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地三尺有黄金。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如果我们具有了挖地三尺的勤奋精神和进取精神,就一定会在发财致富的道路上不断进展,不断耕耘,进而抓住机遇,获得成功。
勤奋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是一切成功的基础。凡是成功之人,在他们身上都可寻到“勤奋”的影子。文学家说,勤奋是打开文学殿堂之门的一把钥匙;科学家说,勤奋能使人聪明;政治家说,勤奋是实现理想的基石。对于商人,勤奋无疑是探索财富宝藏的那条“捷径”。
关于勤奋,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个老农庄主要死了,他唯一放心不下的是他的年轻的独生儿子。他害怕自己死后无人督促儿子,使儿子养成懒惰习惯,缺乏奋斗精神,不能自立,就想好了一条计策——他把自己生平积攒的所有金币都交给了他的朋友保存,嘱咐朋友等自己的儿子能够靠勤奋自立时,再把金币交给儿子,以便让已经具有勤奋精神的儿子去干更大的事业。如果儿子不具备勤奋的精神,就不要把金币给他了,而要捐给教堂,以免儿子有了钱更加堕落。老农庄主向朋友交代好后,就回来对儿子说:我已经将所有的金币都埋在了咱们的庄稼地里了,只要你勤奋耕耘,就一定会挖出金币的。
老农庄主死后,儿子果然为了寻找金币而不辞劳苦地深挖着土地,一块地没挖着,就挖另一块地。但是,直到他把所有的地块都翻了一遍,也没有找到一枚金币。儿子看看农事节气到了,只好在深挖的地里种上庄稼。结果,由于深挖了土地,秋后庄稼获得了大丰收。儿子并没有灰心,收获了庄稼后又开始了挖地寻金工作,结果又连续地把所有的土地都深挖了一遍,可是,依然没有挖到金币……就这样,他连续深翻了3年土地,每年的庄稼都因此而获得了大丰收。金币虽然没有找到,但是儿子却从中悟出了一条经验:深翻土地,就会获得大丰收!
这时候,老农庄主的朋友才把老人生前托付他保管的金币还给了老人的儿子,并把老人的遗嘱告诉了他。
儿子很感动,决心靠自己的劳动重新创造财富,于是,把金币捐献给了教堂。
这则故事,说的是老农庄主为了培养儿子在自己死后学会自主创业,而设计诱导儿子如何勤奋做事。这正好应了中国的一句老话:挖地三尺有黄金。
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如果我们具有了挖地三尺的勤奋精神和进取精神,就一定会在发财致富的道路上不断进展,不断耕耘,进而抓住机遇,获得成功。
当代富豪刘永好的成功历程中,就充满了勤奋致富的传奇。
刘永好出生于1951年,家住四川新津县。他不但没有权与钱的家庭背景,反而是家境贫寒,兄妹众多。18岁经历了上山下乡的磨练,22岁后经过刻苦复习考上了大学,毕业后进入四川省机械技工学校任教。
刘永好不甘向贫穷的命运低头,他随时都想改善家人的生活处境,因此,就十分善于观察国家政治经济形势的走向,十分善于学习和思考。1978年,“文革”结束后,刘永好注意到国家开始逐渐把经济建设作为战略转移的重点,于是,便与三位兄长商量,共同集资创办了一个音响厂。不料,他们的行动大大超过了地方的改革政策,因此被迫流产。这次挫折使刘永好吸取的最大教训就是:国家政策的大环境,是个人奋斗和私营企业生存的重要条件。
1982年,国家明确指出:个体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刘永好觉得时机已到,立刻与其分别在省市县有关部门工作的三兄弟商量,并达成了一致意见:丢掉铁饭碗,下海经商。兄弟四人卖掉了手表、自行车、黑白电视机,凑集了1000元钱,开办了该县的第一个民办企业——育新良种场。他们的第一批生产成果是培育20000只鸡雏,但第一笔买卖售出鸡雏2000只,换来的却是一张假支票。这使良种场几乎全部赔进去了。剩余的18000只鸡雏由于客商违约只好另寻买主。为了挽回损失,刘氏兄弟用自行车载着竹篓里的鸡雏,不辞千辛万苦地四处寻找销路。经过一个多月的奔波,才将鸡雏全部销出,从而收回了成本,偿还了贷款,而且还净赚了2000元。接着,他们又饲养鹌鹑,经过了长达7年的努力,他们才从这些“可爱的小鸟”身上攒出了1000万元的资产。知情的人们说,这是天道酬勤!刘氏兄弟那种勤苦耐劳和不怕挫折、奋力拼搏的精神,实在是一般人难以做到的!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说:我今天的显赫地位、巨额财富不过是我付出比常人多得多的劳动和创造换来的。我原本是普普通通的常人,原本没有头上的桂冠,但我以坚强的毅力、顽强的耕耘,刻苦勤奋,孜孜以求,终于功成名就。我的荣誉不是虚名,是血汗浇铸的王冠,我的财富是我勤奋的嘉奖。
因此,我们相信,我们只要具有挖地三尺的勤奋精神,就一定会在发财致富的着重点上学来本领,抓住机遇,获得成功,因为,机会只留给勤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