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希·曼生于德国北部名城卢卑克的一个富商家庭,中学毕业后曾在德累斯顿书店当学徒,后去柏林菲舍尔出版社任职,不久即转入柏林大学和慕尼黑大学学习。1925年定居柏林,1931年他当选为普鲁士艺术科学院主席。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他被开除出普鲁士作家协会,作品也被付之一炬,他被迫流亡法国,后与其他德国进步作家组织反***文化统一战线。1935年他和著名作家贝希尔率领德国流亡作家代表团参加在巴黎举行的国际作家保卫文化大会。1938年他在巴黎任德国人民阵线委员会主席。1940年他前往美国,定居加利福尼亚的圣莫尔卡城。战后,1947年他任德国作家保护协会名誉主席。1949年他当选为前民主德国艺术科学院院长,并获国家一等奖。1950年他准备启程返回德国,不幸于3月12日去世。
亨利希·曼生活的时代,正值德国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他一生主张和平、民主及改革,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用文学作武器,反对****,反对垄断资本,揭露帝国主义时期文化和道德的堕落。1918年德国十一月革命爆发时,他表示热烈欢呼。战后他希望魏玛共和国能够用和平改良的方式进行革新,为此他写了大量政论文章,宣传自己的民主观点。苏联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他一直关注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在法国流亡期间,他同作家高尔基、罗曼·罗兰及巴比塞等一起,积极从事反***斗争,一时成为流亡国外进步作家的领袖。他深信***必然灭亡,即使在希特勒气焰最盛的时候,也相信苏联必将打败希特勒,世界会有光明的未来。他堪称最进步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
亨利希·曼的创作成就以长篇小说最为突出。他一生写有19部长篇小说,55篇中、短篇小说,11部剧本以及为数众多的政治论著。在艺术上他深受法国作家司汤达、福楼拜和左拉等的影响,对资产阶级社会持批判态度,创作具有批判现实主义风格。他的主要作品有早期的《在懒人的乐园里》、《小城》。1911~1925年创作的长篇巨著《帝国三部曲》最为著名。国外流亡时期在1935年~1938年发表的长篇小说《亨利四世》,对反***斗争具有积极影响。他还创作了四部共和国小说,从不同角度揭露资产阶级的腐朽没落。亨利希·曼这些伟大作品的贡献在于把德国长篇小说推上了新的高度,具备了世界水平。
长篇小说《垃圾教授》主要内容是:
德国某城文科中学的教师垃堤已执教25年。他表面道貌岸然,内心却卑鄙无耻。学生按照他名字的谐音给他起了“垃圾教授”的绰号。全校师生乃至分布在全城的历届毕业生都在明里和暗里叫他垃圾教授。垃堤把学生当敌人,更把班上的洛曼、封·埃尔楚姆和基泽拉克三个学生视为眼中钉,经常借故关他们禁闭。一次,垃堤在洛曼的作文本里发现了一首赞美歌女罗莎·弗蕾利希的诗,他认定这是道德败坏。为了抓到惩罚洛曼的把柄,他四处奔走,在全城寻找歌女罗莎·弗蕾利希。他终于在一家名叫“蓝天使”的下等娱乐场找到了罗莎,自己立刻为她的风流美貌所倾倒。以后他每日必去蓝天使,与自己的学生争风吃醋,极尽向罗莎献媚之能事,服侍她更换服装,给她化妆。罗莎随洛曼等去郊游,砸烂了一座巨人墓,引起诉讼案。垃堤也由于罗莎牵涉进去,搞得声名狼藉,因而被迫提前退休。垃堤干脆与罗莎结婚,搬到城外一所住房居住。垃堤自此完全受罗莎的控制。他的住房成了她勾引本城男性公民的幽会场所。垃堤的积蓄花光后,只得依靠聚赌和罗莎卖淫为生。这个藏污纳垢的地方导致了许多人家破产,一些有身份的富裕市民也陷了进去不能自拔,把全城搞得乌烟瘴气,民怨鼎沸。一天,罗莎在城里偶然与刚从国外归来衣冠楚楚的洛曼相遇,约他趁垃堤不在家时去相会。正当罗莎与洛曼在家约会时,垃堤突然闯入,妒火中烧,竟下手要把罗莎捏死,还抢了洛曼的钱包。洛曼报告了警察,警察赶来逮捕了垃堤,同时带走了祸害市民的罗莎·弗蕾利希。全城人民为之松了一口气,欢呼“终于运走了一车垃圾”!
这部小说以漫画手法,多方面地暴露和讽刺了德皇威廉二世统治下摧残人性的***奴化教育制度和丑恶的社会现实。小说有一个副标题:《一个暴君的末日》。由于小说的背景正是德国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的时代,因而作者笔下的垃圾教授不是一个人,而是代表他的整个阶级,以此反映19世纪末德国封建贵族和资产阶级的虚伪和堕落:他们自己虚伪堕落,却指责别人道德败坏;他们为了巩固****统治,采用专制高压手段,对青年一代进行奴化教育,稍有越轨,就关禁闭惩罚,或是利用权势,断送年轻人的前程。垃圾教授对待学生犹如一个“暴君”。可是,疯狂一时的垃圾教授是短命的。垃堤这个暴君的末日也象征了德国帝国主义的末日。
小说《垃圾教授》旨在讽刺和暴露德皇威廉二世时期的丑恶社会,因而全书找不到一个正面人物,无论是垃堤这个形象,或是代表年轻一代的人物,都是应该予以否定的。我们不妨在此对几个主要人物稍作一些分析。
首先是垃堤这个人。他是一个已有25年教龄的老教师,照理应该为人师表,但他却是满脑子的封建专制思想,一个活生生的垄断资产阶级代表人物。他忠实于****的教育制度;他对学生进行奴化教育,培养奴隶主义,要求绝对服从,为****的内外政策服务;他立场十分鲜明,把学生看作是敌人。他的手段就是出偏题,整学生,关禁闭,不让毕业。
正如小说中说的:惩罚人、毁灭人是他的目的。作为德国****专制制度和统治阶级的卫道士,他的对立面就是他的学生;他的任务是惩治人,镇压反抗,把教室作墓地,葬送年轻人的前程。他对洛曼、埃尔楚姆和基泽拉克三个学生咬牙切齿,恨之入骨,一定要“抓住”他们,要把他们置于死地而后快。其态度和手段表明他是一个十足的暴君,到头来暴君是不会有好下场的。
垃堤原本出身贫寒,只是依靠一个寡妇的资助才完成了学业。后来他和那个寡妇结了婚,生下一个儿子。封建专制的奴化教育在他身上取得了效果。他摇身一变成了统治阶级的工具和代表。他视全城5万市民都是他的学生,都是他镇压和毁灭的对象。他表面上道貌岸然,内心却十分肮脏。他的儿子长大后也不务正业,专好调戏和玩弄妇女,成了堕落的一代。他发现洛曼作文本上几句打油诗,为了抓到整人的证据,竟然在全城寻找罗莎,自己也一头栽了进去。他迷恋罗莎的美色,以阻止学生堕落为名,每天都到蓝天使娱乐场去,以求得歌女罗莎的青睐,他在更衣室,帮助她化妆,与自己的学生争风吃醋,直到在巨人墓的诉讼案中搞得声名狼藉,被迫提前退休。
这时的垃堤就从镇压不成转而实施疯狂的报复,毁灭他憎恨的社会。他干脆与下等歌女罗莎·弗蕾利希结合在一起,狼狈为奸,设赌场,引诱城里的商人和有钱人输光了财产,输光了生计。城里一些有名望和有身份的人,包括牧师、警察局官员、贵族和参议员在内也被罗莎所勾引。他明知妻子卖淫也心安理得,从而使伤风败俗的事充斥全城。这是垃堤所希望的,他要使所有的人都完蛋,成为他的牺牲品。在小说末尾,垃堤的罪恶目的即将达到,只是还有一个洛曼没有“抓到”,他耿耿于怀。最后洛曼出现了,垃堤凶相毕露,可惜他没有来得及圆满实现自己的罪恶计划就完蛋了。全城居民为之大大地松了一口气。
作者在这里把这个暴君拉到了阳光下,让人们看清他的本质,看清这个教训人的“正人君子”原来是社会的败类和渣滓,是虚伪而堕落的资产阶级的代表,由此也揭露了奴隶主义的愚蠢,否定了盲目服从精神。
垃圾教授的下场清楚地告诉我们,暴君可以猖狂一时,但阻挡不了历史的前进,他们的罪恶目的永远不会得逞。
作者笔下的第二个人物是下等歌女罗莎·弗蕾利希。她是一个病人护理员的女儿,原本是一位天真少女,但因家境贫寒,很早就到珍宝陈列馆工作和参加剧团演出。她遇到一位老先生,他想让她“接受教育”,但却使她在还有两个半星期才满16岁时失身。她从此逐渐堕落,有了一个“偏爱年长先生”的嗜好。她虽为歌女,但并无特殊歌唱才能,只是凭着美色和低级表演勾引男人。她把私生女寄养给他人,一直在寻找合适的捕猎对象。她在蓝天使娱乐场先是和垃堤的三个学生鬼混,直到垃堤出现。她经过多方观察,觉得年长的垃堤非常符合自己的要求。她对垃堤说:“你的学生都是挺风流的小伙子,因为你本人就是挺风流的教师嘛!”他俩终于臭味相投地结合在一起,催化剂似的为垃堤的复仇行动推波助澜。她以美色勾引男人,破坏他人的婚姻,她那低级庸俗和败坏风俗的行为传染了全城,她情绪反复无常,戏弄和侮辱受他勾引的男子,把全城搞得人心不安。她像垃堤一样,连最后一个洛曼也不放过。“得不到就毁灭他。”但是,最后她也和垃堤一同被警察带走了,和垃圾一起被扫掉了。
罗莎在社会上并不是举足轻重的人物,但她的祸害极大,这个“下等歌女和上等暗娼”充当了一个暴君的工具、帮凶和同谋的角色。垃堤正是有了她,才得以实施疯狂的复仇。可见,罗莎是代表社会的渣滓和破坏因素,一旦和代表反对社会潮流的势力相结合,就会产生极大的破坏作用。
垃堤的三个学生虽是年轻的一代,在班上与其他唯命是从的学生不同,他们敢于进行反抗,敢于和垃堤斗争,但他们由于家庭和社会的影响,也不是社会的进步力量,不是小说的正面人物,只是专制社会的受害者。
洛曼和埃尔楚姆都出身于上层社会家庭。洛曼的父亲是本城的参议,新兴的资产阶级,在当地颇有势力;埃尔楚姆是封建贵族少年,拥有伯爵头衔,家庭富有;只有基泽拉克出身下层,父亲是上夜班的码头工人,他没有钱,但是“脸皮厚”,性格活跃,是三人中不可缺少的人物。他们三个人学习都不好。埃尔楚姆和基泽拉克头脑很笨,常受到垃堤的惩罚;洛曼也不肯认真学习,且颇有江湖义气,不写作文,心甘情愿地与他的难兄难弟埃尔楚姆和基泽拉克领受在储藏室关禁闭的惩罚。洛曼的特点是从不公开喊叫“垃圾”绰号,只是对垃堤冷眼旁观,表现出一种毫不在乎和蔑视的神情,使垃堤感到他更为“狡猾、阴险和卑鄙”,非要“抓住他”不可。他们三人在班里学习不好,且专门和垃堤明争暗斗,成了垃圾教授的眼中钉,在校外又十分活跃,是蓝天使娱乐场女演员更衣室的常客。
正如罗莎说的,他们“都是挺风流的小伙子”。洛曼曾在布雷特普特参议30岁的太太处学过舞蹈,单方面地爱上了她,经常暗地里去接近她;埃尔楚姆伯爵迷上了歌女罗莎,向她正式求过婚;基泽拉克也不甘示弱,一有机会就同杂耍演员胖女人调情取乐。由此可以看出,他们不是德国进步的一代,只是一伙纨绔子弟。
巨人墓诉讼案后,他们都离开了学校,由于各人的社会背景不同,遭遇也不相同。洛曼凭借父亲的权势,先是出国去布鲁塞尔习商,后去英国在父亲朋友的公司里从商;埃尔楚姆则进入军队,当了候补士官生;只有基泽拉克因出身低微,仍然浪荡社会,最后也沉没在垃圾教授的赌窟里。
三个年轻人的结局,象征着德国社会发展的曲折。虽然扫除了垃圾教授这样的社会垃圾,可是,暴君没落后并没有产生推动社会前进的新生力量,反而使封建贵族和垄断资产阶级更牢固地结合在一起,进而为德国***主义的产生准备了温床和基础。
《垃圾教授》情节生动,层次分明,语言精炼而朴实,讽刺尖刻而辛辣,深刻揭露了德国****的专制,充分表现了世纪之交德国小市民的心理状态,坚决反对奴化教育,启发人们的省悟。
车轮下
《车轮下》是德国著名作家海赛于1906年出版的长篇小说。小说的主要内容如下:
汉斯·吉贝拉得是个天资聪颖的少年,他的父母、老师都对他寄予了殷切的期望,他进入了神学院学习后被迫放弃了自己的业余娱乐,这使他万分苦恼。
汉斯在学校期间与具有反抗精神的赫曼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汉斯在赫曼退学后学习成绩急剧下降,精神压力也增大了,不久辍学回家,他爱上了一位少女但却没有结果,后来在散步时跌入河中溺死,没人知道他是自杀还是不小心失足。
一次大战前的德国社会动荡不安,各种各样的矛盾和危机充斥于社会生活的每个角落,就连平静的校园也不例外。要求变革的新思想在校园里广为传播。小说就是以此为背景,采用对比的方法,塑造了具有反叛精神的赫曼和模范少年汉斯两个截然不同的人物形象、小说结尾处意味深长地让汉斯溺水死亡,含蓄地表达了渴望打破旧的制度,建立新的世界梦想而无法实现后的苦闷、消沉、茫然的心情。小说风格明净朴实,用笔细腻,心理描写刻画入微,语言清新。
从清晨到午夜
《从清晨到午夜》是德国表现主义最优秀作家之一格奥尔格·凯泽的代表作品,它发表于1906年。
剧中人是一位银行出纳,无数金钱在他手上像水一样流过,他始终无动于衷,只当例行公事,好像一架不会动感情的机器。直到有一天,面对一位急等用钱的美丽女性,他的人性冲动被唤起,于是一厢情愿为了她携带巨款潜逃。一路逃去,无论在哪里,只要是有人的地方,金钱的力量就足以激起疯狂。其间的例外,只是一个始终默默跟着他,却一直不为金钱所动的女孩。
出纳以为毕竟有人重人性胜过金钱,可惜最终恰恰是这个女孩叫来了警察,原来,她只是想要合法的收入。至此出纳明白过来,把人性冲动置于金钱秩序之上的,或许只有他一人。人性的空间就是孤独。终其一生,他只有一次听从了人性的呼唤,从清晨到午夜,“一直脚步不停地兜圈子”,结果导致自己在人世间走投无路。最后,他用手枪把答案射进了自己的胸膛,离开了这个只认金钱,排斥人性的世界。凯泽主张面对戏剧,观众需要的是“思考”而非“观看”。他的剧作体现对新人的渴望,然而新人不得不经历种种罪恶、暴力和心灵的苦难才能诞生,但他们最终会给世界带来安宁。
臣仆
《臣仆》是德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亨利希·曼于1911~1914创作的代表作品。
《臣仆》主要写一个纸厂老板的儿子赫斯林在帝国主义时期通过无耻的投机和出卖别人而飞黄腾达的故事。赫斯林从小胆小而又残忍,欺弱怕硬,在强者面前是奴才,在弱者面前是暴君。