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88400000017

第17章 彼竭我盈而攻之(1)

1.免费的午餐都有毒

广顺元年(951年)二月,宋州城。

李洪义就在这座城里。他的怯懦并没有带给他多少好处,尽管透露了刘承祐的暗杀密诏,继而又归降了后周,郭威能给他的好处也就是一个宋州节度使,比起先前来落魄了不少。人们还给他定下了一个骂名--后汉亡国的罪魁祸首。

但是,怯懦的人是不会在乎世人诟骂的,毕竟要动口骂死一个人是件非常困难的事(练过狮吼功者除外),而动手杀死一个人却很简单。他在乎的是能保住命就可以了。这就是李洪义的人生最低标准。照这个最低标准来看,李洪义是赚到了的,他小命没丢,新换的老板郭威还送了他一块地盘。他不仅不会被人们的诟骂影响到一丝一毫,而且每天有吃有喝又有睡,生活乐无边。

这一天,李洪义收到了来自新老板郭威的一样东西。

这东西要通过李洪义之手秘密转交到一个人手上。这个人已经在宋州白吃白喝不干事许久了,现在要求他必须出来做点实事了。

这个人就是正在宋州坐牢的刘赟。

而李洪义要转交的这件东西很吓人--幽冥地府的通行证。怯懦的李洪义收到这个东西的时候确确实实地吓了一跳,浑身冒冷汗。

郭威寄送这份大礼的原因很简单--消灭最后一丝威胁他皇位的因素。看来刘赟先生马上就可以自由,不必再受牢狱之苦了。

从政治斗争的角度来看,刘赟完全是一个政治投机的失败者。他原本以为此去会获取天下最大的政治利益--皇位,但没料到这自始至终都是给他机会的那个人所设下的圈套。而设下此圈套的郭威才是真正的成功者,因为他完全具备了政治阴谋家的作风--开空头支票、斩草除根。

郭威选中李洪义的原因也很简单,只因为他跟刘赟同是刘氏宗亲,下起手来又方便又隐秘。就像黑帮电影中,一个人对另一个人说出"你真是我的好兄弟"这八字咒语,那么听到这句话的人一般都活不过五秒。这也是出于同一道理。

李洪义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之后,认为此事他能做得来。根据上次刘承祐交给他的暗杀任务失败一事来看,至今我仍然想不通此人这次暗害同宗族的刘赟居然能手到擒来。可见人不可同日而语矣!

于是李洪义请刘赟吃饭,用最简洁最奏效的方式--下毒,秘密毒死了刘赟。估计刘赟当时还津津有味地聊着家常呢,突然间腹中剧痛,吐血身亡了。

刘赟的死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世上只有免费的有毒午餐。

刘赟的死讯很快地传到了刘崇耳中。

悔恨,只有这个词能形容刘崇现在的心情。

李骧之死完全出于其弱智,郭威的一张空头支票居然叫他利令智昏。反过来说,他若听信了李骧之计,儿子刘赟也不会先坐牢后被毒杀。所谓"一失足成千古恨",就是刘崇如今遭遇的生动写照。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由始至终,刘崇所做的唯一好事就是--为李骧和儿子好好打点身后事。

刘崇痛哭一顿之后,立刻为李骧立了祠堂,以告慰这个忠臣的在天之灵。

但这并没有多大的用处,毕竟李骧的鬼魂并不会因此而去缠着郭威不放。

就在这个时候,历史推给了刘崇两个任务--父报子仇和兴复汉室。刘崇的智商一时间出奇地高了起来,他很快地意识到了这一点。

于是,他决定彻底和郭威决裂,自己搞独立。

他搞独立的资本先前已经说过--地势险要的地盘、训练有素的兵马、自给自足的十州赋税。

终于,刘崇在广顺元年正月建立了自己的国家。表面上来说,他用的是承接后汉江山口号,仍然沿用国号"汉"。这里我们入乡随俗,称之为北汉。

这个国家的地盘在河东地区(今天的山西一带),虽然占据了险要之地,不过显得狭小,因此便导致了北汉人口基数小。为什么?因为生产出来的粮食只能养活这么多人,这么多人只能生产出这么多的粮食,再加上搞一两次计划生育政策--打仗,人就死得差不多了。

土地少,人口少,搞搞独立还行,不过要跟郭威的大周斗,是远远不行的。这就是刘崇所面临的残酷现实。

看到这个现实,刘崇却并没有感到多么的烦恼。他采取的解决办法很简单,在今天也很常见--找大国结盟,实行依附政策。

这个大国自然非北边的辽国莫属。

刘崇使用的外交政策是向辽国称侄皇帝。

当然,在此之前双方是要通过交流来找到利益共同点的,无疑是大家互利互助、实现共赢啊什么的老套外交术语。双方在说完一连串废话之后,马上找到了利益共同点--后周。北汉政府要找后周报仇,夺回原属于汉室的土地;而辽国要靠后周获得稳定的经济来源--隔三岔五地到后周这个邻居家里搞一搞抢劫活动,由于这个邻居的阻挠,抢劫活动不能顺利开展。

双方交流到这个份上,可以达成共识了。双方各自的代表这时候可以握手结盟了,要是再能给一个拥抱或者流下两行激动的眼泪,所起到的效果就更好了。

2.最有资格的继承人

自从登上皇位以来,郭威就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他的江山日后该由谁来接管。不得不承认,刘承祐临死前的"绝招"非常之厉害,将郭威全家赶尽杀绝,给郭威出了一个大大的难题。

妻死,儿死。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岁月催人老,老来万事付无心。郭威先生的"能力"已远不复当年风采了。

然而,在悲恸欲绝之中,郭威看到了一丝曙光,发现了一个人才。

他的名字叫柴荣。郭威的内侄。

柴荣,汉族,邢州尧山人,确切的职业是茶贩。

现在来简洁地来说一说贩茶这个封建经济行业。中国的茶文化起源较早,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炎帝时期,传说"神农尝百草",这个"百草"之中包括了许多种类的茶叶。由于茶叶有提神醒脑、帮助消化、增进食欲、消除口臭、保养肌肤等良好功效,因此,古人喝茶的习惯一直延续下来,茶成为每日必饮品。

随着茶贩业的兴起,到唐德宗贞元九年(793年),政府开始对茶贩业征收重税,以增加财政收入。没办法,谁叫农民一个个都跟着参加种茶行业去了,种田的人越来越少。毕竟,如果光喝茶不吃饭,相信撑不了几天你就可以进棺材了。所以,种田吃粮食才是王道。而且,最关键的是,地主阶级们能剥削到的利益越来越少,如今茶业突然冒出一个大头来,居然嚣张到在自己地盘上光赚钱不交税的地步,那么,不用看,下一个要被宰割的就是阁下你了。

于是,自唐朝开始,统治者们就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令,对茶叶实行征税或榷禁专卖,最大限度地榨取种茶贩茶行业的利益。

柴荣进行贩茶活动的地方主要在江陵(荆州)等地。这些地区都是主要的茶产地,柴荣的企业可谓"原料指向型"。而且,这些地方有北方所不具备的贩茶条件--政策宽松。五代十国中,北方一直在打仗,为了能供给上军粮,统治者们自然只允许你尽量种田,种茶的话就只有死路一条。而南边的国家就不同了,战事相对少多了,南方人民又喜饮茶,茶税也相对较低,非常有利可图,这样的生意不做白不做。

于是,柴荣就跟随着一个颉跌氏商人长年奔波于江陵等地,做茶贩生意。

同时,柴荣在经商的期间还学习骑射,练就了一身武艺,又读了大量史书和黄老著作,充实了自身。

柴荣得到的不仅是物质上的财富,他还通过贯彻落实人际关系学,获得了一大笔精神上的财富。

他在四处经商与人打交道的过程中看到了社会最现实的一面,并认识到了一些国家的社会弊端,比如,贪官污吏横行,政治腐败不堪,赋税严重,百姓困苦不堪。甚至自称慈悲为怀的和尚们,也身在佛教心在外,一心想着传后代,还专为失足少女开光(逛妓院的书面语)。年少的柴荣看到这些弊端,心中无比愤慨,于是他立下了他的志向。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事实证明,这些社会弊端成为了柴荣前进的强大动力。他即位之后,以消除这些社会弊端为己任,倾覆全力对国家进行了改革,成为"五代第一明君"。

当然,这是后话,我们后面再细说。

这个时候的柴荣还不到十五岁。

柴荣十五岁那年,做出了人生中第一个重要的决定--追随郭威,弃商从戎。

这是柴荣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

在追随郭威之后,柴荣马上展现出他"管理奇才"的深厚天赋。他用在商场上长期积累下来的经验,帮助郭威打理军中事务,都能做得完备周到,井然有序。

郭威立刻发现这个养子身上有着完全与其年龄不符的人格魅力--这是个少年老成的人啊!

于是郭威给这个养子委以重任,让他尽力发挥身上的才能。

柴荣没有让郭威失望。事实证明,柴荣不仅是一个管理人才,更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治国之才,后周帝国在他的治理之下,成为五代十国中的最强国。

郭威起兵反抗朝廷之时,特意留下柴荣,打理邺城事务,主持这片根据地的建设,万一反抗失败的话,还可以退回邺城从长计议。

他的安排绝对正确,柴荣没有辜负厚望,储备粮草、制造军械、训练士兵以支援前线,将邺城的一切大小事务都处理得非常周到。如果说现在的郭威像出征的刘邦,那么柴荣就一定是不折不扣的萧何。

柴荣为人谨慎厚重,处事果断英明,是个少有的治世之才。不论从哪一方面来看,柴荣都是一个颇具资格的继承人。

建国后,郭威调柴荣去澶州上任,让他治理这个地区。

柴荣再次不辱使命,圆满完成了任务。他在治理澶州期间做出了良好的政绩--为政清肃、盗不犯境、吏民赖之。

看到这些丰功伟绩,郭威觉得满意而欣慰,他感谢上苍将这个养子赐予了他。

3.一枚钉子,一道障碍

但是,郭威未免高兴得太早,他在感谢上苍赐给他这个养子的时候,似乎还忘了感谢上苍一件事--上苍还同时赐给了他另一个人。虽然柴荣颇有资格胜任皇帝这个位置,但是这个人却颇有资格不让柴荣胜任皇帝这个位置。上天一个念头,就有一枚巨大的钉子落地生根。看来上天还真是一位开玩笑经常失败的人,因为他开的玩笑通常都不怎么好笑。

这枚钉子就是后周开国第一功臣--王峻。前面我们提到过,此人是一位管理人才。郭威能坐上皇位,大半的功劳属于王峻。而建国之初,人民没有彻底稳定下来,各方面政事的处理,就更离不开王峻。这么说吧,王大人的长项就是抚慰人心,如果放在今天,不出意外的话,那他就是个保姆集团的老总。

但事实并不是这样的。史书上记载,王峻是个强硬派,性格刚强,甚至有些急躁。下级给他提意见,他权当放屁,完全听不进去。上级(主要指郭威)给他提意见,他当那是脱掉裤子在放屁--同样无效。从管理学的角度,王峻这种人是不适合当高管的。但是郭威先生还特意赐给他高管当,实在是出人意料。

要强调的是,郭威这样做并不是吃饱了撑着没事做,特意到王峻那儿去找虐。他此举的原因很简单,新朝初立,强权才是真理。郭威正是充分利用了王峻强硬派人物这一点,去安定人心,稳住朝政。这方面的代表人物当属德国近代史上的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铁血宰相俾斯麦,就是因为此人推行的"铁血政策",令德国完成了统一,并最终称霸欧洲大陆。

当然,在这方面,王峻先生跟俾斯麦比起来还是有天壤之别的。请听到这句话的王峻先生不要生气,更不要抄家伙去找俾斯麦先生拼命,因为历史已经成为过去了。在这里我们只能说--强硬之人有强硬之人的用武之地。

所以在建国之初,郭威非常依仗王峻这位得力助手,事无巨细,都要与之商量,而且经常遵循王峻的意见。为了奖励这位助手,郭威这个当领导的表现得相当大方,除了老婆之外,几乎什么东西都肯赐给他。

王峻的功劳并非单单表现在管理层方面,在国家的对外征伐上,他也立下了汗马功劳。

广顺元年冬,隐忍许久的刘崇先生终于爆发了。他联合辽国一起南下侵犯后周,一直打到了晋州(今山西临汾)。王峻主动请缨率大军去救援,解晋州之围。

郭威对王峻自告奋勇上前线的精神表示非常赞赏。他让王峻统率各路人马,将领随便挑,军需物资随便挑。为了好好嘉奖王勇士,郭威还特意设宴为他饯行,又赐给他御马、玉带,到最后甚至拉着王勇士的手送别,搞得像是见最后一面,送别仿佛是送葬一样超乎寻常的隆重--仗打输了不要紧,你可一定要回来啊,兄弟,我舍不得你……

这样的场面搞得王峻无比的激动,只能怪郭威先生做得太具感染力了。但激动归激动,绝不能激动到不舍的地步,因为仗还是要打的,让你激动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你上前线去送死。于是王峻狠狠逼了自己一把,下定决心不击退敌人绝不回来。

就这样,王峻领着大军在万人瞩目之下奔赴晋州。

郭威在等着王峻给他带来胜利的消息。但他马上发现他搞的送别仪式完全没起到预期的激励效果,王峻老兄到达陕州之后就原地不动了,而且一停就是好几天。这可就难为了日夜为前线战事操劳的郭威了,因为他是让王峻领着大军前去打仗的,不是让王峻去后方看戏或者搞集体旅游的。

郭威马上派出使者去催王峻进军,支援晋州。与此同时,郭威还逼了王峻一把,让使者告诉王峻,如果再原地不动的话,他就来御驾亲征了。

郭威以为这次一定能逼得动王峻,但是他再次失望了。王峻不仅没有进军,还让使者带回了话去,指明郭威这次真的错了。

使者带回来的王峻所说的话非常机密,而且要非常讲究传话的速率,如果郭威一个没忍住,真的来亲征的话可就糟了。所以,在古代没有电话的情况下,而且在用鸽子传信的过程中可能会被打下来炖汤喝的严峻形势下,还是得全力依靠人和马来传信的。因而在我看来,最着急的不是郭威也不是王峻,而是这位传话的使者。最惨的也正是此君,于是在这里要特意点出此君的功劳。

幸好这位使者回来得及时。他将王峻的话一五一十地转述给了郭威听,其大意如下:

同类推荐
  • 我不说话不代表我不知道

    我不说话不代表我不知道

    当朝太子最喜欢在别人问起他宫中生存法则的时候,兴致提笔,写下四字:“言多必失”。众人扶额:殿下啊你本来就是个哑巴这样自嘲真的好吗……?=..=
  • 薛仁贵征东

    薛仁贵征东

    很久以前,民间就流传着唐二主征东或薛仁贵征东的故事。唐二主即唐太宗,薛仁贵则是唐初有名的军事将领。唐太宗为了收复辽东,统一天下,征讨盖苏文弑逆,援救新罗,曾三次出兵征讨高句丽。
  • 全面稳定(中国近代历史大事详解)

    全面稳定(中国近代历史大事详解)

    中国历史渊源流长,博大精深,是国人精神底蕴之所在,是民族长盛不衰之根本。认识历史,了解历史,是每一位中国人所必须面对的人生课题。本套丛书浓缩了华夏五千年的风雨历程,以一个全新角度纵览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全书以全新史料,记述了上溯古代,下至公元1912年的中国历史进程。内容涵盖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艺术、外交、法律、宗教、民俗等方方面面。内容详实,存真去伪。并由历史国学权威学者、专家最终审定。
  • 吕氏外戚

    吕氏外戚

    秦旭“不小心”“非礼”了一个小姑娘,小姑娘的父亲叫吕布!!于是秦旭悲催了!各种摧残各种恨啊!既然逃不出这魔掌!为了自己的小命!为了身后的一大家子!那就玩命的搀和吧!于是……刘大耳朵、人妻曹和孙绿眼,你们要倒霉了……
  • 大明王朝4

    大明王朝4

    明朝,取《易经》中“大明始终”之意,朱元璋,是一个伟大的人物,他干脆利落地灭了元朝,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然而,他的王朝又要马上过去,化作历史的烟尘。这是中国式的王朝兴替,佛家叫轮回,经济学家叫周期,而历史学家,干脆就把它称之为历史周期律。
热门推荐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女人成大事必备的九种资质

    女人成大事必备的九种资质

    在当今这个时代,生为女人,就要活出女人的价值。女人不再是大门不出,二门不入的大家闺秀;不再是弱不禁风,羞涩万千的小家碧玉;也不是手无缚鸡之力,需要人同情、怜悯的对象。女人是一个独立意义上的人,拥有和男人一样聪明睿智的头脑,拥有改变自我、改变生活的能力。换句话来说,就是女人照样能成大事,照样可以令人刮目相看,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宠儿。
  • 巧夺天工的中国建筑

    巧夺天工的中国建筑

    在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中,我国的先人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建筑文化。中国建筑在世界的东方独树一帜,它和欧洲建筑,伊斯兰建筑并称世界三大建筑体系。“建筑是用石头写成的史书”,中国古建筑通过其自身的艺术形象表达了中华民族的深刻文化内涵,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特征。作为中国艺术最杰出的一部分,中国古建筑中的绝大部分,都充满了天人合一的伟大和谐思想,表现了中国古建筑文化所特有的伟岸而俊秀、博大而亲切、神秘而浪漫的特征。《巧夺天工的中国建筑》带你走进中国建筑的殿堂。
  • 异界之天殇

    异界之天殇

    他本是无为高中生,奈何许愿也能穿越。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天道善恶永远来自于人心。万年的界域轮回,众神的生死之战,守护的竟是一个亘古的密谋!!
  • 七月的鞭炮声

    七月的鞭炮声

    尹守国,2006年开始小说创作,发表中短篇小说70多万字,作品多次被《新华文摘》、《小说选刊》、《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等选载,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协签约作家。
  • 是妃之地:王爷,慎入!

    是妃之地:王爷,慎入!

    ◇◆◇传闻,他睚眦必报,左手翻云、右手覆雨;传闻,他一抹柔肠,独独只对那个曾是宫女出身的女子。*她本是现代的一名杀手,一朝穿越,成了亡国的公主。他抓住她的皓腕,邪魅一笑:“割腕?你割得太没创意了,本王教教你,像你这种人理应哪般割?”手起、刀落。*他有仇深万丈,使出天下最卑劣的手段,只为了提醒她前世的记忆。她有万般委屈,用尽世上最伤最痛最苦的方法,不过只想告诉他自己是缕异世孤魂。*“本王食了雄蛊,你食了雌蛊,这辈子,你能逃出的安全距离是一千丈,超过一千的一分一毫,你都会生不如死!”再次相见,她站在亡国的城楼上,一身霓裳、铿锵起舞,气度高洁,绝艳倾城。他一身戎装,脚尖点地,飞身跃出,踩着万千士兵的头盔,翩然落在她的身后,“怎么是你?”女子回头,巧笑倩兮:“只要心中无蛊!身子吃蛊,又有何惧?”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哈佛财商课

    哈佛财商课

    也许你坚信。财富观念先行。没有人注定一生贫穷。想要实现创富的梦想,财富和你其实并不遥远,也许你存了一些钱,除了要有远大的志向、强烈的创富欲望。,节约是对的,但借钱是一件可耻的事。也许你是个“卡奴”,还整天幻想着中彩票发大财。你是否想过,也许你与财富的距离只有那么几步的距离,你仅仅只是缺一点点财商?哈佛财商法则十二课,为你揭秘财富密码:钱放着不用,就等于“死钱”。你应该改变观念,合理负债,理智冒险,让“死钱”变成“活钱”。在这个金钱万能的时代,银行利息永远赶不上通货膨胀。要想致富,但离富人还很远
  • 蛊妃萌爷:溺宠大明星

    蛊妃萌爷:溺宠大明星

    爷送你个淘气小魂魄,逗你一笑,可好。爱睡暖床?爷伺候你在千年寒冰上长睡,可好。爱跳芭蕾?爷允你一辈子在我掌上起舞,爱妃,可好。爷,用三魂七魄皆只溺爱你一人,可好。爱萌娃?不好,不好!去你丫的帝王,本姑娘前世是大明星!这世,没万把粉丝,怎甘心!养小鬼,下降头……宅斗、宫斗……巫术、跳舞……十八般武艺样样通。谁说漂亮女人没大脑,且看本姑娘七十二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