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3被推倒的多米诺:次贷危机的发展及影响
我们在美国和全球所看到的房市崩溃所造成的影响,最核心的原因是没能认识到住房泡沫,如果人们没有意识到有风险,那么风险防范又从何说起呢?
——耶鲁大学教授 罗伯特?希勒
2007年4月,美国正式刮起了的“金融飓风”。它以大大小小的投资银行为冲击对象,在全球财富的集散地——华尔街上肆虐着。众多金融机构暴露出的巨额亏损消息,30多家次级贷款公司的相继破产停业。甚至以美林公司为代表的,以及以花旗集团为代表的金融超市和以管理著称的瑞银集团等也都成了这场“金融飓风”的受害者。
一波又一波的飓风伴随着美国次贷行业的“集体自杀”,不断地刮走人们手中的财富,无数的金钱美梦在瞬间变成了碎片。
根据华尔街相关材料的报道,纽约的金融界共经历了五次大的冲击波。
第一次为2007年8月。先是美国第十大抵押贷款机构——美国住房抵押贷款投资公司向法院申请破产保护,成为继新世纪金融公司之后美国又一家申请破产的大型抵押贷款机构。紧接着,8月8日,美国第五大投行贝尔斯登宣布旗下两支基金倒闭。此时,美联储为稳定金融市场,共计向金融系统注资1472.5亿美元,并两次下调利率,试图引导美国进入较为平稳的“降息周期”。
第二次为2007年底至2008年初。花旗、美林、瑞银等因次级贷款受到严重损害,市场流动性压力骤增。情急之下,美国政府和六大房贷商推出“救生索计划”,给予那些无法按时支付贷款的住房持有者30天的延长期限,并重新制订其还贷计划,以求控制住房贷行业严重亏损的局面。
第三次为2008年3月。美国五大投资银行中的贝尔斯登濒临破产,其向摩根大通和纽约联储寻求紧急融资。美联储深感贝尔斯登资金运转问题严重,紧急注资,并为免银行业其他经营者受牵连,大幅降息75个基点。同时,美国财长保尔森还向国会提交了一项关于银行业加强混业监管的改革议案。
第四次为2008年7月至9月初。受次贷危机影响,美国瑞银集团运营出现赤字,房利美,房贷美两家公司资金瘫痪,后被政府接管。随后,雷曼兄弟破产,美林证券被美国银行收购。美国政府意欲以重金注入市场,提交了850亿美元的拯救计划。
第五次为2008年9月中下旬。美国第一大投行高盛和第二大投行摩根士丹利发布转型信息,五大投资银行彻底消失,华尔街金融结构土崩瓦解。白宫得知这一消息后,布什政府立即提出了7000亿美元的救市计划,并修改减税计划和银行存款的相关规定,期望能够安抚恐慌的公众、恢复经济的增长。
虽然,能够看到,在这五次冲击波袭来的时候,政府都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但似乎效果并不明显。无法抑制的衰退甚至已经在从次贷行业向其他行业蔓延。面对政府的无能,民众表现得非常不满,以至于有人说,美国政府所做的一切都是无意义的,而备受争议的巨资救市计划,更是被看做愚蠢的烧钱行为。
这时,人们也意识到,美国的实体经济很快就会变成一场丰盛的晚宴,遭受即将到来的金融危机的蹂躏。
果然,危机很快就散播到了美国股市之上,受到次贷市场的影响,华尔街证券市场跌势一片。——
2008年10月,美国道尔指数跌破万点大关,以9955.5点收盘,惨跌369.9点,而盘中最高跌幅接近800点。
2008年11月,华尔街股市继续大幅下挫,相关股票指数的跌幅均超过2%。尤其是在17日,纽约地区制造业的整体经济指数跌至2001年开始编纂该指数以来的最低水平。
2008年12月,根据27日材料,市场上的交易数据比去年最后一个交易日的收市点位,纽约股市标准普尔500指数已经下跌40.6%,仅次于1931年大恐慌时期的47.1%。并且,根据道琼斯威尔希尔5000指数的分析,2008年一年,美国市值“蒸发”高达7.3亿美元。
股市上的惨跌,让投资者们乱成一片。众人为了减少损失,疯狂地抛售手中的股票。殊不知,这样举动换来的只会是更可怕的恶性循环,因为,投资者越是抛售股票,股票的价格越是降低,损失就越是庞大。于是,华尔街狼烟一片,越来越多的人因为不断升级的次贷危机而倾家荡产。
同时,美国的国内消费行业也经受了严重打击。对于美国的经济来说,其增长动力主要依靠投资、净出口和消费。其中,消费最为重要,甚至可以占到GDP构成的80%。但,自从发生次贷危机,信贷紧缩的加剧以及消费者悲观情绪的影响,使得美国国内消费这一指标持续恶化,大宗商品的销售停滞。
市场的持续不振,消费指数不断下滑,美国经济的衰退益发明显。仅以美国的汽车行业为例,据统计,因国内消费者减少开支,美国汽车业销售类屡创新低,甚至连汽车业的三大巨头通用、福特等公司也接连数月产生了上亿美元的亏损,被破产危机所纠缠。而作为美国制造业的核心,汽车业行业的销售跌至近27年来最低水平。相关专家指出,依据目前的数据,美国生活消费水平降至六十年来新低。随着制造业和建筑业继续下滑,美国经济注定要走向更深一步的衰退。
当金融危机变成铁一般的事实,美国人不得不开口承认,而对美国经济的前景,也更加畏惧了。因为,这场危机让人们想起了1929年的金融大恐慌,一段长达10年的黑色岁月。尽管当前政府一再对国民做出保证,但情况在缓和之余仍让人深感不安。就连“金融大鳄”索罗斯都说,“我们正在滑向危机,而不是从危机中走出来,我们正处于一个非常不稳定的时刻。不过有件事是非常明确的,那就是我们千万不要让金融系统像20世世纪30年代那样崩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