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76800000002

第2章 建国初期文学(1)

中国当代文学概述

中国当代文学是现代文学的继续和发展,它的第一阶段开始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于“文化大革命”的发动之初。它继承了我国古典现实主义和古典浪漫主义的传统,吸收了世界进步与革命文学的优秀元素,标志着中国文学进入了崭新的历史时期。

在建国后一段时期,由于漫长的封建文化的禁锢,人民旧有的思想观念意识形态根深蒂固,因此文化规范的形成、文化意识的转变显得非常缓慢,战争在战后的社会生活中留下的影响要比人们所估计的要长久得多也深远得多。人们在进入和平建设时期以后,文化心理上很自然地保留着战争时代的痕迹:实用理性和狂热政治激情的奇妙结合,英雄主义情绪的高度发扬,以及民族主义爱国主义的情绪,对西方文化的本能性地排斥,等等。这种种战争文化心理特征在建国后几十年对人们的行为都有一定影响。

当时的大多数作家在军事胜利的鼓舞下,不可避免地有投合战争文化心理的积极性,他们热情讴歌时代精神,赞美社会新风气,这一时期战争文化规范在文学观念上的表现——诸如自觉强调文学创作的政治目的性和政治功利性,自觉强调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等等,都不同程度地在一些主要创作中体现出来。

受到这种战争心理的影响,文学观念由军事轨道转入政治领域,一方面,开展一系列政治批判运动,改造和批判知识分子的“小资产阶级”意识;另一方面,则要求将文学变成“整个革命的一个组成部分”,当时的文学作品中,充斥着战争心态的词汇,战争文学观念成为主流。

但与此同时,当代文学史发展中仍有一条“五四”新文学的传统若隐若现地存在着、支配着知识分子对社会责任和文学理想的追求。对于中国文学来说,重视文学自身价值这一传统有力地支持了作家们用各种艺术手法来表达对社会的理性看法,以及对文学真实性的追求。正是因为坚守这一传统,许多作家在被不公正地剥夺了写作权利以后,仍然抱着对文学的炽爱,在秘密状态下创作出很多真正有价值的文学作品。特别是从解放区文学的传统下成长起来的作家,他们熟悉中国农村的社会生活状况,对农民的心理有着深刻的理解,对中国民间文化形态也有着独到的认识,他们在创作时,或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了“民间隐形结构”的艺术手法,使作品在为主流意识形态服务的同时,反映出来自于生活最真实的呼声,极富生命力。

在五六十年代,人们认识到,以战争为主题的文化规范及其文化心理与和平时期的经济建设不相适应。为了调整这种不相适应性,毛泽东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试图纠正这种文学发展的倾向,但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到来,收效甚微。

当代文学史的第二阶段以“文化大革命”的发动作为开始。十年的“文化大革命”(1966~1976)使文学遭受了空前的劫难,除了“样板戏”和部分诗歌外,文字创作处于停滞状态,有关“文革”期间的文学状况,我们将在后面专门论述。

当代文学史的第三阶段是以1978年8月开始的“伤痕文学”为标志的。“文革”结束以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了“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方针,在文艺界展开了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讨论。1979年10月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4次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邓小平代表中共中央到会致祝辞,在阐述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时明确提出了“不要横加干涉”的意见,并且承认文艺创作是一种复杂的精神劳动,党“不是要求文学艺术从属于临时的、具体的、直接的政治任务,而是根据文学艺术的特征和发展规律,帮助文艺工作者获得条件来不断繁荣文学艺术事业。”紧接着,1980年中共中央正式提出了含义比较宽泛的“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总方针,1984年第4次作家代表大会中央首次以科学的态度总结了历史上党领导文艺工作存在的缺点,并作出了“创作自由”的许诺。从这一系列的文艺政策的调整中可以看到,一个比较健全的文学环境正在逐渐形成,一种以和平经济建设为特征的新的文化规范也正在显露端倪。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一种新的文化规范的形成不会一帆风顺,旧有的文化规范痕迹也不会立刻消失,人们旧有的传统思维依然在当代社会生活中发挥着一定的影响,譬如,对“文革”后文学发展的整体成就作出消极的估价,对知识分子的总体评价依然保留“小资产阶级”的偏见,对西方文化思想依然采取排斥和拒绝的态度等等。这种思维定势决定了80年代的文学历史充满了过渡时期的特点:新的以和平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文化规范诞生以前必然会经历痛苦的文化蜕变和激烈、充满矛盾的自我斗争。在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方面,每一次新的创作和理论的探索都会引起强烈的反响甚至争论,每一次争论都为推动新时期的文学发展起了一定的作用。因为作家们不断地探索与创新,整个80年代的文学显得生机勃勃。

“文革”结束后,受尽磨难的知识分子终于爆发出了现实战斗精神,老作家巴金率先发表反思“文革”和总结自我教训的《随想录》,鼓舞了一大批中青年作家和文艺理论家继往开来地发展和扞卫这一传统。在“文革”后的80年代文学创作中,老作家孙犁的读书随笔、汪曾祺的小说等,都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特色和美文风格,对当代作家产生过广泛的影响,可以看做是“五四”新文学传统的复活。

这一阶段文学队伍主要是由两代作家构成,一代是在50年代成长起来的作家,他们是在共和国初期的理想主义氛围下步入文学创作的领域,却因为真实地表达了对于社会及人性的感性认识,而在“反右”运动及“文革”中受到不公正地批判与打击。“文革”结束后他们重返文坛,成为80年代文学创作的中坚力量。他们的创作里充满对现实生活的美好憧憬和对人性的赞美,可以说是“五四”传统的精神主题在当代的再现。还有一代是在“文革”中成长起来的作家,他们中大多数人曾经历“上山下乡”,真实体验了民间生活,受到了民间文化的熏陶,所以当他们开始写作时,自然而然地从农村生活中汲取创作素材,由最初的“知青”题材到稍后的“寻根”文学,反映出文学新创作趋向。

80年代,对西方现代主义思潮的借鉴,使得许多作家在实践中日益成熟,拓展了文学创作的艺术空间,丰富了现代文学的艺术表现传统。尤其在现代诗歌的表现形式方面,以“文革”时期知识青年的地下诗歌为源头的“朦胧诗”的创作,与“五四”新文学中的现代诗传统结合起来,形成新的美学原则,恢复了个人话语在诗歌领域的作用。这些虽然是表现技巧上的探索,但对90年代的文学创作却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当代文学的第四个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如果说,80年代是一个在文化上拨乱反正的过渡时代,那么,90年代才渐渐显现出新的文化活力和特点。这种新的特点,对未来的文学发展,以及文学创作的方向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社会急剧转型,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人们的意识形态格局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知识分子旧有的一元化的文化理想被淡化,多元文化格局在不自觉中逐渐形成。在文学创作上则体现为作家放弃了宏大历史叙事,转向个人化的叙事立场,特别是由此走向了对于民间文学的重新发现与主动认同。

90年代,新文学的传统表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一种新的因素成了当代文学的参照。在“五四”以来的文学历史上,大多数时期都处于一种时代“共名”的状态,即某种时代主题支配了一个时期的思想文化,如“五四”时期的“反帝反封建”和“个性解放”,抗战时期的“民族救亡”等。“共名”是时代主题的体现,是作家表达自己社会见解的主要参照。作家通过自身的理解,对时代关键词进行阐述,但在这种文化状态下作家的个人独创性和真实的感受很可能会被掩盖。

与“共名”对立的概念是“无名”,所谓“无名”不是说没有时代主题,而是指一个时代并存着多种主题,文学创作反映了时代的一部分主题,如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左翼文学、海派都市文学、大众消费文学,以及东北流亡文学等多种不同专题,这些风格迥异的文学思潮之间互相冲突,充满了激烈斗争。

90年代的文学具有鲜明的“无名”特征:首先是80年代文学思潮线性发展的文学史走向被打破了,出现了无主潮、无定向、无共鸣的现象,不同风格、不同类型文学走向同时并存,表达出多元的价值取向。

这一时期国家权力意识形态,知识分子的战斗精神以及民间文化结构,文学走向呈现多样性。如宣传主旋律的文艺作品,通常是以政府部门的经济资助和国家鼓励来肯定其艺术创作的社会、文化价值;消费型的文学作品是以获得大众认可、为普通老百姓接受,通过文化市场的促销成功为其目标的;纯文学的创作则是以文化圈子内的行家认可和具有特定文化需求的读者群的欢迎为标志。

90年代有许多作家对于社会以及社会历史的认识非常相近,但他们却以各不相同的方式来抒写并寄托他们所体验到的时代精神面貌,作家的叙事立场也发生了变化,以共同社会理想转向个人叙事。与此同时,文学创作的风格更加多样化、自由化,使一批面对自我的作家在开拓个人心理空间方面的写作实验得以实现。个人立场的文学叙事促使文学创作从宏大叙事模式中摆脱出来,转向更贴近生活本身的个人叙事方式,一批被称为“新生代”的青年作家和女性作家应运而生。

90年代的作家们站在不同的立场上写作:有的继续坚持传统的精英立场,有的转向认同市场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大众消费文化,有的则着眼于思考如何从民间的立场上重新发扬知识分子对社会的责任,有的则专注于极端化的个人世界,勾画出形形色色的私人生活……这种“无名”状态使发展中的中国当代文学摆脱了时代“共名”的制约,在社会文化空间中发出了独立存在的声音。

作家们在相对自由轻松的环境里逐渐形成了属于自己的创作风格,写出越来越多的优秀作品,诸如路遥的《平凡的世界》、王安忆的《叔叔的故事》、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张承志的《心灵史》、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张炜的《九月寓言》、余华的《许三观卖血记》、韩少功的《马桥词典》等,都堪称是中国20世纪最后10年文学界的重要收获,这些作品为本世纪的文学舞台拉上了一道庄严神圣的落幕。

建国初期的中国文学概述

1949年7月2日~19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会,揭开了新中国文学发展史的第一页。这次大会确定了我国文艺运动的方针和任务,促进了文艺队伍的团结和统一。

早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前夕,文艺界就在酝酿和讨论着革命文艺的新使命这个问题了。1949年3月22日,华北文化艺术委员会和华北文协举行茶会,招待文艺界人士,由郭沫若提出了召开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并成立新的全国性文学艺术界组织的会议,得到了与会者的一致赞同。

7月2日,第一次文代大会正式召开,会议代表824人,郭沫若为大会总主席,茅盾、周扬为副主席。这次大会得到了党中央的关怀和支持。在开幕式上,朱德总司令代表中共中央祝贺大会的召开,并对文艺工作提出了殷切的希望和宝贵的意见。朱德说,“我们的国家,在经历重重困难以后,将要达到一个光明的兴旺的时代。我们相信我们的文学艺术,在经历困难时期并且克服自己的缺点以后,一定也要达到一个光明的兴旺的时代。人民是要兴旺起来的,真正和人民站在一起的文学艺术也一定是要兴旺起来的。”这就是党在新时代到来之时对文艺大军的期望。

在大会进行期间,毛泽东主席也亲临会场,向代表们发表了热情的讲话:“你们开的这样的大会是很好的大会,是革命需要的大会,是全国人民所希望的大会。因为你们都是人民所需要的人,你们是人民的文学家、人民的艺术家,或者是人民的文学艺术工作的组织者。”无论是朱德总司令的讲话,还是毛泽东主席的讲话,都包含着一个中心思想,即新中国的文学艺术家必须是为人民服务的。这是新中国文艺发展的根本方向,也是文艺事业得以繁荣的首要前提。

第一次文代大会就是围绕着这个中心议题来讨论文学艺术工作的。会议听取了中共中央副主席周恩来的政治报告、郭沫若题为《为建设新中国的人民文艺而奋斗》的总报告以及茅盾、周扬分别总结国统区和解放区革命文艺运动的报告,着重强调了两个问题:一个是文艺队伍的团结和发展广泛的统一战线的问题,一个是文艺为人民服务、为工农兵服务的问题。经过充分讨论,大会作出决议:“一致认为他们所指出的在毛泽东主席的文艺方针之下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今后努力的方向和任务,是完全正确的。”

此外,还在“大会宣言”中指出:“文艺工作者和劳动人民结合的结果,使中国的文学艺术的面貌焕然一新”,“今后我们要继续贯彻这个方针,更进一步地与广大人民、与工农兵相结合。”

最后,大会产生了全国文艺界的组织——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全国委员会,以郭沫若为主席,茅盾、周扬为副主席。会后,紧接着又成立了全国文联下属的各个协会,如全国文学工作者协会、全国戏剧工作者协会等。

第一次文代大会作为中国当代文学的良好开端,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首先,这次大会根据以《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代表的毛泽东文艺思想体系,确定了文学艺术的总方针,为新中国文艺事业的繁荣发展指明了方向和道路。周恩来在政治报告中指出,文艺工作者应该大力歌颂在革命战争中作出巨大贡献的工人、农民、解放军。郭沫若在开幕词中明确主张,“创造为人民服务的文艺”。他从分析“五四”以来新文艺运动的性质及其历史经验入手,说明了文艺必须和人民大众相结合,这是文艺得以兴旺的必由之路。

同类推荐
  • 花边文学(鲁迅作品精选)

    花边文学(鲁迅作品精选)

    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
  • 光明在我们的前面:胡也频作品精选

    光明在我们的前面:胡也频作品精选

    1925年5月,一天午后三点钟左右,在北京的马神庙街上,有一个二十六岁光景的男子,在那里走着带点心急的神气,走进北京大学夹道去。他穿着一套不时宜的藏青色西装,而且很旧,旧得好象是从天桥烂货摊上买来的货色,穿在身上不大相称,把裤筒高高地吊在小腿肚上……
  • 我的眷念在远方

    我的眷念在远方

    精选了刘国学创作的十四篇散文和五十六首散文诗、抒情诗、格律诗。
  • 诗神远游:中国如何改变了美国现代诗

    诗神远游:中国如何改变了美国现代诗

    《诗神远游:中国如何改变了美国现代诗》作者在二十年来的教学研究中,不断收集材料,全力重写,把考察时段上溯十九世纪,下及当代,细绘出“未来—变化—变后之变”三阶段大场面,并且以这个大规模考察作背景,作出令人信服的分析:中国的诗学,哲学,宗教,是美国诗现代转型过程中的关键影响。
  • 那些渐行渐远的爱情

    那些渐行渐远的爱情

    这个世间,无论是否亲人,有爱,便不会寂寞。谢谢命运赐我们不相尽同的忧喜哀乐,谢谢于千万年间千万人间千万种相遇之间的这一场遇见……书中融合了爱情、亲情、友情等,对当下都市女白领们的小资情调作了细腻、感人、真挚的抒发和阐释,知己般倾听她们的心声,闺密般大慰这批女人的情愁之苦。这些情感和执着,如静静的花溪潺潺,温润着我们在劳碌生活中日益冷漠的心,亦如花香洇染,如片云微度,走过成长的迷茫,有一种感动和感悟悄悄落在心间,分明清晰。
热门推荐
  • 天才魔妃:特工四小姐

    天才魔妃:特工四小姐

    21世纪皇牌特工北宫月冰,穿越异世,成就新一代驯兽师掌门人。一柄嗜血的宝剑,剑舞九天。弃我者,不可留;叛我者,杀无赦!谁敢嫌小女子不够强?驯兽至尊之皇,聚齐七魔龙珠,驾驭天下无敌战神魔龙,睥睨千秋,主宰风云!沉浮千年如同弹指瞬间,月皎亦明,冰寒而韧!……为了一个人,颠覆一个世界的滋味是什么?v读者QQ群:284995877
  • 大清棋情录

    大清棋情录

    倾力打造中国第一部长篇围棋文化言情小说。以江阴“抗清三公”的后人恩怨为线索,叙述大清乾隆年间,中国围棋最强时代的人文传奇故事,善解跨越两个地球的情爱纠缠。水墨江南,情迷棋中,小说家言,专家达人不必深究。
  • 古代火箭

    古代火箭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王忠强编著的《古代火箭》为丛书之一,生动介绍了火药的发明与应用、中国古代火箭之路、火箭类型的发展、中国火箭的世界之路等内容。 《古代火箭》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为自由而战:南非国父曼德拉

    为自由而战:南非国父曼德拉

    是领袖还是战士?单枪匹马拯救一个国家!是圣人还是枭雄?用微笑让全世界都爱他!曼德拉作为全世界政坛最知名的文化符号,他何以让所有大国领袖都对他推崇备至?人人都爱曼德拉,他的出生背景和童年生活相比常人又有哪些不同?作为全世界的精神偶像,他是否也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强人?在完美而耀眼的圣人光环下,他的个人生活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缺憾?一切的一切,这本书都将为您解答!
  • 青瞳

    青瞳

    青瞳,这个名字很多时候都被我记起,连着记忆,带着疼痛,汹涌澎湃的把我包围。第一次见到青瞳,他在阳台上弹吉他,眼神寂寞苍凉,像那个喝了醉生梦死的东邪。他轻唱,歌音如一片响雷,声声的响在我的世界。一开始,我就知道这是一次畸形的倾慕,可是却像陷入泥潭般越陷越深。
  • 虎雏·阿黑小史

    虎雏·阿黑小史

    该卷本收录《一个女剧员的生活》《虎雏》《都市一妇人》《阿黑小史》《凤子》几个子集。在这些奇伟瑰丽、嗅得出泥味芳香的文字中,可以体验到他不断探索的创作历程,时隐时现的湘西风情。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风云初落

    风云初落

    一场阴谋,将这个武学世家的绝世天才陷于绝地,怀着巨大的愤恨与不甘,转世异界。白衣如雪,气质慵懒,举手间风云变幻,回眸间天地沧桑;一念起,万水千山;一念灭,沧海桑田。既然转世来到了异界,总得要留下些什么,权力?爱情?还是纠葛不清的痴缠?…“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你不曾听过吗?”他魅惑的嘴角微微上挑,充满讥讽。“原来是这样。”她冷冷一笑,手中的金笛漂亮的打着旋,随即凑到唇角,呜咽声起,乱了夜色迷离。…“不择手段似乎我更在行。”她笑着,有着无人可及的霸道和嚣张。…繁华落尽,谁是指点江山的那一个?风云起,恩怨落,谁陪我看花开花落?天地换,情仇磨。谁来解世事纠葛?不过一曲异世流离的歌…★★★★★★★★★★★★强推女扮男新文:《末世凤狂》冷凤狂,二十一世纪令黑白两道闻风丧胆的嚣张一姐,冷血、狂傲、狠辣。跺跺脚,整个黑道大陆都要颤一颤;勾勾手,白道当权人物小心肝也要抖一抖;然而,一场蓄意的阴谋与背叛,让她穿越到了异界大陆,当狠厉狂肆的黑道风云人物,穿越到一片强者为尊的大陆,将书写怎样一番传奇?【女主经典台词】你敢跟我嚣张,我敢让你受伤;你敢跟我狂妄,我送你去见阎王!【嚣张版简介】★穿越第一日:“刚才,是你踢了我?”睁开眼,站起身,凤狂凤眸闪着丝丝寒芒冷冷乜视着高台之上的男子。“技不如人,活该挨踢!”男子不屑的扬起唇角,眼神中是深深的鄙视和厌恶。勾唇,轻笑,凤狂眯起一双黑亮的眸子,慢慢逼向那男子,阴冷肃杀的气息,瞬时,铺天盖地:“从来,没有人能从我的手上讨到便宜!”下一刻,英武的身姿,像是闪电划破了苍穹,顷刻踢碎了男子的脑袋!血染十丈高台,刺红了所有人的眼。★★穿越第二日:城楼之上,她倚枪而眠,睡得正香。忽得讥笑传来:“这就是莫城主的五太保?”凤狂睁眼,语气不善:“你,是何人?”“小贼,莫城主让你去退敌!”那人眼神中含着几分轻视。小贼?凤狂心头冷哼,漫不经心地扬起拳头,对着拳头轻吹了一口气,下一刻,已是一拳打在那人脸上,薄肆的唇角斜斜一扯,啐道:“你算什么东西!敢在小爷面前乱吠?”★★★穿越第三日:“你若能退敌,我将这柳城城主之印输于你!”脑满肠肥之人阴阴一笑,望着身形单薄的凤狂,一脸瞧好戏的神色。“一言为定!”凤狂面无表情的扫了那人一眼,心头却兀自冷笑,见过不长眼的,还真没见过这么不长眼的,还一直往自己枪口上撞。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