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第二章4把自信“写”在脸上,别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德国哲学家谢林曾经说过:“一个人如果能意识到自己是什么样的人,那么,他很快就会知道自己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但他首先得在思想上相信自己的重要,很快,在现实生活中,他也会觉得自己很重要。”对一个人来说,重要的是相信自己的能力,如果做到这一点,那么他很快就会拥有巨大的力量。
在经济大萧条时期,很多人失业。有个小男孩需要在暑假找份工作来交学费,便在报纸上努力地寻找相关的信息。终于,他找到一个合适的工作,第二天一大早就赶去应聘。但是,当他赶到的时候,前面已经排了很长的队,而这个公司仅仅招聘一个人。看到这种情况,小男孩马上写了个纸条,找到负责接待的小姐,说:“小姐,能帮我把这个纸条交给经理吗?”负责接纳的小姐很诧异,但还是爽快地答应了,把纸条交给了正在面试的经理。经理打开纸条,上面写着:“您好!请您在面试第51号之前不要做出任何决定,因为我是51号。”经理满怀好奇,想看看第51号究竟是个什么样的男孩,所以在面试第51号之前,他没有做出任何决定。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经理录取了这个小男孩。没人会想到一个没有工作经验的小男孩,能打败那么多对手而获得这份工作。然而就凭着他的自信,他成功了!
自信,是人的意志和力量的体现,是交际能力最重要的素质之一。而缺乏自信,常常是性格软弱和事业不能成功的绊脚石,也是提高交际能力最大的心理障碍。
大多数人在沟通中缺乏信心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知道他在与什么人打交道。就像一位技工要修理陌生的电脑,他总会犹豫不决,每一个动作都表明他缺乏信心。而一位熟悉电脑的技工,由于他了解电脑的原理,他的每一个动作便都流露出自信。我们的沟通也是同样的道理,我们越是了解对方,与他打交道时信心就越足。
只有自信与自尊,才能够让我们感觉到自己的能力,其作用是其他任何东西都无可比拟的。而那些软弱无力、犹豫不决、凡事总是指望别人的人,正如莎士比亚所说,他们永远也不能体会到自立者身上焕发出的那种荣光。
有的人心里越是自卑,人际关系就越乱。而人际关系越乱,心里就越自卑,慢慢地就形成了恶性循环,这是人际交往的大忌。生活里的人际关系,往往比人踏入社会之前所想象、所期待的要复杂得多。人际关系处理不好,在一些个性比较独立的人当中普遍存在。从他们开始认识社会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到适应不了,再到逐步适应这样一个漫长过程中,常常因此感到苦恼、困惑和力不从心,影响到自己对社会的正确认识,对生活的信心。
克服这种消极心理,需要时间,也需要人忘掉自己不切合实际的念头,认识到社会风气的好转和人际关系的和谐有赖于全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这需要从每一个人做起,从自己做起,通过不断努力去实现。人步入社会,暂时适应不了社会是人之常情,重要的是不能因为适应不了而自我封闭起来。人是社会的人,人的工作是社会的工作,所以不能与社会隔绝,只能以积极的自信,通过自己的争取,去取得与社会规范相一致的认同感和现实感,加速自己的社会化进程。
如果是由于自己的性格特征和习惯引起的人际关系紧张,就应该认真注意,加以纠正。例如,清高、傲气会使别人避而远之;小肚鸡肠往往让人鄙视;刻薄;自私不会受人欢迎等。这些不良性格特征都是影响朋友关系的重要因素。总之,处理人际关系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这个过程也许会比较长,但只要自己自信一点,不使自己处于社会大门之外,不断地去探求生活中的真善美,摒弃生活中的假恶丑,就能逐渐求得自己与周围环境的和谐,使自己适应社会生活的要求。
生活是纷繁复杂的,人生道路也充满了崎岖与坎坷。这就要求我们在思想、学识和身体上应有充分的自信去准备。居里夫人曾说:“我们生活都不容易,但是,那有什么关系?我们必须有恒心,尤其要有自信力!我们必须相信我们的天赋是要用来做某种事情的,无论代价多么大,这种事情必须做到。”确实,人生的奋斗不可缺少自信,人要涉过生活的海洋,走向事业的高峰,都要自信作基石。唯有自信的人,将来才能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