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的优势与家长的教育作用是其他教育所不具备的。特别对于独生子女而言,父母甚至祖辈等家庭成员把教育集中在一个受教育者身上,这些优势都确立了在现代家校合作中,家庭与学校的位置是同等的,家长应该发挥主体的作用,而非次要的、从属的地位。
(2)督导作用
家庭教育的另一个重要意义是运用家长的权力,对学校教育进行督导,将青少年儿童培养成才。一般而言,学校教育集中体现了我国教育的基本趋势,对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健康成长实施全面的系统的作用。但是学校关起门来办学,独立承担和完成教育学生的责任是不可能的,父母应该有责任感,不但关心自己孩子的成长,也要关心学校的发展,与学校携手,一起为孩子的成长创造优质的环境。
2.学校的地位与作用
(1)主导地位
美国北佛罗里达大学隆巴那(Lombana)教授认为,学校应当在家校合作过程中处于“主导”位置。学校在家校合作中处于主导地位的原因,是由于它能明确地认识到家校合作的根本目的,即: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成为一个趋同的过程;加强地方教育机构(教育管理机构和学校)的自我管理;让家庭支持学校教育;让学校帮助家长解决其在教育子女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2)指导作用
学校是专门的教育机构,它的所有活动都服务于教育工作,为培养和造就人才服务。学校教育具有目的性、计划性、组织性,对受教育者进行培养教育。它依照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依照社会的需要确定培养的目标;依照培养目标和教育大纲,按照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确定教育内容;用科学的、系统的教材作为依据,采取灵活多样和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并利用集中的时间,对学生开展系统的教育与教学。学校教育的组织性、计划性与系统性、科学性,以及教育教学的所有专门的物质条件,都是家庭教育所不可比拟的。
除此之外,学校的教育者——教师,基本上都是接受过系统的、专门的职业培训,具有某种程度的教育教学与管理能力的专职教育工作者。他们能够把主要的精力与时间投入到教育学生的工作上。十分明显,学校教育的优势也是家庭教育不可比拟的。因而在家校合作中,学校教育居于主导位置,应该对家庭教育起指导意义。
(四)家校合作中家庭与学校的角色
研究表明,在欧美社会里,家长参与学校的工作有利于学生成长及学校的效能提高,并且,学校教育引入家长参与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及营造学校的良好学习氛围。然而,在实际的学校活动里,家长参与的活动相对较少,主要因为很多教育工作者对于家校关系的发展依旧怀有保守观念。戴维斯(Davis)的研究表明,教师认为家长没有时间参与而且不易于接触。霍恩比(Hornby)指出,教师在传统模式中认为家长扮演着麻烦的制造者(trouble-maker)角色。家长不能根据教师的指示在家督导子女,同学校不易发展伙伴关系;家长受能力制约,不能与专业的教育工作者合作。更有甚者,一部分教师认为家长需要心理辅导与治疗。伯恩斯(Burns)以为家长的传统身份较为正向,传统范式的家长是听众,参与学校的讲座,并且也是家庭督导者,指导学生的家庭作业,甚至是学校活动的参与及支持者,在筹款活动中起着积极的影响。
随着范式的改变,现代家校的角色以伙伴为发展对象。在参与学校教育各种的行为中,家长是学校活动的支持者,参与筹款活动,并支持学校运作,如维持秩序、图书管理、旅行筹划等等。克里斯皮尔斯(Chrispeels)和伯恩斯特别指出家长是学校的资源。家长从事不同的专业,有益于充实学校缺乏的专才,协助学校发展。在合作过程中,家长利用专长去教育学生,其间也从教师身上学习有关教育学生的方法,因而家长和教师都是相互的教育者(co-educator)与相互的学习者(co-learner)。爱泼斯坦强调高层次的家长参与是参考家长对校务发展的意见,甚至聘请他们成为校董,在学校管理委员会中成为决策层成分之一。而家长变为学校的伙伴,是家长参与学校的最高层次。所谓伙伴,是家长与学校在互相尊重与平等的前提下,分享权力去管理学校。因而,罗范椒芬也对今天家长参与学校决策的管理角色予以肯定。概括来说,在范式转移下,家校关系与家长的角色也有所变化。
家校合作中,家长、教师与学校管理人员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对每一类人而言,他们在实际的活动中担任的职责也是不同的。他们只有意识到自己所扮演的不同的角色,才能更有利于履行相应角色所要担当的责任和义务,从而更好地推动家校合作的发展。参照国内外的研究,分别对家长、教师和学校管理者在家校合作过程中的角色做以下分析。
1.家长在家校合作中的角色
(1)学生学习的支持者
不少家长在认识上有误区,认为把孩子送到学校后,家长的责任就转交给学校了,学校对学生的成长应负完全责任。同样,学生入学后,学校作为专门培养人的机构对学生进行教育及影响。然而,学校对学生的教育在道德方面重点是正确的价值观的传授和各学科系统的文化知识教育。在个体的未成年时期,他(她)的主要角色是学生,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应当继续帮助孩子适应学校生活,来让他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与习惯。家长应做学生学习的大力支持者。
(2)家长角色的学习者
当今社会的开放程度逐步提高,同外界的交往也日益快速和频繁。今天的父母,假若仅仅靠从长辈那里获取的传统经验来教育孩子,明显是行不通的。在新思想、新观念持续变动的现代社会中,先前观念中“好父母”的模式也不再适用。所以,作为对孩子的发展产生重要作用的人,父母应该经常地学习怎样做一个合格的父亲或母亲。
(3)学校活动的参与者
在以往的家校联系中,家长参与学校教育重点是依靠参加学校的活动,活动形式依照各学校对家长参与的认识和作用有所差别。就现阶段我国家校合作中,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比较广泛的是家长会,尤其是在中小学。家长活动形式比较匮乏,一般是以听众和学习者的被动身份出现。而现代家校合作的理念突出家校活动的多样性与家长参与的主体性。
(4)学校运作的咨询者
一所学校的运行情况除了学校的教职员工外,最了解的当属家长了。自己的孩子在学校学习,学校领导的能力、教师的素质、学校的校风、后勤的保障等等状况都是有心的家长重视的焦点。家长与学校具有一致的利益,他们都希望学生能健康地成长,所以学校应该积极地吸收家长对学校日常工作的建议。家长们所处的立场与角度同教职员工有差别,听取他们的意见,学校的发展才能更完善,才能更多地适应学生成长的需求。
(5)学校决策的督导者
学校在日常工作中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时常会有计划与对策出台。一般而言,制定对策并非太困难,困难的是怎样去执行。教育行政部门限于人力,未必有时间一一去督导学校实施状况。学校自我监督固然可以,然而假若有家长,尤其是家长组织中的代表来参与督导,一定能使学校的发展更进一步。
2.教师在家校合作中的角色
教师是家校合作过程中的重点人物,是家校合作的宣传者、联络者和组织者,还是活动的推行者、指导者、活动资源开发人、咨询者、交流对象、家长的朋友等等。
(1)家校合作的联络者
对家校合作来说,学校教师,尤其是班主任的作用特别重要。家长由社会各界人士组成,他们的教育素质良莠不齐,他们的参与热情也各不相同,所以,教师是将家庭和学校联系起来的联络者。
(2)家校合作的宣传者
依照现阶段大多数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状态来说,家长的积极性不是很高,由于他们是被动的,是被忽视的,是被视为可有可无的。在发展家校合作的今天,需要鼓励与尊重家长的参与,让他们了解自己应当扮演的角色,所以,教师作为宣传者的角色就十分重要。假若教师没有对家校合作的认识,他(她)就未必有对家长宣传家校合作作用的热情。
(3)家校合作的组织者
家长参与学校的何种活动,何时参与,参与的方式,参与的场合等等,都应由教师来组织和安排。此时,教师是联络式的人物,通过他(她)的组织,活动才能够开展与进行。
(4)角色换位的体验者
在家校合作过程中,不少教师除了以上角色外,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就是“家长”。在一次家长——教师会议上,当主持人请“父母们”全部举起手时,差不多每个在场的人都举起了手。这时,学校教师同管理人员转变了角色,他们由职业地位转换成了“家长”这个角色。猛然之间他们感到已与其他的家长全部融为一体,他们也站在家长的角度上来看问题。家长已不再是他们之外的另一个集体。当他们再回到教师与管理人员的角色时,就能更加理解家长们的想法与需要。这种理解是形成有效的家校合作关系的关键。
3.学校管理人员在家校合作中的角色
(1)家校合作的支持者
这是在家校合作中对管理者本身的要求。管理者必须形成一种良好的家长同管理者的合作关系。不但影响学校的整体气氛和精神,还要使学校保持“门户”开放,为家长创造相应的学校教育资源,支持家长教育活动,支持家长——教师协会等。这种合作关系正是在这些活动中逐步地建立的。
(2)家校合作的策划者
要达成学校的教育和培养目标,学校管理者必须首先认识家校合作的重要性并努力形成这样一种合作关系,要带头参与家校合作的学校全盘计划的制订,主持大型的合作活动。当然,同时要发挥教师与家长合作的自主性。
(3)家校合作的组织者
学校管理者要依靠对家校合作的大力宣传、指导、支持与鼓励,让学校教职员工对家校合作满怀信心和热情。还应以积极的态度主动地寻求家庭和社区的合作,最终使学校的一草一木、方方面面都表示出对家长参与的欢迎。
(4)家校合作的协调者
缺少对家校合作活动的有效协调与管理,家校合作就不能实现连续性。教师可能凭借家长的才能开发特色各异的家校合作活动,但应让各活动在时间上实现连续性、在效果上相互加强和促进,这就需要管理人员的协调。
(五)家校合作的模式
关于家校合作的模式现阶段在学术界未形成一个确切的定义,不同的教育组织或个人因为受到社会文化、价值理念以及方法的影响,形成不同的教育观念,积累不同的教育经验,从而其认识家校合作规律,参与家校合作活动的视角有所差别,所以形成了对家校合作模式的不同理解。
1.国外的模式研究
在国外,具有代表性且被普遍认可的理论是戈登的三种模式说。
(1)家庭影响模式,指学校依靠家访或各种各样的沟通技巧深入到家庭,了解家长的需求;
(2)学校影响模式,指家长以志愿者或家长委员会成员的身份参与到学校各种事务或管理中去;
(3)社区影响模式,指应用社区主要的资源来强化学校与社区的合作。
在国外,存在普遍影响的是爱泼斯坦在1990年提出的六种形式的家校合作模式。
(1)家庭的基本职能,如家长关心子女的身体健康并创设好的学习环境;
(2)学校的基本职能,如学校创设安全与舒适的学习环境,通报家长学生在校的情况;
(3)协助子女在家中学习,如督促子女的家庭作业,提供业余读物;
(4)参与学校活动,如家长协助学校筹集资金、为运动会烤饼干等;
(5)参与学校决策管理,如家长参与学校的管理与运作;
(6)和社区组织合作,如把家庭与学校的关系拓展到整个社区。
2.我国的模式研究
在我国存在以地区为本的合作模式,多元参与教育合作模式等,然而实施最多的家校合作模式理论是“以校为本”与“以家为本”两种模式。
(1)“以校为本”的模式
这里所讲的以校为本的家校合作模式是指家校合作的形式与层次按照每所学校本身的特性与需要而定,是以学校为中心拓展出去的能够满足家长需求的各项合作。该模式包含内外环境分析、策划和组织、分工和指导、执行、评估五个环节,从内外环境分析一直到评估五个环节是一个持续循环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