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04700000003

第3章 岁时节令(2)

青龙节里,民间流行着许多驱毒的活动。如晋中地区家家拍簸箕,童谣有“二月二,拍簸箕,跳蚤、壁虱不敢上炕哩”。晋南地区喜煮蔓菁汤,遍洒屋内墙缝、墙角、炕席底、床下,谓之“禁百虫”。

青龙节在晋南一些地方称为“花潮”。人们携带酒肴到郊外游春、踏青。晋西北地区讲究大闹社火秧歌,垒砌旺火,盛况酷似元宵节。

芮城合河的青龙节,据传始于汉光武帝年间,迄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是为纪念东岳大帝黄飞虎治水有功而三社联合的庆贺仪式,故又称“三社典”。这天,山民们尽兴狂欢,并将各自家中最珍贵的宝物都展示出来,民间又称“亮宝会”,取宝能驱邪避灾之意,希冀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二月二也称“中和节”,至今在乡宁云丘山带仍保留有过中和节的习俗,在全国极为罕见。云丘山中和节既继承了二月二“引龙驱邪”的相关生活习俗和禁忌,又延续了中和节“农耕为本”的传统习俗,并在传承中自觉与云丘山独特的自然山川地貌相结合,产生了独特的祖先崇拜、生殖崇拜和生育信仰习俗。其民俗活动以祭山拜神、祈求化生繁衍、祈求五谷丰登和人与自然的和谐为主要内容,经过漫长历史时期的融合演进,现在的中和节已演变成从农历二月一日开山门至农历三月一日关山门,长达一个月的节会,节会期间的农历二月十五日是中和节的“正日”,在正日这天,周边老百姓拿灯笼、扛大旗到云丘山朝山祭祀,参与人数达数十万之多,场面蔚为壮观。

6、寒食与清明

寒食节的具体日期,古俗讲究在冬至节后的105天。寒食节的源头应为远古时期人类的火崇拜,即禁火节,后来用以纪念春秋时期晋国的名臣义士介子推。据说介子推和母亲死后,晋文公下令把介子推被烧死的那一天定为寒食节,第二年寒食节次日,晋文公素服登绵山至子推被焚的那棵柳树下置祭,发现此柳竟复活了,睹物思人,念及子推一生追求政治清明的远大抱负,封此柳为清明柳,将此日定为清明节。

绵山至今仍保留有众多寒食文化民俗活动。寒食节前,绵山地区的百姓家家都会蒸做子推燕、子推饼、蛇盘兔、寒食粥、锅盔、菊花酥、青精饭等寒食食品;寒食节当日,家家户户不起火灶,食寒食,登绵山祭奠介之推,怀念先贤;全家妇女齐坐桌旁,手工制作镂鸡子、包鸡子,并将镂鸡子悬于屋内,挂于屋外枝头,包鸡子则包于家畜头上,取一年六畜兴旺之意;偕老带少,以寒食食品拜祖扫墓,并在祖先的墓旁插柳,上挂蛇盘兔(寓意“蛇盘兔,必定富”)、子推燕(介休方言,寓意对先贤先祖念念不忘)等寒食食品;祭祖后,孩子们用小扁担肩挑镂鸡子,全家老少外出踏青(现称春游),游郊赏景;返家后,大人们齐聚村内宽敞处,举办拔河、蹴鞠比赛,孩子们则成群结队,嬉戏秋千……

在我省晋中一带,寒食节要蒸寒燕,用面粉捏成大拇指一般大的飞燕、鸣禽及走兽、瓜果、花卉等等,蒸熟后着色,插在酸枣树的针刺上面。晋南民间习惯吃凉粉、凉面、凉糕等。晋北习惯以炒棋豆作为寒食日的食品,有的还捏制一种“寒燕儿”,捏好蒸熟的寒燕儿,插在酸枣枝上,很像是停在树枝上的群燕,象征春天的到来。一些山区将五谷杂粮炒熟,拌以各类干果脯,磨成面炒着吃。

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和冬至。但是,清明作为节日,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节气是中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而节日则包含着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的主要活动,是往亲人或纪念人物的坟前,除草、添土、祭祀、修整坟头。在祭坟时,民间多祈求祖先保佑自己及家人健康、幸福。上坟时,晋南多数地方不燃香、不化纸,要将冥钱等物悬挂坟头,有“清明坟头一片白”的说法。晋北多数地方却要将冥钱等物全部烧尽,理由是不烧尽就转不到先人手里。晋南的闻喜等地上坟时要用嵌枣糕在坟堆上滚来滚去,传说是为死去的老人抓痒痒。如今传统习俗已多加革新,改用鲜花、花圈。并且,由扫个人亲人之墓,发展到祭扫革命先烈公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寒食节这一传统节俗已逐渐为人所淡漠,也越来越不完整,因为清明及寒食节的日期接近,民间渐渐将两者的习俗融合,清明节和寒食节便渐渐融合为同一个节日,成为扫墓祭祖的日子,即今天的清明节。

7、五月端午

五月初五日,为端午节,亦称端阳节、重午节、端五节等,是山西民间夏季最隆重的节日。

端午节的内涵,源于古人的驱邪避瘟活动。盛夏,是黄土高原上各种疾病滋生、蔓延最活跃的季节。古人解不开这个谜,便认为是邪祟作怪,并由此创造了一系列避邪手段与之抗衡。后相沿成俗,形成了今天丰富多彩的端午民俗活动。

端午节吃粽子,是我省城乡人民传统的习俗。包粽习惯在端午节的头一天。传统粽子以黍米为馅,佐以红枣,外包芦叶,吃时拌糖。现在亦有配以各种豆类、麦类以及江米为馅,佐料加柿饼、栗子、果脯、肉类等,粽于更是甜、咸、辣味皆有,角、锥、筒形俱见。晋北地区民间包粽子,浸米时水里要放些艾叶。晋南地区则要将一些粽子用五色线捆绕。其用意都在辟邪。一些地方民间习惯在端午节太阳未出山时,将特定形式和数目的粽子投山或置水,普遍的说法有纪念屈原、介子推及常遇春之母等。

粽子作为节日食品,最迟在汉代就有了。据记载,早期的粽子称为角黍。角者,形也。黍者,料也。具体做法是用菰芦叶裹黏米,以淳浓灰汁煮熟,于端午节食用。黍米煮熟置凉水中浸泡,炎热天吃后具有止渴、去热功效。而菰芦叶、灰汁同样有清凉、败火的药用。可见粽子是古人夏季防暑祛病实践中创造出来一种应时食品。五月端午节前后,晋南地区处于收打小麦阶段,晋北则是夏锄大忙时期。劳动归来,浑身燥热,从凉水中捞得吃一个粽子,解渴、充饥、打凉、下火,周身上下说不出的舒坦。因此,这种食品一直在民间长盛不衰。

饮雄黄酒,也是山西民间端午节的重要习俗。其来历与吃粽子有相似之处,主要用于防病和祛毒。中药典籍记载,“五月五日饮菖蒲、雄黄酒,可除百疾而禁百虫”。雄黄是一种中药材,具有解毒、杀菌、辟邪之功效。菖蒲,亦为药材,有镇静、安神之功能,并具芳香气味,可做香料。在端午节以前,民间要用菖蒲根和雄黄泡酒,曝晒在太阳下面,以备节日饮用。山西民间有“喝了雄黄酒,百病远远丢”的谚语。节日期间,成年人除饮雄黄酒外,还要在七窍之处涂抹一点。小孩子不饮酒,做母亲的则要用筷子蘸酒,点在孩子的耳、鼻及肚脐等处。历代相传,说是可以辟瘟和驱除蛇、蝎、蜈蚣、蚰蜒等五毒虫害。

另外,在宅院中还有“端午到、插艾蒿”的习俗。艾蒿味辣,是一种芳香化浊药物,具有杀虫和防治植物病害的功效。蚊子、苍蝇往往避其味而远逃。端午节,家家户户要在门上插一束艾蒿以辟邪。晋北习惯将艾蒿编成人形,悬于门楣,称为艾人。晋南习惯将艾蒿编成虎形,悬于门首,称为艾虎。曲沃等地是用纸剪成老虎、粘艾叶,贴在门上,称为贴门虎。万荣等地是采制茶叶悬挂门楣。一些靠河水草盛的地方,习惯在门上插菖蒲。还有的地方是门上贴钟馗画像驱邪。晋南一些地方,端午节要用五色线将家具、门环等物缠绕。

端午节辟邪表现在家人安全方面,小孩子一直是重点保护对象,民间传有“端午到,戴香包”的说法。当母亲的要在节前用碎布做成禽兽、花卉等各种形状的小包,内装雄黄、苍术、香薰等中药材及香料,称为香包。佩带在孩子身上。男孩多为老虎、狮子之类,女孩多为花卉鸟类。传说可以防止病毒人身。晋北一些地方还盛行用碎布、细茭杆做成符节,缝在孩子背上,俗称“讨吃子”。取意人穷命大,希望孩子消灾免难,健康成长。除香包外,还要用五色花钱搓成索,在神灵前摆供祈祷后,挂在孩子们的手腕、脚腕、脖子上,称为“百索”,要戴够一百天方才解除。也有的地方是五月初一挂上,到端午节的早晨太阳出山前解下,埋在车辙下,意思是让铁车轮砸烂五毒虫。对于不会走路的小娃娃,做母亲的要抱到老年人的家里睡上一会儿,称作“躲午”。家庭其他成员,则是人人耳朵上戴一小枝艾蒿。妇女是将艾技插在头上或绾在辫梢上,还要用凤仙花色染红指甲。乡宁等地端午节,特别讲究在太阳出山以前,从河里提回一桶洁净的水,浸以艾叶,以供全家人洗手洗脸,据说可以辟邪驱毒。万荣等地在日出之前,上山或到田间采集枸杞、果木、车前子、茶叶等。经七蒸七晒后阴干,称为“百叶茶”。晋北一些地方,习惯端午节前置买一面新镜子,节日试新,全家人都照一照。

端午节前,晋南地区旧俗要逮回一只蛤蟆保存。端午节当日把墨锭塞进蛤蟆腹内,阴干,称为“蛤蟆墨锭”。传说可以涂抹肿毒,有清热、解毒之功效。故民间有“疥蛤蟆躲端午”的说法。

晋北地区端午节,讲究寻觅“金鸡头”。就是在端午节日出之前,蛇吃蛤蟆,刚吞进时,将蛇头剁下,让蛇头蛤蟆在一起阴干。据说是一种贵重药材,可消无名肿毒。但只是传言,实际很难找得。

端午节在一些地方也还形成庙会。寿阳县历史上有九大社团,举办阳坡庙会,讲究颇多,规模盛大。繁峙县五月初五的传统是在玄帝庙上唱戏。交城卦山庙会也是端午节盛大的民间庙会。

雁北地区的阳高县,在端午节有逛城墙的风俗习惯,当地称为“窜城墙”。历史上,店铺作坊各行各业在端午节照例放假半天,学堂师生全部休息。就连在封建礼教束缚下,平时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大姑娘、小媳妇,在端阳节也要浓艳地打扮一番,自由自在地到街上逛上半天。这一日,周长九里的城墙上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分外热闹。真可谓“男女老少齐登高,佳节观景乐陶陶”。

8、女人乞巧的节日

农历七月初七日是乞巧节,又称“七夕”“鹊桥会”等。相传此夜为牛郎与织女在银河相会之日,民间少女与少妇有乞巧的风俗。由于这个节日的主要活动者是女性,也称之为“女儿节”“少女节”。

山西各地的乞巧方式是多种多样的。祷而乞巧是一种简单的方法,一般是摆好供桌供品后,拜织女星以乞巧。洪洞、万荣、长子、汾阳等地的乞巧方式是穿针乞巧,其中万荣的穿针活动在锣鼓声中进行,增加了紧张欢乐的气氛。河津、稷山、临猗、襄垣等地采用漂针乞巧的方式。翼城是用瓜果、蒸馍祭拜扎好的牛郎、织女草人。晋北地区习惯这一天在院里晒一盆水,等微尘飘落后,水的表面会形成一层薄薄的膜,这时候女子将绣花针涂油并轻轻放置水面,能够飘浮者则被认为是乞得了巧。晋西北地区则是在盆水中放置豆芽,将生好的豆芽放置水面,在阳光照耀下,经过盆水的折射,水底倒影会显示出各种动态,或蜈蚣、或水蛇、或水狗等,倒影越复杂越逼真,意喻乞巧越多。

直到今日,七夕仍是一个富有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虽然不少习俗活动已弱化或消失,但是象征忠贞爱情的牛郎织女传说一直流传民间。在我省和顺县松烟镇南天池村一带仍保留着七夕文化的诸多记忆,以和顺南天池村为轴心,半径两、三公里之内,与牛郎、织女传说故事相关的地名有10多处,这些地名和牛郎、织女传说相对应,形成了一条完整而生动的故事情节链。天河梁、牛郎峪、南天池与磨子峪是地方志中早有记载的地名和村名,其余地名及相关景物名称均长期流传于民间,如今还能见到的有牛郎沟、牛郎洞、天河池、牛郎庙、织女庙、南天门、金牛洞、老牛口、牛头山、相思背、喜鹊山、八仙洞、哪吒塔等等,还有已经毁坏的王母娘娘庙、李天王塔遗址等。民国《和顺县志》记载:“七月初七,处女用瓦器生五谷芽,向牛郎、织女乞巧。”村民在这天讲究放鞭炮,贴牛郎、织女图案的窗花、敲锣打鼓“接织女回家”。如今村民每逢七夕仍有“看天”的习俗,晚上在院中朝南摆上桌子,上面供奉连杆茎一起煮熟的毛豆和带叶煮熟的玉米,然后燃香拜天,祭祀牛郎、织女。当地在戏剧开场之前要吟诵“天河梁下一清泉,一棵椴树盖得严。谁要喝了天池水,能活长生不老仙”,“喜鹊好,喜鹊好,喜鹊展翅搭天桥。牛郎织女天桥过,不知天桥牢不牢”。

七夕节民间也有用白面或糕面加油、糖、蜜做成各种糖果的习俗,称为巧食。在这一天家家要吃西瓜,并在西瓜上刻画花纹图案,称为“花瓜”。

9、七月十五河灯会

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道教称为“中元节”,佛教称为“盂兰盆节”,民间俗称“鬼节”,又称“亡人节”“七月半”。中元节成为中国民间三大鬼节,与佛道二教有很大关系。道教认为,七月十五为中元日,地官下降,定人间善恶并为人间赦罪。佛经记载,七月十五是释迦牟尼的弟子目连借助十方众僧之力,解脱其母在地狱受苦的日子。后佛教徒根据此神话兴起盂兰盆会,以追荐祖先、祭祀孤魂。

中元节的祭祖活动与清明节有所不同,因受佛道二教的影响,在祭祀地点、祭品上都带有明显的宗教色彩。此日的祭祖活动在一些地区并不像清明节那样正规,襄垣、长治、祁县、永宁等地只是在家中摆供品祭祖先,而大部分地区则是在家门外当路上焚纸钱祭祖。五台山在七月十五日要举办盂兰盆会,念经超度亡灵,周围一些信教群众也到寺庙摆供、响炮、祈祷,为祖宗赎罪,祝亡人解脱。农历七月十五,忻州民间有着蒸“面人”的习俗。相传,这种习俗开始于元代末年,据说人们用互赠“面人”传递信号,至今,民间有着“七月十五捏面人,八月十五杀鞑子”的说法。然而,七月十五的面塑样式繁多,有牛、羊、猪、兔、猫、鸡、鸭、娃和花卉、瓜果,还有寓含幸福、吉祥、爱情的鸳鸯、孔雀、狮、虎、鹿等动物造型。十五过后,几乎家家墙上都挂着一串串面塑。

同类推荐
  • 商鉴:中国各地商人的性格与特征

    商鉴:中国各地商人的性格与特征

    中国商人阶层一开始就表现出它的地域色彩,形成不同的流派,崛起了十大商帮。各商帮的经营项目、活动范围、经营风格、观念并不完全一样。就是到了现在,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到来的时代,各地商人经商还是呈现出不同特点。因此,要想与各地商人做生意,并在商业活动中步步为“嬴”,先声夺人,就有必要了解不同地域商人的性格特点,抓住关键,区别对待。本书撷取了十七个具有代表性的商人群体,从各地商人的性格特点,以及经商手段入手,生动而全面地提示了商业游戏中的隐形规则。
  • 中国未解之谜(下)

    中国未解之谜(下)

    本书精心遴选了众多中国最经典的未解之谜,内容涉及自然地理、科技发明、考古发现、思想文学、历史人物、书画建筑、民风民俗等诸多领域。用通俗流畅的语言、科学的视角,探索世人瞩目的、尚未破解的神秘现象与谜题。结合诸多文献资料、考古发现与最新的研究成果,生动剖析种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揭示谜题后隐藏的事实。
  • 中国梅花审美文化研究

    中国梅花审美文化研究

    《中国梅花审美文化研究》(以下简称《梅花审美》)是从来探讨中国梅文化众多论著中穖性最为突出者。如论梅之开发利用,历史远及七千年以上的新石器时代。从采用梅果于祭祀和烹调(增酸味,催肉熟),经过汉晋南北朝梅花欣赏的兴起,再经隋唐五代梅花审美欣赏的发展,通过北宋梅文化象征之生成尤其是南宋梅花审美文化的鼎盛与成熟,元代梅文化高潮延续,直到明清梅文化之稳定发展,真是既系统全面,又突出了一时期的特殊性。
  • 风物长宜放眼量

    风物长宜放眼量

    作为陈寅恪、吴宓先生的弟子,季羡林先生承接上一辈师长的衣钵,晚年不遗余力地捍卫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特点、传统文化对人类的贡献、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东西方文化各自在历史中的地位与作用等提出了高屋建瓴的精辟论断。本书文字是作者感性认识与理性思考相结合的精华所在,先生其情也真、其言也善。通过本书的阅读,读者将从先生的体悟与沉思里,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东方文化的深厚底蕴;也才有可能在全球化的语境中,坚持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强化文化认同,树立文化自信。
  • 中华成语故事(利)

    中华成语故事(利)

    成语源远流长,是汉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多源于历史典故诗词歌赋和寓言故事中。成语把丰富的历史知识和浓郁的文学色彩融为一体,堪称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是中国历史文化的精华。每个成语都是个故事,它的形式虽然简单,但却形象生动,十分富有表现力,往往几个字就能说出一个非常深刻的道理,发人深省,读了让人受益匪浅。
热门推荐
  • 茶馆文化

    茶馆文化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茶馆文化》主要内容包括:茶馆文化漫谈、北方茶馆、南方茶馆、施茶活动、茶馆的现代发展。《中国文化知识读本:茶馆文化》从茶的起源开始讲起,告诉读者茶如何从简单的饮变成中国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以及南北方茶馆的地理分布和功能介绍,为之勾勒了一幅茶馆在中国的兴衰走势图,并从各个侧面介绍茶馆如何承载着宴饮聚会、娱乐生活、洽谈生意、品谈人生等几个方面的功能,将茶馆现象上升为一种文化现象,寄托着中国借物咏怀的传统道德情节。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豪门逆袭之婚色可餐

    豪门逆袭之婚色可餐

    玉妖娆(齐妍儿:前生她是一个风情万种、身姿妖娆的私生女。由于特殊的身份让她对婚姻充满不屑,甘愿周旋于男人之间,顶着小三界女神的皇冠。重生的她身份一跃成为商场大佬的正牌娇妻,厌恶婚姻的她又会怎样兴风作浪、红杏出墙?最终是婚姻征服了她,还是她主宰了婚姻。秋冷爵:他是叱咤商场的大佬,人人敬服。前生她与他曾有一夜情缘,今生她却成了他的正牌娇妻。然而傲慢的他藐视一切,甚至藐视他的婚姻。在他看来女人只是供人娱乐的玩具,可没想到他的后半生会被他的正牌玩具给狠狠的娱乐了一把。娱乐也是要付出代价的,看他怎样反扑成仁吧!刘懿:前生他是她的姐夫,亦是她的情夫。今生他要做她的情夫,亦要做她的盟友。两人从前世纠缠到今生,是利用亦或是被利用,是爱亦或是被爱,他的心最终又会怎样驻足在她的世界里?季铭宸:他是一位不可一世的军官首长,前世的她与他毫无瓜葛,今生的她被他窒息纠缠。是占有欲的唆使还是那颗因缺少爱而干涩的心作怪?面对如此霸道的大男人,她又该使用怎样的战略?肖陌、李琛、玉麒麟。。。比比皆是的极品男人围绕在她身边,面对美男们的赤夺纠缠,对于绝世妖娆的她是幸还是不幸?
  • 庶女邪妃:极品炼药师

    庶女邪妃:极品炼药师

    庶女?傻子?废材?重生后,一切格局发生转变!她成了最年轻的炼药师,绝顶天才,玩转整个大陆,风华绝世!狗奴才、狗皇帝、瞎眼老爹、负心人,纷纷跪倒在她脚下!神秘的武者血脉,母亲的离奇去世,惊天的身世,异国美男,放荡不羁的未婚夫……在这弱肉强食的武者世界,她就是主宰……
  • 杜黄皮

    杜黄皮

    媚媚猫在《杜黄皮》的创作中,展示出其独特的人物和情节的驾驭能力。她冲破“武侠”的陈规,打造出一个男女皆爱、独一无二的“杜黄皮”,既带有武侠小说必不可少的侠义、情仇,更彰显了女性特有的细腻、温柔,这两者在“杜黄皮”身上得到完美的体现。故事中的“十兄弟”性格各不相同,独具特色,在杜黄皮的带领下,共同谱写了一曲凄美的江湖之歌。
  • 时间去哪儿了

    时间去哪儿了

    周兮编著的《时间去哪儿了(最实用的时间规划管理书)》讲述了:习近平主席曾说:2014年春节期间,中国有一首歌,叫《时间都去哪儿了》。对我来说,问题在于我个人的时间都去哪儿了?我们每个人都会问自己,时间去哪儿了?如何合理安排时间?合理利用时间?合理规划时间?你的时间丢了吗?这些问题正是《时间去哪儿了(最实用的时间规划管理书)》要解答的。
  • 天下第一:功夫皇后

    天下第一:功夫皇后

    三年后,已经长大亭亭玉立的她,拥有绝世武功的她,会去实现自己的誓言吗?当她见到他后,她会惊喜还是失望?会选择离开还留下?他寻她许久后未果,他以为她死去。在被世人说成有断袖之癖君主的他,日日留恋花丛来以示臣民,自己是爱江山更爱美人。一日,他在男人的天堂花楼——无情楼遇见了她,一个长得很像‘他’的她。在两人一夜销魂后,她突然消失。握着手上她所留下的乌剑,那是三年前‘他’从自己身上抢去的。在脑袋一阵空白后,他突然明白,原来‘他’就是她。这可恶的小女人,竟然屡屡欺骗着自己,他就算挖地三尺也要把她寻出来,让她也尝尝欺骗的味道。女主角闵情是一个酷爱武学的‘武痴’形像,也是身在武学世家,一本秘诀把她带入了一个没有任何历史记载的皇朝,遇见了紫眸的他。男主角夏殷泽起初则是一个初出江湖的青年,由于种种原因他很冷言,不喜说话,因为怕别人了解他的内心,他对身边的人都稍施防备,唯独对作男子打扮的女主倾心相对。她也发誓要保护他一辈子,她在救了他后,掉落断魂崖!在崖底她被奇人救起,并教其功夫,三年后她只差最后一式便学成‘反八步赶蝉’的绝学,可是奇人却去世。
  • 独家钟情:带着婚约闯心房

    独家钟情:带着婚约闯心房

    她只是一个图书馆员?错!不仅仅吃定军长,搞定一片区的黑白道,还能轻而易举名利双收,大获广电局好评。追求爱情,勇闯军长心房的路途中,如果再出现一位志同道合的伙伴,开一家火锅店,那才到了称霸全场的时候!正是真爱无敌,爱上便不要错过。
  • 天价前妻

    天价前妻

    十年前,她是豪门千金,天价难娶,他是穷小子,身无分文。十年后,她家破人亡,为生计四处奔波,他却成为一等一的精英,傲视群雄,拥有一切。再见时,他邪魅妄笑:“亲爱的前妻,我们的账该好好算一算了!”谁的青春不迷茫,谁的初恋不难忘,有多少痛刻骨铭心,有多少爱可以重来?
  • 逆世重生:倾城杀手妃

    逆世重生:倾城杀手妃

    黑白两重身份,白天,她是王府最卑贱的丫鬟,晚上,她是春风楼里妖娆美艳的舞姬。她是京城第一丑女,因为脸上有一个月形的红色胎记。而春风楼的舞姬千水月,眉心一颗朱砂美人痣,一块面纱,遮住了她的倾城绝美。他武功超绝,智慧无双,却冷漠腹黑。他残忍、高傲。凡是他们出动,必定鲜血横流,血染白衣。她冷血、无情,却不知,彼此已经占据了对方的整颗心。推荐新文《狼妃有毒:腹黑鬼帝心尖宠》连载更新中……【一对一宠文,甜腻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