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85800000001

第1章 皇权的羽翼--大清军机处(1)

袁灿兴

一军机处的创设

中国历代皇帝面临的一个问题是,他必须集中权力,以确保皇权独尊;但又必须适度放权,以让臣子们去处理纷繁复杂的事务。在分权与集权之间,如何做好平衡,是考量皇帝执政能力的重要标准。

明初朱元璋一度曾废除相权,以清除其对皇权的威胁。至明成祖时,因为政务繁忙,选了七人入值文渊阁,帮助皇帝处理政务,在此基础上,内阁发展起来。初期的内阁并无正式身份,内阁成员不过五品,被视作是皇帝的顾问和机要秘书。内阁出现后,其地位日益重要,皇帝的诏书谕旨,无不出于内阁之手。内阁成熟定型后,内阁首辅的地位相当于宰相。朱元璋绞尽脑汁想除去的相权再次出现,且权力日益增强,并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皇权。

而内阁对皇权的分散,则来自“票拟权”。明代各级官吏递交给皇帝的公文,首先要送到内阁,由内阁用墨笔在纸条上先拟旨,然后贴在公文上交给皇帝审定。皇帝如果同意,就用朱笔批改,即“批朱”。一般而言,皇帝都是“照阁批朱”。皇帝对“批朱”这样的差事感到腻烦,于是设立了司礼监秉笔太监来帮助自己“批朱”。这样,只要内阁摆平太监,双方合作,也就能操作一切政务,这也是明代太监得以弄权的一个重要原因。内阁权势一大,也出现了如张居正、严嵩这样的权臣。

清室未入关之际,已有议政机构,即“议政王大臣会议”。议政王大臣会议(又称“议政处”)由皇太极设立,权势极重,是清廷“会议国家机要事宜”的机关。议政王大臣最初是武职,以适应战争需要。入关之后,开始重视“文治”,相应地文官增多。对用人行政、军国大事,议政王会议有议论权,无决定权,最后的决定权在皇帝手中。清室曾照搬明代制度,设置内阁,但有议政王会议凌驾于内阁之上。议政王大臣会议对皇帝形成了一定的制约,并对皇帝的决策产生影响。皇帝如果得不到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支持,其政务也难推行。清廷还借鉴明朝的政治机构,设立了内阁与六部。对于内阁的弊端,皇帝也是洞然于心,可治理天下却又离不开内阁。

康熙朝为消除议政王大臣会议、内阁的影响,于1677年设立南书房,与议政王会议、内阁三足鼎立。南书房设在乾清宫西南,本意是让翰林院的官员在此间陪皇帝研究学问,吟诗作对。陪伴皇帝,自然得挑选才学优异者入值,这些人称“南书房行走”。

康熙所挑选的都是当世之名士,如王士祯、查慎行、高士奇、方苞、沈荃、等。入选者除了名气与才华之外,还得接受康熙亲自面试,以判断是否可用。由于汉人读书好,学问高,自然入南书房的占据多数。

招了一批才华横溢的人在身边,康熙就让南书房根据自己的意思起草各类诏令,拟写谕旨,这样南书房得以干预政务。在南书房重要性日益提高的情况下,其工作人员的选择标准开始提高,也更注意保密性,南书房渐渐地成为了皇帝的御用秘书机构。南书房这个地方,除了康熙及工作人员之外,绝无外人可到,极其机密。工作人员也都“慎密恪勤”,注意保密。

总体说来,南书房分散了议政王会议和内阁的权力,而因其形式灵活,依附于皇帝,可控性强,保密性佳等特点,使它备受康熙青睐,也为军机处的成立提供了雏形。

雍正登基之后,培养亲信大臣,打击朋党,整顿吏治,集中皇权,又在思想领域打击异端,争夺舆论阵地,宣传清廷统治的合法性。在此过程中,雍正已开始构思创设一个政治机构,这个政治机构专属于皇帝,由皇帝任命,唯皇帝是从。这个机构效率极高,又具备保密性,但却没有专属府衙,也没有专门官吏。它既能满足皇帝集权的需要,又能高效地处理军政,控制思想,预防朋党。雍正七年,带着这个机构的蓝图,雍正一手创设了影响清国国运,主持清国大政一百八十三年的军机处。

就雍正而言,创设军机处有多重动机,而直接契机则是对准噶尔部的用兵。

有清一代,对于天下大势有着清晰的主线,即:要经略中原,就要联盟蒙古各部;要得到蒙古支持,就要控制住藏传佛教;要控制藏传佛教,则须保持对西藏的影响力。清初,西藏一直处于蒙古和硕特部的控制之下,与清廷关系和睦,彼此相安无事,直到准噶尔人出来争雄。

准噶尔(又称绰罗斯)部本是蒙古四卫拉特(准噶尔、和硕特、杜尔伯特、土尔扈特)的一部,在历史上四卫拉特分化演变,彼此争雄(卫拉特在明代音变称为瓦剌)。至十七世纪,由于内部人口压力,土尔扈特转向伏尔加河流域发展,和硕特部则向青海、西藏发展,并控制了西藏、青海。

到了康熙年间,雄才大略的噶尔丹崛起于草原,并向康熙发出挑战,终于引发了康熙的三次亲征。康熙三次亲征,虽击败噶尔丹,却未能铲除准噶尔部的势力。在噶尔丹侄子策妄阿拉布坦统治下,准噶尔部虎视眈眈,待机而动。对清廷来说,准噶尔乃是最大的威胁。

早在雍正四年,雍正就已经开始准备对准噶尔用兵。雍正汲取康熙朝对准噶尔部多次用兵仍不能奏效的教训,特设军需房,整合六部与各省力量,集中财力人力物力,为军队提供充沛的后勤支持。军需房以允祥、张廷玉、蒋廷锡三人秘密办理,精心策划,使得用兵西北的军需物资皆出自库帑,而不额外从民间征募,“经理二年有余,而各省不知有出师运饷之事。”

到了雍正七年,军需房又演变为军机处,处理军机要务。创设军机处,既是对准噶尔用兵的需要,也是集中权力的需要。军机处创设之后,早先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徒具虚名,议政王大臣成为了虚衔,无应办之事,有名而无实,在乾隆年间最终被裁撤。南书房虽仍为翰林入值之所,但已不参与政务,主要负责文词书画。但入南书房行走却一直是清代士人心中的最大荣耀,皇帝也常让亲信大臣入南书房作为奖励。

军机处创设后,在隆宗门内办公。隆宗门是内廷与外朝联系的重要通道,非奏事待旨及宣召,即使王公大臣也不得私入。军机处设在此处,既方便办公,又可以保密。不过此时的条件比较简陋,在隆宗门内军机处只是临时搭建了小板房,天寒地冻时,办公极为辛苦。随着军机处工作的繁忙,开始修建砖房作为值庐。

张廷玉在任时,奠定了军机处的基础,使得军机处成为维系清廷统治的重要支柱,如后人所言,“军机处初设,职制皆廷玉所定。”经张廷玉改革,奏折成为一种正式制度。张廷玉订立规制,凡是臣子奏报一般事务,用疏,由通政司递交,皇帝的回复则由内阁拟旨。奏报重要事务,用折,由奏事处递交,这样奏折就成了正式文书。奏折是直接上奏,省去了中间的流通环节,保密性强。借助奏折制度,皇帝可以直接控制国内一切事务。更重要的是,通过奏折制度,各级官僚彼此监督,可以分散权力,防止结党,有利于强化皇权。

在张廷玉的主持下,廷寄也成为了正式制度。廷寄也称廷寄谕旨,它的特点一是保密,二是高效。军机处建立后,在张廷玉的主持下,军国大事,凡归军机处办的事情,不论大小,均在当日办完,绝不积压。军机大臣当面聆听皇帝指示,草拟文书,形成谕旨,不经内阁,由军机处直接发下。

谕旨由军机处密封,函面上书“办理军机处封寄某处某官开拆”或“传谕某处某官开拆”。军机处用寄信的方式,将廷寄直接送达负责臣子,不经过中间环节,保密性强。密封好的廷寄交给兵部,依据内容的紧急程度决定投递日行里数,书写“马上飞递”的上谕,由各地驿站日行三百里递送,最为紧急的事务,以六百里加急递送。廷寄到达后,须由受命者本人拆阅,不许其他人代拆。阅完谕旨后,受命者要将谕旨到达的时间、谕旨的内容、如何办理,再向皇帝回奏。

“廷寄”制度建立后,内阁被彻底架空。此后,内阁不过是颁发一些象征性的重大政令,如宣战、议和、大赦、巡幸、谒陵、重大案件的处理结果等。通过军机处的“廷寄”、“奏折”制度,皇帝直接而高效地处理着帝国内部的事务。

雍正赏给张廷玉的最大的礼物,则是配享太庙的无上殊荣。太庙是供奉皇室神位的地方,立下大功的功臣,经过皇帝批准,也可以供奉在太庙,这是无上的尊荣,是中国历代帝王给予立下巨功的臣子的最大奖励。雍正八年六月,皇帝下诏命大学士鄂尔泰、张廷玉,因辅佐有功,身后配享太庙。有清一代,臣子得配享太庙者不过二十六人。二十六人中,有二十三人是满人,另有两名蒙古贵族策凌和僧格林沁,张廷玉是配享太庙的唯一汉人。

二军机大臣

军机处的负责人军机大臣,俗称“大军机”,又称“军机处行走”。清代官场上的“行走”,指凡以原官在不设专官的机构兼职、入值或当差,称某处“行走”,由皇帝挑选内阁中的满汉大学士、各部尚书、侍郎等三品以上亲信大臣担任。大学士、尚书、侍郎等,虽然名义上到军机部上班是兼职,但基本上都在军机处办公。各部官员入军机处后,仍然保留在原衙门的职务,一旦离开军机处,则回原衙门继续当差。军机大臣属于任务性质,而非定制官衔,无品阶,也无俸禄。

军机处创立初期,既无专门衙署,也无专门官员,所有官员都从各部调来,作为兼职,是为“有官无吏”。军机处成立以后,内阁仅负责处理一些象征性的国家事务,军机处则成为统治机构的中枢。有清一代,如果内阁首揆不兼任军机大臣,则有宰相之位,而无宰相之权。军机大臣如果不入内阁,则有宰相之权,而无宰相之位。如果二者兼得,方为仕途圆满。

军机处创设后,由雍正亲选满汉大学士、尚书兼任,人数初期并无定额,只有最得皇帝信任,且熟谙政事者方能得任。首任军机大臣三人,分别是怡亲王允祥、大学士张廷玉、大学士蒋廷锡,以允祥为首席军机大臣。军机处初创时,军机大臣不过三人,此后逐渐增多,一般为五人,至后期扩为六七人。军机处中满汉大臣的人数并无明确规定,但在选用军机大臣时,须考虑满汉平衡。

乾隆登基之后,一度将军机处改名为“总理王大臣会议”,并削减军机处权能。不久后他发现,雍正创设的军机处,对于维持统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遂在乾隆二年十一月二十八日重新恢复军机处,并以鄂尔泰、张廷玉、讷亲、海望、纳延泰、班第六人为军机大臣,办理一切事务。

雍正朝军机处创设之初,以允祥为首席军机大臣,至乾隆一朝,则无亲王入军机处。嘉庆四年,因为擒拿了和珅之后,国务繁忙,军机处缺人,嘉庆就让成亲王永瑆入军机处帮忙。过了不久,嘉庆觉得不妥,亲王辅政,位高权重,容易滋生弊端,遂让成亲王永瑆退出军机处,并规定此后王公不得入军机处,以免专擅。

但在军机处以后的历史上,亲王入军机处的并不罕见,如恭亲王奕訢就长期主持军机处。光绪朝亲王入主军机处的更多,如礼亲王世铎、端郡王载漪、庆亲王奕劻、醇亲王载沣。光绪年间,军机处基本上由亲王控制。之所以违背祖先之制,以亲王入军机处,慈禧在懿旨中解释道:“自垂帘听政以后,处理时局,不能不用亲藩。”慈禧垂帘听政本来就不符合祖先之制,干脆拉着亲王们入军机处,一起叛离祖先之制。

据统计,在军机处存在的一百八十三年(1729-1911年)里,有二十九人担任过首席军机大臣,其中有七个亲王,任职共五十二年;还有十四名是旗人,任职共九十三年;而汉人仅八位,任职共三十八年。

军机大臣的任用,既无任职时间限定,也无选任标准,由皇帝心意而定。由于军机处成为事实上的中枢机构,军机大臣一般必须具备三品以上官衔。但在实际操作中,很多时候一些低品级官员也被越级提拔。

乾隆曾提拔军机章京吴熊光做军机大臣,和珅对此举加以反对,认为吴熊光品级低。不料乾隆立刻将吴熊光提拔为三品衔,让和珅无话可说。嘉庆十六年,军机章京卢荫溥被加四品衔,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咸丰年间,军机章京穆荫越级提拔,以五品衔的身份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这样,军机处就出现了五品的军机大臣。

军机大臣名义上是共同议事,实际上由首席军机大臣做主,“军机大臣多至六七人,而权实操于领袖,新进者画诺奉行,徒拥虚名也。”

各省发来的奏折,如果皇帝发给军机处商量,则先由首席军机大臣阅览,然后再由他指定某位军机大臣翻阅,未经指定的军机大臣不得观看。军机大臣被召见时,可以各抒己见,一般由首席军机大臣首先发言,其他军机大臣发言时不大会悖逆首席军机大臣的意思。

但在一些时候,有的首席军机大臣明哲保身,懒得说话。如乾隆晚期的首席军机大臣阿桂,与和珅同值军机处。由于和珅权势嚣张,又备受乾隆信任,阿桂每次被召见时就闭目养神,不发一言。和珅实际上成了首席军机大臣,但和珅还得在皇帝面前表现出对阿桂的尊重,对一些重要事务要征求阿桂意见,阿桂则含糊支吾,不知所云。

早期军机大臣被皇帝召见时要跪在地下,天寒地冻,一跪良久,有大臣当场昏厥过去的。到了乾隆时代,为了表示对军机大臣的体贴,在召见军机大臣时赏赐毡垫,名义上叫作“赐坐”,实际上是跪在毡垫上。每日召见时,军机大臣须长跪良久,很是辛苦,所以军机大臣之间传有秘诀,无论奏对何事,都要简明扼要,浅显明白,用几句话说清楚,不劳皇帝再问。

军机大臣要轮流在军机处值宿,以备皇帝随时召见,提供意见。召见一般每日一次或数次,商量各种军政要事。皇帝至圆明园,或秋狝木兰、热河避暑时,除安排个别人留京办事外,其他军机大臣都要随行,随时准备接受皇帝咨询。

自军机处设立后,军国大事概由军机处负责。用兵时,由军机大臣决定战略方针,皇帝批准之后,再以谕旨发往前方。前方将领的请示,经由军机处讨论,奏报皇帝批准后,再发往前方执行。至于用兵时的兵马粮秣,山川地形,人文地理之类,概由军机处主持策划,这也是后世参谋本部的雏形了。

乾隆年间,时常以军机大臣为经略,至前方统领军队作战,在乾隆的十全武功中,如大小金川之战、缅甸之战,都由首席军机大臣至前线指挥作战。这些在前线的军机大臣,如果能获得胜绩,自然能获得绘像入紫光阁的荣耀,如若大败,招来的就是杀身之祸。第一次金川之战中,首席军机大臣讷亲在前线久战无功,被乾隆下令以遏必隆宝刀处死。首席军机大臣傅恒是乾隆的小舅子,备受宠幸,可在缅甸之战中染病不起,久战无功,退兵回国后不久病死。在太平天国起义爆发后,首席军机大臣赛尚阿奉命前往广西镇压,出京时竟号啕大哭,后来失败,被罢职充军。

同类推荐
  • 宋朝十讲

    宋朝十讲

    中国历史绵延流长,千百年的风云际会,形成了丰富的人生智慧,曾经在历史舞台上活跃过的芸芸众生无不留下了自己的踪迹,这对于我们是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宋朝可能是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让人感到困惑的朝代之一,它的丰富、复杂和矛盾构成了其纷繁的历史。宋朝是一个柔弱但发达的朝代,在三百多年的历史中,上演着争斗与杀戮、变法与保守、中庸与衰败的一幕幕场景。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与人生。宋朝可能是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让人感到困惑的朝代之一,它的丰富、复杂和矛盾构成了其纷繁的历史。本书揭示了宋朝历史和文化的特点和规律,是一本宋朝历史和文化的专题性读物。
  • 紫禁城

    紫禁城

    龚学敏以他诗歌追求的纯粹与华丽,为人们耳熟能详的紫禁城重新进行了整体解读,他独自置身其中,演变万般模样,穿龙袍、起龙驾、执令牌、伺贵妃、开启深锁重门,穿行千里烟云,让人别开生面。
  • 明代:最后的汉家王朝

    明代:最后的汉家王朝

    讲述了明朝(1368-1644年)由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历经十二世、十六位皇帝、十七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人建立的封建王朝。
  • 拍案说史:中国历史的策略与方法

    拍案说史:中国历史的策略与方法

    历史是什么?历史就像是一幕幕相互关联的多幕剧,在绵延几千年的历史中不断上演。历史的素材人人都可以拿来再加工把历史事件放在特定的时空背景之下去思考,历史就会像万花筒一样展现出各式各样的图案。历史之所以成为后世研究的样本,就是因为它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智慧的线索。这些线索,就是历史中的策略与方法;这些经典的策略与方法,至今仍是现代人的智慧源泉。策略是行动方针,方法是执行方案,它们都是在特定思维下产生的应对措施。在同样的处境之下,不同的人往往会选择不同的应对方法,正是因为他们具有不同的思维。古人用他们的经历不断验证了这些道理,也用他们的策略与方法留下了一个个成功或失败的案例。
  • 年轻人不可不知的108件世界大事

    年轻人不可不知的108件世界大事

    《年轻人不可不知的108件世界大事》这本书便是从多如牛毛的历史事件中精选出来的最重要的108件世界大事。因此它可以被认为是世界史的浓缩本。本书通过对其进行简要的介绍,让读者了解历史事件发生的社会背景,重温事件发生的历史过程,知晓它发生后所产生的历史意义。正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希望读者从这些历史事件中汲取营养,获取有益于人生的经验。
热门推荐
  • 医妃倾城

    医妃倾城

    她是医术高明的现代穿越人,为了自保扮成无盐女,想借着医术发家致富奔小康,保护娘亲。却被势利的亲爹、阴险的后娘、娇宠的妹妹给推向了“火坑”。他是战无不克、攻无不胜的战神三王爷,大火烧伤成了面具男,从此后心性大变,嗜血冷酷,令人闻风丧胆。一场有预谋的替嫁,让无盐女遇上了面具男。大婚之夜,独守空房,新郎一夜未归。第二日,小妾挑衅,拿这个正牌王妃当猴耍。为了娘亲,为了银子,她咬牙忍了。我就是胆小如鼠怎么了?白天,她钻狗洞乔装打扮去行医,晚上闷在房里配制独家秘制丸药。日子过得风生水起,波澜不兴,离她的目标也越来越近。可是那个新郎忽然来了兴致,半夜三更骑在墙头上候着她。尼玛,这人不是个冷血动物吗?怎么忽然对她这个无盐女感兴趣了?难道是美女见得多了看腻味了?片段一:白天辛劳了一天,回去之后才知道贴身丫头被小妾给打了,古若雅顿时那个气啊。我不折腾当我是病猫还是怎么的?她抄起自己研制的独门秘制炸药就到了小妾的院子里,见面先甩了一个大嘴巴,打得小妾措手不及。仆妇们上来要抓打她,她冷冷一笑,“泰王府莫非没有了规矩了?既然王爷忙于政务,我这个王妃也得为他分忧了。”手一扬,一个白色的弹丸朝小妾身上招呼过去,轰隆一声过后,小妾变成了一个黑人。某王爷听了唇角微翘,看都不看一眼被炸得一脸黑灰的小妾,淡淡道:“她是王妃,怎么处置你们是她的权力!”片段二:月黑风高夜,她背着一口袋面粉吃力地来到王府的墙外,想从墙洞里钻进去,发现却被人给堵上了。正急得要跳墙,才看到墙头上不知道什么时候竟然骑了一个人,那人还悠闲地问道:“王妃好雅兴,喜欢半夜三更翻墙啊。”某女只觉得心里一阵悲哀,完了,事情穿帮了。
  • 霉女穿越制霸后宫:蛮妃难宠

    霉女穿越制霸后宫:蛮妃难宠

    他气宇轩昂,他铁血冷俊,他运筹帷幄,他傲然独立,总之——他帅翻一条街!可是,他不是她的菜啊!虽然他是她名义上的老公。她喜欢的可是激情型,虽然男配年纪小了点,不过,没关系,小正太也是她喜欢的型。所以,握拳!小正太,等着她来吧!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女皇请你狠一点

    女皇请你狠一点

    宋清瞳,北秦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荒淫无耻,死于男人的算计!双眸再睁,她已非她。唇边一抹狡黠的微笑,她是来自现代的超级腹黑女,谈笑间,将一切算计踩在脚下。曾经人人避之如蛇蝎,如今却引来桃花朵朵,他们是真心爱她,还是另有所图?当淫荡背后的真相一点点揭开,她该如何抉择?【片段1】“宫里什么时候请的道士?”宋清瞳见一位道士打扮的人坐在凉亭里。“皇上说的是青峰观的主持吧,三个月前您邀他进宫讲道。”玉儿回答。“他到现在还没走?”“皇上以全观道士的性命威胁,留他在宫里,赐封文贵君,还准他穿道服。”宋清瞳脚底一滑。“不止文贵君,法良人和澄良人也是皇上礼佛时顺道捎回来的。”玉儿唯恐天下不乱补充道,她看见文贵君对面坐的好像是澄良人,还是一次说干净为好。【片段2】“皇后有话不妨直说。”宋清瞳放下茶盏,扯了半天没见他说正题,她的时间很宝贵。“……这些天,皇上一直召华贵君侍寝?”上官潋月犹豫一下,板起面孔问。“皇后有异议?”宋清瞳好整以暇,原来他拐弯抹角就是问这个。“华贵君出身低微,不配令皇上诞下龙子。”宋清瞳扑哧一笑,嘲弄道:“皇后的意思是,你更有资格?”“皇上以为如何?”袍袖一展,将她圈进怀中。
  • 金牌世子妃

    金牌世子妃

    ”--情节虚构,帝后大婚当日,我若不死,请勿模仿,她性情大变。杀出一条血路只为报仇……当他们再次重逢,他深情拥她入怀,她看着心爱之人背弃誓言另娶他人;悬崖之上,她指天发誓,她却将匕首刺穿他的胸膛:“黄泉路上太孤单,必卷土重来!劫后复生,总的有人陪着我才行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刀马旦

    刀马旦

    周海亮,《读者》、《思维与智慧》等杂志汁签约作家,《新锐作家》、《小小说火山屏》、《月明中》等文学刊物顾问,最受青少年喜爱的作家之一。周海亮的文笔很细腻,很温馨,文章虽短,呈现出的却是一个完整的世界。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恶魔老公

    恶魔老公

    结婚当天,他带着别的女人公然出现在婚礼上。他说:“唐洛薇,这是我的女人,以后她会和我们住在一起,以后这个家除了我之外,她说了算。”“裔哥哥。”“我说过不许再叫我哥哥,我不是你的哥哥。”新婚之夜,他把她推向了另一个男人,那个男人是他的好友,一个喝醉酒完全不知道在干什么的男人。他说:“唐洛薇,今晚你的任务就是取悦他,一直到他满意为止。”韩裔菱角分明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冰冷异常,仿佛这一切的一切都与他无关,而她唐洛薇在他面前只是一个陌生人。“裔哥哥,我只要你幸福。”…“裔哥哥,请你原谅我,我不能兑现我的诺言,对不起…”…“裔哥哥,你可以爱我吗?”…“裔哥哥,为什么你不爱我?请你爱我好不好?我真的可以的,求求你…”那一晚,她卑微的哀求下,她终于成了他的人,而她也终于鼓起勇气离开他,彻底的离开他的世界。PS:如果你看了五章觉得乏味,那么我介意你从《020求婚》这一章开始看,后面的内容比较精彩。看了后面之后,你在决定要不要继续回过头去看,因为这样比较清晰一点。亲亲婷婷深蓝做的精美视频:?pstyle=1不错哦,我觉得歌曲很对应这个故事。亲亲bobobobobobo做的精美视频:?pstyle=1据说这是她的处女作,第一次做的视频。歌曲名:不哭了(许慧欣)(本文看完只需483个潇湘币)
  • 我快要碎掉了

    我快要碎掉了

    本书试图以我们大多数人外化的存在状态:寻与不寻,猎手与猎物,探寻与之或对立或模糊或平行的内心世界。坏坏和走走相遇,一个寻者,一个等待者。他们相恋,交流,写作,倾诉,分手。“这种悲伤是他们两个人的:无法得到爱的悲伤,无法释放爱的悲伤。她就像个溺水的人,双手挥舞,试图抓住任何可以抓住的东西。每一段感情其实都是生命的一次充满希望的挣扎,只有这种挣扎才能证明,她还活着。”就像一些梦境、一些对话、偶发事件、读过的诗歌、看过的小说、一次旅行、某次不起眼的悸动,会触动我们深藏的真实。它不只是在讲一个故事,它需要你放下防备、放下束缚、放下犹疑、放下立场,梳理被遗忘或正被遗忘的片段,走进自己,才能走进它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