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败招也能成妙手,死棋中的历史翻转剧1
浪子君王一鸣惊人——楚庄王的“无为”之局
局之秘籍
“人君防备臣下,要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作为一位管理者,必须要有识别人才的慧眼,要有洞悉局势的眼光。当管理者暂时还不具备这些条件时,或许可以像韩非子说的那样,“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正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许多事情当我们身处其中时,便失去了判断的能力,唯有退一步,跳出来,才能看得更清楚。甚至有些时候,我们还需要将自己置身于“黑暗”之中,才能清楚地看到那些晾在“阳光”下的东西。
人物千秋
楚庄王,楚穆王之子,春秋时期楚国君主,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春秋五霸之一。在位期间重视选择人才,先后得到伍参、苏从、孙叔敖、子重等卓有才能的文臣武将的辅佐。在当时的“春秋五霸”当中,以楚国的地域最广,人口最多,物产最丰,文化最盛。
后来的汉武帝刘彻、唐太宗李世民和清圣祖玄烨,都曾经以楚庄王的故事激励自己。这位被后世君王推崇的楚庄王,刚继位时躲在暗处,既让对手轻视自己,又趁机识别了身边的人。他这一招后发制人,成为后世效仿的典范。
备局:君王的三年“不作为”
春秋中叶,楚国的势力一天天强大起来,一心要跟中原的霸主晋国一争高下。
楚庄王即位后,晋国趁着楚国发丧之际,把几个一向归附于楚国的国家又拉拢了过去,订立盟约。楚国的大臣们个个愤愤不平,都提议楚庄王出兵争夺霸权。但楚庄王却每日不是在宫中奏乐饮酒,与妃嫔们寻欢作乐,便是率领卫士于深山大泽中打猎,根本不理会朝中的事务。楚国的大臣们纷纷劝谏,楚庄王置之不理,仍然我行我素,甚至贴出布告:“哪一个胆敢向我提意见,立即斩首,绝不宽恕。”
楚庄王不理朝政,下面自然乱作一团:权臣们借机树党争权,小人们则逢迎拍马,捞取官职,贪官们更是浑水摸鱼,中饱私囊,邻国也趁机不断前来侵犯。楚国的政治陷入了混乱无序的状态。
楚国的大夫伍参之子伍举看楚庄王即位三年来,朝政日益腐败,心中非常着急,他决定冒死入宫进谏。此人个子不高,但语言机智而又风趣。他知道,如果直接向楚庄王提出看法,必然会碰钉子,便想了个巧妙的办法。楚庄王喜欢猜谜语,他就给楚庄王准备了一个谜语。他入宫见到楚庄王时,楚庄王正一边喝着美酒,一边听乐师们奏乐。见到伍举,楚庄王问道:“大夫是想喝美酒,还是要听音乐?”
伍举笑道:“臣既不想喝酒,也不想听音乐,而是听人们说大王智慧过人,所以想请大王猜个谜语。”
楚庄王听他说要猜谜,便也来了兴致,笑着说:“那就说来听听吧!”
伍举说:“在楚国的一座高山上,停落一只大鸟,它的羽毛五彩缤纷,异常华丽,可是三年来它既不鸣叫,也不飞走,臣实在不明白其中的原因。”
楚庄王心里明白伍举想说的是什么,便答道:“这不是一只平凡的鸟,它三年不鸣,是在积蓄自己的力量;三年不飞,是等待看清方向。这只鸟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你去吧,你的意思我都明白了。”
伍举听完楚庄王的解释后非常高兴,知道楚庄王是很有头脑的人,他是在等待时机,而绝不是一个沉溺酒色的荒淫君主,楚国还是大有希望的。
楚庄王本身并不是一个昏庸无道之人,只是在自己即位之初,对于朝中形势和其他国家的形势,还不是很了解,所以不作出任何判断和决定。因此,他将自己藏身于暗处,用三年的时间,来看清周围的人和事,时机成熟后,再一飞冲天。
开局:终于等到了国家栋梁
可是几个月过去了,楚庄王不但没有丝毫改变,反而变本加厉,更加荒淫无度。伍举的朋友苏从认为这样继续下去,后果将不可收拾,他全无顾忌,舍身直闯王宫,直言进谏:“您身为国王,不理国政,只知道享受声色犬马之乐,却不知道乐在眼前,忧在不远,不久就会民众叛于内,敌国攻于外,楚国离灭亡不远了!”
楚庄王勃然大怒,拔出长剑,指着苏从的鼻尖,厉声叱道:“你没有见到我颁布的命令吗?难道你不怕死吗?”
苏从凛然正色道:“我身为国家的重臣,享受着优厚的待遇。如果贪生怕死而不敢指出君王的过失,那不是忠臣。假如我的死能让君王悔悟,能让楚国富强,我的死就是值得的。”
楚庄王看了苏从半晌,忽然扔下长剑道:“我等的就是大夫这样忠于国家,不怕死的栋梁。”他挥手斥退舞女,与苏从谈论起楚国的政务。苏从这才惊异地发现:楚庄王对国家上下了解得比自己还要多。
楚庄王一直以来,等待的就是一个敢于直言进谏的忠臣,他故意下令严惩进谏者,其实是想在重压之下,寻找一个一心为国之人,苏从便是他要找的人。三年积累,庄王看清了自己所处的形势,也做好了所有的准备工作,是时候行动了。
定局:“无为”换来的霸业
楚庄王随后发布一系列政令,把在这三年中趁机营私舞弊的几百名官员尽数清除,该杀的杀,该罢职的罢职,把那些包括伍举、苏从在内的忠于国家、有才能、刚正不阿的人提拔上来。一番改革后,楚国的政治从混乱一下子变得清明了。
同时,楚庄王下令制造兵器,操练兵马,当年便收复了南方的许多部落。之后,又先后打败了宋国和陆浑(今河南嵩县东北)的戎族,一直打到了周都洛邑附近,还在洛邑的郊外举行了一次大检阅。
这一来,可吓坏了周天子,连忙派王孙满到郊外去慰劳楚军。楚庄王见到王孙满,便问起象征周王室权威的礼器——九鼎的大小和轻重,表示他有夺取周天子权力的野心。王孙满是个善于应对的人,他对楚庄王说:“国家的强盛,主要靠德行服人,不必去打听鼎的轻重。”楚庄王知道还没到灭掉周朝的时候,也就带兵回国了。
回国之后,楚庄王请有名的隐士孙叔敖当令尹(楚国的国相),开垦荒地,挖掘河道,奖励生产。没几年工夫,楚国的力量就更加强大,先后平定了郑国和陈国的两次内乱。
周定王十年(公元前597年),楚庄王率军攻打郑国。晋国派兵救郑,在河南郑州东部与楚国发生了一次大战,晋国打了一次前所未有的败仗。楚国洗刷了自城濮之战以来的耻辱。
楚庄王身为一国之君,不惜自污以掩人耳目,他的吃喝玩乐的行为只不过是一个挡箭牌,他其实是用三年时间暗中观察,弄清了朝中大臣的真实想法和才干,使晋国认为他是一个无能之辈。一旦对形势有了透彻的了解,他便着手改革,一鸣惊人,从而成就了楚国的霸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