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86200000007

第7章 才华显·清华园里沉淀的梦(2)

这份作业,杨绛按时完成,当时的她只有二十二岁,正是年轻时,写这样一篇感悟,却一点也不青涩。作品得到了朱自清的赞赏,并推荐给了《大公报·文艺副刊》的编辑沈从文,并于一九三三年十二月三十日刊登出来,成了杨绛的处女作,作者署名为杨季康。

"每当夕阳西下,黄昏星闪闪发亮的时候,西山一抹浅绛,渐渐晕成桔红,晕成淡黄,晕成浅湖色……风是凉了,地上的影儿也淡了。幽僻处,树下,墙阴,影儿绰绰的,这就是鬼魂收脚印的时候了。

"守着一颗颗星,先后睁开倦眼。看一弯淡月,浸透黄昏,流散着水银的光。听着草里虫声,凄凉地叫破了夜的岑寂。人静了,远近的窗里,闪着一星星灯火──于是,乘着晚风,悠悠荡荡在横的、直的、曲折的道路上,徘徊着,徘徊着,从错杂的脚印中,辨认着自己的遗迹。"

这篇文章从江南的那个传说说起,跟着作者笔下的那个灵魂一起重新走了一遍人生路。让人最难忘的就是她对那背景般的夜的描写。月儿、星儿都成了陪伴灵魂去收脚印的伴儿,字字之间都是那欲去还留的不舍之情,细腻平和的文字可见笔锋力度。

文章发表之后,杨绛高兴了好长一段时间,心中一直大喊:我当作家了!

当时的《大公报》还给了她五元钱的稿费,虽然不多,却是对她文字的肯定,意义重大。这五元钱怎么分配成了个大问题,经过思考,杨绛决定四元钱用来买毛线,给母亲大人织一条围巾,剩下的一元钱买了当时很出名的天津起士林的咖啡糖。

四元钱买了两斤红色的毛线,她利用看书的时间来织围巾,然后把买好的咖啡糖裹在围巾里寄了回去。当她寒假回家的时候,问起围巾的事,才知道已经被两个妹妹给拆了,咖啡糖也偷偷吃了个光,后来三姨来家中拜访的时候,母亲让把糖拿出来吃,这才知道已经被两个孩子彻底"消灭"了。

之后朱自清先生还推荐了她的一篇小说《璐璐,不用愁!》到《大公报·文艺副刊》发表,开启了杨绛的文学写作之路。

《璐璐,不用愁!》是一篇短篇小说,写的就是一群年纪与当时杨绛相仿的青春少女,面对爱情的悸动和犹豫,后来还被选中由林徽因编辑的《大公报·文艺副刊小说选》中,这本书中还包含着当时很多著名作家如老舍、沈从文、李健吾等人的作品。

清华大学的图书馆成为杨绛发现的又一处宝藏,她还曾经专门为那里写过一篇《我爱清华图书馆》,可见她是多么钟爱那个地方。

在这篇描写图书馆的文章里,她不吝啬地赞美着:"地,是木头铺的,没有漆,因为是软木吧?我真想摸摸软木有多软,可是怕人笑话;捺下心伺得机会,乘人不见,蹲下去摸摸地板,轻轻用指甲掐掐,原来是掐不动的木头,不是做瓶塞的软木。据说,用软木铺地,人来人往,没有脚步声。我跟她上楼,楼梯是什么样儿,我全忘了,只记得我上楼只敢轻轻走,因为走在玻璃上。"

她还把读书比作"串门儿",这么温情的比喻大概也只有她能想得到吧。你看了一本书,你就是去这家串门,如果你是站在图书馆书架前随便翻阅,就好像有无数家的大门向你敞开着,邀请你来做客休息。这其中的乐趣,也只有好读书的人才能懂了。

友情是一生的财富

时光最好的见证便是一同走来的朋友,陪伴一直是种力量,可以照亮夜空,也可以遮风挡雨,多年以后,促膝长谈,多少曾经天大的事,如今都已云淡风轻。

从大王庙到清华大学,杨绛从没感觉到孤单,除了家人的陪伴,其间她交下了很多的好朋友。这些人都陪伴了她那段美好的青春岁月,回忆起来别有一番滋味。

在东吴上学的时候,一个叫周芬的女孩子和杨绛成了好朋友。周芬是医学系的,和杨绛很有共同话题。她个子高挑,和个子小巧的杨绛走在一起,一高一矮却总同时出现。周芬是个同样优秀的女孩,学习刻苦,生活朴素,还获得过苏州市演讲比赛第一名。

说起来两个人很有缘,在上大学之前就曾经见过,不过周芬没什么印象了,只是记得杨绛的父亲是她父亲的上司,两个人在北京的时候在一个地方工作。周芬的母亲还因为工作的事情,来家中找过杨绛的姑母,来的时候一手牵着一个小朋友,有一个就是周芬了。

学校为了保障女生的安全,也为了阻止男生女生谈朋友,所以限制大家出门的时间。男生被要求晚上四点之后可以出校门,而女生不行。杨绛和周芬跟管理这件事的人争辩了许久,说这样对女生不公平。后来管理上是稍微宽松了些,一天晚上杨绛和周芬出去散步,碰到了两个当时在追求她们的男生,对方想和她们说说话,但是两个人谁也没搭茬地跑了回来,从那以后晚上就很少出去了。

刚开始两个人不是住在一间寝室的,后来杨绛搬到了周芬的寝室。杨绛在陌生人面前害羞,未说话先脸红,可是跟熟悉的人却是调皮捣蛋得很。那时候杨绛赖床贪睡,都让周芬给她带个馒头,而自己赖到最后才起床,有的时候时间来不及,脸都是可以不洗的,用湿毛巾随便地一抹就风风火火地冲出去了。

吃馒头她也能吃出自己的花样来,把馒头瓤儿吃了,馒头皮搓成细长的一条,像极了蛔虫的样子,放在周芬的笔记上,然后装作害怕的样子把本子撇出去,还大叫好可怕。周芬也怕虫子呀,吓得不敢靠前,杨绛发现得逞了,哈哈大笑,一把捉过来虫子,一口吃掉一半,周芬这才知道是她的把戏,追着她打,两个小姐妹你追我赶的,欢乐极了。

杨绛和周芬还有一个共同的爱好,就是音乐。杨绛会吹箫,周芬会吹笙,再加上杨绛同寝室的沈淑也会吹箫,三个人变成了个小组合,课余时间一起玩一玩,还参加过当时东吴的民乐队演出。

平静的学习生活一直进行到杨绛大四的那一年,一些学生在有人组织的情况下开始闹学潮,目的是让政府接受东吴大学,将当时的教会大学改为国立大学。

这件事情从最开始的几个人参加,后来发展到根本没有办法正常上课,连图书馆都进不去,学校内外几乎被隔绝,学校陷入瘫痪的状态。

校内的电话线依然被掐断,杨绛的父母并不知道学校的状况,后来还是振华女校的校长联系了杨绛的母亲,将情况告知,并劝他们把杨绛接回来。

杨绛不想把周芬一个人留在学校,尤其是这种环境下。但是学校门口把控得很严,怎么办呢?

鬼精灵的杨绛眼睛一转便有了个主意,让母亲先把两个人的书本和简单的东西随车带走,车上只有母亲一个人,学校也不会限制她的离开。而杨绛和周芬则可以轻装上阵,趁着下午四点之后允许出校门活动期间出去。

三个人按照计划行事,她们回到寝室,收拾了要带走的东西,然后静静地等到了下午四点。到了时间之后,两个人就手拉手地慢慢走到了望星桥,已经出了校门。两个人在这里稍微停了一下,因为这里是校外小吃的集中地,一方面可以观察下有没有人跟上来,一方面如果真的被发现则可以好解释,就说来买吃的便可以糊弄过去,好在没人追上来,两个人就继续"赶路"了。

接下来也都按照杨绛的小计划实施了,也勉强算顺利过关,两个人逃出了那个混乱的旋涡。

不过后来的其他同学就没那么幸运了,有的同学看到她们两个安全地离开了,也动了想走的心思,便商量着"撤退"的路线,结果只走了一半便被抓了回来,好不狼狈。

只是杨绛快到了毕业的时候,这么一直停课等下去也不是办法,所以杨绛找了人帮忙去燕京大学借读,父亲对她不太放心,说最好是几个要好的同学一同去就好了,杨绛就约了周芬和其他三个男生一同前往。

一行五人都通过了燕京大学的考试,除了杨绛其余四人都注册到了燕京大学,只有杨绛去了清华大学。周芬是唯一跟自己来的女生,刚开始的时候杨绛还有些担心周芬,心中有些愧疚,觉得是自己把周芬留在了燕京大学,但是周芬也是个开朗的女生,很快就适应了环境,开始了新的学习。

周芬是杨绛一生的好朋友,两个人的来往从未间断,一有机会两个人就会见面叙旧聊天。周芬在东吴学医期间,家道中落,负担不起学医的费用,就转学了化学,后到上海中西女校来做化学老师,后来成为全国中等教育的四大名师,也是十分优秀。

最开始同寝室的沈淑也是杨绛的好朋友,她亲切地叫她淑姐。因为住在一个房间里,所以两个人对对方的生活习惯都很了解,淑姐知道杨绛是个觉很轻的人,有点声音就会醒。但是有一次特殊的经历给大家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杨绛为了这件事还专门写过一篇文章。

那是一个普通的夏季傍晚,大家都参加完大考,心情顺畅地准备迎接接下来的暑假。学校的礼堂这时候安排播放美国电影,杨绛和淑姐也打算去看,但是那天放的片子杨绛不是很喜欢,半路就回去了。

到了寝室,杨绛一个人伴着昏暗的灯光睡下了,接下来就遇到了她文章里提到的"仙"。

"仙"是什么呢?搬进寝室之前,就有个同学像煞有介事地告诉她们这个房间传说有"仙"呢!有人说是个如花似玉的美人,有人说是白胡子的老头,还有人说分是谁看到的,男人看到的就是女人,女人看到的就是男人,神乎其神……

这个说法杨绛当时并没有太在意,当作同学之间的打趣罢了。电影放完,淑姐跟其他的同学回到宿舍,结果推门就推不开了,淑姐轻轻地敲了敲门,没人应答,她怕是杨绛睡了,就又提高了声音叫杨绛开门,还是没人应声。

好几个人等在门口,淑姐只好狠狠地拍着门,大声地叫杨绛,还是没人应门。门口聚的人越来越多,大家也纷纷加入叫门的行列,都有人上脚踹门了,但是依然没人回答。

这下淑姐有些急了,平时的杨绛稍稍有些声音就醒了,今天这是怎么了?大家纷纷猜测发生了什么,有人竟然怀疑杨绛是不是在里面自杀了,还有人提供依据,说之前杨绛做化学实验的时候说过,谁要是想自杀,试管里的砒霜随便偷点就可以了,谁也不知道。淑姐越想越怕,赶忙叫人去找人帮忙撬门。

就在这个节骨眼,杨绛醒了,听见门外十分嘈杂,不知道发生了什么,还以为是失火了,赶忙下床去开门,但是一拽门,门却没开,杨绛回忆了一下,自己也没锁门啊,怎么拽不开呢?后来果真用钥匙开了一下,门才打开。

当她一脸茫然地出现在大家面前的时候,大家也都茫然了,所有人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杨绛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她明明记得没有锁门。后来另外一个同学帮她回忆,她确实没有锁门,因为那个同学路过她寝室,看到门只是虚掩着的,本来以为记忆模糊的杨绛再一次糊涂了,到底发生了什么不得而知,也许是真的遇到"仙"了吧。

后来杨绛回忆起来这件事,依然很不解,自己一辈子从来没有睡过那么沉的时候,即使再疲惫,也没有那样过了。

杨绛的朋友也不限于中国人,在东吴期间,杨绛还结交了一个外国朋友陶乐珊。她来自美国,和杨绛同岁,上课的时候,两个人经常坐在一起,在老师看不到的时候搞些小动作,连校长的课她们也没"放过"。

感恩节的时候,陶乐珊邀请杨绛去家中做客,毕竟是西方节日,她家很重视,杨绛还吃到了她妈妈亲手做的南瓜饼,赞不绝口,还有家中自制的巧克力,杨绛回忆说,就是太甜了,不敢多吃。陶乐珊的父亲是一名外科主任,带杨绛看手术的就是她的父亲了。

她就这样,和好友们互相陪伴彼此一段岁月,虽然她们终将面对离别,走向各自的人生,但是真挚的友情,美好的回忆,却会温暖彼此的人生。

同类推荐
  • 卑鄙的圣人:曹操3

    卑鄙的圣人:曹操3

    历史上的大奸大忠都差不多,只有曹操大不同!曹操的计谋,奸诈程度往往将对手整得头昏脑涨、找不着北,卑鄙程度也屡屡突破道德底线,但他却是一个心怀天下、体恤众生的圣人;而且他还是一个柔情万丈、天才横溢的诗人;最后他还是一个敏感、自卑、内心孤独的普通男人。
  • 科学巨人:牛顿(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科学巨人:牛顿(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名人创造了历史,名人改写了历史,那些走在时代最前列、深深影响和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名人永远会被广大人民所拥戴、所尊重、所铭记。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
  • 世界最具领导性的政坛伟人(1)

    世界最具领导性的政坛伟人(1)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世界最具领导性的政坛伟人(3)

    世界最具领导性的政坛伟人(3)

    《世界最具领导性的政坛伟人(三)》是《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系列之一,包括:世界最具财富性的企业精英、世界最具传世性的思想巨人、世界最具发明性的科学大家、世界最具感悟性的哲理美文、世界最具故事性的中篇小说等。
热门推荐
  • 看看人家温州人

    看看人家温州人

    哪里有市场,哪里就有温州人;哪里没有市场,哪里就会出现温州人。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可能,温州人就会以百分之百的努力去做……生意控制了温州人的全部思想。一种生意换成另一种生意,是他们唯一的休息。即使他们偶尔没有考虑他们的生意,那也是想探听一下别人的生意做得怎样……拥有这样的精神,人家温州人能不富吗?
  • 致有你的美好时光

    致有你的美好时光

    四年前,他病发,她被逼悄然离去,四年后,她为报家仇华丽回归……四年前,他爱她胜过自己的命,四年后,她恨他深入骨髓!“少爷,少夫人爬墙了……”“把手给我绑了!”“少爷,少夫人又爬墙了……”“把脚给我绑了!”“少爷,少夫人怀孕了……”“把人给我绑了!!!等等,你说什么?还不松绑!!!”
  • FBI教你的23堂谈判课

    FBI教你的23堂谈判课

    如果你想在商场上取得更好的交易条件,如果你希望在人际关系中获得更多的主导权,如果你想让家庭关系、亲子关系更融洽,本书教给你的谈判技巧,能给你超乎想象的优势!本书还教你终极版心理测谎战术,从公事到私事、从随意的交谈到严正的谈判,教你巧妙破解骗局、做出正确决定,成为人际沟通常胜军!
  • 佛教的传入与传播

    佛教的传入与传播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佛教的传入与传播》为丛书之一,系统全面介绍了佛教史相关历史知识。《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佛教的传入与传播》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嫣然斗遍六宫妃:闲步烟云

    嫣然斗遍六宫妃:闲步烟云

    她有美眸如烟,她有浅笑如云,她以金绣名响天下。为救父兄,她替公主出嫁,嫁给敌国皇帝为妃,只为偷取事关天下的烟云霓裳。她成功了,却在那一刻发现,深深爱上了他。错误难改,江山不再,面对三千兵甲对她的讨伐,他只得将一杯毒酒推到她的面前。饮泪绝别,她饮下毒酒,却又离奇醒来。她成了新国皇子之妃,被他戏弄于指掌,只为遗腹骨肉委曲求全,只为重夺江山甘当筹码。试问一介红颜,如何四两拨千斤?且看大梦尽头,谁共闲步烟云?      
  • 当老师遇上学生

    当老师遇上学生

    高三的时候,阿娟所在的班级换了一个语文老师,他叫富冬,他很有成熟男人特有的风度,特别是他那双眼睛,总是微微地眯着,但却透射出一股迷人的光芒,在他上第一节课的时候,一向不认真听课的阿娟目不转睛地看着他……师生恋就这样开始了。
  • 中国高考报告

    中国高考报告

    每年的中国大学考试就像一场战争,参加的人数和激烈程度是全世界罕见的,一个叫何建明的作家写的一部《中国高考报告》详尽记录了这个高考大国的高考实景。读后对中国的当代教育会有更多的认识。
  • 徐志摩诗文集

    徐志摩诗文集

    被称为“中国布尔乔亚开山的,同时又是末代的诗人”的徐志摩,是一位独抒性灵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一生,致力于追求“爱、美、自由”,这成为他诗歌的主要内容和基本主题。本书精选了徐志摩最具代表性的诗歌和散文,在诗情画意中感受作者那诗人的气质和文人的儒雅,尤其是那自由浓厚的浪漫气息,独具神韵的唯美意象,幽雅清逸的语言风格,读来更是让人沉醉。在欧州文化氛围中成长起来的徐志摩,不仅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也是独具风格的散文家。比起诗歌,他的散文更直接、更全面地反映了他的复杂思想和人生态度。他眼界开阔,兼收并蓄,散文更是融合了东西方散文小品的特性和风格,在中国现代散文的园地中自成一家。
  • 美人计:棋子王妃

    美人计:棋子王妃

    被植入了阴谋的爱情,注定会遍体鳞伤。因为爱你,我为你拼尽全力。可是最终,还是被你逼上了绝路。我用尽生命去保护的,你偏要摧毁,那么,当我爱上别人的时候,你又何苦再来纠缠?——莫霜******一朝穿越,她是皇帝的棋子。一张面具,她成为他的王妃。两颗心却难以靠近!******她机关算尽,只为替爱人找到他通敌叛国的证据;他将计就计,不过是端着瓮兴味地等着她的进入;尘埃落定,他一袭明黄,万里河山,傲倨睨视她薄颤着,清眸中弥满水雾,艰难地开口,一字一顿,“别逼我恨你!”“恨?”他冷笑,“恨最好!正好朕也恨你!”******再次相见,边国国君婚礼,她是妻,有人是夫,他却只是宾,他大力扯下她头顶的红盖,满目苍凉:“真的是你?”她嫣然一笑,绝世无双:“请问,我们可曾认识?”
  • 小公务员之死(契诃夫中短篇小说)

    小公务员之死(契诃夫中短篇小说)

    《小公务员之死:契诃夫中短篇小说选》语言简洁、犀利、幽默,努力让人物在真实的生活场景中展现自己的内心世界。作者笔下的景物描写,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就像是从他心里自然地流出来而不是用笔写出来的一样。他就像一位观察者,努力地把现实世界展现在读者面前。契诃夫就是这样一位冷静、谦虚、诚恳而又热眼看世界的人,所以他的作品才会具有一种净化人心的巨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