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篇第三章3 迷茫是因为没有看到眼前的小路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有时会迷失自己,对未来失去了明确的追求方向……迷惘不是某个人或某个年龄段的专属,谁都有可能遭遇迷惘。只是,7号人格者似乎更容易在人生的旅途上迷路。他们认为今朝有酒今朝醉,常常自以为很洒脱地游戏人间,却不知岁月在不知不觉中游戏了他们!
在7号的身上我们常会看到一副无所谓的态度,他们与生俱来的天赋让他们生活得多姿多彩。但是在繁华的背后他们又总是感到生活没有意义,其实这只不过是因为他们的人生失去了方向,失去了目标。他们不是生活的技能欠缺,他们仅仅是一群在海上坏掉罗盘的水手。
人的生活罗盘经常失灵,日复一日,他们在迷宫般的、无法预测也乏人指引的茫茫人海中失去了方向。他们不断触礁,看着别人技高一筹地继续航行,平安抵达成功的彼岸。为了维持正确的航线,为了不被沿路上意想不到的障碍和陷阱困住或吞噬,人们需要一个可靠的内部导引系统,一个有用的罗盘,为其指出一条通往成功的康庄大道。可悲的是,太多人从未抵达终点,因为他们借助失灵的罗盘航行。
这坏掉的罗盘可能是扭曲的是非感,可能是蒙蔽的价值观,自私自利的意图,可能是未能设定目标,也可能是无法分辨轻重缓急,原因不胜枚举。聪明人利用罗盘,可以获得恒久的成功;有智能的卓越人士,选择可靠的路线,坚定地向前行进,可以摆脱危险,安然抵达终点。
张同很小的时候就发现自己对科学的热爱。念书时,每到自然课她就如鱼得水。后来她继续升学,直到大学毕业。她的第一份工作和实验有关,这是让她最有归属感的领域。张同不仅完成了老板交付的所有工作,还主动加倍做事。她一大早就去上班,工作到很晚还不下班,就连周末都跑到实验室加班。
做了几年以后,张同变得不安起来,因为这个职务的挑战性,并未随着她知识的增长而增强。由于缺乏挑战性,张同决定回到校园继续深造。在研究所攻读的张同,学到了一门新技术,这门新技术令她十分着迷,她写的硕士论文便是以此为题。她发表的论文让她声名大噪,一毕业就有好几家公司提供十分诱人的工作机会。她接受了一家公司的邀请,因为他们让她有机会学以致用,继续进行商业性的研究。张同很满意这个职位,表现优异且成绩卓著,她的工作为雇主带来高经济效益的技术突破。为了奖励她卓越的成就,公司决定将张同升为实验部门的主管,这是一个收入丰厚、位高权重,但也肩负重大责任的职位。
张同开始负责管理其他研究人员,这是她第一次担负管理工作,包括准备工作日志、指导绩效评估、处理监督事宜、企划等。她花在实验室的时间少了,留在办公室处理公文、打电话、与人互动的机会却多了,另外还有冗长的会议。张同最厌恶的就是开会,她开始怀念过去的日子,觉得那时自己是多么的生气勃勃,金钱和名望已不足以弥补这个遗憾。
每天都有许多困惑不安的人鱼贯进出心理治疗师的诊疗室,因为他们拒绝接受人生的定律。你不可以吃着碗里还望着锅里的,鱼与熊掌是无法兼得的。张同既想要她所热爱的有趣且富挑战性的技术工作,又想走行政管理之途,但她不可能兼得。
很多人庸人自扰,因为他们拒绝面对一个简单的事实:世事不可能尽如人意。他们日复一日作茧自缚、陷入苦恼,为了追求一个愿望,却造成另一个愿望无法达成,还拒绝调整自己接受这个事实。
张同的罗盘就是这样坏掉的,它同时指向两个背道而驰的方向,这让她感到困惑。张同需要一个指向单一方向的罗盘,一个值得让她继续前进的方向。
布森在大学时主修矿冶工程,一出校门就进入家乡一家颇具规模的矿业公司,他接受了这份工作,认为这是最理想的状况,因为能和所有亲友生活和任职于同一个社区。布森工作非常勤奋,表现优异,升迁迅速,雇主对他的工作十分满意,认为他是深具潜力的员工,可以做更重要的工作。
在不同职位工作了七年以后,布森有了一个难得的机会:位于南美一处新矿场的厂务经理空缺,是那里的第二号人物。管理阶层希望训练布森,在未来的3~5年之内,让他登上这座新厂的头号宝座。布森在考虑这个机会的时候,想到了其中的挑战:身处异域的情境,还有他将远离友人和熟悉环境的事实。他的朋友和家人都清楚地向他表示,希望他留下来。
你会追随探险的脚步,踏入未知的领域,还是留在安全又熟悉的地方呢?布森必须选择一个方向。聪明人的做法是自己做决定,而不是让别人帮他做决定。
人们经常想做背道而驰的事情,让别人帮他们做不同的选择。每当发生这样的事,人们就削弱了自己的力量,因为他们无法完全主宰自己的生活。
故事中布森的挑战:身为成年人,他必须自己下决定,找出自己的道路。布森的罗盘坏掉了,因为它指向安逸舒适的区域,总有一天会让他陷入“落选者”和“早知如此”的后悔之中。布森需要一个能够指引他通往自决目标的罗盘,而不是顺从别人的意思。
对于不愿意找寻人生目标的7号来说,也许年轻就是他们的资本,但是千万别忘了岁月不饶人,也许等他们还来不及规划人生的时候,他们已经丧失了唯一的资本。迷惘,每个人都有,但切莫让它停留得太久。因为久了,你会习惯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