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学科和兴趣小组按学科分年级组成,采用定时间,定人员、定活动地点、定辅导教师的“四定”原则,激发学生兴趣,发挥他们的特长。对特长出类拔萃的学生还破格予以培养,早期发现,长期培养,超前辅导,激励自学,如王菘、林强,都是在初中时就加入了高中数学小组的活动,高二时即能脱颖而出。另外,还开设了微机、历代作家作品简介、现代科学讲座、制图测量、现代科学讲座、经济体制改革比较、共产主义人生观等选修课。同学们的爱好特长得以发展,智力能力有很大提高,一大批学生崭露头角。在全国数学竞赛中,连续十四年稳坐全省团体总分第一名的交椅,获奖人数约占全省四分之一,共463人次,其中316人次获国家奖,参加全国冬令营21人次,参加国家集训队8人次,获5块国际奥林匹克奖牌。自1985年以来物理竞赛连续九年保持全省团体总分第一,共289人获省奖,其中特等奖5人,一等奖46人,7人获全国奖。1987年以来四届力学竞赛获省奖共131人,其中特等奖1人,一等奖22人,全国奖7人。1988年以来六届化学竞赛获省奖共116人,其中一等奖35人,全国奖3人。
1992年选派3人参加首届生物竞赛,均获一等奖。全省有3人进入全国决赛,黄冈中学就占了2人,获三等奖和优胜奖。作文竞赛共51人次获奖,其中一等奖14人,并获得1987年首届高中作文竞赛团体总分第一名。有50多篇习作发表在报刊杂志上。1984届学生会主席王光明的诗《长江,我真想做你的一滴》被《文汇报》刊登,并特加编者按赞扬此诗“洋溢着青年人特有的激情,主题鲜明,颇为发人深思”。
还有一批学生在大学及大学毕业后皆有不凡的表现。1979届的钟扬,考入科大少年班,在无线电子学系毕业后分配到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研究所。他通过电子计算机对荷花品种进行数量分类研究,写出论文《荷花品种的数量分析研究》,荣获1988年全省优秀论文奖。此后又连续发表16篇论文,出版专著《植物数量分类学方法和程序》,出席在日本京都举行的国际物种生物学家组织学术讨论会。中央电视台1994年1月16日新闻联播《中华学人》对他的事迹进行了播报。1986届的罗锐韧,被保送到人民大学,二年级时就开始撰写经济论文与专著,出了七本书,成为全国著书最多的在校大学生,毕业后留校任教,1991年获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近年来又和几十位专家联合撰写《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书丛》。1986届的莫争春,考入浙江大学建筑系,五年级时写出《中国历代文化名园》专论,获《南方建筑》创刊十周年征文竞赛二等奖,被邀参加第二届全国建筑评论会。
(二)改革管理体制,增强凝聚力
1978年至1984年,学校实行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支部和行政相互尊重,相互配合,使学校从文革的混乱状态中很快步入正轨,迅速振兴。1984年把实行校长全面负责、党组织起核心作用的校长负责制,在管理体制上,进行了一系列的大胆改革,进一步增强了学校的凝聚力,使各项工作蒸蒸日上。
主要做法是:实行横向分权,把一班人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实行纵向放权,把一层人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实行民主管理,把全体教职工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进而实现领导作风的三个转变:变经验型为科学型,变指挥型为服务型,变集权型为民主型。
横向分权,就是学校主要领导每人分管一个方面的工作,还要负责一个年级与一个教研组,曰之为“两点一线”。每人在自己分管的范围内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只有重大问题才提交行政会讨论。这样一来分工明确,样样事情都有人抓有人管,条条落实,分工协作,无疑会推动学校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纵向放权,将教研组长,年级组长的权力扩大。备课组长由教研组长任命,各年级任课教师名单,由教研组长、党小组长、工会组长研究后交学校权衡。各年级班主任由年级组长选定后交学校审批。教研组长抓备课组长,落实教学业务工作。年级组长抓各班主任,落实学生的政治思想工作。如此层层放权,层层负责,定会调动起整个骨干层的积极性。
实行民主管理,即建立起广大教职工参与管理、进行监督的机制,充分发挥主人翁的作用。学校于1983年建立了教代会制度,学校重大问题由教代会讨论决定,再由校长负责执行。如招生工作、对教工子女的奖励、实行结构工资制、岗位责任制等决定,都是教代会讨论决定的。另外,由工会出面组织,每年发动教职工对学校主要领导的德、能、勤、绩进行一次评议。教工们畅所欲言,实事求是。领导对群众的评议意见进行研究后作出答复,起到了很好的监督作用。平时,学校的重大问题由党政工团各方面负责人、教研组长、年级组长参加的行政会议讨论决定,进一步保证了决策民主,防止了个人专断。
1989年又对劳动、人事、工资制度进行了改革。按“优化组合”的原则,实行聘任制与任命制相结合的体制,采用结构工资制,制定岗位职责,量化考核,奖惩结合,做到多劳多得、优劳多得、贡献大多得,引进竞争体制,拉开档次,奖勤罚懒。使学校管理制度化、科学化。进一步激发了全校教职工的积极性。
学校领导坚持不脱产,绝大部分都担任了语、数、政等课程教学。在住房、奖金、物资分配上,不搞特殊化。与教师融为一体,理解、尊重、信任、关心教师,真心实意为教师解决问题,办实事。从1978年到现在,帮助62对夫妻解决分居问题,帮助39名教师家属解决户口“农转非”问题,为教师家属24人、子女25人就地安排了工作,帮助解决教师子女入幼儿园、入学难的问题,帮教工代购粮食、燃料、煤气,为七十岁的老教师祝寿,为青年教师送生日蛋糕,关心他们恋爱婚姻问题,成立教工俱乐部,丰富和活跃教工业余生活。从而为教师解除了工作上的后顾之忧,创造了一种良好的工作环境与氛围,使学校具有吸引力,向心力和凝聚力。
(三)树立良好校风,优化育人环境
优良的校风是做好学校各方面工作的自动调节器。黄冈中学一向具有良好的校风。“文革”结束后,学校领导特别注意校风的培养,以身作则,严格要求,工作求实,作风民主,使传统校风不断地发扬光大。1987年,通过充分讨论,将校训定为“严谨、求实、团结、奋进”八个字,这其实也是黄冈中学校风的最好概括。
黄冈中学教师治学严谨,一丝不苟,不论是老教师还是青年教师,每上一课之前都认真准备。在自备的基础上然后再进行集体备课,充分展开讨论,抓住重点难点,弄清疑难问题,统一时间进度。在教学方法与风格上,提倡百花齐放。没经过集体备课不准上讲台。对学生严格要求,严格训练,落实基础知识,培养应变能力。学校的各项工作也是实事求是,讲求实效,不搞形式上的花架子。
黄冈中学有团结的好传统,领导之间和教师之间,全都坦诚相对,相互尊重相互配合,同舟共济。发挥集体智慧,依靠集体力量,进行“拔河赛”与“接力赛”。不见勾心斗角的内耗,不见文人相轻的陋习,经验资料不保守不封锁,彼此公开,为提高整体教育质量而齐心协力。
黄冈中学有锐意进取的优良传统。不论是领导、教职工、还是学生都鼓足干劲,力争先进。不得过且过,不墨守成规。有为国育才的高度责任感,有永不满足的进取精神,有唯恐落后的危机意识,有勇创一流的壮志雄心,因而能不断改革,不断开拓,不断创新,不断进取。
1985年,学校做出了分两步走的远景发展规划,第一步:用5到7年时间将黄冈中学建设成全省第一流的有特色的学校。第二步:用7到10年时间将黄冈中学建设成全国有特色的第一流的学校。如今,第一步目标已经大体实现,全校教职员工正狠抓机遇,迎接挑战,从严治校,真抓实干,向第二步目标挺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