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85800000005

第5章 我的父亲张伯驹(1)

张传彩/口述周海滨/撰述

北京后海南沿26号院,张伯驹潘素故居,朱门灰墙,静谧怡人。在院子里一棵已有百年的丁香树下,张伯驹潘素的独女,79岁的画家张传彩老人,把与父亲张伯驹在一起的日子对我娓娓道来。

时间指向2011年6月21日。

一捐献国宝买公债

张传彩展示了一张1956年的“褒奖状”,上写“张伯驹潘素先生将所藏晋陆机平复帖卷……黄庭坚草书卷等珍贵法书等共八件捐献国家化私为公……”,“褒奖状”的书写及签发者为时任文化部部长的沈雁冰。

文化部为此举行捐献仪式,并奖励三万元。对于这三万元奖金,张伯驹坚持不受,怕沾上了“卖画”之嫌。郑振铎劝说,这不是卖画款,只是一种鼓励。张伯驹夫妇收下钱后,拿去买了公债。

实际上,这次捐献因公债而起。

1956年,新中国成立后首次发行公债,文化部动员张伯驹等文化人士购买公债。饭后,在文化部机关大会议室又继续开小会。参加会的,除了几位部领导外,还有一批文化界知名人士。会议由副部长郑振铎主持,不再谈买公债的意义,而是抓落实。当然,在这个时候,购买的金额也反映了态度。在1955年前,中共实行供给制,大部分东西都是统一发的,现金津贴很少,干部手中并没有多少现金。在这次座谈式的小会上,部长沈雁冰自报买五千元公债,副部长夏衍买四千元。作为党外人士的郑振铎报了八千元。接着,会场便沉默了。郑振铎环顾会场,最后把目光落在了张伯驹身上。在与会的几十个人中,他是被公认最有钱的人。但张伯驹已不是昔日的巨富公子了。

父亲母亲将珍藏的八件国宝级的法书捐给国家的消息,在中国文化界引起震动。文化部为此举行捐献仪式,并奖励三万元人民币,国内各大报都发了消息。

在捐献国宝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一顶“右派分子”的帽子戴在了张伯驹的头上。

二因戏剧而“右派”

1956年,张伯驹发起成立“北京京剧基本艺术研究社”和“北方昆曲剧院”,组织演出。这时,文化部要求挖掘传统剧目。他对文艺突出政治早有看法,曾比喻说:“譬如炒了一盘好菜,能表明政治观点有什么问题吗?吃饱了,吃好了,工作有精神了,这就是政治了。”

1957年8月30日、31日,戏剧界、国画界联合,连续两天举行了张伯驹批判会。张传彩说:“被打成右派的时候,单位里头还让我们划清界限呢,我都有点不服。可是我父亲说,‘哎,这个没什么,人嘛,犯错误都有的’,他会原谅别人。他说,‘我只要自己没有亏待党,我是没有反过它说一句它不好,我心很坦然。’”

这是一出戏引起的。

1957年4月10日,文化部组织召开了第二届全国戏曲剧目工作会议,文化部副部长刘芝明就贯彻“双百”精神在开幕式上提出:“今后戏曲节目要大胆地放,要放手,还要放心,越放越灿烂,使鲜花更多地出现。”

从“双百”方针的提出到全国戏曲剧目工作会议,张伯驹的确兴奋起来了。在“发扬国粹,保护遗产”的大旗下,他将老人们组织起来,成立了“老艺人演出委员会”,策划每周演出一次,推出老戏《宁武关》、《祥梅寺》。他对老人们说:“这两出戏演出来,叫他们看看。”

张伯驹女婿楼宇栋撰文解释说:“《宁武关》里有声泪俱下的唱腔,有繁重的武功,有唱念做打的妥帖铺排。不具备相当技术水准的文武老生,是过不了《宁武关》的。而《祥梅寺》则是京剧打基础的武行戏,其中的舞蹈性动作,没有功力的演员也无法登台演出。这个时候的张伯驹满脑子是纯艺术,他根本不去想这两出戏里的反面角色李自成、黄巢是何等人?是共产党推崇的农民革命领袖,是犯忌的。”

此外,张伯驹尤其关注《马思远》的解禁复演。

《马思远》一剧是老演员于连泉(1900-1967,花旦演员,艺名小翠花)的拿手戏。内部演出那天晚上,邓小平、聂荣臻、彭真等受邀观看。据《文汇报》驻北京记者谢蔚明回忆:“内部公演的那天晚上,文艺界人士都请到了,中央和北京市的邓小平、聂荣臻、彭真等领导人也入座观摩。开幕前,张伯驹以晚会组织者的身份站在大幕前致辞,讲话内容和记者招待会上讲的差不多。戏开场后,扮演马思远老婆赵玉的筱翠花,在这出戏中完全是个淫荡妇人的形象,杀夫情节又给人以恐怖感,从开戏到散场,邓小平等中央领导人始终表情严肃,直至退席。当时我预感到《马思远》正式公演不可能。”次日,新华社发通稿,《文汇报》刊发。

很快,反右开始。梅兰芳、周信芳、程砚秋联名发表文章,倡议戏曲界不演“坏戏”,因《海慧寺》剧中有淫杀恐怖成分,“北京京剧基本艺术研究社”被指为始作俑者。张伯驹等几个人被牵连进去,成为戏曲界最早的“右派”。

《马思远》作为坏戏受到批判,积极为《马思远》鼓吹的谢蔚明,《北京日报》记者曹尔泗及新华社记者,也都成了右派。谢蔚明被判刑十年,送往北大荒劳动教养。

“右派”张伯驹的北京市民盟委员资格被取消。“其他的这个协会、那个学会的兼职虽然没听说取消,不过人家也不找他了。”在批判会上,批判他挖掘整理的《宁武关》、《祥梅寺》无一不是站在封建王朝的立场上,歪曲伟大的农民起义。

一天,荀慧生奉命参加批判张伯驹的大会。会前,荀慧生和张伯驹邂逅,二人行“道路以目”之礼。回去后,荀慧生对夫人张伟君说:“看来张先生禁受得住,不要紧。”

据楼宇栋分析,给张伯驹戴上“右派分子”帽子不完全是《马思远》,还有他的“右派言论”:

1956年10月5日。中午,在部机关外篮球场,张对秘书处的赵文中说:“既然讲了民主党派和共产党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就要有个互相的样子,不能只走形式,伸手算一票。从法律上,便要有保证。否则,干脆取消,反倒痛痛快快,直截了当。”

1956年11月18日,下午,在机关会议室,讨论现代戏的创作问题。张发言说:“文艺不一定都要为政治服务,也可欣赏,陶冶性情。从这一点来说,对社会主义建设也是有好处的。换句话说,炒一盘好菜,能表明政治观点有什么毛病吗?吃好了,吃饱了,工作有精神了,也就是政治了。”

1956年12月31日,在部机关新年茶话会上,张发言说:“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是古话了。我有一些朋友去了台湾,应当说,其中也有一些是好人,艰苦朴素,两袖清风。他们只是走错了路,跟错了人,从人品上说,并不是坏人。如果强调阶级性,便把别的都一笔勾销,是不对的。”

1957年4月,在部举行的整风工作会上,张说:“共产党早该清一清了,不能扒拉脑袋算一个,什么人都是共产党。一个字不识的党员,能懂马列主义么?据我看,一百个党员里面,有九十个不懂马列主义。”

1957年6月,在部机关整风小组会上,张发言说:“黄绍竑的话,我看就有几分道理。”

1957年9月,在整风小组会后,张对我说:“丁玲、陈企霞她们那样讲,也是无可厚非。提意见,就有可能对,有可能不对,用心是好的就行。”

1957年10月1日,有人亲眼看见,张同黄绍竑在一起,谈了足有一个小时。黄是极右分子,旧官僚,曾经任国民党政府的内政部长,监察院副院长,同张很谈得来。

楼宇栋在《张伯驹》一书中推测:据说,这个材料曾到康生手上,是康生在上面批了“极右”两个字。还有一说,张伯驹捐献十多件国宝,康生看后极为恼火,他认为张伯驹“玩”了他,这么多晋唐名迹不给他看,只给看几件明清的东西,这不是明显地对自己的蔑视吗?此说的真实性如何,不得而知。

在被批判的时候,张伯驹很恼火,他曾说:“我把这样多书画捐给国家,你们这样做,怕对共产党的影响不好吧”。

这招致了更严厉的批判:“你的财产本来就是官僚资本,是早就该没收为国有的。”

张伯驹质问批判者:“我们今天不是也讲忠吗?那么我们统战是统战周遇吉呢,还是统战开城迎李自成的太监呢?”

由于回击很犀利,张伯驹的发言权被剥夺了。京剧界的老艺人开始上阵:“你算什么名票,唱戏的声音像蚊子叫!”

张伯驹被打成为右派的消息传到陈毅那里,陈毅很不高兴,他说:“乱弹琴,张伯驹把那样的珍宝捐给国家,就是砍了我的脑壳,也不会相信他反党、反社会主义!”1960年,吉林省委书记于毅夫赴京开会,陈毅和于毅夫谈起张伯驹。他说:“我有一个好朋友,叫张伯驹,目前境遇不太好,吉林省能否给安排一下工作?”于毅夫当即答应下来,遂与省委宣传部长宋振庭谈及此事。而宋振庭原是陈毅的部下。

1961年,“摘帽右派”张伯驹接到来自吉林的一封信:

伯驹先生并慧素女士:

吉林地处东北腹地,物阜民丰,百业待举。现省博物馆急需要有经验的人才。若伯驹先生身体允许,可否考虑来吉林工作。

翘盼赐复。

又:慧素女士可一同调来吉林,在省艺术专科学校任职。

中共吉林省宣传部宋振庭

张伯驹并不知道这是陈毅的安排。来信虽然诚恳热情,但他顾虑重重地给宋振庭回了一封信:

宋先生振庭足下台鉴:

捧读来书,不胜惶恐。我因齿落唇钝,多有舛错,名列右派,实非所志。若能为国家工作,赎过万一,自荣幸万分,若有不便,亦盼函告。

张伯驹

几天后,宋振庭复函:

伯驹先生并慧素女士:

关于聘请二位来吉林任职事,已经有关部门批复。若无不妥,希能尽速来吉。一应调转手续,以后再办。

中共吉林省委宣传部宋振庭

张伯驹见右派之事并没有引起吉林省委宣传部担心。于是,回信决定去吉林任职。张伯驹自此开始了在吉林的生活。

三一代高士

张伯驹与张学良、溥侗、袁克文并称“民国四公子”。有人评价说,张伯驹30岁开始学书法、诗词,却能诗词歌赋无所不晓,琴棋书画无所不通。已近而立之年开始收藏法书名画,却存有李白的真迹,收有杜牧的字,藏有范仲淹的手卷。他散尽家财,收藏号称天下第一山水画的《游春图》和天下第一法书《平复帖》,为的是避免国宝流失海外。

张伯驹集收藏家、书画家、诗词家、戏剧家于一身。因而,他的府中常常高朋满座。常来常往者有词人夏仁虎(枝巢)、寇梦碧、黄君坦;画家叶恭绰、陈半丁、陶心如、刘海粟;书法家萧仲美;戏坛泰斗梅兰芳、余叔岩等,张大千也常临其家。他们赋诗论画,唱和填词,追忆往事,同桌共饮。

父亲是个奇人,父亲老家在河南项城,是个旧官僚家庭,兄弟姐妹唯独他不抽大烟不喝酒,他的弟弟张家驹就因为吃喝嫖赌,把家里的地都卖了。父亲在袁世凯的模范团待过一段时间,20岁毕业后,在吴佩孚、张作霖部任职,升至旅长。直到第二次直奉战争后,他对军阀混战的局面彻底失望,从此放弃行伍仕途,协助祖父打理银行,任盐业银行常务董事。

1916年,袁世凯称帝,张伯驹在《续洪宪纪事诗补注》中写道:“人生短促,世事渺茫。痴者为权势名利相争夺杀伐,一部《资治通鉴》,不过成王败寇。皇帝也,总统也,执政也,大元帅也,沐猴冠带,等而视之可矣,固不止袁氏有假皇也。”

张伯驹说:“克定本无雄才大略,洪宪时以太子自居,见人对其行跪拜礼则喜。”“(项城)诸子皆有皇子印。一日余至项城八子克轸室,见其案上皇八子印,余笑谓曰:‘使项城为王,君印文为何?’相顾一笑。”袁世凯称帝失败,张伯驹这样解读失败原因:“项城子无李世民,弟无赵光义,亦失败之一因。”

1927年,张伯驹正值而立之年。一次,他从北京西河沿的盐业银行拐到了琉璃厂,在出售古玩字画的小摊边散步。一件康熙皇帝的御笔书法引起了他的注意,只见上面的四个大字“丛碧山房”写得结构严谨、气势恢弘。有评论说,清代十帝中只有康熙帝的书法可入行家的法眼,张伯驹以一千元大洋的价格将其买下。回去后,将自己的表字改为“丛碧”,并把弓弦胡同的宅院命名为“丛碧山房”。张伯驹收藏生涯由此开端。

从此,张伯驹为了收藏文物,大把地花钱。可是,在其母亲看来,他是个不成器的叛逆:“家里什么事情都不管,出去做官也不干,只知道花钱买字画,唉,随他去吧。”所以家里的人都不喜欢他。

父亲并非铁石心肠,何尝不爱自己的母亲?他为此曾十分苦恼。既然自己过继到这一房来,理应继承父业和财产,中兴家业,光宗耀祖,可自己的性格却与此格格不入,不仅厌倦仕途,对经商同样没有兴趣。很多亲友规劝他,不要使年迈多病的祖母过分伤心。父亲无奈,最后答应任盐业银行董事兼总稽核之职。

但张伯驹只是挂了个常务董事之名,很少问津银行之事。张伯驹在盐业银行挂名任职,每年要到上海查账两次。说是查账,实则游玩,查账之事则由他的助手杨西铭办。因为常在青楼走动,撞上潘素。

潘素,原称潘妃,1915年生于苏州。其弹得一手好琵琶,时为海上青楼艺人,在上海西藏路、汕头路口“张帜迎客”,是个当红的倌人。

潘妃谈吐大方,受“苏州片子”的影响,也能挥毫作画。张伯驹初见潘素,提笔就是一副嵌字联:“潘步掌中轻,十里香尘生罗袜;妃弹塞上曲,千秋胡语入琵琶。”不仅把“潘妃”两字嵌入其中,而且把她比作赵飞燕和王昭君,将善弹琵琶的特点也概括其中。

父亲自比明末四公子之一的冒辟疆,他要把母亲培养成董小宛式的人物。所以母亲嫁给父亲后,改名潘素,父亲给她一个爱称--慧素。

张伯驹的书法在青年时代已小有名气,他早年师法二王,中年学习钟繇,练就了深厚的功底。1940年,他斥4.5万大洋巨资,购得《蔡忠惠君谟自书诗册》。从此,他手摹神追,书风为之大变。蔡忠惠即蔡襄。

京剧方面,张伯驹经历成熟到鼎盛阶段。1928年,张伯驹与余叔岩相识,此后,交往频繁。余叔岩被京剧史上公认为是继程长庚、谭鑫培之后的第三个里程碑式的人物之一,以醇厚的韵味和典雅的风格享誉当时。除京剧之外,他们在文物、书画、金石、收藏等方面,也有共同爱好,与张伯驹十余年的交往中,他传授张伯驹整出的戏就有四五十部,后来张伯驹成为余派艺术传承的重要人物。

张伯驹票友生涯中,最得意的有三件事,一是他与余叔岩合作,编写了一部《近代剧韵》,总结京剧发展实践,系统介绍京剧十三韵。二是召集银行界同人筹集五万元基金,约同梅兰芳、余叔岩等人,与1931年创立“北平国剧协会”。三是他四十岁生日时,为了庆寿并为河南旱灾筹集捐款,他出演《空城计》中的诸葛亮。

四“冬天炖肘子熬白菜……只吃白菜喝汤”

父亲喜欢女孩子,我生了一对双胞胎女儿,父亲特别喜欢,从小带她们出去玩,到莫斯科餐厅去吃饭,这与和我母亲关系好是有关系的,夫妻感情好,对孩子就好,爱屋及乌。母亲则喜欢男孩。

同类推荐
  • 秦朝那些事儿

    秦朝那些事儿

    蹒跚着潮流历史的脚步,挣扎着传统思想的禁锢。铿锵着真挚情感的倾诉,释放着疯狂燃烧的温度。
  • 大唐这二百九十年:贞观之路

    大唐这二百九十年:贞观之路

    在中国沧桑五千年的历史上上,唐朝无疑是最为光辉灿烂的年代。唐太宗李世民、女皇武则天、诗人李白、大将郭子仪、开放交流的实践者玄奘等等,上述从事各专项工作的优秀工作者代表了他们身后的广大群体,他们和他们所遇到的事件一起构成了大唐王朝这二百九十年的历史……
  • 三国云起

    三国云起

    三国,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三国梦想!纵观三国英雄云起云落,回首再看三国风云不免有些感慨!人生如梦,且看一个梦想着回到三国的年青人真的回到三国时代的金戈铁马!
  • 回到三国之刘备是我大佬

    回到三国之刘备是我大佬

    回到三国,收美女、战猛将,废话不多说,精彩在文中!!!!!!!!!!!!
  • 强国之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30个历史关键

    强国之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30个历史关键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一九四九年执政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不断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逐渐走出了一条富有中国特色的强国之路,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新的壮丽史诗。今天,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热门推荐
  • 上错竹马嫁对郎

    上错竹马嫁对郎

    女追男隔层纱?战荳荳想说:呸!为毛她从小就追着夏致屁股后头跑,幼稚童年花样少女青春年华都耗光了,还在“青梅竹马”这四个字上原地踏步?怎么说她也是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进得了闺房,打得过流氓的美少女战士……等等等等,一定是因为在她追爱的道路上,还有夏非寒这么一颗巨大的绊脚石存在——嘿,不就是小叔子嘛,怕什么,待嫂嫂我先收了你,再去寻我的本命郎君!想要成为我嫂嫂?夏非寒果断:滚!无貌无才无内在、无耻无赖无下限的“三无”系少女,妄图上演逆袭高富帅的戏码?想进夏家大门,就得过得了我这一关!
  • 名人的读书经验

    名人的读书经验

    在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中,荀子的思想可谓独树一帜。它主要继承发扬了儒学“内圣外王”思想中“外王”的一面,主张推行王道于天下,成就富国裕民的功业。这一点与企业经营与发展的目的不谋而合,因此,日本企业界许多高层领导人都是荀子思想的忠实拥护者。
  • 末世之非常类组员

    末世之非常类组员

    这是一个关于一只呆萌暴力妹纸,一只囧萌二货佣兵,一只吃货闷骚穿越杀手的囧囧有神的故事——这三个非正常人类组成的非正常小组居然在末世如鱼得水……
  • 小海蒂

    小海蒂

    小海蒂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斯比丽的代表作之一。主人公海蒂是一个天真、活泼、可爱、灿漫并心地善良的小女孩。一天她被姨妈带到一个叫德尔芙里的小村庄,暂时交给他爷爷啊鲁姆大叔,在海蒂的种种感化下,性精古怪的的阿鲁姆大叔重新点燃了生活激情。
  • 霸宋西门庆

    霸宋西门庆

    泱泱大宋,水深火热,朝政腐败,民不聊生,烽烟四起,外族觊觎。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且看我,凭手中长剑,青锋三尺;唤世间好汉,铁血一心。虎贲三千,复收燕云旧地;龙飞九五,重开华夏新天!
  • 龙之殇语

    龙之殇语

    沈轩,祖辈是殇芒大陆的人,穿越到地球,到了他,又重回殇芒大陆。肩上负着沉重的担子,恢复武侠宗,统一殇芒大陆。龙力传承,龙族秘辛,一百零八个宇宙,天界的掌控者?天界,神魔两族与龙族又有怎样的瓜葛?其中,又会繁衍怎样的爱情故事?
  • 惊天暴动

    惊天暴动

    一条活鱼摆在面前不同的厨师可以弄出不同的味道,同样一个重大的历史题材,由于作者选材角度、语言风格的不同,其艺术效果也就不一样。天国史料浩如烟海,各种各样的记载名目繁多,单纯去看那些资料会感到头疼。如何形象地再现那段历史,较为真实合理的刻画人物和事件,是我几十年的追求。
  • 暮雪纷飞

    暮雪纷飞

    她是商界显贵曹氏豪门的千金。她与表哥陆家辉自幼指腹为婚,长大彼此相爱。大婚将至,陆氏煤业突遭变故,亿万资产瞬间付之一炬。其寡母陆振瑛见陆家家道中落,大势已去,她居然落井下石坚决要求解除女儿的婚约。为达成目的,她不惜与哥哥手足相残,最终将其逼上绝境。面对自己运筹帷幄的胜利,向来流血不流泪的她痛哭流涕。陆家恨她入骨,女儿恨她薄情,可又有谁知道她的难言与苦衷?可她还是身不由己的将抵死反抗的女儿用药放倒,送上了另一个男子的床。大婚之夜,她割腕自杀。绝地逢生处,她能否再与初恋情人破镜重圆呢——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这样写作最高效

    这样写作最高效

    本书是一部专门针对中、高考作文的训练书,旨在帮助中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快速、准确、高效地写出好作文,在考试中获得高分。本书在内容上紧扣考试大纲要求,准确地把握考试内容;在形式上紧跟中、高考话题文的发展趋势,取材典型,重点突出,是中学生理想的作文训练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