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篇第五章3暗中智取,让他人无从防范
有位著名表演艺术家因患心脏病,在家休养。一天,一位年轻人突然找上门来。
一番聊天之后,那位年轻人说:“是这样,我们研究生产了一种治疗心脏病的新药。听说您正患此病,想让您试用一下,如果能治好,也算是对祖国的演艺事业作点贡献了。”
表演艺术家:“那就先谢谢你们的关心了。前几个月我吃的都是朋友捎来的‘洋药’……吃一段时间看看,如果不见效,我再去找你,好吗?”
年轻人:“那些进口药您吃多久了?”
表演艺术家:“三个月。”
年轻人:“效果怎样?”
表演艺术家:“不太明显。”
年轻人掏出三盒药来:“那么,您不妨先吃这个试试,一个月就能见效。老先生,我承认外国的药是好,可并不是什么药都好呀!单说治疗心脏病吧,据专家鉴定,经过800例临床实验,这种药的疗效就远远超过了外国的。中国的药同样能治好中国人的病,您说呢?”
那表演艺术家被小伙子的真诚感动了,答应试用药品。没想到,试用了一段时间后,他那心脏病竟奇迹般地好了,这位老艺术家感激之余便登门道谢。这时,那个年轻人才说明其用意:想邀请这位艺术家做药厂的顾问与宣传员。受人恩惠的表演艺术家,自然满口答应了。
年轻人以“试用”为切入点,以“关心”为说服的中心,恰到好处地绕了一个大圈子,从而为后面的“攻心”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成功地达到了办事的目的。
有事情需要求人时,我们不妨也学这位年轻人,采用暗中智取的博弈方法,让对方不知不觉地为你办事。
钟隐是五代十国时南唐的一位著名画家,他虽家道殷富,却倦于俗事,便学习前辈陶渊明先生做起隐士来。
隐居山林,除了修身养性,练练气功外,钟隐最爱做的一桩事就是画画。
不过,画了一段时间,钟隐就犯了“眼高手低”的毛病。经过冷静反思他认识到,毛病就在于自己画技贫乏。于是,决定下山求师学艺。
下山后一打听才知道,当时画花鸟的高手叫郭干晖,此公笔墨天成,曲尽物性之妙,尤其擅长画鸷鹞。钟隐非常高兴,立即前往郭府拜师。
不料,郭干晖并非世俗中人,虽然身怀绝技,却不肯轻易授人,老先生作画总吩咐下人把门关上,唯恐马路上过往行人或是私闯进来的宾客窥见一招一式。因此,钟隐兴冲冲来到郭府,连大门也没跨进,就被轰了出来。
钟隐想了想拜师学艺应该有规矩才是,于是叫家人准备一车银子,风风光光地再次登门求见。谁知门房仍挡住不让进,还冷嘲热讽道:“你认为我们家老爷缺银子花吗?告诉你吧,我们家老爷用毛笔画个圈,能够你小子吃个一年半载的。还想到这儿摆谱儿,也不看看是谁家!”
没办法,钟隐只好拉着一车银子灰溜溜打道回府。
投师不成,钟隐茶饭不香,夜不能寐。终于,他想出一条妙计,既然明着求他不行,何不来暗的呢?于是,他乔装打扮成一个小厮,毛遂自荐地跑到郭府要当奴仆,且一再强调只混口饭吃,不要工钱。由于他要求不高,郭府又正缺人手,于是就被收下了。
钟隐进入郭府后,得到了郭府上下的一致信任,就连郭老先生也撤除了对他的所有防线,作画时竟然点名要他站在一旁磨墨,根本没料到他是来学画的。
此时,钟隐就可以尽情地观看郭老先生作画时的笔法用彩,没过多久,就把老先生那套密不示人的技艺烂熟于心了。
谁知,画技学得越多,越是技痒难熬。有一天,钟隐实在忍耐不住,乘兴在墙上偷偷画一只鸽子,神形俱佳。有人将此事向郭老先生报告,老先生闻讯前去观看,一看就吓了一大跳,知道这绝非外行所能画出来的。于是,叫来钟隐盘问。
钟隐见纸包不住火,只好和盘托出,郭老先生听罢并没生气,反而大受感动:“相公为了学画,竟然不惜为奴,这叫老夫如何敢当?如此求学,真乃天下少见,老夫就破例把你收在门下吧。”
从此,郭干晖老先生与钟隐以师徒相称,一个纵论画道,密授绝技;一个潜心苦学,仔细揣摩,果然,钟隐深得其旨,技艺猛进。画有《鹰鸽杂禽图》、《周处斩蛟图》等名作传于后世。
正是钟隐暗中智取,才让郭干晖答应了收他为徒。假如当初钟隐没采取这个办法,恐怕事情就没有那么好办了。
博弈兵法中有这样一条: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明里强攻不成,就该暗中智取。所以,求人办事一定要做好暗中智取的准备,尤其对于一些比较固执或有某方面偏好的人来说更应考虑用这种方法求人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