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99800000005

第5章 玄奘(5)

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正月二十四日,阔别十八年的玄奘回来了。

悟空兴奋地指着涌动的人潮说:“师父,你看!你看!人们都来迎接咱们来了!”

一匹高头大马迎面而来,虽然天气寒冷,但马上那个黑铁塔一样的人却是汗流浃背,直喘粗气。他跳下马来,喊着:“倔(juè)和尚,你还认识我吗?”

玄奘又惊又喜地迎了上去:“郝仁!你是郝仁!”

两个人久别重逢,紧紧拥抱在一起。

郝仁老了,黑黑的脸膛上除了皱纹,还有伤疤。

玄奘老了,十八年的旅行使他的脸上布满了沧桑。

右武侯大将军侯莫、陈实、雍州司马李叔慎、长安县令李乾祐(yòu)也赶到了。他们建议,鉴于交通阻塞,无法进城,请玄奘一行暂且在城外委屈一宿,明天再进长安,也给地方官留出充足的时间准备盛大的欢迎仪式。玄奘再三合十相谢。

二月,唐太宗在仪鸾殿召见了玄奘,太子李治、国舅长孙无忌在陪,场面十分隆重。

李世民和玄奘一见如故,谈得十分投机。李世民对西域各国的风土人情很感兴趣,听得津津有味。他很欣赏玄奘的博学,话锋一转,直截了当地说:“大法师如果能脱去袈裟,参与国事,一定能建立不朽的功业。”

玄奘对此没有任何思想准备,忙说:“陛下美意,玄奘心领了。但玄奘自幼出家,一心向佛,对治国安邦之学知之甚少。如果还俗做官,就好比顺水行船时,偏偏弃舟登岸,实在不是高明之举。玄奘愿以毕生之力弘扬佛法,借以报效国家。”

他说得婉转婉转:说话温和而曲折,但不失本意。而恳切,李世民知道勉强不得,就又换了个话题:“我马上要亲自率人马远征高丽了,可否请大法师一同前往?这样,我就能与法师在军旅之余继续叙话了。”

玄奘看出皇帝的爱才之心甚切,但还是拒绝了:“佛门戒律,不得观看兵戎征伐,请恕玄奘不能从命。”

他两次拒绝皇帝的邀请,若是换了别的君主,恐怕早就火冒三丈了。李世民却是个非常开明豁达的人,对此并不在意。闲谈中,他问起玄奘归国后有什么打算,玄奘说:“我从印度带回六百多部佛经,都是梵文。我想找一个清静的地方,尽心尽力把它们翻译出来。听说嵩(sōnɡ)岳之南,少室山之北,有一座少林寺,远离尘嚣(xiāo),泉石清幽,为北魏孝文帝所建,当年菩提达摩曾在那里译经。玄奘希望在那里潜心译经,以报答朝廷之恩。”

李世民摇了摇头:“法师如果去了那里,我再想与法师叙谈就难了。译经不一定非要去深山。长安城里的弘福寺是我当年为太后所建,虽居闹市,倒也甚是清静,法师就住在那里吧。一应所需,尽管去找房玄龄。”

玄奘拜谢。

李世民又说:“我想能够更多地了解西域各国的山川物产、风俗人情,望法师能在译经之余,将西行的所见所闻整理成书,如何?”

“玄奘遵旨。”

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五月中旬,万事俱备,译经正式开始了。

玄奘通过宰相房玄龄征选了众多高僧、学者。译经场秩序井然,各有角色。

贞观二十年(公元646)七月,由玄奘口述、辩机笔录整理,完成了关于西行见闻的记述,最后定名为《大唐西域记》。此书共计12卷,10万余字,描述了玄奘游学18年所经历了的110个国家及所听说过的28个国家的概况。它不仅是中国的一部名著,而且是研究中亚各国和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孟加拉、斯里兰卡等国历史地理的重要文献资料。书中的许多情况,多数在《新唐书》、《旧唐书》中没有记载。且书中行文文笔流畅,对各国的描述使读者有如身临其境。这部书的学术价值很高,为各国学者所重视。

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9年)五月,玄奘又译成了卷帙(zhì)浩繁的《瑜伽师地论》100卷。这部经书和《显扬圣教论》一样,为印度高僧无著所著,都是大乘有宗派的重要理论经典。

唐太宗李世民在玉华宫内捧着墨迹犹香的《瑜伽论》,读得入了迷。长孙无忌和中书令褚遂良被冷落在一旁,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插嘴。

李世民看到妙处,拍掌大叫了一声:“好!”

长孙无忌这才找到开口的机会:“我没看过几本佛经,因为那些经文太深奥了。虽然知道其中含义深微广博,无奈无法入门。玄奘法师能把经文译得这样精彩而平易,真是千载难逢的人才!陛下慧眼识英,尤为难得!”

褚(chǔ)遂良也赶紧说:“玄奘法师能够舍身求法,涉险万里,又能归国译经,孜孜不倦孜孜不倦:非常勤奋,不知疲倦。,这就是为陛下的圣德所感呀!”

李世民大笑:“法师学问高深,毅力过人,与我有什么相干?我倒有个主意,应该让有司马上将这部经抄录九份,分送九州,使其辗转流通,不会失传,也使天下有缘的人都能受益。”

长孙无忌和褚遂良又齐声说:“陛下慈悲,实乃天下苍生之幸!”

李世民摇头而笑:“这样的好话听多了,的确让人有些飘飘然了。你们把什么事都算成我的功劳,我无论说什么你们都说是对的。玄奘法师就和你们不一样,他不同意的事就决不附和。他的确是个少有的人才呀!这样的人才一辈子埋没在寺庙里,却不为我所用,实在很可惜。你们有什么好法子能帮我劝他还俗入仕?”

长孙无忌说:“许给他高官厚禄,他说不定会动心的。”

“功名富贵,对他来说都如粪土一般。”

褚遂良说:“那就明白地告诉他,如果不肯为陛下所用,必是有异心。他一害怕,就会从命的。”

“他舍身求法,历尽艰险,还会怕死吗?弄不好,我倒落个心胸狭窄、陷害贤能的恶名。”李世民显得很苦恼:“玄奘现在正等在宫门外,可我始终想不出说服他的理由。不要让他久等了,让他进来吧。”

太监出去传旨,一会儿,玄奘身着法衣,上殿行礼。

李世民指着案上的《瑜伽论》说:“我正在拜读法师新译成的经文,确实妙不可言。”

玄奘拜谢,说:“臣斗胆请陛下为新经作序,使佛法真经能够颁行天下。”

“这个,我答应就是。法师能否也答应我一件事:还俗入朝,共谋朝政?”

玄奘又拒绝了,说:“陛下青睐(lài),玄奘感激涕零。唯有呕心沥血呕心沥血:形容费尽心血和精力。多用于教育和创作方面。,献身佛法,以报陛下知遇之恩!”

李世民叹了口气:“人各有志,不能强求。法师的执著很令我佩服。如果人人都有法师这样的痴心与毅力,世上还有什么事办不到呢?今后我再也不提还俗这件事了。愿法师早日完成译经的宏愿!”

李世民才思敏捷,洋洋洒洒781字的《大唐三藏圣教序》,他一挥而就。写罢,他自我欣赏了一阵,甚觉得意,又亲笔誊(ténɡ)抄了一遍。

李世民在文中称颂玄奘的德操是“松风水月未足比其清华,仙露明珠讵(jù)能方其朗润”,赞扬他的才学是“智通无累,神测未形,超六尘而迥出,只千古而无对”。

玄奘得此殊荣,弘福寺上下也是一片欢腾。寺中有个怀仁和尚,擅长书法,便仿西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字,用行书将唐太宗的序文抄写了一遍,后来也刻成了石碑,这块碑,书法界称为“王羲之圣教序”。褚遂良用楷书所写的碑,称为“褚遂良圣教序”。这两种碑帖一直流传至今,都是书法界著名的法帖。

十二月,由太子李治亲自主持督造的慈恩寺落成了。这座宏伟的寺庙是李治为了纪念已故的母后长孙皇后而修建的,所以命名为慈恩寺。寺中专门建造了一座翻经院,院中虹梁藻井,朱栏玉砌,丹青云气,金环华铺,真是无比壮丽。太子宣令,请玄奘法师入住翻经院,并出任慈恩寺住持。

出发当日,长安各大寺庙均排列幢帐,沿途相送。浩浩荡荡的队伍中,当先是锦彩轩槛的帐座车,上面安放着玄奘从印度取回的佛经、佛像、佛舍利等宝物。玄奘自己乘车居中,弟子们和其他僧侣们随后,坐满了五十辆车。太子李治亲自派遣了东官兵卒一千多人,供玄奘调遣。只见锦幡(fān)如林,彩幢如海,文武百官簇拥护送。长长的队伍前不见头,后不见尾,足有一千五百多辆车马。路旁有太常寺卿、江夏王李道宗率领九部乐工夹道鼓乐,万年令宋行质和长安令裴方彦各率本县乐工在后吹奏。一时间鼓乐齐鸣,震动全城。观者如潮,填街塞道。

在一片山呼海啸般的欢呼声中,唐太宗李世民、太子李治和后宫妃嫔们手提香炉,出现在了安福门城楼上。李世民一直疾病缠身,但此刻仍面带微笑,挥手致意。

玄奘被众人如众星捧月一般迎进了慈恩寺,与太子李治及诸位高僧见礼。李治亲自为玄奘引路,四下参观慈恩寺的各处庙宇屋舍。

公元664年的二月初五夜,当世最伟大的佛学家、翻译家、旅行家玄奘圆寂圆寂:佛教用语,称僧尼死亡。了。

第二天清晨,李治派来两位御医风尘仆仆地赶到玉华寺来为玄奘法师诊病,未进山门就听见了满寺悲声。两人顿足大哭,懊悔来迟了一步。

噩(è)耗报进长安,唐高宗李治悲痛至极,连说了几声:“我失去了国宝!我失去了国宝!”话音未落,已泪如雨下。

惋惜之余,李治下诏,安葬玄奘法师的一切费用。均由国家开支。法师译完的经本,由朝廷安排抄写;未完成的部分,由慈恩寺保管,不得有任何损失。

不久,悟空等遵照遗命,以粗竹席为舆(yú),将玄奘的灵柩(jiù)运回长安,安放在慈恩寺翻经堂内。数百弟子遮道哀号,悲声惊天动地。

四月十四日,葬玄奘法师于长安以东的白鹿原(即灞(bà)上)。当日,京城内的僧尼、士庶各界都加入了殡葬之列,白幢、素盖、挽幛彻地连天。长安及周围方圆五百里内的州县,共有百万余人沿途相送。

当晚,有三万余人身穿皂衣素服,自愿在玄奘法师的墓旁结庐守灵。入夜,悟空慢步在白鹿原上,只见烛光点点,浩瀚(hàn)如海,与天上的繁星相映生辉。一路走过去,忽见师父坟冢(zhǒnɡ)的后面,有一个苦行僧跏跌跏跌(jiā):盘腿而坐,脚背放在股上,是佛教徒的一种坐法。而坐,并没有像其他人那样支起一个遮风蔽雨的帐篷,甚至身下连一条草席也没有,就在这春夜的料峭寒风中,一动不动地坐在冰冷的土地上。悟空走近,只见这人面无表情,形容枯槁(ɡǎo),瞳仁如木刻一般,定定的。悟空忽然觉得他有几分面熟,想了想,最终还是没有打扰他。

唐高宗总章二年(公元669年)四月,李治下诏将玄奘火化后的遗骨迁到樊川北原(今陕西西安市南部),并在那里营建了塔和寺庙,以作纪念。埋葬玄奘的舍利塔是五层五檐架结构,从底层向上逐层缩细,气势巍峨。后来唐肃宗李亨在塔额上又题写了“兴教”二字,以示对这位伟大的佛学大师的敬意。

到了明代,小说家吴承恩将关于玄奘西行取经的神话传说加工成了一部完整的小说。在《西游记》小说中,出于艺术上的需要,玄奘已将第一主角的地位让给了他的徒弟孙悟空。但是,这部伟大的不朽名著,仍是以玄奘取经的传说做为主要题材,书中把取经的目标视为一种光明、正义的事业。

同类推荐
  • 世界最具传世性的思想巨人(4)

    世界最具传世性的思想巨人(4)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资本的秘密:洛克菲勒自传

    资本的秘密:洛克菲勒自传

    《资本的秘密:洛克菲勒自传》是一部深入挖掘洛克菲勒内心世界和完整展现其人生经历和丰富的商战阅历的作品。将洛克菲勒身上所发生的逸事结合他的人生理念,生动揭示出令洛克菲勒受益一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解密其成功之道。所有的财富神话都有它背后的故事,洛克菲勒家族也是这样。洛克菲勒的巨额财富来源于他谨慎地利用每一枚硬币,一分钱也要用在恰当的地方,这也许是洛克菲勒构建起如此庞大的财富大厦的秘诀。而我们能看见这个智者留下的手记无疑是一种幸运。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可以看得更远。
  • 别跟我说你懂乔布斯

    别跟我说你懂乔布斯

    人间的苹果失去了乔布斯会怎样?世界失去了乔布斯又会怎样?这点你是否懂得?天堂之行之前,20年来拒绝媒体、刻意注重隐私的乔布斯托人为他写传记,他说:“我想让我的孩子们了解我,我并不总跟他们在一起,我想让他们知道为什么,也理解我做过的事。”所以,真的,别跟我说你懂乔布斯。
  • 中国古代清官传

    中国古代清官传

    清官,是指那些公正廉洁、克己奉公、惠及百姓的官员,也被人们称之为“廉吏”。
  • 告诉你一个韩信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韩信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韩信的故事》由王志艳编著,《告诉你一个韩信的故事》从韩信的幼年生活开始写起,一直追溯到他在中国军事史上所创造的伟大奇迹,再现了这位中国古代杰出军事家极富传奇而又悲剧色彩的一生,旨在让广大青少年朋友了解这位常胜将军所具备的杰出军事才能和用兵艺术,并从中汲取他那种执著、勇敢、忠义的精神,同时也对他的是非功过进行辨证的评价。
热门推荐
  • 都是寂寞惹的祸

    都是寂寞惹的祸

    是不是所有女人都要和寂寞抗争?爱是奢侈,承诺像沙。太用力、心会碎。如果我爱你,为何还会如此寂寞?苍白、随意的爱情,在生活中追寻那一点点可怜的温存。剩男剩女圣斗士——不要因为寂寞说爱我。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凝聚力

    凝聚力

    一个一团散沙般的企业和一个凝聚力强的企业会有完全不同的气象。每一个倒下去的企业最后的状态一定是人心涣散,企业领导人威信全无企业缺乏社会资源的支持。这种可怕的景象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企业经营失败的原因很多,缺乏凝聚力是企业管理失误所造成的,是加速企业衰亡的原因之一。
  • 痴儿夫君

    痴儿夫君

    她本无意入宫,却在父亲所谓的责任和荣光下,不得不选择承受。宫门似海,她早已有了觉悟,无心争斗,皇后或宫女,对她来说并无太多区别。不曾料到的是,自己也是宫中重重秘密的牺牲者,她竟是嫁给了一个痴儿,然而是痴儿便是不懂了感情了吗?“我叫洛琪,你呢?”她好像显得有点兴奋。然而,面对洛琪的热情,白衣男子却只是怔怔地站在那边,不吭声也不说话,只是嘴角挂着淡淡的弧度。她想,她无法忘记他的笛声,无法忘记他模糊带着笑意的脸庞,无法忘记他的眼神,无法忘记关于这个叫东方遥的少年的故事。是投入了情感,放入了真心,然而事实却残酷地让她发现,一切并不像表面所看到的那般。心痛的背后,更有欺骗和背叛。而最后的事实,竟是谁都不曾预料到的不是结局的结局。。。。。。
  • 中国哲学史大纲

    中国哲学史大纲

    是胡适先生于20世纪初在北京大学教授中国哲学史时期写成的著作。被誉为“用现代学术方法系统研究中国古代哲学史的第一部著作。它的出版被视为中国哲学史学科成立的标志,虽然只有上卷,但是它的成就和特色足以为后世哲学史家开出全新的境界。”写法上摒弃了中国哲学史从三皇五帝的传说开始写起的传统,直接从《诗经》、老子、孔子讲起。考证先哲生存年代,辩识古人著作真伪,还原先秦诸子本来面目。既不随意藏否,也不轻薄评议古人,言必有据,不作无谓的意气之争,显出作者平和的大家风范。此外,本书考证先秦各家流派的师承、变迁痕迹及递次演进的脉络,可谓“一本书读懂诸子百家”之作。
  • 元娘

    元娘

    前世为母报仇,她拼尽全力,不惜手染鲜血,鱼死网破。当重生而回,她终才明白,生命的价值并不在于复仇。这一世,她是元娘,元为新生,元为初始,她要如海棠明艳绚丽,必当骄阳盛绽,活出精彩!PS:言情很甜,放心跳坑。**********新书《世娇》上传中,请大家多多支持!
  • 嫡女解语

    嫡女解语

    大胡子淡淡看了她一眼,不回答她的话,却反问她,“这般要紧物事,我帮你取了来,你怎么谢我?”取回来一张白契,这可是有大用处的。解语笑道,“公子有德于人,愿公子忘之。”大胡子瞪了她一会儿,大笑起来,长揖到底,“无忌谨受教。”冷静、聪慧、美丽少女V呆、萌、英俊、忠犬少男的配对。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梦续红楼之花落花开

    梦续红楼之花落花开

    此文是依红楼故事为背景而展开的故事,非曹公红楼。莫以曹公论灯芯竹。愿同道者共享,不喜者请一笑置之。尤其钗迷们,看了要生气的。花落花开,是花的一生。滴尽了碧绿,泛起了微黄,随秋风萧瑟,落寞于她的锄下。质本洁来还洁去,葬花,葬心,葬泪人。前世欠的泪已尽,今生欠的情怎还?冷眼望着旧物化作清烟,飘飘洒洒的泣尽泪绝。炉中物已不在,眼前人心惶惶…潮起潮落,花开花谢。花魂逝作凝望的目光,该,何去何从?第一卷缘落潮起—玉缘尽,钗美姻他成亲了,新娘不是她—林黛玉她嫁了,虽不称心如意,却是她最后的选择,即使是闺友的知己—贾宝玉她,林黛玉,花落在贾府,情归何处?她,薛宝钗,牡丹花刚刚绽放在贾府,纵使得不到他的情,她何偿在乎,情是何物?花轿迎门,黯然泪下。脂红眉细画,颦笑皆非她。任你贤良淑德,我已面冷心冷。凭你软言娇语,我谈笑只为她。随是缘落潮起,我心只祭她。指尖轻柔,洒下旧稿断痴情,她,漠然退出。他,贾宝玉,一生的情爱逝在贾府,怨谁?恨谁?原是爱他的两个人,娘亲和姐姐,以爱他的名义毁了他的幸福。爱了,伤了,从此还有爱吗,黛玉的心已累。第二卷清冷笑颜--枉笑语,溶秋心她,落花载着愁心滑入水中,凝神渺望,不再是形单影只,孑然一身。心寄在远方……堆成的笑容难以消融,淡然一笑,愁绪凝作秋思,心飘然世外,悠然南山。她,王夫人与她的外甥女,打点起笑颜,风刀霜剑化作了和风细雨,对她,她是看到了她名字头上闪耀着的光环;而她终于看到了她外甥女的笑容下怎样的寒霜!她,薛宝钗,府里的娇子,如何的付出换来当家主事之权,为了她的家人,为了她在府中立足。他,云上公子,这一生眼中,心中只有她,霸道地只想守在她身旁。她,只能做他的娘子。他,北静王,孤独而寂寞地转身,心终于放下,他看到她眼中的一抹温柔,不是为他。时间去消融他心中的痛,身边有她默默相伴。(此卷并不是写水溶心移,溶秋心者,溶化了黛玉的愁心,只剩下舒心的笑意,而非水溶之心,亲们莫要误会了。)创建和谐环境,留言发人身攻击一律删除~~~~~~~~~~~~~~~~作品相关~~~~~~~~~~~~~~~~~~~~~~本文的简介<花落无痕开有声>?pstyle=1欢迎大家去看~~灯芯的群:68639080~欢迎加入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