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99800000012

第12章 哥伦布(1)

克里斯托弗·哥伦布(约1451~1506),意大利人,航海家。他相信“地圆说”,认为从欧洲的大西洋沿岸一直西行,可以到过东方,并制定了一个航行计划。在遭受了多次挫折后,得到西班牙国王斐迪南和女王伊萨白拉的支持,1492年8月3日率3艘船和87名船员,终于到达美洲大陆,揭开了人类历史上地理大发现的序幕。

小小少年的大大梦想

1451年金秋的一天,哥伦布出生在热那亚的一个毛纺织工匠多米尼各·哥伦布的家里。在离其父亲作坊只有几条街的地方,人们就可看到广阔的热那亚港伸展在地中海的海湾利古里亚海岸边。孩童时代,哥伦布就在城里到处跑,在造船师傅、商人和水手中间挤来挤去。在码头边他看到绘制地图的人叫卖地中海沿岸地图,……这个在热那亚港长大的孩子,深深为迷人的大海所吸引。后来他在给·西班牙国王的信中,曾回忆道:“在幼年时,我就进行海上航行。”他初次出海时究竟几岁,我们无法确定,据推测,可能只有10岁。

老哥伦布对儿子的希望源于文艺复兴给社会带来的一线光明。开始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使科学和文化受到全社会的重视。于是,热爱科学、崇尚文化的风尚,随着文艺复兴运动的深入,普遍兴盛起来。在这种背景下,老哥伦布决定让儿子去上学。虽然这个纺织工还不能为儿子的成长确定一个明确的目标,但是,他却知道只有上学,才会有希望。

在父亲的要求下,少年哥伦布拿着父亲的血汗钱走进了刚刚开办的学校。这个两眼有神、满脑子充满幻想的孩子,怀着强烈的好奇心坐在了崭新课桌前。这个新兴学校,在课程设置上很不正规,没有教材,也没有详细的教学计划、,而是根据社会流行的东西,老师想教什么就教什么。在哥伦布上学时,学校开设的课程有:数学、拉丁文、地理学、天文学,还有亚里士多德的学说和神学等。

精力旺盛的哥伦布,对坐在教室里规规矩矩地听课没有兴趣。每当上课铃响过,老师在讲台上开始讲解他不喜欢的东西,而哥伦布则两手托腮,眼睛发直,想自己喜欢想的事情。有一次,老师讲地理知识,发现许多学生在交头接耳,只有一个学生两眼直直地看着前方。老师很高兴,以为在自己的学生中,总算找到了一个忠实的听众。于是,他就指着这个学生问:“请你回答,地球是圆的,还是方的?”连问三声,这个学生竟然毫无反应。直到老师走下讲台过来、用教鞭点到他的脑门时,这个学生才猛醒,仰着头反问:“发生了什么事?”老师只好把问题重复一遍,被问的学生不假思索地答道:“是方的。”整个教室里一片笑声。老师失望地摇了摇头。原来这个学生就是哥伦布。

下课以后,同学们嘲笑哥伦布:“原来地球是方的。”“是方的还叫球?”

面对同学们的奚(xī)落,哥伦布并没有恼怒,而是反问道:“你说地球是圆的还是方的?”

“当然是圆的。”一个同学回答。

“你怎么知道是圆的?”哥伦布进一步追问。

那个孩子答不上来。又一个孩子说:“老师这么讲的。你不听老师讲课,还反问别人,笨蛋。”

“老师讲的就是正确的吗?”哥伦布反问。

“老师讲得还能有错?”好几个孩子都这么说。

哥伦布一时没有词了。但他不甘示弱。想了想,他又问:“地球有边吗?”这下把小同学们都给问住了。见没有人能回答,哥伦布得意起来。突然,一个孩子说:“你别得意,我知道地球有边,地球的边就是大海。在东边,是亚得里亚海;南边,是爱奥尼亚海;西边,是第勒尼安海……”

那个孩子丰富的地理知识让哥伦布心中暗暗佩服。然而,他是个不服输的人。沉默了几秒钟后,哥伦布脑瓜一转,又提出一个新问题:“你知道得多,那么,你告诉我,地球有多厚?天空有多高?大海有多宽?”哥伦布的问题,把那个滔滔不绝地讲地理知识的孩子给问住了。哥伦布脸上又泛起了胜利者的喜悦。

“我知道,”一个高个子男孩对哥伦布说:“地球有挖不透那么厚;天空有看不见那么高;大海有行不到那么宽。”

“这是哲学狡辩。”一个孩子不满地说。

“对,是苏格拉底(古希腊哲学家)式的狡辩,是什么内容也没有的哲学狡辩。”一直在一旁听孩子们辩论的老师说。他为学生们对他的地理课感兴趣而高兴。然而,他的加入却把孩子们争辩的氛围破坏了。孩子们的兴致顿时没有了,一个个悄悄地溜了。

课堂上的难堪、同学们的奚落奚落:用尖刻的话教说别人的短处。使人难堪,讥讽嘲笑。与争论,意外地使哥伦布对地理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从此,他特别喜欢上地理课。凡是老师讲过的地理内容,哥伦布几乎一字不落地记下来。在短暂的学习生涯中,哥伦布的地理成绩一直很好。至于其他的课程,由于哥伦布对它们缺乏兴趣,就很少及格了。

别看哥伦布上学时的表现平平,他玩起来却有一套。他最喜欢作的游戏是海盗抢劫。他从别人那里听来了许多海盗故事。每当孩子们聚到一起的时候,他就组织大家玩海盗游戏。在这群小海盗中,他是头领。海盗离不开船只,船只需要在海里航行。那时,哥伦布就是船长,手下有大副、水手长、水手等。上岸之后,他们开始抢劫。此时,哥伦布就变成了司令。每次作游戏,哥伦布都要为他的船只起一个好听的名字,划一条海上航行路线,确定一个抢劫地点。当然,这些名字和路线都是他自己编造出来的。比如,他会给船只命名为“圣母玛丽亚”号、“国王”号、“王后”号,有时干脆就叫“海盗”1号、“海盗”2号等。哥伦布常常把听来的故事与课堂上学来的点滴地理知识结合起来,用到他的海盗游戏中去。

哥伦布在学校读了几年书。老师和学习好的学生都瞧不起哥伦布,可是,那些喜欢玩的孩子们,却离不开哥伦布。每当下课或者放学之后,在哥伦布周围总有一帮调皮捣蛋的孩子。他们聚在一起,不是听哥伦布东拉西扯,就是搞一些惹人讨厌的恶作剧。他们搞恶作剧,有时是捉弄学生,有时还敢捉弄老师。

少年时期的哥伦布,样子长得不漂亮,两只眼睛没什么精神,再加上他经常胡思乱想,表面上给人一种懵懵懂懂懵懵懂懂(měnɡ):糊涂,不明事理。的样子。所以,老师很不喜欢哥伦布,这种不喜欢,有时还表现为一种鄙视。尤其是在课堂上,老师不时地对哥伦布进行嘲弄。这使哥伦布很不满意。他想找机会报复老师。学校对哥伦布的行为十分生气。于是,校长派人把哥伦布的父亲找来,向他讲述了哥伦布在学校的所作所为,并且告诉他,要么哥伦布自动退学,要么等着学校开除。老哥伦布无可奈何,只好把儿子领回家。老纺织工把儿子领回家后,找来一根棍子,狠狠地把他揍了一顿。在儿子身上出完了气,他就再也不管儿子了。

离开学校的哥伦布觉得自己又获得自由了。这时他才11岁,做工没人要,父亲又不能不给饭吃。有饭吃,有衣穿,既不用干活儿,又不用上学,哥伦布觉得这日子过得很自在。别的孩子还在上学,没有人跟哥伦布一起玩耍,他就一个人四处游荡。他把小城内的每一个角落都转遍了,都觉得没意思,就到海边和港口上玩耍。在港口上,他观看渔民们出海时的仪式,看他们如何杀羊祭海,看他们对大海虔诚地祭拜。这一切都让哥伦布觉得好玩。

老哥伦布看到精力充沛(pèi)的儿子一天到晚东奔西跑,知道他不是读书的材料。他心想:与其花钱让他无所事事,还不如让他自己去挣饭吃。

哥伦布所在的热那亚是个港口城市,海上贸易比较发达。哥伦布12岁那年,父亲通过朋友,在近海的一条船上为儿子找了个打杂的差使。本来就对学校生活没有兴趣的哥伦布,按照父亲的安排,高高兴兴地上船当了小工,开始了他向往的海上生活。

真正的海上生活,可不像想象中那么浪漫。当时,航海使用的都是木质帆船。船的吨位一般只有几十吨,上百吨的就是大船了。近海使用的大都是小船。在风平浪静的条件下行船,一般人还能忍受,但是,一遇到风浪,就会让人头晕呕吐。哥伦布上船后,第一次出海,就遇上了风浪。几十吨重的小船,在茫茫大海上,就像一只鸡蛋壳,一会儿被卷上浪尖,一会儿又被掀入旋涡。船长指挥着手忙脚乱的船员们,收紧船帆,控制着船舵。全船的人面无表情。他们很明白,遇到这种天气,不葬身海底算是幸运了。第一次上船的哥伦布,还不适应海上的生活。他在船的颠簸中,不停地呕吐。船上的大人们,随时准备迎接死神的到来,谁还顾得上一个呕(ǒu)吐的孩子呢?哥伦布是幸运的。这条船披风浪耍弄了几个小时后,竟然没有翻。它奇迹般地被吹到了岸边。虽然船只搁浅,但是,船员们的性命都保住了。

第一次出海历险归来后,老船员问哥伦布:“航海的滋味怎么样?”

“好玩,比游戏好玩多啦。”哥伦布回答。

“这小子真会说大话,说不定下次请他去他都不去啦。”一个年轻船员说。

“谁不去谁是犹大(圣经故事中的叛变者)。”哥伦布毫不示弱地回答。

“这家伙嘴还挺硬。”一个船员说。

3天之后,哥伦布果然又出现在了准备出海的那条船上。

海上生活也有平静的时候。每当行顺风船肘,除了掌舵和观察的人之外,其余的人就闲了下来。海员们开始天南地北地讲述自己知道的奇闻。哥伦布最喜欢听别人讲故事。他不仅从故事里获得乐趣,而且,从故事中寻找未来的希望。海员们讲海神,讲《圣经》中的故事,讲北欧海盗,讲欧洲的骑士,讲西班牙的斗牛,讲古罗马竞技场等等。这些精彩的故事把哥伦布深深地吸引住了。为了听这些故事,他一刻也不愿意离开。离开了海员,谁还有闲心给他讲这些动听的故事呢?

少年哥伦布在艰难危险的海上生活中一天天成长。有一天,一个海员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在遥远的东方,有一个叫中国的地方,那里非常富饶(ráo),地里能长出植物香料,地上的石头下面埋藏着黄金。

统治这个国家的是皇帝。皇帝睡的床铺、坐的椅子,都是黄金制成的。整个皇宫就是一座金店。地上铺的是金砖,屋顶上盖的是金瓦,甚至连装水的大缸,都是黄金做成的。

没想到,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哥伦布被这个故事迷住了。对于一个从小就在贫困中挣扎的少年来说,他作梦都想着得到黄金。等海员刚讲完故事哥伦布又缠着他问个不停。

“中国在什么地方?离意大利有多远?怎么才能到达那里?中国的黄金真的那么多吗?有那么多的黄金,我们为什么不去抢?”

“你烦不烦人?讲故事就是讲故事,听一听就完了。为什么?为什么?哪儿有那么多为什么?”讲故事的海员对哥伦布训斥道。

“对不起啦,叔叔,请你多告诉我一点你讲的那个故事。”哥伦布央求道。

“我也是听人家讲的。”海员见哥伦布一副可怜的样子,就不再训斥他了。

“叔叔,你听谁讲的?告诉我行不行?”哥伦布紧迫不舍。

“讲故事还讲出了麻烦,非要问个究竟。看来我要吃官司喽。”海员自言自语道。

“求求你嘛,我只想对这个故事知道得更多一点。”

“是我听我的邻居讲的,你要调查你就去调查吧。”海员没好气地说。

哥伦布下船后,真的找到了海员的邻居,向他讨教关于中国的故事。邻居告诉哥伦布,关于中国的故事,出自一个叫马可·波罗的人写的关于中国的游记。你要想了解更多的内容,就去阅读《马可·波罗游记》。

听到这些后,本来不喜欢读书的哥伦布,真的到处寻找起《马可·波罗游记》来。花了几个月的功夫,少年哥伦布终于得到一本《马可·波罗游记》。这是一本用拉丁文写的书。然而,哥伦布只有认识几个拉丁文字母的程度。

为了读懂《马可·波罗游记》,哥伦布一面在船上干活谋生,一面学习拉丁文。用了两年时间,他竟然能够读懂拉丁文著作了。他开始仔细阅读《马可·波罗游记》。这本书太精彩了。他在书中看到,遥远的中国太富有了,那广阔的田野中,长满了香料和庄稼;无边的草原上有成群的牛马;茂密的丛林中栖息着会唱歌的鸟……这些就好像是童话中的世界。书中还描述了日本和印度。哥伦布一遍又一遍地仔细读着《马可·波罗游记》,在他认为重要的地方,都作了批注。

哥伦布读《马可·波罗游记》不是为了消遣(qiǎn),更不是为了到中国去旅游。他看中的是书中关于黄金的描述。尤其是中国皇宫和日本王宫中的黄金,更是让哥伦布向往。马可·波罗没有到过日本。他凭借在中国听到的关于日本的传闻,对日本作了一些描述。马可·波罗写道,在中国东面的大海里,有一个叫日本的国家,那里盛产黄金,但是,国王不让黄金外流,因此,黄金在那里成了专供国王享受的东西。日本国王使用的一切都是黄金制作的。王宫中的道是用4厘米厚的金砖铺成的,窗户框是用金条制成的。王宫里的人死了,要穿上金子做成的衣服和鞋子才能下葬……正作着黄金梦的哥伦布,被精彩的描述惊呆了。

“世界上还有这么好的地方?这么多黄金为什么不去抢?”哥伦布反问自己。他决心到东方去,到中国去。干什么?去探险,去掠夺那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jié)的黄金。

到中国去,到印度去,到日本去,这是哥伦布的梦想。但是,中国在哪里?哥伦布一无所知。这个充满野心的穷孩子,还没见过什么世面。在陆地上,他到过的地方,没有超出自己从小生活的小城热那亚;在海上,没有超越过属于意大利的利古里亚海。

自从读了《马可·波罗游记》之后,哥伦布像着了魔一样,一有空闲,就向人打听关于中国的事情。他向老海员打听,向船长打听,向他遇到的所有的人打听。然而,任何人对于中国的认识都没有超出《马可·波罗游记》。而这本书早已印在哥伦布的脑海中了。哥伦布向人请教,怎样才能到达中国?有人告诉他,中国在东方;有人告诉他,中国在海上……已经习惯于海上生活的哥伦布,一听说中国在海上,就觉得有了希望。既然中国在海上,那么,坐船就可以到达中国了。这是哥伦布的结论。有了这个结论,他就觉得有了到达中国的希望。从此,学习航海知识、地理知识、天文知识,搜集天文、星位、地理、海图等方面的资料,就成为哥伦布生活中最重要的事。

随着年龄的增长,哥伦布已经不满足于听别人讲述的事情了。他发现人们口头传说的东西并不可靠。比较可靠的知识主要集中在书本中。哥伦布认识到自己缺少文化知识后,就立即着手学习。

为了掌握地理知识,哥伦布开始从头学习几何;为了计算航海里程,他不得不学习数学,这可是让他头痛的学问;为了阅读更多的书籍,哥伦布开始学习葡萄牙语、西班牙语、希腊语等。此时的哥伦布,不再是缠着别人听故事的孩子。在艰苦的海上生活中,轮到他干活时,他还是那样认真地工作;轮到他休息时,他就爬在船舱里学习。那些船员们还是靠讲故事、掷骰(tóu)子、猜谜语消磨时光。这些活动已经无法吸引哥伦布了。年老的海员对少年哥伦布的学习精神给予了鼓励,而年轻的船员们则是冷嘲热讽。不管是鼓励还是讽刺,少年哥伦布都不在乎。他有自己的目标,这就是:到东方去探险,到满地是黄金的地方,去实现发财的梦想。

同类推荐
  • 开创盛世:康熙

    开创盛世:康熙

    清圣祖仁皇帝爱新觉罗·玄烨(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即康熙帝,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年号康熙:康,安宁;熙,兴盛——取万民康宁、天下熙盛的意思。他8周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是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奠下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开创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谥号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开创盛世:康熙》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讲述了康熙的生平事迹。
  • 史迪威日记

    史迪威日记

    二战之前,他曾先后3次被派往中国。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在东南亚节节进逼,他临危受命,被再次派往中国,指挥中缅印战区的对日作战。在将近3年的时间里,他指挥盟国军队在缅甸与日军展开了两次惊心动魄的大血战,为战胜日本法西斯立下殊勋。因战功卓著,他被晋升为四星上将。然而,他所始料不及的是,中美英三国由于各自的需要和利益,在对日作战的战略等问题上存在着尖锐的分歧,中美两国之间更由于军队指挥权和租借物资的分配等问题闹得不可开交。他除了要忙于对付日本人之外,还要付出更大的精力去应付这些“国际政治问题”。盟国间的这些矛盾始终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史迪威也因此在1944年10月被解除了在中国的指挥职务。
  • 葛底斯堡的雄狮:美国南北战争传奇将军张伯伦回忆录

    葛底斯堡的雄狮:美国南北战争传奇将军张伯伦回忆录

    《葛底斯堡的雄狮(美国南北战争传奇将军张伯伦回忆录)》是第一次在中国大陆介绍张伯伦将军。张伯伦将军的勇敢精神,尤其是他的宽容精神,无论是对美国内战,还是当今中国都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
  • 王阳明正传:唯心有物

    王阳明正传:唯心有物

    迄今已来,关于王阳明写得最好的一本书不是神奇的圣人,也不是明朝一哥,一本最真实的王阳明传记。不妖魔不神化,33篇阳明诗文分析,44位阳明信徒微故事,18副珍藏图画,还原最真实的千古圣人王阳明翔实的一生:叛逆、问道、格竹、中举、入狱、贬官、悟道、崛起、平贼、戡乱……三真不朽,千古唯一。中国统治阶级的思想碰撞,阳明心学与程朱理学的末日决战。还原正德皇帝朱厚照、造反宁王朱宸濠、风流才子唐伯虎、一代奸臣严嵩的真实历史形象。……
  • 何澄(下)

    何澄(下)

    《何澄(下)》历述何澄留日学生活、辛亥革命、军阀混战、抗日战争几个时期中何澄的作为。何澄坚持共和,主张统一,反对日寇,抨击汪伪,这是他一生的大节。作者苏华、张济用自然流畅、真实深沉的笔调记录了何澄的一生。本书是一本关于民国史的人物传记。作者苏华、张济用自然流畅、真实深沉的笔调记录了山西省灵石两渡村何家的代表人物何澄的一生 。《何澄(下)》中几乎涵盖了晚清和民国众多名人,可以说每一章都是一 个专门的学科,是一部超具史料价值的图书。
热门推荐
  • 家常营养套餐

    家常营养套餐

    《美食天下(第1辑):家常营养套餐》主要内容包括:营养师教你科学配餐、亲朋欢聚套餐等两大菜系,其中营养师教你科学配餐中包括:日常速配套餐、两菜一汤一主食、芹菜炒肉丝、木耳拌黄瓜、白萝卜虾皮汤、米饭、葱爆羊肉、海米冬瓜、紫菜黄瓜汤、家常饼、酱牛肉、拍黄瓜、芹菜叶粉丝汤、家常炸酱面、三菜一汤一主食等。
  • 控制

    控制

    “捕蛛行动”重新部署,以蜘蛛名排列…毒枭序列,多个线人相继神秘死亡。红豆影视公司来到位于白狼山中的三宝影视城拍摄反毒大戏《卧底》贩毒集团骨干分子潜入剧组,以合法身份作掩护,聘请禁毒警官饰演剧中角色,三江市禁毒行动屡遭挫折,以实景拍摄需要建立制毒车间为由,假戏真做,生产新型毒品。该市公安局局长明天罡秘密安排担负特殊使命的老刑警“提前退休”设法接近犯罪嫌疑人。公部禁毒局通报:三江市有人为境外毒枭研制出了新型毒品K2的配方I明天罡受命指挥的“捕蛛行动”正式开始。正当警方接近毒网时,位列第一的“黑寡妇”漂亮、赢弱,实际却是三江市头号毒.枭,药研所长、禁毒副支队长、企业老总尽在她的掌控手中……
  • 舰艇博览

    舰艇博览

    本套青少年科普知识读物综合了中外最新科技的研究成果,具有很强的科学性、知识性、前沿性、可读性和系统性,是青少年了解科技、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提高素质、激发探索和启迪智慧的良好科谱读物,也是各级图书馆珍藏的最佳版本。
  • 世雄传

    世雄传

    一世英名,从重生开始,天赋异禀,步步踏上登天之路,五灵之体,五灵仙诀,助他提升实力,魔尊降世,人界浩劫中,他以一己之力率领修真者奋力抗衡。以破天武力扭转乾坤,以大悲之心拯救苍生,成就英豪,逆天成神!
  • 入戏

    入戏

    13岁,就该有花季之姿。13岁,是女孩初现女儿香的年纪,是女孩蜕变的年纪。而她,小小的个子,干瘪的身体,皮肤还算白净,却透着不健康的蜡色,一双铜铃般的大眼睛张皇着恐惧,在巴掌大的鹅蛋脸上格外惹眼。她的手垂在身侧,不安的手指紧紧揪着衣服的下摆。正朝她一步步走来的男人叫莫良峰,是女孩的爸爸。男子止步,女孩怯弱地退了两步,身子不自觉地发抖。莫良峰笑得很和蔼:“莫非,从今以后这就是……
  • 娶个天师做老婆

    娶个天师做老婆

    被女汉子倒追,无奈啊,更无奈的是,女汉子还是漂亮可爱的小萝莉。普通大学生,年轻的古董保养师刘易阳意外的得到了上古神器传承,不管他愿不愿意,都必须接受神器传承者的身份,一步一步踏向巅峰。
  • 象形

    象形

    本书(川上主编)收录了《志向》、《历经火与水》、《狂躁》、《奔丧》、《暗锋消失》、《明迪——红草莓,蓝草莓死神》、《陷阱》、《光阴》、《移动的标本》、《太阳花》、《黎衡——凌波门》、《在傍晚的窗前读书》、《油漆绿》、《生命的放映机》、《别后》、《陈均——生活史的形状》、《箱子》、《给另一个人》等文章。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农家贵妻

    农家贵妻

    渣男爹无情无义不是人,可怜娘亲软弱无能任人欺,家徒四壁穷不铃铛,还有不知歪瓜裂枣未婚夫。不怕相公穷,不怕相公丑,只怕烂泥扶不上墙。为了娘亲和弟弟,一心要把家富。打到毒辣公主后娘,舅母贪婪撒泼样样精,斗倒强悍婆婆,忽悠精明公公。只要相公听我教,带着宝宝住皇宫。舅舅软弱无能耳根浅。此文乃种田文,且看,重生古代农家女,女主如何从一个不起眼的村姑,一步步走上高处吧。结局绝对的一对一,还有快乐小宝宝。亲们可以果断跳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