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86400000006

第6章 初见倾心:那年春天繁花盛开(2)

创作源于生活,又高过生活。杨绛曾这样说:"我不是专业作家,文集里的全部作品都是随遇而作。我只是一个业余作者。早年的几篇散文和小说,是我在清华大学上学时课堂上的作业,或在牛津大学进修时的读书偶得。"

她虽然没有钱钟书那样纵横不羁的才气,也没有钱钟书那样学富五车的书卷气息,但她是独特的,玲珑纤巧。如果说,钱钟书是汪洋恣肆的激流喷涌,那她便是绿潭照得见人影的晶莹澄澈。

她是属于生活的,贴近生活本身。

一九三四年,她选修了著名作家朱自清的散文习作课,为了结业课卷,她创作了短篇小说《璐璐,不用愁!》,很受朱自清先生的欣赏。这是她的处女作,发表在《大公报·文艺副刊》上,后来还被林徽因女士选入《大公报丛刊小说选》。

这是杨绛文学生涯的第一步,从此后,她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

《璐璐,不用愁!》源自生活,取材于当时女大学生司空见惯的情事,语言简洁沉定,平淡朴素,却蕴含着本色的绚烂美感。这便是杨绛的文学特点,简简单单,却蕴含着让人唏嘘不已的力量。

璐璐是初涉人生的女大学生,对爱情、生活乃至人生都有着美好的憧憬。只是在这天真烂漫的花季里,总有些世俗的选择,她在理想与现实间徘徊摇摆,在两个属于爱情的男孩子间纠结矛盾。

两个男孩子,一个叫小王,家境好,脾气好,还体贴能干,只是有些个子矮,有些"娘带儿子"似的可怜相;另一个叫汤宓,家里穷,脾气大,但有性格,很是可爱。

璐璐是喜欢汤宓的,因为喜欢,汤宓的粗暴脾气,也平添了可爱。只是她的喜欢是又怕又爱的,杨绛如是写道:"璐璐最爱他的眼睛,会说话;也最怕他的眼睛,能放出冷刺来直刺到她的心上。"

璐璐有着属于少女的矜持,她婉拒着两个男孩子,却又世俗着放不下,真真"愁死了"她。只是总要选择的,选了小王,便选了舒适安逸,选了汤宓,便选了罗曼蒂克的浪漫色彩。

经过琐琐碎碎的小曲折,璐璐左右思量,觉得自己还是喜欢汤宓多一些,只是仍然有些举棋不定。她寻了个借口,回了南方家中美其名曰征求父母意见。

璐璐的父亲是做官的,多多少少也算官宦之家,所以母亲更中意小王些,还说璐璐是官太太的命。而父亲只开明地说,她只要看清楚喜欢谁,他并不反对。

只是,璐璐已经迷了眼,如何看得清楚?在母亲的劝说下,她又觉得小王好,便答应父母疏远汤宓。璐璐赶回学校后,汤宓满心欢喜地去车站接她,却得到她冷淡的拒绝。他勉强答一句"祝你幸福",便转身离开。只是看着汤宓落寞的背影,她又满心舍不得。

她回了自己房间,看到桌上小王的一封书信,便打了开来,不料却是小王与表妹的订婚请柬。两个人就这样离她而去,刹那间,她跌入苍茫虚无的荒野间,落了伤心的泪。

只是,杨绛对这样的女子终究不愿太多苛责,她给了璐璐一个不算太坏的结局--璐璐又看到另一封信,她的免费留美学额申请成功了,她又笑了,轻轻地舒了口气。

杨绛有着少女般敏感细心的天性,却并不是尖酸刻薄之人。她用微讽诙谐的笔调,将璐璐的内心世界细致刻画,却又宽厚地原谅了璐璐的可笑与可悲。她虽然嘲讽着这样摇摆矛盾的璐璐,她的仁慈和善良,终究是为璐璐留下了些许余地。

有人说,璐璐多多少少有着杨绛本人的影子。或许吧,杨绛在认识钱钟书前,一个叫作费孝通的男子曾积极追求过她,只是认识钱钟书后,她便坚决对费孝通表态,只能做普通朋友。

艺术反映现实,却终究不是现实。杨绛曾说,小说作者只是"按照他所认识的世事常态,写出了他意识中的人生真相"。

现实中,虽然钱钟书并不"翩翩",但她还是一眼便认定了这样的男子,她只是用些许讽刺的口吻,写出对璐璐某些人生态度的不认同,以昭显自己意识中的人生真相──爱一人,许他一生。

这样的文字,钱钟书是懂得的,这样的人生真相,他也可以读出。他们的爱情,结缘于文学,他们是爱人,也是知音,他又如何读不懂她字里行间的哲理?

天长地久,细水长流,这是杨绛想要的圆满爱情。他们订婚了,她便是他未过门的妻,只是热恋还未退潮,他们就分隔两地,只有回忆与书信的只言片语传递思念与情意。还好,上苍对他们也算仁慈,相见的机会就这样来临了。

"乞取东风晴十日,今年破例作春游。"一九三四年初春,钱钟书由上海出发,一路游山玩水,前往京师看望爱人,以及清华大学的一干师友。沿途美景流连,他诗兴大发,共作二十二首,总题《北游纪事诗》。其诗中有云:"泰山如砺河如带,凭轼临观又一回。"

路过山东,看到这样美丽的山水花柳,他不禁心情舒畅。日暖风迟的春季,泰山如砺河如带,他登上了泰山岱庙,凭轼临观,登高望远。"寝庙荒凉法器倾,千章黛色发春荣",此情此景,他不禁怀古思今,畅诉幽情:

分飞劳燕原同命,异处参商亦共天。

自是欢娱常苦短,游仙七日已千年。

一路北上,且行且歌,他终于到了京师,到了母校清华大学。清华大学,承载着太多昔日点滴,阔别重逢时总免不了心绪飞扬。那些旧日的师长校友,还有念念不忘的爱人,其实他的心早就飞到他们身边,诉说这么多年的情谊。

上次一别,已是半年时光,他迫不及待地去见了杨绛。"颜色依稀寤寐通,久伤沟水各西东",他有太多太多的话想说,太多太多的衷肠想叙,只是千言万语梗在心头,一向口若悬河的他,竟不知从何说起。

有地卓锥谢故人,行尘乍浣梁京尘。

如何欲话经时别,舌南蛮意未伸。

或许,什么都不用说。一切尽在不言中,相爱的两个人,有时候,需要的只是一个默契的眼神。

他去拜访了昔日的恩师叶公超教授。他是教授的得意弟子,在学生时代便是叶先生家的常客。

只是桀骜不驯的他,在当时的清华大学,谣传太多,什么"整个清华没有一个教授有资格充当钱某人的导师"的狂语,什么钱钟书不认叶公超为老师的鬼话,让叶先生对他有些不满,钱钟书只得作诗明志:

毁出求全辨不宜,原心略迹赖相知。

向来一瓣香犹在,肯转多师谢本师?

在他心间,一日为师,终身为师。他说,四年校园岁月,全仰仗叶老师的信任相知,原心略迹,他怎么会如章太炎、周作人般,谢本师转多师呢?

他的诗,写得真挚,叶先生不再介怀,两人又如往昔般相谈甚欢。他们说起京海两派之争,钱钟书清华大学毕业,离了京城,去了海派的阵地,叶先生便让他评价两派优劣,并说说自己的看法。钟书正色曰:"亦居魏阙亦江湖,兔窟营三莫守株。且执两端开别派,断章取义一葫芦。"

先生听了,颇为赞许。是啊,京海两派,各有所长,又各有所短,不能守一株待一兔,也不能断章取义偏袒一派,取长弃短才是王道也。

他也去拜访了吴宓教授,这个和蔼的老先生,对钱钟书很是宽厚。虽然他对钱钟书看不起清华大学教授的以讹传讹也有耳闻,却并没有苛责,还为他说了些理解的话,钱钟书与他的关系也更亲密几分。他为这样的教授作诗云:

褚先生莫误司迁,大作家原在那边。

文苑儒林公分有,淋漓难得笔如椽。

这也是一首辟谣诗。原来,《中国评论周报》上曾发表过一篇匿名的英文文章《学者与绅士吴宓》,文中半开玩笑地将吴宓先生的脑袋比作炸弹,眼睛成了两只火红的煤球。他们不知道是谁写的,只是一些师生都猜测是钱钟书所为,钱钟书只得也诙谐一把:"大作家原在那边!"

看罢先生们,便是同学间的相邀相聚。觥筹交错,欢歌畅谈,许久未见,这是属于他们的乐趣。连平生"最厌伤多酒入唇"的钱钟书也会小酌几杯,在谈笑间看他人醉得酩酊……

只是欢聚的日子总是走得太快,转眼间,十几日的京华之行便走到末尾。行了这么久,看了这么多友人,最让他放不下的还是杨绛。欢愉太短,对相爱之人而言,相聚的时间怎么着都是少的,她陪他重游北京的名胜古迹,把分分秒秒都过得充盈。

欲息人天籁,都沉车马音。

风铃呶忽语,午塔闲无阴。

久坐槛生暖,忘言意转深。

明朝即长路,惜取此时心。

同类推荐
  • 相对论创始人:爱因斯坦

    相对论创始人:爱因斯坦

    名人创造了历史,名人改写了历史,那些走在时代最前列、深深影响和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名人永远会被广大人民所拥戴、所尊重、所铭记。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
  • 一个人的环球航海

    一个人的环球航海

    “单人帆船环球航海中国第一人”翟墨自传,以生动翔实的第一手资料,独家披露其成长经历、追梦历程、环球故事和航海日志。他曾是一名被哮喘折磨的儿童,苦苦与疾病斗争寻找自信;他曾是影视圈中成功的广告制作人,与众多明星合作,制作过许多脍炙人口的广告片;他曾是艺术圈内的知名画家,在法国、新西兰等地举办过个人画展。
  • 告诉你一个杜甫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杜甫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杜甫的故事》从杜甫的儿时生活写起,一直写到他所创作的大量流传千古的著名诗篇 ,再现了这位中国古代伟大诗人坎坷、波折的一生,旨在让广大青少年朋友了解这位唐代现实主义诗人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并从中学习他那种在面 对困难和挫折时,始终都能以积极的入世精神,勇敢、忠实、深刻地反映社会现实的崇高品格,以及他那种遭遇磨难后一直都未曾动摇过的爱国主 义精神,同时也可以对他的诗歌进行全面的认识和评价。
  • 史迪威日记

    史迪威日记

    二战之前,他曾先后3次被派往中国。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在东南亚节节进逼,他临危受命,被再次派往中国,指挥中缅印战区的对日作战。在将近3年的时间里,他指挥盟国军队在缅甸与日军展开了两次惊心动魄的大血战,为战胜日本法西斯立下殊勋。因战功卓著,他被晋升为四星上将。然而,他所始料不及的是,中美英三国由于各自的需要和利益,在对日作战的战略等问题上存在着尖锐的分歧,中美两国之间更由于军队指挥权和租借物资的分配等问题闹得不可开交。他除了要忙于对付日本人之外,还要付出更大的精力去应付这些“国际政治问题”。盟国间的这些矛盾始终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史迪威也因此在1944年10月被解除了在中国的指挥职务。
  • 一日看尽长安花(女人花:杰出女性的人生轨迹)

    一日看尽长安花(女人花:杰出女性的人生轨迹)

    兰泊宁编著的这本《一日看尽长安花(唐朝分册)》攫取唐朝杰出女性,以传记故事的形式叙述她们的传奇生平,及其在传奇后瑰丽变幻的人生。以文化的视角、历史的视野、细腻的笔触、生动的叙述,把人物和事件放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上,使读者不但能享受到阅读的快感,更可以通过阅读此书,进一步了解、置身于当时的历史文化背景。本书兼顾故事性、可看性与励志性。
热门推荐
  • 傀儡师

    傀儡师

    不仅能用来操纵生物,自古流传的傀儡术,甚至还能操纵非生物。这种奇术的传承者李然,凭着这种奇术,在奇案不断发生的校园中,是一种神秘而强大的奇术,不断地解开迷题,让那血案背后的凶手暴露在阳光之下
  • 笑傲烟云

    笑傲烟云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而且为国家立下不少汗马功劳,他是一个王子,但是他却选择离开,抛弃皇族这至高无上的身份,这到底是为何……
  • 九阳丹神

    九阳丹神

    三大至尊丹王之一,逍遥丹王,因修道界第一奇功《九阳帝王诀》被众人逼迫致死,两年后重生于一普通世家化名杨震,战强敌,炼神丹,吞天火,终以火神之名,俯瞰天地。
  • 溺宠之悍妃当盗

    溺宠之悍妃当盗

    ☆☆☆☆双主穿越,轻松搞笑,宠文1V1哦☆☆☆☆她只是一个小偷,乐观向上,还心地善良,何苦把她追的穷途末路,来个借尸还魂?嫁给病王爷无力反抗,那就既来之则安之罢了!可是,你丫的怎么就是个断袖呢?她要吃肉,她要性福啊!闲来无事,手痒难耐,她重操旧业,成为赫赫有名的“白羽飞贼”,还是干老本行惬意些!他是华夏王朝最年轻的亲王,有经天纬地之才,定国安邦之智,却早早踏出朝堂。整整十年,走遍千山万水,只为寻她!一张人皮面具,他是华夏捕邢司最年轻的司长大人,为了抓她,他亲自出马!于是,官抓贼,猫戏鼠的故事就此上演。。。。。。【逃跑篇】“束手就擒,为时不晚!”男人轻飘飘的说道。女子笑容浅浅:“那只会死的更快!”“自作孽,不可活!”他准备出手了!“没试过,怎知道?”女子话落,往后一跃竟是三丈开外!“该死的,有种你别跑!”男子暴怒!“不跑白不跑,司长大人,不送!”【勾引篇】“娘子,你觉得为夫身材可好?想不想试一试?”某王赤裸着上半身,勾起右臂,露出那肱二头肌和三头肌问道。某妃嘴角扯了扯嘴角,艰难的吞了吞口水,内心感叹,这厮身材还真是不耐,但却口是心非的说道:“闪开,青黄不接的,没兴趣!”某男脸色大囧,打横抱起某妃气愤的说道:“娘子,本王真的熟了,不信你现在就试试?!”
  • 赌运:德语国家中短篇小说选

    赌运:德语国家中短篇小说选

    本书汇集了二十多篇德语国家中短篇小说名作,这些脍炙人口,富有代表性的杰作佳构,洋溢着风格各异的德语文学的独特魅力;德国大家霍夫曼、克莱斯特等人的小说,散发着神秘的“兰花”的幽香:凯勒和戈特赫尔夫等瑞士小说家的作品,充满着阿尔卑斯山明媚的阳光和清新的空气;有着“写中短篇小说的莎士比亚”之称的奥地利作家卡夫卡讲述的故事,更是流淌着多瑙河般的深沉与画意诗情
  • 鸾倾宫之如妃当道

    鸾倾宫之如妃当道

    一朝为妃,宫中权势瞬间倾倒。恩宠于身,傲然新旧容颜更替。如玥满心以为,这是她入宫以来最好的时候。大权在手,能与皇后分庭抗礼。恩宠不减,即便新人娇艳,可皇上的心始终怜惜自己。岂料小公主的夭折,再度掀起后宫里血雨腥风的争斗。刺骨的伤痛背后,竟然是蓄谋已久的杀害!
  • 继承者的刁钻小妻

    继承者的刁钻小妻

    一向波澜不惊的堂堂易筲再也淡定不了,某小妻隐婚以后,他既不是手机控,更不是微博控,绯闻男友连连,却最终沦为一枚妻子控……真是一时被控,不料,一世妻控…………
  • 弃妇翻身:腹黑狼君俏佳人

    弃妇翻身:腹黑狼君俏佳人

    那一年,她笑看夫君提笔写下一纸休书。那一年,她听到自己的妹妹对她说:你若被休,我必要你性命。世人都说,世家繁华,可是谁看到了锦绣满地的背后,那些无奈和悲苦身为世家的女儿,她身不由己,婚姻大事,全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身为世家的男儿,他遵从父命,任凭声名斐然,也无法决定自己的命运。小小的一方宅院,埋葬了多少世家辛秘。“独孤云梦,为什么你要我写下一纸休书?”“因为,你的心中,从未有我的一席之地……”
  • 半个苹果的爱

    半个苹果的爱

    在作者的word文档里有一个名为“心灵呓语”的文件夹,对朋友的爱。它是作者内心的独白,是我夜深人静时作者对这个世界发出的真实的声音,保存在这个文件夹里的文章不是小说,饱含作者对父母的爱、对儿女的爱,本书收录作者近年来创作的散文随笔80多篇。,也不是传奇。是从作者心灵深处涌动出来的文字
  • 玻璃唇

    玻璃唇

    孙频,女,1983年出生于山西交城,毕业于兰州大学中文系,现任杂志编辑。至今在各文学期刊发表中短篇小说一百余万字,代表作有中篇小说《同屋记》、《醉长安》、《玻璃唇》、《隐形的女人》、《凌波渡》、《菩提阱》、《铅笔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