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7700000019

第19章 五金 (2)

凡铜供世用,出山与出炉,止有赤铜。以炉甘石或倭铅参和,转色为黄铜;以砒霜等药制炼为白铜;矾、硝等药制炼为青铜;广锡参和为响铜;倭铅和写〔泻〕为铸铜。初质则一味红铜而已。

凡铜坑所在有之。〔山海经〕言,出铜之山四百三十七,或有所考据也。今中国供用者,西自四川、贵州为最盛;东南间自海舶来;湖广武昌、江西广信皆饶洞穴。其衡、瑞等郡,出最下品,曰蒙山铜者,或入冶铸混人,不堪升炼成坚质也。

凡出铜山夹土带石,穴凿数丈得之,仍有矿包其外。矿状如姜石,而有铜星,亦名铜璞,煎炼仍有铜流出,不似银矿之为弃物。凡铜砂,在矿内形状不一,或大或小,或光或暗,或如钅俞石,或如姜铁。淘洗去土滓,然后入炉煎炼,其熏蒸旁溢者,为自然铜,亦曰石髓铅。凡铜质有数种:有全体皆铜,不夹铅、银者,洪炉单炼而成。有与铅同体者,其煎炼炉法,旁通高低二孔,铅质先化从上孔流出,铜质后化从下孔流出。东夷铜又有托体银矿内者。入炉炼时,银结于面,铜沉于下。商舶漂入中国,名曰日本铜,其形为方长板条。漳郡人得之,有以炉再炼,取出零银,然后写〔泻〕成薄饼,如川铜一样货卖者。

凡红铜升黄色为锤锻用者,用自风煤炭(此煤碎如粉,泥糊作饼,不用鼓风,通红则自昼达夜。江西则产袁郡及新喻邑)百斤,灼于炉内;以泥瓦罐载铜十斤,继入炉甘石六斤,坐于炉内,自然熔化。后人因炉甘石烟洪飞损,改用倭铅,每红铜六斤,入倭铅四斤,先后入罐熔化。冷定取出,即成黄铜,唯人打造。凡用铜造响器,用出山广锡无铅气者入内。钲(今名锣)、镯(今名铜鼓)之类,皆红铜八斤,入广锡二斤;铙、钹;铜与锡更加精炼。凡铸器,低者红铜、倭铅均平分两,甚至铅六铜四;高者名三火黄铜、四火熟铜,则铜七而铅三也。

凡造低伪银者,唯本色红铜可入。一受倭铅、砒、矾等气,则永不和合。然铜入银内,使白质顿成红色,洪炉再鼓,则清浊浮沉立分,至于净尽云。

附:倭铅

凡“倭铅”古书本无之,乃近世所立名色。其质用炉甘石熬炼而成,繁产山西太行山一带,而荆、衡为次之。每炉甘石十斤,装载入一泥罐内,封裹泥固,以渐砑干,勿使见火拆裂。然后逐层用煤炭饼垫盛,其底铺薪,发火锻红,罐中炉甘石熔化成团。冷定毁罐取出,每十耗其二,即倭铅也。此物无铜收伏,入火即成烟飞去。以其似铅而性猛,故名之曰“倭”云。

铁

凡铁场所在有之,其质浅浮土面,不生深穴;繁生平阳岗埠,不生峻岭高山。质有土锭、碎砂数种。凡土锭铁,土面浮出黑块,形似秤锤,遥望宛然如铁,捻之则碎土。若起冶煎炼,浮者拾之,又乘雨湿之后牛耕起土,拾其数寸土内者。耕垦之后,其块逐日生长,愈用不穷。西北甘肃、东南泉郡,皆锭铁之薮也。燕京、遵化与山西平阳,则皆砂铁之薮也。凡砂铁,一抛土膜,即现其形,取来淘洗,入炉煎炼,熔化之后与锭铁无二也。

凡铁分生、熟:出炉未炒则生,既炒则熟。生熟相和,炼成则钢。凡铁炉用盐做造,和泥砌成。其炉多傍山穴为之,或用巨木匡围。塑造盐泥,穷月之力不容造次。盐泥有罅,尽弃全功。凡铁一炉载土二千余斤,或用硬木柴,或用煤炭,或用木炭,南北各从利便。扇炉风箱必用四人、六人带拽。土化成铁之后,从炉腰孔流出。炉孔先用泥塞。每旦昼六时,一时出铁一陀。既出即叉泥塞,鼓风再熔。凡造生铁为冶铸用者,就此流成长条、圆块范内取用。若造熟铁,则生铁流出时相连数尺内,低下数寸筑一方塘,短墙抵之。其铁流入塘内,数人执持柳木棍排立墙上,先以污潮泥晒干,舂筛细罗如面,一人疾手撒扌艳,众人柳棍疾搅,即时炒成熟铁。其柳棍每炒一次,烧折二三寸,再用则又更之。炒过稍冷时,或有就塘内斩划成方块者,或有提出挥椎打圆后货者。若浏阳诸冶,不知出此也。

凡钢铁炼法,用熟铁打成薄片如指头阔,长寸半许,以铁片束包尖紧,生铁安置其土〔上〕(广南生铁名堕子生钢者妙甚),又用破草履盖其上(粘带泥土者,故不速化),泥涂其底下。洪炉鼓鞴,火力到时,生钢先化,渗淋熟铁之中,两情投合。取出加锤,再炼再锤,不一而足。俗名团钢,亦曰灌钢者是也。其倭夷刀剑,有百炼精纯、置日光檐下则满室辉曜者,不用生熟相和炼,又名此钢为下乘云。夷人又有以地溲淬刀剑者(地溲乃石脑油之类,不产中国),云钢可切玉,亦未之见也。凡铁内有硬处不可打者名铁核,以香油涂之即散。凡产铁之阴,其阳出慈石,第有数处不尽然也。

锡

凡锡,中国偏出西南郡邑,东北寡生。古书名锡为“贺”者,以临贺郡产锡最盛而得名也。今衣被天下者,独广西南丹、河池二州居其十八,衡、永则次之。大理、楚雄即产锡甚盛,道远难致也。

凡锡有山锡、水锡两种,山锡中又有锡瓜、锡砂两种。锡瓜块大如小瓠,锡砂如豆粒,皆穴土不甚深而得之。间或土中生脉充,致山土自颓,恣人拾取者。水锡衡、永出溪中,广西则出南丹州河内。其质黑色,粉碎如重罗面。南丹河出者,居民旬前从南淘至北,旬后又从北淘至南,愈经淘取,其砂日长,百年不竭。但一日功劳,淘取煎炼,不过一斤。会计炉炭资本,所获不多也。南丹山锡出山之阴,其方无水淘洗,则接连百竹为枧,从山阳枧水淘洗土滓,然后入炉。

凡炼煎亦用洪炉。入砂数百斤,丛架木炭亦数百斤,鼓鞴熔化。火力已到,砂不即熔,用铅少许勾引,方始沛然流注。或有用人家炒锡剩灰勾引者,其炉底炭末、瓷灰铺作平池,旁安铁管小槽道,熔时流出炉外低池。其质初出洁白,然过刚,承锤即拆裂。入铅制柔,方充造器用。售者杂铅太多,欲取净则熔化,入醋淬八、九度,铅尽化灰而去。出锡唯此道。方书云马齿苋取草锡者,妄言也。谓砒为锡苗者,亦妄言也。

铅

凡产铅山穴,繁于铜、锡。其质有三种:一出银矿中,包孕白银,初炼和银成团,再炼脱银沉底,曰银矿铅。此铅云南为盛。一出铜矿中,入洪炉炼化,铅先出,铜后随,曰铜山铅。此铅贵州为盛。一出单生铅穴,取者穴山石,挟油灯寻脉,曲折如采银矿。取出淘洗煎炼,名曰草节铅。此铅蜀中嘉、利等州为盛。其余雅州出钓脚铅,形如皂荚子,又如蝌蚪子,生山涧沙中。广信郡上饶、饶郡乐平出杂铜铅,剑州出阴平铅,难以枚举。

凡银矿中铅,炼铅成底,炼底复成铅。草节铅单入洪炉煎炼,炉旁通管,注入长条土槽内,俗名扁担铅,亦曰出山铅,所以别于凡银炉内频经煎炼者。

凡铅物值虽贱,变化殊奇:白粉、黄丹,皆其显象。操银底于精纯,勾锡成其柔软,皆铅力也。

附:胡粉

凡造胡粉,每铅百斤,熔化,削成薄片,卷作筒,安水甑内,甑下甑中各安醋一瓶,外以盐泥固济,纸糊甑缝。安火四两,养之七日。期足启开,铅片皆生霜粉,扫入水缸内。未生霜者,入甑依旧再养七日,再扫,以质尽为度。其不尽者留作黄丹料。每扫下霜一斤,入豆粉二两、蛤粉四两,缸内搅匀,澄去清水,用细灰按成沟,纸隔数层,置粉于上。将干,截成瓦定形,或如磊块。待干收货。此物古因辰、韶诸郡专造,故曰韶粉(俗误朝粉)。今则各省直饶为之矣。其质入丹青,则白不减;揸妇人颊,能使本色转青。胡粉投入炭炉中,仍还熔化为铅,所谓色尽归皂者。

附:黄丹

凡炒铅丹,用铅一斤、土硫黄十两、硝石一两。熔铅成汁,下醋点之。滚沸时下硫一块,少顷,入硝少许,沸定再点醋,依前渐下硝、黄。待为末,则成丹矣。其胡粉残剩者,用硝石、矾石炒成丹,不复用错〔醋〕也。欲丹还铅,用葱白汁拌黄丹慢炒,金汁出时,倾出即还铅矣。

同类推荐
  • 音乐常识速读(速读直通车)

    音乐常识速读(速读直通车)

    音乐是大自然最原始的声音,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陶冶性情的熔炉,是带走寂寞的使者。音乐有着很多的形式,不同的乐器和演奏方式带来的音乐感受会有所不同,让我们一同走入音乐的这个充满魔力的世界,去了解和感受它吧!
  • 灾祸的降临上(破解人类文明与科学之谜)

    灾祸的降临上(破解人类文明与科学之谜)

    宇宙茫茫,星空浩瀚。亿万年来,宇宙每天都在人类的面前,炫示着她的神奇与伟大,灿烂与深邃。
  • 母亲河,别再流泪

    母亲河,别再流泪

    过流之处,在我们的心中,无不给两岸人民带来无尽的福音,她是那么神圣,河底鱼虾不计其数,是那么美丽丰饶……可现实是:靠着河岸的居民却要去买水饮用,渔民已无鱼虾可捞,母亲河是完美的,污染的河流臭气四溢……听起来让人恐怖、愤怒,面对这些现象,一往无前,我们该怎么办?怎么办?保护我们的河流,保护属于我们每个人家乡的母亲河,它清澈见底,让母亲河两岸的人民在这里安居乐业,让人类与我们的母亲河和睦相处,它惊涛澎湃,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母亲河无私地养育着世世代代的炎黄子孙,如今却变得伤痕累累
  • 我们的冬天哪去了(别让地球抛弃我们)

    我们的冬天哪去了(别让地球抛弃我们)

    臭氧层遭到破坏,地球在发烧!海水在愤怒,冰川的消融和上涨的海水在吞噬着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人类的繁荣已激怒了大自然,大自然在惩戒人类,地震、海啸,鱼类的减少以及越来越多的细菌病毒和即将消失的冬天必将改变着人类,改变着人类生存的家园!如果我们人类再不加注意,那么,若干年以后,地球将成为太阳系中又一个火星!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全球气候变暖会影响到每一个人,人类将不得不为此付出代价。地球是我们的家园,我们作为地球的主人,就应该好好保护地球,倡导文明城市,只要我们不污染地球环境,不浪费地球的能源,发展清洁能源、倡导低碳生活、发展绿色经济,就能让这个城市变得更绿色、更环保。
  • 节约用水科普读本

    节约用水科普读本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节约水资源是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保护水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是建设美丽家园的重要途径。
热门推荐
  • 理论热点·2011

    理论热点·2011

    为深入回答当前干部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我们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梳理出了十二个问题,组织理论工作者撰写了《理论热点·2011》这本通俗理论读物。本书针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我省在实施“十二五”规划过程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力求从理论和政策层面进行分析、解读,作出有针对性和说服力的回答。该书通俗易懂、可读性强,是广大干部群众了解党的理论和方针政策,组织开展形势政策教育的重要辅助教材。
  • 炼狱仙魔

    炼狱仙魔

    一斩将台生死路。八方谁惧我为君!,杨峰,昔日战神的传承者。经历家园破败,亲友离失,怀负战神遗愿,为重集九天神兵,踏上修真。斗天,斗地,斗破所谓的至高至尊;为亲,为情,捍卫那片永恒的宁静。纵横仙魔,谁是谁非,成仙也罢,入魔也罢!今夜狂风乱辰星,一朝云动舞幽冥
  • 你总会路过这个世界的美好

    你总会路过这个世界的美好

    这是一本站在青春的尾巴上的回顾和总结之书。直面内心,砥砺成长,献给80、90两代人的青春自白书。毕业十年了,但我们的青春依然不老。学生、中学教师、出版社编辑、北漂、作家、创业者……伴随着这些不断转换的身份标签,得到或者失去,辛酸还是荣光、荆棘或是迷茫,不管经历着什么,一路走来,我们都在变得越来越强大。这个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致敬我们都曾路过的青春,致敬回忆里想见却不能再见的人。
  • 墨舞纤红

    墨舞纤红

    一缕空之界的灵气飘渺在三界中汇聚幻化成人,隐居山林、闯荡江湖、大闹皇宫。调皮淘气如落尘精灵,落落大方如大家闺秀。生杀予夺,翻云覆雨夜罗刹。不论尔虞我诈的商界,亦或是水深火热的皇朝,且看她如何迎刃有余游闯于天地。天下风云出我辈,一入江湖岁月催。宏图霸业笑谈中,不胜人生……
  • 重生之天才医女

    重生之天才医女

    萧若情,现代中医世家的天才,从小跟在爷爷身边学习中医,等她27岁的时候已经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只是当她的事业刚起步的时候,却因一次意外穿到了一个她未知的世界!萧若情,自小与母亲和哥哥萧云相依为命,是个古武天才,却在一次练武的时候走火入魔,香消玉殒了!当现代的医学天才与古代的武学天才相遇的时候会变成怎么样的存在呢?且看筱筱为亲们打造一个不一样的女主!筱筱不会写简介,但是内容一定精彩,亲们千万不要错过哦文文是宠文,美男,YY,都会有,亲们可以放心的跳坑,绝不弃坑
  • 做合格的共产党员:谈谈共产党员标准

    做合格的共产党员:谈谈共产党员标准

    党员标准就是党章对党员提出的条件和要求,它由入党资格、对党员的基本要求以及党员的权利和义务三部分组成。坚持党员标准,保持党员队伍的纯洁性与先进性,是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重要条件,也是中国共产党有别于其他政党的一个重要标志。从不同角度对党员标准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读。本书有助于广大党员认真对照党章的要求,看看自己在哪些地方符合党员标准,哪些地方还存在差距,从而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不断改进,完善自己。
  • 做才是得到

    做才是得到

    现在,许多人常抱怨生活太苦,想尽各种方法寻求解脱之道。实际上,就算有人告诉了你苦的真相,以及改变逆境、离苦得乐的究竟智慧和方法,但你不相信,就是不去做,最后还是只有在人生中高一脚、低一脚地跋涉,从一种苦陷到别一种苦中,对快乐只有望洋兴叹。本书开示我们:唯有敬畏因果、感恩无常,依靠佛法的殊胜加持,方能挣脱逆境,不怕苦、不怕死,享受人间各种福报利益。如此,人生不同年龄段的所谓“难关”,也只不过是通往解脱的阶梯而已。
  • 初恋41次

    初恋41次

    这个系列的写作动机特别单纯,就是有一些故事想说给一个人听而已。那个人觉得喜欢,我就感到快乐,除此之外没有任何野心。这样的写作过程,居然让我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流畅。我想文字是一个矢量,如果没有急欲倾诉的对象,再大的数值也无处安放。文字的宿命是从落下笔尖那一刻开始,就不再属于书写者——它总有要献给一片天地,一个群体,一个灵魂。
  • 不疲劳的生活

    不疲劳的生活

    本书作者集合十余年的中医临床经验,并遍访全国各领域权威的中医专家,为你量身定做了这本“传统中医养身心正元气秘笈”,力图通过实用、可靠、易操作的全方位疗愈方案,助你摆脱疲劳,生活充满 “精气神”。
  • 中西会通:徐光启

    中西会通:徐光启

    人们常常用“博览古今,学贯中西”这样的话来赞美学识广博的人,然而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真正虚心向西方学习的人并不多,能做到“学贯中西”的人则更少。明代末期奸臣当权,倭寇侵扰,天灾频繁,同时也被人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时期。在这股重实用、重民生的思想解放浪潮中,徐光启无疑是一朵引人注目的“浪花”。《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西会通:徐光启》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徐光启传奇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