈独秀、李大钊、朱家骅、胡适等一批重要的学界精英在北京大学任职或任教,鲁迅也在此兼讲师,故而成为开风气之先的“新文化运动”中心和多种社会思潮的策源地。

而这其中最为重要的社会思潮就是马克思主义。身处其中的梁佩衮不可避免地接触到了这种思潮。这种接触点燃了23岁的梁佩衮心底燃烧的激情,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姚奠中先生在《梁园东教授传》里写道: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陈独秀李大钊等先进人物倡导下,北京大学的共产主义思想传播很快,另一方面以胡适为首的宣扬资产阶级思想的人则与之相抗。问题与主义的论战即是焦点。梁园东是一个热情、刚正、有抱负而又沉静好学的人,一开始他接受了胡适的一套,潜心读书,但面对北洋军阀统治下内忧外患越来越严重的现实,他一天比一天更深刻的认识到,静坐书斋,潜心读书的生活显然并不适合当时的社会,要想更大的发挥自己的作用,体现人生价值,必定要有更正确的选择。

所以,当他一接触到共产主义,一下子就看见了前途。梁园东后来回忆说,马克思主义使自己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在北大求学的第三年,经共产党员王壮飞的介绍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其年十月,他在《大夏》杂志发表了第一篇论文《十年来之中国外交》,表现了他对国事的关切和对军阀卖国外交的愤慨。

梁园东就这样掀开了他人生的最为重要的一页:成为共产党人,投身革命。

应该说在北大度过的六个年头,是梁佩衮一生的关键点,作为他人生路上必经的一站,北大给了他选择的机会。无论如何,选择都是一种机遇,与命运有关,与未来有关,与成败有关。有时候,也和亲情有关。

若干年后,梁园东先生回首1926年到1927年的这段时光,内心里会怀着怎样的莫可名状的情愫;当他回忆起自己的父亲,又会在心底泛起怎样的波澜。

1926年,梁佩衮在北京大学毕业时,正值大革命高潮到来,他被党组织派到武汉,参加了党领导下的全国农民协会的工作。不久,由于工作需要,他又被派回太原,任国民师范教员。在他父亲梁际蓉的支持下,以父亲的蚕桑销售商店为据点,开展党的组建工作。他是当时山西党的负责人之一,除一般组织宣传外,主要负责财务工作。这期间,他和梁春霆、赵镜如、续俭等人,筹办出版了《滂沱》杂志。这是个不定期的刊物,名为文艺,实际宣传革命思想,先后发行了四期。与此同时,他组织了“滂沱社”,吸收进步青年,以进山中学学生为主,发展到百余人,成为当时和后来学生运动的重要力量。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发生,蒋介石叛变了革命,国民党山西省党部成立了反动的“清党委员会”,镇压共产党。被搜捕的梁园东,由续俭等人掩护,逃离太原,只身赴上海。而他的父亲却和梁春霆、赵镜如先后被捕,扣押期间,受到严刑拷打。赵镜如死于狱中,梁春霆遭监禁一年后被保释。他的父亲在被羁押半年后获释,但因受折磨而得不治之症,几年后于穷困中死去。

人生就是这样,被一只看不见的大手拨弄着,意气风发也罢,踌躇满志也罢,身陷囹圄也罢,背井离乡也罢,都只是翻云覆雨的刹那,尽管有必然,但承受的时候,所能接受的只是偶然。因为偶然是和亲情、和自身、和小我息息相关的,而必然却需要那种跳到五行之外的达观和洞若观火的智慧。

同类推荐
  • 会说话也要懂礼仪

    会说话也要懂礼仪

    《会说话也要懂礼仪》是一本指导我们在人际交往中,既要做到会说话,还要懂礼仪。从说话和礼仪两个角度来阐述做人做事必须懂得两大智慧——会说话、懂礼仪。《会说话也要懂礼仪》贴近生活、娓娓而谈,以生动的事例和形形色色的故事,深入浅出地展示生活中直接、便利、有效的说话技巧和礼仪规范,让你在阅读中不知不觉地提高了说话水平,也掌握了生活中的必要礼仪,让你在以后的为人处世中更顺畅、更和谐!
  • 海底两万里

    海底两万里

    这部作品叙述法国生物学者阿龙纳斯在海洋深处旅行的故事。这事发生在1866年,当时海上发现了一只被断定为独角鲸的大怪物,他接受邀请参加追捕,在追捕过程中不幸落水,泅到怪物的脊背上。其实这怪物并非什么独角鲸,而是一艘构造奇妙的潜水船,潜水船是船长尼摩在大洋中的一座荒岛上秘密建造的,船身坚固,利用海洋发电。尼摩船长邀请阿龙纳斯作海底旅行。他们从太平洋出发,经过珊瑚岛、印度洋、红海、地中海,进入大西洋,看到许多罕见的海生动植物和水中的奇异景象,又经历了搁浅、土人围攻、同鲨鱼搏斗、冰山封路、章鱼袭击等许多险情。最后,当潜水船到达挪威海岸时,阿龙纳斯不辞而别,把他所知道的海底秘密颂于世。
  • 世纪转型期的湖北散文研究

    世纪转型期的湖北散文研究

    中国当代散文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内容,走过近半个世纪的坎坷历程。文学发展的动态过程必然伴随着历史、时代、社会的源流脉络获得同步发展。因此,从纵向的、发展的角度考察新时期湖北散文的发展态势,厘清来龙去脉,对整个中国散文史的建构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在这种历时的统照下,湖北散文的演进过程呈现出以下三个阶段的基本理路。湖北散文始终以沉寂之姿努力地寻求新的发展前景,它的艺术生命力在创作队伍、作品数量、审美拓展上顺应了时代需求,形成了色彩纷呈的局面。
  • 沉沦:郁达夫作品精选

    沉沦:郁达夫作品精选

    诗集。收诗一百十九首。分上中两卷。上卷大多反映旧中国的社会现实,揭露豪富对劳苦大众的压迫和剥削;中卷主要表现国外的社会生活,揭露西方世界的腐朽、黑暗和战后欧洲经济的凋敝。
  • 陌上花开

    陌上花开

    乐府诗词“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感情强烈外露,形式朴素自然,长于叙事。在《陌上花开》中,安意如以诗为线索,以史为素材,以独特的感性文字,将古意盎然的乐府诗词完美解码,复原了那些哀乐缠绵的故事、丰神俊逸的人物、婉曲难测的情怀。回到汉魏、两晋、六朝、盛唐、五代。去观望彼时的风月无限。
热门推荐
  • 巴金的青少年时代

    巴金的青少年时代

    从青年时代闯入文坛,巴金就以火焰般的激情感染着读者。与激情相伴的是他的超常的勤奋与率真:“日也写,夜也写”;坚持说真话;向读者“掏出自己燃烧的心”。正是这三条,激情、勤奋和真诚,铸就了他的人格和事业,也使他成为中国“二十世纪的良心”。这本由阎焕东编著的《巴金的青少年时代》是一本描述巴金青少年时代的学习与生活的普及性读物。本书的特点是故事性强,叙事生动活泼,说理明白晓畅。它是我们献给中、小学生和广大青年最丰腴的精神食粮。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五轮书

    五轮书

    《五轮书》作者宫本武藏是日本家喻户晓的剑圣,“二天一流”的鼻祖,他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引起无数人的巨大兴趣。《五轮书》中所述均为作者亲历杀场的经验总结,不仅揭示了武学兵法的奥义,也折射出了人生的深刻哲理。宫本武藏穷其一生所得著就了《五轮书》,《五轮书》,即是其把自己亲历沙场的经验,通过地、水、火、风、空五卷,由浅入深、层层环扣地做了详尽解说,使其成为既简单易学,又至深至奥的兵法秘籍,其销量和影响力在日本长盛不衰。20世纪80年代,一直在寻找日本商业奇迹秘密的欧美商界人士发现了《五轮书》,从此在西方,《五轮书》和《孙子兵法》一样,成为希望在商场竞争和人际关系中取胜的商界人士的必读之书。
  • 戴尔·卡耐基经典全集

    戴尔·卡耐基经典全集

    本书收录了20世纪最伟大的成功学导师戴尔·卡耐基先生最具影响力的六部作品: 《人性的弱点》、《人性的优点》、《快乐的人生》、《语言的突破》、《伟大的人物》和《林肯传》。这些作品出版后,立即风靡全球。先后被译成几十种文字,被誉为“人类出版史上的奇迹”。这些书与卡耐基的成人教育实践相辅相成,将卡耐基的人生智慧传播到世界各地,影响了千千万万人的思想和心态,激发了他们对生命的无限热忱与信心,使他们勇敢地面对与搏击现实中的困难,追求自己理想的人生。
  • 爱情的三部曲

    爱情的三部曲

    爱情三部曲:《雾·雨·电》,作者所写的主要是人,是性格。他主要想用恋爱来表现一些人的性格。就如佩珠,她比前面的两个人进步多了。不过,《电》和《雨》不同,和《雾》更有差别。《电》的头绪很多,适合这个标题,的确像几股电光接连地在空中闪耀。短篇小说《雷》只是一个不小的插曲。故事发生的时间在《雨》和《电》之间。因为《电》里面的几个人物如慧、敏、明、碧、影都曾在《雷》里出现过,我现在就把《雷》放在《电》的前面。
  • 轮椅总统:罗斯福(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轮椅总统:罗斯福(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名人创造了历史,名人改写了历史,那些走在时代最前列、深深影响和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名人永远会被广大人民所拥戴、所尊重、所铭记。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
  • 向前进:一个青春时代的奋斗史

    向前进:一个青春时代的奋斗史

    这是一个关于理想、奋斗和成长的故事。“傻根”“阿炳”“许三多”,谁才是真正的王宝强?一个农村孩子八岁时的梦想,在十六年后变成了现实。这不是传奇,为了这个梦想,他在少林寺学艺六年。为了这个梦想,他在北影厂的门口蹲候三年,只为有一个说台词的角色。为了这个梦想,他在工地上搬砖、运沙,挥汗如雨。为了这个梦想,他和所有一样有梦想的年青人一样,离开家乡,走在奋斗、成长的路上。他用十六年,完成了这个青春时代的奋斗史。他用不抛充不放弃的精神制造了一个喧器时代的梦。每个梦想皆能成真。王宝强独家陈述关于命运,关于机缘,关于成长,关于情感,关于亲情的全方位思考。
  • 一等痞女

    一等痞女

    贱人是什么?贱人就是自己不脱衣裳,专让别人脱衣裳的人。贱人就是先让你飘飘如仙,而后又痛不欲生的人。贱人就是让你分明恨的牙齿痒痒,但又忍不住一夜一夜去想的人。贱人就是曾让你拔剑数百次,但却始终没有一次是刺得下去的人…综上所诉,贱人就是…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她是鬼灵精怪,花样百出的小痞女,除油嘴滑舌,鸡鸣狗盗之外,其他一无是处。她并不出色,整天嬉皮笑脸,趋炎附势外的整一个刁奴加小人的奸诈嘴脸。可是——风云变幻,世事无常,有谁知道在她平凡普通的外表下面,究竟掩藏了一种怎样的魅惑?又有谁知道伪装之下,绚烂的笑容也可以瞬间变冷,一如夜一般的幽暗深沉。一张玩世不恭的笑脸,一双冷漠疏离的淡眼,勾勒的假象下,当所有的真相一一剥开,那呈现出来的,将是一番怎样的震撼?惊天绝世,极致妖娆!【片段一】:“臭丫头,你刚叫他什么!”打手面前,一个满脸横肉的纨绔公子哥,指着面前一俊雅美男吃醋的捞起袖子。“大爷啊。”某女见此嬉皮笑脸,完全一副哄死人不偿命的无耻表现。“丫的,可是你昨天明明拿了我一大把银子,说是从此以后就专叫我一人?”公子哥嚷嚷。“嗳哟,您真是滴!他那是表,您才是亲呐…哪能相提并论啊,亲大爷--”某女奸道,一如她身边那只活蹦乱跳的小雪狐,溜溜的转着大眼。“哦!这样。”公子哥闻言,有理的点了点头。而那俊雅美男则一脸阴沉,目光中微微的闪着别意。【片段二】:沉沉的夜幕,天色微凉,一个绝美的身影,一记暗魅的响指,轻浅随意的在这空中划过,倦淡慵懒的在这整个城中蔓延:“杀吧,风堡城中…一个不留。”“风千舞,你不能杀我,我是你叔叔!亲叔叔--”“是啊叔叔,我本不能杀你。可是爹爹,他一直在等着你呢…”抚着雪狐,女子笑的灿烂,可是在那灿烂之下,是暗不见底的深沉,及其无边无尽的…嘲弄。【片段三】:“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儿郎…”草地上,一个三岁模样,粉雕玉琢的小男孩,正翘着个二郎腿,自视无比帅气的叼着根杂草,脑袋乱晃。“小弟弟,是风吹草低现牛羊吧?”面前男子,轻言浅笑。“我知道啊,漂亮叔叔。可我觉得这样说会比较潇洒一点!”男孩认真,煞有介事。“哦,那你知道什么是潇洒吗?”“当然知道!我娘说了,潇洒就是长大以后,要惹尽天下美人儿之心--”本文女主腹黑,奸诈,隐忍,强大,一对一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守则与道德修养(道德修养集成)

    守则与道德修养(道德修养集成)

    《守则与道德修养》针对在思想道德修养、科学文化底蕴、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的问题,从多个角度、多个侧面加以研究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很具现实指导意义。全书注重实用性、可操作性。材料丰富翔实,经验之谈让读者感悟,适当的理论化又让读者得以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