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拿着大家写好的评语(最多的一人有17篇评语,少的也有6篇左右)在班上高声朗读起来:“曹子君,是个真挚热情的人,还是个体育特长生,但他并不满足自己在体育上取得的成绩,在学习上也是胜人一筹的,他刻苦努力的拼搏精神让人敬佩,真是一个文武全才!”
“胡伟,我发现你真是个讨人喜欢的人,我很赞叹上天造物之神奇,竟然能造出你那张灿烂的脸!笑容常在,很难找出悲伤的时刻。你聪明的大脑让我嫉妒,祝愿你永远快乐开心。”
“程平,你是我们的歌唱家,你的优点真多哦:篮球打得好,学习成绩好,人缘也最好,而且是一表人才,你真的很完美。你是我们的好朋友,老师的好学生。”
看得出,凡是评语中提到的同学,他们的心里都美滋滋的。这时教室里静悄悄的,学生们都沉浸在成功的喜悦里。
转眼间,两个月就过去了,每次上课前,我都会这样读上几段,我看到,班里的学生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同学之间的关系更融洽了,值日生更主动承担责任了,教室布置得更干净整洁了,原来行为举止很随便的同学,现在也开始注意自己的言行了,见到老师,学生们都更有礼貌了。看到这些变化,其他科目的老师们都对同学们给予了极高地评价。
由此可以看出,一些学生对于自己潜在的优点都不是很了解,他们都认为自己是“很不起眼普通学生”,但是,一旦知道了自己在他人眼里的好印象后,立刻就有了自信心,对自己的潜能开始有了新认识,相信“我的未来一定是美好的”。而且提高了对自己的要求,信心百倍地投入到了学习和生活中。
四、生成性原则
学科教学中的课程标准、课程计划、教材教学的参考资料等一系列材料,既为教学提供了支撑,同时也限定了教学的主题和内容,甚至是形式。班级活动则不同了,作为一种校本,甚至是“班本”的教育形式,在内容确定、过程演绎、形式选择和结果形成上,班级活动很难预先进行统一的控制、限定,具有很强的灵活性、生成性。
活动主题的生成性
班级活动也具有计划性,每个学期,班主任要开展哪些班级活动,一般都会有个通盘的考虑、大致的思路,一些优秀的班主任,甚至还会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制订出整个学期班级活动的主题。但是,班级活动计划,还只能是个原则性的规划,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还要根据实际情况生成具体的活动主题、活动内容。
著名班主任丁美如认为:“班级活动课的基本课型可以分为两种:基本课、随机课。”这两种课型都有生成的空间:基本课的计划性比较强,但是“基本课的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可根据实践进行调整充实”;随机课则十分灵活,活动的主题、内容都是根据教育实际情况实时生成的。
一般情况下,基本课会被纳入到班级活动计划之中,但是,班级活动计划只能根据对班级建设、学生发展情况的预测来确定主题,而无法预知班级教育中出现的一些具体情况,因此在具体实施时,要对已经做过计划的班级活动的主题和内容进行细化。有时候,因为情况变化了,事先确定的主题内容可能还要进行调整,甚至是取消活动。比如,有的班级准备开展为期两天的一次春游活动,在活动前夕,为了安全起见,教育主管部门规定,不得组织跨市的中小学生春游。于是,这个活动就面临着要么被取消,要么把两天的远足调整为一天的郊游。
学生的教育、管理是复杂的,班级中的很多情况都是班主任事先无法预料到的,这就需要班主任要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临时来确定主题、内容,经常开展随机性的班级活动。当然,班级活动的随机不是随意生成的,而是要看具体情况:一是有没有活动的必要;二是有没有教育的可能,只有必要性、可能性全部具备了,班级活动才具有价值。如果随意生成,难免会让班级活动过滥过多,难以获得好的教育效果。有这么一节主题班会:
年初的时候,我带着学生去附近的景点游览。在一处古庙前,很多学生对着庙中塑像烧香磕头。在山顶上,更有一些学生在神汉前抽签问卜。回到学校后,我的心情久久地难以平静:作为中专生,怎能如此迷信呢?经过反复地思考、精心地准备,我决定召开一次别开生面的主题班会。
班会开始时,我拿出了录音机,播放了一首事先录制的“恐怖音乐”。在学生的惊诧声中,我故作神秘地说“教室里有鬼!”这时,学生们都瞪大了眼睛。我接着说:“大家放心,看我怎么把鬼抓住。”然后,我拿出一个盛满水的脸盆,煞有介事地在空中抓上几把后扔进了水里,意思是把“鬼”抓进了水盆里。接着,我又从包中取出一把刀子,边捅进水里边说:“看我怎么把鬼杀掉。”当刀子捅进水里时,水真的一下子变成了红色。
学生们都看得目瞪口呆了,我笑着说:“不要紧张,我给你们再来做个实验。”说着,我取出了一个小烧杯,里面放上自来水,再加点NaOH,然后取来一瓶酚酞溶液、一把小刀,把少量的酚酞溶液涂在小刀上。这时,我问:“把小刀放进烧杯中,里面液体会变成什么颜色呢?”这是个最简单的化学原理,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变成红色!”接着我说:“那刚才捉‘鬼’和这个实验有什么联系呢?”学生们这下才恍然大悟,个个都露出了如释重负的样子。
最后,我针对春游的那件事总结说:“自己的命运只有靠自己来把握。迷信只能使人变得愚昧和无知,有时甚至还会付出惨重的代价。我们一定要学好文化知识,掌握真才实学才对,这样才能揭开人类和自然之谜。”主题班会过后,学生们都受到了很大震动,纷纷撰写自己的心得体会,并编成一期新板报,张贴在教室后面,这期板报的题目是“崇尚科学,破除迷信”。
这次成功的主题班会,本不在班级活动的计划之中,而是班主任在带领学生春游的过程中,发现“许多学生对着庙中塑像烧香磕头”,“在神汉前抽签问卜”,感觉十分忧虑,经过“反复思考和精心准备”后,最终确定召开的主题班会。这次的主题班会虽然经过了精心准备,但是,就其主题、内容选择来说,是随机生成的。对于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封建迷信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开展这样一个“崇尚科学,破除迷信”的主题班会,是十分必要的。从班会上学生的反应(“受到了很大的震动”、“纷纷撰写自己的心得体会”)来看。这节主题班会达到了一定的预期效果。
班级活动过程的生成性
班级活动过程的预设性和生成性,并非是矛盾的,而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如果班级活动的预设过于细致教条,有可能会束缚活动的开展,活动过程中生成的火花被忽略了,活动就会显得滞涩呆板;如果预设得不充分,完全靠生成,那么,班级活动也就难免会随波逐流和过于随意了。因此,强调班级活动过程的生成性,并非说是不要预设活动方案,而是对当前班级活动预设过于琐碎,活动过程近乎按“剧本”表演的弊端,主张活动要预设粗线条一点、灵活一点,让班级活动更加丰富多彩、活泼灵动。
活动过程的生成性,分为主动生成和被动生成两种。主动生成,主要是指在制订班级活动方案时,就预留了生成的空间,活动时,在班主任的引导、鼓励、启发下,学生们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地开展活动,自主性地完成活动过程。
比如,在开展“我与父母比童年”的这一班级活动时,班主任只要在活动开始时给学生说明活动目的、要求,在活动结束组织开展交流活动就可以了,至于学生和父母比童年的什么,怎么样和父母比童年,怎么样呈现比的结果等等,班主任则没有必要进行统一规定,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去自主进行。因为没有严格限制,学生自主生成的活动过程就会活泼多姿、色彩纷呈,充满特色和个性。
如果说,主动生成基本上还在意料之中,那么,被动生成就是指意料之外的生成过程了。有时,班级活动,并不一定会沿着预设的路径顺利发展,还会在活动过程中出现意外的情况,让班级活动偏离预定的轨道,向其他的方向变化。这些意料之外的生成,不仅考验着班主任的教育智慧、应变能力,同时,也会检验班主任的教育思想和理念。优秀的班主任都知道,班级活动不是班主任的“一言堂”,也不是光做表演的话剧,而是要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去,真说真做、真思真想,真实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在班级活动中,不能因为学生的表现不符合自己事先的预设,班主任就不分青红皂白地断然给予制止,强行把学生拉回到预设的轨道中,而应迅速地对出现的情况进行判断分析,假如学生的言行有道理,具有教育价值,就应该改变预定的进程,生成新的活动内容。
班级活动形式的生成性
班级活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实践活动,也有思辨活动;有主题活动,也有常规教育;有小组活动,也有个人活动……采取何种形式的班级活动,不仅要看学生的个性、班级活动的目标内容、班级的特点,还要和活动的具体情境相一致。因为影响因素很多,班级活动形式的选择就要具有较强的灵活性,需要在具体的活动中进行及时的调整。
每个班级都有几十个学生,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特征、兴趣爱好、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在班级活动形式的选择上,有的人喜欢独立思考,有的人喜欢集体讨论,有的人擅长文艺活动,有的人擅长社会实践……虽然,班级活动是一种集体教育形式,但并不是只见集体不见个人的,在优先选择适合整个班集体的活动形式的基础上,要适当地留有自主生成的空间,让学生有机会去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进行班级活动。
比如,在开展“我看七十二行”的班级活动时,班主任可不事先规定活动的形式,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和擅长的方式去进行活动,这样,喜欢实践的学生可以选择一个行业劳动一天,亲身体验这一行业的工作;善于写作的学生可以组成采访小组,采访各行各业的劳动者;擅长画画的学生可以把某一行业一天的工作画下来,形象地展现这一行业的特点……由于是自己选择的活动方式,通常,学生们都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活动效果也能够得到很好的保证。由于活动形式多种多样,活动的成果也会更加丰富多彩。
活动形式都带有较强的情境性。即使是在同一个班级中开展同一主题的活动,在不同的情境下,也宜于采用不同的形式。情境因素主要包括:活动时间、活动地点、活动环境、学生的情绪等等,这些因素的变化,要求活动形式也要随着变化。
比如,某班级准备为庆祝“五四”青年节开展一次篝火晚会,但是,活动的当天却下起了大雨,原计划无法实施。如果取消活动,为活动准备了很长时间的学生都会感到失望。在这种情况下,班主任不妨把在室外举行的篝火晚会,临时地改为在室内举行的青春联谊活动,活动的主题不变,活动形式做适当地调整,学生们照样可以在活动中放松身心、释放活力。教育情境的力量是十分巨大的,如果不能根据教育情境来适时调整班级活动的形式,班级活动会很难取得效果的,甚至会中途夭折的。在家长会上,一位班主任得知很多学生的电视瘾和上网瘾很大,于是就在第二天组织了一次主题班会:
在家长会召开后的第二天,我不失时机地组织了名为“向电视瘾、上网瘾说再见”的班会活动课,以配合家长的教育行动,同时趁热打铁地让可能会成瘾的学生加以警醒。一向在班会课上挥洒自如的我,十分自信能将这次班会课按照事先的设计顺利完成。
一切都在我的控制之中……
“抗议!抗议!”在我将“向电视瘾、上网瘾说再见”的班会主题板书在黑板上方时,学生们在七嘴八舌地喊。
“谁是喊得最起劲儿的?”我转过身,面向学生厉声地问。
“我!”向来都爱跟我辩论的阿文站了起来,不服气地看着我说。其他的学生则直愣愣地看着黑板不知所措。这样的开场白是绝无仅有的。
“你抗议什么呢?”我不再想班会的设计了,我只想“收拾”这个带头起哄的学生。
阿文一点儿都没表现出要屈服的神态,他理直气壮地说:“你这样做是限制少年儿童的人身自由,是违法的,所以我们要抗议!”
听到自己的一番好意被误解了。我心中的怒火“腾”地一下子就上来了。大声说道:“我什么时候限制你们的自由了?我只是说告别电视瘾、上网瘾,我不准你们看电视、上网了吗?”我边说边用红色粉笔在黑板上的两个“瘾”字处画了两个圆圈,以示强调。
“哦!是这样的呀!”阿文吐了一下舌头,扮了个鬼脸后便不好意思地坐了下去。
战胜了第一个反对者后,我并未有过多的喜色,因为班里一些成绩优秀的女生和部分调皮的男生,也正以一种不屑一顾的表情在看着我,摆出了一副任你讲什么我全不放在心上的“歪样”。此时,我感到了那种前所未有的挑战。“怎么办?该怎么办?”我平静地看着学生们,心里头却乱成了一团麻。
“非让他们服气不可!我要实话实说”下了要应战到底的决心后,我先援引了家长唉声叹气向我倒苦水的话,接着,又分析了个别常爱不做作业、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看电视成瘾、上网成瘾的事实。
我正提议让学生交流一下“不看电视,不上网,我们还可以做什么”时,时间很不作美,下课的铃声响了,我只好让学生将交流的内容写在纸条上,按老规矩交给班长,由他整理出结果,并张贴在教室的公示栏内。
这节班会课之所以会失败,并不是班会主题定得不好,而是因为在组织的过程中,班主任没有及时根据教育情境生成适当的活动方法。当班主任刚一写下班会主题时,学生便都抗议了。但是,这位班主任不但没有对学生进行安抚,却用压制的方式“厉声”呵斥学生,并以“收拾”的心态来对待学生。经过一番针锋相对的交锋后,尽管班主任让学生明白了不是不让他们看电视和上网,而是要让他们不要成瘾,但是,敌对的情绪已经形成了,“一些成绩优异的女生和部分调皮的男生,也正以一种不屑一顾的表情看着我”。此后,班主任又以“应战到底的决心”摆事实和讲道理,但时间很仓促,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
在这个案例中,如果能够在发现学生对立情绪严重时,班主任适时地检讨一下“一切都在我的控制之中”的盲目自信,采用一种温和的方式让学生们说说自己抗议的原因,缓解一下学生的不满情绪,然后,再解释开展这个班会的真正原因,那样,学生们会更容易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