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78400000009

第9章 知识分子要坚守科学与民主(9)

家里挂着周有光和张允和夫妇各个时期的合照,从照片上可以看出,张允和年轻时容貌如花,晚年雍容大方,总不失大家闺秀的风范。二○○二年八月十四日,张允和安然去世,享年九十三岁。望着照片,周先生悠悠地回忆:“我们的照片从我很小的时候就有,但是‘文化大革命’都扫光了。我当时是反动学术权威,在农村改造,家里没有人,造反派占了我们的房子,东西都随便扔。现在有的照片是亲戚多余或者复印给我们的。我们对财产都看得很淡,觉得是身外之物。许多人都问,你们度量为什么那么大?有人说,你们所以那么大气,因为你们娘家、祖先都是有钱,钱看惯了就不新鲜了,我想也有道理。佛教里有一句话,你对身外之物看得太重,你的精神就痛苦了。”

采访将近结束时,问起周先生的长寿之道,周先生笑着回答:“有一次,我去医院做检查,填一个表,我写了九十七岁,医生给我改成了七十九岁。又有一次,一个医生问我长寿之道,我说你是医生怎么问我啊?很多人都问过我这个问题。以前我没有考虑过,但是后来思考了一些有道理的方面:我的生活有规律,不乱吃东西。以前我在上海有一个顾问医生,他告诉我大多数人不是饿死而是吃死的,乱吃东西不利于健康,宴会上很多东西吃了就应该吐掉。还有一个有趣味的事情,我有很多年的失眠症,不容易睡着。‘文革’时期我被下放到农村,我的失眠症却治好了,一直到现在我都不再失眠。所以,我跟老伴都相信一句话:‘塞翁失马,焉知祸福?’遇到不顺利的事情,不要失望。有两句话我在‘文革’的时候经常讲:‘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这是古人的至理名言,很有道理。季羡林写过《牛棚杂忆》,各种罪名,都不要生气,都不要惊慌。这就考验我们的涵养和功夫。我想,首先,生活要有规律,规律要科学化;第二,要有涵养,不要让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要能够‘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采写:李怀宇)

(《最后的文化贵族:文化大家访谈录》,

南方日报出版社,二○○七年版)

周有光:一○五岁从世界看中国

访问者吴虹飞

眼前的小书桌,黄色的漆掉了大半,露出木头纹理,但磨得久了,也不觉得粗糙。眉毛已经全然没有,两道眉骨泛着红润的光,一○五岁的周有光老人端端正正坐在椅子上讲笑话,他说:“很有趣味。”一笑就用手挡在嘴前,好像不该笑得这么开心似的。“人老了,牙不大好。”他调皮地说,“我不讲究吃,可是有好东西我要吃。”

“资本主义是腐朽的,我这种从外国回来的人腐朽思想是很多的,你们听我讲话要小心了。”待在桌前坐定,他摘下眼镜,合上书,将台灯推开些,戴上助听器,手不抖,气不喘。“我们要讲老实话,你们记录的时候,有些话少记录一点好了。”

“我计算过,用电脑写文章之后,我的收入增加五倍。”他举着一只手,手指揸开,很认真。一○五岁的周有光,完全跟得上时代脚步。他知道“谷歌”的纠纷,还差点去看了《阿凡达》;我们用惯电脑,“提笔忘字”,他也会忘;当年他推行简体字,现在却经常忘记简体字怎么写,记得英文怎么说,却记不得中文怎么说。他完全有资格跟记者讲古:“我看着私塾变成了洋学堂,从留辫子到剪发;看着家里面从原来点洋灯变成点电灯,用上了电脑;还有手机,万里之外的人跑到耳朵旁边了。不是过上神仙生活了吗?”

一九五六年,周有光刚从上海来到北京,住在沙滩,外面大雨里面小雨,他自己写了个《新陋室铭》,“房间阴暗,更显得窗子明亮。书桌不平,更怪我伏案太勤。门槛破烂,偏多不速之客。地板跳舞,欢迎老友来临。卧室就是厨房,饮食方便。书橱兼作菜橱,菜有书香。”

改革开放后,换到朝内大街后拐棒胡同,不大的面积被分成四间,已经是特别优待。“后来单位在方庄买了比较好的房子,叫我搬走。我说年纪大了,不活动了,小一点无所谓,半张破桌子、半间小屋子,我不要好的了。我老了,再好也没有意思。再说我是过过好生活的人,不在乎这个。”

“文革”时,下放到宁夏,“大家以为不会回来了,很多人心情很坏,我觉得很好,不是下放这种地方我怎么会来?都不知道中国还有这种地方。过了两年四个月,林彪死了又回来了。所以我不发愁,发愁没有用处。我遇到过许多困难,已经有经验了,觉得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不要慌。”他又半掩着嘴笑了,很自得。他的《汉字改革概论》发行量很大,但“五十年代有稿费的,‘文革’就没有了,我好多书都没有稿费。我们的稿费真少,现在的跟五十年代的差得不太多,物价涨了几十倍了,靠稿费吃饭你要饿死了!”

他不喜欢官场那一套。“国民党里好多重要人物都是我的同学、好朋友,要做官早做了,我不加入;跟共产党很多重要人物也是好朋友。我跟周恩来在重庆就认识,一九四五年国共合作谈妥之后政协成立,他开座谈会总有我;陈毅在上海当市长时,开座谈会总请我,我给他提经济方面的建议。他在很多场合说,‘周有光的建议都很好,但我不在他也实现不了!’但我也没加入共产党。后来胡愈之说,没有一个组织关系不方便,我就参加了民盟,其实什么都不管。《群言》是民盟的刊物,我给他们写文章,二十个编委现在就剩我一个。政协开会,我跟毛主席也碰到过,拍了几次照,但从来不挂。许多人把重要人物的照片挂在墙上,我只挂家里人。”

妻子张允和八十岁时回忆昔日恋爱情景,写了篇《温柔的防浪石堤》,“两个人不说一句话。他从口袋里取出一本英文小书,多么美丽的蓝皮小书,是《罗密欧和朱丽叶》,小书签夹在第某幕、第某页中,写两个恋人相见的一刹那。什么‘我愿在这一吻中洗尽了罪恶!’这个不怀好意的人,他不好意思地把小书放进了口袋,他轻轻用右手抓住她的左手。”虽然她没有用一吻“洗尽了罪恶”,但从此,“她的一生的命运,紧紧地握在他的手里”。

提到这篇文章,周有光笑了:“恋爱的文章嘛,大家都喜欢看。我老伴去世前一天晚上有朋友来拍照,第二天发病就去世了。她的心脏不大好,九十三岁,去世应该说是自然的了。”他在纸上写下“九十三”这个数字,画个圈,让保姆找来一本张允和的自述文集《曲终人不散》,送给记者,署“周有光代张允和赠”。他始终叫她“我的老伴儿”,质朴情深。

人家看他是一百多岁的长者,常常问他中国的前途怎么样。他说所有的国家都有前途,都是光明的,区别是快一点和慢一点,“我们国家还是发展得比较快的”。

沈从文的本事比我大

南方人物周刊:您跟张允和先生的恋爱故事是大家很感兴趣的话题。

周有光:人家对我们的恋爱很感兴趣,可是我的兴趣在学问上面,不在家庭生活上面,我和她结婚是偶然的。我的老伴儿曾祖父是清朝大官僚,做过两广总督、两江总督。到她父亲的时候,家里败落了,但还是很有钱。她父亲接受了新思想,跟蔡元培、蒋梦麟做朋友,离开本乡,在苏州办了一个女子中学,直到今天还在。我的老伴儿进这个学校,跟我妹妹同班。她到我家里玩,我们很早就认得。我跟她的关系,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苏州阶段,好多人一块出去玩;上海阶段,我们俩往来多了一点;最奇怪的是在杭州又碰到了,杭州风景好,是恋爱最好的地方,这是恋爱阶段了。后来结婚就到外国去了。

沈从文跟三妹(张兆和)的恋爱是另一种。他在中国公学教书,给三妹写情书,三妹找到校长胡适,说他是老师还写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给我。胡适说,他又没有结婚,向你表示好感没有错。这句话讲完三妹就很不高兴,结果胡适第二句话更糟糕,他说我跟你父亲也是朋友,要不要我跟你父亲讲讲?三妹气得扔下信就走了。(大笑)沈从文本事比我大,你不理我信照样写,你看也好不看也好,一封一封来。他们后来到了山东大学慢慢好起来。我说沈从文脸皮老厚的!我一点不用追,我跟老伴儿是流水式的,他是冲击性的。

南方人物周刊:据说您给张允和先生写信说,“我很穷,怕不能给你幸福。”是真的吗?

周有光:对。他们家太有钱了!我们家也是大家,但太平天国把我们家打掉了。那时我很穷,我说我害怕不能给你幸福。她回了十页纸,说,幸福是要靠自己创造的。我们在杭州很有趣味,礼拜天去玩,不能手牵手,走路还要离开一段。一个和尚跟在我们后面,我们走得快他也走得快,我们走得慢他也走得慢,故意听我们讲话。后来,我们在一块大石头上坐下来,他坐在我们旁边,问我,这个外国人来中国几年了?我说来了三年了。他说怪不得她中国话说得这么好!我的老伴儿鼻子比普通人稍微高一点,他以为她是外国人!

南方人物周刊:您觉得金钱对婚姻重要吗?

周有光:可以说重要也可以说不重要。婚姻恋爱本来跟经济没有关系的,可是在这个社会里面不能没有钱。有许多人为了钱结婚,也有人为了钱闹离婚,这不是钱本身的问题。我主张恋爱不仅要爱,还要有敬。许多人离婚是因为对对方没有敬重的心。我们两个人吃咖啡、喝茶,都是举杯齐眉,表示敬重。既有爱又有敬,婚姻会比较圆满。我跟我老伴儿,结婚七十年,美满七十年。我一个孙女在美国,买周年礼给我们,发现印好的卡片就到六十年,没有七十年的。人家问我们保姆,他们吵架吗?保姆说不吵架。其实也吵,但都是两三句就吵完了,不会哇啦哇啦让保姆听见。都是为别人的事,不是为两个人的事。我对什么事都是乐观态度,加上我既要爱又要敬的婚姻观,我们很幸福。

要以世界视角看中国

南方人物周刊:您曾将文字的历史分为三期:原始(形意)文字时期,古典(意音)时期和字母(表音)时期,汉字在宏观分期中处于古典时期。这三个历史时期是不是文字发展的必然轨迹?您曾说要让汉字字母化“等五百年吧”,但从更宏观的视角来看,字母化是不是一种历史趋势?

周有光:人类文字发展分几个阶段,不同学者看法不一样,我比较了几十种看法之后,把它分三个阶段,原始文字、古典文字和字母文字。原始文字是不成熟的,它不能全部记下我们想说的,尤其是虚指,有些部分要靠你自己记。汉字是古典文字,重要的古典文字还有两河流域的楔形字、古埃及的象形字和美洲的玛雅文。玛雅文一度失传了,差不多六百年没有人认识,后来一个俄罗斯人把它认出来了。我在一九五六年搞到了俄罗斯的资料,第一个把它介绍过来。可是几年之前举行大规模的玛雅文化展览,只有玛雅文没有玛雅文解释,他们不知道玛雅文已经看得懂了!

古典文字作为符号是很难认的,之后有了字母文字,这是高度思维的结果,也是发展趋势。在咱们国家,有人争论我们的拼音能否成为文字。拼音化有两个含义:广义的拼音化,比如用拼音发短信、给汉字注音,方便了很多到中国来的外国人,他们觉得汉字很难。(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到欧美去讲学,有个教授问我,你们汉字有没有一千个?他以为一千个就不得了了,我说我们通用汉字有七千个。他吓坏了!狭义的拼音化,就是把拼音变成正式的文字,这个很困难。拼音从理论上讲当然可以成为文字,但要真正成为文字,不仅要我能写,还要你能看懂,一百年后的人能看懂。人家问我最短要多久,我说你等五百年吧!

南方人物周刊:您曾举文艺复兴的例子旁证对“华夏文化”应该“温故而知新”,对古代文化的精华加以提高和发展,再创造新的文化。您对当前的“国学热”怎么看?

周有光:民国那时候就有好多人说不要用“国学”这两个字。什么叫“国学”?只是中国有“国学”吗?我就用“华夏文化”来代替“国学”。我主张研究华夏古代的东西,温故而知新。近来复古风很厉害,其中一种是真正的复古,以为古代好现在不好,这是错误的。孔夫子说“述而不作”,先把古代的东西学好,不要乱七八糟自己搞,这个态度开头是很对的,但再进一步就不行了。我们今天要“述而又作”,社会是进化的,我们要学古代的,也要创造今天的。孔夫子是谨慎,说不要创造,其实他创造了很多东西。这就是正确的复古态度,不仅继承,还要发展和更新。

南方人物周刊:除了向内观照华夏文化之外,您一直很关注全球化的问题。

周有光:我是学经济出身,一九五五年全国文字改革会议之后领导让我做文字改革,我就改行了。研究语言文字学时我发现,中国在这方面有很好的传统,缺点是只研究中国不研究外国,只研究古代不研究现代。新时代语言文字的许多问题其实从清朝末年就开始了,古老的语言文字跟现代化不能配合。所以我写成了《汉字改革概论》,把群众的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把文字改革跟现代科学挂钩。当时发行量很大,日本很快就翻译过去了。

我做研究有这种视野--必须从世界来看中国,不能从中国来看世界。比如提出一个问题,汉字在世界历史上占什么地位?这个问题很重要,我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始研究,一直到八十多岁把它写成书,叫作《世界文字发展史》,补充了现代的知识,跟外国联系,把汉字的学问扩大到世界。

前两天我看到这本《许倬云访谈录》,有一段话很对,大意是说过去我们讲爱国,现在全球化年代不能这么讲了。法国人爱法国,德国人爱德国,于是打了两次世界大战。要爱人类,从爱人类的角度来爱国。这种想法在英美很早就有了,我最近写了两篇文章稍稍提到一点,出版社说写得太心急了,不知道读者能不能接受得了。说真的,迟早我们要接受,这是一个趋势。

文化不分国家。但我们这里,《人民日报》好多文章还是老一套,现在大学政治课都是老师讲给天花板听。要从世界看国家,不能从国家看世界,老一套的宣传迟早要改掉的。

我们很多社会科学处于玄学阶段

南方人物周刊:您曾提及历史发展的轨道主要是:在经济方面,从农业化到工业化到信息化,从听任自然到改造自然;在政治方面,从神权到君权到民权,从专制制度到民主制度;在思维方面,从神学思维到玄学思维到科学思维,从迷信盲从到独立思考。您这个轨道的设想是怎么产生的?

周有光:社会的发展可以从好多角度看,主要是三个:经济的、政治的和文化的。经济方面有三个高峰:农业化、工业化、信息化。中国农业化发展特别好,值得骄傲;工业化我们落后了,现在靠引进外包经济慢慢好起来,但这是初级阶段;信息化我们也进入了,比较快,特别是手机。但也在低阶段,最近不是正跟谷歌吵架吗,就是信息化的问题。

政治是从神权政治到君权政治再到民权政治,就是从专制到民主。民主制度三千多年前古希腊就有了,可美国发展得比别的地方快。欧洲传统势力大,有很强大的特权阶级。我常说贪污很简单的,有特权有保密权,当然可以贪污,一民主特权没用处了,所以许多人要反对民主。

同类推荐
  • 拿破仑·希尔:一生的财富

    拿破仑·希尔:一生的财富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所提出的这则法门必会跃然纸上,活脱脱横陈在你眼前,只要你一切就绪,一旦纵身跃出,你就会辨识出它来。不论你是在第一章还是在最后一章里,接收到了它出现的讯号,都要停顿一下,拿个玻璃洒杯来倒立,因为这个场面标示着你这一生中最重要的转折点。你读这本书时务必要牢记,这本书讨论的是真人真事,而非凭空杜撰的子虚乌有,本书的目的是要昭告世人,赁着一则放诸四海皆准的真理,所有一切就绪的人都可以学到该“做什么”和该“怎么做”!
  • 三国人物攻略:亦正亦邪看曹操

    三国人物攻略:亦正亦邪看曹操

    曹操,一个被反复提及的名字。人们喜欢用忠绝关云长、智绝诸葛亮这两个骨灰级大众偶像来和他PK;以此显示他没有关羽真诚厚道,没有孔明料事如神。以他之短比人之长,对于曹爷来说,非常不公平。作者笔下的曹操到底是怎样的呢?
  • 庄子逍遥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庄子逍遥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人生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有着太多太多的智慧等待着我们去汲取、领悟;思想是一片宽广无垠的大海,有着太浓太浓的魅力吸引我们去畅游其中。名家的人生,闪烁智慧的光芒,为我们折射出人生的光彩,波荡出生活的弦音;名家的人生,尽显思想的魅力,引领我们享受心灵的美丽旅途,体味生命的丰富元素。驰骋于睿智的思想海洋,让我们的精神变得充盈,心灵变得纯净而通透。
  • 影响你一生的世界名人: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大师(上)

    影响你一生的世界名人: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大师(上)

    在我们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光芒万丈的人间精英,他们用巨擘的手、挥毫的笔、超人的智慧、卓越的才能书写着世界,改变着历史,描绘着未来,不断创造者人类历史的暂新篇章,不断推动着人类文明的飞速发展,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他们是人间的英杰,不朽的灵魂,是我们人类的自豪和骄傲。
  • 那一世,我遇见了你

    那一世,我遇见了你

    六世达赖仓央嘉措今生今世。雪域高原最纯美、忧伤的爱情。他是世间上最美的情郎,所遇女子都甘心为他倾覆一生。他是雪域上最哀伤的王,苦苦在尘世中挣扎求索,穿越世间三百年的历史,他不爱他的江山,只爱他的美人,一生情意绵绵。他未死也未生,在历史中生与死从来都只是一个谜。他只是带着他最美好的年华,最动人的诗篇……
热门推荐
  • 挽红楼之玉舞九天

    挽红楼之玉舞九天

    红楼新文:挽红楼之侠王宠玉——(十三的男主)。。。。。。。。。。。。。。。孤标傲世携与隐,一样花开为底迟。林黛玉。那样一个绝世风姿的草木之人。红楼一梦几百年、痴情男女泪涟涟。冷月无情葬花魂、三生石刻难成眷。提笔续红楼,只是为着那一个女子,那一个让人怜让人疼让人惜,那样一个“淡淡衫儿薄薄罗,轻颦双黛两弯眉”的绝世风姿的女子——林黛玉!红梦一梦泪尽潇湘。一年三百六十日,风霜刀剑严相逼。金玉缘成,她以为,她的一生,就这样了结在潇湘馆。泣血一遇,红尘俗世再结缘。为了她,他笑看世间。为了她,他翻手为云覆手雨。为了她,他弑君篡位。为了他,她周旋于仇敌之手。为了他,她几番于生死中挣扎。这是她与他的故事,是浴火涅磐后的黛玉与与一个奇世伟男子泣血中重生的故事。更是一对开国帝后相依相扶,一生相守不离不弃留下一世传奇的至尊神话!。。。。。。。。。。。推荐好友晨晨的红楼新文:红楼宫心计之宝钗入宫——
  • 少年儿童要养成的80个好习惯

    少年儿童要养成的80个好习惯

    少年儿童时期是锻炼和培养卓越口才的最佳时机,本书正是基于这一点,从少年儿童自身的年龄、成长环境出发,从基本语言表达、交谈、朗诵、演讲、辩论、即席发言及巧妙问答等几个方面,为少年儿童朋友们提供80个口才技巧。冲破认识与实践的樊篱,让我们在家里、在学校、在社会交际中都能轻轻松松地提高口语表达水平,从而成为口才高手。
  • 世界历代名人情感揭秘

    世界历代名人情感揭秘

    《世界历代名人情感揭秘》对世界历代一百余位各类名人,包括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君王、领导人。影视歌舞明星……隐秘、经典、曲折、具有代表性的情感历程与影响进行了真实、准确、生动、细致的披露、展示和解读。《世界历代名人情感揭秘》重在揭秘,对这些世界历史上的名人,对于他们在情感等方面的精彩故事,有许多最新的、最近的发现、看法或消息,让我们从另一个侧面认识更真实的他们,他们的期待与追逐,他们的欲望与挣扎……
  • 江山为聘:凰权倾天下

    江山为聘:凰权倾天下

    红墙内里,清贵高华,数不尽的悲伤,更是数不尽的阴谋。她情归何处,步步惊心,她出身名门,不过只为保全,度过余生。他情似深海,步步为营,只想与心中的他厮守年华。一场赐婚,十里红妆一朝嫁。一纸诏书,不过只为一人,钟情一人
  • 农产品经纪人读本

    农产品经纪人读本

    《金阳光新农村丛书》围绕农民朋友十分关心的具体话题,分“新农民技术能手“新农业产业拓展“新农村和谐社会三个系列,分批出版。“新农民技术能手系列除了传授实用的农业技术,还介绍了如何闯市场、如何经营;“新农业产业拓展系列介绍了现代农业的新趋势、新模式;“新农村和谐社会系列包括农村政策宣讲、常见病防治、乡村文化室建立,还对农民进城务工的一些知识作了介绍。全书新颖实用,简明易懂。
  • 冷血特工皇后

    冷血特工皇后

    无限好书尽在阅文。
  • 职场非常道

    职场非常道

    面对企业的大事小事,经理人如何统筹兼顾,扮演好管家角色?面对形形色色的应聘者,经理人如何去伪存真,选出最适合企业的人才?面对员工的集体离职,经理人如何稳定员工队伍,保证公司平稳发展?面对美丽的职业诱惑,经理人是进是退,如何权衡利弊?职场是不一样的江湖,混好职场需要大智慧。本书作者结合多年的职场实战经验,如唠家常一样,将非常规的职场生存术向读者娓娓道来。书中反映的职场问题,个个切中要点;分享的管理之道,种种拿来即用。对于正在打拼中的职业人士,本书具有不可多得的借鉴作用。
  • 沙捞越战事

    沙捞越战事

    ,那里活动着英军136部队、华人红色抗日游击队和土著猎头依班人部落等复杂力量。顺利当上了双面间谍,二战时期的沙捞越是日本军队的占领区域,在错综复杂的丛林战争中,本想参加对德作战却因偶然因素被编入英军,参加了东南亚的对日作战。加拿大华裔周天化。一降落便被日军意外俘虏,周天化演绎了自己传奇的一生
  • 疯癫

    疯癫

    胡冰心的孪生妹妹杨子楠在某个深秋的夜晚,独自驾车在七夕街上时发生了车祸。醒来后,不仅失去了记忆,而且变得如惊弓之鸟般弱不禁风,在她调查车祸原因的过程中。胡冰心打听到了一件关于七夕街的骇人事件——常常有人在深夜遇见一位身穿红裙、怀抱白狗的女子。她总是冷不防地出现在树下,又悄无声息地消失不见,如鬼魅般来去无踪。失忆后,杨子楠的家里发生了一连串诡异的事情——原本关严实的窗户会在半夜莫名其妙地洞开;无人使用的电脑会自己启动,一朵艳丽的红玫瑰赫然跳跃到屏幕上;深夜的窗外似乎总有一双眼睛窥视着房内的一举一动……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