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篇第三章5巧设悬念,智说他人
在生活中,再随和的人有时也有固执的一面,人在固执时其心理往往处于一种紧张封闭状态。直言相劝恐怕会碰钉子,巧妙地制造悬念,通过卖关子来吊对方的胃口,松弛对方的紧张抗拒情绪,转移其注意力,然后再进行劝说,则比较容易达到目的。
某建筑公司的李工程师,有一次说服了一个刚愎自用的人。一个工头,他常常坚持反对一切改进的计划。李工想换装一个新式的指数表,但他想到那个工头必定要反对的。李工去找他,腋下挟着一个新式的指数表,手里拿着一些要征求他的意见的文件。当大家讨论着关于这些文件的事情的时候,李工把那指数表从左腋下移动了好几次,工头终于先开口了:“你拿着什么东西?”李工漠然地说:“哦!这个吗?这不过是一个指数表。”工头说:“让我看一看。”李工说:“哦!你不要看的!”并假装要走的样子,并说:“这是给别的部门用的,你们部门用不到这东西。”但是,工头又说:“我很想看一看。”当他审视的时候,李工就随便但又非常详尽地把这东西的效用讲给他听。他终于喊起来说:“我们部门用不到这东西吗?糟糕,它正是我想要的东西呢!”李工故意这样做,果然很巧妙地把工头说动了。
对于自以为是的人,要说服他,最忌正面交锋、针锋相对,这样不但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反而会激怒被说服者,使其更加坚守自己的观点。要说服这种人,应该先巧妙地制造悬念,把他的好奇心诱发出来,在解释悬念的过程中,可用简单的事理或推论证明对方的错误性,从而让其改变观点。
那么,怎样才能很好地运用制造悬念这一方法呢?有两点需要注意,一是悬念要具有新奇性;二是悬念和劝说的主题要具有关联性。紧紧把握住这两点,你便能巧妙地说服对方。
从前,有个客人去拜访朋友。两人一直谈话,到了该吃饭的时候,主人也没有留客用餐的意思。
客人想,要是留我,我未必在这儿吃饭,既然不打算留我,我却偏要吃你一顿,而且要吃好的。他看见院子里主人家的鸡,就指着鸡说:“鸡这种家禽有七德,你听说过吗?”
主人说:“我只听过鸡有五德,一为文,其貌堂堂;二为武,脚爪尖利;三为勇,敢斗强敌;四为仁,保护同类;五为信,按时报晓。从没听说过七德呀,那两德是什么?”
客人说:“你若舍得,我就吃得。加上这两德(得)不就是七德了吗?”
这个客人的全部聪明就集中在把自己想吃鸡的意愿,通过谐音制造圈套,让主人愉快地发现自己上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