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04300000008

第8章 曲种及其分类

曲种的本质属性和基本条件

作为当代的一个曲种,必须具备曲艺的本质属性,即属于用口语说唱叙事的表演艺术;同时,还要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第一,要有体现本曲种特色的说唱文学结构形式,说唱艺术表演程式,歌唱性曲种还要有说唱音乐基本唱腔。

第二,要有若干有代表性的本曲种艺术家。

第三,要有一批有代表性的书目曲目。

第四,要有一定的演出实践活动和受众群体。

对曲种进行的基本分类

由于语言、民俗和文化传统的不同,当代曲艺系统中包罗了数百个曲种。如何科学地识别和判定曲种,进行合理分类,一直在探索和完善之中。

按照说唱形态的差别对曲种进行分类,是基本的分类。人们常说曲艺中有说的,有唱的,有又说又唱的,有似说似唱的,这就是以说唱形态为标准所作的简单分类。

在1983年蒋敬生著的《传奇大书艺术》中,将曲种分为说类、唱类和说唱相间类。说类包括无韵的文体和散文体两大类别。无韵体如评词、评话、评书、相声、相书(谐剧或独角戏);韵文体为快板、快板书、山东快书、金钱板、莲花落等。唱类从曲式上可分为板腔体与联曲体两类。板腔体类为京韵大鼓、梨花大鼓、京东大鼓等;联曲体类如单弦牌子曲、四川清音等。

1983年出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曲艺曲种”条称,当时流行的曲艺曲种,为341种;汉族的曲艺曲种按其主要的艺术风格大致分为评话、鼓曲、快板、相声四大类。

在1998年编写的《当代中国曲艺》里,将百科全书的“四大类”划分做了调整和补充,定为评书评话类、鼓曲唱曲类、相声滑稽类、快书快板类。

这样的分类反映了人们对曲艺认识的不断加深,是一种进步,但仍然存在着一些矛盾,不能概括出某一类别的共同特征。

曲种可分为散说、叙唱、滑稽、韵诵四大类

按说唱艺术的说话语态标准,可以将曲种分为散说、叙唱、滑稽、韵诵四大类。

1.散说类:其基本艺术特征是一人叙事,只说不唱,时而为书中人物代言,一人多角,跳进跳出,夹叙夹评,偶尔插入一些韵诵体的“诗赋赞”为点缀。这一类曲艺,通常又称之为“说书”,其所以没有用“说书”作为类名,是因为“说书”还包括着数量更多的又说又唱的说书曲种。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讲故事”是表演故事,也应属于这一类。如我省的“运城故事”。

散说的评书以北方的评书为大宗,还有各地的方言评书。

2.叙唱类:其基本艺术特征是带有歌唱性,有的说着唱,有的唱着说,包括各地只唱不说的和又唱又说的所有曲种。叙唱类曲种数量最多,占到曲种总数的百分之八十以上。我们山西现存的绝大部分曲种都是这一类。如:

鼓书(曲)之属——鼓曲一般是指演员自己击鼓(或鼓板)说唱的曲种,鼓词属诗赞系,音乐多为板腔体,都有长篇大书,一般在农村说唱多为长篇鼓书,在城市多为短段鼓词。在我们山西影响较大的有潞安鼓书、长子鼓书、襄垣鼓书、高平鼓书、晋城鼓书、忻州鼓书、广灵大鼓等。

弦子书之属——一般是指以弦子或其他弦索乐器为主要伴奏乐器的曲种,或演员自拉自唱、自弹自唱,或由弦师操弦为演员伴奏。在我们山西,这样的曲种很多,几乎遍及全省各个地区。大都有长篇书、中篇书和短段。重要的曲种有武乡三弦书、沁州三弦书(老州调)、泽州四弦书、临县三弦书等。

琴书之属——指以扬琴之类击弦乐器为主要伴奏乐器的曲艺形式。大都以扬琴为主要伴奏乐器,由演员数人各操乐器分角色坐唱(也有主演者站唱的形式),偶用叙述语言铺垫和穿插,音乐结构兼有板腔体和曲牌体。在我们山西有翼城琴书、曲沃琴书、稷山琴书、武乡琴书等。

牌子曲之属——以曲牌连缀为主要艺术特征的曲种。曲词属乐曲系,音乐为联曲体,有的兼有单曲体曲目。在我们山西的曲种有吕梁弹唱(离石、柳林等地)、晋南曲子(临汾、永济等地)等。

莲花落之属——源于佛教倡导宣传,转向世俗娱乐,与各地方言曲调相结合,形成不同音调的曲种。在山西各地都有莲花落的存在,名气很大的是太原莲花落、晋中莲花落,之外还有长子莲花落等。

道情之属——源于唐代道曲,用渔鼓筒、简板击节伴奏。演唱内容有道教故事扩展到世俗故事,明清以来,道曲音乐与各地民间音乐结合,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道情曲种。在山西有晋北道情、河东道情、阳城道情、屯长道情、太原道情等。

锣鼓书之属——主要指以锣、鼓、铙、钹、镲等打击乐器伴唱为特征的曲艺形式。在山西有迓鼓说唱(阳泉、平定一代)、喜乐扇鼓(朔州、平鲁一带)、长子扇鼓等具有说唱形式的曲种。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兴盛一时的锣鼓说唱,如昔阳锣鼓说唱、陵川锣鼓坐唱等,也属于此类。

小曲之属——小曲主要是指未纳入牌子曲或牌子曲共存的单曲体曲种,曲词属乐曲系。如二人台、小花戏等曲种。

宝卷书之属——源于唐变文、宋讲经文,明代宣讲宝卷开始流行。内容世俗化,用七字句、十字句韵文说唱民间故事,一般是多人参与,用鼓、镲等乐器击节,叙事、代言兼有。从现有的一些宝卷传本资料看,在明清一代,山西的晋中、晋东南、晋南等地区比较流行。现已绝迹。

踏歌走唱之属——指那些以舞蹈辅助说唱为特征的曲种,如二人台、小花戏等。

民俗礼仪说唱之属——特指那些结合民俗礼仪活动进行说唱的曲种;民俗礼仪活动包括岁时、节令、娱神、敬天、礼地、驱邪、宴乐等等。如山西民间曲种经常说唱的拜寿书、祈雨书、牛(马)王书、婚庆书、节庆书等。

另外还有戏曲说唱之属、指画说唱之属等。它们的划分,并不十分严格,也有互相交叉之处。

3.滑稽类:这一类曲艺以言语滑稽为其主要艺术特征,以滑稽对话为大宗,也有滑稽独白、滑稽歌唱;有叙述人叙事,也有以角色身份叙事,长于讽刺,讲究幽默;可一人表演,也可多人表演。虽可归入“散说类”,但考虑到它的鲜明的滑稽特征,故另辟一类。如北方地区流行的相声、谐剧、笑剧等。

4.韵诵类:其艺术特征是押运的诵说,是有节奏、有韵律的似说似唱、半说半唱。包括板诵体的各种快板快书,吟诵体的各种吟哦咏唱,朗诵体的各种说唱化了的歌谣、俗诗、自由诗朗诵,韵说体的押韵散说。我们山西各地的土快板如晋中、吕梁一代的练子嘴、昔阳的拐棍顺口溜、绛县土快板、大同数来宝等,都是板诵体。阳泉评说、榆次评说、浮山评说等,均为韵说体散说。一般由四人执锣、鼓、钹、碰铃等表演的“三句半”,分句念诗,最后念半句的抖包袱儿。这种曲艺形式书朗诵体。

从其他角度对曲艺分类

1.按话语篇幅对曲艺进行分类有:长篇曲艺、中篇曲艺、短篇曲艺;

2.按创作方式对曲艺进行分类有:原创性曲艺、再创性曲艺、即创性曲艺;

3.按表演方式对曲艺进行分类有:坐台说唱、站台说唱、走动说唱、拆角色说唱;

4.按传播方式对曲艺进行分类有:民间曲艺、书场曲艺、舞台曲艺、音频曲艺、视频曲艺、网络曲艺。

同类推荐
  • 嘉陵江文化与区域发展

    嘉陵江文化与区域发展

    本书收录了全国各地研究嘉陵江流域地区经济、文化、历史、地理等学科的专家、学者的文章30余篇,主要从嘉陵江历史地理及沿革、嘉陵江流域的经济研究、嘉陵江流域的文化研究三个方面的不同角度就挖掘整理嘉陵江文化的历史资源,探寻嘉陵江文化的内涵、特色,加强区域合作,增进文化交流,促进文化创新与产业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
  • 渠家大院主人渠仁甫

    渠家大院主人渠仁甫

    著名晋商家族祁县渠家在晋商后期具有重要的代表地位,其经营的票号、茶庄、布庄遍布海内,盛极一时。
  • 土眼洋事之华洋众生

    土眼洋事之华洋众生

    《点后斋画报》,它像一个巨大的橱房,既遇映射出西方的巨大投影,也反映出国人对西方文化的最初印象。人们从这份画报上可以看到有矣西方的种种事像:外国的总统和国王,贵妇与时装,天上飞的气球,地上跑的机车,水里走的轮船。当然,也有大最也不知道是谁编出来的“人咬狗”的奇闻怪事。国人也因此知道了,洋人也有男欢女爱,也有贪生怕死,也有凶杀和恶行,有一切中国人也能有的爱好和毛病。虽然,我们的画师画的无论哪一国的洋楼,都是租界的产物,画面上一股洋泾浜味。官方的战报也跟民间的战事传闻一样有着报喜不报忧的习惯……
  • 日用与收藏(和谐教育丛书)

    日用与收藏(和谐教育丛书)

    本书介绍了生活中常见器具,如筷子、剪刀、梳子、镜子等的发展历史,也说明了如笔墨纸砚等文化收藏品的前世今生,读来贴近生活,妙趣横生。
  • 中华成语故事(亨)

    中华成语故事(亨)

    中华成语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一枝奇葩,是汉语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丰富的历史知识和浓郁的文化色彩于一体,是我国光辉灿烂的文化瑰宝,青少年熟练地掌握大量成语,不仅可以使语句精练,条理清晰,还能懂得许多做人的道理,对今后驾驭语言文字和具体写作都有很大的帮助,该书甄选的成语艺术性、思想性、故事性强,且在当代使用频繁,十分适合中小学生阅读。
热门推荐
  • 阴阳眼与鬼道专家

    阴阳眼与鬼道专家

    孔子飘来:老子曰,看文就得讲礼貌。老子飘来:NO,NO孔子曰的不对,不但要讲礼貌,还要有点表示。恶魔曰:鸡蛋就别送我了,我家里很多……
  • 年轻人要知道的2000个社会常识

    年轻人要知道的2000个社会常识

    20几岁,是决定整个人生格局的关键时期。对20几岁这一时期把握得好与坏,未来的人生境遇会有天壤之别。20几岁要懂的2000个社会常识,精彩揭示了做人与做事的深刻道理。2000个社会常识,荟萃名人经典,浓缩前人精华,让你的人生与众不同。一本改变你一生的智慧书,二十几岁不懂,三十岁后要悔。
  • 经济如此动荡,你要早作打算

    经济如此动荡,你要早作打算

    便不可避免地产生泡沫;因为泡沫,有了货币,经济便出现大的动荡。无论是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2007年的美国次贷危机,抑或是至今仍然蔓延的欧债危机,都给世界经济带来了大的动荡,我们既然身处“地球村”中,自是无可躲避。在全球经济动荡的背景下,《经济如此动荡,自然产生投机;有了投机,你要早作打算》深入剖析了中国泡沫经济产生的深刻根源和制度背景,并通过分析不同国家和地区曾经发生的泡沫经济,寻找中国泡沫经济的独特规律,预测及展望中国未来的经济趋势。经济如此动荡,我们要尽量避免陷入泡沫破灭的陷阱,清醒地等待机会的到来,早作打算
  • 总裁的傻妻

    总裁的傻妻

    《总裁的小前妻》“拓,我怀孕了,宝宝是你的,我想请问?”缠绵过后,她将自己有身孕的事情告诉他,以为他会高兴?“去医院把孩子打掉,你不配生我的孩子。”一张支票,狠狠摔在她的脸上,他无情下完命令转身离开…の四年后の“宝宝,今天你生日哦,想要什么礼物呢?”年轻女子温柔看着怀中的小帅哥,今天是小帅哥三岁生日。“妈咪,亲亲,妈咪,宝宝想要有个妹妹。”小男孩搂着女子亲下她脸颊,小脸上满脸期待的说着心愿。“我替她答应你,你很快就会有可爱妹妹。”男子的出现,令女子心头一震,她吓得慌忙抱着儿子离开。“帅锅叔叔,你耐我妈咪吗?我们拉勾勾。”小男孩竟躲开女子,跑去与男子拉勾勾,似乎很喜欢男子?四年之后,他忽然出现,强行霸入她家,夜夜霸上她的床…《总裁的‘傻’妻》“哥哥,别脱我衣衣,我不要,呜呜会痛痛…”娇美人儿缩在床上咬着唇瓣,小手紧紧抱着自己,缩在床角她怕怕…“女人,乖乖的躺着,嫁给我,就得陪我睡…”俊脸一沉,他上床将女子压在身下撕掉她的婚纱,该死的企业联姻…“哥哥,你的嘴嘴看起来好好吃哦。”她笑眯眯的抱着他的脖子,强吻了男人的嘴,把他的嘴当成了好吃的…“朵儿,你是不是经常这样亲男人?”俊眸紧盯着她的娇美脸庞,一想到她可能亲过别的男人他就超级不爽…
  • 娇宠娘亲

    娇宠娘亲

    女主神经卖萌,暗地害人。嬉笑怒骂之间,步步高升。纠结一:夫君的书房门口,秀儿高兴的玩跳皮筋。“唔……咱们这次跳茅坑。”噢!侍卫痛苦的看着面前这疯子跳进跳出……反反复复,惨不忍睹。纠结二:秀儿给九儿子手里塞上三根香蕉。“拿着,娘吃不了”看着儿子要进书房,“唔,要不然给你爹一根。他老了,尝尝鲜就好。”结果儿子出来时,手上空空如也。纠结三:秀儿看着面前的老十和小十一,莫名其妙的开始美滋滋起来。小十一擦掉娘亲嘴边的口水:“娘亲,你……”秀儿用星星眼望着他。忠犬攻和腹黑受。嘻嘻,乖。秀儿——少妻老夫,相处起来是不是会像祖孙俩?众多少爷,后台相差,秉性错乱,性格迥异。咦?老皇上该死了?康王——老牛嫩草,要相处多久才不会轻易放手?他是夫君,是父亲,但更是康王。是要自私,还是要自伤?清冽——长子小娘,是否也能不动神思淡然相处?权威父亲,神经娘亲,他会因为谁送上一生。权衡两重,云淡风轻。曾经的玩伴,反目成仇;曾经的依赖,天人永隔。没有谁,可以不长大。
  • 邪王溺宠妻:妖孽五小姐

    邪王溺宠妻:妖孽五小姐

    废材五小姐嫁给了嗜血钰王爷,大家都说,傻子对傻子,绝配!但是当事人五小姐不服了,“摔!说好的不近女色的傻子王爷呢?怎么会是头万年也喂不饱的狼!这让我怎么追杀敌人!”“这可冤枉本王了,是夫人太过秀色可餐”,司徒墨冉妖嘴角上扬妖孽一笑,“敌人有为夫处理,为夫如此辛苦夫人是不是要犒劳本王一下呀?”
  • 一见你就逃(好看系列)

    一见你就逃(好看系列)

    叙事艺术的时尚化表达,是王钢作品最受儿童读者欢迎的一个重要的因素。王钢小说呈现了今天儿童生活的时尚性的一面,而且用很新鲜的、具有当下气息的语言准确地表现了校园生活和儿童内心。王钢的时尚化表达,是从两个方面进行的:一是用幽默的场景和夸张而富有情感冲击力的语言来展现形象的特征。二是小说里每一个小角色的性格和语言都是很独立性的,作家给每一个孩子都画下了一幅喜剧化的脸谱。值得注意的是,王钢意识到了儿童生活时尚化的一面,将这种时尚化加以艺术的呈现,给予审美的观照,赋予爱的色彩。
  • 工作效率提高法:高效经理人时间管理

    工作效率提高法:高效经理人时间管理

    有人说中国不缺乏优秀的经理人,但缺乏真正的职业经理人。为什么,因为我们很少有企业能够把培育职业经理人的各项管理技能一项一项地做好。商场如战场,瞬息万变,谁能把握住先机,谁就能先声夺人。在商场竞争日渐激烈的今天,时间就是金钱,因此企业管理者自身的时间管理也变得越来越重要。本书就是为帮助企业管理者提高时间管理技能而著。
  • 白银时代

    白银时代

    小说中说:“希腊神话里说,白银时代的人蒙神恩宠,终身不会衰老,也不会为生计所困。他们没有痛苦,没有忧虑,一直到死,相貌和心灵都像儿童。死掉以后,他们的幽灵还会在尘世上游荡。”王小波用自己深刻独特的思考,对这个貌似无忧无虑的“白银时代”进行了荒诞的反讽。
  • 毛泽东与地名文化

    毛泽东与地名文化

    毛泽东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与影响,习俗文化也在他的文化性格上打上了难以磨灭的烙印。他对习俗文化很熟悉,在对待这一问题上,从来是持批判的继承态度,承其精粹,弃其糟粕。本书收录了毛泽东与乳名习俗、称谓习俗、起居习俗、春节习俗等16个方面的件件趣事和段段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