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96200000014

第14章 理智

理性生活是一切终极价值的所在地。

〔西班牙〕桑塔亚那:《理性生活》

理性是一种不可理解的直觉。

〔西班牙〕桑塔亚那:《理性生活》

理性是激情的奴隶,而且只应该是激情的奴隶。

〔英〕休谟:《人性论》

我们对未来的最大希望是,理智——科学精神、理性——将最终统治人的心灵。

〔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新教程》

理性是人的避风港,同时是他的祸根。

〔美〕弗罗姆:《追寻自我》

理智者人心之妙用;理性者人心之美德。后者为体,前者为用。

梁漱溟:《人心与人生》

使人类异乎兽类的在于理性。

〔英〕托马斯·莫尔,引自考茨基《莫尔及其乌托邦》

不管是在最快乐、最惬意的时候,还是在最忧愁、最恼火的时候,理性是用以镇住各种坏脾气的唯一要素。

〔英〕笛福:《鲁滨逊飘流记》

理性,使我们能够计算结果。

〔英〕马尔萨斯:《人口论》

理智会促使每一个人去追求大众的幸福,作为获取和确立个人幸福的手段。

〔英〕葛罗夫:《旁观者报》

非理性的每次狂乱都将使理性之友强大,并表明理性是人类唯一的真正朋友。

〔英〕罗素:《怀疑论集》

只有理性才能教导我们认识善和恶。

〔法〕卢梭:《爱弥儿》

理智的人面临危险,会急中生智,可以说,比平时更聪明。

〔法〕司汤达:《巴黎修道院》

理智底破产与崩溃,精神从此便堕入哀苦的深渊中,一蹶不振。

〔法〕罗曼·罗兰:《米开朗基罗传》

品格是行为的要素,一个有品格的人,即是一个有理智的人。

〔德〕黑格尔:《必须学会限制自己》

理智是一切力量中最强大的力量,是世界上唯一的自觉活动着的力量。

〔苏〕高尔基:《意大利童话》

不用理智是很难生活的。哪里用了理智,哪里的事情就搞得好。

〔苏〕高尔基:《我的大学》

生活中成功者的成长不是靠运气,而是一切源于理智。

〔美〕约翰·加德纳:《自我恢复》

人类的心由三个部分构成,那就是智力、理性、热情。别的动物也都具有智力、热情,理性则只有人类才有。

〔古希腊〕毕达哥拉斯:《断片》

他制造热情而自己不动热情,这是人和动物的区别。

〔英〕菲尔丁,引自《文艺理论译丛》

理智的最后一步就是意识到有无数事物是它力所不及的。

〔法〕帕斯卡尔:《思想录》

理智既经唤醒,推理便活跃起来。

〔法〕雨果:《海上劳工》

如果理性被迫感到反悔,那就会陷入绝望。

〔德〕歌德:《歌德的格言和感想集》

对于任何事物,用理智从来不能像用经验理解得那样好。

〔俄〕索菲娅·托尔斯泰:《托尔斯泰夫人日记》

一个人的个性都有它自己的一套。理智也会被它牵着鼻子走。

〔美〕索尔·贝娄:《赫索格》

理智是经验阅历的成果。人的经验阅历越多,理智就越增长。

〔阿拉伯〕伊本·穆加发:《卡里来和笛木乃》

理性独自治理,是一个禁锢的权力……

〔黎〕纪伯伦:《先知·论理性与热情》

人的理智并不是干燥的光,而是有意志和感情灌注在里面的……

〔英〕弗·培根:《新工具》

凡是有理性的人,都不会认真对待那些荒谬绝伦的事。

〔英〕狄更斯:《圣诞故事集》

无理性不一定不理智。

〔美〕刘易斯·纳米尔:《个性与权力》

地位会使人失去理性。

〔法〕福楼拜:《写给莫泊桑的信》

人们应当以理性来面对一切。

〔德〕贝多芬:《贝多芬语录》

应该信赖自己的理智,从生活的合乎情理的现象出发。

〔苏〕马卡连科:《教育诗》

全是理智的心,恰如一柄全是锋刃的刀,叫使用它的人手上流血。

〔印度〕泰戈尔:《飞鸟集》

一个人的理智和良知像是一个直言诤谏的朋友。

〔法〕罗曼·罗兰:《罗兰小语》

在我们以不同方式航行的生活之海中,理性是罗盘,情感是大风。

〔英〕蒲柏:《论人》

逻辑只是理智,感情往往是良心;前者是从人类本身来的,后者是从天上来的。

〔法〕雨果:《九三年》

人的理想粉碎迷信,而人的感情也将摧毁利己主义。

〔德〕海涅,引自《最后的日子》

每一个人身上都有一个傻子和骗子:傻子就是人的情感,骗子就是人的智慧。情感之所以愚蠢是由于它直率、真实、不会装模作样;可是不装模作样又怎能生活下去呢?

〔苏〕高尔基:《因为烦闷无聊》

不能使感情与理智分离,否则你的生活就会变成一连串不叮思议的偶然现象,而且你也会毁灭。

〔苏〕高尔基:《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

世上本来有富于思想和富于感情的两种人——推理的头脑和感觉的心情。前者造成了以行动著称的人——将军和政治家,后者造成了诗人和梦想者——一切艺术家。

〔美〕德莱塞:《嘉莉妹妹》

理智跟爱情是压根儿不相干的。他爱上的那个女人的推理到底正确不正确、那没有关系。爱情是超越在理智之上的。

〔美〕杰克·伦敦:《马丁·伊登》

你们的理性与热情,是你航行的灵魂的舵和帆。

〔黎〕纪伯伦:《先知·论理性与热情》

人的情感,人的理智,这两重灵性的发达与天赋,不一定是平均的。有些人,是理智胜于情感,有些人是情感溢于理智。

〔中〕郁达夫:《郁达夫文集·理智与情感》

太感情化的人,命运多坎坷;太理智化的人,一生多寂寞。

〔中〕汪国真:《年轻的季节》

任何情绪的波动都是对心灵的破坏,要么是缺乏理性,要么是蔑视理性,或者是背叛理性。

〔古罗马〕西塞罗:《辩论集》

理智可以制定法律来约束感情,可是热情激动起来就会把冷酷的法令蔑弃不顾。年轻人是一头不受拘束的野兔,会跳过老年人所设立的理智的藩篱。

〔英〕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

感情和理性,两者必有一个受屈。

〔法〕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

当有了明确的思想,或者智力占优势时,一切感情力量就会大大失去威力。

〔德〕克劳塞维茨:《战争论》

人的理智是不受感情支配的,人的理智中常常包含着伤害感情。不为感情所理解、对感情十分残酷的思想。

〔俄〕列夫·托尔斯泰:《童年·少年·青年》

感情回答的话永远是快的,理智回答的话永远是慢的。

〔苏〕费定:《篝火》

理智是伸展培养,往往可以把情感杀死,而情感的热浪高潮,也容易把理智搅乱。

〔中〕郁达夫:《郁达夫文集·著书与教书》

情绪不愿意服从理智的调遣,顽固地否认早已恩断义绝再无瓜葛的现实,非要了解对方的一切隐私不可。

〔中〕苏叔阳:《故土》

当剧院失火时,理智的人和惊慌失措的人都同样清楚地预见到了灾祸,不过,理智的人采取可能减小灾祸的行动,而惊慌失措的人反而使灾祸扩大。

〔英〕罗素:《我的信仰》

不服从理智我们都会成为蠢材。

〔法〕帕斯卡尔:《思想录》

理智有时纠正感情匆促作出的评断。

〔法〕狄德罗:《狄德罗美学论文选》

理性的本性是一种保证,即保证它不会败给人的感情……

〔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新教程》

理智要比心灵为高,思想要比感情可靠。

〔苏〕高尔基,引自《回忆高尔基》

当激情无处排遣的时候,当它由于得不到运用而自身熄灭的时候,理智便企图战胜或制服它。

〔苏〕伊·佐洛图斯基:《果戈理传》

情感必须由理智控制。要做到,必须下一番苦功在实际生活中长期锻炼。

〔中〕傅雷:《傅雷家书》

人在感情冲动时常常缺乏足够的理智,或者不承认理智感到的东西。一旦实际生活了,理智感到的东西就变成真理了。

〔中〕柯云路:《夜与昼》

适当的悲哀可以表示感情的深切,过度的伤心却可以证明智慧的欠缺。

〔英〕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我服从理性,有必要时,我可以为它牺牲我的友谊,我的憎恶,以及我的生命。

〔法〕罗曼·罗兰:《狼群》

人总归是人,哪怕他有一点儿理智,到他热情奔放,冲破了人性的界限时,理智便很少管用,甚至根本不起作用。

〔德〕歌德:《少年维特的烦恼》

感情与理智发生龃龋的时候,要边排解,边前进。

〔日〕夏目漱石:《明暗》

情感与理性平衡所以最美,因为是最上乘的人生哲学:生活艺术。

〔中〕傅雷:《傅雷家书》

一个人太少用理智,固然不能应付问题;但太少用感情,也会使生活枯燥冷硬而缺乏彩色。

〔法〕罗曼·罗兰:《罗兰小语》

同类推荐
  • 有些事现在不做,一辈子都不会做了3:一个人的生活

    有些事现在不做,一辈子都不会做了3:一个人的生活

    《有些事现在不做,一辈子都不会做了3——一个人的生活》这本书继续提倡“只需去做,生活就会改变”,提供给大家的是一个人生活的建议,提供一些一个人平时想不到,或者想到了却一直没有去做的事情。告诉一个人生活,怎么去做这些事,或者去哪里可以做到。这本书讲到的也不是多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有的只是生活中触手可及的一个人的小事。但是,生活并不是由大事组成的。这些事,并不枯燥,认真看,每一个都非常有意思,如果这一件又一件的小事都去做了,生活的质量就变了。一个人的生活,不仅仅是一种生活概念,还是一种环保概念。这种意识会让你更有责任感,进而影响你整个生活方式、态度和处事哲学。一个人的生活,我们也有很多憧憬和未来。
  • 中国式创业:中国著名CEO的生存哲学与经营智慧

    中国式创业:中国著名CEO的生存哲学与经营智慧

    中国有中国特色,中国人要讲中国式商道,本书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所有创业人手头必备的“中国式创业圣经”。本书以经典的中国式管理理论为依据,对各种创业成功案例进行详尽分析,帮你排除创业中的各种困难,手把手教给你中国式创业的成功之道。
  • 不会管理自己就战胜不了别人

    不会管理自己就战胜不了别人

    想努力学习,却管理不了自己的散漫和懒惰;想谦虚待人,却管理不了自己的自负与骄傲;想和谐共处,却管理不了自己的自私与偏见。因此,我们随时要给自己准备两盆水:一盆冷水,用来洗头。冷水洗头,让自己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一盆热水,用来洗脚。热水洗脚,让自己永葆管理的动力和激情!
  • 聪明女人成事的12张王牌

    聪明女人成事的12张王牌

    本书是成就女人生活与事业的秘典,涉及内容丰富,知识面广且可读性强,观念新颖并有极强的操作性,很多说话、办事的技巧,读者可以直接应用到生活当中,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更多成事王牌尽在书中,赶快拿来一用吧。
  • 低调做人的哲学

    低调做人的哲学

    本书旨在引领读者体会低调做人的精妙要义,从心态、姿态、言辞、行为、处世、职场、家庭等多个方面讲述了低调做人的人生哲学。鲜活的案例与生动的说理相结合,读者可以从中获得心灵的启迪,领悟智慧人生的秘诀。
热门推荐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霸汉第四卷

    霸汉第四卷

    无赖少年林涉出身神秘,从小混迹于市井之中,一身痞气却满腹经纶,至情至性,智深若海。偶涉武道以天纵之资无师而成绝世高手,凭就超凡的智慧和胆识自乱世之中脱颖而出。在万般劫难之后,恰逢赤眉绿林之乱,乃聚小城之兵,以奇迹般的速度在乱世中崛起。
  • 师生恋无罪

    师生恋无罪

    前有古人,后有来者的师生恋本无可厚非,却把男主人公杨凡推到了风口浪尖;为了一个刺痛的“爱”字,女主人公宋丝柔毅然辍学离家出走。
  • 责任比能力更重要

    责任比能力更重要

    一个人若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有无责任心,将决定生活、家庭、工作、学习的成功和失败。这在人与人的所有关系中也无所不及。责任是一种意识、一种精神、一种态度、一种超越能力的素质……
  • 相爱恨晚

    相爱恨晚

    离婚那一天,徐晨曦告诉顾唯安,其实,我们有过一个孩子。你还记得吗,那天我被你的行李箱绊倒。丢下这一句,自此她离开了他的生活。后来,她才发现有那么一个人一直在默默守候着她。
  • 秦淮世家

    秦淮世家

    南京。泰淮河边。歌妓唐大嫂有两个女儿,一名二春,一名小春,都长得标致可人。小春歌喉出众,成了歌女,唱得正红。上海钱商杨育权看中小春,多次调戏,遭到拒绝后,便怀恨在心,施毒计绑架并奸污了二春之后,又把二春施舍给保镖魏老八。自己不幸中弹身亡。杨育权变本加厉,对唐大嫂和小春施尽淫威,逼得母女苦不堪言。秦淮河畔下层社会的人们气愤已极,联合起来了……
  • 世界公敌

    世界公敌

    ,这些都没有问题。问题是:女主拉得一手好仇恨。伊丽莎白:抱歉,穿成伊丽莎白,淡定。刻薄的贝内特夫人,严苛的贝内特先生,亲爱的达西,绝不仅仅是人类!如何成世界公敌——别家女主刷好感,俺家女主刷仇恨。非人类拯救世界——用QQ跟她聊天的,似乎有哪里设定出错了——女主是吸血鬼?!达西先生:……莉齐。什么硌着我的脖子了。不过,那是我的牙
  • 觉醒

    觉醒

    肖班以主人公艾德娜·庞特里耶的自我意识和性意识的觉醒为主题,大胆而又直率地从深层次探索了已婚女性的内心世界。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旧制度与大革命

    旧制度与大革命

    《旧制度与大革命》是法国历史学家托克维尔的著作,通过对大量史实的分析,揭示了旧制度与法国大革命的内在联系。本书探讨的是法国大革命时期原有的封建制度由于腐败和不得人心而崩溃,但社会动荡却并未带来革命党预期的结果,无论是统治者还是民众,最后都被相互间的怒火所吞噬,是研究法国大革命时期历史的必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