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11900000002

第2章 孔子与晋文公 晋公室(1)

孔子与山西的关系,至少应该从孔子与晋文公的关系讲起。晋文公是称霸中原的政治人物。孔子生活的春秋末期,虽然距离晋文公称霸的年代已有百年,但晋文公及其霸业的社会影响,显然并没有消失。

晋文公是晋国历史上最有作为的君主之一,他夺得君位的历程千辛万苦,一直为后人津津乐道,为各行各业的人们所取法。更重要的是,在他那个时代,晋文公继承了齐桓公提出的“尊王攘夷”的政治口号,为华夏文化在最艰难时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许正基于此,孔子虽然对晋文公的政治业绩和处世之道有所批评,但从整体上讲还是肯定了晋文公的政治和文化贡献。

晋文公在公元前628年去世,而孔子出生于公元前551年。孔子成人时,距离晋文公“尊王攘夷”的时代已有百年。孔子本是好学之人,更喜欢从历史中汲取思想营养,所以,尽管晋文公称霸已是往事,但还是深深地吸引了孔子的目光,让孔子从各个方面议论和探讨晋文公霸业的得与失。

晋文公称霸的过程,史籍中有许多记载。尽管在细节上不乏夸张之处,但还是从各方面记载了这个艰难的历程。晋文公的称霸既然主要是由“尊王”和“攘夷”两大历史任务组成,而此时的周天子已近乎形同虚设,所以,当晋文公像模像样地率领诸侯朝拜周天子之后,周天子无论是出于传统礼节,还是个人的感激,都要对晋文公的功绩有一些实际的表彰和感谢。其中的一项,就是把属于周天子的地盘,一个叫做“原”的地方赏赐给了晋文公。但是,出乎晋文公预料的是,原地的人们却不愿意接受晋国的统治,原因不外乎两种,一是不能接受由天子之民降为诸侯之民,二是认为周天子被逼无奈才让出了原地。这两种原因,都有可能使原地之人心里无法平衡,不能一下子心甘情愿地接受新主人的统治。

据记载,因为原地之人不愿意接受晋国的治理,就没有打开城门迎接晋文公,晋文公只好决定以武力攻取原地。可能是身为霸主的晋文公觉得原地势单力孤,所以,出发时只让晋军携带了十天的干粮,还当众宣布,十天之内肯定攻占原地。没想到,原地之人拼死抵抗,到了约定的第十日,晋军未能攻入原城。见此情状,晋文公只好鸣金而退,率兵撤离。而就在这个时候,有从原城中逃跑出来投降的士兵供述说:“原城的人们只能再坚持三天了。”获知这个情报后,群臣都劝晋文公说:“原城已经食竭力尽,还是等几天再撤兵吧。”而晋文公则说道:“我与士兵们有出征十天的约定,如果不能按约定好的期限撤兵,就证明我是个言而无信之人。得到原地,却失去信用,我是不会做这种事情的。”在晋文公的坚持下,攻打原地的晋军最终撤退而去。但出乎预料的是,晋文公的守信之举却感动了原地之人,他们认为,有了这样守信用的君主,我们为什么不去追随呢?于是,原地之人欢欢喜喜地投降了晋文公。后来孔子就说过:“民无信而不立。”(《论语·子罕》)意思是说,如果没有人民的信任,一个政府就不能立得住。反过来说就是,一个有信用的政府,才会得到老百姓的拥护。而在晋文公和孔子的时代,诸侯国的君主与该国的政府原本就是一回事。

晋文公以信用攻取原地的这个故事,历史记载中有多种版本。不论晋文公的撤兵之举是一种以退为进的谋略,还是攻城失利,遵循了“言而有信”的原则,都是在表面上以守信为说辞,使自己在舆论上赢得高分,因为当时的晋文公最需要天下舆论的同情和支持。但是,当孔子在读史中见到这段往事时,却坚持了儒家式的看法。孔子发表言论说,晋文公之所以能够得到原地,完全是遵守信用的结果。相关史籍中会记载孔子这样的言论,自然是因为在孔子的思想中,守信和忠信思想占有崇高的地位。特别是在其政治原则中,孔子更相信诚信的号召力。

在另一则有关晋文公持守忠信原则的记载中,同样有孔子的评论。这一则记载说,在晋国和楚国的“城濮之战”的决战前夜,就如何打败楚国的策略问题,晋文公向大臣舅犯和雍季问出了相同的问题,即:“吾将与楚人战,彼众我寡,为之奈何?”在敌众我寡的形势下,晋人对楚人应该采取什么策略。舅犯主张,虽然一般来说君子应该持守忠信,但在两军阵前的特殊场合,采取诈伪之道也是允许的,所以,他主张以诈道对付楚人。但雍季却认为,以诈道应对,只能获得一时的利益,而想持续获利就不可能了。面对截然不同的两种策略主张,晋文公最后采用了舅犯的诈伪之谋与楚人决战,并取得了胜利。但是,归国后论功行赏时,晋文公却优先奖励了雍季。对此,群臣都很疑惑,认为城濮之战完全是遵照舅犯的谋略取胜的,为什么舅犯的功劳却在雍季之下?对此,晋文公首先批评了众人的短浅见识,接着进一步解释道,舅犯的主张只能取得一时的胜利,而雍季的主张却能够为晋国带来长久的利益。

对于晋文公的上述做法,孔子在读史时也作出了明确的评说。孔子总的评论是:“文公之霸也,宜哉!既知一时之权,又知万世之利。”也就是说,从晋文公在当时的表现来看,孔子认为晋文公的称霸是必然的历史结果,因为晋文公既能掌握一时的权变诈伪之道,又能清楚地判断出什么才是治理一个国家的长久之道。这个长久之道,在儒家看来,就是以道德治国,以忠信临民。具体说来,孔子的主张是:“临难用诈,足以却敌;反而尊贤,足以报德。文公虽不终,始足以霸矣。”在特殊情况下,为了取得战斗的胜利,可以使用诈术。但是,在整体的政治指导思想方面,必须通过“尊贤报德”来倡导忠信之道。当然,最好是始终如一地坚持忠信之道。晋文公虽然难以做到这一点,但孔子还是客观地认为,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晋文公的做法对于他称霸天下的追求来说还是颇为有效的。不过,晋文公虽然最终得以称霸天下,但孔子还是不得不非常严肃地指出:“齐桓公正而不谲,晋文公谲而不正。”这是记载在《论语·宪问》篇的孔子的观点,意思是说,齐桓公称霸走的是正道,而晋文公走的是谲道。

什么是孔子所说的“谲”呢?《说文解字》曰:“谲,权诈也。”东汉经学家郑玄对《论语》此章的注释是:“谲者,诈也,谓召天子而使诸侯朝之。”宋代理学家朱熹在《论语集注》中说:“谲,诡也。”综合各家的意见来看,孔子所批评的谲道,就是舅犯在城濮之战前夕所主张的诡诈之道。具体说来,在当时与楚军敌众我寡的形势下,如果走所谓的正道,即传统的择日而战、全面铺开、正面作战的战术,面对强大的楚国,晋军几无获胜的希望。所以,当城濮之战开始的时候,晋军不是摆开阵势与位于中央位置的楚军正面接触,而是先去攻击楚军的盟军,即力量比较薄弱的郑国和蔡国等小国军队组成的右翼,而当楚国分兵援救其盟军时,晋军趁楚军重新部署的时候,突然发起全面进攻,一举将楚军击溃。这样的作战方式在当时就是不行正道的诡诈之术,为传统的战争规则所不允。历史上更多的观点则认为“城濮之战”是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但却很少注意到这场战争是春秋时代战争规则的一个转折点。从此以后,战争的“谲道”开始大行其道,而“正道”则成为强者的炫耀和说辞了。

孔子所说的晋文公的谲道,根据郑玄的意见,还应该包括“践土之盟”中晋文公对待周襄王的做法。在城濮之战获胜后,晋国实际上已经开始雄霸天下,但唯一缺少的是周天子的册命。在当时,周天子虽然已经没有实权,但在名义上还是天下共主。为了挟天子以令诸侯,在政治宣传上占据优势,晋文公作为诸侯之“伯(霸)”的地位显然需要周天子的册命,但考虑到周天子的地位,晋文公又不能屈身到洛阳去朝拜求封。所以,晋国就在卫国的一个叫做践土的地方给周襄王建立一座临时的所谓行宫,要求周天子来践土给晋文公册命。然而,晋文公还不想担着逼迫周襄王来践土的名声,就对外宣布说,周天子是巡狩天下,顺便在践土册命了新的霸主。然而,孔子对此却是看得清清楚楚,他说:“以臣召君,不可以训。”(《左传·僖公二十八年》)也就是说,实际情况是晋侯召王,而不是王召晋侯,这是个不合礼仪规范的先例,不是霸主的光明正大的行为。晋文公如此对待周天子的做法,与齐桓公时代的做法形成了鲜明对照,所以,孔子才拿齐桓公做晋文公的镜子。

纵观孔子与晋文公的关系,二者虽然不是同一时代的人物,但孔子却因为晋文公的历史贡献而给予晋文公以特殊的关注。孔子并不否认晋文公称霸对于维护天下稳定和光大华夏文明的贡献,但对于晋文公的霸业与齐桓公的霸业作出了明确的区分和评价。孔子对晋文公及其霸业的评价,对于后人理解和研究晋文公的霸业,以及晋国的这一段辉煌历史,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对晋文公去世后晋国政治的发展,特别是孔子成年之后晋国公室的政治状况,孔子一如既往地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孔子对于历史有着特殊的研究和敏感,孟子甚至认为鲁国的史书《春秋》乃孔子所作。当代学者的研究表明,鲁《春秋》是鲁国史官所作,如果孔子作《春秋》,那显然是违背周礼的行为,很难想象孔子会做这样的事情。但在孔子心目中,记载鲁国历史的《春秋》有着极其重要的历史和政治地位,是孔门理所当然的“教科书”。更重要的是,孔子在教授弟子们学习《春秋》时,是有目的、有重点、有选择的。在当时,各国都有自己的类似《春秋》一样的史书。而正是由于孔子的重视,鲁《春秋》才得以传世,其他国家的史书则都湮灭不见了。在此意义上讲,如果说因为孔子的看重才使鲁《春秋》得以流传后世,也可以说孔子使鲁《春秋》获得了新生。

同类推荐
  • 茶馆文化

    茶馆文化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茶馆文化》主要内容包括:茶馆文化漫谈、北方茶馆、南方茶馆、施茶活动、茶馆的现代发展。《中国文化知识读本:茶馆文化》从茶的起源开始讲起,告诉读者茶如何从简单的饮变成中国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以及南北方茶馆的地理分布和功能介绍,为之勾勒了一幅茶馆在中国的兴衰走势图,并从各个侧面介绍茶馆如何承载着宴饮聚会、娱乐生活、洽谈生意、品谈人生等几个方面的功能,将茶馆现象上升为一种文化现象,寄托着中国借物咏怀的传统道德情节。
  • 珠光翠影:中国首饰史话

    珠光翠影:中国首饰史话

    朦胧中芳香飘来,纯洁如水月夜白,细寻找,山崖小花独自开,泉涧霜草衰,风雨吹不败,东方即白斜雾霭,冬雪融化春徘徊,馥艳轻盈云绿黛,满山满谷花盛开,微笑中,人人钗头有花戴
  • 重阳节

    重阳节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重阳节》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该书在深人挖掘和整理中华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人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古文字学讲义

    古文字学讲义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先生研究古文字学的方法、观点和路径,本书将先生关于治古文字学的数篇论文也一起收录其中,读者可通过这些论文了解先生治学思想的发展和变化(自然,先生关于古文字学方面的观点和看法,当以正式发表者为准)。另外,还收录了先生早年所写的《金文嘏辞释例》及《北狄在前殷文化上的贡献》两篇长文,前者为治金文者不可不读,后者则是先生以文字证史的一篇范文。
  • 新月余晖:失落的古巴比伦

    新月余晖:失落的古巴比伦

    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不仅仅生活着巴比伦人,还生活着苏美尔人、亚述人、迦勒底人、波斯人以及其他民族,他们在巴比伦历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共同奏响了巴比伦文明的辉煌乐章。巴比伦文明虽然早已远去,但其跌宕起伏的历史、神秘莫测的文字、辉煌雄伟的建筑、层出不穷的发明创造,至今依然让世人惊叹和折服。
热门推荐
  • 年年孤叶迎春风

    年年孤叶迎春风

    二十年来坚持“一夫一妻无妾制”不动摇的苏夫人育有四个听话的好孩子:长女奉旨入宫,是为皇后殿下;长子刑部供职,是为国家高级公务员。就连爬树上墙无所不能的调皮次女也已安分出嫁。苏夫人向来不太注意世人的指指点点,但在这普遍认为“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的时代,她无法免俗地被大潮流熏染,开始为小女儿着急了。然而这位苏府千金虽长得与孪生姐姐分毫不差,性格脾气却完全不同。她尽得父亲苏太傅之真传,满腹的心计使她几乎千事不愁、万事不忧,又怎么会傻傻地被婚姻套住呢?于是她面向前来提亲的众家男子立下了一条基本要求:非自愿入赘者勿扰。直到某一天,来自远方的乘龙快婿亲手敲响了苏府的大门……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始帝元神

    始帝元神

    他因爱跳崖,劫难奇遇,得到上古大神---始帝元神附体,而后重返故国他一路行来,解除重重危机。
  • 战场合同工

    战场合同工

    退伍兵林锐,债台高筑生计艰难,又找不到工作。再一次工作面试失败之后,偶遇一个神秘的中年人,为他提供了一份军事保安公司的合同。他的人生因为这份合同从此改变。他成了一个活跃在世界战场上的合同制员工。转战世界各地,在热点地区执行高度危险的任务。从默默无闻的战场炮灰,到声名赫赫的佣兵之王。
  • 霸王宠妻

    霸王宠妻

    信心:一个异世的孤儿,生性淡薄钟离亦邪:商界的霸主,冷漠无情她与他,相遇了他愿意宠她、护她,不求回报而她只需要接受他的宠平时冷漠孤高的商业霸主,不近人情只有在她的面前,才会卸下冷漠的面具在看见她的第一眼起,她就注定只能在他身边不容许任何人觊觎,哪怕是多看一眼也不舍不容许她消失在他的眼前,哪怕是睡觉也要抱在怀里为她,他愿意做任何事情,包括付出生命而她,却当作没有看见,执意要走为她,他伤害别人伤害自己在所不惜而她,远走天涯在路上当她消失在自己的眼前整个世界开始冰冷,嗜血、狂杀脚踏一路荆棘来到她的面前最终抵不过她的笑靥如花拥抱那娇小却温暖的身子上天入地,他也愿随她而去推荐娜的完结文《冷王宠妃》:………………………………………………
  • 晚清有个曾国藩

    晚清有个曾国藩

    把那个时代一个中国文化积薪传火者的负隅顽抗和心路历程写得淋漓尽致。写他的困兽犹斗,中兴勋臣,写他的忍辱负重,镇压太平天国的刽子手,写他的韬略智慧,从曾国藩的编年史入手,以细腻凝重的文笔透射了曾国藩的内心世界,写他的貌似虚伪,写他的治学精进,写他的无奈苍凉,这是完全的曾国藩吗?曾国藩这个乡下秀才一步步靠自我奋斗与忍辱负重走向权力的巅峰。,湖湘大儒。这个被称为“晚清第一汉臣”的湖南人如何达到孟子所说的“内圣外王”境地?又如何成为中国文化最后一座矗立的庙堂的?本书结合丰富的史料,写他的志存高远,写他的内心圆满
  • 明朝能臣王崇古和张四维

    明朝能臣王崇古和张四维

    在明朝的历史上,值得一提的是晋商,鼎盛时期的山西商人,足迹遍布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极大推动了封建社会商品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 重生复仇:狂傲千金来袭

    重生复仇:狂傲千金来袭

    重生前,她是豪门里最苦逼的屌丝千金,受尽后妈和姐姐的欺负。被打,被送进疯人院,被男医生反复骚扰……重生醒来,带着前世的仇恨与不甘,她立誓要为自己和死去的妈妈报仇!不管是绿茶女表,还是毒莲花,她也照收拾不误!只要是继姐看上的男人,她照单全抢!管你难搞不难搞!所有复仇路上的劲敌,只配做她脚下的炮灰!
  • 穿越之农家白骨精

    穿越之农家白骨精

    本文1v1她是一名普通高级白骨精,婚姻压力下早已习惯了各种打击,有着一颗强大的心脏,谁知一个人骑行旅游时遇到山体滑坡,命陨大山。她是普通农家小娘子,为了不被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所束缚,性格刚烈的她毅然选择投河自尽。当高级白骨精穿到某朝代不受宠的农家小娘子,一往情深的才子竹马对上指腹为婚的将军丈夫,她不畏艰难,将一切洗牌重来。不仅受得了辱骂,挨得起白眼,还任劳任怨,慢慢扛起几方家业。终于一切风生水起,幸福即将来敲门时,才发现指腹为婚的背后,有着更多不为人知的秘密…且看农家白骨精对抗不公命运,追寻真爱,撑起家门的故事。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