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08500000020

第20章 做官总有几个关键时期

运者,官之要也。

运气,是做官的要件。

做任何事都需要一点运气,做官也是一样。在特殊时期,一个人的表现也许是很平常的,但在当权者眼里,往往会有不平常的反应,进而加以提拔,这其中的运气成份是很大的。做官总有几个关键时期,一旦错过这些,一切努力就得不到回报。兢兢业业做个好官,多做实事,好运也许就悄然而至了。

不发怨言的马融

东汉安帝永初三年(108年),大将军邓骘慕名征召马融做舍人,马融却不想应允,他对朋友说:

“我志不在为官,何况一入官场,必多受制约,为人苟且,我决意不应此召。”

他的朋友听之摇首,说道:

“大丈夫以治国安邦为最大志向,如此机遇,怎能放弃呢”你做事全凭己好,随意懒散,若是苦读诗书不能用之大业,和那腐儒又有何区别?”

马融和他争驳,以不喜为由,不想改变他的想法。

当时,马融客居之处在凉州武都、汉阳的地界上,此刻羌人作乱,当地深受袭扰。不久,战祸的影响也使马融深受其苦,他饥饿不堪,生计很难维持。

和朋友交谈,朋友伤心说:

“时下米谷价高,祸乱不止,自函谷关以西,随处可见饿死之人。你我身为书生,不能保家安民,自身都是不保,难道还不惭愧吗?”

马融长叹流泪,后道:

“看来我的想法错了。古人说:‘左手据有天下的地图,右手用刀割断自己的喉管,愚蠢的人不做这样的事。’所以这样,是因为活命比拥有天下更珍贵啊。我先前怕受一点委屈,竟有负大将军的盛情相召,说来真是不明大理。若为近俗的小小羞辱而毁掉无价身躯,这并不是老子、庄子所说的。”

马融改弦更张,于是应允了邓骘的征召,高高兴兴地做了舍人。

马融自此有了匡扶大政之志,他辛勤办事,二年之后又被任为校书郎中。

朝中邓太后执政,邓氏兄弟掌握权柄。马融心系朝廷,针对朝政弊端,他用心写就《广成颂》献给皇上,用来规劝,其词甚是恳切、直白。

《广成颂》得罪了邓氏,邓氏认为马融心存讥讽,斥其专权,于是对他厌恶日深,整整十年没有把他升迁。

十年之间,马融仍是尽心做事,从未流露出对邓氏不满之意。他的家人劝他辞官回乡,又说:

“得罪权贵,你是再无出头之望了,何必在此受辱呢?有一天若是再生事端,恐怕我们连回乡都不能了,那时岂不更悔?”

马融自有打算,他劝慰家人说:

“我的志向还没有达到,辞官只能让我前功尽弃。我不发怨言,忍辱以待,就是为了保住这仅存的官位,以做他日成大事的希望。我心有所寄,这点委屈算得了什么呢?”

马融如此忍受,邓太后还是借故把他免官,放逐回乡。马融骤遭此变,却不是其家人所料之状,他反而豪情陡长,绝无气馁之色。马融对家人说:

“邓氏专权,飞扬跋扈,定不能久长,只要我不坠其志,定有返朝之日。”

马融在乡遍读经书,从不灰心绝望。家人劝他享受清福,勿需操劳,他也一概拒绝,仍似在朝时一样勤勉。许多人笑他痴心妄想,马融只一笑置之。

邓太后去世后,亲政的汉安帝遂又征召马融为官。马融喜泣之下,对前来拜贺的乡亲故友畅言说:

“身处落魄,牢骚满腹是没用的,我幸有今日,全在我信心不失啊。此乃我多年心得,望与诸君共勉。”

同类推荐
  • 谋杀之谜

    谋杀之谜

    本书通过详尽的事件回放、诡异隐秘的背景调查以及众说纷纭的死亡原因,挖掘了人类社会、地球乃至宇宙所包含的难解谜题,为您展现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那些惊心动魄、错综复杂、谜团种种的谋杀故事。首次披露了大千世界中,神秘的、充满悬疑色彩的谜团背后鲜为人知的内幕
  • 千年一坊:水井坊千年醇香

    千年一坊:水井坊千年醇香

    成都两大珍世活体文物——都江堰和水井坊。都历经千年而今仍在辛勤劳作,为人类奉献,一个灌溉着美丽富饶的天府之国,一个灌溉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我们可以这样形容,都江堰是成都农耕文明的后坊,水井坊则成为成都农耕文明的前店。汉代古井在成都市区范围内数量众多,它们就像草垛布满田野一样布满壮丽的汉代成都城郭。正是这些潜移默化的耳濡目染,奠定了千年成都独特的魅力与气质。就像一个人所在的家族需要追根溯源一样,血脉的尽头便是一个人真正的根脉所在。《千年一坊:水井坊千年醇香》中,水井街酒坊遗址所揭露的遗迹、遗物现象,为我们展示了一幅中国传统白酒酿造工艺演进历程的生动画卷。
  • 湖北人的性情剖析

    湖北人的性情剖析

    湖北人既豪爽又谨慎,既热情又小心,既善于经营世俗人生,又崇尚精神生活。他们可以披肝沥胆,无私助人,也可以小处计较,谨慎处世;他们可以争强好胜,兼济天下,也可以超然物外,独善其身。本书是第一本诠释湖北人性情的精华本,是洞悉湖北人行为特性的全面攻略。本书着重描写了湖北的地理特点、文化和他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在本书中,编者突出表现湖北人在经济、教育、社会、性格、人文况味、语言等领域所呈现出的性情特征。其中,尤其对“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这句俗语,做了细致的解释。
  • 趣谈成语与文言

    趣谈成语与文言

    每一个成语,都有一个故事,搭建出一座座历史的桥梁。“爱鹤失众”、“班门弄斧”等成语故事让我们在笑前人的无知以及愚昧的同时也可反省自己,警惕自己不犯同样的错误。《趣谈成语与文言》是从成千上万个成语中精选出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成语故事,为我们在解说了成语的妙趣以及来历的同时也可教会我们一些为人处事的基本方法。
  • 明朝晋王府

    明朝晋王府

    明朝晋王府,自洪武三年(1370)朱棡始封晋王计起,至崇祯十七年(1644),开府太原长达274年,几与明朝存亡相始终。
热门推荐
  • 不灭帝尊

    不灭帝尊

    我即生,诸天当灭!伴生神棺埋葬诸天,信我者得永生!林冥生于武帝世家,却天生九阴绝脉,不能修炼。家族破灭,使他悲愤觉醒伴生的天葬之棺,从此踏上强者之路!且看他只靠外功体魄,觉醒武帝血脉,最终武破虚空,成就永生,超脱轮回!
  • 偷心诀

    偷心诀

    传说,有笛声回荡的地方,就有情伤的人。那一年,她一身嫁衣跃入滚滚江河,成就一段流传列国的风月传说;那一年,她用十八年的记忆换取一阕偷心诀,偷尽世间男女的真心,却独饮忘川,记不住自己的孽缘。红尘痴缠,爱恨离殇。有多少真情泯灭在乱世天涯。她爱他,却没有爱的筹码,于是风中泣血,笛声四响,只为偷他一日来爱她。
  • 成功人士不说

    成功人士不说

    短跑比赛,只差0.01秒,结果就会差很远。人生中,每天不起眼的细微差别,决定着一辈子的成败!本书从30种微小细节入手,总结了成功的方法,引总结了成功的方法,引用知名人士如马云、史玉柱、巴菲特、比尔·盖茨等人的亲身经验,告诉你为什么只要抓住平常日子中被忽略的机会,就能做出惊人的成就
  • 孤芳不自赏(钟汉良、Angelababy主演)

    孤芳不自赏(钟汉良、Angelababy主演)

    同名电视剧由钟汉良、Angelababy主演。白娉婷一向不信“女子无才便是德”这句话。她是小敬安王的侍女,却过得比一般小姐更加矜贵,所凭恃的不是容貌,而是比男子更睿智聪敏的头脑;她不需要旁人为她平庸的外在感到遗憾,她想要的是能够并驾齐驱、一较高下的心灵。因此,纵使那男人是敌国大将、纵使两人之间尽是谎言与阴谋,她依旧无法不为这个男人动心……
  • 长门纪事

    长门纪事

    生平最大的伟愿就是能当条米虫,过上懒猪一样的幸福生活。有一天梦想竟然成真了!她变得无比富有,不用工作,早上可以睡到自然醒,有几十个人一起伺候她,李絮和大多数打工挣月薪的女人一样,山珍海味随便吃……只是稍有一点美中不足之处:这个梦想是在遥远的西汉长安,那个历史上最著名的冷宫——长门宫里才实现滴……--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素书(大全集)

    素书(大全集)

    《素书》原文并不长,词句虽不十分难懂,但每句话的内蕴却异常丰富、深邃。《素书大全集(超值金版)》对原文中比较生僻的字词皆给出了解释,每句都附有现代汉语译文。此外,还用“解读”的办法,尽量挖掘、剖析每一段话的内涵。另外,对《素书》的每个观点,都从处世、职场、管理三个方面,根据各个领域的特点作了解读,并附有颇具趣味和针对性的小故事,故事的末尾多附有解说,为读者增加阅读趣味。
  • 毒步天下:嚣张嫡女笑

    毒步天下:嚣张嫡女笑

    >封后大典,血溅三尺四肢断,父亲以命换她残生依旧逃不过被做成人肉包子的下场!一朝重生,嚣张无人敌,打姨娘辱庶妹那都是小意思,势必要那负心人用一生来偿还!九五之尊照样虐,腹黑冷情王爷旁边滚,翩翩美丞相也只沦落到棋子,武林盟主也敢毒!嚣张嫡女自然是要傲苍穹,凡夫俗子怎堪配!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家庭教育口传书

    家庭教育口传书

    对于孩子来说,我们应该是父母,而不是家长。家庭教育不只是提高孩子的素质,更是提高父母的素质。“幼稚”是毕竟阶段,也是他们的快乐。身为长辈的我们,狭窄的界定了成功的定义。其实,当总统是成功,当小丑也是成功。对孩子的爱需要理性,需要节制。盲目地爱孩子的父母,是犯罪者,是侵略者。孩子是孩子,不是父母攀比的玩物。儿童更接近于动物。如果一个孩子缺乏快乐的童年,那么他不能得到健康的成长。与学校的“批量培养”相比,家庭更应该是培养“个性”孩子的地方。我们常常以“望子成龙”的名义,剥夺了他们最低限度的快乐。家庭教育需要把孩子当成孩子,也要把孩子当成大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身老师
  • 做人做事做官:老子的智慧

    做人做事做官:老子的智慧

    在中国历史上,老子是一个“谜”:他来无影、行无痕、去无踪,只给后人留下了一部只有5000多字篇幅的《道德经》(又名《老子》),从此飘然而去,不知所终。人可以老去、可以逝去、可以死去,但是思想不会这样,伟大的思想往往能够超越时代、穿越时空,只要人类不灭,它就亘古常新、巍然屹立。《老子》就是这样一部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