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零”的世界中得到更多幸福
生活在现代社会,总是觉得幸福是越多越好,每天睁开眼睛想的是更好的职位、更多的薪水、优越的生活条件。我们的需求越来越多,工作越来越努力,认为自己有明确的目标,却不知这样无止境的追求正慢慢远离自己的内心,忽略了心的需求,再多的物质也无法让自己幸福。
不断填充的心灵很难去感受幸福,快节奏的生活让人忙得没有时间停下来想想,有多少是自己真正需要的,这样的追求真的让内心得到了满足吗?不停歇的忙碌只能让心越来越空虚,幸福成为遥不可及的奢望。其实,幸福一直在我们身边,只是需要感悟幸福的心,将心归零,幸福就会回到心中。
如果能暂时放下手中繁忙的工作,离开喧闹的电视机和喋喋不休的人群,关上门,花五分钟时间独处,想一想所拥有的一切,有哪些是生命中无法舍弃的?我们可能会发现,原来能让一个人幸福的生活,真的不需要这么多。
如果在这些物质中只能选择一件,会选什么?所有的物质都会消亡,包括自己的生命,这并不是说所有的追求和努力都丧失了意义,仔细想想,生命短暂,一切物质都会远离自己,十年前心爱的衣服是否还穿在身上?曾经说过的话,曾经努力追求的事,现在还记得几件?
不要把自己放在历史中思考,那样很难身有感触,就拿出自己生命中的一段观察一下吧,真的不需要太多,或者说,心装不下如此多的追求。一切的努力和追求不仅让物质堆满了自己的房间,各种各样的念头和欲望还占满了我们的心。
花重金买钻戒是为了让别人看到自己手上的光芒,砍伐森林是方便自己使用一次性筷子和寄几张可有可无的贺卡,餐桌上总是堆着吃不完的菜肴,最后被倒入垃圾桶…现在拿出分钟,想想自己到底要什么?所追求的真正是内心的需要吗?
宗萨蒋杨钦哲仁波切在《正见——佛陀的证悟》—书中说:因为我们习惯以“你拥有什么”,而不是以“你是什么样的人”来评断他人,在我们的世界中,成功的典范就是比尔盖茨,而很少想到甘地式的成功。
在一些人看来,圣雄甘地的一生是苦难的,他自己纺纱织布,没有存款,还因为多次进行绝食运动而疾病缠身,一无所有的他带领印度人民获得了独立。他被人民称为“印度自由的灯塔”,英国驻印度总督蒙巴顿则称他为“印度自由的建筑师”。然而,获此殊荣的他依然过着艰苦的生活,他随身携带纺纱机,一有空就开始纺纱。
虽然在我们这些追求繁华生活的现在人眼中,他一无所有,但他的内心是圆满的,他的人生是幸福的,他的物质世界是“零”,他的心也归于“零”,正是“零”索取、“零”要求给予他不可想象的力量带来印度人民获得了幸福。
归零是一种幸福的境界,能给我们带来新的能量和智慧,并不像想象的那么难。跟随着本书中的步骤,我们能够一步步轻松地将心灵归零,重新获得感受幸福的能力,在每时每刻都能感受到细微的温暖。
打开这本书,暂且放下心中的切,让心灵平静下来,慢慢体悟归零的智慧,跟随着个个启悟心灵的故事,去寻找打开心门的钥匙。只有懂得归零的人,才能够持续超越自我,清醒地认知自己的目标,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感谢出版社的老师们和本书编辑冯娟小姐,为大家倾力呈现了一个心“零”的世界。愿每一位读者朋友都能够找到真正的自己,丢掉不必要的牵绊,迎来更加幸福而开阔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